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短篇散文(收集2篇)
来源:
我的母亲的经典散文篇1
我的母亲的经典散文
早上还在睡梦中,手机铃声就响了起来,拿起手机,母亲那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昨天我看天气预报说你们那里有雨,气温很低,要记住多穿衣服啊,今天是星期天,别起得太早,就多睡一会吧”。年过四十的我在母亲眼里永远是个不知冷暖的孩子。今天是母亲节,本想早起给母亲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但还是母亲先打过来了,挂掉电话躺在床上想起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过去的岁月一幕幕在脑海里飘过。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母亲离开了她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嫁给了我的父亲,开始了勤劳朴实的一生。在那靠挣工分吃饭的岁月里,身体瘦弱而又老实的母亲吃尽了苦头,常常因为不能按时完成生产队分配的任务而遭到队长的'训斥,但母亲从不埋怨谁,她时常说:“‘草科里饿不死瞎眼蛇’,没有过不去的事。”
在我上初中二年级时,父亲因生病做了手术而失去劳动能力,我当时情绪也很低落,再也没心情读书了。可母亲却说:“孩子别怕,‘草科里饿不死瞎眼蛇’,没有过不去的事。”于是母亲用她那瘦弱的身躯坚强地撑起了这个家,她风里来雨里去,终于使我家的几亩责任田获得了丰收,使我这个贫穷的家做到了自给自足,解决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我父亲去世那年,我又身患重病了,看着日渐消沉而对生活绝望的我,母亲心如刀绞,但她异常坚定对我说,孩子会没事的,“草苛里饿不死瞎眼蛇,没有过不去的事”,于是我又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在人生的海洋上拼搏着。
零九年我母亲走路时,不小心摔断了腿,我听说后立即火速赶回家里,在医院看到更加消瘦的母亲,我深深地自责,自责自己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但母亲却说:“我没事,‘草科里饿不死瞎眼蛇’,没有过不去的事。”在医生办公室里医生和我说,母亲骨折的部位特殊且年纪太大,做手术能站起来行走的几率很小,不建议再做手术,但我坚持做手术,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手术后,母亲凭着坚强的毅力,天天坚持锻炼,终于在一年后扔掉拐杖,能正常行走了。到医院复查时,医生都说是个奇迹。我知道这和母亲坚强的信念是分不开的,她始终相信“草苛里饿不死瞎眼蛇,没有过不去的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免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我时刻牢记我那平凡质朴的母亲的话:“‘草苛里饿不死瞎眼蛇’,没有过不去的事。”是啊,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敢于拼搏,自会天无绝人之路,就像只古罗马时代,著名斯多亚学派哲学家塞内加说的一句话:“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h2>母亲我想你散文篇母亲我想你散文
天快冷了,这不免使我想起前年冬天我在裕丰园装修房子小住的那几天。刚到那里的头一天下午雪就下了。
从铜川向东,有一条二十公里长的公路把一个山区的小煤矿连接在了一起,公路在此也到了尽头,无法再向前延伸。六三年我在这里降生了。我的儿时生活,我的学生时代,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这里读完的,可以说是故乡了。文革初期的事在我幼小的脑海里隐隐约约像是有点印象,眯着眼也看不清楚,说出来更难。只记得天一黑他就把门顶的紧紧的,是怕人进来还是咋地;他,就是我父亲。我被母亲揽在怀里睡觉;不拉灯,屋里黑黢黢的。黑暗中只有那一明一明的烟头在发光,很像大人们讲的鬼火。没有睡意的父亲在抽烟。外面偶尔传来几声爆竹声。又过了两年,爆竹声没有了,似乎也平静了许多。我自然也长了两岁,父母也允许我到处乱跑了,他们也不再跟着我了……某一天的下午,我们一帮孩童正在学校的操场玩耍,有一二百号人推推搡搡的带来几个人,被带来的人,头上都有一个又高又尖的帽子,上面还写着字,挺好玩的。我们几个孩儿便尾随着。等到了操场中央的台子下,那几个带漂亮帽子的人被推了上去。上去后,有人又给他们的脖子上挂上了牌子,上面写了字,我不认识。他们的头低着,屁股撅的好高。只见台子上有人举起拳头大声喊,台下好多人也跟着喊,也都把拳头举的高高的。他们呼喊的是啥,我已经记不得了。头戴高帽子脖子挂牌子的人惨了,屁股上都是鞋印,浑身都是土……
我弃了顽童朝家跑去,母亲问我我也不说,下午饭也没吃。打这以后,我变成了一个少言寡语的人,现在依然如此,只是低头走路,做事。再到后来,矿区的墙上到处贴满了白纸黑字的时候,我已认的些字了,可从来没去看看上面写的啥,矿区的每个角落都飘扬着墨汁的臭味。上小学的时候,我没有写大字,老师不知打了我多少次,但是,我还是坚持不去写毛笔字,墨汁的味道实在不好闻。我上中学初中的那年,所谓的“十年”也就过去了。我非常喜欢上学,在我的记忆里没有逃课的记录;学习也很用功,也许是我太笨拙了,即便是下了大力气,还是跟不上学习好的同学。唯独语文很好,该背诵的文章都背记了。也许是我不喜欢说话的缘故,该用嘴去说的话没说却用笔写成了很好的文字。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把我的作文在课堂上朗读后说道;“这篇作文是你写的吗?”我注视着老师,点点头,没有说话。老师“哦”了一声,也没了话语。我自己相信作文写的好,然而老师怀疑我有抄袭现象,我咬着牙为自己鼓劲。在以后的作文课上,我的作文成了范文,老师必读。他自然也就没了疑心……
偶尔路过一个地方,一群大人围在一起说话,个个挣的面红耳赤,方才知道小时候夜晚听到的不是爆竹声……
就在我很少说话的这些年,我总算拿到了高中毕业证书;大学的校门是朝哪面开的,我不知道。十八岁的'我再也没了上学的机会。
在我的《我的父亲》一文中曾经说过,我高中毕业的时候,他每月的工资只有八十多元钱,五口人家,人均几何?更何况我母亲的奶奶九十多了依然健在,半年的时间父亲总是邮寄去一百元,略表孝心。外祖母家在很远的农村,村里的人把在外面干工的人看的很高,称“公家人”。“公家人”一词大概有些年头不曾有人说了。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里面的意思。我知道我的家境不好,得想办法挣点钱贴补家里。当时有个时髦的词:待业。就是没有职业,等待职业。我就属于这个群体中的一员。等待何时是个头啊?小小的一个煤矿在家待业的就有近千人,如何容得下?好在父亲有面子,半年后我干上了临时工,头一个月就开了三十三元钱。三元我留下,三十元上交给了母亲。母亲接过三张十元的钱看着我,用手抚摸着我的脸说:“我儿可以给家里挣钱了,就是太瘦了。”顺手取了一张十元钱递给我:“想吃啥自个去买……”我没敢接母亲手中的钱,转身去了。
大半年后我实在是干不动了,太累了。十九岁的我体重只有九十二斤,比毕业时少了十一斤。母亲说:“儿,累吧?累了就歇歇,等身体缓过劲了再去。”说完看也没看我一眼就回屋里了。她为何不看我?是怕我看见因心疼我,流出的眼泪。
一周后去上班,我的位置早有人了。我又变成了待业人员。
半月后,我和一个同学一起离开了生我的故乡,到外地去做发财梦了。这一别就是五年,其间回来了一次,不过只是小住而已。故乡必定与我有缘,有情。年少的时候上山捉蝈蝈,抓长虫,秋天偷农民的核桃,柿子,干了不少坏事。但必定还是顽童,不可大肆指责。这些坏事都与乡情有着不可分割的缘。后来,我还是不可和故乡无缘,就在矿上当了矿工,断了发大财的梦想。父亲在煤矿干了一辈子,我也就自然而然的当矿工好了,转眼二十多年已过去了……
时过境迁,开挖了几十年的矿井总算挖光了地下的煤,地面开始出现大面积的沉陷和年久失修的房屋,无法居住。于是我就有了新的故乡,那就是裕丰园。
为了早日搬进新居,钥匙拿到手就开始装修了。刚装修好三天雪就下了。雪粒落在窗外的树枝上,发出沙沙的响声,不到一个小时的光景,小区的地面就白了。
这是我来到城里见到的头一场雪。很美。很美。今年的春节我们就可以在这里过了。暖气不是很热,屋里也不冷。
我的母亲,操劳了一辈子,也没有住过楼房,一生都是在很破旧的烂瓦房里度过。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冬天的时候,屋子四面透气,即便是房间里生了火炉,仍很冷……就在我拿到新房钥匙前的大半年,她走了。我没有哭泣,我也没有眼泪;可是,我的心却好痛好酸,身子在剧烈的颤抖。母亲,你在那边好吗?
我现在有了新的故乡了,裕丰园。我想你,母亲。
.12.11铜川新区
我的母亲散文篇2
母亲,67岁了,和共和国同龄。
花白的头发遮掩微黑的脸宠,皱纹越来越多地印上额头。发福的身体,走路有了些摇晃,微微的驼背让我不断回忆起那旧日的时光。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没有穿过漂亮的衣裳。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始终是中年妇女的形象。
煤油灯下,母亲为我们赶制迎接新年的衣裳。尽管手艺不怎么样,但那针针线线都充满着希望。灯底下的故事,到现在仍在我的记忆里流趟,激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望。
她渴望学习,可老天没有给她机会。她老人家常常说,“我上了三年校,成绩很好。老师非常喜欢我。可你姥娘烧柴草费,又有你小姨和大姨家的孩子需要带,我只好不上学了,帮着做家务。老师为此到我家几趟说情,可最终我也没有再能上。”她的话语中带着遗憾。
“和小伙伴们一块打草拾柴禾,我给她们讲在书上看到的故事。她们和你们一样,很愿意听我讲。”这些或许是让母亲感到自豪的回想。她的童年或许这才是最美好的时光。我好象能感觉到那幅画面:母亲和小伙伴们坐在田埂上,周围放着装满柴草的粪筐,小伙伴们用好奇的眼神盯在母亲脸上,母亲脸上洋溢着欢畅。
母亲很好学,遇到不认识的字都会问我们,她在向我们展示着知识的美丽,用自身的不断学习,激励我们不断向上。到现在,她仍然不停地学习,好多观念比我都新潮时尚。
“孩子们,好好学习吧!学好本领,就能当官。”她把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
“娘,官怎么当呀?”不怎么懂事的我傻傻地问。
“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了。当官就得当好官,为老白姓做事。”
“好!”
这几句对话,到现在我也没有忘记,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我始终牢记:当不当官,都要为老百姓服务!
父亲当了官,在村里任村主任或是支书,具体的头衔我不大清楚,可这个官却让家庭陷入了恐怖。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有几次淌着鼻血坐在椅子上。那都是我睡醒之后发现的。我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不清楚母亲和父亲谈论着什么,只是内心感到有些害怕。或许是父亲当官得罪了人,或许是父亲年轻方法欠妥,或许是奶奶被人欺侮……
一场大火,我们家引以为豪的最高的杨树烧死了。这是有人纵火!养在圈里的猪也让人给投了毒,差点毒死;烧的砖也让人给放上了炸药;盖得新房窗户被全部砸烂……报了案,到现在也没有抓到罪犯。
每到晚上,母亲都会把我弟兄们召坐在坑上,做着针线,讲着故事。她不愿意让我们象其他孩子一样,在街上瞎跑狂玩,她是害怕我们受到伤害。
“这个村的人怎么这样?”母亲反复说过这句话,
“如果房子是个笼子,早挑上离开这个鬼地方!”
“孩子们哪,好好读书吧,一定要离开这里!”
母亲的心情,我当时并不理解。现在才知道,生活在极度恐怖当中的那种感触!
为了我们的上学,母亲独自担当所有家务,不让我们受一点苦。
小学三年级时,我突然厌学,不想上了。母亲的絮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最终还是父亲一脚一脚将我踹到了学校。
我在小学时成绩很好,这也是父亲和母亲的骄傲。每次考试都是全公社第一名,我是班长,还是“三道杠”,村里人都夸我长大了肯定有出息。我那时是母亲唯一的希望。
不管怎么样,命运给了母亲补偿。我们弟妹三个都依次考上了中专,分配了工作,也都住进了城里。
父亲过早地去了,我们弟兄都愿意让母亲陪在身旁,这时母亲却又在思念着故乡!
看来,人都一样,憧憬着那得不到的美好,失去的凄惨或许是记忆中美丽的忧伤!
谨以此文,献给爱我们的母亲!母亲节,愿天下的母亲安康!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