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的调查(6篇)
来源:
健康饮食的调查篇1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饮食习惯;运动活动;学生
【中图分类号】R179G479R1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2-0131-03
营养是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的物质基础,而体育锻炼是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合理饮食行为和体育锻炼能促进良好生长发育并预防疾病,反之,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学习和劳动能力,并可导致各种急、慢性营养不良和某些成年期疾病如动脉硬化、肥胖症的发生[2]。为了解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日常饮食和运动状况,为制定相关行为干预及营养宣教提供依据,笔者于2006年10-12月对南京市县乡15所学校4124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被调查人群,在南京市县乡级学校抽取初中6所、高中6所、职业学校3所共15所学校,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二级随机抽样抽取班级,共调查4124名中学生,其中初中1640名,高中2484名;男生2121名(51.4%),女生2003名(48.6%)。年龄为11~21岁,平均(15.59±1.94)岁。
1.2方法根据不同年龄青少年生理发育特点和主要健康影响因素的不同,统一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饮食和运动锻炼等相关行为及其他一些与生活方式相关的行为。其中初中问卷有64个调查项目,高中问卷有67个调查项目。由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培训调查员,调查员在学校班主任的配合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当场收回。
1.3统计分析资料收集后采用Epidata3.0双份独立录入,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
2结果
2.1日常饮食行为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日常饮食行为状况见表1。中学生每天喝汽水饮料和吃甜点1次以上者分别占24.2%和27.3%,男生每天喝汽水饮料1次以上率高于女生,而女生每天甜点吃1次以上率高于男生;初中女生每天喝汽水饮料1次以上率高于高中女生、初中男生每天吃甜点1次以上率高于高中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过去7d中,吃西式快餐3d以上者所占比例初中女生高于高中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去7d中,中学生每天吃1杯牛/酸/豆奶占39.2%,高中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中男、女生每天喝1杯牛/酸/豆奶率均高于高中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过去7d中,中学生每天吃早餐者占77.0%,初中女生明显低于高中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食率为34.6%,不同性别、学校学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运动及静态活动情况南京市县乡中学生过去7d运动及静态活动情况见表2。中学生每天运动1h以上者占14.5%,女生明显低于男生;高中生低于初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每天看电视/录像2h以上者占26.1%,在不同性别、学段学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天做课外功课2h以上的49.9%,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课2h以上占11.9%,初中男生高于女生,且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每天玩电子游戏2h以上的为8.5%,初、高中男生均高于女生,高中男、女生均高于初中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3营养知识知晓和观点情况初中学生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情况见表3(高中生未参与调查)。由表3可知,初中学生对4项基本营养知识知晓率均低于22%,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南京市县乡初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情况见表4,对多吃蔬菜有益健康、多吃水果有益健康和喝牛奶有益健康的赞同率较高,均在90%以上;而对体力活动有益健康赞同率为89.5%,不同类食物有益健康赞同率为55.9%;对体重越重越健康和吃很多肉有益健康不赞同率分别为89.4%和69.6%。其中女生不赞同率均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3讨论
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心脏病、糖尿病、中风等疾病发病年龄的年轻化,均与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有关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运动锻炼不仅对青少年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还可有效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3]。调查显示,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普遍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每天喝汽水饮料和吃甜点1次以上者分别占24.2%和27.3%,每天吃1杯牛/酸/豆奶率为39.2%,偏食率为34.6%。其中,女生对甜点的偏爱超过男生,而男生较女生更偏爱喝饮料;高中学生在吃甜点和喝饮料的行为上低于初中生,可能是个体成熟因素的影响。根据卫生部颁布《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甜点和汽水饮料应属限制食用级别,每周摄入不超过1次。因为此类食品营养素较单一,摄入较多导致孩子发育滞后,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和智力发育。而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合适,是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种理想的健康食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每人每天摄入奶类300g。此次调查显示,有60%以上的中学生不能做到每人每天1杯牛(酸)奶,尤其是高中学生更低。高中生学习任务更为繁重,更要强调奶类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早餐吃得好的学生明显比不吃早餐和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精力充沛,考虑问题积极,文化课不及格的比例也明显较低[4]。此次调查每天吃早餐率(77.0%)明显低于高树军等[5]1992年第3次全国营养调查中小学生(早餐为86.5%)的调查结果。偏食率超过1/3以上,偏食易引起机体营养素平衡失调,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等。有研究发现[6],成绩中上和成绩上等的学生饮食行为较好,成绩较差的学生饮食行为也较差,不同学习成绩学生饮食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时期是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营养是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应该向中学生强调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倡导和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南京市县乡中学生锻炼普遍不足和课余时间静态活动较普遍。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应保证学生每天有1h的体育活动。调查发现,每天锻炼1h者仅14.5%,至少85.5%中学生锻炼不足,尤其是女生每天锻炼者更低,其中初中女生为13.2%,高中女生为8.5%。这可能与女生学习负担较重,尤其是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有一定的关系。每天看电视/录像、做课外功课2h者所占比例低于国内一些相关报到[7-8]。初中生静态活动高于高中学生,这可能与初中学生课余时间较多有关。但中学生静态活动相关行为存在聚集现象,如果各项静态行为所占时间在个体叠加的话,则其每天静态活动的时间是相当长的,这无疑挤占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和各种体力劳动等动态性活动的时间,长此以往,必将因为体力活动不足、能量消耗减少而导致超重或肥胖[7]。体育锻炼不仅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还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并给予充分的锻炼时间和锻炼机会。
南京市县乡中学生普遍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锻炼普遍不足和静态活动较普遍。另外,中学生营养知识相对匮乏,对一些基本的营养知识知晓率较低和对一些营养知识观点不正确。而营养知识掌握的好坏影响饮食行为的合理性[9]。提示针对中学生存在的不良饮食行为、运动锻炼不足和静态活动较普遍等健康危害行为,学校应对全体学生开展普遍的教育和干预,以建立有效干预机制和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支持系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另外,针对初、高中学生和性别的不同特点,应选定其重点不良行为方式为内容,制订不同的健康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
4参考文献
[1]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120.
[2]陈静,王芳芳.中学生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干预研究.护理研究,2008,22(2):416-418.
[3]周月芳,朱佳,彭宁宁.上海市大学生日常饮食与运动状况.中国校医,2007,21(1):1-3.
[4]
孙杰,尹俊水.早餐质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1994,15(6):447.
[5]
高树军,翟凤英,马冠生,等.我国中小学生不吃早餐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22(2):109-111.
[6]沈蕙,腾臣刚,李海,等.江苏省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02-603.
[7]何健,杨汴生,钟娅,等.河南省城市中学生静态活动相关行为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12-414.
[8]孙莉,朱鸿斌,张成云,等.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69-1072.
健康饮食的调查篇2
[关键词]饮食行为教育;大学生;营养均衡
近一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报道了很多,随着人们对饮食关注的日渐增多,伟大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饮食行为成了人们的关注对象。大学生关系到祖国的发展,他们的健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怎样才能吃出健康好身体呢?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让你远离疾病,养出健康好身体!
先让我们了解一些具体的数字: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236名高校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构成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饮食健康令人担忧。从饮食规律来看,能够保证三餐规律的仅有33.9%,只有24.2%的学生从不错过三餐中的任何一顿正餐。其中男生的规律性比女生更差,
超过半数的男生不能按时吃早餐。此外,大学生饮食随意性大,六成大学生从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吃饭主要考虑简便原则,50.4%的人饮食规律受情绪好坏影响。
大学生中很大比例的人群喜欢吃零食,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情绪不好或没时间吃饭。55.1%的大学生因为无聊而吃零食缓解情绪,女生更高达70.4%,这与女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有关,其自我缓解情绪的能力差。吃饭细嚼慢咽的大学生仅25.8%,部分大学生进餐时习惯狼吞虎咽,吃饭速度很快,男生表现得更突出。女生则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书,吃饭不够专注[1]。
山东省泰山学院调查显示:本校大学生饮食不规律者占31.56%,挑食偏食者占32.23%,经常不用早餐及草率用早餐者分别占15.26%、7.13%,早餐用奶或蔬菜者则不足15%,调查的学生中有近2/3者不关注饮食营养知识,有近50%者不关注公众饮食卫生事件[2]。
重庆工学院调查显示:不吃早餐的占总人数的40.5%,经常食用牛奶及鸡蛋等营养品的大学生仅占总人数的26.46%,经常食用水果的大学生仅占总人数的29.13%[3]。
江月玲对广东省5所高校5000多名大学生膳食情况调查显示:摄入热量普遍偏低,只有标准供给量的75%略多,其中男生早餐热量摄入仅占全天总热量的15%左右,女生为20%左右。有部分学生存在不进早餐,还有的养成上午9:30课间匆匆进餐的不良习惯。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摄入为标准供给量的70%左右等等。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的同学在下沙高教园区进行了“大学生饮食习惯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日常饮食没有规律,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时间经常不固定,在被调查的
大二和大一学生中,50%以上的学生都没有固定吃三餐的习惯,而且有很大部分学生不在学校食堂用餐;大学生中很多人不重视吃早饭,但是吃夜宵、吃零食的现象比较普遍。
以上信息足可以说明目前在校大学生的饮食行为情况,而且询问过程中发现大一刚入校的学生饮食情况较大二大三的要好些。
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有哪些呢?
1不吃早餐的危害
早晨起床后,血糖水平会下降。这时如果不进餐或进食低质早餐,体内就没有足够的血糖可供消耗,人体会感到倦怠、疲劳、暴躁、思维无法集中,精神不振,头晕眼花等不适,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大学生如果不吃早餐急忙去上学,容易在9~10点左右产生饥饿感,出现头昏、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不但学习效果不好,而且会影响生长发育。另外不吃早餐,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胃酸没有食物去中和,就会因过多的胃酸而导致十二指肠溃疡。专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一个人早晨起床后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会增高,且流动缓慢,天长日久,会导致心脏病的发作。
2过多饮用碳酸饮料的危害
碳酸饮料包括各式汽水、调味汽水、可乐、调味可乐、以及各式含气饮料。碳酸饮料含有气体,即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刺激胃液分泌,胃酸过多容易感觉腹胀,降低食欲,从而减少日常饮食摄入;碳酸饮料含有砂糖,糖只含有热量,其他营养素一点也没有,经常饮用,会积少成多,使体重增加、同时也易养成嗜甜的不良饮食习惯;碳酸饮料的另一成分磷酸会降低体内钙的吸收,影响骨骼生长及身高的正常发育,过量地喝碳酸饮料,其中的高磷可能会改变人体的钙、磷比例,使人骨折危险增加大约3倍;而在体力活动剧烈的同时,骨折的危险也可能增加5倍。
3食用零食的危害
由于学习压力大,有些学生有饮食不规律的情况,以零食取代正餐。殊不知,饼干等零食高脂肪、高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比较少,多吃不利于营养平衡,也容易导致肥胖,饼干中的植物奶油有损于智力。著名营养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称肯德基或麦当劳等高热食品缺少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人体的建构材料和触媒剂需要摄取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一旦摄取不足,孩子们就可能患上各种疾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说过“营养误区的关键是忽视了营养均衡。作为学生的家长们应当认识到,手术刀加上药片治不了孩子们的现代病,食品惹的祸,还要从食品上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健康的、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4蛋白质摄入不足的危害
蛋白质是构建、修补人体损伤的主要物质,参与转送营养,调节体液的酸碱度和传递信息等复杂的生理过程,所以大学生进食中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来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和紧张思维活动的需要。当蛋白质摄取不足时,会出现新生细胞生成速度减慢、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容易疲劳、抵抗力降低、贫血、病后康复缓慢、智力下降等状况,影响学习及日后的工作。
既然不良饮食习惯有诸多危害,针对大学生的不良饮食行为,我们该采取哪些教育措施呢?
1、定期开展营养食品科学知识及合理饮食方面的讲座,必要时可以附以有关饮食营养与健康方面的有奖知识竞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校大学生由于功课压力比较大,很少有时间关注饮食营养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要经常的、不间段的开展相关的讲座,以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空白。讲座要考虑大学生的适用性和趣味性,最好能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民族学生的需求,我们说讲座不仅是传播知识也是生活习惯的教育过程。讲座内容着重向学生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营养素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及其与健康、疾病的关系,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
2、通过橱窗、广播等形式宣传不良饮食行为的危害及饮食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橱窗要每两周更换新内容,广播每天固定有几分钟播出健康饮食的内容。
3、设立青少年营养方面的公选课。
本人所在的赤峰学院设立了《青少年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公选课,每年选课的学生都在320人以上,可见学生对这一领域的渴求。
4、在大学校园推广营养早餐。
不吃早餐的危害上面已经提到,营养学家也认为,早餐作为一天中的第一次用餐,也是一日中最重要的一餐,对学生的营养摄入、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5]。走访过程中发现,吃早餐的学生普遍对早餐的质量不够重视,早餐的选择随意、简单、省事,忽略了营养搭配。本人建议在学生校园也应大力推广营养早餐,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生长发育中后期,加上繁重的脑力劳动和紧张的学习,是一生中各种营养素需要量最大的时期。此时,合理的营养对身体健康及学习至关重要,而对营养知识的了解及良好饮食行为的养成,关系到大学生对营养素的摄取、吸收和营养平衡[6]。
就目前在校大学生的饮食行为来看,“饮食行为教育”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应该把饮食行为教育在大学教育中贯穿下来。饮食行为教育即“食育”,是指包括饮食观念、膳食营养知识和饮食卫生安全等一系列营养学的教育。简单说就是普及营养食品科学知识、灌输与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通过教育使大学生达到对饮食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我们引导下让大学生的饮食有本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吃出健康的体魄。从某种意义讲,食育的重要性已经不亚于智育、体育、德育,应当得到充分的关注。
另外有文献报道大学生的亚健康人群比例仅次于干部[7](或白领阶层),位居不同职业人群的第二位。主要表现形式为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减退、用脑后疲劳、困倦、耐力下降等,不规律的生活是大学生亚健康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饮食行为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为了让大学生有个更健康的身体,本人以为普及饮食行为教育的同时,在大学校园推广营养早餐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我相信没有哪个大学生不想拥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授人以渔”,通过“食育”引导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养出健康好身体。饮食行为教育会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让我们为了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健康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的饮食健康令人担忧[EB/OL].http://省略/d_docdetail.php?id=1047
[2]王子瑛.从大学生饮食状况看高校开展饮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9,12(4):26-27.
[3]冯文林,乔小明.大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健康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6(6):172-173.
[4]刘敏涛,赵俊珠.当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4):559-560.
[5]大学生饮食观念及外出就餐行为探析[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4,3:60-64.
健康饮食的调查篇3
【关键词】饮食卫生;健康;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s:ToinvestigatetheriskfactorsinlivingenvironmentincommunitiesofLuwan,Shanghaiandprovidetheusefulinformationtoprotectthehealthoftheresidents.Methods:TwohundredfamiliesfromtwocommunitiesinLuwanwerestratifiedradonsampledtoparticipateinthequestionnairesurveyabouttheexistingcircumstanceoflivingenvironment.Results:Smoking,cleaningofairconditioner,biologicalpollution,kitchenconditionhadsomeunhealthyrelatedfactors.Conclusions:ThereweresomeriskfactorsinlivingenvironmentofLuwan,whichhadanadverseeffctonthehealth.
【KeyWords】livingenvironment;health;theriskfactors
【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266-02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证,随着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对健康影响因素的定位已经扩展到了许多方面,其中饮食卫生状况越来越受到大众普遍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各种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屡屡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迫切需要改善的大问题,它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因此,对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饮食来源、态度、认知、危险因素、影响因素等信息进行收集,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抽本区中1个社区的2个居委会的社区团队专业人员、每个居委会抽100户居民进行调查,获取基线情况。
1.2方法:采用多层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每个居委按东、南、西、北中的地理位置各选20户居民。对象在房屋建设年代、房屋类型、周边环境、居住居民年龄构成和收入层次基本一致。通过培训调查员,入户问卷调查居民饮食主要卫生问题、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和家庭一般情况、饮食卫生状况(食物与饮水来源、食物储存方式、厨房清洁)、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
1.3数据分析: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核对后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1.1参与调查的对象半数为户主自己,占50.0%,41.0%是夫妻、子女或父母,9.0%是其他关系。调查对象均为常住和上海户籍。
2.1.2性别年龄分布:调查对象以女性居多,占68%。平均年龄为(63.24±11.88)岁。见表1。
2.1.3常住人口分布:71.5%的调查对象其家中常住人口为2-3人。见图1。
2.1.4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分别占37.5%和35.5%。职业状况中以离、退休为主,占80.5%。见图2。
2.1.5经济收入:调查对象半数以上家庭的人均年收入在1~2万元,占56.5%。其次为2~5万元,占29%。见图3。
2.2食品来源与安全
2.2.1主食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选择在路边固定摊和超市购买主食。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56%和40%。见图4。
2.2.2肉类来源:大多数家庭在肉类食品的选择上以超市和农贸市场,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49.5%和46%。见图5。
2.2.3蛋类来源:在蛋类食品方面多数家庭也选择在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54%和42%。见图6。
2.2.4豆制品来源:大多数家庭对豆制品也选择在农贸
市场和超市购买,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67%和32.5%。见图7。
2.2.5奶类来源:大多数家庭选择在超市购买奶类食品,也有部分在其他地点购买,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55.5%和23.5%。见图8。
2.2.6蔬菜来源:大多数家庭选择在农贸市场购买蔬菜,占总调查对象的81%。见图9。
2.2.7关注食品安全:调查对象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普遍比较关注,93%的家庭都会关注食品的保质期,89%的家庭会关注食品的生产厂家。关注食品安全标志的家庭相对较少,还未到半数。见图10。
2.3饮水来源与安全
2.3.1饮水来源:此次调查没有发现居民饮用生水的情况,88%的家庭居民还是选择饮用开水,另外也有43%的家庭饮用纯净水和矿泉水。见图11。
2.3.2饮水安全评价:大多数家庭对于饮用水安全的评价持肯定态度,有小部分家庭认为不安全和不清楚。见图12。
3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在饮食来源及安全方面,总体来说近如人意。近年来社区居民健康意识大幅增强,特别是诸多食品卫生安全事件曝光后,他们对于自身的饮食卫生状况更加关心,大都会选择正规的地点去购买食品。调查对象的六大类饮食来源总体以选择农贸市场和超市为多数,尤其对于肉类、蛋类和奶类,这些食品大都需要低温储存,而且比较容易受各种细菌污染,存在的卫生隐患较多。大多数家庭在这些食品的选择上以超市为主,其次是农贸市场,他们大都对摊贩上的这些食品表示不放心,因此选择路边摊位购买的家庭很少。对于奶类食品,也有部分家庭选择在其他地点(如送奶点)购买,因此加强对这些地点的卫生监管也很有必要。在主食的选择上,有半数的家庭选择路边的固定门店,这与居民主观认为主食的卫生问题相对较少,这些路边门店与居民家距离近,又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有关。对于豆制品和蔬菜类,绝大多数居民选择农贸市场和超市,以前者为主。这与农贸市场的货源相对新鲜,种类居多,而超市内豆制品和蔬菜类食品相对种类较少,价格又偏高有关。调查发现各类食品除主食外选择路边摊位的家庭也有少数。特别是针对肉类、蛋类和奶类食品,路边摊位大多卫生意识淡漠,对于这些食品的运输、储存方面的卫生措施管理不严,存在诸多卫生问题。因此建议居民多考虑自身的健康问题,尽量去超市等有统一卫生监管的地点购买食品。在饮水卫生方面总体情况令人满意,未发现居民饮用过生水,多数居民以饮用开水为主,也有部分家庭选择饮用纯净水和矿泉水。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纯净水以桶装现制现售为主,部分水站在其加工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卫生问题。尤其是后者尚无相关行政部门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管,在制水过程中,各环节消毒不严格,库存中不标识生产日期的桶装水过多,存放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大量细菌繁殖[1]。饮食卫生状况是涉及到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问题,今后工作中要大力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力度,依托社区平台进行社区动员、参与,大力开展食品卫生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居民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本次调查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调查对象选择上,可能会存在选择性偏倚,因为被调查居民多数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因此对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一些影响。但通过对这部分人群的调查也反映出大众一些普遍的健康问题和对健康的认识等信息。希望我们以后有更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支持这项工作,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发展健康型城市的行动战略,宣传、改善居民饮食行为[2],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并将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广、研究得更深入。
参考文献
[1]夏莉萍;林兵;徐敏;张逸彦;陈献华;刘燕,黄浦区现制现售纯净水卫生学的现况调查,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25(2):179
健康饮食的调查篇4
关键词:出租车司机;饮食行为;营养
出租车司机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营养状况,精神文化生活等均有其特殊性,构成了一个特殊职业群体,其营养和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安全,也关系着其他人的生命安全。因工作条件的限制,容易造成饮食不规律、三餐分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出租车司机的营养健康状况。目前对出租车司机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研究多以血生化结果[1,2]、体检结果[3,4]的分析或是针对出租车司机中慢性高发病的研究[5-7]为主,而对出租车司机饮食行为及膳食结构的现场调查较少。盐城市地处江苏省苏北地区,其经济发展落后,物价水平高,因此居民饮食消费具有特殊性。为了解盐城市出租车司机饮食行为的现状,我们对盐城市出租车司机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为改善出租车司机的营养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盐城市出租车司机200例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饮食行为、生活方式等。由司机采用自填方式完成,所有问卷统一发放并当场填写,回收问卷时现场进行检查、核对。
1.2.2判定标准BMI
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2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AS8.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共抽取盐城市出租车司机200名,对其中的179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64例、女性15例;年龄在21~50岁,其中21~30岁64例、30~40岁76例、40~50岁39例,见表1。
2.2就餐情况21.8%的出租车司机出车时3餐均在外就餐,见表2。
2.3蔬菜水果摄入、饮水等情况调查对象中63例(35.2%)蔬菜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每人300g/d蔬菜摄入推荐量[8],23例(12.9%)水果摄入量达到每人200g/d摄入推荐量,11.5例(62.3%)每天饮水量达到最少饮水量标准。
3讨论
城市出租车司机群体长期处于特殊工作环境,其工作性质及特点决定了他们是胃肠疾病易发人群[9,10]。本次调查显示,出租车司机胃肠疾病患病率为30.7%,明显高于国内几大城市人口的5.67%~7.26%(RomeII标准)[11]。究其原因,主要与出租车司机饮食习惯有关,调查显示,64.3%的调查对象饮食不规律,17.3%的调查对象3餐均在外就餐,且不注意饮食营养搭配,蔬菜水果摄入量少。
此外,调查发现,52.0%的出租车司机很少或从未参加体育锻炼,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推荐每人6000步/d活动量相去甚远,也低于中国职业人群身体活动平均水平[12]。由此提示,特殊职业因素作用下的生活方式可能是造成出租车司机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应加强出租车司机的营养健康教育工作,建议合理分配三餐,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定时定量进餐。同时还应推动和实施营养配餐计划,为出租车司机提供一个良好的饮食就餐环境、均衡膳食营养。
参考文献:
[1]纪洁,贾曼,曹维强.天津市出租车公司员工血压、血糖和血脂异常检出情况[J].职业与健康,2008,24(24):2687-2689.
[2]张征,孙静娜,李宝琴,等.男性出租车司机血糖、血脂、血流变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5,22(5):639-640.
[3]张薇,郭炳衡.北京地区270名男性出租车司机体检分析报告[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82.
[4]王辉.长沙市出租车司机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19-120.
[5]刘慧玲,包玲,陶燕,等.武汉市男性出租车司机高血压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
杂志,2008,2(2):86-88.
[6]张丽萍,越锗琴,荚晓竞,等.北京市部分出租车司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1):78-79.
[7]刘敏,张苏川,何彭孙,等.武汉地区出租车司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整
群抽样调查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3):220-222.
[8]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M].:人民出版社,2008:1.
[9]马良庆.机车司机职业紧张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28-29.
[10]谢立,孙晓东,王萍,等.司机消化不良发病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29-30.
健康饮食的调查篇5
一、工作目标
1、指导学生看懂食品标签、了解食品和营养知识。
2、引导学生开展班级、小组、网站和家庭等体验活动。
3、指导学生对家庭饮食中油、盐和食物摄入情况,早晨情况以及日常零食摄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4、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饮食观,逐步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科学的生活方式。
三、工作内容
1、学科学知识:⑴食物营养知多少。⑵食品标签中得学问。⑶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2、学习活动:⑴挑战一,探究食品标签的秘密。⑵挑战二,健康生活从早晨开始。
3、科学调查:⑴调查记录—连续7天记录自己的早晨食谱,以及家庭中油盐米面的用量。⑵分析反思—汇总全班同学的数据,并查阅营养学资料进行分析。
⑶分享数据—将自己的数据提交给组委会。⑷采取行动。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和学习到的营养学知识动员全家,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膳食。
四、工作安排
1、5月20日—6月10日:帮助学生了解食品营养、食品标签和健康的饮食行为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健康饮食的调查篇6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饮食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140-02
大学生是未来推动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健康的体魄是其为国家做贡献的基础,而饮食行为又是直接决定其身体健康的关键。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体格、心智力等均日渐成熟,也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这对于促进其更好地生长发育、塑造健康体魄均具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饮食行为虽有了较大改善,但选择和搭配食物不当、膳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较突出[1-3],这与中小学时期相关健康教育的缺失密切相关[4-5]。
1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自编调查问卷,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从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在校生中随机抽取110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59人,女生51人;大一27人,大二25人,大三33人,大四25人。共发放110份调查问卷,收回109份,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90.8%,有效率为91.7%。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年级、年龄、每月饮食消费情况、营养知识知晓率、对营养的重视程度、日常饮食行为习惯、平时三餐规律及饮食场所等问题。
资料分析方法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SPSS16.0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等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被调查者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对象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总体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营养知识的掌握还不到位,而且随着年级的增加,知识掌握情况并没有太大改善。
被调查者的饮食行为规律情况通过调查对象对其饮食行为是否规律的自评状况了解其饮食行为,情况如表2所示。总体来看,有31%的学生存在一日三餐不规律情况。对不同性别学生进行对比,女生一日三餐不规律者高于男生,χ2=21.6,P
被调查者每天饭菜荤素搭配情况没有一种食物能供给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每日饮食必须由多种食物适当搭配,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如表3所示,调查对象每天的饭菜大多以素食为主,对不同性别学生进行比较,χ2=27.85,P
被调查者吃早餐情况营养学家认为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因为它提供了一天所需的能量。不吃早餐容易引起能量和营养素的不足,而且很难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补充。被调查者吃早餐情况如表4所示,被调查对象中有7人从来不吃早餐,每天都吃早餐的仅有37人;对不同性别学生进行比较,女生吃早餐频率比男生高。
学生对就餐场所的选择学生就餐场所的选择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可知,被调查在校大学生在餐厅就餐的比例达到调查总人数的63%,而选择校外餐馆或小吃的占36%。对不同性别学生进行比较,χ2=4.13,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校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不够根据相关行为改变理论,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和前提,任何行为的发生都以个体所掌握的知识为指引。而从以往文献中可知,多数研究均显示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不够或漠不关心,对饮食行为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缺乏了解,提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如可以开设一些营养知识与健康方面的专题讲座,以增加学生的营养知识。
在校大学生关于饮食行为态度不端正学生对饮食营养健康的态度反映出其对饮食营养的关注度,通过调查中与学生的随机访谈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饮食行为相关问题的认识较肤浅,只停留在表面,态度的不端正导致大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膳食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大多数大学生对饮食规律的重要性还没有完全认清,饮食行为存在很大问题。饮食结构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还有少数大学生对于自身的饮食结构不清楚。而提高认识是行动的基础,现在许多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观念非常强,要想增强他们对自身营养状况的重视程度,必须从改变他们的思想做起,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态度。加强对大学生营养状况及良好饮食行为方面的健康教育,引发其共鸣,使在校大学生从自身出发,树立端正的饮食态度,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校大学生饮食行为不合理现象严重在100名被调查者中,一日三餐规律的仅有34人,而且调查的学生当中对自己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并没有危机感。学生的荤素搭配存在不合理现象。许多大学生并没有做到天天吃早餐。研究表示,早餐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只有早餐摄取了足够的能量人才能在一整天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反之,不吃早餐,或者早餐的质和量不够,容易引起能量和营养素的不足,而且很难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补充,从而降低工作、学习的效率。不吃早餐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年轻是身体的本钱”这句话可能被许多在校大学生所认可,因此,很多学生对自身营养状况关注不够,这一观念有待改善。许多学生饮食、生活方式不健康,不断提前透支自己的身体,长期如此,非常危险。大学生是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特殊人群,从生理和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处在长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处在人的一生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时期。因此,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意义重大。
校外餐馆或路边小吃在饮食安全方面存在隐患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选择到校外餐馆或路边小吃店就餐,在就餐安全方面存在极大卫生隐患,因此,建议学校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不断改善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做到全面多样、营养美味,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此吸引学生到餐厅就餐。同时建议学校加强对餐厅卫生条件的监督和控制,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会对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针对当前大学生饮食状况,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营养及饮食行为方面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谢燕妮,刘小凤,冯翔.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生营养―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1):842-844.
[2]王少康,池红,永桢,等.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588-589.
[3]迟晓星,张涛,刘妍.大庆市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48-149.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党员民主评议的个人总结范文(收集1
- 阅0党员民主评议的个人总结范文篇1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我,在学习中寻找乐趣,才能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20xx不寻常的一年,我国经济突飞猛.....

党员双评议个人总结范文(收集17篇)
- 阅0党员双评议个人总结范文篇1在过去的一年中,本人一直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在工作、学习上有进步,在党性修养上有提高,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现自我评价如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