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6篇)

来源:其他

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篇1

关键词:中小河流流域防洪对策

Abstract:thearticleanalysestheriverfloodalkalifusionriverfloodcontrolprojectforthepres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thispaper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ofthemanagement

Keywords:smallandmedium-sizedriverbasinfloodcontrol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概述

洪碱河是豫、皖两省边境河道,北临故黄河,右侧为王引河,左临大沙河,两条主要支流洪河、碱河在萧县崔口汇流而成洪碱河。

洪河发源于安徽省砀山县中南部的杨庄,经王屯进入豫皖边界,于河南省张庄南进入安徽省萧县境内,在崔口南与碱河汇流入洪碱河。洪河全长58.83km,集水面积113.7km2。碱河源于安徽省砀山县东南部王弯,在龙集南流入河南省永城市境内,经毛桥北进入安徽省萧县境内,在萧县崔口南与洪河汇流入洪碱河。碱河全长17.26km,集水面积111.3km2。洪河、碱河汇流后称洪碱河,向东南经萧濉平原洼地于淮北市濉溪县入萧濉新河,全长19.15km,集水面积465km2。

洪碱河流域为历史上的洪泛区,在治淮初期到1980年代,按3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过治理,由于治理标准低,且经过几十年运行,河道淤积,排水能力低,即使遇到中小洪水,河道水位也长时间居高不下,当地内水无法及时排出,极易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常发生集中暴雨,形成较大洪水,造成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

洪碱河流域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夏热多雨,冬寒干燥,春早多风,四季分明,主要呈现大陆性气候特点。根据流域内水文、气象站点1951~201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计算,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749mm,降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6~9月雨量占全年66.1%,其它月份只占全年33.9%。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其中年最大降雨量1136.1mm(1963年),年最小降雨量418.9mm(1966年),相差近3倍。降雨量年内、年际分布上的不均,是本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防洪工程现状

流域防洪设施有洪碱河砀山段本干及两侧堤防,由于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防洪工程严重老化失修,管理及其它非工程措施建设相对滞后,防洪体系不完善,河道淤积严重,堤防残缺,堤身单薄,大部分沟口未封闭,泄洪能力较低。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洪涝威胁大:建国以来,洪碱河流域遭遇的洪涝灾害较重的年份有1954年、1963年、1991年、1996年、2000年和2003年。据统计2000年6月26日,一日降雨239.4mm,三日降雨303mm,七日降雨达337.0mm,洪碱河砀山段因河床淤积严重,泄水能力差,堤身矮小单薄,以致造成多处溃堤倒灌。洪灾面积达11万亩,水毁房屋912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2003年8月5日至9月4日30日降雨466mm,到11月底,累计降雨量达1278mm,给该流域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据统计,该流域受灾面积18万亩,其中成灾面积15万亩,平均减收6成以上,绝收面积5万亩,其中蔬菜1万亩,花生3万亩,受灾人口9.39万人,其中成灾人口6.74万人;损坏房屋2050间,倒塌果窖851个;各类水果因灾减产1.38亿斤;造成水毁水利工程353处,其中河道堤防4处1.2km,桥涵135座,直接经济损失2.74亿元,洪碱河流域典型年灾情见表4-1:

综上可知,由于洪碱河砀山段现有防洪、除涝标准偏低,洪水经常漫滩,极易产生洪涝灾害。加上砀山县是我国主要的水果产区之一,水果面积7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7%,每逢较大的洪涝灾害,已经处于盛果期的果树被淹死,其损失远高于一般农业产区。

2、防洪、除涝能力低:现状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除涝能力约合5年一遇的27~47%。

3、阻水桥梁路坝多:洪碱河砀山段自杨庄至砀永界共有桥梁路坝44座。其中板梁桥18座,拱桥12座,涵管、土坝14座。

4、沟口无节制,防洪体系不完善:洪碱河砀山段两岸共有30余条小沟直入洪碱河,由于沟口无节制,堤防不能封闭,汛期洪水经常倒灌,整体防洪能力降低。

5、管理及非工程措施相对滞后:由于堤线较长,范围较广,管理设施落后,未建立流域防洪指挥系统,通讯手段单一,且无专职人员管理。

三、治理措施

为贯彻“蓄泄兼筹”和“上下游统筹兼顾、团结治水”的方针,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通过对河道的疏浚和沿线配套建筑物,使其达到5年一遇排涝标准。

(一)干流疏浚,沿线配套建筑物,提高河道排涝标准

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篇2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海洋与最大陆地之间,全国大部分地区为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极易形成暴雨洪水、融雪(融冰)洪水、冰凌洪水等多种形式的洪水。其中,经常发生并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是暴雨洪水。我国暴雨洪水一般具有:季节性明显、洪水峰高量大、径流年内分配集中、洪水年际变化大等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江河整治工程建设。修筑水库拦蓄洪水,修筑堤防防止洪水泛滥。这些工程的修建,取得了显著的防洪效益,1949年到1987年的38年间防洪工程累计减淹成灾农田约6600万ha,加上减免的城市工业等其它损失,减少损失约3000亿元。然而,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受洪水威胁区域内人口和资产的不断增长,洪水造成的损失有逐步增长的趋势,如图1。1991年,淮河、太湖流域洪水造成2100亿元损失;1998年长江大水经济损失约2500亿元。

50年来,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人们普遍地增加了安全感,在河岸两侧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城市不断扩大,人口不断集中。然而,当下一次洪水泛滥发生时,人们发现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比以前有增无减,于是人们又要求提高江河的防洪标准……如此下去,便形成了防洪工程投入不断加大,而洪灾损失也不断增长的局面。

我们应该认识到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企图以工程手段控制和消除洪涝灾害是不可能的,认识到洪水的风险不可消除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回避。洪涝灾害的风险预测及洪灾风险管理的概念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的。

2.洪涝灾害风险

洪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可以用客观尺度测度其大小;洪涝灾害风险又与人们的行为相联系,与人们的决策有关;洪涝灾害风险的大小可以用风险程度来度量,它与洪水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产生的损失有关,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即R=f(P,L)其中,R——洪涝灾害风险;P——洪水事件发生的概率;L——洪涝灾害风险损失。

3.洪涝灾害风险管理

洪涝灾害风险管理是指人们对可能遇到的洪水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和处置洪水风险,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决策过程。它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建立风险管理目标、风险分析、风险决策、风险处理等几个基本步骤。如图2。

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选择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使风险成本最小。它可以分为灾害发生前的管理目标和灾害发生后的管理目标。灾前的管理目标是选择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降至最低程度,如进行洪水预报、洪灾警报、防洪工程的规划与实施、防洪调度预案等工作;灾害发生后的管理目标是当实际灾情发生后,监测实时雨情、水情和工情信息,确定最合理有效的调度方案,并组织好抢险与避难转移,尽可能减少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使其尽快恢复到损失前的状况。

洪涝灾害风险分析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分析评价。风险分析是通过对区域洪水成因、洪水特性(包括洪水概率、流量、水位等)、水利工程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历史洪水调查、水力学模型试验或数值模拟计算等方法,确定区域内不同地区的洪水危险程度(包括淹没范围、淹没水深、淹没历时、流速等);再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资产等)分布和抗灾能力进行分析,得出不同高程下的主要资产类型和这些资产在不同淹没水深下的洪灾损失率,并将上述两方面的信息进行结合,估算出区域在不同频率洪水下的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确定洪水灾害的风险程度;最后,根据洪灾风险分析的结果,选择不同的防洪减灾对策,考查估算不同方案的费用、效益。

洪灾风险决策是指通过选择对付洪灾风险的一种方法或几种方法的组合,在洪灾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并考虑对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后,选择洪灾风险管理对策,实施洪灾风险决策。生产实际中,对付洪灾风险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风险自留(不采取任何措施);

2)回避风险(将人口和资产从风险区内搬出);

3)降低洪灾损失(适当限制高风险区内的经济发展;建立避水庄台,建立防水房屋,搞好风险区内安全建设;设计好避难路线;做好抢险避难的宣传工作);

4)风险转移(开展洪水保险和再保险)。

洪灾风险处理是根据决策的方案实施风险管理计划,并对计划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各种防洪减灾措施实施后的效益与费用,修改、建立新的洪灾风险管理目标,进入下一次的洪灾风险管理过程。

针对洪水管理的具体内容,洪水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对洪水的预测和调度中的风险管理、防洪工程风险管理、防洪投资风险管理、洪泛平原风险管理、洪水生态环境风险管理、防洪决策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洪水预报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准确的预报,会对水库等水利工程的调度决策提供帮助,可能会减少损失;预报与实际不相符合,不仅不能对水库等水利工程的调度决策提供帮助,而且会提供错误的信息,可能会增大洪涝灾害风险。防洪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的调度决策,都可能产生潜在的风险。

防洪投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对防洪投资效益进行评估和跟踪调查,确定防洪投资预算和投资方向是否正确,再根据国家经济实力确定合理的投资预算和投资方向,避免投资的浪费和积压。

洪泛平原风险管理主要针对在正常时为干燥地域而当发生某种频率洪水(美国定为1%洪水)时可能淹没的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管理。包括域内土地开发利用方式的管理;城市防洪减灾设施的管理;建筑物结构及耐水标准的管理;洪水预、警报系统及防洪救灾体制的建立和管理;居民避难系统的建立;洪水保险制度的建立;灾后重建的社会、国家补偿制度等。

洪水生态环境风险管理包括对各类防洪工程建设对流域内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改善环境、生态保护的补偿计划并逐步实施;对洪水灾害发生后产生的环境和生态影响进行调查和评估等。

防洪决策风险管理,主要针对上述各项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进行管理,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失误,包括决策科学化、制度化。如建立辅助决策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规体制等。

4.实例

洪水风险图是标示某一区域内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危险性大小的地图,是进行区域洪灾风险管理的基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从1984年以来已先后完成了永定河泛区、小清河分洪区、辽河中下游地区、黄河北金堤滞洪区、东平湖分洪区、淮河蒙洼分洪区、珠江的西江流域、黄河下游山东段等地区的洪水风险图以及沈阳市、深圳市、广州市、上海市、天津市、哈尔滨等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图。

实例:黄河下游堤防保护范围的研究

1)洪灾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历史上,黄河山东段曾多次泛滥,但由于两岸地貌发生较大变化,新建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及道路,目前依然很难确定黄河堤防的保护范围及保护范围内的洪水风险。而山东省黄河河道狭窄,设计行洪能力只有10000m3/s,近年来河道淤积日益严重,1995年下游河床淤高16cm,而黄河大堤多年未曾加高,两岸的安全标准日益降低。加之,下游河道容易发生冰塞,建国以来已有两次形成冰凌灾害,是属于洪水灾害风险较大的区间。

从地貌来看,黄河河床居高临下,下游段成为海河、淮河两流域的分水岭。洪水成灾范围极大,但究其准确,则众说不一。黄河下游两岸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财产密集,铁路、公路纵横,堤防一旦溃决,后果将十分严重。北决可犯华北平原,威胁海河流域,南决可危及淮河流域,且有京蒲、京九、陇海铁路大动脉、胜利油田等重要设施及众多的城市。因此需要正确地确定黄河下游堤防的保护范围,进一步根据该范围内人口及财产分布,计算堤防的防洪效益。

2)洪灾风险分析。本研究采用无结构不规则网格对计算域进行剖分,使网格的大小随地形地势和阻水建筑物的分布灵活确定,而且尽可能地将这些阻水建筑物作为网格的边界,充分反映计算域的特征。在计算方法上,在网格形心处计算水位,在网格边界(即通道)上计算流量。将网格按地形划分为滩地型、河道型;将通道按构成成分划分为滩地型、河道型、连续堤、有缺口堤、特殊型等。

以水位和流量为主要控制变量的二维非恒定流的基本方程如下:

水流连续方程:

式中:H—水深;Z—水位;q—源汇项,本模型中代表有效降雨强度,不计降雨情况下q=0;M—x方向的垂向平均单宽流量;N—y方向的垂向平均单宽流量;u—垂向平均流速在x方向的分量;v—垂向平均流速在y方向的分量;n—曼宁糙率系数;g—重力加速度;t—时间。Z=H+B(4)u=M/H(5)v=N/H(6)其中:B为地面高程。

上述两个动量方程中,第一项为加速度项,第二、三项为对流项,第四项为重力项,第五项为阻力项。

本模型上起陶城埠,下至河口清1断面,共有2286个网格,根据不同的堤防决口位置,共计算了十个方案[图3]。综合十个方案的淹没范围,勾绘出整个淹没范围的包络图[图4],该图就可以代表整个黄河下游堤防的保护范围。计算结果表明:黄河北岸决口时,洪水主要沿徒骇河两岸漫流入海,洪水波及至马颊河的南岸,淹没面积为10870km2。黄河南岸决口时,洪水主要沿小清河两岸漫流入海,淹没面积为5950km2。

得到黄河下游山东段堤防保护范围内的最大可能水深分布图后,结合保护范围内的人口和资产分布状况,对各种分类资产损失(如农作物损失、林业损失、水产业损失、畜牧业损失、居民财产损失、企事业财产损失等)进行估算,再对各种分类资产损失求和后,可得到堤防溃决后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堤防的总的减少洪灾损失的价值即为堤防的防洪效益。

5.结语

洪灾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的、持续的管理过程,这就决定了它必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我国,对洪涝灾害进行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相信随着对洪涝灾害认识的逐步深入,必将能够认识到洪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相信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类既能较少的受洪涝灾害之苦,又能免于受水资源匮乏之苦的日子将不遥远,人类与水和谐相处的目标必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树坤等著,全民防洪减灾手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

[2]杨梅英主编,风险管理与保险管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3]骆承政、乐嘉祥,中国大洪水-灾害性洪水述要,北京:中国书店,1999

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篇3

5月下旬以来,南方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洪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气象部门预报,江淮、江南、华南等地今年汛期降雨将明显多于历年水平。近日,部分地区将有暴雨和大暴雨,并伴有短时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为切实做好强降雨和汛期灾害防范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汛工作

当前,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仍处在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的紧要关头,防汛抗洪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汛抗洪工作高度重视,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继续抓好抗震救灾的同时,统筹兼顾,科学调配力量,切实做好防洪、防涝、防雷、防范山洪灾害和水库保安等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及时组织领导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各级防汛责任人要立即上岗到位,真正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要严肃防汛纪律,坚决服从各级政府和防汛指挥部的调度命令。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及时通报信息,确保联络渠道畅通。

二、切实加强预测预报

各级气象、水文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和汛情发展变化,加密监测次数,及时分析会商;特别要加强局部性、突发性灾害的监测预报,准确分析影响时间、程度和范围,及时预测发展趋势,将预报结果及时通报各级政府防汛指挥部和相关部门,为防洪指挥调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搞好群防群测。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无线广播、锣鼓号等各种途径,滚动播报雨情、水情和灾情,及时向群众灾害预警信息。

三、确保水库、江河防洪安全

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堤段、病险和在建水库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各类隐患和险情。严格落实江河洪水防御方案和重要水利枢纽的调度方案,加强江河、水库的科学调度,所有水库、水电站都要服从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进一步加大对地震灾区堰塞湖、震损水库的处理力度,确保安全度汛。要落实好专业抢险队伍和民防队伍,备足防洪抢险物料、装备、运输工具等,确保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险情。加强军民联防,及时向部队通报情况,充分发挥人民和武警部队在抗洪抢险中的突击队和骨干作用。

四、严密防范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把防御山洪灾害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要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巡查,及时排险除险,落实人员转移安置、抢险救灾等各项措施。震灾地区滑坡、崩塌隐患点较多,特别要加强余震与强降雨综合因素影响下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严防事故发生。一旦发现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征兆,要迅速启动预案,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并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县、乡、村、组、户,不留死角。要宣传防雷电知识,认真落实各项防雷措施。

五、全面落实各项防汛避险措施

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地势较低的城镇、乡村、学校、厂矿、重要工程设施防洪安全检查,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明确“防、抢、撤”的范围、地点和方式。要切实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及时疏浚排洪沟渠和下水管道,防止局部地区强降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工矿企业要认真落实防汛措施,存在洪水淹井隐患的矿井,在暴雨期间不得进行井下作业,安全监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检查。沿海地区要针对今年台风登陆早、数量可能较多的情况,认真完善防台风预案,制订人员应急避风转移方案,尤其要落实好基层防台风措施,对抗风能力差的建筑物、广告牌、民居等要提前采取加固措施。铁道、交通、民航、电力、通信等部门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交通运输和通信安全畅通,确保电力供应。

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篇4

关键词:防洪排涝工程;规划设计;计算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防洪排涝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防洪排涝工程现状

某镇位于东江南支流下游的水网地带,属冲积平原区,区内水系发育,水网纵横交错,为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某镇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建设,目前已编制了防汛应急预案、防旱抗旱应急预案及防台风应急预案,并积极配合市三防办的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某镇大部分堤防工程已建设完成,堤防、水闸的联合运用基本解决了近期**镇的防洪问题,但围内遭遇大暴雨时由于缺少排站工程受淹时间较长。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某镇属农村地域,大部分为农业用地,基本无堤围工程,仅在农田灌溉区建有水闸用于挡潮和排水,改革开放后,某镇城市建设和管理逐步走向规范,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防灾减灾工程的开展,修建水闸、堤围工程,使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得到提高,基本形成了依靠堤防、水闸挡洪,内部依靠水闸、渠道排水的总体布局,但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低,加之部分工程运行时间已久,防洪排涝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的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年代久、建设标准低

(2)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不足

(3)房屋建设紧临排水渠道,占用过水断面,增加排水阻力,部分过路涵束窄渠道严重。

(4)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日益发展,用地性质发生变化,原有的鱼塘、农田变为建设用地,地面硬化,不透水性增强,可用于调蓄的面积减少,加重了受灾的程度和排涝的压力。

(5)区内农田区和建成区镶嵌分布,共用排水通道,不利于防洪排涝工程设施的建设。

2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城市水利发展理念,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和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城镇抗灾能力为中心,加快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现代水利的转变,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为实现“人水和谐”的社会及城市建设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1防洪排涝规划原则

(1)以某镇总规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排涝达标整治与防洪工程达标整治同时进行。(2)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排蓄结合、自排与强排结合。

(3)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减少搬迁。

(4)采取分片治理、清淤清障,做到水系畅通、排水自如,达到综合治理的目标。

(5)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工程管理。

2.2规划标准

(1)防洪标准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2002】46号文),“珠江三角洲重点保护区和南宁、柳州、梧州等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其他重要地区的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东莞各镇区属“其他重要地区”,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确定某镇防洪(潮)标准为50年一遇,。

(2)排涝标准:

根据某镇的经济发展情况、城镇建设现状,为配合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结合《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珠江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粤水办【2002】95号文)中对珠江三角洲治涝标准应采用20年一遇排涝标准的要求,本次规划**镇城区河(渠)道、排站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h暴雨径流量1天排出基本不成灾,农田区排站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h暴雨径流量1天排出。

(3)建筑物设计标准及等级

结合《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确定堤防级别为3级,永久性防洪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性防洪建筑物级别为5级。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最大过闸流量1000~100m3/s的水闸,工程规模为中型,等别属Ⅲ等,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洪水标准采用3级,即设计洪水标准不低于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不低于100年一遇。最大过闸流量100~20m3/s的水闸,工程规模为小(Ⅰ)型,等别属Ⅳ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洪水标准采用4级上限,即设计洪水标准采用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采用50年一遇。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规模为中型的排站,等别为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4级,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设计标准采用30年一遇,校核标准采用100年一遇;规模为小(Ⅰ)型的排站,等别为Ⅳ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5级,泵站建筑物设计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校核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

3防洪排涝规划设计

3.1防洪排涝体系总体布局

现状防洪排涝布局是采用修建堤围的方法防御境外洪潮水入侵,区内则主要通过水闸、渠道工程排出内涝水。

由于某镇堤防纳入近几年实施的防灾减灾项目,绝大部分堤围已进行加固改造,防洪排涝规划总体布局基本遵循原布局,依靠堤围达标建设防御围外洪潮水入侵;区内通过新建排站、水闸工程,整治内河涌,排除区内涝水;采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建立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优的治害效果,保障镇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3.2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1)主要防洪工程的等级和设计标准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某镇防洪标准采用50年一遇洪水,永久性防洪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性防洪建筑物级别为5级。位于穿堤建筑物的防洪标准不低于其所在堤围的防洪标准,即50年一遇洪水标准。

(2)防洪工程设施规划

对现有堤防进行防洪复核,规划对不满足防洪标准部分堤段进行达标整治,对于堤面仍为土堤,由于现状杂草丛生,给工程管理和防汛抢险带来不便,本次规划堤面采取硬化措施。

堤防堤线规划总体遵照原堤线布置,个别地段因水闸工程外移发生局部改变。

3.4排涝工程规划

3.4.1水利计算方法

水闸、排站联合运用,以内洪为主时对应外海多年平均高高潮水位;以外海设计潮位为主时对应区内多年平均年最大24h降雨量150mm产生的洪水,最后取其外包线成果。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淹没系数;

—堰流流量系数,

ε—侧收缩系数

B—水闸净宽(m);

Ho—闸前水深(m);

V1,V2—分别为时段初、时段末滞蓄水量(万m3);

Q1,Q2—分别为时段初、时段末来水流量(m3/s);

Q—闸排流量(m3/s);

W—闸排水量(万m3);

q—电排流量(m3/s);

t—计算时段(sec)。

3.4.2计算基础条件

(1)外江水位过程:采用分析计算成果。

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篇5

关键词:防洪;减灾;排涝;工程技术

Abstract:Thewild,causedgreatharmtotheeconomiclifeofourcountrycity.Incityconstruction,coordinat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problemofhowtograsptheeconomicdevelopmentandthecityfloodcontrolanddisasterreduction,weshouldvigorouslyinvestigate.Inthispaper,throughtheanalysisofthesituationofcityfloodanddisastermitigationmeasures,andstrivetoreduceflooddamage,tocreateasustainabledevelopmentofecologicalenvironment.

Keywords:flood;disaster;flood;engineering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形势严峻

2007年7月,山东省济南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170多人受伤,财产损失重大。2010年6月,安徽省会合肥陷入严重内涝,市中心多条主干道因积水过深而陷入瘫痪。2011年6月,湖北通城县城水灾,城区交通瘫痪,6万多居民被困,死亡22人、失踪5人,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2012年7月,北京市遭遇了61年来最雨,导致北京受灾面积16000平方公里,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由以上看出,洪水疯狂肆虐,给我国城市的经济和生活造成了重大危害。城市洪涝灾害形势严峻,防洪减灾建设刻不容缓!

二、导致城市洪灾严重的根源

(一)我国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是近年来水灾损失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按我国目前的规定,大城市的防洪标准应达到100年一遇,特大城市或特别重要城市应达到200~300年一遇。但长期以来,各城市却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北京的城市防洪标准仅为61年一遇,一些中小城市防洪标准仅为10—20年一遇。

(二)防洪排涝投入的严重不足,是形成防洪紧张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城市防洪比较注意防外水即防洪,而比较忽视防内水,即由于城市汇流区内遭遇暴雨所产生的内涝灾害。目前我国城市的排涝标准一般不足十年一遇,因此一遇大雨,市区到处积水,交通堵塞,城市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甚至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据专家分析,北京的排水系统是20世纪50年代根据苏联设计建造的。长期以来,北京居民主要依靠陈旧的排水工程来避免街道被雨水淹没。随着时展,这套设施难以负担偌大北京城的排涝任务。同样,2007年济南洪灾也是由于城市排水系统能力不足造成的。当时济南老城区还沿用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排水管线系统,排水能力严重不足。由此可说,城市急剧发展,过去的下水道难以解决如今城市的排涝问题,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亟待改造。

(三)城市洪涝灾害严重,还存在着诸多非工程方面的因素。一是城市现代化使其总体承灾能力降低。城市人口与资产迅速增长,新的开发区不断向低洼易涝地区及泥石流易发区域拓展。城市化建设将原有农田变为住宅区或道路,城区周围透水地面减少,不透水地面增加。河流两岸天然的、渗水性能良好的土地被不渗水的砖石、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沥青路面等各种透水性能很差的地面覆盖,使原本可以被植物吸收,被洼地存贮或直接渗入地下的雨水,被不透水地面阻隔并集聚成地面径流流入城市的下水道、排水渠,继而进入流经城市的河道,增加了河流的降雨径流量。

二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引发了洪水的泛滥。历史资料表明,近代水灾损失增长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例如滥伐森林和陡坡开荒引起流域性的水土流失,放大了洪峰流量;开矿和修路的弃土造成水库和河湖的淤积;无节制的围湖垦殖降低了洪水的调蓄能力,抬高了江河水位;围垦河滩地和在其中建厂,缩窄河道行洪断面等。

三、城市防洪减灾应采取的措施(一)做好城市防洪减灾长远规划

防洪减灾包括防洪和减灾两方面内容。防洪是指用防洪工程体系,加上洪水预报、调度等手段,使洪水顺利下泄,不致泛滥成灾;减灾是指通过对洪泛区域的日常管理,加强洪泛区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一旦发生洪水泛滥也会将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压缩到最低程度。

从城市防洪减灾角度来看,城市建设要解决好防洪和排涝两方面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城市要有足够的排涝能力和调蓄雨水的能力,洪水侵袭时不至造成太大损失。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一方面要搞好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另一方面要重视城市建设自身的调整。也就是说要对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调蓄雨水能力、提高交通、电、水等城市生命线网络系统的防水能力、加强城市洪水预警报系统以及加强居民对洪灾的认知能力和避险能力等都要做出统筹规划,使城市在遭遇较大洪水或暴雨时不致酿成大灾。

(二)城市防洪减灾具体措施

防洪减灾可分为工程与非工程两种措施。工程措施是对自然环境的改善,非工程措施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减灾。

1、工程措施方面,一是要提高城市防洪及排涝标准。通过对防洪工程以及城市排水管道工程的改造,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和排涝输水能力。加固大江大河干堤和病险防洪工程,加高加宽改造堤防,因地制宜疏竣泄洪能力不足的河段,修建尚未设防的中小城市的自保防洪工程,实施蓄滞洪区的群众保安工程等。

洪涝灾害的防范措施篇6

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

川、贵州、云南省(区、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5月下旬以来,南方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洪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气象部门预报,江淮、江南、华南等地今年汛期降雨将明显多于历年水平。近日,部分地区将有暴雨和大暴雨,并伴有短时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为切实做好强降雨和汛期灾害防范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防汛工作

当前,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仍处在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的紧要关头,防汛抗洪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汛抗洪工作高度重视,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继续抓好抗震救灾的同时,统筹兼顾,科学调配力量,切实做好防洪、防涝、防雷、防范山洪灾害和水库保安等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及时组织领导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各级防汛责任人要立即上岗到位,真正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要严肃防汛纪律,坚决服从各级政府和防汛指挥部的调度命令。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及时通报信息,确保联络渠道畅通。

二、切实加强预测预报

各级气象、水文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和汛情发展变化,加密监测次数,及时分析会商;特别要加强局部性、突发性灾害的监测预报,准确分析影响时间、程度和范围,及时预测发展趋势,将预报结果及时通报各级政府防汛指挥部和相关部门,为防洪指挥调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搞好群防群测。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无线广播、锣鼓号等各种途径,滚动播报雨情、水情和灾情,及时向群众灾害预警信息。

三、确保水库、江河防洪安全

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堤段、病险和在建水库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各类隐患和险情。严格落实江河洪水防御方案和重要水利枢纽的调度方案,加强江河、水库的科学调度,所有水库、水电站都要服从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进一步加大对地震灾区堰塞湖、震损水库的处理力度,确保安全度汛。要落实好专业抢险队伍和民防队伍,备足防洪抢险物料、装备、运输工具等,确保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险情。加强军民联防,及时向部队通报情况,充分发挥人民和武警部队在抗洪抢险中的突击队和骨干作用。

四、严密防范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把防御山洪灾害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要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巡查,及时排险除险,落实人员转移安置、抢险救灾等各项措施。震灾地区滑坡、崩塌隐患点较多,特别要加强余震与强降雨综合因素影响下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严防事故发生。一旦发现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征兆,要迅速启动预案,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并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县、乡、村、组、户,不留死角。要宣传防雷电知识,认真落实各项防雷措施。

五、全面落实各项防汛避险措施

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地势较低的城镇、乡村、学校、厂矿、重要工程设施防洪安全检查,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明确“防、抢、撤”的范围、地点和方式。要切实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及时疏浚排洪沟渠和下水管道,防止局部地区强降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工矿企业要认真落实防汛措施,存在洪水淹井隐患的矿井,在暴雨期间不得进行井下作业,安全监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检查。沿海地区要针对今年台风登陆早、数量可能较多的情况,认真完善防台风预案,制订人员应急避风转移方案,尤其要落实好基层防台风措施,对抗风能力差的建筑物、广告牌、民居等要提前采取加固措施。铁道、交通、民航、电力、通信等部门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交通运输和通信安全畅通,确保电力供应。

六、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救灾工作

目前,一些地区已遭受洪涝等灾害,受灾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及时调运发放救灾资金物资,妥善安排受灾群众以及转移避险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学生有学上。要切实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灾区环境消毒和传染病监测预警,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抓紧做好因灾损毁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民房的修复重建,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要严格落实灾情信息的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防汛抗洪减灾工作进展情况。

国务院办公厅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600字(精选

    - 阅0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篇1因参会人员有会议冲突,原定于___月___日上午11:00召开的会议管理制度宣讲会推迟至___月___日11:30在会议室(2)召开,请大家准时参会。注:《会议管.....

    铁路通知范文(精选5篇)

    - 阅0

    铁路通知范文【篇1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申请书。本文给大家提供辞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xx:您好!首.....

    神奇的胖大海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篇

    - 阅0

    神奇的胖大海作文篇1有一种东西,没有花儿那样美丽,但却比花儿更有利用价值,它就是胖大海。而今天,老师就带领我们去认识了这个神奇的“魔术师”。胖大海自身就是一位中药,它还有.....

    派出所外出申请书,派出所外出申请书

    - 阅0

    派出所外出申请书汇总篇1我是xx警官学院xx级xx专业的学生,今年xx月份刚开学,按照学校的安排来到xx派出所实习,在这里度过了有意义的半年。如今,半年即将过去,在这里也学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