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防护的主要措施(6篇)
来源:
放射防护的主要措施篇1
[关键词]:雷电全固态发射机防雷措施
由于雷电属于自然现象,其出现的偶然性较强,对人们的生活也带来很多的危害。对于广播电台发射系统而言,受雷击危害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防雷措施进行分析,阐述其优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雷电的危害
目前,雷电被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感应雷击、雷击、电源尖波等雷击危害对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害非常大。就通讯设备而言,大量雷击事件中,普遍认为导致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是雷击感应与雷电波造成的强电磁脉冲引起的。所以,只有对雷击危害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才能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降低雷击的损失。地球上每一秒钟约有100次雷击。根据相关技术,采用避雷网、避雷带、避雷针等防雷措施看起来已经具备了抵抗外界电磁干扰及防雷的性能,但是通讯设备依然还是会受到过流过压的损坏,其原因是雷击发生的时候,通讯设施天线上会产生由带电云层引起的雷电感应或感应电荷,通过电力或通信线路入侵,一旦线路与大地之间的直流通路受阻,就会产生过电压,对通信设施造成破坏,危机人员的生命安全。
2、我台中波发射场的特点
对于中波发射台站而言,由于其天线位于最高的建筑物顶端,很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如果天线没有进行较好的防雷保护措施,雷电就会通过天线对发射机以及天线调配网络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中波发射台中,雷电保护技术非常重要,对于防雷保护而言,不单是针对发射机,还有电源系统、天线系统等设备。
3、传统防雷方法
采用全固态中波发射机以后,在防雷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应该对这种发射机的防雷措施多加考虑。传统的防雷技术主要是针对雷电引起的强大电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降低地网接地电阻,由于天线系统为射频信号提供了回来,但同时也为雷电提供了便利的通道;第二,降低接地地阻,由于地阻越小,受到的了雷击地电压就越小,电位差也就越小,为了有效的降低电位差,尽量在机房内只设置一个接地点进行集中接地。对于一些雷电多发地区,由天线、馈线电路受到周期性的雷击侵袭事件较多,因此要尽量改善发射机的外部环境。此外,要严格按照防雷技术要求进行预防措施,严密的防护措施是降低雷击侵袭的主要手段,也是保护广播电台信号的重要举措。
4、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特点和避雷措施
我台引入全固态PDM中波发射机,该发射机中大量的使用了半导体器件及微处理器件,与原来的电子管发射机相比较而言,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指标好、寿命长、效率高、能耗低、维修简单等特点。但是该发射机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有全固态器件比较脆弱、抗干扰性能差、耐压差、易损坏、易击穿。所以,因此对全固态中波发射机在进行防雷保护时,要考虑防串扰,应该设计多道防雷措施。
4.1接入泄放电圈
由于雷击电流主要是直流电,所以在天线的输入端接入一个微享级电感线圈入地,这样雷击产生的直流电就可以由线圈直接传输到地下,释放了巨大的雷击电流,对设备有效的起到保护作用。
4.2石墨放电器
在天线输入端如果加装一组石墨放点球,然后在接地引线上边加装几十只磁环。一旦遇到雷击情况后,石墨放点球就会发生放电反应,这是由石墨自身的阻尼放电作用引起的。此时,发射机如果正处于正常的运行中,受雷击影响,放点球放电时,雷击电流就会通过引线直接流入大地中,接地引线上的磁环出现反向电动势,起到阻尼放电的作用,也保证了发射机不会出现短路,对发射机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石墨放电球的间距以9mm为最佳间距。
4.3隔离电容器
雷击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直流和低频的范围内,因此在雷击电流在进入调配网络之前,可以接入一只大容量的电容器,对高频输出没有任何影响,但对雷击电流能够有效的进行隔离。由于该电容器属于防雷器件,所以在各种性能及参数设置上越大越好,在设备更换时,也不要随意的改变其规格。可以对天馈匹配网络进行多种选择,最好选择能够对各种杂波起到阻隔作用的匹配网络。
4.4相移网络
在高频通路中,传输线及网络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相移。在发生雷击时,放电球出现短路的情况下,发射机的负载阻抗就会发生改变,极易造成设备输出端电压过高,损坏设备,因此,安装一组相移网络,在发生放电球放电的时候,相移网络可以使发射机负载阻抗的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对发射机充分的起到了保护作用。
4.5电源系统
电源系统也是防雷措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雷击对电源系统的袭击可能性非常大,因此对输入的电流要采用从外向内逐次递减的方法进行分段保护。如果发设备设计较为合理,雷击产生的电流是不可能进入到发射机内部的。但是设计可变电阻的目的仅仅是针对低过压保护设计的,对整个设备的防雷保护作用不大。为了有效的阻止雷电从电源系统侵入发射机内部,可以在高压线进线上端架设明线,这样无论是感应雷还是直击雷,在高压线上都会发生高压冲浪现象,产生危害,为有效的对这种雷击危害进行防护,可以在机房高压进线端处,安装避雷器,对冲浪高压电流可以进行泄地处理。除此以外,在电源的进线系统中,可以安装真空放电装置,也能起到防雷保护作用。
4.6改造接地系统
由于我台的发射塔总高度为76米,双频共塔,在周围铺设有地网。由120根铜线组成,全场120米。以塔底作为中心,3度夹角向四周放射铺设。这种接地方法,对全固态发射机而言,接地不是很理想。经过研究,对接地系统进行改造,专门做一个深4米的地井,埋设紫铜板,加上木炭、食盐、降阻剂等,与120根地网连接在一起,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
5、实际效果
由于雷击事故对我台PDM全固态发射机各种器件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采取以上几种防雷措施以后,发射机运行正常,经过几次的雷击考验,没有出现事故。保证了雷雨季节的播出安全,结果非常理想。
6、注意事项
采用以上防雷措施的时候,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仔细的调节放电球的间距。尤其是在室内,放电球之间的距离仅为几毫米,所以在调节的时候要非常自此,特别是每次雷击过厚的检查。一旦发现放电球出现过打火的痕迹,要用砂纸及时的打平,并清洁,保证放电球的工作性能。其次,认真进行天馈匹配网络的调试,对常用的仪器要经常进行阻抗的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第三,在每年的雷雨季节到来前,要对系统避雷措施进行清查,防止由于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结束语
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防雷问题是关键的问题之一,经过近些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采用整套的避雷方案对广播发送设备进行保护,是切实可行的,充分的保证了广播发射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冯志强.全固态发射机的防雷与接地[J].现代营销,2010(11).
[2]王兴南,赵磊,张涛,夏云映.中波广播发射台的防雷[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2).
[3]李慧兰.探索中波全固态广播发射机天调系统防雷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1(10).
[4]宋明学.如何提高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的运行质量[J].科技资讯,2009(32).
放射防护的主要措施篇2
申静:女,本科,主管护师
医护人员对125I粒子植入辐射防护现状调查与防护对策
申静范超云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125I粒子植入和治疗时的辐射防护措施。方法:根据125I辐射危害和辐射防护的要求设计调查表,对病区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欠佳,防范措施不到位,出现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白细胞下降等不同症状。结论:掌握规范科学的防辐射知识,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按照规范化的流程和制度执行,确保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关键词125I粒子;辐射危害;放射防护对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52
Iodine125seedimplantationradiationprotectionsurvey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
SHENJing(BeijingSunPalaceChaoyangDistrict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Beijing100028)
FANChao-yun(TheChinaMeitanGeneralHospital,Beijing100028)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iodine125seedimplantationandinthewardofiodine125seedimplantationfortreatmentofpatientswithradiationprotectionmeasures.Methods:Accordingtotheiodine125radiationandradiationprotectionrequirementsforthedesignofquestionnaire,thewardstaffandpatients′familiesconductedaquestionnairesurvey.Results:Nursesself-protectionawarenessofmedicalstaffwaspoor,preventionmeasureswerenotinplace,headache,fatigue,memoryloss,decreaseofwhitebloodcellswithdifferentsymptoms.Conclusion:Masterthescientificknowledgeofradiation,theproperuseofprotectiveequipment,inaccordancewiththestandardizationoftheprocessandthesystemimplementation,toensurethatthemedicalstaffsphysicalandmentalhealthandoccupationsafety.
KeywordsIodine125particle;Radiationdamage;Radiationprotectionmeasure
125I粒子植入治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近距离治疗肿瘤的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的放射治疗方法,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的一种治疗方法,从而控制肿瘤发展及消除肿瘤。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18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男2名,女16名。年龄22岁~39岁。平均年龄27岁。护士14名,医师4名。接触125I时间:>3年10名,2~3年3名,≤1年4名。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病区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共发调查问卷18份,回收18份,回收率为100%。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接触125I放射粒子时间、人员类别、身体情况等。
2结果
医护人员均有不同症状,11名医护人员出现乏力;11名医护人员出现头痛;13名医护人员出现记忆力减退;6名医护人员出现白细胞下降。出现白细胞下降的医护人员都是接触125I3年以上的人员。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粒子植入,进行大剂量照射时穿着铅防护服、佩戴普通口罩、帽子。术后患者返回病房,病房护士操作时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3防护对策
3.1完善辐射防护规章制度、相关流程和补救措施125I粒子种植治疗的核素释放能量低、穿透力弱、临床操作易防护,但人体受到辐射的累计剂量,随着接触放射源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在应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同时,为防止医护人员与家属等个体发生辐射伤害,保障医务人员与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医院统一对所涉及的科室制定预防辐射的有效防护措施、流程、制度以及发生暴露后的上报和补救措施,必要时制定医务人员轮岗制度。咨询参与随访,及时分析原因,改进防护措施,将受到危害的医务人员暂时调离原工作岗位,以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
3.2掌握辐射防护有效方法
3.2.1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做成屏蔽体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治疗过程医护人员手掌、胸部和眼睛等部位无屏蔽状态下年剂量当量最大值分别为(222.45±11.7)mSv/a,(12.75±1.2)mSv/a和(25.5±1.65)mSv/a,而在进行有效屏蔽时年剂量当量最大值则明显降低,分别为(30.26±2.55)mSv/a,(0.45±0.06)mSv/a和(0.84±0.09)mSv/a[1],远低于国家标准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时源安全基本标准》中的年剂量当量限值[2]。因此需要配备铅防护颈围、铅防护围裙、铅防护眼镜、铅防护手套有效屏障进行辐射防护,以减少照射剂量。医务人员还应掌握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3]。
3.2.2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的伤害也越小。医务人员近距离进行粒子植入时必须实行全方位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操作。植入过程中注意清点粒子颗数,严防粒子丢失和泄露,避免引起核污染。患者植入后回到病房,选择有防护条件的房间,将进行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集中在同室管理,不能做到单间管理,病室间床间距至少1m[4],并在房间门口或床头悬挂特殊标志。儿童及未生育者应尽量避免探视或与患者密切接触更不能作为患者的陪护者。严禁患者外出到人群较多的地方,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医护人员在做临床护理和查房时尽量站在患者四肢附近,距离患者种植粒子处1m以上。护士需要近距离护理操作和医师查体时,应穿铅衣或将铅防护中单铺到患者身上,遮盖患者粒子植入部位,然后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查体,治疗完毕将铅防护中单收回。必要时为患者留置PICC管或留置套管针行静脉输液。两周内注意分泌物痰中是否有粒子浮出,当发现粒子浮出时,千万不可徒手捡起,应在适当的屏障下操作,使用长镊子和汤匙夹起,放置于带盖的玻璃瓶内,与粒子源保持一定距离,并存放在少有人走动的地方,立即上报相关主管部门给与及时处理。出院时患者坐专梯与专车,不挤公交车,以免造成公共污染。
3.2.3时间防护在保证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下,提高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以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各项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限制家属的探访时间。
3.3加强学习提高意识专业知识的拓展,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医院除内部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专业讲座外,还应有计划地派医务人员外出参加业务培训。内容需广泛并涉及职业防护概念、措施、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知识,以便自觉及有效地在工作中做好自我防护。
3.4定期体检医护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有问题随时报告反馈,并给与及时治疗,同时注意加强营养,未婚与怀孕者尽量不参加此类工作[4]。
3.5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巧妙运用沟通技术,适当调整工作强度,放松心情,将心理性职业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4讨论
辐射的危害与毒性,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到1h就可致人死亡;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Ⅲ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Ⅳ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Ⅴ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125I粒子属第4,5类,但仍需要重视潜在照射的危险性。125I放射粒子只有γ及X射线且能量低。衰变方式是轨道电子俘获,其中7%产生35.5Kev单能的次级伽马射线,93%产生27.5Kev的X射线;它的半衰期为60d,属于中等半衰期,活度不是很大,但也有一定的危害。1mci的源在大约半米的距离内被照射20~30min,等于放射性操作人员25μS/d的剂量。它属于中毒性核素,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125I主要损害为对甲状腺的损伤,对性功能的影响,使精子计数减少、对智力的影响,记忆力下降、眼睛晶体损害、遗传效应、白血病和恶性肿瘤发生率增加等。
125I粒子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逐渐增加,手术和治疗的医务人员基本不变,医务人员长时间、常年甚至几十年接触放射源,受照的剂量当量累计增加,对医务人员是有一定的伤害。医护人员近距离为患者植入125I粒子且频繁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家属在照顾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时也很容易被辐射和化学毒性侵害,因此医护人员、患者和患者家属应了解危害因素并加强辐射防护措施,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辐射属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中其中的一项内容,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刘守红.125I放射性粒子对家兔舌体组织放射性损伤的实验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2]李健敏.125I粒子植入术后密切接触者辐射剂量监测及防护[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3.
[3]杨玉志,邱春冬,王鹏.铅防护服的性能检测与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114-115.
[4]于华.TPS系统在G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及联合外放疗的指导作用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放射防护的主要措施篇3
【关键词】放射性污染,放射源,防护,危害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在自然状态下,来自于宇宙的射线以及地球环境本身所具有的放射性元素通常是不会对生物产生危害的。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活动让人工辐射与人工放射性物质都大大的增加,进而使得环境中的射线强度也越来越强,对生物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产生了放射性污染。室外放射性污染其所产生的危害较为严重,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
1室外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室外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相当的广泛,自从人类对放射性元素大量使用以来,人为的放射性污染来源大量的增加,总的来讲室外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以下的两类
(1)天然放射性污染来源
天然放射性污染来源主要有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这三种。宇宙射线是从宇宙空间中射向地球的高能粒子流,包括有初级宇宙射线与次级宇宙射线。因为地球大气层能有效的吸收宇宙射线,所以宇宙射线的强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急剧的增加,并且在不同的纬度地区的宇宙射线的强度也会不同,并且宇宙射线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宇生放射性核素是宇宙射线与大气圈中的物质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这些核素中很多都是通过散裂形式所产生的碎片,还有部分是稳定原子和中子或者介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活化物,其模式与特点与宇宙射线的强度相近。
原生放射性核素则是指的在地球形成期间所出现的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的品种很多,而性质与状态也各不相同,但是在环境中的分布却相当的广泛,在岩石、土壤、空气、动植物甚至是人的体内都存在有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踪迹。地壳则是天然放射新核素的重要存储场所。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为铀和钍系。
(2)人为放射性污染来源
在当今,人为放射性污染来源已经成为了室外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放射源主要是来自于工农业以及医学上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核工业生产中所排放出的各种废物、核武器的使用或者试验所产生的放射性沉降物等等。其中医用辐射所产生的辐射往往都较弱,只有在发生了事故、放射性物质溢出时才会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核爆炸能够在瞬间就产生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进而会造成相当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并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
2室外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人们对于放射性污染的认识,很多都还停留在和原子弹与氢弹的爆炸相联系的程度上。从表象上来看放射性污染远离我们的生活。但是随着工农业、医疗以及科研领域中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广泛运用,放射性危害的可能性却在大大的增加。
放射线能够引起一系列的生物效应,能够让机体分子产生电离与激发,对生物机体的正常功能造成破坏。这种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就是射线直接作用于机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引起电离与激发,使得这些物质的原子结构出现变化,导致人体生命过程出现变化;这种作用也可以是间接的,也就是射线与机体内的水分子发生作用,产生出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对机体的正常物质代谢产生破坏,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的反应,产生生物效应,因为人体中水占了70%左右,这就导致了放射线的间接作用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比直接作用更大。
射线对于机体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在同样的条件下,内辐射的危害要远远强于外辐射。大气与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能够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直接照射、遗传等多种途径进入到人体中,一部分放射性核素进入到生物循环中,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中。人和动物因为没有遵守防护规则而接受到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吸入大气中放射性微尘或者摄入含放射性物质的水与食品等等,都容易产生放射性疾病。
3室外放射性污染防范措施
3.1基本防范措施
基本防范措施主要分为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这三种。
如果人体受照的时间越长,人体所接受的照射量就越大,那么就需要尽可能的减少人体受照时间,对于那些长期与放射性物质打交道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做到操作准确、敏捷,通过减少受照的时间来达到防护的目的。
距离防护。当人与辐射源越接近,受照量就会越大,为此,应该要远离辐射源,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屏蔽防护就是在放射源与人体之间放置合适的屏蔽材料,通过屏蔽材料来对放射线进行吸收,以此来降低外照射剂量。根据射线的不同,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也会不同:(1)对α射线的防护,因为α射线的穿透力较弱,射程也较短,因此用几张纸或者薄的铝膜就能够进行吸收,或者是通过封闭+手套方式来避免进入人体表以及体骨;(2)对β射线的防护,与α射线相比,β射线穿透力较强,但是却好进行屏蔽,通常可以用原子序数较低的材料,例如铝、有机玻璃等等;(3)对γ射线的防护,相对而言,γ射线的穿透力非常强,其危害也大,通常采用高密度物质来进行屏蔽,常用的有铁、铅、钢、水泥等。
3.2注重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放射性废物指的是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所污染的,其浓度或者比活度要大于审管所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预期不会再被利用的废物。如果不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及时的处理,很容易就会导致严重后果的产生,并且放射性污染造成的问题有的在短期内是难以发现的。为此出现放射性废物之后,必须要将气载和液体放射性废物进行必要的浓缩与固化处理,然后在与环境所隔绝的条件下进行长期安全地存放。在废物被净化之后才能够进行有控制的排放,让其能够在环境中得到进一步的弥散与稀释,而对于固体废物则要在经过去污、装备之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果污染料能够在去污之后再利用,则要考虑去污之后进行再循环利用。
总之,室外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是客观存在的,严重的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放射性物质不仅仅是可以通过外照射产生影响,还能够通过呼吸、摄食以及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到体内,进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为此,必须对室外放射性污染源及其危害进行明确,并做好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放射防护的主要措施篇4
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主要是利用放射性示踪剂原理显示活体生物活动的医学影像技术,可探测机体的代谢情况。PET/CT是在PET和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具有PET的定,同时又有CT的定位功能。随着近几年国内PET、PET/CT的应用越来越多,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辐射问题。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是高能(511keV)γ射线,其照射率常数分别是常用的131I和99mTc的3倍和9倍[1],下面以最常用的18F-FDG为例介绍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问题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1生产及使用流程
1.1制备回旋加速器离子源电离氢气产生带电粒子,在射频系统和磁场系统的作用下在D盒内加速,当加速至一定能量(西门子EclipseRD型回旋加速器最高能量为11MeV)时被引出,轰击靶腔内的18O-H2O,通过18O(p,n)18F核反应生成18F-,回旋加速器生产结束后将18F-经过专用的防护管道系统传输到FGD药物合成器内,合成器均是放置在带有铅屏蔽的合成热室中,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合成热室外面的工作站(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而控制合成器,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FDG,初步生成的FDG经过纯化柱、Al柱、C-18柱等纯化处理后再通过一个无菌滤膜传输到无菌收集瓶内,然后将盛有FDG的收集瓶放进防护分装罐内备用。
1.2使用按照1kg体质量0.1~0.15mCi的比例,在分装热室内根据检查者的体重将FDG分装到注射器内,然后放入注射器防护套内传送到注射室,由护士为检查者注射。注射过FDG的检查者被安排在隔离室内休息。经过大约25min后,由医生指导检查者到检查床上进行检查。
2生产及使用中的防护
2.1制备过程的防护
2.1.1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生产放射性核素18F过程中的辐射源主要有:瞬时辐射源(主要指放射性核素和伴随产生的中子、α粒子)、中子活化产物以及中子在慢化吸收过程中产生的高能γ射线和放射性废物。现在大部分回旋加速器都带有自屏蔽,在核素生产时加速器室内的辐射水平基本可以接近本底。其次通过防护水平达标的回旋加速器室墙壁及防护门等可以使加速器室周围的辐射降低到本底。生产核素结束2h后再进入加速器室或尽量缩短在加速器室内的逗留时间,可以减少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对于回旋加速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放射性气体、气溶胶等,有文献报道,这些气态物质对人产生的辐射可忽略;而且回旋加速器大厅要求的通风系统开启后,可将这些气态物质排出,对人体影响很小[2,3]。
2.1.2合成热室回旋加速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18F传输到合成器后,合成热室内存在大量的放射源,主要为γ射线和α粒子。放射性核素合成结束后,大部分被传出到产品收集瓶内,剩余部分会残留在反应管、纯化柱等处。设计合理的热室可以将热室外的辐射降低到本底,一般合成热室都是由60mm以上铅当量的铅砖围成,现在也有的要求达到了≥70mmPb,合成过程中足够防护内部辐射源。经过合成结束后10个半衰期的衰变以后,18F半衰期为109.8min,即第2天再打开分装热室工作基本就没有什么辐射了。条件好的医院也可以通过机械手的使用来解决合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2使用过程中的防护
2.2.1分装防护此过程主要为γ射线和α粒子,一般在分装热室内进行。对于传出的FDG要进行放射性活度、浓度(或放射性浓度)的测定来确定给药的剂量抽取。有的厂地采取人工取出收集瓶来测量全部药物的活度及质量差值计算比活度等方式,但这种方式所造成的辐射剂量较高,条件好的单位可以通过自动分装系统或是机械手分装减低工作人员的手部照射,如果没有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减少辐射。根据日常合成过程中的参数指示及经验,估测药物的比活度进行抽取;熟练掌握取药和给药技巧,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放射性药物的操作;用长距离操作工具操作放射性药物;以非放射性溶液练习抽取药液等。分装好的药物由护士为检查者注射,药室和注射室如不是同一房间,可将装有抽取好的FDG的注射器防护套放入防护罐内运输。
2.2.2注射防护FDG的注射应选择在防护屏下进行,而对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防护屏应特殊一些,防护屏的防护标准应不低于50mm铅当量。分装好的药物从地下室经专用电梯传送至注射室,操作人员使用预先建立的静脉通路,快速将药物注射完毕。这样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从而减少了手部受照剂量。另外拿取注射器时应尽量手持注射器远端,最好避免手部紧贴药液外壁。
2.2.3扫描防护扫描过程中的防护主要是通过减少扫描床旁逗留时间,最好办法是操作应熟练,动作要迅速。
2.3其他防护措施
2.3.1内照射的防护对内照射的防护措施是阻止或减少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加快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排出。主要有以下措施:保持工作环境的良好通风;严格按规定在通风橱或手套箱内处理放射性药品;不要用手套或防护服接触口和鼻子,防止放射性物质吸入。
2.3.2沾污物的处置沾污物包括使用过的注射器,止血棉签,手套等,都应当按正电子放射性废物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3.3受检人员及周围防护受检者注射FDG后就成为了一个小的放射源,会对其本身和周围造成一定的辐射。主要防护措施有:①将所有注意事项、检查目的、方法、所需时间均在注射放射性药物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注射药物完毕后尽量减少与患者的接触,使之安静休息,保护工作人员,减少辐射;②设立患者专用的卫生间及患者通道;③防护要从根本上如放射源的控制入手,如以预约的受检人数等情况来决定生产药物的量;根据经验尽量以最低的(最恰当)剂量来达到检查效果;④注意对受检者尿液和痰液等的防护处理。
在整个过程中的防护主要应遵循防护最优化原则:缩短受照时间、增大与放射源间的距离、采用良好的屏蔽物质。在整个过程中应做到:①技术操作熟练,动作迅速,快速完成相应工作。从而缩短受照射时间,减少外照射累积量;②工作人员应戴铅眼镜、围铅围脖、穿铅防护衣等。但也应注意该类物品的防护效果不足。手套对于防手部污染造成的照射更为重要,眼镜对于防β射线对视网膜的损伤更为有效;③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仪,以准确记录个人摄入量,防止个人过度照射。对于频繁近距离接触源的工作人员应配备带有报警装置的剂量监测仪,以防对源的意外污染不知情而受到照射。还应进行环境监测,改进,总结经验等来取得更有效的防护效果。
总之,根据多个相关报道监测数据,18F产生的γ光子虽然能量高,但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不会超过国家安全要求的20mSv/年的限值。只要在操作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优化操作流程,缩短操作时间,都可保证工作人员和患者接受的剂量得到控制,完全可把受照射剂量降到合理的水平[3-4]。
参考文献
[1]ChiesaC,DeSanctisV,CrippaF,etal.省略parisionbetween
technetium-99m,gallium-97andiodine-131radiotracersandflo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1997,24:1380-1389.
[2]PaulsenDE.Dosetothestaffinthecenterfor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attheuniversityhospitalinCopenhagen.Copenhagen,technicaluniversityofDenmark,1995.
放射防护的主要措施篇5
稀土氧化物(REO)分离提纯;准入条件;放射影响
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稀土开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与之相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1]。近年,尤其是2011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部重量级行业和环保法规政策从在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等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努力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鉴于新的政策导向和稀土自身物料的特殊性,为项目把关、前期先行的“环评制度”也相应进行调整,理顺重点。在稀土工业林林总总的企业中以稀土精矿或混合稀土氧化物为原料,通过溶剂萃取等分离提纯手段生产单一稀土氧化物的稀土冶炼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也体现了不同于一般工业项目的特殊侧向。
1.评价特殊侧重
政策法规特殊性。为保护稀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2011年以来,国家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众多有关稀土行业的政策法规,如2011年2月28日环保部《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自2011年10月1日执行;2011年4月25日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目录中稀土冶炼分离项目为限制投资类;2011年5月19日,国务院了最高级别的稀土政策《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11月15日工信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和海关总署再次联合发下发《关于开展稀土专向整治行动联合检查的通知》;2012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白皮书》,之后2012年8月13日,工信部即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该《准入条件》从生产规模、工艺、装备三方面对稀土企业提高了准入门槛,同时对企业能耗和环保也提出更严格、更明确要求[1]。在新的政策导向下,行业中的稀土化合物冶炼分离企业面临自身调整产能以适应行业发展,因此“环评制度”乃至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也更应充分论证政策的符合性。
物料理化性质特殊性。区别于一般工业项目,稀土冶炼分离涉及到放射性污染,这主要与稀土特殊的理化性质有关。稀土生产中放射性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稀土元素本身有少数几个在自然界丰度较小的放射性同位素。另一方面是稀土矿物中伴生的铀、钍和镭等天然放射性核素。稀土元素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的比放射性强度都很低,故稀土元素本身不作为放射性元素处理。稀土矿物中伴生的铀、钍和镭等天然放射性核素是稀土生产中放射性的主要来源,并在稀土中间产品和稀土合金产品中有所分布[2]。故伴生的放射性环境影响分析也是其项目环评特点之一。
2.典型案例
本文以“稀土氧化富集物分离提纯项目”为典型案例进行实例演示其环境评价特点侧向。
A.项目概况
基本概况。项目名称:新建稀土氧化富集物分离提纯项目;建设性质及进度:稀土冶炼,新建,试生产阶段;产品规模:3000吨/年;原辅材料:原料采用的是江西离子型稀土矿的产品氧化物富集物。P507(萃取剂)、磺化煤油(稀释剂)和环烷酸(萃取剂)、磺化煤油(稀释剂)两种萃取系统、HCl酸性介质、液碱皂化剂。
工艺流程。项目采用法国罗地亚稀土公司最先进P507-HCL体系串级萃取工艺,将混合的原料稀土氧化物逐个分离开,从而得到单一的高纯度的稀土氧化物。其工艺流程简述如下:
酸溶工序:用盐酸将稀土氧化物溶解成稀土氯化物溶液然后配制成一定的浓度,然后以离子状态进行萃取;萃取工序:在用P507-磺化煤油-HCl-RCl3体系进行稀土分离时,可将稀土混合物分成轻、中、重三组。控制一定的水相盐酸浓度和有机相浓度,在不同的酸度下P507与稀土元素的络合能力不同,从而按预定的界限分组。首先以钕、钐为界,将钐、铕及其后面的重稀土萃入有机相中,钕及其以前的轻稀土留在萃余液中;然后再以钆、铽为界,先以2摩尔浓度的盐酸反萃获得钐、钆富集物,再用5摩尔浓度的盐酸反萃又获得重稀土富集物,达到分组的目的。另外钇元素用环烷酸-盐酸体系萃取分离。沉淀及热分解反应:分离出来的稀土元素都以离子形式的氯化物水溶液存在,然后加入草酸(或纯碱),与稀土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碳酸)稀土化合物,经沉淀过滤,然后热分解即可得到单一的稀土氧化物,过筛包装即可作产品销售。
B.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新建稀土氧化富集物分离提纯项目”采用串级萃取的一次分离工艺对混态的氧化稀土原料进行逐一分离提纯,成品高纯的单一氧化稀土,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为稀土冶炼分离工艺,属目录中的限制类。项目年生产规模3000吨/年;生产工艺采用P507-HCL体系串级萃取工艺,以液碱为皂化剂;采用先进工艺和装备,有完善的节能措施,能源消耗须达到《稀土冶炼产品能耗》(XB/T801-93)二级标准;稀土总收率大于92%。故项目符合《稀土行业准入条件》中相关硬性条件。
项目选址于工业园区,不占用农田,符合当地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周边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故项目选址合理。
C.伴生放射性污染分析
污染流程及污染环节。本项目工艺过程中放射性污染源主要来自原材料伴生的铀、钍、镭等放射性核素,从运输到生产、成品均含有辐射性。
放射性核素厂区走向图。
放射性核素主要流程图
污染环节分析。对照《稀土生产场所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项目涉及到的稀土物质中天然铀和钍含量小于千分之一,满足一般防护条件,且粉态物料的投加均处于全密封状态下,故生产场所基本无粉尘产生及排放,环境辐射监测部门未对生产场所空气未检出放射物质,则项目生产场所不属于稀土生产放射工作场所。故环评仅对水项和固项中放射性进行分析。
正常情况:储运工序。据供货合同,原料供应方每月提供给建设单位240t原料稀土精矿(混合态氧化稀土),平均每月生产9批次,故每批次进入生产工序约27t,存储量不断减少。酸溶工序。稀土矿中伴生的铀、钍、镭等放射性核素被盐酸溶解转移至酸溶液中,还有少量存在于未溶物中(酸不溶渣)。萃取工序。经溶解后的稀土与萃取剂混合后,大部分稀土元素进入有机相(萃取剂)中,水相(废水)中含非稀土杂质和少量的稀土,放射性物质随水相进入废水中。废水处理工序。萃取和沉淀冲洗废水进入中和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核素基本上进入沉渣。该渣主要成分为氧化稀土,厂家回收再进入工艺过程提纯深加工。
主要污染物:原料矿中:238U、226Ra、232Th、40K;酸不溶渣:238U、226Ra、232Th、40K;废水中:总、总;事故情况:运输途中发生翻车事故,精矿会造成局部污染,若再遇暴雨冲刷,将造成较大范围的土壤辐射或水污染。地面防渗不足,造成较大范围的土壤和水辐射污染。
辐射水平监测分析。环评期间项目已建成,因伴生放射性的特殊性,环保管理部门要求建设单位投入试运行,待工况稳定后请环保局、业主和环评单位三方在场取样监测,待取样结束后工程停止试运行。取样过程操作规范,分别对酸不溶渣、各工序排水以及中和沉淀池进、出水取样,同时企业也取原料矿样,所采样均委托辐射检测监督站对各物质中所含的放射性水平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如下表。
各工序产物放射性水平情况表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附录A中规定:放射性物质任何时间段内在进行实践的场所存在的给定核素的总活度或在实践中使用的给定核素的活度浓度不超过本标准或审管部门所规定的豁免水平,经审管部门认可后可被本标准的要求豁免;同时附录A2.2还规定“如果存在一种以上的放射性核素,仅当各种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或活度浓度与其相应的豁免活度或豁免活度浓度之比的和小于1时,才可能考虑给予豁免”。经对比,本项目在原料、工艺过程、以及转变成不同形态下的过程中,辐射监测的固态物质比活度(活度浓度)均低于标准规定的豁免水平,且原料中各放射性核素比活度与豁免比活度之比加和后,结果为0.1726,小于1;同样酸不溶渣比值加和得数为0.1571也小于1;以及处理后的废水中的总放射性水平低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全部回用,实行零排放,故本项目伴生核素放射性水平较低,低于豁免水平,业主可向环保部门申请放射性物质豁免。
辐射防护。鉴于项目涉及的放射性水平较低,本评价不对其进行辐射影响预测,着重说明辐射防护进行说明。
污染防治措施。运输安全措施: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相关知识培训,杜绝超速超载现象,严禁故障车上路运输,车厢采用封闭式。维修运输道路,保持路况良好和畅通。厂内各生产车间: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相关知识培训,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劳动保护措施。废水排放沟:加强对废水排放渠的管理,随时检查并保证渠的完整性,防止人为或自然损坏,避免废水溢出渠道或因渠断而废水泛滥,造成地面或水环境污染。废水循环沉淀池:池底和池身须防渗漏且稳定性好;雨天加盖防雨棚,防止中和沉淀池废水外溢,污染环境。酸不溶渣:放射性废渣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14500-2002)要求,严格进行管理,及时外运。在外运之前需要暂存,尽量桶装,同时要做好临时贮存间地面防腐、防渗,以防污染土壤环境。
放射卫生防护:粉状物料投加设备保持负压和密封状态;局部机械通风应当与全面机械通风相结合,并保证工作场所的换气次数不得低于3~4次/小时;稀土生产许可证持有者应为工作人员提供适用、足够和符合卫生防护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具。
辐射环境监测:建议企业配置一台FD3013B型智能辐射仪,用于工作场所辐射剂量率的定期监测。原料放射性要严格控制,每批原料要送检;送出渣料每年抽样送检一次。按照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做好放射性防护工作,合理安排职工工作、休假时间,做好放射性防护和劳动保护工作。
事故应急措施。一旦发现废水处理系统外泄、或防渗面失灵,应及时停产,加设泵类将车间产生废水泵入事故池,待修善后,再排入中和沉淀池做处理。
总之,项目伴生核素活度浓度低于豁免水平,且当落实辐射防护措施后,对外环境及人身的辐射影响较小。
3.结语
稀土氧化物分离提纯项目等稀土冶金类别的环境评价与一般工业项目不同,其侧重点在于一是准入条件等政策的符合性,二是伴生核素的放射影响。满足政策的符合性之后,在监测数据基础上分析辐射影响并提出防护措施,促进经济生产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放射防护的主要措施篇6
一、结果与分析
(一)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审查情况2012年全省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共计755个,其中放射防护预评价项目360个,预评价率为85.28%;控制效果评价项目395个,控制效果评价率为96.70%。放射治疗和核医学的建设项目卫生审核验收优于放射诊断,这主要与放射治疗工作主要集中于三级甲等医院、核医学工作主要集中于二级乙等以上医院,医院重视放射卫生工作并具有较高管理水平有关。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由于放射防护法律法规知识缺乏,不够重视放射卫生工作,致使X射线影像诊断审查率相对较低。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情况详见表1。
(二)放射诊疗安全防护情况本次检查放射诊疗设备8837台,开展放射诊疗设备安全防护与质量安全控制监测8501台,检测率为96.20%。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的配置率为93.08%,受检者防护用品的配置率为89.06%。检查发现,我省多数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都能开展定期防护性能检测,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的放射诊疗单位均能按要求配备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辐射检测仪器。但少部分医疗机构对放射诊疗防护重视程度较低,对放射诊疗设备安全防护与质量安全控制检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防护经费投入少或基本不投入,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意识薄弱,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不足和使用率低等问题仍存在。突出表现为:一是部分民营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认为放射诊疗设备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的检测费用高于影像科目带来的经济收益,不愿意或拒绝检测。二是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有限甚至没有配备,放射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医疗机构配备的受检者防护用品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有的防护用品比较陈旧,没有铅当量标识或达不到0.5mm铅当量,不符合受检者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1]。三是部分医疗机构虽然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但存在着防护用品形同虚设的问题。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工作人员接受的散射线极少,而机房墙、机房门、窗等设备均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加之射线损伤近期效应并不明显,从而忽视了自身放射防护。有的由于工作忙,觉得穿戴防护用品笨重费时、不方便,故不愿穿戴防护用品。或者由于工作量过大往往不愿意为受检者进行应有的防护。少数医疗机构已购置防护用品但并不放在各机房内,而是集中放在某一处保管,以致在对患者进行放射检查和治疗时根本不按规定给受检者和陪检者进行相应的放射保护。四是缺乏科学论证,盲目引进。近年来各家医院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竞相引进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数量急剧增加。随着设备剧增而暴露出较为严重的配置与利用的不合理现象,过高预计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忽视本地经济水平,反而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个别单位由于经营不善,导致对必要的防护设施的投入一减再减,必要的防护技能培训经费一缩再缩,质量管理松懈,人心涣散,日益暴露出可怕的安全防护隐患。
(三)放射工作人员资质及管理情况1.工作人员配置情况及其资质情况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放射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多数是二、三级综合医疗机构,人员配置基本上都能满足放射诊疗的要求,部分一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在人员资质问题上,存在使用不具备执业资格的执业助理医师单独执业,聘用一些在其他医院退休但没有变更执业地点的放射诊疗人员执业,有部分医师存在跨专业执业行为,医师执业范围不是影像专业等现象。2.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情况本次检查放射工作人员共计12209名,有11191名开展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体检率为91.7%;有12033名进行了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培训率为98.56%;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0%。检查发现:放射工作人员岗前体检率低,忽视职业禁忌人员的发现。虽然大部分放射诊疗机构都能够按要求开展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但是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长,部分介入工作人员未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管理。
(四)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情况本次检查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共计68家,均取得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资质,其中40家取得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检测资质,68家取得放射诊疗场所防护评价、检测资质,19家取得个人剂量监测资质,1家取得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资质。检查发现:取得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资质的机构均是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放射诊疗场所和个人剂量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少,设备仪器不足且有待更新,导致我省部分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设备和工作场所防护的检测周期长,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不符合最长不超过90天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绩效改革,开展放射技术卫生服务主动性不强,多数只存在被动应付诊疗场所检测工作的局面,目前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不能满足我省日益增长的放射诊疗服务需求。
(五)放射诊疗违法案件查处情况2012年,全省立案查处放射诊疗机构253家,警告201家,罚款90家,罚款金额42.45万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详见表2。
二、讨论
江苏省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与近几年来各地卫生监督部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了医疗机构对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视有关。但是本次调查发现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建设卫生监督执法的专业性强的特征较为明显。当前,卫生监督工作正面临卫生监督医改工作深化,卫生监督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的机遇。随着放射诊疗装置的广泛应用,放射卫生工作涉及面广,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专业从事放射卫生监管人员少,很多是兼职的,综合执法在基层单位推广,专业放射卫生监督人员少之又少,放射卫生监管能力建设亟待加强。担负新时期卫生监督工作的使命和要求,卫生部门应从措施落实、经费保障、制度建设、督导考核等方面全面加强放射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利用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对卫生监督员进行全面教育培训,以适应放射卫生监管的需要。
(二)加强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拓宽资质认定工作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机构管理,强化放射卫生技术服务队伍的建设,对取得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放射防护)资质的疾控机构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人员的配置、设备的投入和质量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行。不断拓展服务范围、规范服务行业行为、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一方面,引入社会资金投入,做好民营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形成服务市场的竞争机制,满足医疗机构不断增长的放射诊疗检测、评价、指导等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卫生监督执法的专业性特征较为明显,随着工作深入,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其他社会技术服务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利用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资源,将之作为提高执法水平的手段。
(三)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守法意识加强对放射诊疗单位负责人和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普及放射防护法律法规和相关防护知识,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放射诊疗单位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督促放射诊疗单位落实好放射防护工作。切实贯彻落实各项放射防护措施,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其他可能接触放射诊疗放射性危害因素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应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不断增强全民防护意识和放射诊疗防护工作的社会监督。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防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性和避免滥用放射诊疗手段。工作中放射工作人员无视放射防护原则和规律必然造成辐射危害,而过分夸大放射危害的后果导致缩手缩脚,甚至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认识辐射的危害,了解和掌握放射防护的知识和技能,在利用射线装置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同时,保护人员、环境不受影响。
(四)加强放射诊疗技术准入管理,做好建设项目的审查工作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与管理制度。加强对心血管介入技术等重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监督检查,依法严肃查处未经准入而开展技术项目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预防性监督工作,落实放射诊疗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审查制度。建设项目审查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新、改、扩建机房的审查,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由于放射防护措施不完善而可能造成的辐射危害。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整理6篇)
- 阅0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篇1在某一个夜晚里,我和妈妈摇着小船驶向滨海那边的大船上去休息。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妈妈就起床了。只有我还在床上睡觉。我只能听见妈妈的嘴里咕哝着什.....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党员个人总结范文(收集3篇)
- 阅0党员个人总结范文篇1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上级交予的各项任务。今年入学以来,更是担任了新.....

预备党员个人总结范文(收集3篇)
- 阅0预备党员个人总结范文篇1在我成为预备党员的一年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磨练和教育了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积极分子转预备党员时候都有了些许提高,一方面我想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