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技术论文(6篇)

来源:

给排水技术论文篇1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一九九七年三月份起,负责哈尔滨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量8万吨/日的供水加压站工程。其中:水库工艺、泵站工艺、加氯间工艺、厂区给排水及热力管道工程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的管理工作,完善了各项工程内业,报建手续等资料。独立完成各项工程决算的审核工作,并协调该项目相关专业决算的汇总工作,把工程投资额度控制在8400万元的市政府计划指标内,在市政府投资缺少3300万元的情况下,组织各施工单位完成了供水加压站全部建设工程任务,现已达到设计供水8万吨/日的能力,并通过了有关部门进行的工程预验收和试运行阶段。一九九七年八月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对集团公司新阳路办公用房改为职工住宅工程,本人承担全部土建、室内外给排水及采暖工程。从方案讨论到技术论证及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间墙上,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减少建筑材料自重荷载,满足了设计要求,使这项改造工程节省资金30万元,受到主管领导的好评。一九九七年十月我集团公司承建黑龙江省延寿县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和给水管道dn500全长20公里工程的现场技术负责工作,在短短的二个月时间全部竣工,并在年底达到送水2万吨/日的能力,解决了延寿县吃水难的问题,为集团公司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一九九八年四月为配合哈尔滨市路桥改造重点工程,组织各施工单位在时间紧、任务重、保质量、资金紧的情况下,完成了dn200~dn900的给水管线1500米施工任务,提前工期十五天,工程总造价700万元,为新建路桥工程提前顺利开工创造了必要条件,受到了哈市路桥指挥部及领导的表扬。在一九九八年五月完成了黑龙江省延寿县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土建及工艺管道收尾工程和内业资料整理验收及决算审定工作。一九九八年六月先后负责外资企业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酒店专用给水管线dn300全长XX米及专用煤气管线φ300全长2200米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为哈市招商引资做出了一份工作。一九九八年七月配合黑龙江高速公路管理局京哈公路指挥部改造给水管线dn1000,全长6公里,投资1300万元的施工、技术方案论证、现场技术指导工作。在一九九八年九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省、市重点工程之一的哈尔滨市城市管网改造工程,该项工程总投资1.8亿元,改造、新建给水管线dn200~dn1000的30公里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解决技术难题20处,如过排水方渠、铁路道口、地下水位太高等。改进和采用新的施工方法7处,处理现场各种管线、电缆交叉点无数处。保证了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的力度,有部分工程达到优质工程,使该项工程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城市供水管网条件,顺利地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和交付生产部门使用,为我市供水事业做出了贡献。一九九八年十月被哈市公用事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聘为给排水专业教师。一九九九年四月至十二月承担国家债券投资1.3亿元,完成城市给水管线19公里,配合哈市路桥重点工程,先后负责道里区新阳路给水管线dn600,全长2公里;道外区北环路给水管线dn500,全长2.4公里;南岗区建设街给水管线dn700,全长600米;花园街给水管线dn300,全长1.1公里。为市政路桥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部分工程被质检部门评为优质工程。(1)

四、二年完成了二年国债投资2500万元的城市管网15公里的改造工程,配合市政路桥工程和位移给水管线5公里,投资1000万元。在哈市应急供水工程中,参加前期可研报告的技术资料整理,技术方案的论证,现场勘察河床和水文地质勘察等大量技术工作。在二年新建城市给水管网工程中,先后负责十余条街的工程编制标底、招标等工作。200x年二月新建哈市应急供水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工作,提出技术问题十九项,其中

一、二厂水塔工艺、室内配套项目技术问题采纳八项。三月份开始办理哈市应急供水工程开工手续十八项。四月份对

一、二水厂取水塔进行江面勘察钻探工作,新设二水厂至三水厂输水管线dn1600施工图审查、会签招标工作,在审查施工图纸中,对二水厂大坝恢复,地势在18米坡差的地方需设挡土墙采用毛石护坡、防止水土流失、确保此处管道复土符合设计,穿越大坝管道设计方案,过河沟顶管及穿越铁路四处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完善了施工图的不足之处,当时就被专家采纳,提高了设计施工图纸的水平。五月份至十一月份输水管线dn1600开始施工,全长10公里,主要负责现场技术、前期障碍物处理(其中动迁42家,节省资金2600万元)、技术内业资料、管线穿越四处铁路涵洞及工作管安装工作。如哈尔滨市自来水管道工程公司施工的dn1600过河家沟顶管中,当顶进8m时,遇到有毒气体影响人身安全和施工进度,经过大气检测必须采取防毒措施进行施工,本人先后走访哈市大气检测中心、哈市消防支队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最后研制出顶管防毒新技术施工方法,使该段施工按计划完成。防止了安全和毒气事故的发生,受到了主管领导的好评。在九月份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城市给水管网八条街的编制标底及招标工作,十月份又新建一水厂至二水厂输电线路联络线工程和二水厂至城乡路一次变输电线路工程现场技术调查、地域情况调查、“三通一平”、前期施工手续。其中,动迁临时占用企业12家,节省资金300万元。这次哈市应急供水工程总投资2.8亿元及200x年市区管网改造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此项哈市应急供水工程均属于部级大型建设项目工程,为哈市供水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给排水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教材;高职高专;《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修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227-02

收稿日期:2009-12-28

作者简介:李敬苗(1978-),女,河北保定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给排水管道、水污染控制、高职教学改革研究。

教材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三大要素之一,是知识传播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维护教学秩序稳定的基本环节,也是体现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和教育成果的主要形式,更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教材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人从事过多年室内外管道工程的设计工作及多年的教学工作,所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现有教材的特点和缺点,对高职高专《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的修订提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特点

(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特点

1.与其他专业课程的不同之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建筑内部和居住小区的给水、排水、热水供应和与之密切联系的消防给水,水景、游泳池给水排水,建筑中水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安装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从它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来,这门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给排水管道工程》等,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给水工程》侧重于给水处理工艺和市政给水管网设计,《排水工程》侧重于污水治理技术和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所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目标比较单一,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对基础理论要求较低。

2.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我们知道,一栋建筑物如果想正常发挥其使用功能,需要水、电、暖等各种建筑设备共同协调、共同工作,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正是讲述建筑内部给水排水的,所以它构成了建筑设备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与其他部分又密不可分。所以,这门课程与电气、暖通空调和燃气等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与《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等课程在知识上相互衔接、互相呼应。

(二)高职高专《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特点

1.高职高专《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开设情况概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原来只是在本科院校的给水排水专业和建筑设备等专业开设,近些年来,有一些专科学校和高职院校也开设了给水排水专业、建筑设备专业、水务工程专业、物业管理专业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也都开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课程。

2.高职高专《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特点。教材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目的和定位不一样,高等职业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所以,高职高专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和一般本科院校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应该是有区别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的内容应该是与时俱进的。一些旧的教材由于与我们高职高专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匹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授课的效果,相应也影响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影响到了学生的就业。目前,中国高职教育发展得越来越快,有更多的高职院校和更多的相关专业不断产生,对高职高专《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编写适合我们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教材。

二、高职高专《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存在的问题及修订的建议

1.目前,高职高专《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数量很少。据笔者调查,目前市场上高职高专《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非常少,只有有数的几部。其中包括,1997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邵林广主编的高职高专《建筑给水排水工程》;2004年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嘉辉主编的高职高专《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和200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平、邓爱华主编的高职高专《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可见教材的数量是很少的,这样不利于我们在选教材的过程中更好的比较,优胜劣汰。而且,我们从教材的出版年限可以看出来,有的教材出版年限已经很久了,所以里边一定有过时的、不符合现在技术发展要求的内容。所以,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建筑给水排水教材进行修订,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高职高专学生和教师服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建议删减理论内容,增加实践内容[1]。传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侧重于室内给排水的计算、设计和基础理论的讲授,实践内容较少,而且理论内容繁杂,所以需要很长的课时才能讲授完。而高职高专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根据高职高专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应该简化理论及公式推导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实践教学,使学生理论知识够用,实践知识扎实丰富,这样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更快实现角色(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转换。

3.建议各章例题要前后连贯,互相呼应[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每一章都有计算实例,但大部分的教材各章的例题都是单设的,前后不连贯的。我认为,修订教材的时候,最好把各章的计算例题统一,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识图。例如:同一栋教学楼,既需要给水系统,又需要排水系统,还需要消防系统,因此,我们可以在建筑给水系统、建筑排水系统、建筑消防系统三个章节里边以同一栋教学楼为例,分别进行给水、排水、消防管道的设计计算,这样几章节下来,一栋建筑物的一整套给排水计算就完成了,最后再统一复习一下,学生一定会对例题有更深刻更完整的理解。

4.建议课本中附加一套简单的实际给排水工程图纸。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出路是参加工作,而与这门课程相关的工作就是工程安装、工程概预算、工程监理等工作。要做这些工作,主要不是需要学生掌握太多的设计知识,而是要掌握扎实的识图知识和实践技能,所以本人认为课本附录中附带一套简单的工程设计图纸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让学生对施工图有完整的、直观的认识。

因为我们好多任课老师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所以老师自己对真正的工程图纸都不太懂,甚至根本就没见到过。因此,如果课本中没有这一项内容,老师便不可能教懂学生。而如果我们在课本中附加了图纸,我们的学生在学完基础理论后,便能利用基础理论进行识图。能看懂和识别真正的工程图纸是将来从事管道施工、给排水概预算、给排水监理和给排水设计等方面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实践技能。所以,从就业方面来考虑,在课本中附加一套简单的给排水工程图纸是很有必要的。

5.建议每章增加课后习题,包括理论和实践习题。因为好多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包括高职高专的和非高职高专的)都没有课后习题,所以笔者提出了这条建议。课后习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在每节或每章内容讲完后及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加深理解。虽然我们这门课程,强调实践,但基础理论还是需要掌握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有人进一步研究得出: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学习后的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两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根据这个研究结果,没有习题,学生学完后没有及时巩固的过程,学的东西很快就忘记了。所以,根据每章的内容制定合理的理论和实践习题是很有必要的。

6.课本内容要跟上相关规范和图籍的修改,要跟上经济技术的发展。首先,《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都会用到规范――设计和施工规范及各种图籍,而设计规范和图籍,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逐渐更新的。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为例,从《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到《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再到《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已经经历了多次修订,每次修订都会有新的内容加入,也会有过时内容的剔除,甚至某些内容会发生很大改变。

例如对于居住建筑室内给水设计秒流量的计算:

在《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中用式(1)

qg=0.2Nαg+KNg(1)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中改为式(2)

qg=0.2α(根号下Ng)+KNg(2)

公式(1)和(2)都叫做平方根法,到《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我们采用了和前二者完全不同的概率法进行计算。其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我们会用到管材和一些设备。而这些管材和设备是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逐步改进的。例如,给水管道的材料,解放初期主要用灰口铸铁管和钢管;20世纪60年代我们开发了自应力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开发引进了球墨铸铁管,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灰口铸铁管和钢管;现在应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国家建设部要求管材选用逐步向化学管材转变,包括PVC-U、PE、玻璃钢管、塑料金属复合管、PP-R管等,逐步限制淘汰镀锌钢管和传统铸铁管。从2000年开始,新建小区内户外给水管必须使用塑料管,城市新建供水管工程应优先选用管径400mm以下的塑料管,到2005年,塑料管道在全国各类管道中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所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的倾向性不同,我们在给水管道材料的选择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同样,对于排水管道的材料及水泵、水箱等设备及各种阀门的选择,也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其他条件的变化而有很大不同。所以,我们的教材就要根据规范和图籍的变化、根据其他各相关方面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否则就会与社会脱节,与市场脱节。

7.课后附录内容一定要齐全。建筑给水排水教材中的附录内容包括很多,例如:各种管材的给排水流量和水力计算表、水表等设备的参数表等。因为内容太多,不可能都附在教材中,但必要的内容一定要有。例如,有的教材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建筑给水系统章节中室内给水管网计算的例题中,选择的管材是塑料管材UPVC或PPR,但附录里边却没有这两种管材的水力计算表,所以造成了学生进行水力计算时,没有对应的水力计算表查阅,因此理解例题有困难,所以我认为修订和编撰教材一定要前后呼应、前后连贯。

综上所述,现有高职高专《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存在的问题很多,作者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了几条,希望能够应用到教材修订实践当中去,作出适合高职高专使用的优秀的教材。

参考文献:

给排水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水工程施工;实践教学;教学团队

基金项目:兰州理工大学2015年教学重点项目

TU712

水工程施工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综合性和较强的实践性,主要介绍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给水排水管道施工、给水排水设备的制作与安装、水工程施工组织与质量管理,以总结介绍国内外成熟而广为应用的给排水施工技术为主旨。

对于如何讲授好这门课程,一些任课老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教学改革尝试[1~3]。而对于西北高校,根据其地域特点和培养学生的方向,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教学改革方向。

一、水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

水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及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主要讲授的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方法的基本原理、施工的具体细节和步骤、施工规范及施工组织计划的编制等内容,涉及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因此,水工程施工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内容丰富,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该课程的修习次序靠后,要求在学习其他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这门课程。从学习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掌握其他专业必修课(如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水质工程学等)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程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首先,授课教师要全面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熟知给水排水专业的各方面内容;其次,要求授课教师有给水排水施工经验,掌握给水排水专业施工技术;最后,还要求授课教师了解行业动态,熟悉给水排水专业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时了解给水排水专业施工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技术更新,及时修订新的授课内容。

综上所述,水工程施工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强的专业课。因此,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会发现授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二、水工程施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西北高校现设置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水工程施工课程,采用的理论学时是32学时,现有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设置仍然囿于理论讲授,没有设置针对水工程施工课程的实践和现场环节的教学活动。

现有培养计划设置的实践课程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设置在大学一年级,是对入学新生的一个专业了解性质的实践课,不具有学习专业理论的准备和可能;生产实习通常设置在大学三年的第一学期,主要是为水质工程学和建筑给水排水这些专业必修课打基础,主要的实践地点通常是给水厂、污水厂和高层建筑物,对于具有流动性、随机性、露天和机械化程度低的施工课,意义不大;而毕业实习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课,受毕业设计时间的限制,也不可能完成水工程施工的相应实践课。因此,现有的条件和授课安排基本没有水工程施工的对应实践课,只是理论知识的介绍和总结,使该课程偏离了原来课程设置的教学意义,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学习难度大,收获小。而且由于理论课时的限制,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和部分基本属于蜻蜓点水,没人深入到技术操作层面,受聘于施工单位的毕业生反映,在工作单位这部分相关知识基本需要重新学习,工作难度大。

(二)教学方法与内容

现有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以板书理论授课为主,辅助使用PPT,将施工过程和环节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对具体操作细节和重点关键技术的连接介绍不清晰。

教W内容落后,现有教材内容理论化、滞后化,没有结合实际工程的操作,对国家推广的一些新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介绍少,没有结合国家规范、标准的更新。

水工程施工的理论课学时不足。一般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施工课程多的可达80学时,工科专业以工程设计和施工为主体,施工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课时都较多。而在32学时内,深入、全面的介绍给水排水施工技术的内容,基本是不可能的。

(三)考核方式

水工程施工课的考核方式为综合测评,授课教师通常以专业小论文或是开卷、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属于书面考核的方式。而对于需要动手能力强、操作要求高的实践课程,这种考核方式基本不具有实际的评价意义。

(四)师资力量

基于水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综合的给水排水专业知识,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复杂施工技术。现有水工程施工课程是由一个任课教师承担,要想达到授课师资力量的要求基本不可能。

(五)专业知识整合

由于教学课时所限,水工程施工课程基本不涉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施工管理专业知识。大多数工程院校在课程讲授环节上过于强化施工技术,认为这是真正吃饭的本事,不自觉的弱化了施工组织管理。其实这二者互为犄角,施工管理虽然融合大量的管理科学,但管理本质仍然是管理科学和施工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配置过程,它离不开施工技术的支撑。而管理也为施工技术的选择和高效配置提供了方法。因此,原有的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存在专业知识割裂现象。

三、水工程施工课程的教改探讨

(一)教学学时合理分配

应适当增加水工程施工的总学时,按理论、实践学时“五五开”设置,增加现场实践教学活动,即一个学时的理论教学应对应一个学时的现场教学课,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的学习。对理论课时进行合理分配,对于学生就业方向的施工技术可以多占用课时,进行重点讲解,达到一定的技术深度;其他方向的施工技术可以作为技术储备,保证该方向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广度。

(二)教学重点及更新

要求授课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材料、新技术传授给学生,将规范修改、标准更新、淘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技术发展趋势等信息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掌握最新的施工技术,了解施工技术的发展状态,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迅速的将理论学习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同时,结合近年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重点讲解急需的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和施工管理知识,使学生可以在工作岗位学以致用。建立课程资料库,对典型施工项目、常规施工的具体过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等技术问题制作相应的视频库,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水工程施工课程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除了板书、PPT,应多采用视频、计算机模拟动态施工过程及现场教学的形式。多建立教学基地,使学生有机会进入现场学习,实际操作,可以直观、迅速的掌握关键技术,熟悉施工过程和施工管理知识。由于施工项目动态、多变,如果在水工程施工的开课期间部分授课内容没有相应的施工项目,此时可采用视频和动态模拟现场的教学方式。

(四)考核方式全面

根据水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以现场考核和实习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由于西北高校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本科毕业生就业80%以上是施工单位,因此,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技术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在理论合格的基础上要求更高的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考核应以发现问题、解决问}的实际操作类考核为主体。

(五)建立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基地

基于水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一个人授课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建议成立水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团队,由理论基础丰厚的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强及熟悉施工技术的教师和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因兰州理工大学的给水排水科学工程专业设置在土木工程学院,在教学资源配置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水工程施工的土方工程可配置岩土系的老师讲授;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可配置建筑工程系的老师讲授;室内外管道施工安装技术可配置给水排水系老师讲授,施工组织管理可配置工程管理的老师讲授。也可聘请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技术骨干作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导师,全权负责现场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测。

建立多点给排水工程施工教学基地。由于工程施工的特点,在水工程施工课程的授课阶段可能单一基地并不能配合完成全部实践教学任务,因此,应在西部企业多建立教学基地。

(六)加强专业知识交流更新

成立水工程施工课程学习群和微信群,探索微课教学,及时交流、学习、共享施工技术及文件,快速更新施工技术的相关知识。也可邀请本专业从事施工方向的毕业生和教学基地专业工程人员,开展专业讲座和工作状态交流,把握施工技术的变化动态。实现水工程施工课程的全方位立体教学。

结语: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尤其是水工程施工技术,鉴于西北湿陷性黄土的特点与其他地区的施工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应加强和重视水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根据西北高校“立足西部,服务西部”的方针和国家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的西部开发战略,未来培养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本科生以掌握实际操作技术的人才为主体,对于水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西北高校的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毕业生就业以施工单位为主,因此,学校应着力培养专业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加强水工程施工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康怀,赵文玉,林华.?水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断想[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58-59.

给排水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节能给排水技术;市政给排水工程;应用;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能源的消耗量也与日俱增。各种资源,尤其是水资源严重短缺。为此,国家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以更好地节约和利用水资源。同时大力推广和使用节能给排水技术,以降低对于水资源的消耗,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以提高。当前,人们已经深刻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如何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节约能源,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已经成为人们当前的首要任务。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提高市政给排水工程节能利用率入手,并且改善人们日常用水习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技术,从而合理化地利用水资源。

1节能给排水技术涵盖的内容

顾名思义,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节约能源,就是人们常常说的节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多,摆在市政水利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就是居民用水困难的问题。因此必须针对目前的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居民合理化用水,并实现节能的目的。节能给排水技术,就是设计出节能的措施,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并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加以有效利用的一种技术。

2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2.1与城市实际情况不符

当前,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建设也不断推陈出新,人口数量日益增加,由此而带来的给排水问题也逐渐显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在进行市政给排水设计时,却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过去的管道设计图纸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应取缔老旧的给排水方式,更换为效率高的给排水方式。

2.2给排水管道铺设不合理

在过去的给排水工程建设中,通常将管道深埋于地下,特别是污水管道,位于较深的地下,不仅增加了后续管道维修的难度,也无法及时高效地将污水排放出去。同时,管道铺设前应做好相关的前期工作,如考察在地下土层中是否受到其他管道的影响或阻碍,地下土层的条件是否适宜铺设管道。只有将这些因素都全面地考虑,才能合理地铺设好排水管道。

3市政给排水工程中运用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给排水系统所消耗的能源,同其他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比较,虽然消耗的能源不算巨大,然而如果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将能耗率降到最低,将会对改善环境、节约水资源起到非常良好的正面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保证用水的安全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努力优化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实现节能节水的目的。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高,因此必须切实开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工作,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运用节水节能设计,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缩减支出,防止能源的过度消耗,保护环境不被破坏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

4节能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4.1对于给水的节能措施

在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确定合理的用水量额度,合理规划给水系统。可以利用支点来实现出水点压力的降低,或者利用分区平衡水压。为了降低水泵产生的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小储水池的深度。充分利用生物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选用新的给水方式。

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中,最为实用的是太阳能,将供水系统和太阳能有机结合,合理化设计,不仅节约能源,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小,减少能源的消耗。还可以根据城市中供水规模的大小差异,选择不同的供水方式,分区供水,提高供水的效率。

4.2对于排水的节能措施

供水和排水是分不开的,因此为了实现节水节能的目的,还要从排水系统上加以改善和优化,做好洪水等灾害的预防工作。现代的排水系统,同以往随意排放到江河、路边的排水系统,有着很大的不同。当前的排水系统是经过严密的计算,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最新理论合理分配的结果。市政部门在洪汛期之前,应做好详尽的计划,对照以往的数据,分析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并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措施,一旦出现险情,水位猛增时,能够迅速排放洪水,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到威胁。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多,污水排放同样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污水治理的工作没有做好,将影响到城市的水文环境。在铺设污水管道时,要尤其注意,为了防止污水流量过大,应精确计算流经管道的污水量,以免管道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出现问题。还要注重节能技术的运用,降低能源消耗。

5C合考虑节水节能

水是生命之源,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爱护水资源。在一些地区,水资源极其稀少,居民用水严重不足,农田灌溉也是难题。还有一些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当地居民在用水时毫无节制,浪费水资源已经成为习惯,这种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无疑是不可取的。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从自己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并积极宣传,让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能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作为市政给排水部门,更应从根本上控制好家家户户的水量,国家已经为此制定出一系列文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落实。对于一些浪费水资源严重的地区,应该对水价做调整,使用量越多,缴纳费用就越高。在日常生活中,市政部门应该多多宣传,多为居民提供一些节水常识,例如,平时日常用水的节约窍门,水的再利用优点等,让民众更多了解水的重要性,这也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度。

6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节能给排水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利用率还不是很高,但是要意识到,累积的重要性,积水成渊,也将会是一笔非常大的节约,也为那些因水而影响生活的地区带去更多的水营养。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进一步研究出更好更高效的节能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节约水资源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应合理科学地设计方案,严格地监督实际节约情况,不能将技术弃之不用,要采取综合节约的办法,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文.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给排水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视界,2015(35).

[2]顾荣华.节能给排水技术在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4):83.

[3]阳沈.节能给排水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31-32.

给排水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CAD技术;市政给排水工程;工程规划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computertechnology,throughthecomputercalculate,drawingway,notonlyimproveengineeringdesigndrawingefficiency,morebecauseofitsownaccuracy,reducetheerrorgeneratedfromhumanfactors.Therefore,CADtechnologyinengineeringdesignandtheimportantrole.Combiningwiththemunicipalwatersupplyanddrainageengineering,discussedinthemunicipalwatersupplyanddrainageengineeringCADtechnologyfortherole,andCADtechnologydevelopmentdirection.

Keywords:CADtechnology;Municipalwatersupplyanddrainageengineering;Engineering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CAD技术及市政给排水工程简介

CAD技术是ComputerAidedDesign的缩写。其中文含义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主要是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通过软件的运行,帮助工程师在设计时减少绘制图纸而产生的工作量。由于其精确的绘图效果、简便的操作系统,因此CAD技术不仅仅在工程设计中,在机械部件生产、电路设计、力学分析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指城市中供水、排水系统的建造工程。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已经和环境工程、计算机应用等学科交叉研究,共同发展。因此,对于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管理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二、CAD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作用

市政给排水工程控制着城市全部水资源的流通,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的一项工程。因此对于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就极为重要,如果单纯地利用传统方式进行给排水系统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其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已经很难适应现阶段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脚步。

现阶段,对于CAD技术的运用还出一个较为独立的阶段,没有将CAD技术同各个行业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CAD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一项涉及很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很多技术人员只是根据自身的工作习惯,结合给排水工程中的工作要求,通过程序的设计或改写,形成一个小的、实用的办公软件。但这并没有完全发挥出CAD技术的优势,需要通过大范围程序的编写,使得实用软件针对市政给排水工程工作而言具备智能化、集成化、信息化以及专业化的特点。

三、CAD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3.1智能化

现阶段,CAD技术在二维、三维方面的几何形体建模、绘图,特别是在机械零部件、建筑结构、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以及力学分析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在城市给排水工程中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比如无法根据具体方面进行选择分析,特别是在给排水系统中的建筑物分析无法进行具体分析。

科研人员正对CAD技术进行相关的开发研究,使其与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结合更加紧密,这样在软件运行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设计人员的专业习惯,从而让CAD技术的使用更加智能化。CAD技术智能化的研究难点就是需要紧密结合给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实际情况,需要充分了解工程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只有将这些规律性的施工知识总结后并建档存库,再通过CAD技术分析后,才能更加体现出智能化的方面。

3.2信息化

对于目前的社会发展而言,离开互联网的支持是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信息也是CAD辅助软件发展的关键问题。传统的工程设计,必须到工程现场一而再地进行实地考察、测量后才可以确定方案,并且由于条件限制或其他问题,导致考察、测量得到的结果有一定的误差,导致后期设计的方案必然出现误差。如果通过网络技术,不仅仅可以实时获取工程场地地质情况,还可以参考相同工程环境下的优秀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在降低工作量的基础上保证了工程设计精确、快速地完成。目前有很多单位已经建立了内部资源库,通过资源共享加快企业内部的办公速度。我们应该将这种资源共享模式应用于全部的CAD系统,从而完成CAD技术的信息化。

3.3专业化

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工作习惯,因此,要保证CAD系统对于一个行业的帮助,就必须使得CAD系统贴近这个行业工作者的使用习惯,即使CAD系统更加的专业化。目前,虽然很多企业单位已经开始CAD系统专业化进程,但由于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使得CAD系统的专业化发展依然无法处于一个明确的方向。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电子化专业标准,来规范CAD系统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专业化。

四、CAD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建议

4.1计算与绘图的相互结合

通过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利用CAD系统的自动提取数据进行计算,然后利用CAD技术进行绘图。只有这样才能使得CAD技术的使用更加的机动、快速、准确,从而保证计算和绘图的相互结合。在实现方法上,可以通过利用语言程序汇编成一个连接程序,从而利用AutoCAD自身的特性,自动从计算机的数据库中提取涉及到的工程数据,然后进行绘图。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快因为查表、查资料而耽误的时间,而且还通过计算机精准的计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4.2CAD软件的自动化

CAD的智能化是CAD软件自动化的基础,实现了CAD软件的自动化,可以实现自动通过数据提取来绘制出图形。从而使得CAD软件在数据处理和工程绘图方面更加快速,减少了工程设计人员的劳动量。CAD软件的自动化,也是人机互动的强化,对于实际操作人员来说在工程设计时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得出更为合理的设计或结构分析。

五、结语

计算机强大功能决定其将来必定成为各行各业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因此如何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进行工程开发,就成为了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人员所面临的问题。相比于传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CAD技术具有更加快速、准确的特性,所以被广大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人员所接受。并且通过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CAD技术的使用更加专业化,从而提高了工程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穗斌.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103-232.

[2]江晔,陈治安,陈冬.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与实施管理的CAD技术[J].工业建筑,2005,35(z1):999-1000.

[3]孙小昆.浅谈市政给排水设计中CAD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给排水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水质工程学;教学研究;教学环节;合理安排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74-02

《水质工程学》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涉及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生产实习及课程设计等四个教学环节。《水质工程学》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本专业毕业生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而教学质量除了受制于各单一教学环节本身的教学效果外,各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也会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校成立了《水质工程学》课群组,教学团队完成了多项关于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的项目,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得《水质工程学》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一、《水质工程学》主要内容与教学环节

(一)《水质工程学》的重要性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市政设计院、建筑设计院等各类设计院所、自来水公司、环保公司等工作,毕业生应能从事与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相关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工作。而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主要来自于《水质工程学》。因此,《水质工程学》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单位对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

(二)《水质工程学》主要教学内容

《水质工程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课程内容按处理对象主要包括城市给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工业给水及污废水处理等;按处理原理包含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等,具体包括各种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城市给水处理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有解决城市给水处理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熟悉城市水厂的运行管理,重点掌握凝聚与絮凝、沉淀、过滤、吸附及消毒等水处理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设计计算。了解该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进行给水处理技术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污水处理部分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水的物理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以及污泥处理与处置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设计计算和运行管理技术,掌握污水处理的工程技术与方法、应用条件以及新工艺与新技术,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科研及运行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应用基础。工业水处理部分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水的化学处理、离子交换及各种膜法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技术;熟悉工业给水及工业废水处理的基本处理方法和设备运行管理,熟悉工业废水处理的排放标准;掌握工业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与计算的基本概念;初步具备从事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的科研能力,并对该学科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初步的了解。

(三)《水质工程学》主要教学环节

《水质工程学》涉及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理论教学、水质工程实验、课程设计以及生产实习等四个方面。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教学只覆盖一到两个教学环节相比,《水质工程学》的教学过程涵盖了所有相关的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对保证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理论教学为学生讲授水处理方面的相关原理,使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水质与水质标准、水处理方法与原则、凝聚和絮凝、沉淀、过滤、吸附、氧化还原与消毒、离子交换、膜滤技术、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污泥处理处置与应用、水的冷却、腐蚀与结垢、典型给水处理系统、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工业水处理等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城镇给水与废水处理技术的基本计算方法及其发展状况。水处理实验一方面使学生学习实验基础理论,包括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测量方法、误差分析、实验原理,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实验数据的整理等。让学生在学习水处理基本理论后,能更形象地理解理论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设计则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学习有关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工程设计能力。生产实习则通过让学生参观实际的水处理工程(包括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学习给水排水工程设施的施工、运行、维护与管理知识,学习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与规程。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进行理解,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认知。

二、《水质工程学》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

(一)给排水主要专业课程

除专业理论基础与专业技术基础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有:《水质工程学》、《泵与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工程施工》与《水工程经济》等课程。上述课程有的涉及课程设计和实习,有的则只有理论教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与《泵与泵站》两门课主要涉及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两个教学环节,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主要涉及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三个环节,很多学校都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直接进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则是安排在课程设计之后进行。《水工程施工》、《水工艺设备基础》、《水工艺仪表与控制》与《水工程经济》等课程则只有理论教学一个环节。《水质工程学》教学环节涉及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及生产实习等四个方面,这四个环节时间顺序上的安排,各个学校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水处理实验都会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而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有的学校先安排课程设计,有的学校则先安排生产实习。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课程设计安排在生产实习之前。

(二)《水质工程学》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

根据《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水质工程学》作为水质控制核心知识领域的推荐课程,课堂教学核心学时数至少应安排64学时;水质工程学实验包含:混凝实验、颗粒自由沉淀实验、过滤及反冲洗实验、活性炭吸附实验、树脂总交换容量和工作交换容量的测试实验、污泥沉降比和污泥指数的测定与分析实验、鼓风曝气系统中的充氧实验、加压溶气气浮的运行与控制实验,安排至少16学时;课程设计包括水厂课程设计和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至少各安排1周;生产实习主要是水厂与污水处理厂实习,时间则至少安排2周。《水质工程学》涉及的四个教学环节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不同的教学安排,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每个教学环节教学目的不同,各教学环节执行的顺序也需要合理安排。根据我校多年的教学总结,各环节安排应按如下顺序:首先,安排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作为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以及其他各环节的基础,应作为第一顺序安排。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授水质净化各种处理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设计计算。其次,安排水处理实验。水处理实验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形象体现,应当跟随理论教学的进度随堂安排,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点后,可以立即将其实践化,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第三,应该安排生产实习。重点选择两个技术先进、工艺较齐全的给水厂和污水厂蹲点实习,再适当参观若干个工艺方面有不同特点的水处理厂。只有通过生产实习,学生才能进一步结合实际工程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切实掌握各种水处理构筑物的形式、结构、管渠连接等情况,熟悉各类泵房的布置形式、阀门控制及起吊设备,熟悉自动控制、水质检测等水处理运行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及其作用,理解与厂区构(建)筑物、道路、绿化等相关的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原则。最后,安排课程设计。学生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及有关实验操作,并经过校外生产实习的实践活动,再回到学校进行水厂和污水厂课程设计时,将会得心应手,具有更加清晰的思维和逻辑,更能明白水处理厂各构筑之间平面布置与高程衔接的重要性,理解水泵选型及运行的合理设置,明白道路、办公用房、检修车间、化验室等等附属建筑物的布置特点。因此,设计方案会更加合理,更切合实际,为后续毕业设计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水质工程学》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如何安排该课程各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效果影响极大。我校成立了《水质工程学》课群组,教学团队完成了多项关于给排水专业教学改革的项目,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得《水质工程学》的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根据我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制定该课程教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教学,相关实验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行,生产实习则需要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最后进行课程设计,这样能极大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对于不同的学校,可能在教学计划、学时安排上都会有差异,但从教学效果考虑,应本着由浅入深、从课堂到实践再到课堂的教学顺序,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庆,王淑莹,彭永臻.水质工程学课程两点一线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75-77.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整理6篇)

    - 阅0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篇1在某一个夜晚里,我和妈妈摇着小船驶向滨海那边的大船上去休息。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妈妈就起床了。只有我还在床上睡觉。我只能听见妈妈的嘴里咕哝着什.....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党员工作总结范文

    - 阅0

    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党员工作总结范文篇1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年的工作生活转眼接近尾声,××年在繁忙的工作中已然过去。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在领导的指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以党员的标.....

    党员年终总结个人总结范文(收集17

    - 阅0

    党员年终总结个人总结范文篇1转眼20xx年又接近尾声了,回顾一年来的经历,有收获也有不足。在党组织的教育指引下,我更加坚定了无产阶级共产主义信念,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