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行业研究(6篇)

来源:

农业种植行业研究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技术,具有投资少、产量多的优点,在农业种植领域中广泛应用生物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有效提升我国农作物产量减少资金投入,也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并且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因此,生物技术对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可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2农业种植领域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领域中,即通过将某一农作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另一农作物上,以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产品质量的目的。转基因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某一农作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并重新组合,最终将其导入到生物体内,其中,目的基因的提取是转基因技术的核心,据调查了解,当前农业种植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技术则属于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对农业种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业种植领域中,常用的基因有种子贮藏蛋白质基因、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等,由于植物中提取的目的基因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提取植物中的目的基因,并将其转移到另一农作物上,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也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因此,转基因技术应用在农业种植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对生物技术的不断研究,转基因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规模也会逐渐扩大,据资料表明,当前转基因类植物的种植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利用转基因技术种植的植物面积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此之外,在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最为突出的则属于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比,其操作更为简单,在农业种植实践中,杂交育种技术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主要工作原理是在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利用人工诱导的组织培养技术,这就要求植物细胞需要处于无菌的状态下,才能确保植物细胞得到良好的发育,最终生长成完整的植株。将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中,既可以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也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培育出满足符合当地农作物生长优良品种,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病毒对农作物幼苗的侵害,因此,针对组织培养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在今后的农业种植中,应大力推广和运用组织培养技术,但是,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在植物组织培育中,培育植物的阳光温度、湿度等应满足植物组织培育的条件,并且培养基组成结构、pH值等化学条件也应符合标准要求,有效控制外界因素对植物组织培育的影响,为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提供优质的条件,并且在初代培养外植体过程中应做好外植体褐变处理工作,由于外植体在接种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现象,然而,褐变现象的出现将会影响植物外植体的培育,所以,做好褐变处理工作,以保证植物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3结语

农业种植行业研究篇2

关键词:蔬菜种植技术;农业科技;农业技术

绿色蔬菜是当前蔬菜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这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到一定水平对于食用蔬菜提出的更高要求。所谓绿色蔬菜,是指蔬菜中没有任何毒害物质,将难以避免的毒害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从而保证蔬菜食用的安全性。

1.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概况

1.1蔬菜种植环境的合理选择

良好的蔬菜种植环境,是保证绿色蔬菜健康成长的基础。为此需要高度重视蔬菜种植环境,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其一,蔬菜种植区域的选择,以偏离居民区域、污染区域、公路交通干线、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区域的区域为基本原则,保证种植环境不会受到污染。其二,选择适合绿色蔬菜生长的土壤,以抗虫性强,营养丰富的优质土壤为佳,以保证土地具备良好的完整性。其三,合理组织布局绿色蔬菜种植区域与普通作物种植之间的界限,最好选择山丘,河流等自然分界点,或者采用物理手段去进行规划,以保证蔬菜种植具备良好的环境。

1.2蔬菜种苗类别的科学确定

绿色蔬菜种子的界定还没有形成定论。依据实际的种植经验来看,选择国家认可的绿色蔬菜种苗和种子,或者选择农家自己保存没有经过有毒害物质感染的常规种子。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蔬菜种子的管理和控制,最好经过晒干、筛选和消毒,以保证绿色蔬菜种植无污染。最后,结合蔬菜的特定以及地区气候特征,合理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以保证绿色蔬菜种子的顺利成长。

1.3蔬菜栽培管理方式的调整

绿色蔬菜在栽培过程中,其管理方式也应该进行调整和改善:(1)以倒茬轮作的方式进行,同样的蔬菜不适宜在同样的土地上进行连种,即使连种也应该将其控制在两茬以内。(2)在收货前茬蔬菜的时候,应该将病残体处理干净,避免留在原来的土地上。(3)严格依照时节,以嫁接换根,地膜覆盖的方式进行种子和苗床处理工作,以便达到比较理想的栽培效益。

1.4施肥耕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施肥,是保证土壤肥力的关键措施。在进行绿色蔬菜种植的过程中,施肥耕作应该注意以下基本问题:(1)以无公害有机肥为主,附加适当的其它类型肥料,以保证土壤的肥力是适合植物生长的。(2)尽可能使用有认证的有机肥料,避免使用化肥。(3)积极将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运用到生态保护中去,保证耕作深度,实现熟土层厚度的不断增加。

1.5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病虫害

绿色蔬菜种植,要采用有效的措施去应对病虫害,这是保证蔬菜种植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依照种植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或者对于非化学药剂进行种子种苗的处理,以达到壮苗的效果。其二,以嫁接、轮作、间作的方式,打乱虫卵和病原菌的生长规律,降低其数量,使得蔬菜的病虫危害不断降低,从而实现蔬菜抵抗能力的提升。其三,强化科学管理,以秋季深翻土壤,夏季曝晒,高温灌水等方式去杀死害虫,使得空气和土壤湿度保持在理想状态,这对于预防病虫害也是很有帮助的。其四,使用无公害的药物,对于病虫害进行处理,以保证蔬菜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

2.制约蔬菜种植技术变革的因素

2.1农业生产规模因素

从理论上来讲,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规模化的实现过程并不简单,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背景下,农村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有限,并且分布很不均匀,不仅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使得土地的利用效率处于低下水平。这在客观上也抑制了农民对于绿色农业技术的需求。简单来讲,分散化的绿色农业技术并不能给予农民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对于农民的激励作用不大,农户为了争取农业资源,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有着很大的随意性,这也对于绿色农业技术的发展构成了危害。

2.2农产品监测因素

绿色农产品监测体系的完整与否,不仅仅关系到绿色农产品价值体系,也关系到绿色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实现问题。但是不得不承认,要对千千万万的绿色农业技术生产出来的农业产品进行检测,不仅仅需要大量的监督检测成本,而且也难以切实地实行下去。因此,监测工作还是需要从生产资料供应、购销环节去进行,发挥工商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对农民采用绿色农业技术进行监测,才是可行的。实际上我国绿色农产品的监测体系很不健全,形式化倾向严重,加上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状态,绿色农产品有质无价,这也不利于农业采用绿色农业技术。

2.3产品种植习惯因素

农户农产品种植习惯是影响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和变革的关键性因素。结合实际调查发现,在使用无害化蔬菜种植技术和传统高毒农药之间进行选择,多数情况下农户还会选择原来的做法。从本质上来讲,农户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收入,食品的安全性往往不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另外一方面来讲,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涉及面广泛,需要更改和调整的内容多样化,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农民往往也不愿意去进行尝试。

2.4蔬菜种植理论因素

绿色农业技术的供给不足,蔬菜种植理论不全,也是影响蔬菜种植技术变革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不足,缺乏稳定的蔬菜种植技术研究经费,科研机构也因此而难以大力地在此方面开展研究;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存在很多的障碍:推广经费不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性不强,推广工作管理混乱,激励性政策不全,都难以保证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效益。

3.蔬菜种植技术的变革策略

如果上述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长期存在,势必会成为影响我国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正视目前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变革的视角去审视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析:

3.1推动农业经营朝着规模化发展

推动农业朝着规模化的发展和进步,是蔬菜种植技术推广的良好背景,而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前提是农地产权制度的调整和改善。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效能,应该积极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其一,积极实现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为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营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其二,树立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观念,强化教育和宣传,使得农户意识到绿色蔬菜种植技术能够给其带来比较客观的收益,从而慢慢去改变自身的种植结构。其三,强化农地交易市场的管理和控制,引导农地进行流转和租赁,使得农地产权进入规程化的发展阶段。当农业朝着规模化发展和进步,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改革也变得越来越有益,无论是技术变革资源利用率,还是农业经营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3.2建立健全绿色蔬菜技术监测体系

由于农产品质量信息具有准公共品的特点,可用于信息收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方面。政府应积极发挥绿色农产品信息管理的作用,不断建立健全绿色蔬菜技术监测体系,形成统一高效的认证制度,使得绿色农产品进入到市场监管的状态。对于消费者来讲,可以因为健全绿色蔬菜技术监测体系的存在,更加容易去信任绿色蔬菜产品,对于绿色蔬菜技术使用者来讲,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为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结合我国绿色蔬菜种植现状,从技术体系构建的角度建立健全绿色蔬菜技术监测体系,将其推广到全国范围中去;积极构建健全的绿色蔬菜技术监测组织部门,培养专业化的检测人才,在此基础上保证各项工作的切实开展;注重先进监测技术的使用,构建信息化平台,保证绿色蔬菜技术监测工作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升。

3.3形成夯实绿色蔬菜技术研究体系

针对于现阶段绿色蔬菜技术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对于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研究和开发进行直接投资,建立健全稳定的专利制度,税收制度,以保证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具备稳定的资本消耗。其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到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研发工作,以避免政府对于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投资不足的问题。其三,引导众多的学者和专家参与到绿色蔬菜技术研究工作中去,对于在此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给予丰厚的奖励,由此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当绿色蔬菜种植技术体系得以健全,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往往可以更好地实现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融合,往往可以引导我国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3.4构建完善的蔬菜种植技术推广体系

针对于目前蔬菜种植技术推广体系不全的问题,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是很有必要的:(1)政府强化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支持,从财政和政策等方面,为推广机构的推广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2)积极实现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制度的建立,保证各项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是符合规定的,是有利于农民增收的。(3)注重培养专业化的绿色蔬菜种植技术推广队伍,不断提高其素质和技能,使得其成为推广新技术的能手,以保证能够切实地将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纳入到农业生产环节中去。(4)注重绿色蔬菜种植技术使用情况的跟踪调查,形成长期高效的绿色监测,保证可以随时对绿色蔬菜种植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3.5不断发挥涉农企业技术推广作用

所谓涉农企业是指与农业生产者发生联系的,以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为业务的企业,其是农业生产者与市场之间的枢纽,是实现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政府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参与到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变革过程中去,给予其适当的政府政策优惠,以激发其参与技术变革工作的积极性。其次,涉农企业积极开展与农民之间的沟通,引导其积极进行技术推广,以保证蔬菜种植技术能够切实地成为引导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最后,发挥涉农企业在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技术指导,农产品加工和赊销环节中推广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作用,实现企业产品形象的树立,使得千万农户开始慢慢接受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健全的绿色产业链。

农业种植行业研究篇3

基础研究与开发结合

张兴一直从事昆虫毒理学、农用药剂学和害虫抗药性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系统筛选了国内1000余种植物的杀虫、杀菌活性,研究开发出“楝素杀虫乳油”、“楝素杀虫可湿性粉剂”、“烟碱乳油”和“油酸烟碱·氯氰乳油”四个植物杀虫剂品种;发现了一种新的高效杀虫植物——砂地柏;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研制成功“灭幼脲乳油”、“抗蚜威液剂”、“胺西菊酯乳油”、“辛硫异丙乳油”和“树木注干剂”等20多种农药新制剂,研发自流式树干注药等无公害施药新技术,并获取国家登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的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张兴为之探索和奋斗的目标。他说:“作为老师,我不想讲大话,但求无愧于心,这是我一贯坚持的原则。”在致力于植物源农药研究的过程中,他提出“无公害农药”及“农药无公害化”的新概念,2001年成立“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一个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型科研实体。中心以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生物农药为总目标,立足国内,瞄准国际农药研究前沿和国际农药市场,以农药产品及其配套的生产工艺技术作为研究成果的体现形式,以产业化、企业化为桥梁,使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生产实践全方位紧密结合。

创制立足国内资源

研究植物杀虫剂,最初是从雷公藤、印楝、苦皮藤、黄杜鹃、鱼藤等50多种杀虫植物的筛选开始的,面临的一个特殊的问题是,要开发中国自己的植物杀虫剂。目前中国尚未发现真正的印楝属种,虽经引种试植但数量不足,无法形成规模,同时;适生区域又常遭台风袭击,印楝树苗难以长大。“我们赴川陕云贵诸省考察,结果令人大喜过望,中国川楝、苦楝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且楝树为速生植物,砍掉长棵,来年发出一丛,两年可长到1丈多高。”

张兴教授高兴地说,他们跑遍了西北五省区,采集、筛选到500多种植物标本。之后夜以继日进行分析、化验……功夫不负吃苦人,新型特异质植物杀虫剂楝素系列产品一次性投料成功。产品有:0.5%楝素杀虫乳油(蔬果净)、5%蚜螨特液剂、蔬果净可湿性粉剂等。

为了加速无公害农药的应用推广,1995年初,原“无公害农药研究室”正式更名为“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采取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以产业化、企业化为桥梁,以农药产品及其配套的生产工艺技术作为研究成果,以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农药新品种、新制剂为目标,使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人才培养和生产实践全方位紧密结合。

张兴说,在新农药研究开发中,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注重天然产物农药及高效、低毒化学合成农药的创制,并进行农药制剂加工技术研究、施药新技术研究,实现高毒农药低毒化、低毒农药微毒化、农药使用安全化,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源农药,使整个生产工艺现代化。通过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及施药新技术、新器具等方面的研究,逐步实现农药“无公害化”。

合作联盟优势互补

“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一切为生产实践服务,充分发挥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中试基地的桥梁作用,使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质量和生产工艺日臻完善,形成定型产品、完善的生产工艺与设备、合理科学的使用技术等,使其达到工业化生产条件。”张兴这样说。

“但是,研发创制是我们的专长;将研发的新产品推向市场,让广大的消费者认识和认可是我们的短板。”植物源农药产业技术联盟的组建,将通过相互弥补,发挥各自所长。“我们研发的新产品进行中试达到成批生产的条件后,将委托专业企业,通过企业化运作,才能真正做至产学研一体化。”

农业种植行业研究篇4

关键词:植物保护;问题;展望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14.03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农业生产中植物的保护愈发重视。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经济命脉,农业的发展决定了国家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威胁,人们生存的环境也日益恶劣。加强对植物的保护,可以减缓环境的恶化速度,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1我国植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异常气候导致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加

近些年,随著全球气候变暖,很多地区都出现极端天气,导致农作物的病虫害变严重、变频繁,加大了植物保护的难度。另外,由于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作物的耕种取得了进步,但这种进步也使病虫害的规律发生变化,使得以前对农作物危害小的害虫变成了主要害虫,也加快了害虫的蔓延速度,增加了病虫害监测的难度。

1.2对农药过于依赖,对有害生物的防治缺乏有效措施

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的危害是阻碍农作物生长。目前,我国粮食作物因病虫害、草害和鼠害等危害造成的损失每年达800多亿公斤,水果和蔬菜的损失更大。由于缺乏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使得我国目前的植物生存和生长受到严重威胁。此外,为了增产和防治病虫害,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也使植物本身失去了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同时植物自身的生命力也在减弱。农药的过度使用增加了病虫害的抗药性。对农药的过度依赖,使得农业生产失去了生态平衡,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不利于农作物健康生长。

1.3缺乏科学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意识

一些地区为了达到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追求更高的价值,在农作物种植时没有遵照科学合理的技术,也缺乏环境治理和保护意识,导致植物在种植后大面积枯死,这不仅没有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还破坏了植物的生存空间。有些地区对荒山进行开垦耕种,本意是增大农作物种植面积,结果却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开荒的地块粮食产量低,沙漠化严重。

2我国植物保护的未来展望

2.1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植物保护的宣传和研究

相关部门要对植物保护给予一定重视,首先要明确部门职责,加强统一管理。通过各部门协作,因地制宜,建立法律法规,以健全病虫害保护机制。同时要加强植物保护的宣传工作,定期组织讲座,或通过多种形式对植物保护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参与到植物保护中来。其次要加强植物保护的研究工作。在植物保护过程中,对病虫害的规律进行分析是植物保护的前提和基础,需要科技人员对地域的天气、土壤和植物生长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病虫害进行预测,对较常见的病虫害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

2.2培养植物保护专业人才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对植物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植物保护的作用就是通过控制病虫害、草害和鼠害等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我国传统植物保护体系在农作物生产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科技发展和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植物保护也面临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培养专业的植物保护人才,以解决基层队伍中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以增加为农民服务的机会,提高农民的植保水平。

2.3生态治理有害生物,倡导绿色防治技术

目前,我国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这是传统的防治方法,虽然能有效控制病虫害,但同时也会对病虫害的天敌产生影响,且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化学防治会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增加病虫害的变异性,对农产品的安全和环境安全都造成一定影响。为了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也保障食品安全,应该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切实推进绿色健康食品生产目标,围绕绿色食品生产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从根本上保证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免受不利因素影响,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2.4加强植物保护的研究

首先,要进行测报防治工作。在植物保护过程中,要根据积累的资料结合病虫害发生规律,根据地域气候、土壤和植物生长的特点预测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以提前对植物进行保护。其次,要建立档案,对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建立档案,以提高后续工作的效率,并节约时间成本。最后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对常见病虫害要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法。

2.5发展方向

加快农作物市场化和经济化的速度,加快农业生产由传统向集约化有机生产的转化,改变露天种植向大棚种植转化,由粮食增产目标向食品安全目标转化。在农业生产时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求农户种植抗病能力强的优良植物品种,增加对农户耕种过程的技术指导,加强农户植物病虫害的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结合。

3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农药在植物保护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植物保护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因此,要加强植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植物保护的队伍中。同时,要培养专业植物保护人才,加强对植物保护的研究力度,争取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毒性小、污染小的农药,以达到对环境的保护,加快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雁华.城市园林植保的现状与防治对策及新技术展望[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06):27-30.

农业种植行业研究篇5

关键词:笋菜;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笋菜又名笋子芥、棒菜,是四川特产蔬菜之一,其嫩茎和叶可食,但以食用鲜嫩的茎为主[1-4]。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笋菜作为高产高效的蔬菜新品种,是农民可选择的蔬菜品种之一。通过对我国笋菜生产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推动我国笋菜种植和加工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提高笋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1我国种植概况

笋菜原产四川,在西南、西北零星种植,种植的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如白皮稀节棒菜、白甲菜薹、南充棒菜等。在北方地区如山东省,育成了不易抽薹的笋菜新品种,主要是以鲜食为主,已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在江西、陕西等省份也有地方品种的零星种植。笋菜引入浙江是在20世纪80年代,表现为生长期短、产量高、肉质鲜美、经济效益好,不仅丰富了冬春季蔬菜淡季供应的花色品种,且其腌制品俗称“芥菜株”很适合广大城乡居民的口味。浙江省的笋菜种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面积约有2000hm2,其中台州市的路桥金清镇、温岭桥头镇及临海桃渚镇种植面积较大,形成了数个笋菜专业生产村,以种植青皮种为主,主要是鲜菜外销,销往温州、宁波、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

2国内研究现状

茎用芥菜是中国特产蔬菜,由叶芥菜演化而来,演化中心在四川省,因此笋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种植比较多。目前从事笋菜育种的科研单位不多,只有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涪陵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少数科研单位在开展笋菜育种工作。重庆市农科所利用芥菜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材料通过回交转育,育成了笋菜雄性不育系,涪陵区农科所正在利用笋菜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开展笋菜杂种优势利用方面的研究,已有新的杂交组合育成。近年来,北方地区也已成功引种笋菜,并育成了新的适合于当地栽培的新品种,如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控光选择材料、人工杂交等手段育成的北方生态型笋形茎用芥菜新品种鲁笋芥1号,具有在北方夏末秋初高温长日照条件下不先期抽薹的重要特性,能适宜在北纬31°~45°的广大北方地区种植,实现了鲜食茎用芥菜种植区域的突破。浙江省的笋菜种植有将近20多年的历史,也有一定的面积,但在新品种的选育上近乎空白,只有农户或当地的农技部门进行简单的提纯复壮工作。

3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新品种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从事笋菜品种选育的科研单位不多,育成的笋菜新品种比较少,适合于鲜食或加工的品种更少,农民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笋菜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比较长,但其高产栽培技术并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二是种性退化。笋菜属于常异花授粉作物,其种性较易退化,农户不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自行选株留种,留种时没有进行严格的隔离,不同类型的品种相互间种,互相串粉,造成生物学混杂。由于没有新品种的及时更换,造成1个品种长期种植,笋菜种性退化,品种混杂非常严重。田间表现为茎皮色、收获期、大小等不一致,植株高度参差不齐,空心率提高,最终导致产量低、品质差,影响菜农和加工者的经济效益。三是加工问题。存在深加工和精加工两方面的问题,由于采用简便快速的腌制方法,失去了原有的“芥菜株”风味。现在消费者都崇尚绿色健康的食品,对腌制品存有一定的疑虑,致使笋菜的腌制品短时间内难以在国内外打开市场。

4发展对策

一是提纯复壮品种。由科研单位尽快对现有笋菜品种进行提纯复壮,提纯后的品种由种子公司或农业服务部门进行统一的繁种和供种,解决当前笋菜生产中存在的种性退化、品种混杂而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的问题。二是提高栽培措施与选育新品种。加大对笋菜的科技投入,使笋菜的科研和生产上一个台阶,提高农民种植笋菜的积极性,增加农民的收入。由科研单位和农技部门对笋菜的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尽快制订出笋菜的高产栽培技术。由科研单位通过多种育种途径,选育出更加适合于不同食用和加工方法的高产笋菜新品种,对原有的农家品种进行更新换代,提高笋菜的产量和品质。三是开发加工新产品。为了进一步推进笋菜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无公害笋菜的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技术,扶持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在深加工和精加工上加大投入,开发加工新产品,提高笋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参考文献

[1]刘佩瑛.中国芥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杨以耕,陈材林,刘念慈,等.芥菜分类研究[J].园艺学报,1989(2):113-121.

农业种植行业研究篇6

关键词:知识库;农业信息分类;mysql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560-02

Abstract:Throughtheresearchondatabasetechnologyandtechniquesforclassificationofagriculturalinformation,designingthestructureofagriculturaltechnologydatabaseanddevelopingtheagriculturalinformationacquisitionsystem,providestheinputinterfacefortheagriculturalknowledgeacquisition.Thedesignofagriculturaldatabasebuildingafoundationforthedevelopingofagriculturalknowledgeretrievalsystem.Thepracticalapplicationprovesthat,theagriculturalknowledgedatabaseprovidingagoodsupportfor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informationretrievalsystem.

Keyword:knowledgedatabase;agriculturalinformationclassification;mysql

新疆地域辽阔,农业、牧业生产较分散,特别是牧民生产生活地点不固定,农业科技人员很难进行定点科技服务。通过农业知识库建设,建立农业信息话务咨询中心,农牧民在田间地头通过为农服务热线即可咨询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将大大提高我区为农服务水平,及时帮助农户快速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为农服务质量,促进我区农、林、牧、副、渔业快速发展。因此农业知识库的构建与实现是建立农业信息话务中心的迫切需求。

1农业信息分类

农业知识库需要储存大量的农业数据,为了合理的构建农业知识库,需要研究农业信息科学的分类方法。经过调查研究、咨询相关专家以及查阅相关书籍,依据“农业信息分类标准草案”,我们将农业信息分为种植业及制品、渔业、畜牧业、农业生产资料、园林、农机械、植物病理、动物病理类,每个大类下面又分二级类别、三级类别、四级类别。以种植业及其制品为例,其二级类别又可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类、油类。二级类别下又设三级类别,以粮食作物为例其三级类别又可分为谷物,三级类别下又设四级类别,以谷物为例,其四级类别包括大麦、燕麦、荞麦、青稞等具体植物;经济作物的三级级类别又可分为油料、豆类、棉麻、糖类作物。油料的四级类别又分为花生、油菜、芥菜等植物;豆类的四级类别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等植物;棉、麻的四级类别包括棉花、细绒棉、木棉、野麻、剑麻等植物;糖类作物的四级类别包括甘蔗、甜菜。蔬菜的三级类别又可分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种子类。根菜的四级类别分为萝卜、大头菜、牛蒡等植物;茎菜类的四级类别又分为马铃薯、菊芋、藕等植物;叶菜类的四级类别包括小白菜、菠菜、芹菜等植物;花菜类下面有花椰菜、青花菜、金针菜等植物;果菜类四级类别包括黄瓜、南瓜、苦瓜等植物;种菜类四级类别包括籽用西瓜、莲子、芡实;瓜果类三级类别包括瓜类、果类、坚果、干果。瓜类四级类别包括西瓜、甜瓜、哈密瓜等植物;果类下面有苹果、桃、石榴等植物;坚果、干果下面有按巴旦木、核桃、葡萄干等植物。油类又可分为食用油。食用油下面有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按照这样的方法将其余七类由大至小细分。

3知识录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知识库数据的获取主要包括三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通过网络爬虫从相关农业网站抓取信息,然后分类导入知识库,第二种途径为人工录入已掌握的大量农业科技信息,第三种途径为用户检索过程中查询不到的关键词经客服人员搜索再次录入知识库,通过这三种途径不断丰富农业知识库,为方便人工录入,开发了农业知识库录入接口,开发技术采用jsp+servlet+strus,服务器使用fedora14.农业知识录入界面如图2。

在知识录入过程中,首先要选择所录农业科技知识所属一级类别、二级类别、三级类别和四级类别,然后在标题栏中输入农业知识标题,在内容栏中输入农业知识内容,点击提交即可。农业信息的分类不但利于数据的存储,而且为后期开发农业科技知识检索系统及用户个性信息定制提供了基础。

4结束语

目前该知识库已设计完毕,数据录入工作正在进行,已录入农业科技知识3000余条,网络爬虫采集数据经分类入库350多万条,为农业知识检索系统提供了数据支持,起到了为农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永可,李悦,陈燕红,等.农业知识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23):5449-5452.

[2]李永可,张太红,冯向萍.中文农业网站多元线性回归识别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1,34(5):442-446.

[3]胡毅,刘波,方逵.农业知识库知识检索系统研究与实现[J].农机化研究,2013(6):13-18.

[4]王玉娟.农业知识文本库检索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5]王斌.信息检索导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6]王玉娟,方逵.农业知识库检索系统探索[J].宁夏农林科技.2012(4):24-27

[7]罗武.农业知识库知识录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无锡小笼包的范文(收集2篇)

    - 阅0

    答案赏析工作课标公司简介篇1履职文明名词;黄庭坚学习方法事业单位工作检讨书广播稿安排,职业道德寓言先进礼仪常识表态发言摘抄策划书物业管理的简历褒义词了汉语拼音举报信.....

    教师节致全体教职工的慰问信范文(

    - 阅0

    教师节致全体教职工的慰问信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志们:春华又秋实,桃李再沁香。教师节即将来临,值此之际,我谨代表xx九中党政班子向辛勤耕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教职员工致以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