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的教学设计(整理4篇)
来源:网友
《江雪》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
2、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品读,背诵古诗。
4、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句,感受古诗魅力(课前.
同学们,古诗文是我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老师带来了一些名句,考考你能完成几句?
二、揭示课题,激发学习欲望。
大家读得很美,听来是一种享受!一首好诗,就蕴涵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令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五言绝句: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后人称其为唐人的“五言之冠”。
三、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读通全诗
1、师配乐范读
2、同学们想读吗?请你细细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生字和新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谁来试一试
1.“径”读准“jing”,意思是小路,“万径”呢?(成千上万的路,所有的路.“千山”(许许多多的山,所有的山.刚好是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不是,这里是虚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
2.对读“千山”“万径”。
4、再请你读一读:
1.新词“蓑笠翁”,看“蓑衣”——“蓑”“斗笠”——“笠”(用来挡雨雪.
2.切换至flash画面,看这位老人身上穿的是“蓑衣”,头上戴的是“斗笠”。
“蓑笠翁”意思就是——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诗。读得字正腔圆。
二.理解诗意:
过渡:我们已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得弄懂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看注释,串词成句;观察图想象…….
2、资料上的注释是你的好帮手,再根据插图,想象画面,自由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谁来说,请你:
1.肯定自学有成效,有收获。
2.解难
“独钓寒江雪”同学们在理解诗句时已经换了语序。(很灵活,会学习.以后碰到类似的语句,“换序理解”是种好方法!
4、谁再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5、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诗。(读出了诗的意思.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一.品读第一、二行
1、我们一起走入这浩翰无边的大背景,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如果没有“绝”“灭”两个字,会是怎样一幅画面和情景呢?读一读,想一想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千山鸟飞万径人踪(鸟语花香行人如梭川流不息好热闹繁华,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1、可是诗人笔锋一转,
一个“绝”字却成,读“千山鸟飞绝”,再读——
一个“灭”字已成,读“万径人踪灭”,再读——
2、一“绝”一“灭”,诗人用词精妙至极!此时变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请你闭上眼,随着老师的朗读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进那广阔的原野,走进那白雪皑皑,天寒地冻的世界,放眼远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睁开眼,你已看不到,听不到什么?
(你走进去了,你看得比他多,富有想象力.
1.一切的一切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几乎是死一般的沉寂,这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冷清、寂静、悲凉.
2.是呀,那是多么寂静、冷清啊!指名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这是弥散在千山万径中的寂静、凄凉——齐读
4.天地间只留下了茫茫冰雪,眼前一片冷冷清清——齐读
5、就在这众人不到之时,众人不到之处,我们却看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品读三、四行
1、放flash,再问:寒风刺骨,大雪纷飞,老人却在独自垂钓,你感受到老人什么?
交流后读这两行。
2、那是刺骨的寒冷呀!而这位老人还在江上垂钓,你想问老人什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老人还在江上钓鱼?.
1.问得好!请你大胆猜想一下原因,可以与同桌讨论。
为了生存,捕鱼为生;
向人们诉说他心中的孤独;
有伤心事;
爱钓鱼……
2.大家有不同的猜测,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诗人的心境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得了解诗人。
3、了解诗人的经历,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你认为作者仅仅就是蓑笠翁吗?那他是在写谁?
4、诗人想借老人寒江独钓,写出自己的什么呢?(孤独、万分痛苦、悲愤、但坚强不屈、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1.、把诗人的这种情感读到市的字里行间去!自由读!
2.、请你读
是呀,柳宗元在诉说,他官场失意,亲人离世,再请你读
我们听到柳宗元在倾诉,她内心的千万孤独,一起读《江雪》
5、老人就是柳宗元的'影子,他真的是在钓鱼吗?
1.柳宗元做大官,一心想为民造福,但现在被贬,一腔抱负难以实现,他在等什么?
(等机会,等翻身的机会,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等做大官,做好官的机会,等待朝廷对他的理解,时时渴望东山再起.
2.他等机会干什么?(想做好官,为民造福,为老百姓做好事,想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为国为民.
6、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哪!柳宗元在等机会,在钓一个机会!
一个“钓”字是全诗的眼睛,这就是“诗眼”。
柳宗元,永州一等就是十年……十年后,他被贬为柳州刺史。由司马升为刺史,虽然权利有限,但他在那建功立业,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他就是这样一位心中装着老百姓的好官!
7、让我们一起回到柳宗元永州那段千万孤独的日子,指名读《江雪》
那是万分的孤独呀!但他心中有希望,他一直在等待,再读
柳宗元把他千万孤独却坚强不屈的情怀化作了——《江雪》,读
好一个“孤舟”“独钓”,柳宗元把他孤独不屈的情怀化作了一首江雪,一起读——
字字都是景,字字都是情!
三、教师小结:
千山万径冷冷清清,飞鸟行人绝迹,老人却在寒江独钓。诗人借这江上雪景,写出了自己的孤独不屈!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古人写景即写情。我们再来读一首《题秋江独钓图》,也是写钓鱼,看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自由品读这首诗。
3、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的?高兴,一曲高歌,举杯畅饮
1.你读这句
2.小组读,听出了诗人的逍遥自在,怡然,自读
7、王士,刑部尚书,正是官场得意之时;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官场失意,同样是独钓,但诗人的心境截然不同。请男生读《题秋江独钓图》,女生读《江雪》
争取读出不同的味道来,酝酿好感情
六、教师总结:激发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古诗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写景如画,借景抒情,在于它的声韵悠扬,以声传情,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继续坚持诵读经典诗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七、布置作业:坚持课外搜集资料,诵读积累。
1、背诵,默写《江雪》
2、“走近柳宗元”:了解柳宗元一生经历,诵读柳宗元的诗文。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诵读、品味中入景、悟情。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余秋雨说: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从小诵读一些古诗文,那就会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收集诗文名作,坚持诵读,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积累,只要能坚持诵读、品悟,潜移默化中将具备优雅人格。
《江雪》的教学设计篇2
一、教材分析
《江雪》出自苏教版第七册第七单元。此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江上雪景。它是通过雪景来赞美渔翁“独钓寒江”的精神;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老翁,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立足于此,我认为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境,感悟诗情是难点。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经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感悟诗情较难理解,我根据学习的情况及时出示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感悟诗人坚强不屈的精神,让课外的学习资料有机地和古诗融为一体,并为学生学习古诗服务。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想像诗中描写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学生需要课前搜集柳宗元的资料和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本课的需要在多媒体教室和学生一起学习,主要运用演示文稿在学习的过程中补充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环境——寒冷凄凉
(一)解题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板书题目是“江雪”什么意思?(江上的雪景)这一首诗,是古诗中的精品!
(二)简单了解诗人。
(三)利用“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思考: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3、这样的雪景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会用哪一个词来概括?(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学生若有“雄伟壮观”的理解,教师再引导过来)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4、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朗读指导)
二、心情——孤独寂寞
过渡: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淹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
(一)此时此刻,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学生自由读古诗,交流从“孤”、“独”——孤独
2、朗读诗句,感受渔翁内心的孤独寂寞。
3、渔翁的孤独寂寞,就是诗人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渔翁就是诗人的化身,渔翁就是柳宗元的形象代言人,再读古诗,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4、孤独的渔翁成了诗人孤独心情的写照,再读读诗句,去触摸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补充,体会柳宗元“千万孤独”、“绝灭孤独”的心情。
1、补充李白《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赏析:李白写这首诗时,距他离开长安已将近十年。这时的李白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无法容于现实,于是他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愤世嫉俗的情绪与日俱增,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寻觅知音,这首诗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心情。诗人看着山,山也看着诗人,诗人感受着山的语言,山也默默聆听着诗人的心声。人与自然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这是多么超然的一种境界!
小结:诗人李白在自己孤独的时候,还找到了自己的知音,那就是敬亭山。诗人看着山,山也看着诗人,诗人感受着山的语言,山也默默地聆听着诗人的心声。诗人对敬亭山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回应“相看两不厌,只有李太白(李青莲)。”而诗人柳宗元却只能在这寒冷凄凉的世界里独自垂钓,独自一人感受着孤独的煎熬。让我们读古诗《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2、王士侦《题秋江独钓图》。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侦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伦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赏析:这首诗描写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枝钓杆,渔人一面歌唱,一面喝酒,逍遥中却又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其笔下的渔翁不是“独钓寒江雪”,而是“独钓一江秋”,有歌有酒,很是潇洒。渔人钓的是鱼?是秋?是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秋江独钓者,也就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小结:同样都在“独钓”,诗人王士侦钓的是一种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享受的是一种生活的乐趣,读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而诗人柳宗元却在这样鸟绝踪灭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是一种何等的孤独与寂寞。让我们回归读古诗《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不一般的孤独寂寞。
3、诗人的内心是一般的孤独寂寞吗?请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更是“绝灭孤独”啊!
4、学生自由读诗,体会柳宗元内心的那种“千万孤独”、“绝灭孤独”。
三、精神——顽强不屈
(一)读诗,引导学生质疑。
1、同学们,古诗学到这儿,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问问他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由学生提问引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
(二)资料补充,感悟柳宗元坚强不屈的精神。
1、引导:对呀!渔翁生活在江边,难道不知道在这样的江面上垂钓,钓不到鱼吗?知道了为什么还在钓呢?他在钓什么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要及时点拨。
3、补充古诗的写作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坚强不屈精神的再现。
4、同学们,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5、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渔翁顽强不屈的精神。(朗读指导)
6、背诵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四、拓展《渔翁》,感受意象
过渡:同学们,《江雪》这一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被人们称为是“孤独者的空谷绝唱”。在这首古诗的学习中,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江雪》这首诗是柳宗元在刚贬到永州创作的第一首诗,后来他又以“渔翁”为题目,写下了古诗《渔翁》,让我们读一读,去理解柳宗元不同时期的人生感悟。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文解释】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撸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板书设计
江雪
唐柳宗元
环境——寒冷凄凉绝千
钓?
心情——孤独寂寞灭万
孤
《江雪》的教学设计篇3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熟读成诵
1、昨天,我们在深秋的枫林里一起目睹了红艳似火的霜叶,一同聆听了孤苏城外的夜半钟声。今天,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柳宗元一起走进——江雪,去感受——江雪,去欣赏——江雪。
2出示古诗,读准古诗
(1)全诗只有寥寥20个字。请大家自由读几遍,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
指名读,注意古诗的节奏。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教师随机点评,特别是结尾处的节奏,要放慢。
(2)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江雪》这个题目,你看,怎么读,才读得有味道?
雪的大小不同,读的感觉就不同。如果轻轻飘落的几片雪花,你该怎么读?(很轻柔的)。如果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怎么读?倘若是一团一团的大雪团,你又该怎么读?
读诗就要争取读出自己的感觉来,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江雪》,争取读出你的感觉来。
谁来读?读出你的感觉来。同学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感觉?
二、景之凄凉
1、同学们,诗读到现在,你的脑子里出现了哪些景物?(板书:景)
①有“山”:
师:这是怎样的山?
a引导山的多。有一千座山吗?虚指,夸张的手法。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么多的山?
b引导山的寂静。
②有“径”
师:径就是——小路。说说你看到的小路。
a引导小路的多,你能打个比方吗?
b引导小路的冷清。没有脚印,很冷清。
师:谁来连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③有“舟”
师:舟就是——小船。几条船?为什么?
④有“翁”
师:翁是什么意思?(老人)请你具体描述一下这位老人。从穿戴、姿势等方面讲。
2、如果,我们把这些景物放在一起,那么就成了一幅鲜活的画。(出示画面):你能说说这幅画的内容吗?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景之凄凉
3、无独有偶,清代王士祯也作诗一首,出示《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这首诗吧,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三、情之孤独
1、的确,诗其实是诗人的心情,也只有读懂诗人的心,你才能真正读懂诗。那么,柳宗元当时到底是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平介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永州司马,十一月到达永州。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元年(806)正月,唐宪宗改元大赦,而八月有诏柳宗元等八司马“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加上战友王叔文被赐死,另一战友病死在贬所,八司马之一凌准因忧愤而死,柳宗元的母亲来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可是,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导致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真是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呀!
2、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3、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
①“绝”“灭”“孤”“寒”“独”
师: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它会是——(生说:灰、白),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生说:冰、冷)
4、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让我们仔细来琢磨一下,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
5、(放音乐)同学们,千万孤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响,你们难道不想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吗?先自己读,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孤独读出来。(板书:情之孤独)指名——齐读
四、意之坚强
1、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这幽怨哀婉的音乐,一起走进这副冰冷的画面,走到这冒雪独钓的老渔翁身旁,和他说说话吧!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有什么问题想要问他吗?
预设:
①老渔翁(老爷爷),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不回家呆着,反而要一个人出来钓鱼呢?
②您为什么不去撒网呢?
③老爷爷,冰天雪地的,您能钓到鱼吗?
2、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想的吧。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不在鱼也。如可得鱼,钓岂独翁哉!——朱子荆
看看是什么意思?
3、师:是呀,既然钓不到鱼,那老渔翁到底在钓什么?
私下讨论——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思念亲人、闲情逸致、修身养性、锻炼意志、等待时机等。)
寒江鱼伏,钓岂可得,此翁意在哉!
3、同学们,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啊!其实,这冰天雪地的严寒天气就是——柳宗元受到的种种迫害,和他艰难的处境。而与严寒天气作斗争的老渔翁就是——柳宗元自己内心的写照呀!
(无论环境有多么的恶劣,无论我的内心有多么的孤独,可是我还是坚强地活下来了,潇洒地下来了!(板书:意之坚强)
4、再读板书,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呀!为了表达我们的敬意,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柳宗元的心声吧!(师生齐读)
《江雪》的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
1、赛诗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喜欢唐诗的人,往往能够从画中感受到诗歌里面流淌尚着的情感,那么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再一起走进一首诗。
PPT1:看诗人画像
(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1、过渡:请大家翻开课本。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PPT2:布置学生自由读诗。
3、谁来读一读、试一试?
指导:“径”不读第一声,应该是第四声。
理解:“径”和“万径”的意思。
指点: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
理解:“千山”、“蓑”和“笠”的意思。
5、我们一起来把整一首诗读一读。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试讲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
1、PPT3:欣赏朗读,想象画面。
2、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3、引导: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其实已经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这首画面,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试试看。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1、过渡:同学们,诗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我们读懂了画,还要感悟到这首诗的情。下面请你听老师来朗诵。你在听的时候,心里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PPT4:欣赏朗读,感受意境
2、你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感觉?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寒冷“?
板书:寒冷
着重体会:绝灭
4、还有什么样的感觉?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来?
板书:孤单
着重体会:孤舟独钓
5、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为什么蓑笠翁坚持独自垂钓呢?让我们走进诗人的经历,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PPT5:了解柳宗元的经历
6、指名朗读:读出孤单
配乐朗读
7、面对政治上的暴风雪,柳宗元屈服了吗?诗中哪些句子暗示了我们?
板书:不屈
8、朗读:读出不屈
9、总结三次背诗:寒冷孤独不屈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2、PPT6: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3、学生自由读
6、那么,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7、小结: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景色也不一样。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读书,自己想像,自己感受学会了这两首诗,了解了一首诗有一首诗的意境,一个人有一个人不同的心境,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外的时候多收集一些古代的诗歌,运用同样的方法去读,收获肯定不少!
板书设计:江雪
寒冷孤独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