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定义(6篇)

来源:

微生物的定义篇1

[关键词]临床标本;微生物;阳性率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6)01(a)-0189-03

AnalysisonthePositiveRateofMicrobiologicalExaminationofClinicalSpecimens

LICong-feng

MiduPeople'sHospital,Midu,YunnanProvince,675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ositiverateofmicrobiologicalexaminationofdifferentclinicalmicrobiologistsandprovidevaluablebasisfor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Methods1000casesofspecimensclinicallyexamin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2toJanuary2013andfromFebruary2013toFebruary2014wererandomlyselectedwith500casesineachperiodoftimeanddividedbydifferentspecimentypesandoperatedaccordingtostandardization,thepositiveratewasexaminedbyautomaticbacteriaidentificationanddrug-sensitivityanalyzermadebyBioMerieuxcompanyinFranceandstatisticallyanalyzed.ResultsThepositiveratesofmicrobiologicalspecimenexaminationofrespiratorytract,urine,woundsecretionandbloodculturewererespectively16.4%,39.6%and13.3%intheformerperiodoftimeand8.6%,30.8%and5.8%inthelatterperiodoftime,thedifferencewasobvious(P0.05)and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ConclusionTheanalysisofthepositiverateofmicrobiologicalspecimensindifferentperiodsoftimecanprovidesafeandeffectivediseaseinformationforclinicaldepartmentsandfurtherhavingaguidingeffecton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observationandprognosiseffect.

[Keywords]Clinicalspicemen;Microbiologists;Thepositiverate

在临床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中,主要是将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即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1]。但是不同时间段检验临床标本微生物,在阳性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分析不同标本微生物的阳性率差异,对流行性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提高其检验和诊断水平,为诊断治疗感染性疾病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2]。该研究随机纳入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以及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标本微生物1000份,探讨两个时间段检验阳性率差异出现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及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该院收集的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1000份,两个时间段分成不同两组,每组500份。微生物标本的类型包括胸腹水、脑脊液标本、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以及生殖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穿刺液,尿液标本[3]。

1.2方法

该研究2012年1月―2013年1月及2013年2月―2014年2月不同时间段的1000份标本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进行检验,均根据规范标准进行检验操作,统计阳性率,并严格控制操作流程,保证操作的规范性[4]。该研究纳入样本最多的为血液标本,采用静脉采血法,其步骤为:①准备相应的采血器材,例如试管、注射器、消毒用品等;②选择静脉,通常都会选择肘正中静脉,使受检者的手臂伸直置于垫枕之上,并暴露穿刺部位,进而选择清晰可见、较易固定的静脉;③采用碘酊、乙醇或者是碘伏对静脉穿刺区域进行消毒;④选择合适的松紧度,在穿刺区域上端扎上压脉带,嘱咐患者握紧拳头,从而使静脉充盈暴露;⑤按照操作流程进针,若出现回血,将针头沿血管方向前进少许,以避免采血针头滑出[5]。严禁用力身刺,以防止穿透血管壁造成血肿;⑥松开压脉带,右手固定注射器,缓缓抽动注射器内芯,在采集到足够血量后,嘱咐患者放松拳头,并用消毒干棉签对穿刺点进行按压,迅速拔出针头,并持续按压穿刺点数分钟;⑦取下针头后,将所学血液注入准备好的容器之中,采用抗凝剂,充分颠倒混匀。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形式表示,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个时间段呼吸道、血培养及其他非呼吸道标本阳性率比较

两个时间段内,呼吸道、尿液以及伤口分泌物、血培养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2012年1月―2013年2月分别为16.4%、39.6%及13.3%;2013年2月―2014年2月呼吸道、尿液以及伤口分泌物、血培养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分别为8.6%、30.8%及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个时间段粪便标本阳性率比较

两个时间段的粪便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2%、1.0%。两个时间段粪便标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2,P>0.05)。

3讨论

近年来,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技术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在临床检验中,大量临床微生物均通过微量化、自动化、微机及分子生物学完成检验,其检验结果,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6]。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两个时间段呼吸道、血培养及其他非呼吸道标本阳性率比较两个时间段内,呼吸道、尿液以及伤口分泌物、血培养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2012年1月―2013年2月分别为16.4%、39.6%及13.3%;2013年2月―2014年2月呼吸道、尿液以及伤口分泌物、血培养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分别为8.6%、30.8%及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董毅娟等[7]于2010―2012年呼吸道及其他非呼吸道的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对比,结果发现2010―2011年的呼吸道和其他非呼吸道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分别为35.6%、33.3%,2011―2012年统计发现呼吸道和非呼吸道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分别为26%和23.9%,两个时期的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临床标本检验过程中,要全面检验和分析对比不同时间段的标本微生物阳性率,且要全面检验呼吸道、尿液以及伤口分泌物、血培养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8]。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科室提供安全、全面的病学信息和资料,为后期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奠定基础[9]。

[参考文献]

[1]秦志洪.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3(6):48-49.

[2]赵建.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21(7):106-107.

[3]胡易伯.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研究[J].药物与人,2014,33(8):123-124.

[4]Y.Anfanigerpositiverateofdifferentclinicalsamplesformicrobiologicalexaminationofepidemiologicaldistributionanalysis[J].ChineseJournalofMedicalGuide,2013,11(8):1893,1895.

[5]C.SihongClinicalcomparisonofdifferentmicrobialtestingofclinicalspecimenspositiverate[J].China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2015,8(5):165-166.

[6]李春辉,张伟.回顾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中国农村卫生,2015(6):24-25.

[7]阎莉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5):173-174.

[8]HeAimin,C.Wingpositiverateresultsfromdifferentclinicalsamplesformicrobiologicalexaminationofcomparativestudy[J].Chinesemoderndoctors,2014,32(8):119-120,123.

微生物的定义篇2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以“微博”为原型词形成的新语言现象“微X”,依托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网络的发展得以流行。“微X”词族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手段,其流行性也使其成为近几年学者研究的语言热点之一。“微X”词族流行不仅与其自身的语用特征有关,而且也符合现代社会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同时,它的流行还是社会发展和人们时代心理特征的反映。

关键词:“微X”词族;流行;语用

中图分类号:H0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178-02

语言与社会结构共变,“微X”词族的形成及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依托外语词汇“Micro-blog”意译的“微博”,本身就是一个缩略词。因其语言简洁性和即时传播性,衍生出了“微X”词族。新的语言发展规律一般蕴涵在新的语言现象中,社会语言学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的语用学价值也在“微X”词族的研究和分析中有一定的体现。

一、“微X”词族的形成

“微X”词族的形成既有“微”字本义作为基础,也有词汇发展的周期性。

(一)“微”的释义

在古代汉语中,“微”的使用频率就比较高。《王力古汉语词典》中,对“微”的释义主要由以下几种:

(1)小、细、少。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荀子·非相》)

(2)卑贱。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史记·曹相国世家》)

(3)幽深,精妙。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易·系辞下》)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对“微”的释义主要由以下几种:

(4)深奥,微妙。其理微。(刘禹锡,《天论中》)

(5)微小,轻微。垤微小。(贾思勰,《韩非子·六反》)

(6)稍微。两行微相近。《齐民要术·种瓜》

(7)地位低下,卑贱。大王起微细。(《史记·高祖本纪》)

后者中还有其他意义的表示,因与“微X”词族关系不大就不再举例阐述。从以上两部辞书来看,古汉语中“微”的出现以单音节为主。但是从后一部辞书来看,已存在“微X”结构的词汇。而在现在的社会流行语中,存在以“微小”、“轻微”等义为依托形成的“微X”词族。例如,微博平台衍生出的微电影、微旅行、微视频、微音乐等次文化形态。

(二)新生义

这一类“微X”词族的形成,有些脱离“微博”中“微”义。由“微博”缩略形成的“微X”词族结构,在网络媒体中广泛出现,如“微简历”由“微博简历”缩略而来,“微民”由“微博网民”缩略而来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微X”词族中所包含的“微博”意义减弱,如微情书、微热点等。如果前文中“微X”词族是对“微”这一词语模的继承,那么新生义就是通过引进和改造,增加理性义等发展而来。

从模因论角度看“微X”词族的形成,模因论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一词首次出现在RichardDawkins(1976)所著的TheSelfishGene中,它是指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互相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及主意。这一理论同样适用语言学。例如,由“酒吧”复制出“X吧”,“X吧”成了某种营业场所的模因变体。显然,“微X”词族新义也属一种模因变体,“微”成为词语模。“词语模是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①“微X”是一个后空型词语模,模标在前为“微”,模槽在后,在模槽中填上新的语素或词语就成了一个新的词语(或词组)。②例如,微小说、微信、微商、微评论、微时尚、微绿等。

二、“微X”词族流行的语用因素

“微X”词族的使用领域快速扩大,除了和词汇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有关外,还受外部因素(如语用)的影响。“微X”词族的流行可以说是语言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语用特征

在语言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的因素。同时,词汇本身是一个开放的敏感系统,微时代背景下流行的“微X”词族反映了新的事物的特征。当汉语中原来的词语不能够体现新的事物和概念,“微X”词族就会迅速地传播和使用,以此暂时来表示新的事物和概念。而在模因论的大背景下,“微X”词族的流行既是语用需要,也满足了整个社会求异求新的语用心理。模因学者认为,一些模因的成功是由于它们对人类确实有用,语言信息越是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就越能得到人们的模仿。③网络的迅速发展带出了一系列的新事物和新现象,例如微博、微信、微商、微视频、微会等新词汇的涌现。为了社会交际的顺利进行,我们不得不对一些新事物和新现象赋予新的语言表示。“微X”词族所具有的前卫和新潮也给了人们一种时髦感,人们就会像追求时尚一样不自觉地模仿这一词族,这也是人们求新求异语用心理的体现。

(二)语用范围广泛

依托微博而出现的“微X”词族,使用范围广范。“微X”词族会应某一个具体的交际需要或交际场景而产生的,它既能用以指称具体事物,也能指称抽象事物。前者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如政治领域的微丽水、微成都,经济领域的微经济、微营销、微商,文化领域的微阅读、微话剧、微漫画,生活领域的微时尚、微春节、微爱情等。从前者到后者,“微X”词族所代表的事物抽象了起来。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发现“微X”词族的使用范围从网络领域、生活领域扩大到了抽象领域中去。

(三)语用需要的推动

“微X”词族是语言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上,“微X”词族的流行是由于其本身的表意整合性和多样性,即是说,“微X”词族能有效、丰富地传达词汇的语义内涵。如:

(1)“由于工作和学习都很忙,我们没有大量的时间阅读,所以只能‘微阅读’。”(《广州日报》,2013年1月21日)

(2)“有人说,当今时代是‘微时代’。微言、微博、微信等正在进入人们的生活。某部借鉴和运用这种时尚化元素开展“微教育”活动,激活了思想工作一池春水。”(京报网,2012年3月27日)

(1)中的“微阅读”涵盖了以往的电子书、手机报、小本书等内容,它具体是指很灵活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的阅读。(2)中,“微教育”具有多样性、新颖性和互动性等特征,它具体是指借助网络中的微博、微盘、微信等交际软件进行的教育活动。以上新闻中,利用“微X”词族来表达复杂的事物,简洁明了,获得了非常好的语用效果。

外部因素上,“微X”词族的流行还受现代社会新媒体发展的影响,例如,“微博”的使用就符合了人们对信息快速和有效提取的要求。“微博”内容的,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这就决定了其内容要有简洁性、即时分享性、迅速传播性等特点。所以,为了指称由“微博”衍生的新事物和新观念,“微X”词族一出现便受到追捧并呈扩大化趋势。如:

(3)“山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烟台支队龙口大队日前着力发挥‘微课堂’方便、及时、全覆盖的优势,在助推党员官兵素质教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人民网,2012年10月24日)

(4)“那些‘微梦想’生生不息。”(《新京报》新闻标题,2012年1月21日)

(3)中,“微课堂”是利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进行的简短、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它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人们交际、互动方式和现代生活的新变化。(4)中,“微梦想”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理想缩写,之所以被称为“微梦想”,是因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小小的梦想。同时,“微梦想”一词也将人们在现代生活的压力下还抱有憧憬的一种心理状态表达了出来。“微X”词族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代民众的社会心理特征。

(四)语言的经济原则

语言的经济原则是指在表意明晰的前提下,为了提高语言的交际效率,尽可能采用经济简洁的语言符号形式。④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出现,必然蕴涵了新出现的新生事物和概念。旧词新义是填补词汇空缺最简便和经济的一种方式。我们用大脑中储存的一些旧词表述新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们大脑的记忆负担,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语用效果。这样,我们就以最小的认知代价换得了最大的交际效果。“微X”词族的出现及流行,符合了人们社会交际的语言经济原则。如“微视频”、“微小说”中的“微”意为“时间或篇幅短小”,这与前面所提到的“微”释义中的基本语义“轻微、细小”有相似之处。所以,人们提取大脑中储存的“微”释义,并且用它作为词根来组成新词,用以表示新的语义。所以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便用“微”作为词根组成的新词来表达“时间较短”、“简捷”、“快速”等新义。另外,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需要我们有一个简练、经济、快捷的生活方式,“微”的“细、小、快”特点适合这样的时代,“微”的理念散播开来也就不言而喻。

注释:

①李宇明.词语模.汉语法特点面面观[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②李艳丹.词语模“微X”的新发展[J].文教资料,2012,(32).

③彭晓.基于原型词的重新分析与类推——以“微X”词族为样本的个案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2012,(5).

④刘莹.语言经济原则指导下的网络语言研究.科教导刊,2011,(3):191-192.

参考文献:

〔1〕李宇明.词语模[A].汉语法特点面面观[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李艳丹.词语模“微X”的新发展[J].文教资料,2012,(32).

〔3〕彭晓.基于原型词的重新分析与类推——以“微X”词族为样本的个案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2012,(5).

〔4〕刘莹.语言经济原则指导下的网络语言研究[J].科教导刊,2011,(3):191-192.

〔5〕曾丹.流行结构“微X”的语义、语用考察[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6〕孙晓晓.模因理论视角下的“微X”语族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4).

〔7〕吴继峰.当代新词“微X”词族的多维考察[J].海外华文教育,2013,(3).

微生物的定义篇3

1.知识目标:

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的创立;英国科学家牛顿及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及电磁感应原理的发展;原于-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律;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及其生物进化论学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及微生物学的创立;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妇合作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物理学的相对论。

2.能力目标:

①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思考:为什么近代时期被人们称为知识革命的时代?从而培养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列表反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以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近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促进了生产发展所引起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胜利。

②学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概况,结合工业革命,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③近代时期,众多的科学家所以能作出重大贡献,除了客观条件外,还由于他们的努力以及他们具备的优秀品质,如他们的勤奋刻苦、执著追求,牛顿的虚心精神,巴斯德的爱国思想等,都是他们取得成就的因素,也是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的优良品德。

教材分析

1.重要人物:

牛顿,法拉第,门捷列夫,达尔文,居里夫妇,爱因斯坦

2.重要词语:

微积分,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原理,生物进化学说,物理学的相对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对力学的贡献和达尔文创立牛物进化学说。

难点: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如解析几何学、微积分、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原理、原子-分于结构学说、化学元素周期律、生物进化学说、物理学的相对论等。

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采用列表格的形式)

第27课近代的科学和文化(一)

一、自然科学革命

类别

成就

时间

科学家

地位与作用

数学

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

17世纪

(法)笛卡尔

把变量引进数学,从而使精密的测量和计算有了可能

(英)牛顿

(德)莱布尼茨

力学

牛顿软科学体系

17世纪后半期

(英)牛顿

对以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电磁学

电磁感应原理

19世纪30年代

(英)法拉第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电气时代

化学

原子论

19世纪初

(英)道尔顿

近代化学得到长足进步

分子概念

19世纪

(意)阿佛加德罗

化学元素周期律

(俄)门捷列夫

化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

物理学

放射性元素镭

19世纪晚期

(法)居里夫妇

物理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对论

20世纪初

(德)爱因斯坦

自然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4世纪,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答: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发生巨大变化的又一标志,从此欧洲进入一个文化昌盛的时期,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和启示。文艺复兴不仅在当时是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场伟大变革,而且成为近代文化的先驱,近代文化在它的基础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们通常把世界近代史分为两大时期。第一时期从1640年到1870年,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时期从1871年到1917年,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和帝国主义最后形成的时期。近代第二时期的文化在第二册世界历史课本里阐述。本节课我们所讲的是17世纪以来三四百年的科学和文化的成就,首先我们来了解自然科学革命。

(请同学阅读课文提示)

[讲授新课:]

一、数学和物理学的进展

(1)解析几何学的创立

数学在17世纪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使用了小数来表示分数,代数符号已经规范化。代数是进行着数量关系的研究和运算,它原来只是算术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方法的不断改进,符号体系的被引进,使代数有可能成为一门科学。首先用字母做符号的是法国数学家维叶特。后笛卡尔改进了维叶特的符号体系。笛卡尔的方法和我们现在用的已十分接近,表明代数符号已基本实现规范化。符号的规范化,符号体系的建立,使代数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笛卡尔在数学上的又一大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几何学进行着空间形式的研究,如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解析几何学的所谓“解析的”,其意义实际是“代数的”,它实现了几何和代数的结合,即形和数的结合。

(2)微积分的发明

提问:微积分的发明者及意义。

教师特别强调: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

随着解析几何学的建立,必然导致微积分的产生,微积分是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之一。

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外力干扰,进行等速运动,就可以用一条直线来描述,用初等数学就可以求出它的运动速度或者所走过的路程。可是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不但运动速度每时每刻在变,而且椭圆的方向处处在变。怎样来计算行星在无论哪个时刻的速度呢?用什么办法来精确地描述椭圆的方向变化呢?科学家牛顿和莱布尼茨在研究笛卡尔解析几何的基础上找到了出路。

可以把任意时刻的速度看作是在微小的时间范围里的速度的平均值;当这个微小的时间间隔缩到无限小的时候,就是微分的概念。一个变速的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范围里走过的路程,可以看作是在许多微小时间间隔里所走的路的和,这就是积分的概念。科学家从这些基本要领出发,建立了微积分。

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也好,上古和中世纪的代数学也好,都是一种常量数学,微积分才是真正的变量数学。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使人们习惯于常量计算,但是只要稍稍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人们遇到的就是大量的变化着的事物。现在有了微积分这门变量数学,对变化着的事物进行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就有了可能。所以,微积分的发明不仅在数学史上,而且在整个人类的认识史上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称得上是一次“革命”。

牛顿在1665年发明了微积分,但他只是把研究结果通知了自己的一些朋友。莱布尼茨最早关于微积分的笔记写于1673年,他在这方面的著作发表于1684年,比牛顿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时间要早。于是,就引起了关于微积分的发明权的争论,欧洲大陆的数学家们站在莱布尼茨一方,英国的数学家们站在牛顿一方,双方剑拔弩张,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在牛顿和莱布尼茨死后,经过调查证明:双方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独自发明的。

(3)牛顿和力学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中小字部分:牛顿简介。

再请同学看书归纳出牛顿的科学成就,教师填表格。

牛顿在科学上重大贡献有很多,在本课课文中主要指的是发现运动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反映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牛顿把力学确定为完整、严密、系统的学科。

请同学思考:牛顿在物理学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因。

教师归纳: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牛顿以前有许多科学家对力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牛顿本人的天资和刻苦努力。牛顿有句名言: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充分表现了牛顿的谦逊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4)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

提问:电磁感应原理的发明者、时间及作用是什么?

法拉第是自学成才而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他出生在英国一个贫困的铁匠家庭,只上过两年小学,十二三岁曾以送报获得微薄收入辅助家庭,14岁当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在七年的学徒期间,废寝忘食地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的书籍,他勤奋好学,工作努力。法拉第由于对电磁学作出的贡献,而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从此,人们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发电机、电动机、建造起巨大的水力和火力发电站。人们利用电能推动工厂机器运转,利用电力为人类服务,推动了一系列新机器和新产品的研制,从而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电学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二、化学和生物的发展

(1)原子—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

道尔顿出生在英国一个贫穷的家庭,年轻时干过农活,27岁时成为曼彻斯特新教学院的数学和自然教师。他没有受过正规的科学教育,但他不屈不挠的勤奋自学使他对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808年,他提出了近代的科学的原子论。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小的微粒一原子组成的;每一种物质都由自己的原子组成;化合物是由几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按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不同的元素原子量不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即使以当时的标准来看也是有缺陷的,但道尔顿不愧为现代自然科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子科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1811年,阿佛加德罗在论文中提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分子是具有物质特性的最小单位。

原子—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合理地解释了很多化学现象和定律,给化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2)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说明门捷列夫的周期律引起广泛重视的原因。

(3)达尔文的进化论

关于生物是神创造的观点,称为“神创论”;关于生物物种是一成不变的观点,称为“物种不变论”。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但在18世纪中期以前,这些错误观点的盛行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除社会宗教原因外,生物学的发展状况也是一个原因。

林耐(1707年-1778年)是18世纪最伟大的植物学家,他在总结前人作过试验的基础上,拟定了最初的生物分类学,但他认为物种是由上帝创造的。

法国学者布丰(1707年-1788年)为进化论的前驱者。他的进化观念最初由观察化石得到启发。他拒绝接受上帝创世的说法,对整个自然界提出了一种发展的观点。他把生物界与地球的历史联系起来,断言有机界并不是以现有的形式被创造出来,而是有自己的发展史。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年-1829年)于1809年出版了著名的《动物学的哲学》一书,明确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把生物进化思想卜升到理论的高度。他在书中指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不是不变的。他还指出,在自然界,生物物种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牛物科学的最大成就。它是生物科学的一次理论综合。从达尔文开始,把生物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且从发展的观点对生物进行研究。

进化论的提出,在人类整个思想史上也是划时代的大事。17世纪的牛顿把上帝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虽然牛顿承认了上帝的第一性),现在,进化论又把上帝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恩格斯在1883年总结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时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个比喻是对达尔文的最高评价。

(4)巴斯德开创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巴斯德是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他开创的生物学分支——微生物学,改变了外科手术的面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成功率。

三、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的科技进步

(1)发现放射现象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并深入研究了X射线,后人为纪念他,也称伦琴射线。伦琴这一发现,成为人类探索原子内部的微观世界的重要开始。因发现X射线,伦琴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2)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及其夫人玛丽·居里,在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物质铀(1896年)以后,对放射性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898年7月,他们从铀沥青矿中含鉍的部分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大人的祖国波兰);同年12月又在含钡的部分发现了另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镭”,其放射性强度要比纯铀强900倍。以后,他们又在极其恶劣和简陋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健康,艰苦工作了整整4年,终于在1902年从数吨铀沥青矿渣中提炼出微量的氯化镭,并初步测定出镭的原子量是225。居里夫妇由于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等重要成就,而与发现放射性铀的贝克勒尔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3)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德国出生的犹太血统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19世纪末,由于电磁学方面一系列的新发现、新实验同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矛盾,物理学出现了危机。当时老一辈物理学家都企图用修补漏洞的办法来维护经典理论框架。科学界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爱因斯坦,却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对物理理论的基础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解决这一危机。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结构(四维时空)同物质分布的关系,指出了物质问所存在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即时空弯曲)而引起的。相对论的捉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相对论既是原子内部的微观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大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相对论的提出,使爱因斯坦成为继牛顿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课堂小结]

1.结合表格小结所学内容,巩固新知。

2.请学生思考:牛顿和达尔文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因是什么?两者对比,其共同性的东西又是什么?

[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一、二、三。

[教法建议]

1.由于本课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的人名及事件较多,故教师在讲授时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语言准确,板书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边讲边问边填。

2.讲授时最好以启发式讲解为主,配以简明的表格和适当的电教手段,增强其生动性、趣味性。

3.讲授本课涉及的力学、电磁学、化学、生物学的发现或成就时,要充分运用学生在其他学科中所学的知识,帮助理解,并引导他们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认识。

4.本课涉及的科学家较多,在讲解过程中注意适当补充他们的成长经历、钻研精神、爱国思想等优秀品质,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见贤思齐,有所贡献。

微生物的定义篇4

解析几何学和微积分的创立;英国科学家牛顿及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及电磁感应原理的发展;原于-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律;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及其生物进化论学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及微生物学的创立;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妇合作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物理学的相对论。

2.能力目标:

①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思考:为什么近代时期被人们称为知识革命的时代?从而培养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列表反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以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近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促进了生产发展所引起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胜利。

②学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概况,结合工业革命,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③近代时期,众多的科学家所以能作出重大贡献,除了客观条件外,还由于他们的努力以及他们具备的优秀品质,如他们的勤奋刻苦、执著追求,牛顿的虚心精神,巴斯德的爱国思想等,都是他们取得成就的因素,也是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的优良品德。

教材分析

1.重要人物:

牛顿,法拉第,门捷列夫,达尔文,居里夫妇,爱因斯坦

2.重要词语:

微积分,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原理,生物进化学说,物理学的相对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对力学的贡献和达尔文创立牛物进化学说。

难点: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如解析几何学、微积分、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原理、原子-分于结构学说、化学元素周期律、生物进化学说、物理学的相对论等。

知识结构

*

[复习提问]

14世纪,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答: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发生巨大变化的又一标志,从此欧洲进入一个文化昌盛的时期,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和启示。文艺复兴不仅在当时是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场伟大变革,而且成为近代文化的先驱,近代文化在它的基础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们通常把世界近代史分为两大时期。第一时期从1640年到1870年,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时期从1871年到1917年,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和帝国主义最后形成的时期。近代第二时期的文化在第二册世界历史课本里阐述。本节课我们所讲的是17世纪以来三四百年的科学和文化的成就,首先我们来了解自然科学革命。

(请同学阅读课文提示)

[讲授新课:]

一、数学和物理学的进展

(1)解析几何学的创立

数学在17世纪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使用了小数来表示分数,代数符号已经规范化。代数是进行着数量关系的研究和运算,它原来只是算术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方法的不断改进,符号体系的被引进,使代数有可能成为一门科学。首先用字母做符号的是法国数学家维叶特。后笛卡尔改进了维叶特的符号体系。笛卡尔的方法和我们现在用的已十分接近,表明代数符号已基本实现规范化。符号的规范化,符号体系的建立,使代数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

笛卡尔在数学上的又一大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几何学进行着空间形式的研究,如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解析几何学的所谓“解析的”,其意义实际是“代数的”,它实现了几何和代数的结合,即形和数的结合。

(2)微积分的发明

提问:微积分的发明者及意义。

教师特别强调: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

随着解析几何学的建立,必然导致微积分的产生,微积分是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之一。

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外力干扰,进行等速运动,就可以用一条直线来描述,用初等数学就可以求出它的运动速度或者所走过的路程。可是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不但运动速度每时每刻在变,而且椭圆的方向处处在变。怎样来计算行星在无论哪个时刻的速度呢?用什么办法来精确地描述椭圆的方向变化呢?科学家牛顿和莱布尼茨在研究笛卡尔解析几何的基础上找到了出路。

可以把任意时刻的速度看作是在微小的时间范围里的速度的平均值;当这个微小的时间间隔缩到无限小的时候,就是微分的概念。一个变速的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范围里走过的路程,可以看作是在许多微小时间间隔里所走的路的和,这就是积分的概念。科学家从这些基本要领出发,建立了微积分。

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也好,上古和中世纪的代数学也好,都是一种常量数学,微积分才是真正的变量数学。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使人们习惯于常量计算,但是只要稍稍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人们遇到的就是大量的变化着的事物。现在有了微积分这门变量数学,对变化着的事物进行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就有了可能。所以,微积分的发明不仅在数学史上,而且在整个人类的认识史上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称得上是一次“革命”。

牛顿在1665年发明了微积分,但他只是把研究结果通知了自己的一些朋友。莱布尼茨最早关于微积分的笔记写于1673年,他在这方面的著作发表于1684年,比牛顿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时间要早。于是,就引起了关于微积分的发明权的争论,欧洲大陆的数学家们站在莱布尼茨一方,英国的数学家们站在牛顿一方,双方剑拔弩张,甚至进行人身攻击。在牛顿和莱布尼茨死后,经过调查证明:双方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独自发明的。

(3)牛顿和力学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中小字部分:牛顿简介。

再请同学看书归纳出牛顿的科学成就,教师填表格。

牛顿在科学上重大贡献有很多,在

本课课文中主要指的是发现运动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定律,反映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牛顿把力学确定为完整、严密、系统的学科。

请同学思考:牛顿在物理学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因。

教师归纳: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牛顿以前有许多科学家对力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牛顿本人的天资和刻苦努力。牛顿有句名言: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充分表现了牛顿的谦逊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4)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

提问:电磁感应原理的发明者、时间及作用是什么?

法拉第是自学成才而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他出生在英国一个贫困的铁匠家庭,只上过两年小学,十二三岁曾以送报获得微薄收入辅助家庭,14岁当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求知欲望十分强烈,在七年的学徒期间,废寝忘食地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的书籍,他勤奋好学,工作努力。法拉第由于对电磁学作出的贡献,而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从此,人们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发电机、电动机、建造起巨大的水力和火力发电站。人们利用电能推动工厂机器运转,利用电力为人类服务,推动了一系列新机器和新产品的研制,从而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电学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二、化学和生物的发展

(1)原子—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

道尔顿出生在英国一个贫穷的家庭,年轻时干过农活,27岁时成为曼彻斯特新教学院的数学和自然教师。他没有受过正规的科学教育,但他不屈不挠的勤奋自学使他对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808年,他提出了近代的科学的原子论。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小的微粒一原子组成的;每一种物质都由自己的原子组成;化合物是由几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按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不同的元素原子量不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即使以当时的标准来看也是有缺陷的,但道尔顿不愧为现代自然科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子科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1811年,阿佛加德罗在论文中提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分子是具有物质特性的最小单位。

原子—分子结构学说的确立,合理地解释了很多化学现象和定律,给化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2)门捷列夫制定化学元素周期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说明门捷列夫的周期律引起广泛重视的原因。

(3)达尔文的进化论

关于生物是神创造的观点,称为“神创论”;关于生物物种是一成不变的观点,称为“物种不变论”。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但在18世纪中期以前,这些错误观点的盛行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除社会宗教原因外,生物学的发展状况也是一个原因。

林耐(1707年-1778年)是18世纪最伟大的植物学家,他在总结前人作过试验的基础上,拟定了最初的生物分类学,但他认为物种是由上帝创造的。

法国学者布丰(1707年-1788年)为进化论的前驱者。他的进化观念最初由观察化石得到启发。他拒绝接受上帝创世的说法,对整个自然界提出了一种发展的观点。他把生物界与地球的历史联系起来,断言有机界并不是以现有的形式被创造出来,而是有自己的发展史。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年-1829年)于1809年出版了著名的《动物学的哲学》一书,明确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把生物进化思想卜升到理论的高度。他在书中指出: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不是不变的。他还指出,在自然界,生物物种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生存斗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这就是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牛物科学的最大成就。它是生物科学的一次理论综合。从达尔文开始,把生物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且从发展的观点对生物进行研究。

进化论的提出,在人类整个思想史上也是划时代的大事。17世纪的牛顿把上帝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虽然牛顿承认了上帝的第一性),现在,进化论又把上帝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恩格斯在1883年总结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时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个比喻是对达尔文的最高评价。

(4)巴斯德开创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巴斯德是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他开创的生物学分支——微生物学,改变了外科手术的面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成功率。

三、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的科技进步

(1)发现放射现象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并深入研究了X射线,后人为纪念他,也称伦琴射线。伦琴这一发现,成为人类探索原子内部的微观世界的重要开始。因发现X射线,伦琴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2)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及其夫人玛丽·居里,在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物质铀(1896年)以后,对放射性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898年7月,他们从铀沥青矿中含鉍的部分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大人的祖国波兰);同年12月又在含钡的部分发现了另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镭”,其放射性强度要比纯铀强900倍。以后,他们又在极其恶劣和简陋的条件下,不顾个人健康,艰苦工作了整整4年,终于在1902年从数吨铀沥青矿渣中提炼出微量的氯化镭,并初步测定出镭的原子量是225。居里夫妇由于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等重要成就,而与发现放射性铀的贝克勒尔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3)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德国出生的犹太血统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19世纪末,由于电磁学方面一系列的新发现、新实验同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矛盾,物理学出现了危机。当时老一辈物理学家都企图用修补漏洞的办法来维护经典理论框架。科学界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爱因斯坦,却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对物理理论的基础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才能解决这一危机。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时空结构(四维时空)同物质分布的关系,指出了物质问所存在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即时空弯曲)而引起的。相对论的捉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相对论既是原子内部的微观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大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相对论的提出,使爱因斯坦成为继牛顿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

[课堂小结]

1.结合表格小结所学内容,巩固新知。

2.请学生思考:牛顿和达尔文作出重大贡献的原因是什么?两者对比,其共同性的东西又是什么?

[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一、二、三。

[教法建议]

1.由于本课教材内容丰富,涉及的人名及事件较多,故教师在讲授时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语言准确,板书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边讲边问边填。

2.讲授时最好以启发式讲解为主,配以简明的表格和适当的电教手段,增强其生动性、趣味性。

微生物的定义篇5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医院院内感染;应用价值

医院院内感染(院感)控制向来都是一项与医院临床工作同等重要的艰巨任务,而在此项任务当中,微生物检验又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之一。相关学者曾指出,微生物检验通过对临床标本展开规范的病原学诊断,进而加强细菌学及其相关耐药性的监测,最终可达到在一定程度控制院感因素的目的。基于此,为进一步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在院感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笔者选择所在医院曾收治的417例住院患者作为本研究之对象,并对其中的部分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干预,现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17例患者作为本研究之对象,其中包括男228例,女189例;年龄1~72岁,平均(37.8±8.7)岁;住院天数5~48d,平均(9.3±3.5)d。将此417例患者按数字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12例与20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1.2方法

针对所有对照组患者均在不接受任何微生物检测的情况下仅给予常规基础疾病的治疗与常规感染控制措施即可,而针对所有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过程中同步给予微生物检验,具体检验方法与步骤如下:①检验人员在得到纯菌种后,选用法国的梅里埃公司ID32E标准合格的试纸条并参考我国卫生部提供的ATCC25922标准对菌株进行细菌对照与鉴定,同时采用梅里埃公司ATBG-5标准试纸条进行药敏试验,将其与标准的NCCLS范围进行对照,并采用梅里埃公司半自动分析仪ATBExpression全面开展检测;②选择ESBLs对菌株实施初步的筛选与诊断相关试验,其中,筛选工作的开展均参照微生物分析仪中的专家知识库实施,而诊断试验则采用KB法进行,具体为30μg/片的头孢他定,10μg/片的克拉维酸/头孢他定,30μg/片的头孢噻肟,10μg/片的克拉维酸/头孢噻肟,一旦在加入克拉维酸后其抑菌环直径加大量不低于5mm的话,则判定为产生ESBLs。最后对观察组患者再参照微生物检验的结果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直至患者出院,准确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院感发生情况,其中主要包括院感发生率与院感程度两个方面。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对所有的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行χ2检验,比较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院感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院感发生率为8.02%,对照组为28.2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发生院感的程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院感的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微生物检验不仅可为医院感染病情本身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更可为这些院感病情的预防控制以及临床抗生素药物的应用等方面提供十分重要的知道意义。同时,将微生物检验应用到院感的控制工作中后,还可以尽量早地找出感染传播的源头、较好地将传播途径阻断并最大程度地保护易感人群。一旦有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时候,通过实施微生物检查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致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当发现存有耐药菌株时,便可立即对其实施分型确定,评估其流行的可能性与范围,最终为临床医师进行感染源的排查提供更具科学化的依据。

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病房与手术室为院感发生的多发地带,针对在这两个对方接受治疗的患者实施微生物检查便于将其可能存在的感染隐患尽早发现,与此同时,在临床工作重,为进一步降低院感的发生概率,相关检验人员还需时常对手术室的消毒情况、隔离等操作提出相应改善意见,并严格监督所有医疗废物的处理过程。另外在现实中,多数的院感事件均是由机会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所导致的,尤其对某些免疫能力相对更为地下的传染病易感患者而言,微生物检验更是监测其体内病原菌耐药性、呼吸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状况的必要手段,继而由监测结果制定并实施更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此达到降低院感发生几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同时结合本研究之结果,笔者认为积极开展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不仅可有效降低院感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降低院感病情程度,其对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微生物的定义篇6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血液微粒;流式细胞仪;临床检验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02-02

血小板是血液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成分,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病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血液中的细胞微粒对血栓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血小板数量及血液中微粒进行检验在临床病理及血栓形成疾病诊断和预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选取我院收治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白血病及急性脑梗死化疗后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患病者和健康者的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的临床检验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所有参与检验的患者和健康者均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血小板微粒检测,以血小板微粒检测的内参对照3.0mm-0.8mm为标准。检测方法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需要取样和制备标本,再使用免疫荧光标记血小板微粒,然后进行对照定位,实施血液中微粒的检测。每毫升血液的PMPs含量可以根据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分析,用N进行表示。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进行分析,采用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静息时血小板产生的微粒量比较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流式细胞仪进行血小板微粒检测,比较两组检验者在静息时血小板产生的微粒量,结果如下表1。

从上表中可知,观察组中冠心病、急性脑梗死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小板产生的微粒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产生的微粒量对比分析

2.2血小板活化血小板释放量比较

3讨论

相关医学结果证实,在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种类的细胞来源的微粒,但是在人体处于患病状态下,这些微粒的抗原成分和数目就会发生变化。对人体血液中的微粒进行定量检测与研究对于血栓性疾病、止血、伤口愈合等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流式细胞仪是对细胞进行自动分析和分选的装置,其可以快速测量、存贮、显示悬浮在液体中的分散细胞的一系列生物物理、生物化学方面的特征参量,同时可以根据预选的参量范围将指定的细胞亚群从中分选出来。该种检测仪器是血液中微粒检验的常用检测技术,它可以将相同细胞的成分在微粒膜上进行标记,并将具有特异性的细胞成分分选出来,以此确定细胞来源。采用荧光标记来显示血液中的微粒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因为细胞表面标记的细胞成分较易确认,所以FCM定性和定量检测血液中微粒也逐渐成为临床血液微粒检验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检测血液中微粒性质和水平的变化,对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血液中微粒检测在临床生物学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血液中微粒检测结果可以作为临床疾病诊治的主要依据;第二,血液中微粒性质和水平变化可作为各类疾病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第三,血小板、单核细胞的活化是各类疾病的病理结果和病理机制,也是血液中微粒活化的产物,能够直接反映特异性细胞分子的基本功能状态,直接显示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对患病者和健康者的血小板微粒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利用血小板微粒诊断、预测和评估来评定血栓性疾病和血小板活化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研究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柳锡琴,查革.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16):91-9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创新创业项目策划书范文(精选7篇)

    - 阅0

    创新创业项目策划书范文
    一、策划书的分类篇1策划书一般分为:商业策划书、创业计划书、广告策划书、活动策划书、营销策划书、网站策划书、营销型网站策划书、项目策划书、公.....

    社会实践的范文200字(收集2篇)

    - 阅0

    面积社会主义篇1建党决心书:个人表现开学第一课通报的志故事试题管理条例先进信了责任书公益广告文案三字经课外知识公文自查廉洁喜报对照。规范党员通告篇2工作计划规划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