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整理9篇)

来源:整理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歌曲《捉迷藏》;

2、熟悉3拍子节奏,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掌握节奏型“Ⅹ·ⅩⅩⅩ”和“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重、难点);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加深对四季各自特征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个礼物,大家猜猜是什么呢?

放映课件一(春、夏、秋、冬四季图)

提问:同学们,有谁可以告诉大家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些什么呢?他们分别在告诉着我们一个什么故事啊?

(引导生结合图讲述四季特点)

2、那你们说他们会不会有一天碰到一块来呢?

对了,他们永远也不会碰到一块,就象四个调皮的.小娃娃在玩游戏,

在捉迷藏呢!

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捉迷藏的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首歌吧!

(三)、进入课题:

1、放映课件二(捉迷藏谱例),播放歌曲。

2、教唱歌曲。

3、学习三拍子:

a、请同学起来打拍子并给予纠正;

b、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

c、在唱歌的同时做三拍子拍手游戏;

4、分组演唱:如男生唱女生与师一起舞;最后合唱;

(四)、总结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夏秋冬四个娃娃他们各自都有着什么不相同的特征吗?(放映课件三)

2、你们心目中的春夏秋冬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同学作画)

3、播放歌曲,同学们在歌声中画画,结束课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篇2

教材内容: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八课《四季的歌》之《捉迷藏》

教材分析:

歌曲《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很有童趣,也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

本课是溶歌曲、律动、表演、创编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中年级综合课,在本年级段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情境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沉浸在歌曲的演唱、表现中。

2、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增强三拍子歌曲的演唱能力。

教学重点:

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捉迷藏》。

教学难点:

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三拍子的.强弱

歌曲《小白船》导入

跟老师一起动一动。这首小白船好听吗?它是几拍子的?

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怎么拍?

现在徐老师再给你们听一段三拍子的音乐。跟刚才的小白船一样的优美舒展吗?(放捉迷藏伴奏)对了,这是一首欢快的3拍子音乐

下面我们来合作为音乐伴奏,徐老师用碰铃打强拍,你们拍手打弱拍。行吗?先试试看

谁来当小老师?

你还能用双响筒把弱拍拍出来吗?徐老师教你个办法能整齐的拍?可以先空一拍,谁还愿意上来。我们来试试看。

二、感受乐曲旋律的起伏和3拍的连音

1、这一段音乐就是歌曲《捉迷藏》。它给你带来什么感受?(轻松、愉快)

2、跟着老师用动作来感受一下音乐的起伏。

3、音乐什么地方给你一种拖长的感觉?在哪里?你能用这个延长的动作把它表示出来吗?(就做长音)

4、你感觉到歌曲中哪一句旋律最高?它有什么变化?起伏真大呀,两句高,然后到最低音5

5、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

6、用lu来唱一唱,师弹琴伴奏

三、节奏游戏

1、在这段音乐中,有一种节奏很好听,出现的次数也最多,你觉得是这些节奏中的哪一种?

a)对,就是这个节奏,跟我念一念。这是个附点节奏

b)我们用这个好听的节奏来造个句子,老师先来(沙沙沙沙)位置高,要有3拍子的感觉

c)老师再来和你们玩个游戏,反义词造句接龙,比方我说:长的很长,你们回答:短的很短(高,大,瘦,黑,冷、远)可以有力度变化

d)请同学们看,在这首歌里藏了很多这样的附点节奏,请你们一边听一边用手点出来,老师和你们一起做

歌曲学唱

1.初听歌曲

1)提问:

歌曲里唱的是什么游戏?(春夏秋冬四个娃娃捉迷藏)

她们是怎么捉迷藏的?

她们在捉迷藏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轻松、愉快、窃喜)

3.学唱歌曲、歌曲处理。

我们来唱一唱。(跟琴两遍)

歌曲共有4个乐句,我们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念出来:耍、他、下、褂。都是啊口音,把小嘴巴竖起来唱,老师唱前面的,你们唱最后一个字,我来听听看

这首歌听起来是那么轻松、活泼,但老师还发现有一个地方有些激动,你知道在哪里吗?

为什么你感觉到这里比较激动呢?(音高了)我们该怎么唱?力度可以强些

激动之后,又变得怎样了?(音低了)而且钻入谷堆堆,缩进棉褂褂是种什么感觉?(窃喜、有趣)

你们能把它唱好吗?再来唱一遍

看着老师的指挥来唱

五、音乐游戏

1)唱得真棒,你们想不想来做“捉迷藏”的游戏啊?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季节,当歌曲唱到这个季节的时候马上蹲下藏好了,也可以加动作来表示,徐老师先示范一下,我最喜欢春天,春天藏在花丛中我就蹲下。明白了吗?

2)藏的真好,还想来吗?

六、结束部分

唱四季的歌还有很多,比如:小雨沙沙,柳树姑娘,秋天多么美等等。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有关四季的歌曲,听一听,唱一唱。老师今天带了大家最熟悉的《春天在哪里》送给你们。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篇3

活动目标:

发现动物的不同特征,体验观察的乐趣,提高幼儿观察的细致性。

感知动物的.排列,了解序列的初步知识,锻炼幼儿的记忆力。

活动准备:

PPT图片

活动过程:

找背影

请幼儿说说自己认识的动物。

出示图一,请幼儿辨认图片中的动物形象。

引导幼儿认识图片中的动物,学习用“X排第X个”来描述动物的位置。

捉迷藏

出示图二,找找看,谁藏起来了?(大河马)

出示图三、四,请幼儿找一找谁又藏起来了?

在捉迷藏游戏中,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帮助幼儿记忆动物的排列。

邀请小动物

出示图五,你能说说小动物都在哪个位置吗?

在教师帮助下,幼儿回忆动物的排列。

向孩子推荐图书。

小朋友觉得今天和小动物做游戏好玩吗。其实,这些都是这本图画书上的,如果你还想和小动物们玩,就去看看这本图画书,上面还有更多好玩的呢!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篇4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随《捉迷藏》的音乐进行律动,师带生一起随三拍子音乐拍手,并晃动身体。

二、新歌教学

1、质疑引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让我们跟随好听的音乐和美丽的图片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吧~~(播放四季图片音乐)

师:刚才罗老师出示的这一组美丽的图片是关于什么的?(四季)

师:是的,正是我们一年当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师:在这四个季节里,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回答)

师:那你们说有一天这四个季节它们会不会碰到一起呢?

师:对了,他们永远也不会碰到一块,就象四个调皮的小娃娃在玩一种游戏,在捉迷藏呢!(板书)

问: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捉迷藏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听首歌吧!(播放音乐)

设问:听了这首歌你觉得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欢快

2、听范唱。“寻找四季”

(1)师:请同学再来听一遍音乐,听听歌词中春、夏、秋、冬这四个娃娃藏在哪里了?师范唱

(2)他们藏在哪儿?别着急说我们换个方式,用节奏的形式来回答吧~~

课件出示:()的歌词—————先读节奏,再读歌词

(3)把学生分成四小组,按小组来找出四季对应的歌词并读出每句歌词。

哪个小组先找就已哪个季节命名。

(4)设问:小娃娃让我转告大家,你们找到它们藏身的地方并且用节奏读出来可真棒,但是你们能听出四个小娃娃他们谁的音最高吗?

生:春娃娃

师: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娃娃是个顽皮的小娃娃,所以它唱得最响亮,那夏娃娃呢?

生:比春娃娃低一点点

师:很好,因为夏天十分炎热,人们都躲到草帽下去了,所以要比春天低一点点。秋娃娃呢?

生:更低一点

师:秋天到了树叶从枝头落下,秋风轻轻一吹它又飞舞起来,就像秋娃娃唱的'这句歌词一样,有一个小尾巴。那么最低的是?

生:冬娃娃

师:冬天很多小动物都要冬眠了,所以要唱得很轻,不要打扰到它们。

让我们完整演唱这四个娃娃藏身的地方吧

4、完整学唱歌曲

(1)让我们完整的聆听音乐,学一学歌曲的前半部分~

提问:大家来看这里,我标记的是什么音符?(附点音符)这些音符有什么作用呢?聆听音乐

回答不上来没关系,来听老师用不同的节奏来唱两段歌曲,来听听他们有什么区别。(加了附点音符的唱出来有更活泼的感觉)

课前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这节课的重点节奏型,同学们一起来试一试吧~(齐读或个别读)——学唱

附点是歌曲的难点部分,所以这部分要加强巩固练习。

5、完整演唱歌曲

6、歌曲处理

师:前半部分要唱跳跃,体现春夏秋冬这四个娃娃的调皮样子。

师:在后半部分,你们想想在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捉迷藏的心情各是怎样的呢?

7、完整表演歌曲

学生边唱边表演,把学生的演唱热情推向高潮。

采用多种演唱形式,如:分组唱、师生接口唱等等。

三、加入口风琴

同学们都带来了口风琴,接下来让我们给这首好听的音乐加入伴奏吧好吗?

齐奏————分组唱+奏

四、拓展

孩子们,罗老师这里啊还有一首关于四季的歌曲,听一听,想一想:同样与四季有关,给你的感受一样么?

跟季节有关的乐曲还有很多,等待着各位小音乐家们去发现呢。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春天,是手中高高放飞的风筝;夏天,是那甘甜多汁的红瓤西瓜;秋天,是那秋风中如蝴蝶般飞舞的落叶;冬天,是那临寒独自开的梅花。还有更多更多,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歌唱!我们要学着给生活带来美,更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对吗?

教师小结,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关于四季的歌。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篇5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捉迷藏》。

2、创编歌曲《捉迷藏》。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迷藏》,体验大自然四季变化带来的无限生机,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和热爱。

2、用打击乐器伴奏,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词“爱捉迷藏来玩耍”、“秋天钻入谷堆堆”的正确演唱。

2、歌词创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一起唱啦啦歌师生问好。

学生准备课前两分钟。

(二)创设情景

1、导入新课。

师:欢迎来到音乐殿堂,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图,(春图出示)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是季节?

生:春天。

师:春天,带给大地缤纷的色彩。春暖花开,小种子也从泥土里面钻了出来,小树也在渐渐长大,让我们一起和它们唱首歌吧!(音乐《小雨沙沙》)

2、师生律动。

3、温故知新。

师:春天是一个可爱的娃娃,它还有三个好伙伴,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回答后,媒体出示夏娃娃、秋娃娃、冬娃娃)

师:是啊,春夏秋冬在老师的心里就像四个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还像四个淘气的娃娃你追我赶,你躲我藏,年复一年地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板书课题《捉迷藏》)

(三)新歌讲授

1、听范唱。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找一找,四个调皮的娃娃藏到哪里去了?(播放范唱)

师:同学生们都听得仔细,四个娃娃都藏到哪里去了?你能结合你听到的把下面的几句话填完整吗?(课件出示)

2、填空解决难点。

()藏在()中,()钻入()堆。

()躲到()下,()缩进()褂。

3、歌曲学唱。

师:多么生动的歌曲呀,连歌词描写的都那样有趣,就让我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吧,当然同学们也可以打着节奏来读。

生:学生自己试着读读歌词。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吗?那老师也来读一读,你听听按哪种读法你更喜欢?为什么?(一种带附点的读,一种不带附点读)

师:是啊,刚才老师用稍快的,带着附点的读是不是更好一些啊?

师:好,那我们一起像老师这样读一遍好吗?(反复练习)

生:(和教师一起读)

师: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带上气息,每个字都要说的有弹性。让我们跟着音乐来试着来读一遍,好123!(生跟着伴奏来读词)

生:学生带着气息有弹性的读歌词。

师:这样动感的旋律,让我们用LU音来一起模唱一遍歌曲吧。

生:学生模唱。

师:同学们仿佛一屡屡微风拂过,飘向远方,注意模唱的声音位置要高。

生:学生模唱。

师:让我们用DA音来模唱一遍,让口腔充分的打开。

生:模唱。

师:多么好听的歌曲,老师都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想唱一唱了。那让我们大家一起填上歌词来演唱一遍好吗?

生:唱歌词。

师:提出要求。(怎样表现捉迷藏时的心情呢?)

生:轻轻地、蹑手蹑脚……所以歌曲的前半部分应唱得轻巧有弹性。

生:捉到后心情很开心……所以歌曲的后半部分应唱得热情洋溢。

学生完整演唱。

师:春天,是令人陶醉和向往的季节;夏天,是热烈而豪放的`季节;秋天,是迷人而深沉的季节;冬天,是一个银白色的世界。就让我们纵身于四季的怀抱之中,再一次来歌唱他们吧。(教师弹伴奏)

生:演唱。

用多种形式演唱;领唱+合唱。

(四)课后延伸

1、教师引导。

同学们的歌声很动听,春夏秋冬四个可爱的娃娃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歌曲创编呢?

学生分组创编

(五)结束教学

同学们精彩的表现仿佛把老师带进了美丽的大自然,让我感受到了四季美丽的景色,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正确运用方位词:上下、里外说完整话。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应答。

3、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快情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课件、人手一份小动物的图片、兔子小盒子。

经验准备:

已学过游戏开火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巩固幼儿已知方位词上下。

师:我们开着火车去旅行吧!

二、出示幻灯,掌握方位词,学说完整句"xx在……上面"。

1、出示幻灯一、二页。以小兔形象引入,激发幼儿兴趣。并点数。

师:这是谁的.家啊?好漂亮!原来是小兔的家,快跟小兔问声好吧!

提问:看看有几只小动物来到小兔子家?

2、出示幻灯第三页,第四页引导幼儿运用方位词学说完整话。

师:小动物们真淘气,他们在去哪了?

四、找一找师:小动物都来到小一班啦!我们快来找找吧!

要求:要记住在哪里找到的什么小动物。

五、游戏:捉迷藏。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捉迷藏吗?

孩子藏,老师找。引导幼儿学说完整话。我藏在xx在……后面……

六、到室外玩"捉迷藏"的游戏。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篇7

设计意图:

捉迷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每当孩子们玩到“捉迷藏”的游戏时,他们总是那么的兴奋、开心。散文诗《捉迷藏》正符合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诗歌里作者将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和各种颜色玩捉迷藏游戏的全过程。其结构简单,而且游戏性、趣味性强,非常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并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组织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要注意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

因此,围绕《捉迷藏》这一主题活动,紧扣教材,我设计了散文诗《捉迷藏》这一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散文诗,感受诗中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2、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习使用诗中的语言回答问题。

3、在游戏中,运用已有经验,拓展散文诗内容。

活动准备:

场景布置、颜色宝宝、太阳公公;幼儿人手一个颜色宝宝。

活动过程:

1、提问引出课题。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捉迷藏是怎么玩的呢?(一个人找,一个人藏,藏的'时候,找的那个人就要把眼睛蒙起来。)

王老师也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出示长长的手帕),看,我这里有一块长长的手帕,等一会儿我就用这块长长的手帕把眼睛蒙起来,等我数:一、二、三、四、你们就找一个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是怎样躲的?(静悄悄)等你们都躲好以后,看看王老师能不能找到你们。

2、初步理解散文诗。

(1)捉迷藏真好玩,有几个颜色宝宝他们也想和太阳公公捉迷藏呢。(出示颜色宝宝)

(2)你想不想知道颜色宝宝和太阳公公是怎么玩捉迷藏的?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散文诗“捉迷藏”。(教师朗诵散文诗到“颜色宝宝赶紧找一个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

(3)提问:颜色宝宝是怎么和太阳公公玩捉迷藏的?太阳公公是怎样数数的?(一起来学一学)太阳公公在数数的时候,颜色宝宝干什么了?颜色宝宝是怎样躲起来的?(静悄悄)谁来表演一下静悄悄的样子?

(4)颜色宝宝会躲到哪里呢?我们继续往下听。教师朗诵:绿色躲在草丛里,黄色躲在菊花里。提问:你听到几个颜色宝宝藏起来了?他们藏在哪里?

(5)提问:绿色宝宝为什么要躲在草丛里?黄色宝宝为什么躲在菊花里。

师生小结:颜色宝宝躲在和它一样的颜色里,太阳公公就不容易找到。

(6)你们猜一猜其他的颜色宝宝会躲在哪里,也不容易被太阳公公找到呢?

(7)小朋友帮颜色宝宝想了这么多躲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到底躲在哪里了。(继续朗诵)

3、完整欣赏散文诗,体会散文诗的优美。

太阳公公到底有没有找到颜色宝宝呢?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完整地听一遍,听听看太阳公公最后有没有找到颜色宝宝。(教师边在黑板上演示边完整朗诵散文诗)

小结:太阳公公太厉害了,一下子把颜色宝宝都找出来了。

4、游戏:捉迷藏。

(1)颜色宝宝也想和小朋友来玩一玩捉迷藏呢,我们小朋友用什么把眼睛蒙起来呢?

(2)老师朗诵:小朋友用双手把眼睛蒙了起来,数着一、二、三、四、颜色宝宝赶紧找一个地方躲起来。

(3)请小朋友找颜色宝宝躲在哪里了,并说出:x色躲在xx里。

小朋友真厉害,当你们把双手拿开,颜色宝宝们一下子就被你们找到了。

(4)还有好多颜色宝宝也想玩捉迷藏的游戏呢,瞧,它们也来了。每个小朋友选一个喜欢的颜色宝宝,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你选的是什么颜色宝宝,它可以躲在什么地方?

(5)带着颜色宝宝到外面去玩捉迷藏的游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教师为幼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幼儿许多说的机会,支持、鼓励他们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不断的抛出问题,如“太阳和颜色是怎么玩的?”“颜色宝宝还可以藏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颜色宝宝要藏在这些地方”引导幼儿一步步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活动中我还注重了动静交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活动开始和结束都以游戏来进行,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在玩玩找找中模仿小鸭子不同的躲藏动作,体验捉迷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体验捉迷藏的乐趣。

2.难点:在玩玩找找中模仿小鸭子不同的躲藏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ppt、躲藏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导入。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谢谢你们都记得我,我们昨天就认识了,而且还成为了好朋友!(挨个击掌)我们都是好朋友!”

二、完整欣赏,整体感知。

1.播放ppt第一张,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胖鸭的样子。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请你们仔细看,猜猜它是谁呢?(PPT图中先露出嘴巴—脚掌—身体—全身)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哇!真的是小鸭子,它有一个名字叫小胖鸭,跟小胖鸭打个招呼。”他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1)提问。

“歌曲里面你听到了什么?”“小鸭子是怎么走路的?是怎么游水的?”“许多小胖鸭子在哪里捉迷藏?”“它们是怎么捉迷藏的'?”

请幼儿用动作学学看。

“鸭妈妈来找小鸭时,小胖鸭子怎样才能不被妈妈发现?”

(2)再次完整欣赏歌曲。

(3)听音乐,用动作表演歌曲。

三、在玩玩找找中创编出不同的躲藏动作。

1.播放ppt和音乐,引导幼儿由易到难寻找小胖鸭。

师:“小胖鸭的样子还记得吗?小胖鸭藏得太隐蔽了,鸭妈妈找不到,我们和鸭妈妈一起来找吧!请小朋友捂起眼睛(播放音乐第一段)然后教师说藏好了,请幼儿睁开眼睛找。

2.在每幅图中,寻找小胖鸭并观察小胖鸭的不同躲藏动作进行模仿。

师:“接下来有点难咯!小眼睛准备好了吗?”(出示PPT)请幼儿找出并说一说它在哪里。每幅图小胖鸭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学一学小胖鸭躲藏的动作,并坚持不动五个数的时间。

四、游戏《捉迷藏》

1、教师唱,幼儿游戏。

要求:当鸭妈妈唱到“我可爱的宝宝,跟我回家吧!”时,小胖鸭子再游到鸭妈妈身边。

第二段时,提醒幼儿做好躲藏动作坚持不动。

2、听歌曲再次游戏。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篇9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抗、强、鬼、沟、军、奖、晃、腰、臭、狠”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给”。

2、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的爱国之情。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

三、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布鲁塞尔的小英雄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和沉着冷静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百姓的性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在我们中国,也出现了许多像于连一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你们都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呢?(指名说说)

2、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叫强子的爱国少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带着鬼子捉迷藏》。(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仔细拼读生字,熟读生词。

3、理解生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作记号。

4、思考:

(1)强子是怎样带者鬼子捉迷藏的?

(2)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说说:强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印象?

2、积累词语,学习生字。

(1)课件演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读生字词。

(2)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强、奖”“鬼、沟”两组生字可比较认读,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晃”是三拼音节;“臭”字较难读准确,注意声母是翘舌音ch,韵母是ou;“狠”的韵母是前鼻音en,要读准确。

多音字“给”在文中读jǐ,还有一个音读gěi,在辨别时可让学生组词扩句,加强理解。

3、找难字,记字形。

(1)小组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看谁的办法好。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积累识字方法。

看字形,辨字义:狠—很

换偏旁:沟—钩

编儿歌:月—要—腰自—犬—臭

(3)指名给生字口头组词,并用词语口头说话。

4、指导书写。

(1)生观察范字,发现书写规律及特点。

如:“抗、强、沟、腰、狠”——左右结构,偏旁在左,应根据“左窄右宽”的'特点来写。

“奖、臭”——上下结构,书写时,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开来。

(2)全班书空“鬼”的笔画顺序。

5、熟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小组内互相抽读生字,相互正音。

2、把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个。

3、把你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的爱国之情。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

三、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

五、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强子与敌人捉迷藏的经过

1、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

(1)强子是怎样带着鬼子捉迷藏的?

(2)分别用“哈哈”和“哈哈”画出文中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2、小组交流讨论。

3、指名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再读课文,体会强子的内心活动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课文哪几段重点写了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

(2)用“哈哈”画出文中表现强子机智勇敢的语句,自由读一读,并与同桌说说自己的理解。

2、品读感悟。

(1)分句品读:指名读表现强子机智勇敢的句子。如:

“在敌人的威逼下,他只好弓着腰往里钻……什么也没有!”(课件出示)

1)自由读。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师范读,生练读。

(注意抓住描写强子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的词句)

(2)比较品读。(课件出示)

强子望着远去的鬼子,笑了。他把兜里的糖拿出来,狠狠地摔到地上。

强子望着远去的鬼子,笑了。他把兜里的糖拿出来,狠狠地丢到地上。

1)强子为什么笑了?

2)把句中的“摔”改为“丢”好吗?说说你的看法。

(三)精读课文,再现强子机智勇敢的形象

1、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导朗读:鬼子的话应读出凶恶的语气;强子的话应读出机智勇敢的语气)

2、自由读课文,复述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重点围绕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人物评析。

小组内互相说说对强子的印象。(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四)拓展延伸,讲小英雄故事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或院里的小朋友听。

2、班队活动:讲述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