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方案(6篇)
来源:
隧道工程方案篇1
地铁隧道覆盖多系统合路平台漏泄电缆
1背景介绍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相应地铁无线网络覆盖也随着人们的需求而迅速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将从语音业务占主导地位转向以数据业务为主导,在地铁内提供稳定、高速的移动网络覆盖已势在必行。
为保证移动通信网络的性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地铁项目作为室内分布工程建设中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力也较大的目标,应予以优先覆盖,需重点解决。因此,地铁覆盖是一个可以实现通信运营商、地铁运营商、乘客“三赢”的举措。地铁覆盖与其他场景最显著的区别在于隧道覆盖,所以本文将主要研究地铁隧道覆盖设计方案。
1.1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特点
(1)地铁隧道为封闭式环境,无线信号在隧道环境中传播容易产生快衰落;
(2)列车车体会对无线信号产生屏蔽作用;
(3)接入系统多,覆盖要求高,安装环境要求高;
(4)采用POI(PointOfInterface,多系统合路平台)对信号进行合路;
(5)采用漏泄电缆对隧道进行覆盖。
1.2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需要注意的问题
(1)系统间干扰分析;
(2)切换区设定和重叠区域计算;
(3)隧道区间链路预算;
(4)容量分析。
2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方案介绍
地铁隧道中一般采用漏泄电缆进行无线网络覆盖。漏泄电缆是在隧道等狭长环境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解决方案,具有信号场强分布均匀、覆盖距离长、有效覆盖范围窄等优点;其缺点是造价较高、弯曲半径大、施工难度大。
2.1POI配置
隧道无线网络覆盖采用POI设备,将三家运营商不同的通信系统信号进行合路,并将合路信号馈入漏缆,从而保证覆盖指标,提升频率资源利用率并降低投资。POI功能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以图1接入的8系统为例,根据链路预算,最受限的系统是频率最高的中国移动TD-LTE系统,覆盖距离为300m左右;覆盖距离最长的是中国电信CDMA800系统,覆盖距离为1000m左右。各系统由于频段不同,在漏缆中传输损耗也不同,因此造成覆盖距离长短不同,出现高频功率受限但低频功率富余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隧道无线覆盖中可采用方案:在隧道中增加高频POI,对DCS1800、3G、4G等高频信号进行放大,而CDMA800、GSM900等低频信号进行透传。具体如图2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在隧道内对各个系统进行有源放大时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对全部系统进行放大;二是只对高频系统进行放大、低频系统透传。
2.2链路预算
公式如下:
漏缆覆盖距离=(注入功率-(要求覆盖边缘场强+漏缆耦合损耗+车体和人体损耗+衰减余量+宽度因子+POI插损))/漏缆百米损耗
区间有源设备覆盖距离详见表1所示。
按照LTE系统切换完成所需时间最长0.5s考虑,地铁列车最高时速为80km/h,则所需场强重叠区为:s=v×t=(80000/3600)×0.5≈11m。
由上述计算可知,低频系统切换带长度为266m,高频系统切换带长度为66m;为了保证切换质量,笔者对上述结果做了一定预留,最终确定本工程隧道覆盖低频系统切换带长度为300m,高频系统切换带长度为100m。
2.4隧道分段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所谓隧道分段无线网络覆盖方案,是指以地铁站点分段,将部分POI安装在地铁站厅层商用通信机房内,用7/8馈线将信号引至站台层漏缆合路点,覆盖站台及站台附近两侧隧道;其余POI放置在隧道内,根据隧道长度、三家运营商不同制式通信系统覆盖距离,合理布置全频、高频POI位置,将切换带放置在高速区域,且不能将切换带落在站台上。隧道分段覆盖方案示意图如图3所示。
2.5隧道连续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所谓隧道连续无线网络覆盖方案,是指将地铁隧道看作一个整体,POI全部安装在地铁隧道内,根据隧道长度、站台长度、三家运营商不同制式通信系统覆盖距离,合理布置全频、高频POI位置,将切换带放置在高速区域,且不能将切换带落在站台上。隧道连续覆盖方案示意图如图4所示。
3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案例
3.1站点概况
天津地铁6号线一期共26个车站,包括1个地上站和25个地下站,覆盖隧道长度为55.24km(双向)。
3.2设计方案
针对天津地铁6号线区间隧道及站台实际长度,分别给出分段覆盖方案和连续覆盖方案,具体工作量如下:
(1)分段覆盖方案:新增POI152套,包括全频POI66套和高频POI86套,7/8馈线5000m,漏缆116950m;
(2)连续覆盖方案:新增POI120套,包括全频POI84套和高频POI36套,漏缆116950m。
天津地铁6号线隧道连续覆盖方案示意图如图5所示。
4.3工程造价对比
针对隧道无线网络覆盖,方案1共使用152套POI设备,方案2共使用120套POI设备;全频POI设备数量有所增加,节省了高频POI设备。
(1)方案1总投资2215994元,其中需要安装的设备费为2103065元,建筑安装工程费为112929元;
(2)方案2总投资1681571元,其中需要安装的设备费为1630679元,建筑安装工程费为50892元;
(3)差额为534424元。
根据以上投资对比,可以看出:
(1)方案2比方案1节省了POI设备,从而节省了部分设备投资;
(2)由于方案1的POI设备安装于机房,额外增加了一部分POI至站台合路点之间7/8线缆投资;
(3)方案2节省了POI和7/8线缆的施工费。
5结论
本文通过对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进行深入研究,剖析了影响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指标的重要技术节点。根据天津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这一实际案例,分别给出2种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方案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得出结论如下:
与分段无线网络覆盖方案相比,采用连续无线网络覆盖方案覆盖地铁隧道在保证覆盖效果不变的前提下,节省了整体工程投资,降低了施工难度并加快了网络建设速度。在各运营商竞争激烈、压榨建网成本的今天,隧道连续无线网络覆盖方案以其优秀的覆盖质量、较省的整体投资,为探索地铁隧道无线网络覆盖指出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YD/T5120-2005.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S].2005.
[2]YD/T5115-2005.移动通信直放站工程设计规范[S].2005.
[3]GB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S].2014.
[4]朱春生.地铁覆盖方案浅析[J].数据通信,2012(2):52-54.
[5]王旭.地铁TD-LTE覆盖方案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3(8):39-42.
[6]郭峰.基于共建共享规范的地铁型公共场所无线信号覆盖及优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7]龚小聪.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设计[J].铁道通信信号,2005(12):49-50.
[8]谢卫浩,徐明.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地铁覆盖实现方式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4(5):23-27.
隧道工程方案篇2
【关键词】隧道;浅埋偏压;地表注浆
1.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马鞍山隧道为连拱隧道,起讫里程K1733+135~K1733+505,长370m,隧道穿越一坡体,最大埋深约42m,进出口段均处于浅埋偏压段。隧道平面线形进口段位于R=1100m的圆曲线上,出口段位于直线段上;隧道纵坡坡度-2.75%。位处大方县六龙镇北面的郑家湾东面,机耕道可至隧址,交通条件一般。
地质:隧道区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层,黄褐色、橙黄色,含碎石及角砾5~20%,硬塑~可塑状,厚1~4m;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下茅口组灰白色中厚~厚层状灰岩,呈灰色,细晶结构,岩石节理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取芯呈柱状、短柱状。根据声波测试及地震勘探结果,Vp=4200m/s。
场区位于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两路口背斜南东翼,地层单斜、缓倾,岩层产状75~85°∠18~28°,主要发育的两组节理裂隙,产状为195°∠80°和252°∠85°,节理裂隙发育密度一般5~20条/m3,局部可达30条/m3。
根据本隧道的特点、设计文件及现场施工条件,采取从出口端进洞,首先施工中导洞,其次再施工隧道右幅,最后再开挖隧道左幅。洞口段进洞均采用超前大管棚施工。在进洞段20m范围左幅洞顶地表存在一冲沟,冲沟坡度约20°,位于K1733+485处,冲沟内最小埋深仅50cm,见所附照片1所示。明暗交接位置左幅K1733+500断面隧道洞顶埋深约120cm,右洞K1733+500断面隧道洞顶埋深约280cm。隧道穿越洞口浅埋偏压段,施工存在极大的坍方、冒顶等危险。且因为洞口明洞段爆破开挖,致使浅埋段地表开裂,土石分离。施工前须对该段进行预处理。
2.方案比较
施工完中导洞,再行开挖主洞,针对隧道洞口段处理偏压提出2种方案:
A方案:对浅埋偏压段开挖路堑,施做偏压明洞。
B方案:冲沟下缘设置挡墙进行地表回填,对浅埋偏压段地表钢管注浆加固,并上覆锚杆挂网喷混凝土盖板,隧道进洞施工按正常设计进行。
A方案,由于路堑的开挖,形成三面高边坡,增加大量的开挖面、边仰坡临时防护外,隧道暗洞开挖与明洞段的施工衔接处理比较艰难,而且届时施工正处于雨季施工,该方案对隧道的稳定和施工非常不利。B方案,该浅埋偏压段纵向呈台阶式,高差达2m;横向自然坡度较缓,隧道位于半山腰位置,挡土墙施工相对困难,但冲沟回填工程方量较小,回填完成后进行偏压段地表钢管注浆,通过对地表采用钢花管注浆加固,并采用砂浆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将钢花管连接成一体。原则上避开了雨季施工的影响,但施工工艺相对要求较高,需要增加征地,采取“取高填低”办法,以人力、畜力就近取土进行冲沟回填。
左幅隧道洞顶冲沟位置示意图
通过对浅埋偏压段进行地表注浆加固,隧道从加固体中通过,可有效地减小偏压的影响;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将注浆钢花管连成一体,不仅加强了抗偏压能力,而且进一步防止隧道开挖时冒顶、坍塌。考虑该隧道的地形、地质条件,确定该隧道地表竖向注浆预加固,纵向范围为整个浅埋段,横向范围按隧道中线左幅左侧12m、右幅右侧10m,两隧道中线间全部加固。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区域按隧道中线左幅左侧10m,右幅右侧8m,两隧道中线间满铺。
综合考虑上述两方案的优缺点,结合现场工程的管理措施以及该隧道的特点,采用地表钢管竖向注浆预加固并设置锚杆挂网喷混凝土方案。
3.方案的实施
竖向钢管注浆设计钢管采用ф42×4mm,混凝土盖板范围以内钢管,管口高出盖板顶面30cm。盖板顶面以下15cm范围内管身不设钻眼,注浆段管身按梅花形间距15cm钻6mm的花孔。钢管间距为150cm×150cm。混凝土盖板范围以外钢管,管口设置C20混凝土止浆塞,尺寸为30cm×30cm×15cm。管口高出止浆塞顶面30cm。止浆塞底面以下15cm范围内管身不设钻眼,注浆段管身按梅花形间距15cm钻6mm的花孔。钢管间距为200cm×200cm。钢管打入深度视埋深位置分段进行控制:隧道开挖线以外范围打入至隧道圆心水平线以下100~200cm;隧道开挖线以内范围打入至隧道圆心水平线。除采用少量双液浆封堵地表处止浆塞口或管口,钢管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分次间歇式注入,注浆初压在0.5~1MPa,超过2MPa时终止压浆。单孔注浆量由浆液扩散半径及围岩的孔隙率确定,可按下式进行计算:Q=αβN·πR2L。
式中:Q为浆液注入量,单位:m3;R为浆液有效扩散半径,单位:m;L为注浆段长度,单位m;α为浆液充盈系数;β为浆液消耗系数;N为围岩裂隙率,%。
混凝土盖板为C20喷混凝土,厚度30cm;纵、横向钢筋采用ф6.5盘条,网片规格25×25cm,并与钢花管出露段焊接牢固,锚杆为Φ22螺纹钢,喷混凝土前对地表适当整平,清除浮土。喷混凝土时,预留排气孔,并在注浆前对排气孔进行有效封堵。施工后在盖板及注浆范围培土植草进行绿化处理。
对该隧道浅埋偏压段处理完成后,方可进行隧道主洞超前大管棚施工,进而开挖支护。
4.监控量测分析
为评价浅埋偏压段带冲沟处理的效果,在施工期对隧道洞口段30m范围断面进行了监控量测;连续监控45天,监测数据表明洞身周边位移收敛量较小,隧道侧墙水平累积位移值在3mm,平均每天水平位移收敛值为0.15mm;拱顶累积沉降量2.4mm,平均每天沉降值0.12mm,基本认定隧道围岩趋于稳定。隧道侧墙水平和拱顶位移~时间曲线见图4、图5;说明采用地表竖向钢管注浆以及C20喷射混凝土盖板方案对隧道浅埋偏压及冲沟回填处治问题有较好的效应。
隧道初期支护沉降收敛位移~时间曲线
洞口浅埋偏压处治断面图
5.结语
山区隧道洞口段浅埋偏压问题受地形、地质以及施工等条件的限制,横向冲沟易造成冒顶,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通过工程实践证明,采用地表竖向钢管注浆以及喷射混凝土盖板方案,对浅埋偏压段进行地表注浆加固,可有效地减小偏压的影响;同时通过混凝土盖板将注浆钢花管连成一体,进一步加强了抗偏压能力,而且防止了隧道开挖时冒顶、坍塌,使隧道施工安全得到了一定保障。地表竖向钢管注浆并上覆钢筋混凝土盖板方案对山区隧道洞口段浅埋偏压处治是一种有效的隧道进洞措施。
【参考文献】
[1]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隧道工程方案篇3
摘要: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方法、措施和材料,可以有效的防治隧道病害的发生。本文介绍了常见的隧道施工病害,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隧道施工;病害;处理方案
隧道是地下通道的一种,也是最常运用的一种。通常隧道是设计给交通或其他用途使用的。若施工于地面下称作地下隧道。它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通常的隧道都是埋置于地层中的。常见的隧道病害也大多是因为隧道埋置于地层中引发的,地层中环境复杂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也十分繁杂。渗漏水(水害)、衬砌裂损、隧道冻害、衬砌腐蚀、震害和洞内空气污染等都是隧道常见的病害。这些病害的发生不仅影响到隧道的正常运营还将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
首先,隧道渗漏水(水害)。水害一种是最常见的隧道病害,是指围岩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以渗漏或涌出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隧道内造成的危害。这些危害影响到隧道的稳定运行及隧道周围的环境,降低了隧道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危及整个工程的安全运营。隧道水害发生的原因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修建隧道时原本水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地下水集聚的通道自然而然的成为穿过山体的隧道。另一方面,当隧道围岩与含水地层连通时,隧道衬砌的防水方法和排水设施不完善等都必然会引发隧道水害。图1和图2为比较完善的隧道衬砌防水处理中施工缝及沉降缝的防水处理图。对于隧道水害的处理方案,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是适当疏排、注浆堵水、增设内防水层。隧道水害的处理方案的选择与隧道周围的水体密切相关,在隧道内疏导积水、填平沟谷、砌沟排水等,对于地表水丰富的浅埋隧道的防水害处理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然而对于地下水丰富的隧道,则应采取在隧道内增设水沟,增加双侧沟的数量以及加深侧沟或采取设置密并暗管加深水沟等措施,这些措施对于地下水丰富的隧道才是合理有效的。
其次,衬砌裂损。衬砌裂损是隧道病害的主要形式。隧道衬砌是承受地层压力、防止围岩变形坍落的工程主体建筑物。隧道衬砌裂损会造成隧道结构稳定性破坏,衬砌结构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进而隧道功能无法正常使用,隧道的安全也无法保证。由于隧道衬砌主要是承受地层压力的,影响地层压力大小的因素也间接成为影响到隧道衬砌的因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围岩的物理力学特性是主要的也是决定性的因素。另外施工方法以及工程本身质量的好坏也会影响到隧道衬砌。隧道衬砌的影响因素很多,隧道衬砌裂损病害的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隧道周围地层力学性态不均匀,形变压力作用,温度的影响以及收缩应力等都会引起隧道衬砌结构物产生裂缝和变形,这些裂缝和变形都属于隧道衬砌裂损。对于隧道衬砌裂损的处理方法有裂缝整修,衬砌背后空洞压浆,底版的稳定处理,换拱、换边墙。
再则,衬砌腐蚀。隧道衬砌腐蚀病害会降低隧道衬砌的承载能力危及行车安全。隧道衬砌腐蚀包括物理腐蚀和化学腐蚀两个方面,很多时候物理腐蚀和化学腐蚀是同时进行的。很多时候,施工过程中隧道衬砌的一些缝隙防水处理不到位,这样就会引起腐蚀性环境水,沿这些防水处理不到位的缝渗流到衬砌内侧。腐蚀性的环境水对衬砌进行侵蚀,引发隧道衬砌的腐蚀。隧道衬砌防腐蚀的处理方案要从腐蚀产生的要素(即腐蚀介质,易腐蚀物质的存在以及地下水流动性)入手,做好隧道工程的勘察工作,注重水文地质对工程的影响,了解腐蚀性介质的成分、来源以及造成隧道衬砌腐蚀的机理。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最后,隧道冻害。隧道内水流和围岩积水冻结,引起的影响到安全运营和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的各种病害的统称。隧道在设计和施工时,没有全面考虑到寒冷地区防冻问题也会引起隧道的冻害的发生。防水、保温、加强结构等是隧道冻害处理、防治的基本措施。实际中的冻害处理是一个将各种防冻措施综合利用最终达到防冻目的的过程。
隧道病害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正常运营和安全运营,与国家的财产安全和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其带来的影响程度也不可一概而论。病害整治和正常运营是矛盾存在的,我们对隧道病害的整治不可能不影响到隧道的正常运营,同意只要隧道正常运营病害的整治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隧道病害的处理工作还是要以预防为主,认真考察隧道周围的地质环境,并将地质环境对隧道工程的影响结合到隧道设计、施工工作中,从根本上防止隧道病害的发生。再则运营中已经出现的病害必须弄清病害的成因,制定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案,在隧道运营配合下高效的完成病害整治工作,为隧道的安全运营提高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忠林,马伟斌,史存林.合宁线试验段路堑基床地基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07.
[2]王智猛,蒋关鲁,魏永幸.达成线红层泥岩路基循环加栽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
[3]殷允腾.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结构的震害机理分析及抗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
[4]郭晓华.天津市地铁既有线隧道结构现状评估及治理[D].天津大学2004
[5]贾倩.分层黄土中隧道结构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特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6]郭永军.聚丙烯纤维喷射混凝土在隧道锚喷支护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
隧道工程方案篇4
关键词:隧道,施工方法
Abstract:accordingtotheengineeringpractice,bybuildingindoortestmodel,andlargesectionsofmulti-archhighwaytunnelsurroundingrockbythreegradeVdriftconstructionmethodsconstructionplanresearch,finallysummarizedasetoflargesectionsofsurroundingrocktunnelsgradeVdriftconstructionmethodofthespecificsteps,guidepracticalengineeringconstruction.
Keywords:thetunnel,theconstructionmethods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根据国内目前的施工技术现状,大断面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1)三导洞分步施工法;2)中导洞施工法;3)左右分修复合式中墙施工法。本文根据二广高速公路(G55)怀集至三水段工程项目沙塘坑隧道工程的施工图纸、工程地质资料及相关参数,通过建立室内试验模型,对大断面连拱隧道V级围岩三导洞分步施工方法进行了施工方案研究,总结了一套关于大断面连拱隧道V级围岩中导洞施工方法的具体步骤,指导实际工程施工。
2.模拟施工方案
方案I:侧壁导坑上下台阶法,即侧壁导坑按上下台阶法施工完成后,剩余岩土体按台阶法施工。包括先开挖浅埋侧方案I1和先开挖深埋侧方案I2。
方案II:侧壁导坑全断面法,即侧壁导坑全断面法施工完成后,剩余岩土体按台阶法施工。包括先开挖浅埋侧方案II1和先开挖深埋侧方案II2。
3.建立模型分析
依据工程地质详勘报告,根据隧道施工图V级围岩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建立的数值分析模型如图4.1所示。弹塑性数值分析采用的屈服准则为M-C准则,个别施工步采用D-P准则(M-C准则不收敛)。模型左右边界水平位移约束,下边界竖向位移约束,上边界为自由边界。初始模型划分8节点6面体单元7350个,节点36064个;最后模型划分8节点6面体单元6674个,节点34409个。
(a)初始模型(b)最后模型
图1分析模型
4.模拟施工步骤
4.1施工方案I
V级围岩大断面连拱隧道施工方案I,分22个施工步,具体过程如下:(1)初始应力状态模拟;(2)中导洞第一次全断面开挖3m;(3)中导洞第一次开挖初期支护;中导洞第二次全断面开挖3m;中导洞第二次开挖初期支护。(4)中隔墙修筑施作(含钢板厚15mm);(5)浅埋侧(方案I1)、深埋侧(方案I2)隧道侧导洞上台阶第一次开挖3m;(6)浅埋侧(方案I1)、深埋侧(方案I2)隧道侧导洞上台阶第一次开挖初期支护;浅埋侧(方案I1)、深埋侧(方案I2)隧道侧导洞上台阶第二次开挖3m;(7)浅埋侧(方案I1)、深埋侧(方案I2)隧道侧导洞上台阶第二次开挖初期支护;下台阶第一次开挖3m;(8)浅埋侧(方案I1)、深埋侧(方案I2)隧道侧导洞下台阶第一次开挖初期支护;下台阶第二次开挖3m;(9)浅埋侧(方案I1)、深埋侧(方案I2)隧道侧导洞下台阶第二次开挖初期支护;浅埋侧(方案I1)、深埋侧(方案I2)隧道核心土上台阶第一次开挖3m;(10)浅埋侧(方案I1)、深埋侧(方案I2)隧道核心土上台阶第一次开挖初期支护;浅埋侧(方案I1)、深埋侧(方案I2)隧道核心土上台阶第二次开挖3m;(11)浅埋侧(方案I1)、深埋侧(方案I2)隧道核心土上台阶第二次开挖初期支护;核心土下台阶第一次开挖3m;(12)浅埋侧(方案I1)、深埋侧(方案I2)隧道核心土下台阶第一次开挖初期支护;下台阶第二次开挖;下台阶第二次开挖初期支护;(13)浅埋侧(方案I1)、深埋侧(方案I2)隧道仰拱、二次衬砌施作;(14)深埋侧(方案I2)、浅埋侧(方案I1)隧道侧导洞上台阶第一次开挖3m;(15)深埋侧(方案I2)、浅埋侧(方案I1)隧道侧导洞上台阶第一次开挖初期支护;上台阶第二次开挖3m;(16)深埋侧(方案I2)、浅埋侧(方案I1)隧道侧导洞上台阶第二次开挖初期支护;下台阶第一次开挖3m;(17)深埋侧(方案I2)、浅埋侧(方案I1)隧道侧导洞下台阶第一次开挖初期支护;下台阶第二次开挖3m;(18)深埋侧(方案I2)、浅埋侧(方案I1)隧道侧导洞下台阶第二次开挖初期支护;左隧道核心土上台阶第一次开挖3m;(19)深埋侧(方案I2)、浅埋侧(方案I1)隧道核心土上台阶第一次开挖初期支护;左隧道核心土上台阶第二次开挖3m;(20)深埋侧(方案I2)、浅埋侧(方案I1)隧道核心土上台阶第二次开挖初期支护;核心土下台阶第一次开挖3m;(21)深埋侧(方案I2)、浅埋侧(方案I1)隧道核心土下台阶第一次开挖初期支护;下台阶第二次开挖;下台阶第二次开挖初期支护;(22)深埋侧(方案I2)、浅埋侧(方案I1)隧道仰拱、二次衬砌施作。
隧道工程方案篇5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在众多的交通工程中隧道特别是高危险隧道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大。隧道施工向来是交通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控制隧道施工风险和如何有效的组织施工是所有施工单位一直思考和忧虑的问题。因此,在隧道施工管理中做好安全管理,对于减少损失、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施工人员事故具有积极意义。
1、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贯穿于铁路隧道施工全过程,必须加强隧道施工过程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分阶段进行风险监控和管理,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
(1)要有专门的公司对隧道的风险评估全面负责,公司工程部负责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管理办法,督导施工单位开展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2)施工单位根据制定的《工程风险评估管理办法》中有关施工阶段风险评估的相关要求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设计阶段的评估结果,在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量测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设计确定的风险源、风险等级,对工程措施、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3)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制订并实施风险防范措施
2、强化施工组织的安全设计
2.1施工安全设计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根据隧道设计文件的“施工安全设计”、施工阶段超前地质预报和风险评估意见,细化工程措施,必要时进行专题研究进行分析论证。尤其是对穿越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隧道,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相应安全保证措施,编制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2.2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和实施
(1)长度1000m及以下的一般地质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2)长度1000m以上隧道和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深埋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须经施工单位集团公司审查;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报工程部审批;(3)按经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组织实施。如需调整,一般隧道经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设计、施工单位研究后报公司工程部批准;重点隧道重大施工方案调整须报铁道部批准。
2.3做好超前地质预报
由于目前勘察手段、时间、费用以及判释水平等因素限制,在勘察设计阶段尚不能完全准确地探明隧道所穿越的地层及洞身周边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存在的对隧道施工安全有很大威胁的岩溶、断层、富水裂隙、暗河等也不能准确判释和提示,因此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
(1)勘察设计单位负责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指导施工单位实施方案,依据超前预报成果修正设计。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要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级、预报方法、预报内容、预报频次、实施计划,提出仪器配置和操作要求、信息判释、数据采集与处理、预报成果编制等技术要求。
(2)施工单位按照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实施细则并实施,对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数据真实性负责。应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按预报方案和实施细则实施。
(3)监理单位负责检查施工单位现场地质、物探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及能力,设备类型及数量,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和数据采集情况;进行相关协调工作。
3、合理的开挖方案
开挖方案应认真执行设计方案。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掌子面实际地质情况需更改设计开挖方案的,按设计变更处理。开挖方案常见方法有:全断面法、台阶法、交叉中隔壁法和双侧壁导坑法。
3.1全断面法
隧道工程中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是将全部设计断面一次开挖成型,再修筑衬砌,一般可适用于Ⅴ~Ⅵ类围岩,因开挖作业面大,钻爆效率高可采用凿岩台车和高效运装机。
3.2交叉中隔壁法
交叉中隔壁法是将大断面隧道分部分块开挖,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和二部并分别施作封闭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和二部并分别施作封闭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最后分别开挖隧道左右两块底部,形成隧道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网状封闭稳定支护形式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于Ⅴ~Ⅵ级围岩,也可用于浅埋隧道施工。
3.3台阶法
台阶法分为两台阶法和三台阶法施工,其中两台阶一般适用于Ⅲ级围岩施工。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在三个台阶上分七个工作面,以前后七个不同位置相互错开同时开挖,然后分部及时支护,形成支护整体。缩小作业循环时间,逐步向纵深推进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于黄土地区隧道施工,也可用于其它Ⅲ~Ⅳ级围岩地段。
3.4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是采用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及时施作导坑周边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然后再开挖中部剩余土体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在Ⅴ~Ⅵ级围岩,大断面和超大断面铁路隧道工程,也可用于浅埋隧道施工。此方法成本较高、进度较慢。采用该法开挖时,双侧壁导坑超前的距离相等或不等。为了稳定工作面,经常和超前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配合使用。
4、加强施工安全培训和管理
4.1加强施工安全培训
隧道开挖、喷锚支护、防水板安装、衬砌等工序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检查培训情况并负责公司报告。
4.2其他安全事项管理
(1)洞口洞内相关安全设施:通风防尘、供风供水供电、照明等一般设施和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地段所需专门的检测、防范设施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并满足作业实际需要。设施配置齐全、经鉴定性能完好方可进行隧道施工。
(2)加强火工品管理:建立火工品采购、保管、领用、监控的符合国家规定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火工品管理必须专人专项负责。
(3)突发事件处理:隧道施工要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演,提高隧道施工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要配齐应急所需的人员、物资、设备。
隧道工程方案篇6
简介:本文重点从网络规划、网络优化的角度提出了公路隧道、铁路隧道的覆盖解决方案。由于泄漏电缆覆盖的方案已经非常成熟,因此本文重点分析采用普通天馈系统对隧道进行覆盖的方案,为实际的隧道覆盖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字:隧道覆盖覆盖规划铁路隧道公路隧道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文化家庭事迹材料范文(收集2篇)
- 阅0祝福语普通话述职述廉篇1一封信师恩报告举报信申请报告我保证书党员回复合同我流程主要志故事检讨书笔记了学习方法卷首问候语知识点的民主教学模式食品考察了总结面积诗词.....

大学生两会提案范文(收集2篇)
- 阅0整改面积体积篇1复习题发言病假自我评价决定了文明成语稿件贬义词我国培句子志故事,誓词社会主义:生产简历,管理委托书悼词导游词职责。打算书论文劳动节先进篇2王维讲稿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