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6篇)
来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1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准确率;API
中图分类号X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121-0149-01
自2001年6月5日开始,我国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已经相继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日报和预报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80个地级以上城市了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其中90个地级城市还实行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并且通过地方电视台、电台、报纸和因特网等媒体向社会。环境空气质量周报、日报和预报的相继让公众及时的了解了环境空气的质量,对于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1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的状况
各个城市经过了几年的工作探索和实践,结合自身实际,先后提出了各种空气质量预报的模式。大部分城市采用统计预报模式,这种模式是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天气系统与空气污染的相关分析,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空气污染预报方案,经常以SO2、NO2和PM10这三项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作为预报对象,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实施了环境空气污染浓度的统计预报。同时,通过对多年的监测结果和特殊污染状态的分析,建立一套空气污染特殊情况分析系统,对模式难以正确预报的特殊天气和特殊污染状态,用预报会商的方式作出“专家预报”。
相对于环境空气质量日报而言,预报的意义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和明显,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更是重中之重。根据API为对象以及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规定,分析环境空气质量的预报绝对误差准确率和预报级别准确率是极为重要的。环境空气质量根据API的大小,定义了5个代表不同级别的污染状况。级别准确率要求预报的空气质量级别和实测的日报空气质量级别要一致。
2影响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的因素
预报的准确率与日报API的变化是相关的,影响API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即天气系统的变化和污染源排放的变化。其中环境空气污染与气象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天气状况对环境空气污染有着不同的影响,预报的准确率也依靠于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2.1天气系统的变化
2.1.1降水
降水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降水可以冲刷环境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可以减少颗粒物的浓度,大部分城市环境空气污染重的首要污染物都是PM10,降水可以提高预报准确率。但是,当天气状况比较晴朗向降水天气转变的时候,或者降水天气向晴朗天气转变的时候,发生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会有所下降,并且预报绝对误差超过30或者级别误差超过一级的现象也容易在此时发生,同时当降水量比较小,比如毛毛雨天气的时候,PM10的浓度有时候反而会上升,这时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也会下降。
2.1.2能见度
能见度对空气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能见度高说明了空气中污染物PM10的浓度低,造成这种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有降水、雾、霾等等。经过分析,表明当能见度
2.1.3温度以及风向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冷暖气团的变化,当温度变化发生剧烈的时候,空气质量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冬春两季大风降温的天气、夏季强降水降温的天气状况都会减轻城市污染物的浓度。有统计表明,当两日平均温度的温差超过5摄氏度的时候,两天日报的API绝对误差超过30的可能性将会超过50%。
风速与污染物浓度有着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在静风或者威风的时候,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特别是当天气连续的晴朗、风速也不大的时候,污染物浓度将会急剧上升,此时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就会下降。PM10的主要来源是扬尘和建筑尘,如果风向对PM10浓度的影响不大,受城市局部乱流的影响,将会抵消不利风向的作用。
2.1.4逆温
研究表明在环境空气的污染中,当API超过100大部分的时候都发生了逆温天气,可见逆温天气的时候容易出现高污染,预报的准确率会受到影响。
2.2污染源排放的变化
污染源排放有本地污染和外部污染的分别,其中本地污染包括焚烧秸秆和大规模的城市基础建设,每年的5、6月份,农业收割时会焚烧秸秆,大量的浓烟导致了环境空气的污染;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引起环境空气的污染,拆迁、建筑工地和运输等容易产生大量的扬尘,特别是在监测子站附近的建筑工地对监测数据产生的影响会更大,这些污染都会影响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
而受西北沙尘暴影响是典型的外部污染的例子。西北沙尘暴发生的时候API会大幅度的上升,甚至超过4级标准,API预报准确率的偏差也是比较大的。
3总结
综上所述,影响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的因素由天气系统的变化和污染源排放的变化。为了提高预报的准确率,我们应该获取更加详尽的未来天气的气象资料,包括24小时之内温度的变化、降水的变化、风速风向的变化、能见度的变化以及逆温发生的情况等等,加强对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污染变化趋势的研究,结合实际及时调整预报模式。加强对污染源排放的动态分析,建立污染源排放的动态信息库,研究污染源排放的动态变化和空气污染变化的关系。增加对外来源的预测和监督攻读,特别是大范围的污染。加强预报的专家分析能力,培训预报人员的业务素质,
(下转第183页)
(上接第149页)
注意培养他们对有关气象资料的分析能力。开展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的业务化运行,这样才能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张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2.
[2]江峰琴.空气质量预报的改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3,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2
关键词:膨润土环境现状环境质量环境影响分析三同时
本论文以和布克赛尔县海鑫膨润土有限公司膨润土提纯项目为例,简要对膨润土提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进行以下研究:
一、对项目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1.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2.产业政策符合性;
3.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分析(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4.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二、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进行分析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监测点的SO2、NO2、TSP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要求。
2.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及分析
评价区域地下水各项评价因子,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限值要求。
3.声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区域现状噪声环境等效声级均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标准。
4.生态环境现状
厂址区域较为平坦开阔,厂区自然植被分布较少,植被覆盖度小于1%;无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分布。
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拟建项目膨润土提纯由4R雷蒙磨粉机完成,从原材料的粗加工到输送到制粉及最后的包装,可自成一个独立的生产系统。
4R雷蒙机膨润土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
四、主要污染工序
1.施工期
主要污染为施工期间的噪声、扬尘、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垃圾与生活垃圾及施工废水、生活废水。
2.营运期
2.1废气
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是工艺过程中粉磨机、破碎机产生的粉尘。
2.2锅炉产生废气
项目供暖由一套2t/h燃煤锅炉供给,拟安装湿式脱硫除尘器(烟尘和SO2去除率分别为95%和40%),处理后烟尘、SO2及NOx浓度分别为100mg/m3,408mg/m3和294mg/m3,产生量分别为0.11t/a、0.43t/a和0.30t/a。
2.3工艺废气
进行净化处理后,除尘器除尘效率达95%以上,根据工艺过程估算得出粉尘的产生量约0.01t/d,经布袋除尘收集后几乎实现零排放。
2.4废水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无生产废水仅有职工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NH3-N、SS、BOD,其污染浓度分别400mg/L、40mg/L、220mg/L、200mg/L。
2.5噪声
噪声主要来自球磨机、烘干机、鼓风机等设备,根据类比调查分析,这些设备的声压级为90~105dB之间。
2.6固体废弃物
该项目的工业固废主要是四台除尘器回收的粉尘,年产生量3.0t/a,全部回收利用。另外采暖锅炉会产生煤渣,煤渣年产生量25.7t/a(灰分按23%计),可出售制造成建材或铺路。
五、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扬尘
本项目施工期间扬尘主要来自堆场扬尘和车辆行驶扬尘,施工扬尘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自然消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相对短暂的。
2.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废(污)水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设备清洗废水。施工设备清洗废水4.0m3/d,属间断排放,含大量悬浮物,少量自然蒸发。
3.噪声
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施工期各机械设备的动力噪声源声级一般在85dB以上,对项目周边地区影响较大。
4.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工程弃方及废建筑材料。
六、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七、结论
1.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结论
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各项目浓度均无超标现象,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地下水环境现状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水环境质量较好。
1.3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地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能够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区标准限值的要求。
2.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结论
2.1废气
锅炉产生废气:不会对项目区的大气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4R摆式雷蒙磨粉机产生废气:粉磨过程产生的废气排放浓度可达到GB4915-2004中相应的标准(即磨机颗粒物排放浓度≤30mg/Nm3),能做到达标排放。
2.2废水
生活污水建立接触氧化池和储水池,处理后的废水冬天储存,夏天用于灌溉,不会对项目区水环境产生影响。
2.3噪声
采取不同的隔声、减振措施后。经预测,厂界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因此该企业噪声对外环境影响不大。
2.4固废
项目产生的各项固废均能得到妥善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3.总量控制
废气:SO2:0.72t/a;NOx:0.30t/a。
废水:CODCr:0.067t/a;NH3-N:0.009t/a。
4.环评总结论
本评价报告认为,本建设项目建成后对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周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符合国家、地方的环保标准,因而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3
一、引言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改造的基础上,势必给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带来变化。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会考虑到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进而实现环境资源友好型发展,然而经济发展、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等多重目标并重的发展模式会对经济发展速度有所限制。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正在发展中的国家,都很大可能先经历“经济发展主导型”发展模式,再转变为“环境资源友好型”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引起了空气污染物的迅速积聚,造成了当前面临的空气质量问题。因此,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阶段,由以经济发展速度为主要或单一目标的“经济发展主导型”发展模式转向社会、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环境资源友好型”发展模式。近些年我国实施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观”等国家发展战略都体现了这一转变。然而,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发展和开放水平等因素的不同,我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以及内陆核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很成熟,而一些内陆非核心城市可能正处于起步发展过程中。单一从经济发展速度对城市进行评价不能充分反映出城市的总体水平,进而也会导致我国各城市的非健康发展。因此,从环境友好视角,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是用空气质量指标对城市环境进行测量,结合空气质量对我国典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识别出当前我国不同城市的发展模式,为各城市的良好健康发展提供一定依据。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问题。田志华等认为环境冲突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空气和水污染是引发环境冲突的主要原因。当前的环境治理并没有减少环境冲突的产生。由于城市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治理污染时需要跨地域治理;池建宇等考虑我国城市内生因素的影响,采用库茨涅兹曲线研究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发现未来十年内我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空气质量改善程度会十分有限;李雪敏认为城市环境质量是构建品牌城市的必须因素,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人居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环境等六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城市品牌资产评估体系;SánchezdelaCampa和delaRosa通过分析空气质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对空气有害物质的极端控制对经济发展会产生明显影响,甚至会导致经济危机;Zilio和Recalde采用1970~2007年期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21个国家的数据,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可以看出,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识别出了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持。然而目前研究中对于空气质量提升绩效的关注还比较少,尤其是关于空气质量提升绩效测评方面的研究更少[9,10]。本文从环境友好视角,结合我国典型城市在2013~2014年的经济发展水平数据和空气质量测评指标数据,对经济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采用人均GDP和空气质量两个维度,识别不同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为各城市制定和实施与其相适应的环境友好发展战略提供一定参考。
二、研究数据
本文选取了31个省会及直辖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空气质量水平进行对比研究。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指标有很多,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即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本文采用人均GDP指标数据来表示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表1给出了2013~2014年我国31个省会及直辖市的人均GDP及其排名情况(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本文采用的空气质量测评指标是依据2012年我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11]。表2给出了各监测指标的符号、含义、化学式和单位。其中除O3是8小时平均值外,其他指标浓度限值均为24小时平均值。由于本文研究中各城市多属于居住商业区,因此浓度限值应采用二级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指标浓度会受产业结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季节等多种因素影响,为了进行空气质量提升绩效比较,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合理设置。从比较时段来看,日时间内平均浓度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尤其是风速,而年平均浓度不能很好地区别各因素不同季节时的影响程度,因此,本文采取月平均指标浓度来进行比较。同时,由于不同城市的主要污染物不同,单一空气指标数据难以全面表达城市空气质量,因此,本文采用由表2中各分指标合成得到的空气质量总指数(AQI)来代表各城市空气质量。根据表2中的空气质量监测指标,我们调查了31个省会及直辖市2013年11月和2014年11月的空气质量监测指标数值,并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计算得到了各城市的AQI指数,具体如表3所示(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空气质量相关分析首先为了明确经济发展水平和空气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在SPSS19.0软件中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对2013年和2014年的人均GDP和AQI做了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为了去除量纲对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的是人均GDP排序和AQI排序数据。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2013年和2014年31个省会直辖市人均GDP排名与AQI排名的相关系数均是负值,说明人均GDP和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即人均GDP较高的城市,其空气质量会相对较差。这一发现暗示了以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很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二)经济发展水平变化对比图1给出了2014年31个省会直辖市人均GDP与2013年相比的变化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与2013年相比,2014年天津、北京和上海这三个大型城市的人均GDP出现缩减,尤其是天津减少的幅度最大;在人均GDP增加的城市中,武汉、南京、杭州、广州、贵阳和长沙等城市的增加幅度最大,而乌鲁木齐、哈尔滨、石家庄、太原和兰州等城市增加幅度较小。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层次性规律和边际递减规律。在未来十几年的发展中,一些人均GDP偏低但又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城市,其人均GDP会有较大增加,例如西安、济南、成都等城市。
(三)空气质量变化对比图2给出了2013年11月与2014年11月31个省会直辖市空气质量的对比情况(数值越大说明质量越差)。从对比结果可以看出:与2013年11月相比,2014年11月除了乌鲁木齐,其他3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都变得更差,尤其是哈尔滨、沈阳、郑州、济南、太原、天津和西安等城市空气质量变得相对更差;福州、贵阳、南昌、南宁、昆明、上海和海口空气质量具有相对减小幅度的变差。
(四)人均GDP水平与空气质量现状与提升幅度对比1.现状对比。图3给出了2014年31个省会直辖市人均GDP和空气质量排名对比情况,其中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人均GDP排名和AQI排名。从图3中的对比结果,可以发现:(1)在31个省会直辖市城市中,广州、长沙、上海、南昌、乌鲁木齐和福州的人均GDP和空气质量排名相对都比较靠前,都处于前15名,尤其是广州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的两个指标均在前10名以内。因此,这6个城市可以评价为“环境友好发展型城市”。(2)南京、杭州、武汉、呼和浩特、北京、天津、济南、郑州和沈阳的人均GDP处于前15名以内,但其空气质量都排在15名之外,因此,这几个城市可以评价为“经济主导发展型城市”。这些城市未来发展中需要注重空气质量的提升,尤其是沈阳、郑州和济南。(3)拉萨、昆明、贵阳、海口和南京的空气质量都排在前10名以内,但其人均GDP都排在20名以外,因此,这5个城市可以评价为“环境友好型城市”。这些城市未来发展中需要注重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以加大开发和利用这几个城市的旅游资源,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4)成都、合肥、兰州、重庆、西宁、长春、西安、银川、太原、哈尔滨和石家庄这11个城市的人均GDP排名都在15名之外,空气质量都在10名之外,因此,这些城市可以评价为“非环境友好发展型城市”。这些城市未来发展中面临经济提升和空气质量治理双重压力,尤其是哈尔滨和石家庄。2.提升幅度对比。在对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空气质量现状进行对比之后,本文按照人均GDP变化和空气质量变化两个维度对31个省会直辖市进行对比,如表5和图4所示。其中为了保持两个指标的可比性,这里都采取提升幅度排名情况进行对比。从图4的对比结果可以发现:(1)与2013年相比,武汉、长沙、南京、合肥、成都和福州的人均GDP和空气质量提升幅度都在前15名以内。尤其是武汉、长沙和南京三个城市两个指标提升都在前10名,结合图3中的现状对比,可以预测这三个城市未来的人均GDP和空气质量的综合排名很可能会处于全国前列。(2)贵阳、杭州、南昌、拉萨、郑州、广州、沈阳和重庆的人均GDP提升幅度位于前15名,但其空气质量提升幅度位于15名之外,因此,这些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进一步,从图3可以发现,拉萨、贵阳和南昌当前的空气质量位于前10,因此这四个城市未来可能会较快地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发展型城市”。(3)济南、昆明、石家庄、南京、太原、西宁、上海和乌鲁木齐的空气质量提升幅度位于前15名,但其人均GDP提升幅度位于15名之外,因此这些城市未来的空气质量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进一步,从图3可以发现,济南和南京当前人均GDP排名位于前15名,因此这两个城市未来可能会相对较快地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发展型城市”。(4)其余城市中除了海口之外,呼和浩特、银川、兰州、哈尔滨、西安、北京和长春的人均GDP和空气质量提升幅度都落在15名之外,即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空气质量提升幅度都比较慢,尤其是西安、哈尔滨、北京和长春。对照图3中这些城市的现状,可以看出这些城市近期很难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发展型城市”。
四、结论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4
河北省高度重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2年提出继续在全省开展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并于同年5月在保定市组织开展了全省的培训工作。“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创模”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方面,廊坊市作为河北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于2011年通过国家复审验收,继续保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石家庄、承德、秦皇岛等市正在积极筹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在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方面,迁安市、三河市、霸州市均于2012年通过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审验收;平泉县、涉县、磁县、藁城市、鹿泉市、新乐市、临城县、辛集市、晋州市和鸡泽县等15个县级城市均完成“创模”规划文本的编制工作,其中平泉县和涉县均已于2014年初获得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十三五”期间,魏县等城市正在积极筹备“创模”工作。从总体来看,目前河北省1/10的城市已经接近或达到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标准。
2“创模”工作压力分析
根据《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创建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共有26项考核指标,其中涉及环保内容的指标项为24项。因此,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十分注重环境保护。河北省“环保模范城市”和正在申请“创模”的城市均面临着严峻的压力,部分指标不能满足河北省“创模”工作的考核指标要求。本文对“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涉县、磁县、临城县、辛集市、晋州市和鸡泽县6个县及县级市的“创模”规划及“创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调研,得出县级城市“创模”工作的压力重点集中在两个指标。2.1环境空气质量河北省“创模”的考核指标要求城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且主要污染物24小时平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85%以上。近几年,河北省冬季大气污染物颗粒物超标现象明显,主要表现为雾霾天气,大部分市、县出现雾霾天气的天数达100天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较差。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6年的空气质量状况报告,1-10月中河北省有5个城市入围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排行榜。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1-10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1.2%,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比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达标天数少74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大部分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天数难以达到河北省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要求,超标天数中首要污染物是PM2.5。河北省的主要能源是煤,燃煤是PM2.5的重要贡献源之一[2]。从6个城市的“创模”规划工作的调研结果来看,属于山区、丘陵区的涉县空气质量的达标率较高,全年平均风速较大,空气质量较好,而大部分平原山区在此指标完成上面临较大的难度。2.2环境监测能力结合6个城市“创模”规划的指标分析可知,县级城市普遍存在环境监测能力偏弱的问题。大部分县城大气环境监测点位不足,目前只有一个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的监测点位尚未通过河北省监测站的认证,且大部分县城不具备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监控项目的监测能力。环保投资不足导致环境监测设备比较落后,监测能力较弱,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不全,监测数据匮乏,不能直观有效地反映城市的环境质量。
3“创模”工作压力解析及建议
3.1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创模”城市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整治燃煤锅炉,加强扬尘及机动车污染防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等方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确保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重污染天数应逐渐减少;确保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考核的年度考核结果为良好等级及以上水平,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在“创模”工作考核验收时满足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达到或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且主要污染物24小时平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应占全年天数的85%或以上的考核要求。3.2根据《重点区域大气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重点城市应开展全指标监测,但是目前河北省大部分县城环境监测体系不够健全,监测设备仍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开展全指标监测的条件,“创模”及“复模”城市应加大环保投入,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完善对PM2.5因子的监测能力,尽快实现全指标监测,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在河北省乃至全国环境监测能力上起到带头作用。
4结语及展望
本文根据河北省“创模”工作现状,对“十二五”期间6个县级城市的“创模”规划及“创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县级城市“创模”工作的压力,并对工作压力进行了解析,提出对“创模”城市的建议。各城市在以后的环保工作中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将“创模”作为重要抓手,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品位。
作者:程芳芳单位:河北晶淼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5
关键词:空气污染指数API;可吸入颗粒;空气质量指数AQI
目前新标准中对大气质量的监测主要是监测大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粒子直径小于等于10μm)以及细颗粒物(PM2.5,粒子直径小于等于2.5μm)等六类基本项目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氮氧化物(NOx)、铅(Pb)、苯并[a]芘(BaP)四类其他项目的浓度。研究表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坏与季节、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
1X市大气污染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通过对X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各区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及气象数据等多方面数据进行分类、总结。结合气象数据,首先可通过各区县API指数趋势、X市API指数因素趋势、API与生产总值相关性分析对X市空气质量从API指数角度进行评价,然后通过各区县AQI指数趋势、X市AQI指数因素趋势对X市空气质量从AQI指数角度进行评价,最后对API指数与AQI指数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方法分析影响X市空气质量的因素,本文主要考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及细颗粒物(PM2.5)四个主要污染因子。将大气环境质量按照最大隶属原则,划分三个污染等级;根据污染等级利用降半阶梯型求出隶属函数;对X市四个代表区域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结合隶属函数得到模糊关系矩阵R;计算这四大因素所占的权重得到权重矩阵A;在此基础上,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矩阵B,反应出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对各个污染等级的隶属度。
2空气污染指数(API)评价
2.1城市API值变化特点分析
结合X地区近几年来的气象数据,从如下X市2010~2012年的API趋势图可得,由于X市作为一供暖城市,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大量的供暖锅炉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又由于X市的冬季干燥少雨雪,无法及时消除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很大程度上使每年的第一季度API季度平均值徘徊在100左右,常常是该年内最高峰,空气质量状况为Ⅱ或Ⅲ级。而后,随着降雨量的增大,X的API指数逐渐好转,空气质量状况维持在Ⅱ级。但2013年冬季的X市,由于长时间没有降雨,API的平均指数创下了几年最高,接近于120的值是一直处于轻微污染的情况下。由各个检测点的数据比较发现,以围绕X市市中心的几个区的API值较高,然后逐渐向郊区递减。现就检测API指数时所监测的各项数据发展趋势分析X空气质量。
2.2主要污染物分析
2.2.1SO2:主要来源是集中供暖产生的废气。分析SO2的趋势线可知,每年第一季度其浓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这与采暖期污染源增加和非采暖期污染源减少相对应。每年的SO2污染浓度最大值与当年的最冷月相对应。
2.2.2NO2: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分析NO2的趋势线可知,每年第一季度其浓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其随着X市车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
2.2.3PM10: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的排放、不合格烟尘排放。每年第一季度其浓度最高,第四季度次之,第三季度最低。由于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与绿化植被覆盖率、最近降雨量相关,所以在降雨量最大的夏天,PM10值最低,在春秋季较高。每年的PM10最大值与当年的降雨量相对应。
2.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价
由于我国是从2013年起开始正式检测AQI,所以结合X地区2013年来的气象数据与X市2013年的AQI趋势图可得,由于X作为一供暖城市,大量的供暖锅炉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又由于X的2013年后干燥少雨雪,导致X的PM10与PM2.5值居高不下,使AQI指数在1、2月份保持在200以上,空气质量状况为五级重度污染,长期的雾霾天气不宜出门,医院患者明显增多。而后,随着3月的几场降雨,X的AQI指数逐渐好转,空气质量状况有一定改善。随着供暖期的结束,X市的AQI指数出现明显下降,空气质量以改善为四级轻度污染。
API、AQI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由于AQI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6项,每小时一次;而API评价的污染物仅为SO2、NO2和PM103项,每天一次,而雾霾的主因-PM2.5并未纳入其中。观察API与AQI的趋势图可以明显看到,因为关注到了细颗粒物,在供暖期1~2月份内,AQI指数要么比API高,要么等于API;在非供暖其3、4月份后,AQI与API指数一般相同。就数据的准确性而言,由于AQI采用的标准更严、污染物指标更多、频次更高,其评价结果也更加接近公众的真实感受、更准确。
3结束语
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与控制对X市环保部门提出意见:必须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推进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估考核体系建设,优化X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提高X市总体的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水平,提升区域特征污染监测能力,X市的空气质量处于一个急需治理的状态,污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污染物呈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同时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的影响依然没有减弱。对此,环保部门应针对这两个主要污染源进行监测控制。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体系,按照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监测指标,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开展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作为X市政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亲民务实的理念,把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作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使城市空气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逐年增长,营造百姓满意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篇6
[关键词]经济增长环境质量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资源的高强度开发,重庆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此,本文从压力(排污量)――状况(环境质量指标)――反应(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三个角度评估重庆经济规模的扩张对重庆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
一、排污量角度分析
1.污染物排放量现状和问题分析
从1990年以来重庆污染物的排放量变化中可以看出,重庆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持续增加。横向比较而言,重庆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都位于全国之首,而对应的去除量、排放达标量、综合利用率却落后于其他城市。照此发展,重庆环境和资源状况得不到明显改善,将会出现恶化,甚至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污染物排放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利用1990年~2006年的数据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发现重庆污染物排放的变化与经济增长变化相关性很强。当GDP每增加1亿元,废水排放量平均将增加11.10万吨,废气排放量平均增加0.765亿标立方米,固体废弃物平均将上升0.246万吨。烟尘排放呈现正“U”型曲线,而烟尘的排放量已经过了最低点,即烟尘的排放也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
表1:重庆经济增长与污染物的排放/产生量的相关分析
(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3.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措施与建议
在环境治理中,单个环节的失调势必影响整体环境的良性发展。在现阶段重庆污染治理中,废气的治理效果最差,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因此对废气污染的治理是重点更是难点。本文建议,一是用清洁能源代替煤,二是用低硫煤代替高硫煤。重庆境内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局部范围内(例如主城区和第3产业)用天然气替代煤是具有可行性的选择。同时,如果可以用低硫煤取代高硫煤,对重庆也是一次重大的能源结构调整。
二、环境质量指标角度分析
1.空气质量现状和问题分析
重庆环境空气质量属烟煤型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10和SO2。空气质量情况不容乐观。横向比较,重庆大气中SO2污染量仅次于长沙、太原,居第三,PM10和NO2年日均值,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全国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结果统计,重庆综合污染指数2.93,属于重污染型城市。
利用1996年~2006年的数据对空气质量指标和GDP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发现,当GDP每增加1000亿元,PM10年日均值每立方米平均将减少0.208毫克,SO2年日均值每立方米平均将减少0.443毫克,这正是重庆加强环保力度、实施“净空工程”的体现。而NO2的情况则呈现出“M”型的波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影响重庆经济环境关系的因素的多样性和环境政策的不确定性。
表2重庆经济增长与大气质量指标的相关分析
(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2.酸雨现状和问题分析
重庆是我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城市,重庆的酸雨危害,与长期以来的空气污染息息相关。空气中的SO2和NO2含量高居不下,是造成重庆酸雨危害的直接原因。因此,从环境质量指标角度分析,重庆的废气治理,也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3.水质量现状和问题分析
2006年,对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的监测表明,Ⅲ类水质的断面有8个,其中大肠菌群和总磷出现超标。对次级河流断面监测表明,不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占47.1%,因此,次级河流的污染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角度分析
1.环境污染治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2006年,重庆污染治理投入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仍有一定差距。重庆在GDP高速增长且大于全国GDP增长率的同时,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比例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政策建议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只有通过强化环境管理,加大环保投入,才能改善环境质量。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切实有效采取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重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伴随着重庆近些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和资源的高强度开发,重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质量指标下降,而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却没有相应到位,使得经济规模扩张与环境极不协调,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下降,环境质量出现恶化的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存环境,是重庆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公卿主编:《中国西部概览(重庆篇)》[M].民族出版社,2000,27
[2]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2
[3]《重庆年鉴》2005,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4]SurvivingSuccessPolicyReformedtheFutureofIndustrialPollutioninChina.SusmitaDsgupta,HuaWang,andDavidWheeler;WorldBankWorkingPaper,1997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入学教育总结范文字(精选3篇)
- 阅0入学教育总结范文600字(通用6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为此.....

高中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精选4篇)
- 阅0高中生期末个人总结范文篇1眼间,一个学期的时间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的成绩也出来了,考了班级第六名,但仍有许多不理想的地方。这次我失分主要在语文英语上,语文才考了九十一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