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6篇)
来源: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篇1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中药泡浴;晒太阳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做好预防及治疗工作很重要,笔者采用中药泡浴,晒太阳等方法预防新生儿黄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3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足月顺产后第二天出院的新生儿960例,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大于等于2000g,Apar评分7~10分,外观无畸形,母亲健康,无乙肝病史,肝功能检测正常。
1.2方法
我院自2004年三月始实行顺产后产妇、婴儿无特殊情况,第二即可出院,第三天派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上门为产妇及新生儿服务,包括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日本“美能达”牌JW-120)跟踪监测黄疸情况,分别取新生儿前额、胸前部为测定点,两者取平均值得TCD读数,每天监测一次,直至新生儿黄疸过高峰期,(即新生儿出生第6、7天)。
随机将新生儿分为四组,生后第三天起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中药泡浴法:(阴雨天多采用此法)中药(药物组成:茵陈50g,山栀子50g,如阴黄加生姜)煎水5000ml待至温水,泡浴15~20分钟,每天1~2次,共3~5天。②晒太阳法:上午及下午各直晒太阳(眼睛盖上眼罩,男婴保护好)半小时~1小时,平时放在光线充足处,冬天有条件的家庭可调至室温28~30度左右,尽量暴露皮肤,使皮肤与光线有直接的接触,多喂水,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及足量多的小便。联合组:采用联合晒太阳及中药泡浴法。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四组在治疗前经测胆红素读数无明显差异。
1.3TCD读数诊断标准[1]
新生儿出生72小时,正常TCD读数为血清胆红素205-257umol/L;出生72小时,TCD读数血清胆红数257-291umol/L,诊断黄疸发生。若TCD读数超过标准上限,则回医院住新生儿科治疗。
2结果
2.1四组观察结果
所有采用中药泡浴及晒太阳未见任何副作用,四组间黄疸发生率及黄疸发生持续时间及黄疸住院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和t检验)见表。
2.2中药泡浴
从上表可以看出,干预组与对照组间比较黄疸发生率、黄疸的持续时间及住院率有显著差异(p
3讨论及体会
新生儿黄疸属于中医学“胎黄”范畴,主要原因是由于感受湿热,寒湿阻滞,淤积发黄,病机为脾胃湿邪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至发黄,中药茵陈是传统的退黄利胆的良药,山栀子具有清热解毒,泻肝利胆之功,两者合用更加强清热利湿退黄的效果,阴黄者(皮色黄而灰暗)为寒湿阻滞所致,需在上两药的基础上加生姜以温阳化湿而利胆退黄。中药泡浴治疗作用机制是根据新生儿的皮肤薄嫩,体表面积大,药物以透过皮肤吸收的生理特点。[2]
而使体内胆红素迅速排出体内。晒太阳是利用未结合胆红素在太阳光的作用下转化为异构IXaE型,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中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3],而中药也有很好的利尿作用,故此两者联用以防治新生儿黄疸可以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
新生儿高胆血素症若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可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故需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我院由于实行了产后48小时若无特殊就可出院,随后由资深的护理人员上门跟踪护理,新生儿血胆红素的高峰期均在出院后发生,(一般在第2、3天开始出现,第5、6天为高峰期),一旦出现病理性黄疸,有部分家属由于知识的缺乏,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家属就很难动员他把新生儿送回医院治疗,这就对开展这项工作就造成很大的难度。中药泡浴加晒太阳不但经济、方便、有效且无毒付作用,比起口服药物更易于让家属接受,更适合推荐用于家庭。
参考文献
[1]丁国芳整理,新生儿黄疸干预摧荐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26(9),468-469.
[2]张素琴、顾卫等.退黄洗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5,L1C9:983-985.
[3]张淑琴、蔡宝萍.新生儿常见疾病诊疗手册.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篇2
【关键词】黄疸;新生儿;配方奶;干预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85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近年来,由于食品使用激素、农药、添加剂等,母亲孕期不合理饮食,母婴同室对新生儿黄疸的筛查力加强,新生儿分娩后3~4d,黄疸指数逐渐升高,笔者在母婴同室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认为新生儿黄疸处于10~12mg/dl时,给予合理的临床干预,可有效降低黄疸指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12月足月新生儿80例,体重2500~4000g,apgar评分8~10分,新生儿黄疸指数10~12mg/dl,母亲无基础疾病和合并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1.2正常胆红素诊断标准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1.3筛查原理采用JH20-1B型经皮黄疸仪,每天专人将仪器探头前端面紧贴新生儿前额,轻轻按压,氙闪光灯发出的光线经探头外环的光导纤维导引到皮肤表面,并直射皮下。光波在皮肤反复散射与吸收,最终回到探头内环的光导纤维,通过计算450nm和550nm两种光波的光密度差异,得到经皮黄疸仪的测量值[2]。
1.4方法实验组添加配方奶早期干预,对照组以母乳为主日常护理。添加配方奶:当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达10~12mg/dl时,在喂母乳之后,给予国际或国内正规品牌1段配方牛奶40~60ml,小勺或杯喂哺,让新生儿有满足感,连续使用1~3d。
1.5统计学处理应用PEMS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补充配方奶1、2、3d,黄疸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字2=3.84,P
3讨论
新生儿出生最初几天由于多种原因,大部分新生儿黄疸指数逐渐升高,出生3~4d,黄疸指数峰值维持在10~12ml/dl居多,此时如处理不当,在一定的条件下,即有部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转变为病理性黄疸,从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实验组胆红素值10~12ml/dl时,添加配方奶1~3d,黄疸发生例数明显下降(P
对照组转诊例数明显高于实验组(P
总之,母婴同室经皮测新生儿黄疸已常规化,及时筛查出临界黄疸指数值,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提高人口质量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亚军.新生儿胆红素经皮动态测试与早期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B):3-4.
[2]杨锡强.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3.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篇3
【关键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诊治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aljaundiceofnewborn)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复杂,为探讨其病因,进行及早干预,现将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5例选自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年龄1~28d,男51例,女34例;其中早产儿5例,足月儿80例;剖宫产64例,自然分娩21例,出现黄疸时间7d23例;胆红素生成过多者42例,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者27例,胆汁排泄障碍者16例。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表现为轻重不等的面目及周身皮肤黏膜黄染。
12诊断标准[2]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13检查方法入院后均予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包括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糖、C反应蛋白、电解质,根据情况予血培养、胸片、肝胆B超、TORCH全套、溶血全套等相关检查。
14病因围产因素28例,包括窒息、缺氧、低血糖、头颅血肿、红细胞增多症、胎膜早破、早产等;感染因素23例,包括肺炎、脐炎、尿布皮炎、败血症、脓疱疮、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多因素混合13例;母乳性黄疸8例;原因不明7例;新生儿溶血病6例。
15治疗方法本组患儿均给予光疗退黄、抗感染及控制溶血等病因治疗;本组85例患儿均达光疗指征,血清胆红素>205~256μmol/L(12~15mg/dl),采用蓝光进行治疗,8~12h间断光疗即每天照射8~12h,停16~12h,注意保护双眼和生殖器,用黑布遮盖,若出现青铜症,停止光疗。胆红素下降到7mg/L以下即停止治疗。利用静脉推注丙种球蛋白抑制作用防止新生儿溶血,用量500mg/(kg・d);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其中有3例患儿血清胆红素≥342μmol/L(20mg/dl),在光疗的基础上给予碱化血液、白蛋白治疗,预防胆红素脑病。
2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皮肤黏膜黄疸消退,无重复出现,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下降至85μmol/L以下;好转:皮肤黏膜黄疸程度减轻,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下降至85~221μmol/L之间;无效:皮肤黏膜黄疸程度无明显变化或减轻后复现,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仍在221μmol/L以上。本组85例患儿治疗3d后,治愈16例,有效5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6%。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大部分属于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特定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因素引起,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围产因素及溶血因素为主,晚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感染因素及为母乳性黄疸为主。围产期窒息缺氧可致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可抑制肝酶活性,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及结合功能,使血清胆红素增高;窒息时的消化道功能紊乱,摄入不足,排便延迟,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摄入不足致葡萄糖不足,缺乏与胆红素结合的葡萄糖醛酸,可致黄疸加重;体内出血时引起血管外溶血,红细胞被破坏后所产生的胆红素被吸收而加重黄疸;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红细胞破坏增多使胆红素增多;剖宫产术中通过胎盘进入血液循环,胎儿肠蠕动减弱,胎便排出减少,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且引起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及剖宫产使胎儿首次呼吸功能建立不完善,对胎儿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影响,胎儿出生后红细胞压积增高,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增加有关;术后感染预防使用抗生素,新生儿吮乳后,抗生素随乳汁进入肠道,母乳中的抗生素可杀灭肠道内已存在的双歧杆菌等专性厌氧菌,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致未结合胆红素由肠道吸收,加重肠肝循环,黄疸加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包括光疗、药物、换血及抗感染、控制溶血等综合治疗[4]。光疗效果好、简便易行,毒副作用小,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光疗的使用方法分为连续照射法及间断照射法,两者的效果相似,但后者可减少不良反应。高胆红素血症照射48~72h,可获得满意效果。因本病病因复杂,临床应注意治疗要点,找出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降低血清胆红素,采用蓝光疗法,加强新生儿管理,严格消毒隔离,防治感染,提倡早期喂养,诱导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肠肝循环;促进肠蠕动,促进胎便尽早排出,增加胆红素的排泄,减少肠壁再吸收胆红素;保护肝脏,不用对肝脏有损害及可引起溶血和黄疸的药物;控制感染并及时纠正酸中毒和缺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复杂,及早的治疗干预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玲.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201203.
[2]江莉.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研究.实用临床医学,2008,9(3):77.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篇4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母乳性黄疸;茵栀黄口服液;思密达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3-0029-01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病,惯用的治疗方法是停止母乳喂养改用处方奶或住院光疗。本院从2007年5月~2010年5月,用茵栀黄联合思密达在门诊不停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治疗母乳性黄疸8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59例均为门诊患儿,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1]拟定。除外溶血、败血症、甲低、乙肝、有家族性黄疸史及药物因素等,而一般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的母乳喂养儿,生理黄疸期已过,胆红素持续高于生理性黄疸上限者诊断为母乳性黄疸。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男48例,女38例,对照组73例,男40例,女33例;就诊时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治疗组平均(287.36±73.83)umol/L,对照组平均(283.772±71.31)umol/L。2组患儿的喂养及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予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双鹤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次3mL,3次/日,思密达1g,3次/日,用温水调匀15mL喂服。对照组单服思密达每次1g,3次/日,用温水调匀15mL喂服,2组都不停喂母乳,也不加用其他治疗黄疸的药物和方法。上述方法治疗5d复查血清胆红素值。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显效:治疗5d后皮肤黄疸明显消退,测血清胆红素171.0umol/L。
2.2治疗结果见表1。
2.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22组显效时间比较见表2。
3讨论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之一,一般认为与胆红素肠肝循环和胆汁酸代谢有关[2]。有报告指出母乳性黄疸占母乳喂养儿的1%或更少。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数也随之增多。在我国光疗和中断母乳喂养仍是在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效而副作用小的方法,但需住院治疗,给门诊患儿带来不便,停喂母乳造成患儿消化功能紊乱,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同时造成母乳量明显减少,甚至不得不改为配方奶。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与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B-G0)有关,其能分解胆红素-葡萄醛酸脂链产生未结合胆红素从小肠吸收增加肠-肝循环。母乳性黄疸皮肤黄染色泽鲜明。中医辨证属阳黄,阳黄责之于湿热。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因而母乳性黄疸属湿热黄疸。茵栀黄口服液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其中茵陈、栀子、黄芩均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效,黄芩虽清热燥湿作用稍逊,因归大肠经,取其泻火解毒、通利大便及保肝利胆之功效,增加胆红素自便中排出。金银花有清热解毒作用从而加强方中清热利湿作用,更有效的达到退黄作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后,患儿排便增多明显,为避免造成肠道茵群失调,脱水,故加用思密达,思密达是一种由双四面体氧化硅单八面体氧化铝组成的片层结构,其特殊结构使其有相关的表面积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并对消化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由于思密达口服后的肠道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屏障,并吸附了一些胆红素,从而阻碍胆红素的吸收,减少肠―肝循环,进而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效果。两者联用优势互补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有效地保护小儿的胃肠功能,促进了胆红素的排泄,增强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篇5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护理高胆红素血症
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GDM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之一。本文对40例GDM孕妇的新生儿实施包括灌肠、游泳、抚触、腹部按摩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GDM孕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7月1日~2010年7月1日分娩的,确诊为GDM产妇的单胎足月儿8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56例,女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在孕妇年龄、孕周、产程用药、婴儿出生体重、性别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遵医嘱,在抗感染、营养支持、防治低血糖、蓝光疗法等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对出生后的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给予温生理盐水洗肠通便、游泳、腹部按摩及抚触疗法。对照组实行新生儿常规护理,对出生后48h内不能哺乳、未排胎便者给予针对性对症护理。
1.2.1灌肠选用温盐水10—20mL灌肠,每天2次,连续4d。灌肠时患儿取仰卧位。臀部提高5cm,插入肛管3-4cm,将灌肠液缓慢注入,然后拔出肛管,双手握紧肛门,使灌肠液保留在肠道内3-4min后放开肛门,轻轻按摩腹部,使大便排出。
1.2.2出生后次日即开始游泳,游泳时间选在喂奶后lh,1次/d,10~15min/次。游泳预备室温28℃,水温38℃~40℃,放水袋于池中,加入温水,在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的看护下进行水中运动。分为自主运动和游泳操两部分。
1.2.3抚触时间在早晨洗澡后及游泳后,采用国际标准抚触法,抚触顺序:头面部一胸部一腹部一四肢一手足一背部,抚触头部及背部时应用指揉法抚触,四肢应用捏揉法,抚触时双手涂润肤油,轻轻在婴儿肌肤上滑动,手不要离开婴儿皮肤,力度适宜。抚触腹部时要避开婴儿的脐部和乳腺.当婴儿疲劳、饥渴或烦躁哭闹厉害时,要停止抚触。抚触过程中要与婴儿进行感情交流,面带微笑。语言柔和。手法由轻到重,每次5-10min,连续7d。
1.2.4腹部按摩在进行抚触后,以脐为中心。四指并拢,顺时针运动,从右髂窝至左髂窝,按摩时涂些滑石粉或溜肤油,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操作时应先轻后重,用力平稳均匀,同时给予腹部一定的压力,不可按压,摩动要缓和协调,轻快柔和。操作中按顺时针方向摩动’2-3min,再按逆时针方向2-3min,一般摩动的频率每分钟30-40次,每次按摩以10-15min为宜。
1.3检测指标及诊断标准
用NJ33婴幼儿经皮黄疽测试仪(上海科学院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生产)测量新生儿出生6天的黄疸指数。记录黄疸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消退时间。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黄疸指数>12.9mg/dl。
1.4统计学处理
组间或组内自身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各时点的黄疸指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1(第一天)、D2的黄疸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68;1.24),而D3、D4、D5、D6的黄疸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表1出生后不同时龄的黄疸指数(mg/dl)
2.2两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光疗率及退黄时间比较
观察组共有6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而对照组有15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两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退黄时间比较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围生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循环血中有核红细胞明显增多,为无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的2~3倍[1]。胎儿娩出后过多的有核红细胞在短时间内破坏,高胆红素血症随即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导致死亡或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及时的治疗及正确的护理对新生儿的预后起着关键的作用。
新生儿肠腔内的胎粪约含胆红素80一100mg,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分泌量的5倍。胎粪排出延迟,可使胆红素肠肝循环负荷增加,加重胆红素的重吸收,造成黄疸加重[2]。一般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后10~12h内初次排出胎便,出生后3~4d开始排出黄色粪便,如果胎便排尽时间延长,可致胆红索的肠肝循环负荷增加,从而增加胆红素的重吸收,胆红素水平升高,造成新生儿胆红素在生理性黄疸的基础上异常增加[3]。丁国芳等[4]研究表明:胎便初排时间和变黄时间与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胎便初排时间和变黄时间延迟是新生儿出生后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
早期清洁洗肠可以及早排出胎粪,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新生儿游泳是是新生儿宫内环境的延续,又是促进消化系统发育和功能发挥的重要保障。游泳可通过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消耗能量多,肠蠕动加强,同时新生儿胃肠道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易产生饥饿感,可增进新生儿食欲,促进肠蠕动,加快胎便排出,促进胎便转黄时间提前。抚触可提高迷走神经紧张性,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加婴儿吃奶次数和摄入奶量,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胆红素经肠道排出,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少核黄疸的发生。腹部按摩可通过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过程中的重吸收来缩短新生儿胎便排出及排净时间,降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出生后3-6天的血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开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推后,开始退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辅以灌肠、游泳、抚触、腹部按摩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出生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延缓新生儿黄疸出现,缩短黄疸持续时间,使黄疸尽早消退,避免了新生儿因血清胆红素过高而进行蓝光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痛苦从而有利于提高患儿救治质量,改善其生长发育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此类护理易于操作,费用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Hanlon—LundberyKM,KirdyRS,GandhiS,eta1.Nucleatedredbloodcellsincordbloodofsingletontermneonates[J].AmJObstetGyneco;,1997,176:1149.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5—268.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篇6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静脉血;经皮胆红素测定仪
[中图分类号]R2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53-0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引起新生儿脑部损伤。准确判断黄疸程度有利于区别新生儿黄疸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查血清胆红素。静脉抽血测总胆红素,虽说可作准确诊断,但对新生儿来说,抽血属于有创操作,会给孩子带来痛苦,且家长不易接受,操作不当又易使标本溶血影响结果测定,为了解经皮测总胆红素与静脉血所测的值之间有无差别。为此,我们对本院出生的3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同时用两种方法分别给予监测,以探讨经皮测胆仪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出生的顺产正常儿348例,其中男172例,女176例,其中足月儿241例,早产儿107例,体重1000-2499g77例,体重2500-3999g250例,体重≥4000g21例,无RH及ABO溶血症,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染,5-6天血清胆红素浓度>205.2umol/L。
1.2诊断标准经皮黄疸测试仪测定:出生24h内足月儿测定值≥16,早产儿≥18,出生48h内足月儿测定值≥20,早产儿≥18,出生72h以后足月儿测定值≥24,早产儿≥26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1.3测量方法采用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咨询开发公司所生产的JH20-1B型经皮黄疸测试仪,此测试仪是运用皮下组织中胆红素及皮下组织的血红蛋白光波波长分别出现吸收峰值及吸收值相等的特征,运用光纤技术、光电技术及数据处理进行经皮胆红素值测量,我们由专人每天定时对高胆红素血症儿进行测定,直至胆红素消退。首次测试时要先校正测试仪,操作是将经皮黄疸测试仪充电使之对准白色和黄色标准片,轻按一下,其指数显示为0和20±1即是标准范围。测试时仪器探头放在婴幼儿胸部或前额位置,探头垂直并完全接触皮肤,与皮肤无间隙,并在同一位置上测2次-3次,取其平均值。在经皮测总胆红素的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采用上海721型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总胆红素以资对照。
1.4判断标准血清胆红素测定:足月儿出生24h内血清胆红素>102.6umol/L,出生48h内血清胆红素>153.9umol/L,出生72h后血清胆红素>220.6umol/L,早产儿出生24h内血清胆红素>136.8umol/L,出生48h内血清胆红素>205.2umol/L,出生72h后血清胆红素>256.5umol/L,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结果
2.1均衡性检验高胆红素血症组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喂养方式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衡,各组P值均大于0.05,见表1。
表1两组均衡性试验结果
2.2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测定比较经血清胆红素测定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的共128例,经皮胆红素测定诊断112例,漏诊16例,误诊32例,见表2。
表2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测定比较
2.3评价指标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6.7%,漏诊率为12.5%,误诊率为13.4%。患病率为36.4%,约登指数为0.74,阳性预告值为78.9%,阴性预告值为92.5%,阳性似然比为6.53,阴性似然比为0.14,准确率为86.9%。
3讨论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而胆红素的生成主要是因为衰老的红细胞在肝、脾,骨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被破坏,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分解为胆红素,胆红素在体内主要能过肝肠循环,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小部分随肾脏排出,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一般在2d-3d开始,4d-5d最明显,10d-14d消退,早产儿可延迟,患儿无其他临床症状。病理性黄疸是指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包括黄疸出现早,一般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256.5μmol/L(12mg/dl-15mg/dl);黄疸发展快,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并进行性加重;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若不及时适当的干预,有可能并发胆红素中毒性脑病,而致死或致残。因此,如何鉴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除了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黄染的范围、黄疸出现及消退的时间外,最准确的方法就是抽血做检验,但要确切的了解黄疸的消退及增长的情况,就要动态监测胆红素的变化,但作为新生儿来说,反复的抽血对孩子损伤比较大,而且对于许多年轻护士来说,新生儿抽血技术不易很快掌握,因此,在许多基层医院,缺乏相应的实验室条件,许多医生只能凭肉眼观察,以及患儿喂养的奶量,大便的次数,尿液的颜色,来判断黄疸的消长情况,无法准确的监测胆红素值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经皮测胆仪,这种方法无需抽血,无疼痛,易于接受,但它只能初筛测总胆红素的值,对怀疑有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需进一步确诊时应抽静脉血做进一步的检测,所以经皮黄疸测试仪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初筛手段。
肉眼观察黄疸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室内光照的强弱、贫血或多血貌、新生儿哭吵以及观察者的临床经验等。新生儿哭吵或多血貌时,皮肤变红,目测易估计血清胆红素浓度偏低,而贫血时皮肤苍黄,目测易估计偏高。按本组诊断标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6.7%,漏诊率为12.5%,误诊率为13.4%。患病率为36.4%,约登指数为0.74,阳性预告值为78.9%,阴性预告值为92.5%,阳性似然比为6.53,阴性似然比为0.14,准确率为86.9%。对怀疑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要做到尽可能的不漏诊,而且要保证阴性预告值的可靠性,本组灵敏度为87.5%,阴性预告值为92.5%,能够较好的反映患儿实际的血清胆红素值。阳性似然比为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其值愈大愈好,表明阳性结果的正确率高,受检对象的患病概率高,阴性似然比为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其值愈小愈好,表明患病可能性愈小,阴性结果正确率愈高,本组阳性似然比与阴性似然比分别为6.53,0.14,说明本组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28.
[2]DeVriesLs,LaryS,WbitelavAG,etal.RelationshipofserumBilirubinlevelsandbearingimpairmentinnewborninfants[J].EarlyHumDev,1987,15:269.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整理6篇)
- 阅0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篇1在某一个夜晚里,我和妈妈摇着小船驶向滨海那边的大船上去休息。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妈妈就起床了。只有我还在床上睡觉。我只能听见妈妈的嘴里咕哝着什.....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党员转正工作总结
- 阅0转正工作总结范文党员转正工作总结范文篇1敬爱的党组织:我是去年-xx月4日被组织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的,按照党章第七条规定,今天我的预备期已满一年,现申请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下.....

转正工作总结党员转正工作总结范文
- 阅0转正工作总结党员转正工作总结范文篇1转眼之间,这是我预备党员以来的第二个季度总结。在此期间,学习文化课占据我的大部分时间,少了很多工作上的繁忙。现在我将具体从思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