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管理(6篇)

来源:网友

初中语文教学管理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量控制与诱导考查显现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初中,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初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初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当前初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初中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初中学生拥有成就感

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中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

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

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初中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管理篇2

一、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所采用的仍是传统模式

我国各初中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道德、能力、体育方面的考察力度,这是我国传统管理模式的特征,而初中语文课堂管理模式也是如此。其造成的主要后果就是无法与时展的脚步一致,而致使初中语文教育无法正常得到展开,无法取得相应的预期结果;学生课堂效率低,对于语文的兴趣不浓,这对于我国而言是严重的一个现象;教师教课内容乏味以及管理实施力度不强,因此,其的发展较为缓慢,易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后果,对于我国稳定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管理认识错误

教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管理缺乏详细的了解,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对此进行看待,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认为课堂管理是一项教师完全控制的模式,而其主要作用是使教师上课时受到的干扰减少,保证上课的顺利进展,而没有考虑具体的效果,这种错误的概念导致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发展受到进一步的约束和限制。

3.初中语文课堂管理的形式单一以及课堂环境欠缺

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即教师对于课堂的控制时间过长以及控制过度,采用完全强制性的管理,教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这会使得学生的自由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兴趣骤减。这对于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判断的初中生而言,易产生语文课乃至中国文化较为无聊的观念,这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播以及继承都极为不利。

二、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管理发展的对策

1.宣传新课程管理模式,推广其使用范围

对新课程下的新型管理模式进行宣传,主要宣传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主要的应用方式,使各学校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要明白初中语文课堂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否则无法得到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会下降,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不到及时的提高,最后容易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对此有了全面的认识后,各初中会对此引起重视,从而达到新管理模式的广泛使用,从而到达所期望的目标。

2.改变教师的认识和观念,制定相关的规定

教师需要对此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学校需要要求教师及时补充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尽快改进自身的管理模式。学校也需制定相关的规定,主要是对教师在语文课授业中的学生反馈情况,对学生进行较为灵活的测试,其中不单单包括书本的知识,还应包括对教师平时的教课进行突击检查等进行全面的评分,最后根据评分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改正措施。如出现学生满意度低,授课管理中绝对掌控等情况则进行相应的知识普及以及一定的培训,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能够向前进一大步。

3.针对具体课堂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

通过对初中生的兴趣、能力、经验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制定符合学生需求,有利于课堂氛围,以及有利于教师教学进展和质量保证的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适当程度的降低教师的管理力度,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乐趣有所上升,以及课堂氛围进一步活跃。

初中语文教学管理篇3

特定的教学理念必将产生特定的教学模式,继而影响教学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导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信念一直较为保守。以知识传递为重心、教师主讲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导致英语教学费时低效。历经数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可能仅掌握一些零碎的语言知识,开口说英语和实际运用能力较弱。新世纪伊始,我国教育部发起一轮课程改革运动,中小学各门课程新课标应运而生,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功能,并成为解读国家教育教学信念的重要依据。与1999—2000年版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8]。以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例,新课程标准体现以下教学新信念:提出了人文性英语课程性质、整体规划的教学目标、丰富多样贴近生活现实的教学素材、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个体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证方法。笔者首先设计了一份包含上述教学新信念的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放给安徽省肥东县梁园、撮镇、来安县张山及南陵县博文等中学初中部英语教师。为了对比,一所合肥市属初中(以下简称A校)的英语教师也被纳入调查对象。鉴于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数量较少,我们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43份,回收率高,可靠性得到保障。此外,我们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访谈,以了解这些差别背后的原因,并尝试提出对策。依据2011版新课标教学信念为参照,调查统计分析如下。

(一)强调人文性的课程性质

新课标强调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工具,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渠道。为了调查教学中课程的人文性贯彻情况,本研究设计4道选择题,分别涉及人文知识、情感教育和文化差异等。结果显示:课堂教学中,接受调查的36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有12人经常讲解人文知识,仅占33%;7人偶尔讲解人文知识,约占19%;另有17人依据课文内容讲解。A校的7位教师中有3名教师(约43%)经常讲解人文知识,明显高于农村教师(33%),另4名教师则是依据课文内容讲。关于人文知识的讲授方法,农村初中有27位老师选择了备选项中的三种及以上方法,A校的7位老师无一例外选择了所有选项。可见城乡教师均意识到人文知识是英语课程的一部分,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无法忽视的,差异体现在讲解深度和方法上。至于文化差异,农村初中23位教师选择分析课本中涉及的文化差异,其中11人还讲授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另有2人仅告诉学生此类现象是英国所特有的。A校的7位教师均分析文化差异,其中4位同时讲解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课程性质维度的调查说明英语课程的人文已经引起老师们的普遍重视,皆力图采取多种方法,但对于人文知识讲解频率、深度及文化差异处理策略方面,城乡教师存在一定的差别。

(二)整体规划的教学目标

针对教学目标,本研究设计3道题,分别关于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听说读写四会技能目标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农村初中有18位教师(50%)全选4个备选项,包含语言知识、技能、思维训练以及情感教育;仅有4位老师选择把语言知识当作教学的全部;另有3位老师选择了知识和技能,语言的思维和情感功能被他们排除在外。A校的7位老师全选四个选项。关于听说读四会技能全面培养发展的目标,29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选择了“同意”或“非常同意”,A校全部是“非常同意”。师生关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情感教学的效果,本次关于师生关系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0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选择了“友好”,约占55%,低于A校的88%(6人选择了“友好”)。

(三)丰富多样贴近生活现实的教学素材

关于教学素材,问卷设计两道分别涉及名人背景材料和教材地位的问题。结果显示,关于名人背景,仅有4位农村初中教师详细讲课文以外的相关背景信息,15人仅限于课本所提供的信息,另有17人选择从来不讲授相关信息,分别占42%和47%。A校有5位老师选择详细讲解课文外的背景信息,占71%,仅2人(29%)选择从来不讲背景信息,显然好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关于教材地位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初中有19人选择“教学以课本为依托,大量拓展相关的语言文化知识”(53%)①,*22人选择“上课主要依赖书本,适当补充一些语言知识点”;A校分别是4人(57%)和3人(43%),差别不明显。教材仅为教学提供一个框架,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工具之一。教学不能仅限于教材,而应该以教材为基础,统筹规划丰富多样的课本外素材。从调查结果来看,现实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将近一半的教师教学内容主要依赖课本,没能很好地用活教材。A校的教师对教材的拓展也仅限于背景知识。(四)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维度的四个问题分别关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转换情况、语法教学策略及课堂活动。农村初中有14位教师能够做到“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仅9人选择能“每次课堂依据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居然有7人选择“以知识讲解为主”。令人欣慰的是,对于教学方法转换问题,大多数教师(28人)表示能“总能灵活转换教学方法”。A校有5位老师能“每次课堂依据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并“总能灵活转换教学方法”。语法教学方面,即便农村初中教师也不再“直接告诉学生语言规则”,(仅1人例外),大多数(29人)采纳“让学生观察一些典型的例子并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来补充”的策略,与A校情况差别不大。关于课堂活动,15位农村初中教师全选所列举的四种方法,另有8人选择了3种方法,总计约达64%。A校选择3种以上方法的教师数达75%,略胜于农村初中。现代教学理论崇尚教无定法,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灵活转变教学方法。本维度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总体情况比较令人满意。7位选择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师,均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五)尊重学生个体,改革考评方式为了解“尊重学生个体”情况,问卷设计了两道师生相互指错的问题。结果显示,27位(75%)农村初中教师面对学生指出自己的错误时,选择“首先表扬该生具有批判精神,然后再给予合理解释”;指正学生错误时,25位(69%)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先“启发该生自己发现其错误所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重视学生批评精神的培养。A校的情况更胜一筹,选择上述两项的教师数分别为6人(86%)和7人(100%)。令人高兴的是,43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没有一人选择“直接指出其错误所在,并严厉批评该生”。关于“改革考评方式”的调查显示,12位农村教师选择赞同“通过期中或期末的考试成绩”,而A校7位教师均选择不赞同,他们更为注重过程性考评。本维度调查显示,在尊重学生和考评方式方面,城乡学校存在一定差别。A校教师更注意尊重学生个体,注重过程评价。

三、分析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当前城乡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均不同程度地贯彻了新课标教学信念,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英语课程的人文;教学目标也不再限于语言本身的听说读写,学习策略、文化及情感等维度的教育等也纳入了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教材的至高无上地位也有所动摇,一定数量的教师能以教材为依托,拓展相关的语言文化知识;教学方法也呈现多样化,直接呈现语法知识的策略已经过去,学生的批判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尊重;教学实践注重启发学生自我发现。然而,问题也依然明显。在课程性质方面,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人文性因素和文化知识的处理不尽如人意,明显逊于合肥市区A校。其次教学目标方面,本次调查发现农村少数教师仍然以语言知识为中心,近半数教师仍未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A校的教师皆注重到学生的情感教育,不再唯知识为教学目标。教学素材方面,我们发现无论是农村初中还是A校的英语教学实践均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们未能很好地跳出教材的束缚,高屋建瓴地使用教材。事实上教材仅是老师教学完成教学目标的工具,教师不应该只教教材,而应以教材为基础,引伸拓展教学内容。相对而言,A校老师更能尊重学生个体,考评模式也更为合理。为了解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我们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传统理念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清除,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不少教师不敢脱离知识为纲的教学模式。其次,农村初中教师对自身文化水平不够自信。知识爆炸的年代,学生的知识面较广,对此有的老师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不敢过多展开,怕万一讲错了,闹出笑话。再次,当前农村初中的英语学习受环境和教学条件的限制等。虽然当前大多数学校均配备有PPT、多媒体等硬件设施,但是一些年纪稍大的教师相关电脑技术不过关,也不愿意学,教学主要还是依靠黑板和粉笔,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容纳大量的课本以外的信息。此外,学生及家长对英语学习重视不够等,反过来也影响着教师英语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教师个人、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多方联手,建立一个集培训、管理和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方案。首先,要从英语课程标准内涵、英语教学前沿理论和技术、计算机操作技术及中西方文化基础知识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培训方式需要兼顾教师的多样化需求,有针对性的通过国培、短期培训、讲座、对流和学历教育等方式,并强化对培训的管理,做好训前规划、训中实施及训后总结验收等工作。参加培训的教师一定要把培训内容贯彻到教学中去,彻底扭转以前培训中重数量轻质量的走过场模式。其次,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方式的改变,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我们对教师的评估也应该更关注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水平不能只以学生分数为标准。关注教学改革,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改革研讨会,定期举办教学技能大赛,注重组织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活动,把教师的参与活动纳入年终考核。同时加大对教学软硬件的改造和提升,尽可能改善农村初中的教学环境。教师个人需要坚持对各种培训、比赛、听课等活动进行反思,记录教学笔记,提高个人对教材、教法、素材搜索及课堂实践的驾驭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不断调适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学实践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对他们语言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层次。跨文化方面,首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独特性,激发其对异域文化的好奇心;其次,注意把特殊的文化现象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其跨文化意识。

四、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管理篇4

【关键词】新疆民族初中;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52-03

新疆作为我国多民族聚居区,大力开展“双语”教学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有针对性地对新疆民族中学“双语”教学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民族中学“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对新疆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疆哈萨克民族初中“双语”教学的现状

1.师生基本情况。新疆该哈萨克民族中学为全日制完全中学,共有教职工167名,其中专任教师122名,汉族教师22名,其他教师均为民族教师。现有哈、维、乌孜别克、塔塔尔等四个民族在校学生1072名,其中高中在校学生422名,初中在校生650名。2010年9月前,哈中主要以哈语授课为主,教师以民族教师为主。2010年9月正式开始对初一、初二年级的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涉及两个年级的400多名学生。在教学中采取全部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加授母语的教学方式,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主要由汉族教师担任。因此,在师资方面突出问题是民族教师汉语水平差,汉族教师民族语言差,面对特殊的民族学生,师生交流存在问题,致使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既会民语也会汉语适合“双语”教学的教师甚少,不能满足“双语”教学需要。

2.课程开设情况。在2010年9月以前,该校初一、二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生物、信息技术课、音乐、体育等,并全部用哈语教学。与此同时,学校还正式开设了汉语语文课和英语课,汉语语文课每周8学时,英语课每周3学时或2课时。2010年9月之后,该校在初一、二年级对开设的数学、历史、地理、政治、生物、信息基础课、音乐、体育等课程全部用汉语讲授,实现完全式双语教学。在课程与课时安排上,该校以“强化汉语,突出理科,重视母语”理念为指导,对部分课程进行了调整,压缩了史、地、生等课时,增加了汉语语文和数学课程的课时,并在教学中采取重点击破和逐个击破的策略。

3.教学基本模式。在教学实施上,该校在2010年9月之前,主要采取多数课程用母语授课,个别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方式。2010年9月之后,从初一和初二级开始逐步实施完全“双语”教学模式,即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加授哈语语文,其他课程则由哈语教学向汉哈两种语言授课,并逐步向汉语语言授课过渡。为了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该校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并逐步对开设科目和课时适时地进行了调整,突出了学生的汉语课学习,同时注重了理科和综合知识的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从而推进“双语”教学的不断发展。

二、新疆哈萨克民族初中“双语”教学的困境

(一)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一是在管理上以传统经验为主,缺乏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在实际管理中,对于新事物和新问题反应迟钝,制度建设重在应付检查,缺乏本校特色,适用性、操作性、针对性差,难于解决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新问题;二是学校管理团队结构比较单一,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上粗枝大叶,合作意识弱,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行系统;三是在学校文化建设上重教学设施等物质文化建设,轻管理制度和学校办学思想等精神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二)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师资参差不齐,进行双语教学的能力普遍偏低。一是学校完全能够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严重不足。在教师队伍中,虽然民族教师富足,但能够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不多,而汉语教师虽然能够较好地应用汉语教学,但民族语言教学能力较弱,能够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数量非常有限。二是教师普遍缺乏进行“双语”教学的准备。虽然学校在实施“双语”教学前对教师进行过短期“双语”教学培训,但对许多民族教师而言,长期以来习惯了母语教学和交流,突然要应用“双语”教学,反映在教学语言和行为转换困难;对于汉语教师,虽然在教学中,也使用民族语言,但在应用“双语”进行教学也存在与学生正常交流、沟通困难等问题。无论是民族教师,还是汉语教师,能够有效进行“双语”教学的能力普遍不高。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汉语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一是学生所在学校基本都是民族学校,家庭和学校日常用语大多使用民族语言,汉语使用很少,汉语基础薄弱,在汉语的学习上一直都处于不利的地位,面对汉语授课形式,许多学生难于适应,学习困难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由于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牧区,家长大多为农、牧民,文化水平低,教育方式简单,难于对孩子学习进行指导,学生普遍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盲目性大,往往不知为何学习和如何学习,也感受不到学习带给自己的快乐,更不知学习会给以后的自己带来什么,学习上缺乏目的性。

三、新疆哈萨克民族初中“双语”教学的出路

(一)改进学校管理

1.加强以校长为首的学校管理团队建设。有一个好校长才可能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进而才有可能办好一所学校。为此,校长必须要做好三种角色的转变:一是从思想上和教育理念上当好引领者。用校长人格魅力凝聚教师队伍,管理上要以“情”来带动队伍,用“爱”来关心队伍,引导教师队伍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二是当好管理者。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懂得管理,敢于创新,在制度上、管理细节上和服务上做好管理;三是当好教育者。作为校长要懂得办学规律,熟悉教育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

2.完善学校管理机制。管理是一门艺术。作为管理者要用心管理,用智慧管理,创造性的管理。具体来讲,学校管理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要加强理性思考,处理好现在与将来、规模与效益、和谐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上,特别是在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上,要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继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关系;三是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转变单纯重视教学内容、轻视教育过程的现象,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四是在教研教改工作中,先要务实,才能求真,尤其在学校发展的特殊时期,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汉语教材和教师是双语教学最关键的两大因素。有了好的教材,还需要有好的教师去教,使教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双语教师培训班,把经过专门培训的、语言表达过关且能够与民族学生交流的教师充实到双语教学的岗位上;二是为双语班配备业务精、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授课,使双语教学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双语教师和双语教学的质量双差问题,以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教师应积极参加自治区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双语”教学教师培训,从教师素养、教学技法等各个方面来提高自己;二是要坚持“双语”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让教师理解课标,深入研究教材,以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提高“双语”教学实效;三是开展相互听课评课活动,积极推行参与式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培训模式,让教师在交流与相互学习中获得更多教学经验,以促进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利于多媒体提供信息的形象、生动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民族生在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中,对知识的掌握比较好,而且学生明显表现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二是借助实验激发学生理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学生彼此的配合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进民族生理科课程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三是课前口语训练。每节课前老师与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英语教学中的“Speaking”。从不同科目,用不同方法,激发民族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动力、想学习、能学习,在体验学习的快乐中发展学习的能力。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学生的态度决定着学习的行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更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一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正视“双语”学习,明白学习双语的重要性;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多阅读汉语课外读物,通过阅读激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阿斯哈尔·吐尔逊.依托“双语”教学构建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J].语言与翻译,2010,(01).

[2]艾买提.对新疆少数名族汉语教学性质的探讨[J].民族教育研究,2002,(02).

初中语文教学管理篇5

关键词:双语环境;藏族;初中班级;管理方法;分析

前言:

初中,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初中这个时间段中,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正在形成与发展,班级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在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初中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会得到规范,会认识到对错的衡量标准。双语环境下,加强藏族初中班级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是提高藏族初中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许多藏族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双语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笔者选择双语环境下藏族初中班级管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1、加强藏族初中班级管理者素质的提高

加强藏族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对藏族初中班级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首先,从校长来讲。校长是一个学校的领导者,校长的个人素质对于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好的校长,会具有先进的学校管理思想,其管理思想对于班级管理思想具有直接影响。要加强班主任素质的提高,需要对校长的教育思想进行升华,让校长利用正确的方法引导班主任老师进行自我提高。教育部门要利用行政手段对教育管理者以及初中班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让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以及良好品德的人员从事学校的管理者与班级的管理者。校长要带动班主任进行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自己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适应能力。学校要加强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力度,利用科学的双语培训,使更多的藏族初中班主任具有双语环境下班级管理的能力。学校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选拔,大力引进外部教育与管理人才,使初中班级管理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保障。

2、加强班级管理中汉藏文化的整合

藏族初中班级管理工作要以藏族文化为基础,加强汉文化的整合,使学生适应双语环境,在走向社会之时,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藏族具有独特的文化与特殊的宗教,这使得藏族成为我国的文化盛地,吸引了许多外来的游客。也正是因为如此,藏族的孩子具有较为不同的文化结构,在走进学校之时,会发生两种文化的冲撞。要提高初中班级管理的工作质量,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正确面对文化方面的冲突。我国的学校具有较高的统一性,无论是在教学形式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藏族学生必然会有一些不适应。这就是班级管理工作者需要为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班级管理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两种文化,不抛弃任何一种文化的正确取向。班级管理者更要引导学生将现代化的学校与日常的家庭生活进行很好的承接。在学习中,学生需要接受不同的价值观与语言,接受不同的,不能让教育影响到学生在本民族中的日常生活。考虑到藏族学生的特殊性,在藏族当地的学校,可以将藏族文化作为一个特色化的校本课程,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班级管理工作者要与学生进行较多地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地方文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解决藏族学生在双语环境中学习的困难。

3、加强藏族初中学生汉语言能力培养

在双语环境下,藏族初中的班级管理难点之一就是语言,老师需要在管理工作中运用汉语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流语言。藏族初中生的生活背景与环境影响到了他们所使用的语文,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利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汉语言能力进行培养。首先,班主任可以利用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汉语言。老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与他们的语言能力相当的书目,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发现汉语言的规律。其次,班主任可以启发学生提笔用心写,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目前,一些藏族地区学生虽然具备一定水平的汉语基础能力,却在作文写作上板起面孔,原本丰富多彩的生活,却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反而是机械的模仿。究其原因,学生没有真正明白写作的本质,无意中将写作与表达情感对立,导致原本沟通交流、感情表达的写作,变成生吞活剥、言不由衷的痛苦写作。老师应该正确引导,让学生真正明白生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懂得写作是表达的需要。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之中随心所欲地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正确的、健康向上的都能写,让学生在写作中发现汉语言的微妙之处。最后,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途径去交一些汉族的朋友,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了解汉族的文化,学习汉族的语言。藏族初中班主任更可以开发新的途径,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加强藏族学校与汉族学校的交流,让学生在真实的交流与互动中,感受汉语。只有学生的汉语言能力提高了,才能使双语环境下的藏族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顺畅。

结语:

综上所述,双语环境下的藏族初中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对于藏族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影响。笔者对双语环境下藏族初中班级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来提高藏族初中班级管理水平,促进藏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这样,藏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才能得以加快,平衡东西部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文继明.让“以人为本”思想的光芒洒满校园[J].广西教育.2009(07)

[2]央金措.对青海环湖地区藏族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J].考试周刊.2011(54)

[3]秀本加.小议藏族学生对汉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对策[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初中语文教学管理篇6

2.苏区精神索玲

3.浅谈社区音乐文化建设谢玲

4.高中课改后关注民族地区的学生罗建华

5.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建构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蒋永玉

6.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也要苦孩子刘庆莲

7.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德育渗透谢萍

8.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高建文

9.读经典学做人郑连发

10.论中学德育管理实效性的形成刘承,罗路珍

11.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路世兰

12.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教学中潘爱梅

1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中华少年(教学版)冯永

14.如何指导学生从电视上学语文王建

15.中学数学教育中发掘学生的潜能陈贤进

16.语感阅读法与阅读及写作能力发展研究武继国

17.高中化学新课程视野下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张力

18.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化"手段张玉彬

19.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陈燕

20.初中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邓芳英

21.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陈丽先

22.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任香玲

23.浅谈新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张枝彬

24.论中学语文教研组文化及其建设策略黄婧

25.面向新课程的中学教师角色定位研究杨倩

26.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升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策略唐贵琼

27.试论新课改下的校本教研赵林和

28.动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课改后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赵国琴

29.合作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沈卫才

30.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马凌莲

31.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学生成绩亢新春

32.高中数学教师备课探究吕存于

33.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思想政治课刘艳芳

34.浅谈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董立人

35.语文教学中的亮点——课本剧吕二怀

36.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探讨刘晓琼

37.浅谈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步骤李玉

38.语文教学中的激趣技巧吴娟

39.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初探崔臣涛

40.如何让历史教学语言更出彩何学权

41.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利用张显友

42.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探微卢炎芳

43.中华少年(教学版)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刘敏

44.优化科学作业设计,实现学习减负增效张中伟

45.在音乐课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李田

46.刍议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莫美娟

47.浅谈农村初中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莫志权

48.高中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探究潘俞淼

49.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邓佩

50.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张艳

51.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育严海英

52.用爱激励学生进步郑丽霞

5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先青平

54.新课标下有效历史教学的培养刘爱平

55.诉说,我的爱李冰

56.心理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金荣辉

57.爱与鼓励同在·师旅处处春光——记家长会二三事高雪花

58.爱,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潘友慧

59.谈谈在班级管理中怎样渗透人权教育卞玉红,谭为发,BianYuhong,TanWeifa

60.如何加强班风建设柯桂芬,金明军,金明学

61.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曾亮

62.浅谈农电工培训花少兵

63.小学生习作状态趋向分析与出路审视王芳

64.浅谈萨克斯演奏中决定音色的两大因素——呼吸方式(气息)与口型唐媛媛

65.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李海江

66.对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体会冒立鹏

67.谈初中数学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杨亚琴

68.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之我见卞黎辉hHTTp://

69.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张双印

70.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王伟芳

71.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语感的构建姚军莉

72.浅谈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朱石巧

73.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艾热提·喀司木

74.帮助学困生提高英语水平郜艳萍

75.精心设计合理施教——谈六年级英语毕业复习高素娟

76.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梁君美

77.谈谈英语学困生多记单词的方法廖作娟

78.浅谈写作教学中华少年(教学版)韩新萍

79.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金理笑

80.顺口溜——政治课识记的好方法卢金娥

81.新课程下教案备写之我见李汉荣

82.浅谈新时期中学音乐欣赏李志英

83.浅谈初中数学课中的德育渗透力李苹

84.浅议山区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祁国萍

85.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刘媚

86.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李小媚

87.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李玉松

88.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袁素萍

89.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朱联辉

90.浅议英语阅读能力培养陈德香

91.略谈高三复习过程中的七个环节罗夕

92.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王小琴

9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吴永红

94.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提高探究王金文

95.浅议中学英语情感教学与实施策略吴惠琼

96.小学语文教学探究叶一蕾

97.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蒋述苹

98.初中政治课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王林英

99.例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周丽娟

100.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简约策略卞玉红

101.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何明高

102.学生主体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潘卫华

103.让创新的火花照亮我们的语文课堂龚婷莹

104.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性徐进娟

105.政治课堂怎样与学生更亲近宣泽云

106.倾力打造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课堂雷清泉

107.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李旭

108.浅谈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郭秀芳

109.创设课堂情境培养问题意识——谈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木盈婷

110.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探微卢坤

111.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快乐氛围的创设王学江,史纪超

112.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王树坤

113.评析课堂感悟精神——新课程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曾平凤

114.浅谈提高语文课堂阅读的有效性吴荣海

115.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严海芹

116.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孙林娜

117.中华少年(教学版)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马秋成

118.让数学教学回归本位——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诸多现象的思考张飞

119.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龙辉

120.化学用语中引入"微子*","溶子"概念的教学建议贺希格图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600字(精选

    - 阅0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篇1因参会人员有会议冲突,原定于___月___日上午11:00召开的会议管理制度宣讲会推迟至___月___日11:30在会议室(2)召开,请大家准时参会。注:《会议管.....

    铁路通知范文(精选5篇)

    - 阅0

    铁路通知范文【篇1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申请书。本文给大家提供辞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xx:您好!首.....

    班主任年级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 阅0

    班主任年级工作总结篇1时间飞逝,转眼一个学期又将结束。我就这一学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一、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班级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个人安全生产工

    - 阅0

    农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第30篇1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紧紧围绕“农业跨越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工作主题,立足“防范风险保安全”,以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