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护理方法(6篇)

来源:

婴幼儿护理方法篇1

关键词:320排CT检查;婴幼儿;检查过程中;护理干预

由于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大型医疗设备在各大医院得以广泛宣传和普及。放射科因此也将诊断与护理两个流程细分化。在放射科中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显显现。。因患儿和患儿家属对320排CT检查的诊断过程知道甚少,在扫描过程中患儿容易产生恐惧和精神压力,精神紧张,所以产生对诊断结果的不利情况,因此护理工作在320排CT检查中成为解除患儿精神紧张必须做的工作。

1临床资料

2014年3月~9月,我院影像科对40例8岁以下患儿进行320CT检查,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外伤20例,其他疾病20例;都进行心理护理,成功39例,其中有1例使用镇静剂,放弃1例,有效率95%。

2护理干预

身心合一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身体出现病症会直接影响人的精神状态,使其紧张、恐惧和焦躁,长此以往会更加严重影响身体的恢复。尤其是儿童,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度低,更易因身体问题而出现精神紧张、害怕的状态,所以对CT检查也依然容易产生惧怕的心理状态。而科学、合理的良性刺激可以起到稳定患儿情况,使其注意集中、放松其心情的功能。因此,利用家属陪护、视觉认知、听觉刺激和激励的手段可以积极提高儿童在CT检查效果[1]。

2.1准备及护理

2.1.1护士的准备婴幼儿在应用320排CT检查时仅用时几秒,不仅要考虑到婴幼儿语言能力差,镇静困难,还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度责任心、细致耐心,同时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沟通能力及扎实的基本功,想患者所想,认真、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

2.1.2婴幼儿的评估首先必须认真了解婴幼儿的疾病病史、评估婴幼儿发育、全身营养状况、全身体表、体重及各项生命体征等,充分仔细的筛选检查禁忌,同时仔细评估婴幼儿家属对检查的目的了解和配合能力。

2.1.3婴幼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行320排CT检查前重要步骤之一。婴幼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婴幼儿。常因检查前的疑惑、害怕、恐惧等心理直接影响婴幼儿。因此护理人员要运用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婴幼儿家长中建立相互信任的紧密关系,增加安全感,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此项检查的目的、方法、配合,并阐述成功病例的实例,以及此项检查对疾病诊治的必要性及特异性。

2.1.3.1患儿到检查室后,先熟悉室内环境,仔细看看机器上的动画界面。

2.1.3.2根据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分别依据患儿的年龄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家长的心理护理主要针对于1个月~3岁的患儿;主要应用哄、抱等亲密的接触方法;采取表扬、鼓励的方法主要应用于3~4岁的患儿;对4~6岁的患儿,要简单的讲解检查中机器运行的方法,及检查中机器出现的声音。

2.1.3.3对1.5岁以上患儿较固执的,明确告知,如不执行,我就要给你肌注或静脉推注药物。

2.1.4镇静药的应用镇静剂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可采取不同的镇静药物。但药物用量的多少应根据婴幼儿的体重、发育营养状况应用不同剂量的镇静药物。其中对婴幼儿应用基础麻醉,因其起效快、镇静作用强,且其易于掌握麻醉的深浅及苏醒时间,因此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2.1.5急救的准备使用镇静药时,呼吸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同时存在风险,因此,完善各项急救药品及器械是保障检查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2.1.6环境的准备安静、舒适的环境,检查室适宜的温度光线、温度,能防止婴幼儿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是保障检查成功的重要客观因素。

2.2检查中的护理

2.2.1应根据具体的条件保持好正确的,便于检查的顺利进行。

2.2.2扫描过程的护理虽然320排CT检查的时间短。但检查中婴幼儿的安全防护至关重要。为避免婴幼儿发生意外,必须有家长陪伴,保障检查的顺利进行。

2.3检查后的护理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各项反应,并对患儿给予肯定的表扬。

3结论

3.1320排CT检查能提供更快捷、更安全的诊断,在检查中有着其他设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其超快速扫描整个器官,能有效减低高达80%的辐射剂量和高达58%的造影剂用量。这对于患者而言会更加安全,对于儿童、女性及需要定期检查的患者尤其适合。由于扫描速度很快,因此以往小孩照CT需麻醉的情况也就不存在了,还可以边照CT边看动画。这些优势扩大了CT在儿童疾病中的应用,目前已成为婴幼儿脑外伤后首选的诊断方法[2]。

3.24岁之前小儿好动,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发生骨折或原发性脑损伤,是脑损伤的高发阶段,并且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伤害[3]。

3.3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常把疼痛等感觉与惩罚相联系,认为医院是最不安全,最可怕的地方。对医护人员充满疑惑,所以,在接受各种治疗时表现的非常反感,哭闹,多动,拒绝或强硬反抗。因此,如果在治疗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强迫患儿接受治疗,往往造成其身心创伤,产生更大的抵触情绪,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由于幼儿的自控能力较弱,情绪反应均会明显的表现出来,当其处于恐惧、紧张的情绪时,会不配合、哭闹。3岁之前的孩子在心理上是与父母一体的,应详细的向患者解释,取得其信任和配合,可减轻对患儿的负性暗示[4]。患儿就医整个过程中,家长作为最亲密的人,扮演角色、所起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让家长对所用干预方法理解,积极配合,教育患儿方式才能得当,常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芳,严金兰.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06):15-16.

[2]靳瑞娟,等.128层螺旋CT应用于婴幼儿脑外伤的优势[J].西部医学,2013,25(7).

婴幼儿护理方法篇2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泪囊炎;泪道冲洗;护理技巧

先天性泪囊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鼻泪管的管腔被上皮细胞残屑所阻塞或鼻泪管的下端被先天性残膜封闭或[1],在临床上采取泪道冲洗方法治疗先天性泪囊炎是做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护理中如何提高泪道冲洗的护理技巧,提高操作的准确率,避免损伤,这是护理工作的关键。笔者现将婴幼儿先天性泪囊炎泪道冲洗的护理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46例先天性泪囊炎的婴幼儿,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在10d-1岁。双眼的患儿30例,单眼的患者16例。

1.2治疗方法

1.2.1材料泪小点扩张器,泪道冲洗注射器连接5号冲洗针头,冲洗药液,采用常规泪道冲洗方法自下泪点注入冲洗液。

1.2.2方法传统的泪道冲洗方法是操作者用左手拉下眼睑,在将针头插入泪小点处,一般深度要适宜为1.5mm-2.0mm,再将针头水平方向旋转,沿泪小管慢慢进针5-6mm,然后向泪道内注入冲洗液进行冲洗泪道。

1.3结果此组患儿经泪道冲洗后显效是指一次冲洗后泪道通畅的病例,有效是指进行泪道冲洗两次以上最终泪道通畅的病例,无效是指进行多次泪道冲洗泪道仍不能通畅的病例,此组患儿泪道冲洗效果,详见表1。

2泪道冲洗的护理

2.1准备工作冲洗前为减少患儿的不适感,眼内眦部滴入0.5%丁卡因进行表面麻醉,3-5min即可泪道冲洗的操作。操作前要向患儿的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向其讲解关于先天性泪囊炎及泪道冲洗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的方法,向患者家属解释进行冲洗的针尖已经磨的圆钝,并无危险性,消除患儿家长的紧张、焦虑的心理,以取得家属的合作,将患儿做好准备工作,并且给予患儿垫上尿片。

2.2固定将婴幼儿摆好合适的并给予恰当的固定是泪道冲洗成功及避免发生泪小管损伤的关键措施[2],协助患儿取仰卧位躺在治疗床的中央,用大床单,将患儿的肩部连同手给予包囊起来,松紧适宜,露出婴儿的头颈部,注意将患儿的手伸直紧贴与躯体的两侧,主要是为了防止在冲洗过程中患儿突然伸手抓拔冲洗器而引起一系列的危险因素。为婴幼儿泪道进行冲洗时,必须由2名护士配合操作以确保患儿的安全,分别站立于患儿的身旁,为了防止冲洗时引起患儿的呛咳或者憋气可将患儿衣服的前两颗扣子解开。在冲洗过程中为了减少婴幼儿的对抗力量,并且提高进针的准确率和有利于操作,可将婴幼儿的双腿和臀部稍抬高,抬高的角度具床面1cm左右,使头部和躯干保持水平,患儿操作时采取平卧位[3]。协助固定的人员将双上臂分开左右两边夹住患儿的躯体,用手掌贴紧患儿颞侧,患儿的嘴角两旁用操作者的双拇指分别固定,冲洗的一面手掌夹住干净的棉花,对于患儿固定的力度可以适当调节,禁止过紧并以患儿的头部及躯干不摆动为宜,棉球是用于冲洗时吸冲耳廓内的洗液,以免进入患儿的耳中,进行泪道冲洗的操作者站立于患儿头部以方便操作。

2.3操作时注意事项

2.3.1由于婴幼儿的泪点小,操作的周围环境一定充分准备,保证光线充足,使操作时看清看准。

2.3.2在操作时要将患儿的头、躯干以及手进行固定良好禁止患者进行活动,操作时做到进针快、拔针快以及推药快,最好在患儿没有感到不适时已经完成各项操作。

2.3.3操作时如进针后碰不到骨壁可向外向下拉下眼睑,可以将泪小管拉直,或变换进针的角度,以便能够顺利的进针。有些患儿会出现哭闹,造成泪道出现痉挛,使进针难度加大,未能碰到骨壁,会产生不通的假象,此现象下禁止强行推进,可在此从泪小点上进针后在进行泪道冲洗。

2.3.4对于婴幼儿的泪道冲洗液量一般不宜超过2ml/次,注意冲洗的液量过大,会出现患儿吞咽与呼吸动作不协调最终发生误吸引起患儿的吸人性肺炎或窒息,对于泪道有脓性分泌物较多时可进行多次冲洗,直至泪道通畅后,再没有溢泪现象即告治愈[4]。

2.3.5由于婴幼儿无语音表达能力,因此操作时应密切观察婴幼儿的表情以及有无吞咽动作或憋气,如吞咽动作减弱或鼻孔有液体溢出时,立即给予患儿进行拔针,以防患儿发生呛咳或窒息。

2.3.6在泪道冲洗的过程中由于洗液从上泪小点溢出时,可用消毒棉球压迫上泪小点,将冲洗液的分流阻断,此现象可以进行加压冲洗。

3总结

在泪道冲洗中严格掌握适应证、冲洗方法及及技巧以及注意事项,从下泪小点进针行泪囊冲洗是比较安全的。实施泪道冲洗可以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的泪囊炎,良好的冲洗技术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患儿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李永红.鼻泪管逆置球头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11(31):197.

[2]李晓丽,陈秀红.婴幼儿先天性泪囊炎的治疗与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20).

婴幼儿护理方法篇3

[关键词]儿保科护士接诊健康指导

儿保门诊集儿童医疗、保健及心理咨询为一体,肩负着本地区大部分儿童的医疗保健任务。如何协助儿保门诊医生开展诊疗工作,如何更好地接诊并进行健康教育是儿保科护理人员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下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1.接诊方法

在儿保门诊就诊的儿童可分为健康体检者和需要诊疗的各种患儿。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就诊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接诊。

1.1对健康体检幼儿的接诊方法

到儿保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多是出生42d至30m左右的婴幼儿,按照健康体检的求,他们均是来接受体格发育检查和进行预防免疫接种。因婴儿儿有怕生的特点,尤其是已经有过接触医护人员经历的小宝宝更是会有畏惧情绪。因此,护士在接诊过程中需以爱心和耐心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因为婴幼儿的父母多是初为人父母,他们对孩子一举一动较为敏感,这也需要接诊护士以礼貌的态度,温和的语气与孩子及其父母沟通,与他们一起安抚接受体检或免疫注射的婴幼儿。

1.2对患儿的接诊方法

儿保科门诊接触的另一类人群就是在儿童生长发育期遇到各种问题而需就诊的婴幼儿及其家长。尤其是患有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及各种心理、智力及行为发生障碍的婴幼儿,这一类患儿是在接诊环节需给予特别关注者。这类患儿或者调皮好动,一刻也难以安静、或者无法与人进行基本的交流,他们的父母因孩子的疾病也会出于焦虑、敏感的状态。护士对这类患者的接诊,需注意言语和态度。应避免擅自对患儿的情况妄加评论,需根据患儿的情况积极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工作。

2.做好儿童身体各指标、形态的测量工作

儿保科护士最常见的工作是对婴幼儿的身体各指标、形态的测量和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等一般身体形态的测量。体重和身高是衡量发育期婴幼儿营养及发育状况的最主要指标,儿保科健康检查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体重的定期测量。护士在测量前需指导家长帮助被测幼儿拍净大小便,在室温允许的情况下,征得家长同意,脱去幼儿鞋袜、衣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幼儿独立放在秤上。测量时,要力求准确,视线需与刻度垂直,还要及时做好测量记录。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测量的方法也不同,具体方法是:

6m之前的婴儿:因6m之前的部分婴儿还无法坐,因此测量体重时可取平卧位。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因秤的面积较小,如孩子翻身或动作过大掉下秤就会发生危险,护士在测量时可要求家长协助配合,从旁保护。

9~12m的婴儿:因这一阶段的婴儿以会坐,但是通常还无法独自站立,如已坐姿或平卧位测量,他们很难保持稳定的姿势,容易造成测量的难度。因此,可使被测婴儿被对家长侧身坐在秤上,视线所及处放置能吸引孩子注意到彩色气球或铃铛,是孩子的注意力被暂时吸引过去,以方便测量。测量过程也许要求家长从旁协助保护孩子的安全。身高的测量还需取平卧位进行。

18~30m的幼儿:这一阶段的幼儿已能基本听懂家长及他人的简单语句,且多半能走能跑了,虽然不会再发生测量中的隐患,但是这一阶段的幼儿“陌生人焦虑”会使幼儿拒绝接触陌生事物和陌生人,如测量体重和身高的秤及护士。他们的拒绝方式多是哭闹或拒绝站在秤上,此时,护士不要急于测量,可以微笑或温和语气安抚幼儿,待幼儿情绪稳定,再尝试测量。

有疾患的幼儿:对有心理、行为及智力障碍的幼儿,在测量时更应注意准确性及方法和态度。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心理。

3.做好健康免疫注射

在儿保科就诊的多数婴幼儿除进行常规的健康体检外,还需进行免疫注射。护士在这一环节额,需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是无菌化操作,护士需严格无菌化操作,注射前检查疫苗及一次性注射器的有效期和批号。其次,注意询问幼儿有无发烧等注射禁忌,对有禁忌的幼儿,需详细告知危害,并约定下次注射时间。再次,注射过程要观察幼儿的注射反应,发现问题及时终止注射并向医生报告,最后,因儿保科接受免疫注射的均是幼儿,护士要注意工作方法,注射动作要轻柔,语气要温和,要对幼儿给予安抚,对态度不礼貌的家长多给予理解。

4.要做好接诊过程中的健康指导工作

儿保科就诊的多为新生儿及幼儿,虽然在信息发达的社会环境下,年轻的父母们已具备一定的科学育儿知识。但是,儿保科护士还是应履行儿保科健康监测及健康教育的职责,把握家长每次带幼儿健康体检的机会,进行婴幼儿健康的宣教。可通过墙报、分发健康手册及资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添加辅食方法、及时发现孩子微量元素缺乏、贫血、佝偻病症状等健康知识,也可于候诊或在体检过程中耐心解答家长的疑问。儿保科护士应加强儿保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更新,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与儿科医学保健水平保持同步。还应熟知丹佛发育筛查试验(DDST)、韦氏幼儿、儿童智能量表(WPPSI)、以及小儿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多动症孤独症等测试量表的测量规则和使用方法,掌握计算机分析评估方法。

5.结语

总之,儿保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以耐心、细心和爱心面对每一个接受检查的幼小生命,努力为他们创造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提高服务意识,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的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柳云.儿保门诊接诊工作体会[J].家庭护士,2008,(07)

[2]杜静.浅谈儿科护士的基本素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05)

[3]陈彩芳、闵庆龄.浅谈儿科护理管理举措[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5,(05)

婴幼儿护理方法篇4

【摘要】目的:探讨咪喹莫特用于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观察对52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使用咪喹莫特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并对症进行护理。结果:咪喹莫特有效率88.5%,不良反应小,易护理。结论:咪喹莫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有一定疗效,护理简单易行,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血管瘤;咪喹莫特;护理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高达10%[1],多在出生后数天或数周发病,开始病灶只有针尖大小,如不及时治疗在数周内病灶将迅速增大,造成外观的破坏[2]。婴幼儿血管瘤虽为良性肿瘤,有自发消退可能,但内皮细胞过度增殖,生长状况难以预测,缺乏客观的判断指标。与其盲目等待不如早期干预以促进血管瘤消退。目前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病灶局部或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同位素敷贴、干扰素、抗肿瘤药物、口服普萘洛尔、激光和手术治疗等[3],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咪喹莫特用于治疗血管瘤最早由Martinez等[4]于2002年报道,目前国内外均有应用5%的咪喹莫特治疗血管瘤获得明显效果的报道[5,6],笔者用咪喹莫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52例,取得一定的疗效。

一、临床资料

2011.1~2011.12我院我科就诊婴幼儿血管瘤患者208例,告知家长血管瘤有自行消退的可能,早期积极治疗可能可以加速消退,减少对美观和功能的影响。获我院人体试验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告知该治疗为超处方用药。有52例患者愿意接受咪喹莫特治疗,另外65例患者接受585nm脉冲染料激光(美国CYNOSURE公司)治疗,3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0例接受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8例接受平阳霉素瘤体注射术,还有17例患儿要求于外院治疗。治疗组52例患者予咪喹莫特治疗,之前均未接受其他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40例;位于头面部12例,躯干部19例,四肢21例。年龄20天~10月,平均年龄3月,瘤体面积从0.8cm×1.0cm~8cm×8cm大小不等。

二、方法

外用5%的咪喹莫特乳膏(明欣利迪,四川明欣药业),将药膏均匀涂抹至血管瘤表面,轻轻按摩直至药物完全吸收,无需洗去药物。每两天一次,咪喹莫特乳膏使用一月后,若血管瘤未出现消退现象,可增加用药频率至每天一次,告知家长若出现瘤体溃烂暂停药膏涂抹。持续用药16周,若用药期间血管瘤消退,即停药。

采用Achauer等[7]分级标准进行评价。I级(差),瘤体缩小

定期随访至1岁,每月复诊一次,观察、测量血管瘤大小、质地及色泽变化,根据疗效及不良反应等适当调整用药量。

三、结果

治疗组52例,IV级23例,Ⅲ级12例,Ⅱ级11例,I级6例,IV级、Ⅲ级和Ⅱ级均为有效,有效率88.5%。咪喹莫特外用8周左右后,婴幼儿血管瘤开始出现生长减缓并出现消退现象。不良反应有皮肤红斑28.8%、表皮剥脱21.2%、皮肤瘙痒9.6%及结痂32.7%。52例患者有1例失访(失访病例列入I级疗效),远期观察中,瘢痕形成23.1%,色素沉着19.2%,色素脱失3.8%,赘皮组织残留15.3%,溃疡迁延不愈7.7%。

四、护理

1.用药治疗前的健康指导:做好婴幼儿血管瘤家长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婴幼儿血管瘤出生后快速生长及自发消退的不确定性给患儿家长造成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目前血管瘤治疗方法众多,每个患儿都要根据自身情况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与家长充分沟通,设身处地的为家长着想。向家长介绍咪喹莫特的药理作用,无需隐瞒咪喹莫特的用途,5%的咪喹莫特乳膏是1997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的第一个外用治疗外生殖器疣的免疫调节药物,国产药膏商品名为明欣利迪乳膏,2002年Martinez等[4]首次报道局部5%的咪喹莫特乳膏治疗2例婴幼儿头皮浅表血管瘤,获得全部消退的疗效,国内外病例报道亦证实其疗效。主要优点是用药方便、可控,无局部刺激性,无全身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

2.用药治疗后的护理

2.1.瘤体红斑水肿与护理

咪喹莫特乳膏外用后部分病例出现红斑水肿,可适当减少药物用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完整,强调安全护理,防止碰撞、摩擦等引起表皮破溃,应穿着宽松的棉质衣物,勤剪指甲,防止患者搔抓患处。向患儿家长解释病情,咪喹莫特是一种免疫反应调节剂,可诱导生成炎性预激因子(IFN-α、IFN-γ及IL-1,6,8,10,12),活化TH1细胞,激活局部炎症反应[8],此与瘤体红肿可能存在相关性。密切注意瘤体红斑水肿的消退情况。

2.2.结痂创面与护理

咪喹莫特乳膏外用后部分病例出现瘤体表面结痂,予暂停用药;有些病例痂皮干燥,待自行脱落后基底发白,说明血管瘤已基本消退,注意近期避免碰水,防止感染;还有病例痂下有渗液,予去除痂皮后见溃疡创面,创面应暴露,予聚维酮碘外涂,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创面使用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软膏,以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的形成。

2.3破溃创面与护理

有4例患儿用药后瘤体破溃,反复感染迁延不愈,创面培养及血培养均无阳性结果,予1:1稀释H2O2清洗、消毒后再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外涂,每天1-2次,直至伤口愈合,溃烂创面护理时应注意创面暴露,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必要时用远红光外线灯照创面,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4疤痕远期护理

针对瘢痕积极采用积雪苷乳膏治疗,每日3-4次,每次5-10min按摩疤痕。告知家长疤痕的护理重在坚持,对于头面部易包扎的部位可进一步采用疤痕贴压迫疗法,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小结

婴幼儿血管瘤具有出生后快速生长和自发消退的临床特征,在此期间婴幼儿的免疫系统也在不断成熟,有研究发现在增生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存在CD8+T和CD32+T细胞,在婴幼儿血管瘤的增生和消退中可能起作用[8,9],咪喹莫特为非核苷杂环胺药物,是一种新型合成的小分子免疫调节剂,它可以直接刺激免疫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合成和释放特殊的细胞因子,间接激活T细胞免疫。此外,咪喹莫特还可以诱导免疫细胞产生化学增活素,吸引免疫细胞到达病变部位[10]。

咪喹莫特属于免疫调节剂,不影响细胞分裂周期,无蓄积毒性,若密切注意瘤体溃烂及疤痕等问题,并护理得当,咪喹莫特治婴幼儿血管瘤不失为一种值得探索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KilclineC,FriedenIJ.Infantilehemangiomas:howcommonarethey?AsystematicreviewofthemedicaIIiterature.PediatrDermatol,2008,25(2):168-173.

[2]SchwartzRA,SidorMI,MusumeciML,etal.Infantilehaemangiomas:achallengeinpaediatricdermatology.JEurAcadDermatolVenereol,2010,24(6):631-638.

[3]BarrioVR,DroletBA.Treatmentofhemangiomasofinfancy.DermatolTher,2005,18(2):151-159.

[4]MartinezMI,Sanchez-CarpinteroI,NorthPE,etal.Infantilehemangioma:clinicalresolutionwith5%imiquimodcream.ArchDermatol,2002,138(7):881-884.

[5]SenchakAJ,DannM,CableB,etal.SuccessfultreatmentofCutaneoushemangiomaofinfancywithtopicalimiquimod5%:aReportof3cases.EarNoseThroatJ,2010,89(3):E21-25.

[6]马刚,林晓曦,江成鸿,等.咪喹莫特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1,27(6):411-414.

[7]AchauerBM,ChangCJ,VanderKamVM.Managementofhemangiomaofinfancy:reviewof245patients.PlastReconstrSurg,1997,99(5):1301-1308.

[8]NorthPE,WanerM,MizerackiA,etal.Auniquemicrovascularphenotypesharedbyjuvenilehemangiomasandhumanplacenta.ArchDermatol,2001,137(5):559-570.

婴幼儿护理方法篇5

关键词:小儿泄泻中医护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56.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137-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把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患有小儿泄泻的婴幼儿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患者,年龄在两岁半以下,进行回顾性分析。

1.2方法

把120名小儿泄泻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患者,实验组进行中医推拿治疗,对照组还是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实验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疗效与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出结果,记录下来;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再对实验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疗效与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出结果,记录下来;结合两次的结果,得出结论。

1.3诊断标准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所减轻;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是否康复。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通过表格对比得出结果

2.2具体描述对比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实验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减轻,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症状则没有明显改善;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实验组小儿泄泻患者基本上得到康复,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病情出现了明显减轻的现象。

3讨论

3.1对小儿泄泻的讨论

3.1.1什么是小儿泄泻

泄泻,就是我们所说的腹泻,发病于婴幼儿身上则称为小儿泄泻,是一种小儿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症状是粪质稀薄或者像水一样,大便次数增多。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虽然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但是,夏季和秋季的发病率较高,而且,一旦秋季和冬季发病,很容易引起流行性疾病。

3.1.2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

(1)伤食泻:内伤乳食所致,饮食不规律不卫生。也许有人会有疑问,婴幼儿只能吃奶或是米汤,怎么可能会出现饮食不规律的现象,那是因为有时候,在喂婴幼儿时,因为牛奶有点热,便放在一边,等凉一些再喂,但是,谁都不能保证在喂婴幼儿的时候,牛奶的温度正合适,冷热一交替,就有可能导致小儿泄泻。饮食不卫生也可导致小儿泄泻。喂养时无法保证乳食有无变质,饮食卫生不注意,特别是农村来的婴幼儿,家属缺乏卫生讲究。

(2)风寒泻:外感时邪所致。婴幼儿对温度的适应度与成人的不同,有时候,对于成年人来说,外面的温度刚好适合出去散步,便抱着婴幼儿出去,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也许外面的温度还是有些低,这就很可能使婴幼儿的身体受到寒气,导致婴幼儿患上小儿泄泻。

(3)脾虚泄泻:小儿素体虚,脾胃虚弱。小儿脏腑本娇嫩,半岁以后2岁以前从母体带来的免疫力逐渐减免并逐渐产生自身免疫力。因个体差异,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减弱,运化水谷精微失调,导致泄泻。

(4)湿热泻:多见于母乳喂养婴幼儿。乳母饮食习惯偏辛辣、厚腻,易生湿热,湿热下注而致泄泻。

3.1.3小儿泄泻的主要症状

大便的次数增多,每天至少3至5次,严重时候可能达到10次以上,有臭味,也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口干等症状,泄泻严重者,会出现发热、皮肤干燥、啼哭等症状。

3.1.4小儿泄泻的分期

1急性期:患病时间在2周之内;

2迁延性期:患病时间为2周到2个月之间;

3慢性期:患病时间大于2个月。

3.1.5小儿泄泻的治疗方法

(1)饮食治疗:如果是泄泻较轻的婴幼儿,适当减少用奶量,用糖盐水或者米汤代替;

(2)液体治疗:液体治疗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静脉注射治疗,常用于泄泻较为严重的婴幼儿;二是口服治疗,常用于泄泻较轻的婴幼儿,按照体重,分次服用;

(3)药物治疗:针对婴幼儿泄泻的病因和婴幼儿的体质,选择适用的抗菌药物;

(4)对症治疗:如果只是腹泻,只要口服一次碳酸铋即可,或是轻酸蛋白0.3克,每天早、中、晚三次;如果还伴有不消化的症状,可以口服胃蛋白酶合剂,根据年龄进行用药。

3.2对中医护理的讨论

3.2.1什么是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就是在中医的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且悠久的历史,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3.2.2中医护理的内容

中医护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情志护理以及中医特色疗法。

(1)生活护理: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在按时休息的同时,时常做一些小运动。

(2)饮食护理:饮食有规律,主要以清淡为主,注意饮食的卫生。①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②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③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④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⑤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⑥苹果切块加水煮沸代茶饮,有止泻功效。

(3)药物护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身体偏寒或是偏热,都是不健康的,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一些中药,调节一下身体的平衡。中药汤剂宜温服;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4)情志护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通过语言、动作、行为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改善患者的心理。

(5)中医特色疗法:如耳穴疗法;推拿疗法。

1)耳穴调护:选取小肠、胃、皮质下、大肠,配以脾、肾上腺、隔、肝、神门、三焦等穴。

2)推拿调护:①湿热泻常用手法,运脾土、清小肠各100次,捏脊3-5遍,每捏3次将脊背的皮提1次,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也可在脊背处刮痧,用固硬光滑的物品,蘸少许剂,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刮到局部皮肤发红即可,此法可退热。②伤食泻推拿调护:运脾土,清小肠各100次,捏脊3-5遍,推板门100次。若积食化热,加推上三关、下六腑,推天河水,推腹阴阳。③风寒泻推拿调护:运脾土,按摩中脘、天枢、上巨虚、阴陵泉穴,可加艾灸或隔姜灸,或做脐部热敷,或做腹部自我按摩。④脾虚泄泻推拿调护:运脾土,侧推大肠,运土入水,揉龟尾或灸龟尾,手掌搓热按脐等。

3.3讨论中医护理对小儿泄泻的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由于婴幼儿脏腑娇嫩,抵抗力本身就比较低,体质也较弱,所以,对于婴幼儿患者,在能不使用药物的时候,尽量不使用,而中医护理则正好填补了这一缺点,既可以治疗婴幼儿患者的疾病,有可以不伤害到婴幼儿的身体,可谓是一举两得,而且,对于小儿泄泻这种疾病,采用中医护理疗法,通过耳穴、推拿等治疗,对小儿泄泻患者的病情具有显著疗效。

4总结

通过对小儿泄泻中医护理的讨论,可以明确得出:采用中医护理的耳穴、推拿疗法对小儿泄泻这种疾病进行治疗,对小儿泄泻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值得被广泛应用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齐艳琴.关于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1(27).

[2]徐红.穴位推拿治疗小儿腹泻[J].按摩与导引,2004,04(35).

[3]李华军,吴彩霞.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0,02(24).

婴幼儿护理方法篇6

关键词婴幼儿辅食健康教育语言发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45

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而语言能力又是其日后智力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适应能力及交往能力发展程度的体现,且对人一生的心理发展有深远影响。为了探讨合理指导家长给婴幼儿添加辅食与语言发育的关系,我们对400例足月剖宫产正常婴儿语言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我院行剖宫产出生的足月正常儿400例为研究对象,男200例,女200例。孕母无妊娠合并症,新生儿无窒息史,母亲均为城市居民,且都是高中以上学历,家庭教育相似。小儿经检测听力正常,发音器官结构和形态无异常,智能正常,无神经系统疾病。

方法:根据母亲的意愿将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生后母乳喂养,在婴儿4个月时开始由医护人员指导家长,特别是对母亲的指导,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对照组:生后母乳喂养,没有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用自制调查表向家长询问谁为主要抚养人,了解断乳期饮食添加时间及添加质量,指导家长详细观察并分别记录婴儿能听懂自己名字、能听懂家长指令、能说出单词、能模仿家长回答的时间。并比较两组婴幼儿语言发育时间的早晚。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S表示。

结果

两组婴幼儿时期添加断乳期饮食时间比较:试验组添加断乳期饮食平均为4.36±0.64个月;对照组添加断乳期饮食平均为8.6±1.4个月。两组有显著差异(P

试验组的t1、t2、t4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讨论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实习日志范文(8篇)

    - 阅0

    工作日志篇1公司最近一直在强调写日志的重要性,而且有很多人都在内心深处反对写日志或不愿写,窃以为,大部分人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而可能有一部分人是不想写给领导看,就象自.....

    写信范文150字(收集3篇)

    - 阅0

    庆典写作防控答案概述篇1测试题检讨书资料,礼仪表态发言标语评课稿,歇后语教学法措施的语法邀请函写法竞聘答案了启事标书散文安全。
    感言主题篇2自我推荐解析贺词施工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