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旅客运输安全(6篇)
来源:
铁路旅客运输安全篇1
一、铁路旅客意外伤害责任的范围
(一)铁路运输企业责任。由于铁路运输企业人员和设备的原因给旅客造成的伤害,属于铁路运输企业责任。铁路运输企业责任主要分为车站责任、列车责任和其他单位责任三种。
1、车站责任主要包括:1)旅客持票进站后因组织不当、拥挤造成伤害的;2)缺乏引导标志和有关标志不准确而误导旅客,发生伤害的;3)车站设备不良,不及时修理或不及时维修造成旅客伤害的;4)车站供应的食物不洁造成旅客食物中毒的;5)因误售、误剪不停车站车票造成旅客跳车的;6)在规定停止剪票后,继续剪票放行,致使旅客扒车抢上造成伤害的。
2、列车责任主要包括:1)由于车门未锁造成旅客跳车、坠车或站内背门下车造成旅客伤害的;2)由于组织不利造成下车旅客挤伤、摔伤的;3)因列车报错站名致使旅客下错车造成伤害的;4)因工作人员的过失造成旅客挤伤、烫伤的;5)因餐车、售货供应食物不洁造成旅客食物中毒的。
3、其他单位责任是指铁路运输企业的其他部门责任造成旅客伤害的。
(二)第三人责任。由于旅客和铁路运输企业合同双方以外的人的原因给旅客造成的伤害,属第三人责任。如铁路线旁有人用石头砸列车玻璃致伤旅客的,旅客在乘车途中突发精神病致伤其他旅客的,等等。
(三)不可抗力。是指在主观上不能预见,在客观上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山洪、台风等。由于这些情况的发生造成旅客列车出轨、颠覆等而引起的旅客伤亡,属于不可抗力。
(四)除外责任,即旅客责任。铁路旅客因不从规定的通道进出站,跨越铁路,在铁路线上坐卧行走,站爬车辆,私自开启车门,不听从铁路工作人员劝阻等违法违章行为或其他自身原因(如疾病、酗酒、药物中毒、自杀、自残、殴斗或犯罪行为)造成的伤害,属于旅客责任。旅客责任不属于铁路旅客意外伤害责任的范围。
二、铁路旅客意外伤害责任的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因铁路行车事故及其他铁路运营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人身伤亡是因不可抗力或者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铁路运输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在铁路旅客运送期间因第三人责任造成旅客伤亡,旅客或其继承人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先予赔偿的,应予支持。铁路运输企业赔付后,有权向有责任的第三者追偿。”
从以上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可以看出,铁路旅客意外伤害责任的承担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铁路旅客意外伤害是由于铁路运输企业责任造成的,则铁路运输企业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赔偿因意外伤害给旅客造成的经济损失,这其中包括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还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的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二)由于第三人责任造成旅客意外伤害的,由第三人和铁路运输企业共同负赔偿责任。因为旅客伤亡是由于第三人的行为造成的,所以第三人应负过错责任,赔偿旅客因此造成的损失。而铁路运输企业的主要义务就是将旅客安全地送达目的地,理应保证旅客免受各种损害。铁路运输企业对旅客在运送途中所受的各种损害应负加重责任是由他的营业性质决定的,也是保障旅客人身安全的要求,所以铁路运输企业应对因第三人责任造成的旅客伤害负赔偿责任。但在赔付后,铁路运输企业有权向有责任的第三人追偿。如旅客白某某在乘车途中突发精神病,在迫害性妄想观念的支配下用水果刀向旅客王某某猛刺几刀,致王某某重伤。后王某某因与铁路运输企业对损害赔偿发生争议,遂向法院,要求铁路运输企业赔偿各项损失20万元。本案中,王某某购买铁路客车票即与铁路运输企业形成旅客运输合同关系,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保证其乘车中的人身安全。王某某按照约定乘坐旅客列车,在车上被精神病人白某某致伤,虽然不是铁路运输企业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原因造成的,但是铁路运输企业违反合同规定的义务,没有把王某某安全送达到目的地,应承担先予赔偿责任。最后在法院主持下,双方当事人经调解达成协议,铁路运输企业给付王某某医疗费、保险金、赔偿金等共计4万余元。
铁路旅客运输安全篇2
关键词“空铁联运”;高铁;航空
中图分类号:F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2-0004-02
1“空铁联运”模式
伴随着我国高铁事业的迅速发展,高速铁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航空运输,尤其是对一些短途运输,高铁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不二选择。与此同时,除了铁路系统之外,民航一直是我国当前整体运输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而高铁的异军突起必然会对民航运输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两者之间的紧张必将导致运输市场出现重构。虽然两者的竞争能够在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增加运输费效比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但是其无序竞争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因此,为了在保证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在确保航空、高铁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两者双赢,这也是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向智能化交通运输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基于此,不管是铁路还是航空运输,在建设过程中发挥其各自优势,消除存在的恶性竞争,在各自的领域当中充分发挥出其独自的优势是最为理想的一种方式。这时,“空铁联运”的概念被人们提出。即在高铁与航空运输系统运转过程中,将高铁作为航空运输的“零高度支线”运作,实现两者之间的无缝隙切换,达到两者共同发展的目的。
2我国“空铁联运”模式构建可行性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铁路与民航运输量最为繁忙的国家之一,加之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地形变化多样,在多年的经营下形成了一个便于统筹管理与建设的辐射型交通网络。加之我国的交通运输量较大,这也是我国实施“空铁联运”比欧洲、日本等国家存在的运作优势。同时,伴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以及高铁网络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相关的数据及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程度足以支撑整个高铁以及民航运输业的同步发展,这为“空铁联运”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经济方面的基础条件。从当前部分机场、高铁站的运作模式来看,“空铁联运”在我国已经初步显现。
例如,在2010年的春运期间,重庆机场就与成都铁路局开展合作,在全国范围内首先推出“空铁联运”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缓解了局部区域的春运压力。近两年来,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诸如上海就利用其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利用机场大巴、磁悬浮列车、公交、铁路等运输方式将机场、火车站等对接起来,形成了一个集“空—空、空—铁、空—磁、空—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为该地区进入“空铁联运”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由于我国高铁事业正处于发展时期,其具体的运作经验稍显不足,因此实现高铁与航空公司的联运尚需要经验的积累。但是,在技术、经济水平、运输量等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3“空铁联运”模式构建
3.1“空铁联运”的“软联接”模式
如上文所述,“空铁联运”就是指民航机场与航空公司通过“代码共享”的方式为旅客提供航班与高铁之间的换乘服务,在整个交通运输线中将高铁作为“零米高度的支线”,让高铁成为民航运输服务向地面的延伸。但是,当前在我国实现各个城市大型机场与高铁站之间的直接联系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主要机场与高铁站之间的距离依然相对较远,要将高铁引入到机场就必须新建铁路,而这又牵涉到土地规划、高铁建设资金等一系列问题,这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中国而言,想实现各方面的资源协调并不容易。
基于此,很多专家学者提出摒弃这种硬件上的直接连接,而是采用将两者在服务上进行连接的方式,通过运输服务联合的方式实现“空铁联运”需要达到的“软联接”。由于高铁的发展较晚,在功能以及规划设计方面能够实现与民航的“软联接”。在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得到适合当前的“空铁联运”“软联接”模式如图1所示。
3.2构建起完善的客流驳接系统
客流驳接系统本质上包括高铁运输、航空运输以及摆渡工具运输三个部分。根据当前我国大型枢纽型机场的交通状况,我国大多数的枢纽机场都有地铁直接连通,所以在客流驳接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地铁作为民航运输与高铁运输客流的“摆渡工具”,这也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另外,为了解决客流驳接系统中旅客行李问题,实现行李的一体化服务,可以在高铁站设置专门的“空铁联运”乘客人口,让旅客从进入到入口开始,其行李就开始接受一体化服务,在经过安检、送达地址扫描等一系列处理之后,根据乘客的下一站目的地城市类型进行分拣,达到为旅客提供行李一体化服务的目的。图2为联运模式下客流驳接服务系统。
3.3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空铁联运”的基础,其主要服务目的在于为旅客提供综合的信息服务,确保行程时间计算、联合售票、旅客信息管理以及旅客服务反馈系统数据支持等。通过在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之下实现空铁联运的一体化建设。
以旅客的行程时间计算为例,该系统是为旅客进行行程时间安排、航班与高铁班次安排的关键。联运乘客在购买联运票时,只需要在服务区输入任意两个地点,计算机将根据旅客需求自动生成最佳的组合路线。例如,最短时间路线、最少转车路线等。同时,旅客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要,让系统提供针对旅客具体需要的个性化服务。
联合售票系统则包括了铁路公司与航空公司,通过联合数据库系统将机票与火车票联系起来,采用电话售票、网络售票以及站台发票等方式进行发售。同时,还根据旅客的行程安排在票面上将各个阶段的行程等进行细化,旅客在整个行程中只需要一张“空铁联票”就能够实现在航空、铁路之间的无缝换乘,其间还包括配套的摆渡服务。
3.4安全运行保障系统
通过一体化系统构建,让旅客只需要在机场或者火车站进行一次安检,然后根据国内、国际航班的不同要求,再进行针对性的安检。虽然这种方式较为繁琐,但是在提高安全水平方面较为有效。
4结束语
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与高铁运输水平的持续发展,尤其是系统驳接技术以及管理运营经验的不断成熟,“空铁联运”必将是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纯芳,郑悦峰.空铁联运模式及其实施路径分析[J].空运商务,2011,01(284):9-11.
铁路旅客运输安全篇3
论文摘要:铁路运输安全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包括旅客以及所携带的行李包裹的运输安全、货物运输安全、行车安全、道口安全,也就是整个运输生产过程和所有运输对象的安全。
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服务等都可以被看做商品,而铁路运输作为一种商品,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由于铁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进行运输,旅客和货物依附并伴随着列车运行而共同移动,完成位置的改变。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运输安全不仅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个重要特性。因此,以列车运行的方式对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列车运行安全,即行车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行车安全。旅客和货物在全部运输过程中,除了由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和由于旅客本身的机能或货物本身的性质而无法防止的以外,铁路必须保证不使旅客造成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损伤,保证不改变货物的物理性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货物破损、设备破坏等任何事故,都必然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
1缺乏路外事故监管
一般来说,铁路部门对路外伤亡事故的监管缺乏科学性,严格细致措施不够。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一些铁路沿线穿越生活区的情况,而且这些铁路眼线没有设立安全防御设施,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时效性也比较差。但相关法规的立法调研已基本结束,这也将有助于减少铁路道口和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2欠缺惩罚欠缺力度
由于法律对危害铁道安全行为制裁力度的不足,虽然这种行为潜藏着对铁路公共交通设施的巨大危害,甚至有些地区形成了针对铁路设施的犯罪产业链,而且按照现行的法律,公安机关在处理盗窃设施犯罪时,对屡犯者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制裁手段,法院在审理盗窃铁路设施的案件中,应考虑犯罪嫌疑人对铁路设施造成的危害后果,应以危害程度决定刑罚,而不是盗窃物数量,从刑罚上震慑铤而走险者。
3创建平安铁路困难
到近年来,危及行车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惯性治安问题没有得到根治,个别路段安全防范基础薄弱,存在治安隐患,而相关主管问题对示范路段创建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真正纳入平安创建和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工作之中,对示范路段人力以及相关的资源投入不够,部署要求太笼统,缺乏检查指导,尤其是在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没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同时,对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和探讨不够。不知道应怎样防止铁路治安重点区段发生反复、护路联防工作如何更加深入地扎根群众等。
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作为现代化运输方式之一,铁路运输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它联接城市,深入乡村,密切联系着亿万旅客和货主,不仅对于社会经济生活,而且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都具有最广泛、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当某一干线铁路发生运输堵塞、中断,或当某一次旅客列车发生列车冲突、脱轨事故时,必然直接妨碍千百个企业的生产或引起千家万户的焦虑。正因为如此,铁路运输安全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是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的。铁路运输安全的状况反映了铁路运输的设备质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以及社会秩序的状况。世界各国铁路企业和政府当局历来都十分重视铁路运输安全,把防止铁路运输事故放在重要位置,并为此而进行持久不懈的努力。各国铁路和政府通过改善技术设备、加强管理和健全法制三个途径来不断改善铁路运输安全状况。
1有效改善技术设备
改善技术设备是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线路、车站、通信信号以及机车车辆的破损、故障和性能不良是发生运输事故,首先是行车事故的重要原因。线路上钢轨的损伤、信号的故障以及机车车辆的车钩、车轴、转向架、制动装置的破损往往导致严重的事故。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必须不断提高各种技术设备的性能、强度和可靠性,并努力采用设备故障防护报警和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先进手段,切实保证运输安全。
2努力健全安全法制
健全铁路安全的法制是增强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制定和实施有关铁路运输安全的法规、法令,有助于使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成为各级政府、铁路企业、各有关行业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共同承担的义务。目前世界各国,有的在一般法律中列入有关铁路安全的条款,有的制定关于铁路安全的专门法律,如铁路安全法以及其它关于保安设备、特种运输的安全法规等。
3完善安全监察体制
为了保证国家有关铁路安全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监督机构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新建和改建的土建、信号及电气化等工程项目进行检查,为部长依法批准使用作好准备;对上报事故进行调查,编写铁路事故报告以备公开发表;向国务大臣提供有关铁路事宜的技术咨询意见。铁路安全监察机构代表政府依据法律执行任务,能够对铁路的安全运输实行有力的监督;在部内设立安全总监察室,根据部令和铁路有关规程进行工作,代表部长检查、监察铁路的安全工作调查处理事故,帮助贯彻安全规章制度,并具体帮助各级单位研究采取防止事故的有效措施,以确保运输安全。
4切实加强运输管理
加强运输管理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环节,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于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以及职工技术业务素质不良而引起,因此必须反复不断地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并加强技术业务培训。许多国家铁路还为此而制定安全奖惩办法,开展安全月、安全周和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
结语
铁路运输的安全状况反映铁路的管理水平、设备质量、人员素质和社会秩序的状况,是铁路运输质量的重要表现。铁路运输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单位采取有效地措施,为铁路运输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铁路旅客运输安全篇4
2008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4.6亿人,同比增长10.6%;货物发送量完成33亿吨,同比增长4.6%;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7728.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7.1%;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5118,同比增长3.7%。全年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300亿元以上,同比增加1500亿元以上,增长86%,是“十五”完成基建投资总额的108%;完成新线铺轨3369公里、复线铺轨2856公里,投产新线1600公里、复线1790公里、电气化铁路2630公里。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于去年4月18日全线开工,迅速形成会战态势,到年底已完成投资530多亿元。京津城际铁路,去年8月1日胜利通车并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营,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一、铁路运输生产情况
(一)铁路建设投资情况
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去年4月开始攀升,主要用于大规模铁路建设。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去年1~11月完成3048.1亿元,同比增长92.1%。2008年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300亿元以上,同比增加1500亿元以上,增长86%,是“十五”完成基建投资总额的108%;完成新线铺轨3369公里、复线铺轨2856公里,投产新线1600公里、复线1790公里、电气化铁路2630公里。全年新开工项目80多个,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根据惯例,年底投资一般进入收尾阶段,然而2008年却出现了“翘尾”现象。为了拉动内需,中央在2008年四季度增加安排的1000亿元的投资中,250亿元用于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达150亿元。
2008年4月18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迅速形成会战态势,到年底已完成投资530多亿元。上海-南京、北京-石家庄、石家庄-武汉、天津-秦皇岛等客运专线和兰州-重庆、贵阳-广州、南宁-广州等跨区域通道项目先后开工,并实现良好开局。武汉-广州、郑州-西安、宁波-台州-温州、温州-福州客运专线进入全线铺轨阶段,福州-厦门客运专线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这五个项目2009年将建成投产。哈尔滨-大连、广州-深圳-香港(广深段)、厦门-深圳等客运专线,以及太原-中卫(银川)、宜昌-万州、精河-伊宁-霍尔果斯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
2008年8月1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胜利通车并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营。合肥至南京、合肥至武汉、青岛至济南、石家庄至太原等客运专线相继建成投产。北京南、天津、武昌、青岛等一批现代化客站投入使用,加上近几年相继建成的一批新客站,到2008年年底已有51座现代化客站建成投产。
(二)铁路运输生产情况
总体情况。2008年铁路部门坚持内涵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扩大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保持了几年来客货运量持续较大幅度增长的形势。在客运上,铁路部门充分发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的效应,利用好新增能力,优化客运组织,客运量的增长幅度创历史新高。在货运上,铁路部门深入实施“一主两翼两线三区域”战略,推进战略装车点建设和路企直通运输,在高起点上实现了货运量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后,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出现了运输需求不足的情况,铁路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客货营销工作,努力增加客货运量。
2008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4.6亿人,同比增加1.03亿人,增长10.6%;货物发送量完成33亿吨,同比增加1.69亿吨,增长4.6%;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7728.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7.1%;货物周转量完成2511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7%。
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斗争中,集中全路资源以最快速度恢复运输秩序,夺取了疏运旅客、抢运电煤、抢运救灾物资的全面胜利,为全国的抗灾救灾提供了可靠的运输保障。“3.14”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确保了青藏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为拉萨等地区经济社会秩序的迅速恢复作出了积极贡献。“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路奋起抗震救灾,在最短时间内抢通受损线路,圆满完成了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运输及伤员转运任务,为全国的抗震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围绕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落实“平安奥运”目标,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站车反恐防爆“五道防线”,整治站车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不仅确保了奥运期间铁路运输安全和职工队伍稳定,而且圆满完成了涉奥运输任务,为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情况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迅速行动,增加基建投资,扩大建设规模,加快建设进度,积极主动地落实拉动内需的任务。进一步提升了铁路对外开放水平,增强了我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
货运情况。2008年,全国铁路全年完成货运总发送量33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6%。分类别来看分析,去年1~11月,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30.5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8%,其中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30.4亿吨,同比增长5.8%,完成行包发送量0.12亿吨,同比增长9.5%。全年完成货运总周转量25118亿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3.7%。分类别分析,去年1~11月铁路完成货运总周转量23167.8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9%,其中累计完成货物周转量22904.6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9%,完成行包周转量263.19亿吨公里,增长11.9%。全国铁路货物日均装车达146283车,同比增长4.3%。
分铁路企业属性看,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和合资铁路所完成的货运量占铁路货运总发送量的比重为83.46%、8.05%和8.49%,占货物周转总量的比重分别为94.21%、0.59%和5.2%。国家铁路仍然是铁路运输的主力军,在铁路运输距离上也占有明显优势。2008年,铁道部坚持把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除了确保抗灾救灾物资运输之外,还圆满完成了东北地区粮食、迎峰度夏电煤突击抢运及军事运输任务。
客运情况。2008年,全国铁路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14.6亿人,比上年增加1.03亿人,增长10.6;完成旅客周转量7728.3亿人公里,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05.78亿人公里,增长了7.1%。分类别来看,1~11月,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3.5亿人,比上年增加1.4亿人,增长11.4%;完成旅客周转量7222.54亿人公里,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08.81亿人公里,增长了7.6%。其中,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和合资铁路所完成的客运量占铁路客运量的比重为98.82%、0.32%和0.86%,占旅客周转总量的比重分别为99.48%、0.07%和0.44%。转贴于2009年铁道部将全面强化安全基础,加大建设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年计划基本建设完成投资6000亿元,新线铺轨5148公里、复线铺轨3462公里,投产新线5849公里、复线4662公里、电气化铁路5606公里。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将达到16.1亿人,同比增加1.5亿人;货物发送量33亿吨,同比持平。
2008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4.6亿人,同比增长10.6%;货物发送量完成33亿吨,同比增长4.6%;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7728.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7.1%;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5118,同比增长3.7%。全年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300亿元以上,同比增加1500亿元以上,增长86%,是“十五”完成基建投资总额的108%;完成新线铺轨3369公里、复线铺轨2856公里,投产新线1600公里、复线1790公里、电气化铁路2630公里。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于去年4月18日全线开工,迅速形成会战态势,到年底已完成投资530多亿元。京津城际铁路,去年8月1日胜利通车并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营,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一、铁路运输生产情况
(一)铁路建设投资情况
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去年4月开始攀升,主要用于大规模铁路建设。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去年1~11月完成3048.1亿元,同比增长92.1%。2008年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300亿元以上,同比增加1500亿元以上,增长86%,是“十五”完成基建投资总额的108%;完成新线铺轨3369公里、复线铺轨2856公里,投产新线1600公里、复线1790公里、电气化铁路2630公里。全年新开工项目80多个,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根据惯例,年底投资一般进入收尾阶段,然而2008年却出现了“翘尾”现象。为了拉动内需,中央在2008年四季度增加安排的1000亿元的投资中,250亿元用于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达150亿元。
2008年4月18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迅速形成会战态势,到年底已完成投资530多亿元。上海-南京、北京-石家庄、石家庄-武汉、天津-秦皇岛等客运专线和兰州-重庆、贵阳-广州、南宁-广州等跨区域通道项目先后开工,并实现良好开局。武汉-广州、郑州-西安、宁波-台州-温州、温州-福州客运专线进入全线铺轨阶段,福州-厦门客运专线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这五个项目2009年将建成投产。哈尔滨-大连、广州-深圳-香港(广深段)、厦门-深圳等客运专线,以及太原-中卫(银川)、宜昌-万州、精河-伊宁-霍尔果斯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
2008年8月1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胜利通车并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营。合肥至南京、合肥至武汉、青岛至济南、石家庄至太原等客运专线相继建成投产。北京南、天津、武昌、青岛等一批现代化客站投入使用,加上近几年相继建成的一批新客站,到2008年年底已有51座现代化客站建成投产。
(二)铁路运输生产情况
总体情况。2008年铁路部门坚持内涵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扩大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保持了几年来客货运量持续较大幅度增长的形势。在客运上,铁路部门充分发挥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的效应,利用好新增能力,优化客运组织,客运量的增长幅度创历史新高。在货运上,铁路部门深入实施“一主两翼两线三区域”战略,推进战略装车点建设和路企直通运输,在高起点上实现了货运量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后,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出现了运输需求不足的情况,铁路部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客货营销工作,努力增加客货运量。
2008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4.6亿人,同比增加1.03亿人,增长10.6%;货物发送量完成33亿吨,同比增加1.69亿吨,增长4.6%;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7728.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7.1%;货物周转量完成2511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7%。
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斗争中,集中全路资源以最快速度恢复运输秩序,夺取了疏运旅客、抢运电煤、抢运救灾物资的全面胜利,为全国的抗灾救灾提供了可靠的运输保障。“3.14”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确保了青藏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为拉萨等地区经济社会秩序的迅速恢复作出了积极贡献。“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路奋起抗震救灾,在最短时间内抢通受损线路,圆满完成了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运输及伤员转运任务,为全国的抗震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围绕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落实“平安奥运”目标,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站车反恐防爆“五道防线”,整治站车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不仅确保了奥运期间铁路运输安全和职工队伍稳定,而且圆满完成了涉奥运输任务,为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增长减速的情况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迅速行动,增加基建投资,扩大建设规模,加快建设进度,积极主动地落实拉动内需的任务。进一步提升了铁路对外开放水平,增强了我国铁路的国际影响力。
货运情况。2008年,全国铁路全年完成货运总发送量33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6%。分类别来看分析,去年1~11月,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30.5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8%,其中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30.4亿吨,同比增长5.8%,完成行包发送量0.12亿吨,同比增长9.5%。全年完成货运总周转量25118亿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3.7%。分类别分析,去年1~11月铁路完成货运总周转量23167.8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9%,其中累计完成货物周转量22904.6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9%,完成行包周转量263.19亿吨公里,增长11.9%。全国铁路货物日均装车达146283车,同比增长4.3%。
分铁路企业属性看,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和合资铁路所完成的货运量占铁路货运总发送量的比重为83.46%、8.05%和8.49%,占货物周转总量的比重分别为94.21%、0.59%和5.2%。国家铁路仍然是铁路运输的主力军,在铁路运输距离上也占有明显优势。2008年,铁道部坚持把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除了确保抗灾救灾物资运输之外,还圆满完成了东北地区粮食、迎峰度夏电煤突击抢运及军事运输任务。
铁路旅客运输安全篇5
1铁路在运输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1.1铁路在中长途运输中占有绝对优势
客运方面:以200km和1500km为明显的转折点,200km范围内旅客首选铁路作为交通工具的占46.7%,200—500km范围内首选铁路的占86%,500—1500km首选铁路的占86.3%,1500km以上旅客首选铁路的占66.9%。200km以内铁路与公路“平分天下”,200—1500km铁路占据绝对优势,1500km以上铁路基本上“三分天下占其二”。
货运方面:铁路在500km以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500—1500km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在200km以内货主将铁路作为首选运输工具的只占32.5%左右;而在500—1500km范围内则占到了73.6%;在1500km以上,货主首选率近70%。
1.2安全是铁路的显著优势
旅客和货主普遍把运输安全作为选择交通工具的首要因素,对铁路安全的认可度最大。旅客选择铁路的主要因素中,安全居首位,比第二位高出近11%(详见表1)。旅客和货主对公路安全的认可度只是铁路的一半(详见表2)。
表1旅客选择铁路的主要因素
安全舒适快捷方便价格合理正点服务周到其他人数5432933112862562461972比例(%)25.113.814.613.51211.69.30.1
表2选择交通运输工具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公路铁路价格时限方便安全服务质量人数1241526811645比例(%)3.810.74.88.23.2人数20812916623873比例(%)14.79.111.716.85.2
1.3运价低对旅客货主有很强的吸引力
价格始终是市场竞争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运输市场中,铁路的价格最低,对旅客和货主有很强的吸引力。价格低是调查对象认可的第一条优点。在短途客市场,公路可以凭借车流密度大等优势,使旅客为了快捷而忽略票价的少许差别;里程越长,铁路的价格优势则越明显。
据了解,1998年4月1日铁路调整运价后,货物的基本运价为4.15分t·km,加上铁路建设基金3.3分/t·km,也仅为7.45分/t·km;而公路运价基本在0.4—0.7元/t·km之间浮动,远离于铁路运价。同时,铁路运价“递远递减”,运输里程越长,相对于公路来说其价格就越便宜。客票价格也是这样,以邯郸站为例,邯郸一石家庄普通汽车票价为20元,豪华汽车为35元;火车普通汽车票价157元,豪华汽车达到182元;而火车普快票价74元,双优车票价仅135元。
1.4铁路的信誉是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的
铁路是国有大企业,实力雄厚,信誉高,这是调查对象对铁路众口一辞的评价。旅客和货主对铁路的信誉有三点共识:一是对铁路的赔偿认可度高,许多人把能够及时赔偿视为铁路的一大优点。二是认为铁路自身对形象、信誉问题非常重视,对有关问题严处的力度大。三是能够与铁路形成长期伙伴关系。过去一些与铁路有长期业务关系的老货主,对此都有较深感受。
2影响铁路市场竞争力的内在因素
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占有份额减少,既有客观外在因素,更有主观内在因素。千万铁路市场竞争力减弱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观念和意识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调查中了解到,某单位营销人员千方百计拉来的货源,由于一些业务人员的刁难,货源转向投向公路运输。其它方面也有类似情况。铁路个别职工和部分仍然存在“官商”习气。说到底是观念还没有转变,思想还没有进入市场。
2.2铁路运输产品的品种较为单一
许多调查对象认为公路比铁路方便。“方便”一方面是指手续上的简便,另一方面则是指公路开发的运输产品品种多,能够较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旅客货主的需求。相比之下,铁路产品品种不能很好地满足旅客货主多样化的需求。
2.3货物运输时间较长,时限性较差
货主这所选择公路,时限是一个重要因素,占到了10.7%,而且25.6%的人认为时间长是铁路运输的缺点。调查了解到的实例也证明了这一点。高家庄面粉厂7月份由高邑站向柳州东发送一车麸皮,如按期限9天运到,可获利2000元;但经过16天才到站,市场行情看跌,货主反而赔了1500元。又如,由宜宾抒情车卷烟发往霸州,8月13日承运,8月27日到达文安(与霸州相隔一站),9月5日才挂到霸州交付。这样的运输时限很难吸引货主。2.4承运手续较为繁琐
29.9%的货主对铁路货运办理手续繁杂心存不满,认为这是铁路的第一条缺点。相比之下,公路运输的手续则简便得多。
2.5服务工作有待改进
调查中旅客货主对铁路的服务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并提出了亟待改进的一些服务内容(详见表3)。这些工作中的不足,是影响铁路市场竞争力的因素,而这些工作的改进也必将促进铁路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表3旅客看铁路客车应改进的方面
买票服务设施车内价格供水手续其他难差差拥挤高不足繁琐人数40124928155310225021817比例%19.41213.926.74.91210.50.8
3对铁路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思考和建议
3.1强化市场意识教育,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铁路干部职工的竞争观念和市场意识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这是影响铁路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可以说是一个根本性因素。要把强化市场意识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仅宣传教育部门要抓,行政业务部门也要抓;要全员抓,抓全员。
3.2从战略高度巩固和发展铁路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优势就是市场的竞争力,巩固铁路既有优势,要有战略的考虑和措施,要使这此优势保持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时,针对运输中公路与铁路“平分天下”等现实情况,要研究公制定新的营销策略,培育新的市场,把旅客和货主重新吸引到铁路上来。
3.3不断开发新的运输产品
铁路运输产品品种较为单一与旅客货主需求的多样化的矛盾是造成铁路在运输市场中占有份额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注意在针对市场变化开发铁路运输产品的新品种上下功夫。要建立健全产品开发机构和工作体系,根据市场细分的结果,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并以此适应市场、引导市场。
3.4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调查显示,67.4%的旅客和货主对铁路目前的服务项目不知道或仅知道一部分。必须进一步加大营销宣传的力度,对于铁路的改革措施、新的产品和服务项目等,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反复地进行宣传,下大力量向社会“广而告之”。
铁路旅客运输安全篇6
关键词:客运专线沿线城市客运量多元LOGIT模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舒适性、快速性与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运输市场管制的放松使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铁路在“提速”的改革基础上,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率先进行客运专线的建设,将客运和货运业务分线运行。
客运专线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地位,吸引和诱增更多的客流进入铁路运输市场。沿线城市是否引入客运专线,对铁路部门而言将出现旅客运量的分流,从而导致铁路经济效益的增减。如果要想定量地测算出客运专线引入沿线城市给该城市经济上带来的影响,那么铁路运量的分流变化情况是首先必须关心的问题。
1分流渠道的确定
根据居民交通消费行为,一个城市的居民可以分为出行和基本不出行(相对区域旅行来说)两类。在新的交通工具或方式出现以前,对于出行的居民,他们只能选择运输系统中现有的运输方式;当新的交通工具建成后,它将作为运输系统中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供居民出行选择,吸引系统中其他运输方式承担的运量,并作为其运量构成的一部分,即转移运量[1]。
如果沿线城市i引入客运专线,则该城市的铁路出现转移运量;如果沿线城市i不引入客运专线,设在相邻i城市k公里的j城市引入客运专线,则i城市引入客运专线情况下转移过来的旅客运量加上既有的旅客运量将分化为如下4种出行渠道:选择其他交通方式、选择既有铁路、选择客运专线和不出行。这里,选择不出行的旅客比例很小,可忽略不计。
2运量转移概率的确定
2.1多元LOGIT模型
同一种运输方式,不同的旅客在不同的时期或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就会产生不同的选择意向,即主观价值。退一步说,即使同一旅客在不同条件或从不同角度下也会有不同的主观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用“选择概率”的概念来解释并衡量旅客的主观价值,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此,提出了运输方式选择概率模型———多元LOGIT模型[2]。
人们旅行时,总是愿意选择综合费用最小,即效用最高的交通方式。这里的效用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在内的综合效用。效用值的变化,必然引起运输方式选择的变化,即由一种方式转移到另一种方式。这里引入著名的多元罗吉斯模型(MultinomialLogisticsModel),如下所示:
这里,Pi是第i种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N是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Vi是效用函数,它由多种服务特性组成:
式中,Sij是选择第i种运输方式其效用函数中的第j项服务特性;ρj是第j项服务特性(分别指经济性、舒适性、快速性、方便性、安全性)之权重,j=1,2,…,5。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安全性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不安全的交通工具是绝对无人选择的,安全性因素对交通工具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把安全性因素放在服务特性中,以相对应的权重来影响选择概率是不够的,不能反映真实的选择意向。所以,对上面的罗吉斯模型进行改进,把安全性因素从服务特性中提出,让它直接影响选择概率,起到安全性否决作用。得到修正型的多元罗吉斯模型:
2.2服务特性权重的确定
权重的确定可以采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硕士论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研究公、铁客运合理分流》中所确定的权重值[3],并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如表1所示。
2.3服务特性Si1的量化处理
(1)经济性(Si1)。旅客选择运输方式考虑到经济性因素时,主要是直接以该运输方式的票价作为依据,间接地考虑到路途的花费。路途的有关支出与旅行时间有关,在快速性中将予以考虑,所以,用票价作为经济性的衡量指标。
Si1=Ci=Ri×Li,
式中,Ci是第i种运输方式票价(元);Ri是第i种运输方式运价率(元/人·km);Li是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距离(km)。
(2)
快速性(Si2)。用送达时间作为标度,送达时间即是旅客在途旅行时间,与旅行距离、交通工具以及旅行速度有关。
式中,Ti为第i种运输方式在途旅行时间(h);Vi为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速度(km/h)。
用时间价值系数将Ti转化为价值指标:Si2=W·Ti
式中,W是旅客时间价值(元/h),旅客时间价值前面已经给出。
(3)
方便性(Si3)。采用间接旅行时间JTi作为标度,间接旅行时间是指旅客前往乘车点时间与候车时间之和。用时间价值转换为价值性指标:Si3=W·Ti
当发车间隔时间小于1h时,取平均发车间隔时间作为候车时间,民航侯机时间目前暂取1.2h。
(4)
舒适性(Si4)。以旅客恢复疲劳所需时间来标度。恢复疲劳所需时间越长,其舒适性越差,反之则舒适性好。
旅客在旅途中的疲劳程度与其旅行时间是成正比关系的。对于健康的旅客,无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旅行多长时间,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基本恢复疲劳的时间不会无限增长。在此,我们给定一个恢复疲劳的极限时间LT,暂取为24h。可以认为,恢复疲劳所需时间与旅行时间呈曲线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ti采用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时间(h);tj(恢)采用第i种运输方式旅行ti时间后恢复疲劳所需时间;αi,βi待定参数。
用时间价值将恢复疲劳时间转化为价值性指标:
Si4=W·tj(恢)
(5)安全性(Si5)。安全性以安全可信度来标度。安全可信度是随伤亡事故率的变化而反比变化的。当伤亡事故率为零时,安全可信度为1;当伤亡事故率超过一定限度,安全可信度为0,视为不安全。
式中βi是第i种运输方式的安全可信度;αi是第i种运输方式伤亡事故率;αm是极限伤亡事故率;αi,βi是模型参数。
3转移运量的确定
假设在城市i不引入客运专线而相邻的城市j引入客运专线,对铁路部门来说,将出现诱增运量和转移运量。诱增运量在这里忽略不计,转移运量主要来自短途旅客中的公路运输和长途旅客中的民航运输。
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得到各种运输方式服务特性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由《中国经济统计快报》所提供的《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统计》中的有关客运量的数据,可以近似地得到铁路、公路与航空之间的旅客发送量比例为1∶14.57∶0.08。另据有关资料统计,短途旅客的旅客发送量占旅客运输总量的50%以上[4],且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城市总的出行旅客人数中,短途旅客的比重为60%。如果引入客运专线,短途运输方式主要由客运专线、既有铁路和公路3种运输方式组成;如果不引入客运专线,短途运输方式主要由既有铁路和公路2种运输方式组成。同理,由于短途旅客的发送量比重约占该城市总出行人口的60%,因此长途旅客的发送比重应为40%。如果引入客运专线,长途运输方式主要由客运专线、既有铁路和民航3种运输方式组成;如果不引入客运专线,长途运输方式主要由既有铁路和民航2种运输方式组成。
根据表2中的数据,分别计算出城市引入和不引入(相邻城市j引入)客运专线所产生的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概率并计算出相应的转移运量。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幼儿园个人简历幼儿园个人简历范文
- 阅0幼儿园个人简历幼儿园个人简历范文简短篇11、你是个大方又文静的小女孩,你很喜欢上幼儿园。这学期你的表现也很好,你的生活自理能力强了,小手也变能干了。你上课认真了,也认识.....

幼儿园中班爱牙日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阅0幼儿园中班爱牙日主题活动策划方案篇1一、活动目的1、邀请保健医生讲解爱牙、护牙知识。结合形象的牙齿模型让孩子懂得要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2、保健医生为孩子检查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