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工作总结(6篇)
来源:
农业种植工作总结篇1
1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1.1规模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自2006年在永靖县推广以来,面积逐年扩大,年均增长20%以上。2011年种植面积已达到1.47万hm2,占永靖县东西山区旱作农业农作物总播面积的一半,较2010年增加47%,产量预计8250kg∕hm2,总产量达到12.10万t,总收入达到2.40亿元,农户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收9750元/hm2,户均增收2800元,人均增收610元。2009年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1万hm2,单产达1.05万kg,总产量达到10.50万t。短短几年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永靖县东西山区呈野火燎原之势发展壮大,已成为东西山区第一大种植作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已成为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径。
1.2种植结构趋于合理,技术优势发挥增产作用
依托农业结构调整压夏扩秋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条件允许的地点尽量扩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在海拔2200m以上的梯田地推广产量较高的酒单3号、4号,在海拔2200m以下的梯田地推广产量高的沈单10号等。种植比例上,户均种植0.33hm2以上,种植大户达到1.33hm2。从覆膜开始,技术人员就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的对农户帮助指导,对玉米的播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农户进行生产,保证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取得好收成。
1.3政府扶持力度大,各级农业部门加大投入
从县委、县政府,再到乡党委、乡政府都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非常重视,把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放在第一位的工作来抓,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工作组,多次开会宣传、协调、督促、检查,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各级部门抓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局面。各级涉农部门也加大扶持力度,扶贫、农业、农机、供销等部门提供地膜、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据统计,2011年,各级涉农部门投入资金超过1000万元。
1.4家庭养殖场和养殖业企业不断涌现
大面积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为农户养殖业提供了饲料来源。很多农户办起了家庭养殖场,用自己种的玉米秸秆和籽粒喂鸡、喂牛、喂羊发展家庭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用地里种的玉米养鸡、养牛、养羊,用鸡粪、牛粪、羊粪做肥料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简单的农业循环经济已经形成。随着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很多养殖场养牛、养猪、养羊过千头,养鸡过万只。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农村经济。
2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2.1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各级农业部门继续增加投入
短短几年,永靖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最主要的是来源于各级政府的扶持。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扶持力度的大小与农户种植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建议政府继续对农户加大扶持,各级涉农部门为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农户提供地膜、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
2.2稳定农资价格
近年来农资价格居高不下,且呈逐年上涨的态势,直接导致了生产成本的持续增加,使粮食生产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因此建议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积极实行化肥淡季储备等制度,稳定农资市场价格,查处农资市场上的假化肥、假农药,降低农民种粮的生产成本,增加群众收益。
2.3推行惠农政策
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种植收益虽然高于其他农作物,但与外出务工等其他行业的收入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建议继续实行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惠民政策的落实力度,进一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2.4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
玉米秸秆的利用率低,部分农户把秸秆作为燃料焚烧或丢弃,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建议永靖县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村养殖业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农民加工青粗饲料,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价值,实现农户种植收益的最大化。
2.5加大农业机械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覆膜阶段,投入的劳动量大,劳动强度高,速度慢,加上覆膜期限短,从覆膜到播种仅30~40d时间,光靠人工覆膜很难完成大面积的覆膜任务。虽然各个乡镇有几台四轮覆膜机,但还不能满足农户庞大的需求量。建议多购买玉米覆膜机、播种机和剥皮机。利用机械省工省时,完成大面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任务。
农业种植工作总结篇2
__乡发展稻田蘑菇种植助农增收
__市20__年农村工作会议经验材料交流
__乡位于县城北5公里处,全乡幅员面积13.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67个村民小组,属于平坝区,年未总户数3506户,总人口1238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3人,农业人口12149人,全乡有耕地8900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__乡从20__年开始引导农民发展稻田蘑菇种植特色农业,经过三年的发展,全乡稻田蘑菇种植从最初的20多亩发展到676亩,种植农户达870多户,占全乡农户总数的四分之一还强。经调查,今年农户仅种植稻田蘑菇一项纯收入就达202万元,户均增收579元,农民人均增收167元,稻田蘑菇种植已成为了__乡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其具体做法可以用三句话九个字来概括,即瞄市场、育龙头、强服务。一、瞄准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发展特色农业的根本所在早在20__年,__乡三埂村4社就有少数农户零星种植了几亩稻田蘑菇,当年亩产值达到6000多元,亩均纯收入约3000元,在农民连续几年增收难的客观实际情况下,这一信息引起了__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安排专人就稻田蘑菇种植这一项目进行市场考察和项目论证分析。稻田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食用稻田蘑菇能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抑制癌细胞的产生。稻田蘑菇的生产过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要求进行管理,是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国际国内的需求一致居高不下。稻田蘑菇经盐渍处理后出口国外市场,中国蘑菇出口量占全球蘑菇生产总量的60%以上。其产品供不应求,种植前景十分乐观。种植稻田蘑菇主要原材料之一是稻草,每种植一亩稻田蘑菇需要14亩稻草,稻田蘑菇生长期为9月份至来年的4月份。生长的适宜条件为:日平均气温在17℃左右正常生长,空气湿度适宜则达到高产。我乡的冬、春季气温,日平均气温为10℃左右,在17℃的有115天,雨量充沛,空气较为潮湿,有雾天气仅30天,非常适合稻田蘑菇的生长。种植1亩稻田蘑菇成本只需2800元左右。亩产鲜菇3000-4000公斤,按每公斤2元的收购价计算,每亩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稻田蘑菇是劳动密集型农业,但它对劳动力的要求低,特别是在采菇期,家中的男女老少,只要能下地干活的人,都能帮忙,充分地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采菇创收。同时发展稻田蘑菇种植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一是培肥地力,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耕作质量越来越差。农村种化肥庄稼的越来越多,耕地逐年板结。栽种稻田蘑菇,实行稻草(秸杆)还田,很好地补充了土壤n、p、k等有机质及其他微量元素,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结构,使土壤变得疏松和易于制作。二是进化空气,美化环境。稻田蘑菇生产所需的原料是稻草等秸杆,将过去付之一炬的秸杆变废为宝,因种植稻田蘑菇需要大量的稻草作为培养料,__当地的每亩稻草收购价已(本文权属文秘站网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从20__年的30元上涨到20__年的50元,全乡仅7000亩稻草一项变废为宝就为农民带来35万元的现金收入。秸杆变废为宝有效地防止农户将秸杆乱扔乱堆放和乱焚烧,每年秋季在__很难看到焚烧稻草现象。经过考察论证,发展稻田蘑菇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收益高、风险小、有市场的短平快增收致富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__乡在充分论证市场的前提下,党委政府大张旗鼓宣传动员群众发展稻田蘑菇种植。
二、培育龙头企业带农户,建立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体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实现农民增收,最终是要将农副产品转化为商品,种易卖难,各地相继出现的政府当商家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积极性。为避免年初种下希望,年未收获失望的悲剧在__上演,在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稻田蘑菇的同时,__就多方从外引进5个稻田蘑菇收购加工的龙头企业落户__,总投资约100多万元建立5个蘑菇收购加工厂,日收购加工鲜菇60吨,占全县日处理量的70%。5位业主到__落户后,以实行“五包”订单农业的形式积极参与__稻田蘑菇发展,由公司统一包向农户供种、包技术指导、包每公斤2元的保护价回收、包种植成功、失败包赔,并垫支部分菌种款,打消了部分农户的顾虑。通过龙头企业的参与极大程度调动了农户种植稻田蘑菇的积极性,全乡稻田蘑菇种植规模是一年一个台阶,20__年发展稻田蘑菇56亩,20__年发展稻田蘑菇179亩,20__年上涨到了312亩,20__年就猛增到767亩,种植面积位居全县之首。__乡高墩村1社残疾特贫户王树成家庭还有双老,家庭非常困难,40多岁还未成家,20__年在峨眉健康菌业公司垫资部分菌种和物资款的扶持下,种植稻田蘑菇1.5亩,纯收入达5000元,首战告捷,摸索了种植稻田蘑菇从备料下种,采收整套经验,今年又在公司扶持和乡党委政府扶持下,投资4万元,种植稻田蘑菇13亩,聘用当地10多名农民务工,成为了该地远近闻名的“雇请打工仔的残疾人”,截止目前,其总投资已悉数收回,除去雇工工资,__*今年通过种植稻田蘑菇可望实现纯收入2万元,今年可望彻底脱贫。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__乡稻田蘑菇种植户民展到870多户,出现了三个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5个,种植户数达总户数80%的专业社3个。
农业种植工作总结篇3
××年××乡农业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级各主管部门指导帮助下,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加强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以及省、市、县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开展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及奋斗目标,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科技工作重点,我站认真组织实施各项农业科技措施,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坚持稳粮调结构,提质增效益,面向市场,依托资源,依靠科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改造提升甘蔗、茶叶、林果,加速烤烟,壮大药材产业的发展思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一年来,通过加大各项农业增产措施的推广力度,促进和推动了全乡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将一年来全乡农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大小春粮食生产完成情况
今年全乡完成大小春粮豆播种面积亩,较去年亩减少亩,收获总产吨,较去年吨增吨,增幅为。
(一)小春粮豆生产完成情况
今年全乡小春粮豆种植完成亩,比上年亩减少亩,减;收获总产吨,比上年吨增加吨,增。其中小麦种植亩,产量收获吨;大麦种植亩,收获产量吨;豆类种植亩,产量收获吨。薯类种植亩,产量收获吨。冬包谷种植亩,收获产量吨。全年共完成小春病虫草鼠综合防治亩;进行小春科技培训期,人次。
(二)大春粮豆生产完成情况
今年全乡共完成大春粮豆播种面积亩,较去年亩增亩,共收获总产吨,较去年吨减吨,减。其中水稻亩,收获总产吨,水稻单产达公斤公斤;完成玉米播种亩,较去年亩减亩,收获总产吨,较去年吨减吨,减,单产达公斤公斤。
二、大春农技推广措施完成情况
(一)为进一步扩大农业技术推广面,把农业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各领域,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结合我乡农业工作的实际,在抓好面上技术指导的同时,重点抓好样板,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作用,使群众看有典型,学有样板。一年来,我站以不同形式,不同方法,以新品种,新技术,实用增产技术措施,病虫草鼠综合防治为培训内容,共完成科技培训期,人次,举办各种样板亩,其中优质高蛋白饲用玉米示范样板亩,单产达公斤公斤;优质稻示范样板亩,单产达公斤公斤;山区水稻良种示范样板亩,单产达公斤公斤;山区玉米高产良种示范样板亩,单产达公斤公斤;山区旱作立体高效种植样板亩,单产达公斤公斤;玉米大小斑病防治示范样板亩,单产达公斤公斤。
(二)水稻增产措施完成情况
全乡共完成水稻优质良种亩,单产达公斤公斤,收获总产吨,其中优质粳杂完成亩,单产达公斤公斤;完成合系推广亩,单产达公斤公斤;水稻旱育稀植完成亩,单产达公斤公斤;水稻规格化栽培完成亩,单产公斤公斤;水稻平衡施肥完成亩,单产达公斤公斤。
(三)玉米增产措施完成情况
全乡共完成玉米优质高产良种亩,其中优质饲料专用玉米亩,单产达公斤公斤;山区食饲兼用玉米亩,单产公斤公斤;糯玉米亩,单产公斤公斤。完成山区玉米良种亩单产达公斤公斤完成旱作立体高效种植亩,单产公斤公斤;完成玉米规格化条栽亩,单产公斤公斤;完成玉米平衡施肥亩,单产公斤公斤;完成玉米健壮素推广亩,单产公斤公斤。
(四)病虫草鼠害防治措施完成情况
抓好病虫草鼠害防治是保证粮食丰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我站科技人员一年来经常深入田间调查,发现病虫情况及时指导动员群众进行防治,特别是加强对玉米大小斑病的监控。据统计今年全乡共发生大春病虫草鼠害万亩,综合防治面积达万亩,其中水稻病虫害发生亩,预防和防治亩,估计挽回产量损失吨;玉米病虫害发生亩,其中玉米大小斑病发生亩,防治亩,估计挽回产量损失吨。
三、经济作物生产完成情况
(一)甘蔗生产完成情况
甘蔗产业是我乡的主要支柱产业,是乡财税增长,农民增收,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在甘蔗生产上,我站坚持高优蔗园建设标准,不断改造老蔗园,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提高甘蔗质量和单产,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⒈春蔗生产完成情况:今年全乡春蔗种植完成亩,完成县上下达任务亩的。
⒉甘蔗累计面积亩,预计工业入榨量吨。其中高优蔗园面积亩,预计工业入榨量吨。
(二)茶叶生产完成情况:茶叶累计面积达亩,总产量达吨,其中晒青茶吨,绿茶吨;毛茶销售吨,自用量吨。
(三)水果生产完成情况
全乡累计果园面积亩,水果总产量达吨。苹果园亩,产量吨;柑桔园亩,产量吨;梨园亩,产量吨;菠萝亩,产量吨;芒果园亩,产量吨;李子园亩,产量吨;桃子园亩,产量吨;巴蕉园亩,产量吨;其它水果面积亩,产量吨。
四、农机工作完成情况
全乡共有农机户户,实现农机收入万元。全年完成农机运输总量万吨·公里,完成机械加工农副产品万吨完成机耕机耙面积亩,其中:机耕面积亩,机耙面积亩。全乡共有后轮驱动拖拉机辆,农用运输车辆,农用加工电动机台。
五、抓好技物配套服务工作
今年,我站完成各种科技配套供肥吨;各类农药吨。协助子种站供应杂交稻种公斤公斤;杂交玉米种公斤公斤,收购红花种子公斤公斤,供应小麦良种公斤公斤。
六、抓好食用生姜种植
今年共引进生姜种植亩,分别在××、骂榴寨、灯鳃三点试种。
七、抓好良种补贴工作
今年我乡共种植杂交玉米亩,涉及全乡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户农户,人受益,每亩补贴元,共补贴资金元。
八、配合全乡抓好各项中心工作
⒈配合全乡抓好亩烤烟种植和管理工作。
⒉配合全乡抓好红花、草乌、龙胆草等药材产业的技术指导工作。
⒊配合全乡抓好普九工作。
⒋配合全乡抓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九、抓好站上内部管理,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按照乡常委,政府制定的干部职工学习、工作、生活制度,严格管理站上职工,不断组织职工进行政治、业务学习,彻底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爱岗敬业,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意识。十、存在困难和问题
⒈农业基础设施差,水利化程度低,农业机械利用率低,农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
⒉农民科技意识低,以及缺乏支农资金,农业投入不足。
⒊由于财政困难,没有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无法按要求进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
⒋甘蔗单产较低,主要是投入不足,以及多年宿根蔗有待翻种。
⒌在茶叶与水果生产方面,缺乏龙头企业,缺乏优质产品,严重制约茶叶与水果产业的发展。
⒍农机管理环节薄弱,有待健全完善。
⒎药材产业刚起步,经验不足,有待进一步试验和总结。
农业种植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种植因素;农业种植结构;影响;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1-0085-02
农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对于我国的经济与社会都有着重要作用,国家为了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前提。然而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形势下,自然生态坏境的破坏情况十分严重,资源过度使用、环境遭受污染,甚至个别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季度破坏的严峻情形,对农业种植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影响农业种植的各因素进行有效掌握,充分利用积极的种植因素,优化种植技术与水平,以此减少消极种植因素的不利影响,最终实现农业种植事业的优化发展。现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影响农业种植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力求找到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水平,实现长远发展。
农业和民生息息相关,因此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切实需要[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各类污染的加剧,农业种植的土地、环境都受到极大破坏,然而土壤、肥料、环境以及植物营养等方面都会对农业种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农业种植的因素对于农业乃至整个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大多是十分不利的,为确保国家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于这些农业种植因素的控制力度[2]。
1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于农业的发展需求
农业种植对于土壤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极大,因此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农业也遭受十分巨大的影响,制约着农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当前亟需利用现代科技构建全新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以应对如今的环境形势[3]。有机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必然趋势,为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在有机农业的种植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污染较小且不会对周边种植环境造成影响的化肥与农药。
此外,众所周知随着现阶段农业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农业种植可不通过化肥与农药的使用就能实现农业产量的提升。当前生态环境的现状也决定了农业种植必须朝着低污染的水平发展,并在种植过程中强化监管,真正为百姓提供绿色健康的农产品[4]。在优化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植物影响因素,提高产量,增强土地的生产力。除了通过无毒害低污染的有机化肥、农药的使用外,还应强化植物抵御天灾的能力,在保证不减产的前提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种植理念,利用生态管理技术,以维护生态环境为基础提升产量。
2影响农业种植的不利因素
城市化建设与工业化发展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但这一进程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就因此对农业种植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带动着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优化完善,我国农业种植在机械化、现代化、总产量等方面更是较改革开放初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但与此同时农药、化肥以及除草剂等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也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现阶段农业种植受到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板结的情况严重,而土壤板结可能会造成农作物营养不良等情况。二是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土壤残留,影响农作物的种植质量与产量。三是化肥使用不当或是过量,则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使生物多样性与土壤中的营养成分骤减。
因此,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我国的农产品安全,造成严重不良社会舆论,危害极大。从种植结构角度来看,各类种植因素对农业种植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其中不仅有制约农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同时也有促进农业发展的积极部分,农业种植户可借助这些积极因素来不断提升土壤生产力,利用有机化肥、农药与先进的土壤和种植技术,发掘农作物的生长潜能,弱化消极因素的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为保障我国的长远发展,必须充分结合现代农业技术与绿色生态理念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现。
3基于种植因素影响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的对策
当前我国的农业种植中,为了提升产量,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农药与化肥,虽然这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增产,但也严重破坏了土壤生态平衡,弱化了土壤肥力。久而久之,造成了农作物对于化肥与农药的依赖,形成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因农药、化肥的影响被大大弱化,如果不使用农药与化肥,则无法治理病虫害,同时也不能为农作物种植提供充足的养分,而采用农药与化肥则会加大农作物的依赖,加重土壤负担,进一步增加对农药化肥的依赖[6]。但最终造成成本越来越多,但产量却难以提升。因此,农业种植必须充分利用种植因素对于农作物的影响,合理运用新型技术,摆脱生态环境恶化的不利局面。
3.1土壤及植物保健
土壤对于农作物种植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要想提高农业产量,不断发掘土壤潜力十分关键。充分利用新型农业技术强化土壤生产力,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并尽量采用污染小的化肥。通过土壤保健,提高土壤性能,进而使土壤调节机能不断增强,以此为农作物提供一个营养物质丰富的生长环境。
土壤保健技术的核心是优化土壤结构,而土壤结构也正是培养土壤无机有机胶体的重点。利用土壤保健,通过有机胶体复合体的培育,促进土壤中已经结板的结构能够恢复稳定的土壤团粒结构[7]。实现此种技术的重点在于先要提升土壤中的无机胶体与有机胶体的含量,并以阳离子等土壤调节剂作为搭桥物质,促进有机无机体的复合。除去以上功用,土壤保健对于土壤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改善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在土壤保健的同时还应结合相关化学技术,起到提升净化的作用。
农业种植过程中,通过植物保健技术可开启植物的次生代谢途径,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农作物获取次生代谢中所需要的各类营养元素,从而使农作物的防御灾害能力得到大幅强化,提升作物抗逆性,促进农作物加快成熟,增强免疫力,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及副作用[8]。除此之外,还可以改进传统农业技术,如多次收割以及育苗移栽、微生物非豆科以及豆科的固氮农业技术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有效氮,加快新陈代谢,并通过施用有机肥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总之通过植物保健以及各类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不但可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还能使土壤结构改善,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一举多得,真正为社会提供绿色放心农作物。
3.2基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种植结构优化
水资源在农业种植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效利用水资源不但可实现节水节能,还可促进种植结构的优化。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种植结构的合理配置可以通过科学计算来实现。以安徽省某县为例,当地总面积约为78km2,耕地面积约为4260hm2,当地耕地率约为54.2%。共管辖25个行政村、7426户,水资源主要以坝塘供水与小水库等为主,平均年供水量约为1290万m3。此外,降水也是当地灌溉的重要水资源。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本着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应当先通过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再根据计算结果设计灌溉计划。以保证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环境用水等为前提,结合当地实际环境,先计算出当地农业灌溉的目标函数,见式(1)、式(2)。
maxf1=810A1+766.92A2(1)
minf2=430A1+84.5A2(2)
其中A1是水稻的种植总面积,A2是旱作物的种植面积,A1+A2≤4260,当地种植区域42%为岗地,不适合种植水稻,因此A1≤4260(1-42%)。计算时先把多目标函数向单目标函数进行转化,构建评价函数:
maxQ(x)=α1f1(x)-α2f2(x)(3)
仅对灌溉区的最大净效益进行考虑,对式(3)进行求解,基于LINDO语言的求解结果为:
f1=49126516元,f2=15251124m3
A1=1902.6hm2,A2=2350.7hm2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明确当地水资源优化利用与种植结构的优化设计规划,并根据以上结果,实现当地种植结构与水资源供给的合理配置。
3.3引入高科技手段,强化农作物科学管理
要想改变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先进技术不但能改变农业种植结构,还能实现土壤、肥料等外界因素的优化调整。为使我国农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技术,实现技术创新也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手段,力求利用高新技术将农作物的遗传潜力最大化挖掘出来。
农业技术的创新需要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的结构,包括种植成本、土壤成分、植物营养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优化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这也就需要不断强化生产技术水平,在倡导高科技应用的同时,还应强化农业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做到以人为本,以此为农业种植的高科技方向提供群众基础。这样才能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运用到先进技术,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农业种植对于土壤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极大,然而现阶段在我国的农业种植中,为了提升产量,往往会使用大量的农药与化肥,虽然这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增产,但也严重破坏了土壤生态平衡,弱化土壤肥力。但农作物种植并非是只能通过有毒害的农药、化肥才能保证生产质量与产量,而有机农业必须保证生产环境的无污染,因此必须严禁采用有毒有害的肥料化肥,种植过程一定要做到全程监控,保证农产品的绿色生产,让农作物可以在无污染的土地中健康成长。
4结语
首先,应当明确地了解农业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民生的基础保障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强化农业种植影响因素控制力度的重要性。在农业种植期间,会受到各类种植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则可能会使得种植结构难以维持平衡,对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保障我国经济与社会民生的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减少农业种植中各因素的不良影响,确保国家稳定长远发展。
5参考文献
[1]刘青.试论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2,3(1):17-19.
[2]周旭升.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4,12(7):27-28.
[3]李超,潘忠芬,代萍.试论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J].中国农业信息,2013,12(6):258-259.
[4]王玉宝.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5]郭永奇.基于生态安全的新疆兵团农地利用评价及优化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1.
[6]徐万林,粟晓玲.基于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的农业节水潜力分析――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5):1-5.
农业种植工作总结篇5
一、强队伍、明责任,确实转变工作作风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壮大中心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实际,明确中心工作人员产业分工,分片包干各村产业任务,实行中心主任全盘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同时,以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在中心上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问题,严格上下班制度,严格工作纪律,确实转变工作作风。
二、重学习,抓廉政,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每星期一组织参加镇上的集中学习及职工学习,学习政治,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农业新技术,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同时,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工作与廉政紧密结合,端正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三、农业产业工作
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粮食安全、优化结构”的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镇农业工作,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良种良法,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抓示范样板,同时还加大烟叶产业开发力度,发展特色产业,顺利完成各项农业生产指标。
(一)大小春作物完成情况
2014年全镇共完成大小春作物总播种面积122508亩,比上年增21228亩,增20.9%,完成计划数的101%。
1、大春粮食稳步推进
完成大春作物播种面积68000亩,完成计划数的103.4%,其中:完成水稻种植45200亩,完成计划数的100%;完成包谷种植16000亩,完成计划数的106.6%;完成其他作物种植2800亩,其中:薯类1750亩,豆类1000亩,其他杂粮50亩;完成油料作物种植1000亩;完成蔬菜种植3000亩,完成任务数的113.2%;
2、小春效益明显显现
完成小春作物播种面积54508亩,实现冬农产值6650万元。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20亩,单产250公斤,总产30吨,产值7万元;冬包谷种植13510亩,单产280公斤,总产3783吨,比上年增510吨,增15.5%,产值757万元;豆类种植2500亩,单产168公斤,总产420吨,产值175万元;薯类种植13100亩,单产1750公斤,总产22925吨,产值3897万元;油菜种植50亩,单产80公斤,总产4吨,产值2.4万元;蔬菜种植5000亩,总产2752.4吨,产值500万元;瓜类种植8500亩,总产9376吨,产值1148万元;晒黄烟种植7000亩,总产1218.33吨,产值2424.5万元;枣类种植58亩,产值26.1万元;草莓种植20亩,产值1.6万元;畜草种植4400亩,产值120万元。
3、甘蔗产业平稳发展
全镇2013/2014榨季甘蔗新植总任务16300亩,种植完成11664亩,完成任务数的71.5%,甘蔗入榨量22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9500万元;2014/2015年榨季甘蔗新植总任务15300亩,目前全镇落实面积2278亩,占任务数的14.88%,其中:水田、旱地蔗落实1632亩,占任务数的11.3%;秋植蔗落实646亩,占任务数的77.8%,已种432亩。
(二)特色产业种植情况。
截止2014年11月,全镇共发展特色产业86012.5亩,其中:咖啡22494.5亩,投产14500亩;坚果19781亩,投产8045亩;核桃18449亩;油茶7297亩;竹子5011亩;草果8614亩,茶叶4366亩。2014年县下达镇特色产业种植任务5300亩,其中:咖啡1100亩,坚果3000亩,核桃1200亩。截止2014年11月,全镇共完成特色产业种植3692.45亩,完成县下达任务的69.6%,其中:咖啡完成25亩,完成县下达任务的2%;坚果完成2001.95亩,完成县下达任务的66.7%;核桃完成1665.5亩,完成县下达任务的83.2%。
(三)农技推广服务工作
1、积极开展科技培训。一年来共召开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会56场次,受训农民3000余人次,培训主要内容有:晒黄烟、烤烟种植、采收及晾晒技术、甘蔗套种包谷栽培技术、晚秋包谷规范化栽培技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甘蔗中耕管理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农机驾驶技术、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2、抓好高产示范样板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样板在农业科技中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在高里村户缺坝实施包谷高产创建项目70亩,主栽品种“云大1号”,实现单产486公斤;在拉勐村弄门村民小组实施晒黄烟高产创建200亩,每亩补助资金50元,实现单产183.22公斤,亩产值3664.94元。
3、认真做好试验、示范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完成马铃薯秸秆腐熟还田同田对比试验3组、冬包谷2组,设置水稻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地力监测点1个。
4、切实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控工作。在大小春病虫害高发期,组织人员认真开展病虫调查,准确掌握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及时上报,及时向各村组发出防治预警,组织群众开展防治。
5、安排人员做好晒黄烟收购协调工作。在烟叶收购过程中,每天安排4人参与收购,共计派出人员182人次,保证了2014年晒黄烟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6、开展好各项补贴项目的实施。实施中央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35000亩,无偿发放秸秆腐熟剂70吨,召开水稻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培训会16场次,共培训农民群众95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500余份。
7、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实施全国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3个产业(水稻、草果、马铃薯),50户,安排5名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8、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确保农产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在六月安全生产月利用街天开展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共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禁用限用农药》、《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方法》、《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相关农业宣传资料28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15人次,受教育群众2230人。
9、抓好2014年晒黄烟工作。中心全体职工积极配合镇政府、村委会到各植烟村组召开晒黄烟宣传动员会,共召开村级动员会议12场次,参加人数612人次,召开村民小组动员会议183场次,参加人数18952人次,通过全镇的共同努力,2013/2014年全镇晒黄烟种植任务7000亩,种植7000亩,涉及11个村委会、1个社区、102个村民小组,2212户,收购烟叶1218.33吨,实现农业产值2424.5万元。
10、积极做好2014/2015年烤烟生产工作。2014/2015年度,县下达我镇烤烟种植任务1000亩,新建烤房50座。通过全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截止2014年11月10日,全镇落实烤烟种植面积1000亩,50座烤房建设正在施工建设中,预计在2015年2月10日前全部烤房投入使用。
11、积极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农机工作
(一)农业机械基本情况。
1、全镇拖拉机拥有量2889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2台,小型拖拉机2363台、农用运输车344台;拖拉机配套机具4726部,其中:大中型配套机具464部,小型配套机具4262部;有微耕机120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4台、背负式联合收割机173台,水稻插秧机1台,农机总动力5725.55万瓦特,农机总值4566.3万元。
2、农机作业指标完成情况。
完成机耕面积85320亩、机械收割面积39924亩,完成机械水稻机插秧面积1020亩,植保面积62880亩,水稻抛秧面积1530亩,机械深施肥料面积24870亩;完成农业运输量1008万吨公里,农副产品加工量2.57万吨,机械脱粒量19975吨,农机作业收入1403.7万元。
(二)农机化工作开展情况
1、因地制宜,引进推广新型农机具、新技术。
始终把农机推广工作放在首位,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走村到户实地进行调研,把推广任务落到实处。加大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微耕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农业机械推广使用力度,新型农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县农机技术推广站精心指导下,开展了新型农业机械水稻插秧机的推广、试验、示范工作,组织召开水稻机插秧育秧、栽插技术培训会2次,全镇使用水稻插秧机6台,完成水稻机插秧面积1020亩。
2、切实做好2014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切实做好2014年上半年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组织学习实施方案,要求中心职工全力以赴投入到此项工作,深入村寨开展购机补贴政策宣传,做好购机报名、上报、公示及核实工作。全镇完成农机购置补贴285台,国家补贴资金108.65万元。
3、扎扎实实,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和培训工作。
(1)对新形势下的农机安全生产加以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力度。认真贯彻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两个《条例》、《农机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街道、村寨,开展法律法规、农机作业安全生产宣传,把农机安全生产常识等知识宣传到位,宣传透彻,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落实好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的签订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积极组织拖拉机及驾驶员参加年度检审。配合公安机关、农机监理站开展无牌无证机动车的清理,加大对黑车的整顿,加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教育、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农机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消除农机事故安全隐患,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利用到各植烟村组开展晒黄烟堆捂、分级、保管培训会的时机,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共深入村组71个,出动工作人员156人次,受教育群众5800多人;在六月安全生产月积极参加县多个部门组织开展的大型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出动镇工作人员4人,展出农机安全宣传展板9片,发放《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手册、《平安农机、和谐》、《饮酒莫驾车、驾车莫饮酒》等农机安全生产传单650份,受教育群众360人;在2014年镇晒黄烟收购期间,在收购点悬挂和张贴“创建平安农机构建和谐社会”“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拖拉机载人保障生命安全”等多条宣传布标、标语,对交售晒黄烟的农机手、农民进行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取得了较好效果。
(2)以开展农机培训工作为途径,有效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针对农村中普遍存在的“无证驾驶”现象,进一步更新观念,探索农机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坚持以“新车未到,培训先行”的指导方针,规范农村驾驶人员的管理,积极开展农机培训工作,提高农机驾驶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持证率,为农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共举办农机驾驶员培训班1期19人。
五、存在问题和困难
1、中心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工作纪律有待进一步加强,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农业、农机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经费紧缺,有些项目根本没有经费,难以正常开展推广工作。
3、受市场因素影响,部分特色产业,特别是咖啡产业推进困难。
4、土地可利用空间小,产业争地矛盾突出,特色产业完成不理想。
5、农机体系建设的改变,无牌无证、违法驾车现象增多,对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严峻考验。
7、工作人员能力有限,痕迹资料的建立、归档不能尽善尽美,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信息资料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
六、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对“”问题的查找,确实改进工作作风,严格上下班制度,全面提高中心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
2、继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镇政府制定的各项规定,加强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确实转变工作作风。
3、认真做好2014/2015年1000亩烤烟种植及50座新建烤房工作,使烟农确实得到实惠,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烤烟奠定基础。
4、认真做好西瓜、马铃薯等冬季农业开发工作,做好相关技术服务及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5、为迎接特色产业州级验收,认真做好痕迹资料整理及外业准备工作。
农业种植工作总结篇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50-06
长期以来,由于盲目的毁林开垦和陡坡耕种等活动,导致我国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历年来我国的洪涝、干旱、沙尘暴等灾害天气频繁发生,人民的生产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我国的生态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生态问题,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生态恢复的基础和有效途径[支玲,李怒云,王娟:《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林业科学》2004年,第2期,第2页。]。2002年,在全国全面启动退耕还林项目大大背景下,在县政府的领导与指导下,永宁镇实施了退耕还林项目,截止2013年初,永宁镇共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15522.57亩,森林覆盖率41.68%。退耕还林实施近10年来,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的生计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之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收入结构,解决退耕还林地区的“三农”问题,推动退耕还林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研究的主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永宁镇的实地调研,了解退耕还林的实施状况,分析退耕还林的实施使农民收入构成发生哪些变化,本文采用分布拟合检验的方法检验样本分布,采用无重复双因素的方差分析方法检验不同收入构成在不同自然村的显著性,并针对收入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为退耕还林政策成果的维护,当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好帮助。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永宁镇位于安顺市西部,是关岭自治县西南部的高海拔乡镇,距县城12公里,320国道、镇胜高速公路(G60号线)穿境而过,县内永花、永岗通乡油路相继通车,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于北盘江河谷东侧脊岭上,东经105°28′—105°31′,北纬25°51′—25°55′与关索镇、花江镇、新铺乡、沙云乡、顶云乡毗邻,平均海拔1450米以上,是安顺市最高海拔的乡镇,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3.5℃,无霜期约260天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6毫米。土质湿润肥沃,地貌以山地类型为主,25度以上的坡耕地40%左右,森林覆盖率41.68%。境内紫山、小河一带煤炭资源丰富,蕴藏量约2.9亿吨,白岩一带亦有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土地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脱毒马铃薯(洋芋)等粮食作物,适宜反季节秋淡季无公害蔬菜的生长发育。
全镇面积111.43平方公里,辖25个村(居),总耕地面积19705亩,其中水田3707亩,旱地15998亩。全镇现有7285户,315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其中,非农业户819户,人口2680人。镇境内居住有汉、苗、布依、黎等民族,人均耕地面积0.74亩,2010年农业总产值9258万元,2008年人均年纯收入为2165元。2001年,永宁镇党委、政府又将油豆豉这一土特产做成了“楂城油豆豉”品牌,建立了“永宁油豆豉绿色食品加工厂,”培育了企业,开拓市场,增加了财政收入,不断带动县域内黄豆、生姜、花椒、畜牧等产业的发展,农民受惠,“油豆豉”火锅味道独特,让来往客人赞不绝口。近年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利用高海拔多湿、土质疏松多雾的优势,大力发展茶叶,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560余亩。种草养畜已初具规模,农民大多发展秋淡季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增势头,农村种、养、加工业蓬勃兴起,新农村建设已迈出了新的一步。
(二)调研概况
本项目组选择永宁镇4个自然村(小河村、中哨村、紫山村、一村)为研究对象,2013年7月初到7月下旬(农忙时),项目组成员4人到永宁镇实地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的方法进行。在近有一个半月的调研中,我们采取随机入户调查的方式,共走访了640户农户。发放了6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92份,并进行30例个案访谈,其中村干部6例(2例为村工作20多年的老干部),种植经济作物的5例(2例种植生姜,1例种植药材太子参,2例种植西红柿),3例养殖户(1例养羊,1例养牛,1例养猪),8户外出打户。
4个样本村的男女比例,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程度情况(表1)。调查表明:从样本人群的年龄结构来看,人数最多的是41~50岁之间的人数最多,其次是51~60岁之间的;而对于比重最少的61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调查,目的是通过他们对现在经济生活的变化有何看法,尤其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之后,政策对农民社会生活的影响,在他们眼里是怎么样的?由于退耕还林的实施,20~40岁段的农民,大多数外出打工,样本中这年龄阶段的有72%非退耕农户。从文化程度来看,50.51%的农民没有上过学,高中文化程度和大专以上的仅占7.6%和1.52%。从总体来看,样本农民不管是那个年龄段的,普遍文化程度较低。
(三)研究方法
首先,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随机抽样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通过图书馆资料和互联网,收集和查阅国内外相关课题的文献资料,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结论确定优化分析方案[李金东:《甘肃省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和实践》,《兰州大学》,2010年。][王海伟:《退耕还林地区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其次,采用实地走访、个案访谈的方法,进入农户家庭,了解他们生活情况,经济来源情况,根据问卷调查形式获取研究数据;并选取2001年的农民收入作为退耕还林前的数据,2012年的农民收入作为退耕还林后的数据,再根据2013年农民收入来比之退耕还林后农民收入是否有所增长;尤其是重点分析退耕还林前后农民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进而更好的得出结论。最后采用拟合检验对2013年样本农民收入分配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无重复双因素的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结构进行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分析农民收入结构问题所在,并对退耕还林后农民收入结构进行思考。
二、退耕还林前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一)退耕还林前后农民收入分析
1.从全年每户收入量上分析
2001年退耕农户总收入1800.89元/户(表2),其中种植粮食收入为685.5元/户,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养殖业收入为216.41元/户,外出打工为168.43元/户,副业收入为237.62元/户。2011年农户总收入为17981.6元/户,其中种植粮食增加973.17元/户,较之2001年的粮食种植收入增加了42.17%,增幅不大是因为大部分耕地用于退耕还林,耕地面积减少,但是由于玉米、水稻新品种的推出,农业技术等的使用,保证了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种植粮食的增收。养殖业收入由2001年的216.41/户增至2012年453.47元/户,增幅109.54%。经调查,2008年后样本村个别农户开始进行大规模养殖,尤其是2010年后分别出现了几家大型的养殖农户,主要有养殖鸡,饲养猪、牛、羊,除此之外,部分在家农户每年饲养一两头牛,逢年过节抱几只鸡到集市出售赚零花钱。退耕还林之后副业也得到了发展,成为了部分农民收入来源之一,与2001年比较,2011年农户副业收入为865元/户,增加比重为264.03%,目前四个样本村在村中共有20家小商店,镇上有3家服装店,3家收购废弃物品门店。农户收入增加最明显的是外出打工收入,2011年农户外出打工收入增加到每户13652.75元,增幅为8005.89%,即与2001年比较翻了8倍。2011年农户收入还增加了种植经济作和政府政策补贴;退耕还林之后大部分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而近两年不少农民选择回家创业,纷纷用仅剩的几亩耕地和水田种植太子参、西红柿、生姜、蘑菇等经济作物,使一些农民不用离开家乡也可在家谋生。
退耕还林还未实施之前,农民除了靠种植粮食增收外,另一主要增收的途径就是通过林业增收。2001年农户林业收入为358.33元/户,而2011年林业收入为246.98元/户,同比下降了31%;主要是退耕之前农民每周到赶集市的时候都会抗或用马驮树去集市出售,退耕还林后,国家禁止毁林开荒的政策进一步实施,农民大多数外出打工,对林业的依赖减少,使得林业收入有所下降。
2.从收入构成比重上分析
退耕还林还草是通过农业内部资源的重新配置与有效利用,减少某些过剩农产品的生产,增加短缺农产品的生产;通过合理投资与经营,提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率[江丽,杨丽雅,张越,安萍莉,ColinGBrown:《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农户影响:以甘肃省华池县为例》,《干旱与区域资源环境》,2011年9月,第9期。]。同时退耕还林还使剩余劳动力的重新分配,由于耕地的减少,使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通过劳动力转移的方式重新就业,加速了农村人口城镇化,劳动力内部发生了结构调整[贾卫国:《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第55页。]。退耕还林之后样本村种植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原来的单纯的种植水稻和玉米,转向种植水稻、玉米和经济作物(太子参、生姜、蘑菇等);该地区剩余劳动力也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纷纷进城务工,寻谋生计。
调查结果表明(表2和表3):2001年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由种植粮食、养殖业、副业、林业、外出打工构成;而2011年农户收入来源则主要由种植粮食、种植经济作物、养殖业、副业、外出打工、政策补贴构成,构成了以打工收入来源为主,其他收入形式为辅的模式。通过退耕前后各收入构成在家庭总收入比重比较,农户收入构成有如下变化:种植粮食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下降了32.597%,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下降了18.524%,养殖业收入和副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也下降了9.495%和8.384%,在工资增长基数不大的情况下工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下降了5.621%。同时,外出打工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增加了66.574%,种植经济作物占2.413%,政策补贴占5.634%。很明显,种植粮食收入、养殖业收入、副业收入、林业收入和工资收入下降的比重正好由种植经济作物收入、外出打工收入和政策补贴收入增加的比重来弥补。
从表2可以看出,2011~2013年收入增长量有所增加的是种植经济作物收入、外出打工收入、政策补贴收入,分别增加了0.208%、1.325%和0.346%,增加幅度不明显。对于2011~2013年增长量有所下降的种植粮食来说,从表3中得,2001农户收入为684.50元/户,2011年为973.17元/户,2013年为1095.21元/户,其增加的比重为42.17%,但由于2011年家庭平均总收入为17981.6元/户,基数过大,是2001年1800.89元/户的898.48%,导致了种植粮食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下降。而是2011年农户总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外出打工收入增加的幅度大。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户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打工。
(二)农户收入分布规律分析
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农村地区人均纯收入比较低。对农户收入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掌握退耕还林地区农户收入分布,农户收入差距,分析退耕还林地区全体农户中,个体农户等于或者低于某一收入值所占的比例。
1.对样本农户的数据描述
本研究采用2013年的收入数据作为样本村农户收入分布规律的研究数据。根据调查数据和相关资料查阅,整理出样本农户2013年收入数据,2013年农户收入数据统计分析如下:表4。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2013年样本农户平均值为22064.19,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50000和2000,标准差为11677.68,可以看出该地区农户收入差距大,同时可以算出样本偏度大约0.25,为正偏,即样本农户收入分布是不对称。
2.检验样本农户收入分布
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样本农户收入分布规律,假设样本数据来自正态总体分布,经检验=26.9297,由于总体中有两个未知参数用样本数据估计,因此在时查表[甚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386页。]可得临界值>26.9297,也就是在显著水平0.1下接受,即样本数据来自正态分布总体。
以上检验过程是已经验证了样本农户来自正态分布总体,但是就这样认为证明了假设条件,很容易就犯了第Ⅱ类错误[何镇邦,李桂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263页。][袁荫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69页。]。对此,本文再采用偏度与峰度检验[甚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205页。][田禹:《基于偏度和峰度的正态性检验》,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的方法再进一步验证假设条件是否符合实际。在显著条件下,根据偏度与峰度检验法,由表4可得样本偏度为0.2505<=1.96,样本峰度为-0.6371<=1.96,即认为数据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通过以上分析得正态曲线图(如图1)。
从样本分布的规律图1,可以看出,它有一个峰,中间高,两边低,如果以最高峰作为高中低收入的分段处,那么显然中低收入者占多数,而且正态曲线较为陡峭,也就是说低收入农户与高收入农户差距很大。
3.样本农户方差分析
在分析了农户收入的分配规律之后,笔者还从农户的收入组成上进行阐述。从表3可以得到图2。
从图2可以看出,2001年,农户收入主要是种植粮食收入,2011年和2013年后农户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收入,在原有的收入构成上还增加了退耕还林补贴收入和种植经济作物收入。
为了进一步分析农户收入构成显著性,笔者选取2013年的收入作为研究数据,在显著水平为0.1的条件下,运用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对2013年农户不同收入构成在不同自然村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下。
结果分析:临界值法.F=112.94055>Fcrit=2.023252;F=0.99816868<Fcrit=2.364888。故不同收入构成下农户的收入有显著的差异,而在不同的自然村下农户收入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个分析下,也显示了样本村农户收入来源主要是外出打工。
三、农户收入构成变化的评价
以上分别对农户退耕还林前后收入构成变化比较,并对2013年农户收入分布进行分析,2013年农户收入服从正态总体分布,但是收入分布曲线高收入段较为陡峭,收入差距大;从农户收入构成上来看,不同的收入构成对农户收入影响有显著的差异。退耕还林后农户收入主要由种植粮食收入、种植经济作物收入、林业收入、养殖收入、副业收入、外出打工收入和政策补贴构成,尽管收入来源多,但退耕还林后农户收入来源主要是外出打工收入,这也是退耕还林后农户收入最大的改变。
从以上数据分析来看,有以下几点阐述:
1.农户收入有了新来源,但农民外出务工环境艰难,以劳务输出增加收入的依赖性十分强烈[黄明荣,黄文校:《农民收入构成变化特点与分析评价》,《广西农学报》,2004年第3期第19页。],也就是说农户收入较为单一。
从2011年和2013年农户收入构成来看,农户收入较退耕还林前,有了新的来源:一是外出打工成为退耕还林后农户收入来源最主要的方式;二是养殖业和副业为农民提供了谋生渠道;三是农户传统的种植业方式在经济作物种植上有所发展,成为农户增收的渠道之一。但从整体来看,农户收入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2011年和2013年农户外出打工收入分别占农户收入构成比重的66.57%和77.3%。从种植业内部结构来看,农民没有摆脱传统种植业的束缚,种植粮食依然是主要的,退耕还林后,农民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仅剩的耕地和水田种植上,没有培育出种植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经济作物。
2.农户收入有所提高,但收入差距较大。
根据调查数据,总体上,2001年农户总收入是1800.89元/户,2011年是17981.6元/户,十年来每年基本增长一倍,而2013年农户总收入为22064.19元/户,较2011年增长了4082.59元。就2013年个体农民收入来讲(表4),家庭年收入最少为2000元,最多为50000元,众数30000元。
3.农户收入构成有所调整,但不适合长远发展。
退耕还林后,种植粮食作物增加收入不再是主要的渠道,养殖、种植高收入经济作物、其他副业和外出务工也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但是外出务工成为农民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这主要体现在2011年和2013年农民收入构成比重中外出务工占总体的75.93%和77.25%。农民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的依赖性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农户增收的门路少,退耕还林后,耕地种植减少,新的增收方式没有形成,农民被迫转移劳动力,外出务工又使农民暂时行的增收,所以,外出务工对农民,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不是长久之计。
四、实现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稳定持续增收的对策
1.加大农村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从政府角度来讲,应加大农村投入量,加强农村水电设施建设和道路交通建设。例如,退耕还林后,农民耕地大大减少,农民将生产资料投入主要在水稻种植上,但水田交通不便,水田引水设施简陋等因素对水稻的种植影响越来越大,故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2.调整农民增收来源结构,探索符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
目前农民主要靠外出务工增收,但外出务工对于农民,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来说都不是长久之计。首先,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同时也可以立足退耕还林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林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例如发展木材加工企业和生态旅游等增加农民就业。其次,退耕还林地区除了有林业资源外,也是发展种植中药材、生姜、西红柿和发展草畜产业最佳地区[张莉:《甘肃农民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以民乐县为例》,《甘肃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6月。(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实地调研得知,该区种植中药材(太子参)、生姜、西红柿、饲养牛和羊等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对于优势的资源没有形成规模生产。所以利用该地区优势的资源发展规模的中药、生姜等生产种植,发展专业草畜产业,不仅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家的充分就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渠道,而仅有的部分剩余劳动力可以向外输出就业。
3.强化农村教育,加强农业技能,外出务工技能培训
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首先要保证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上学。建立强有力的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抓好农村孩子基础教育,尤其是初高中孩子教育问题,为农村经济建设输送后备力量。其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真正的拥有一技之长。最后,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
参考文献:
[1]支玲,李怒云,王娟:《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林业科学》2004年,第2期,第2页。
[2]李金东:《甘肃省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和实践》,《兰州大学》,2010年。
[3]王海伟:《退耕还林地区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江丽,杨丽雅,张越,安萍莉,ColinGBrown:《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农户影响:以甘肃省华池县为例》,《干旱与区域资源
环境》,2011年9月,第9期。
[5]贾卫国:《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第55页。
[6]甚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386页。
[7]何镇邦,李桂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263页。
[8]袁荫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69页。
[9]甚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205页。
[10]田禹:《基于偏度和峰度的正态性检验》,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1]黄明荣,黄文校:《农民收入构成变化特点与分析评价》,《广西农学报》,2004年第3期第19页。
[12]张莉:《甘肃农民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以民乐县为例》,《甘肃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6月。
基金项目:本文系部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013年部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安顺市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生计方式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基于永宁镇的田野调查”(项目编号:2013114070012)研究成果之“基于退耕还林视野下农户收入构成分析与思考”。
作者简介:齐维孩(1991-)男,贵州安顺人,苗族,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1级在校本科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戴宁宁(1982-)女,宁夏固原人,博士,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安全生产半年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 阅0安全生产半年工作总结篇120xx年上半年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建委及区政府安委会的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安全工作会.....

优秀范文家风作文(精选5篇)
- 阅0家风作文篇1好的家风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家风更能让一个人受益终生。我在一个充满善良味道的家庭中成长着,沐浴着善良,感受着关爱,也立志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