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6篇)

来源: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篇1

关键词:工程建筑;勘察;问题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进入多元化的社会,在各类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中,为保证其安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技术条件:①地基强度条件,即保证地基稳定性,不发生剪切破坏或滑动破坏;②地基变形条件,即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都不超过地基允许变形值。地质勘察报告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满足上述两个技术条件的必备资料。科学的地质勘察报告不仅能提高建筑设计质量,还可节省工程量,减少投资,从而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2.现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地勘部门提出的地勘报告,质量不高,并不乏错误

现某些地勘报告其内容简化到不提供土工试验指标,不作评价,不作明确的结论和提出建议性工程处理意见等。一些报告中该省略的不省略,不该省略的却省略了;不该附图的附了,需要的表格又没有;文字不多,却废话连篇。其做法是蒙哄不懂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去迎合部分设计人员只要提供地基承载力这一个指标。

2.2勘探方法不对

一些勘察部门用所谓的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土层为准来确定承载力,其做法是一种误导,是不科学的。试想,压裂较浅和较深的两侧土层所需的压力大小都不一样,究竟选用哪一压力定值来作为地基承载力。另外,压裂两侧土层,又怎能替代或者说明该压力值就是竖直方向土层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

3.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和取值问题

地基承载力决不是用一种方法就可确定的,而需以下5种方法:①根据《规范》表格确定;②按静载荷试验方法确定;③按动力或静力触探方法确定;④根据土的强度理论计算确定;⑤根据邻近条件相似的建筑物经验确定。由上述5种方法得到承载力后,再经分析,综合取值才能得到地基承载力。

在上述方法中,一般以野外鉴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查《规范》表、动力静力触探方法和理论公式计算方法为主要的确定方法。目前,质检部门承认的现场静载荷试验法是当遇到地质条件复杂,土质很不均匀或遇到重大工程时才采用的一种方法,但在一般不具设备条件和压力达不到的情况下,很难实施此方法。

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其正确的方法有3种:①强度控制法,即以比例界限P0值作为地基土承载力。它适用于硬塑~坚硬的黏性土、粉土、砂土和碎石土;②相对沉降控制法。根据沉降量和承压板宽度的比值s/b确定,对于粘性土采用s/b≤0.02对应的压力为地基承载力,对于砂土采用s/b≤0.01~0.015对应的压力为地基承载力;③极限荷载法。当P~S曲线上的比例界限出现后,土很快达到极限荷载Pu,将Pu除以安全系数F(F=2.0~3.0)作为地基土承载力。如我市区地基土,一般在深1.0m~2.0m以下均为碎石土(以砾石、卵石为主),即使用静载荷试验方法确定承载力,也应用强度控制法或极限荷载法。对于密实的卵石土用强度控制法得到的P~S曲线上的第1个拐点必是地基持力层将产生局部剪切破坏的开始点,此时所对应的压力即为比例界限荷载P0(或临塑荷载Pcr)。而此拐点的出现,对于是持力层的碎石土,没有足够的压力是难以出现的。至于出现第2个拐点(极限荷载对应的点),使碎石土完全剪破,出现连续滑动面,更是难以达到。相对沉降控制法一般适用于在P~S曲线上出现不了拐点的中高压缩性的松砂或可塑、软塑状态下的粘性土。而当前地勘部门提供的地勘报告,在地基是碎石土的情况下采用相对沉降控制法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的方法是不合适的。

4.地基土的承载力及其与变形的关系

4.1作为设计部门设计人员,不仅要会设计,还要会阅读和充分利用地勘报告,要能对报告中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能提出质疑,不应只需要承载力值。即使需要地基土承载力(或地耐力)值,也不只是这一种值。《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FJ7-89)给承载力提出了3种值:①地基承载力基本值f0;②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③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基本值f0是由大量工程实践得出的经验值。《规范》各表列出的各种土类的值是依据现场荷载试验、标准贯入试验、轻便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数据,对相应的地基土承载力进行统计、分析而得出的。当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时,应按表中承载力基本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而得fk,即fk=∏f。(∏f为回归修正系数)。当实际工程的基础宽度B>3m,基础埋深D>0.5m时,承载力值还要提高,即要进行宽度和深度修正,修正后才得设计值f。地勘报告中一般提供的是承载力标准值。设计人员在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标准值来设计,而要经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后得承载力设计值进行设计。当前许多设计人员直接用标准值进行设计是不科学的。

4.2采用承载力设计值来设计,是为了确定建筑物基础底面和剖面尺寸,通过公式A=N/f-YGD计算来满足P≤[P]要求,这只考虑了满足地基强度条件要求。但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很少考虑变形条件要求,这也是造成地勘报告中不提供工程建议性处理意见的后果。

当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事故很大一部分不是强度条件不满足,而是变形条件不满足所造成的。建筑工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裂缝、倾斜、局部倾斜,就是变形条件不满足所带来的危害。要使工程变形条件得到满足,地勘报告中必须提供建议性工程处理措施,以供设计人员参考,重要的工程甚至要作变形计算。提供的建议性措施,对建筑物上部结构而言应包括建筑措施、结构措施、施工措施,对地基而言应包括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夯实等。而且不应只停留在定性分析和描述上,要明确提出定量数值,以使设计人员重视和好用。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篇2

1.1岩土工程的概念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到岩石、土壤和地下水的部分,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岩石和土壤,是一栋建筑物中深入地下的部分。岩土工程是现代一项应用的很广泛的技术,无论人们在建筑房屋还是水利工程方面,都少不了对岩土工程的调查和研究,设计人员站在岩土工程精准的调查报告基础上才能正确合理的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使得设计能够综合的考虑到施工所在地的自然气候和人为因素,设计变得更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岩土工程不仅仅是对岩石、土壤的收集和调查,还需要对岩石、土壤进行室内实验得出结论之后才算是对岩土工程进行了完整的调查和研究。

1.2地质勘察的概念

地质勘察是为了满足建设的要求,对一定区域的岩石土壤、地质地貌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如测绘、钻探等方法去完成调查。主要分为水文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勘察等。地质勘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由专业人员,通过一定的收集方法,然后保管带回去之后进行实验研究,才可以称之为地质勘察。地质勘察也是很有用的,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那个时候刚刚建国不久,各方面的资源都很缺少,尤其是石油,外国人甚至断言中国没有石油储备。但是在我国地质人员的努力勘察下,在全国范围内发现了大量的油田,像大庆、中华、辽宁、胜利等,有力的支援了祖国的建设。而地质勘察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发现油田,还可以在地震检测等地质灾害方面发挥出极大的意义。

2岩土工程勘查内容

1)地形地貌等地质特征。不同的地形地貌是由于它们的岩石特性、土壤内部构造和水文条件不同而导致的,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要着重对地形地貌的调查和研究。先调查外面的环境,然后由表及里。对岩石和土壤要重点研究,分析研究岩石的种类和成因,岩石的厚度和大小等等一系列地质状况,土壤的间隙和肥力,土层的分布和厚度等等。

2)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都是影响建筑施工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地下水不仅仅是在岩土工程中影响岩土性状的因素,还制约着建筑物的稳定和使用寿命。所以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地下水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首先研究地下水的类型、水的长度和厚度及其分布情况;其次必须要对地下水的水位进行持续准确的测量和记录,调查地下水的历史最高水位、近几年的最高水位和历史最低、近几年的最低水位,还有当地的降水和气候特征;再次,对地下水的发源地,流经区域和流往何处进行调查;最后,分析地下水的水质如何,是否会对岩石、土壤或者建筑材料进行腐蚀。

3)对岩石和土壤进行取样,带回去之后利用仪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力和重量,还有地下水和地质状况对地基的不利影响,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对建筑施工提出具体的办法和设计方案。

3房屋建筑和构建物岩土工程中的地质勘察

3.1岩石、土壤等实验材料的收集

房屋和构建物中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非常复杂,而勘察时气候、水文等因素会一直发生变化,所以为了采集到同一时间内的不同情况,必须要赶着时间去收集,如若不然就会影响实验材料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后会影响到设计方案和施工质量。所以,在收集实验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有计划、有分组的进行收集。首先,要对勘察地点进行细致划分,可以根据颜色、深度进行具体的划分,每一个部分各取其中两份的实验材料。就像土壤,可以分为地面的,地下3m,5m,10m等种类,对每个种类进行实验材料的收集和保管,这属于野外材料。还有就是室内材料,可以通过国土资源局和水利局档案的观看和抄写,对勘察地点的一些基本情况做出了解和确定。例如勘察地点的气候和水文的变化,历史最高和最低水位分别是多少,近几年的最高、最低水位又是多少,地下水的发源地和流经区域,这些情况如果你自身前去调查的话不仅仅花费大量的时间,还存在着误差,可以直接去相关部门读取自己需要的资料,也可以上网去搜集。

3.2室内实验应该注意的部分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对实验的标准、计量和条件进行统一的规定,如果在实验之前不对这些条件进行统一的规定,那么实验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也就无从谈起。首先对于实验材料中土壤的收集和保管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对实验土壤的防晒防冻工作一定要做好,避免实验材料因为天气因素而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次,在开始实验的时候,要对实验进行定性分析,要确定其他的条件,然后对那一个没有确定的条件进行分类实验。例如温度对土壤的影响,首先确定除了温度之外的其他因素不变,包括土壤、地下水、大小、重量等都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测量温度变化对土壤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压力对土壤的影响,确定气温、水文等因素,然后对土壤施加不同的压力,测试出它最大可以承受的压力。所以在实验中要定性分析。

3.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并撰写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实验人员在实验完毕得出实验结论时,要根据实验结论联系到具体的实际情况中去,向房屋建筑和构建物的设计人员写一份详细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实验的本身目的就是测试实际条件下不同情况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也是地质勘察的必要手段。要对实验结果详细了解并合理利用,设计人员不能只考虑到提供的数据而忽略了实验结果,要知道实验结果就是在实验数据和实验材料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更是地质勘探人员对于这次地质勘察的综合性总结。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一定要根据甲方提出的施工要求,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里描述的地质特征、环境气候等因素,对房屋建筑、构建物的桩基工程、地基工程和基坑工程等施工方面进行方案的设计和画出施工设计图。

4结语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篇3

关键词: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不足;完善措施;研究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为施工设计提供岩土成份和性质参数,该报告的质量优劣对整个工程的安全性与工程效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仅要满足规范要求,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勘察地点的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地层的构造、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地下水的情况,而且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从而提供一份切实可信的工程参数及施工建议。

一、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不足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主要包括工程现场的勘探、原位测试、取样、室内土工试验以及报告整编等内容,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的重要,因此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操作。正是这些复杂的操作程序,使得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方案存在着不合理之处。目前来看,我国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市场竞争异常的激烈,最常见到的情况就是一个项目由多家勘察单位和个人共同编制工程勘察方案和报价,业主多以低价中标。在这样的环境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单位为了可以顺利拿到项目,并不是根据建筑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布置工程勘察方案,而是通过减少勘察工作量和压低勘察工作预算价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一些实验项目因此而省略,勘察工作不仅粗糙、随意,而且勘察手段也相对比较单一,因此根本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规范与设计要求。

2、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纲要比较匮乏。一般而言,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纲主要是用来指导工程勘察工作的,它是一份纲领性的文件,同时也是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重用保证。从目前我国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来看,许多的勘察单位并没有组织编写工程勘察纲要,即便是有,很多勘察项目也根本没有列入其中,这是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纲要匮乏的主要表现。从实践来看,有些工程项目虽然有勘察纲要,但都是按照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进行编写的,因此难以满足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要求。有些纲要针对性不强,在实践中对工程勘察工作的指导意义并不大。诸如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

3、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第一手资料不符合质量要求。这主要表现为野外勘探、土层取样等不符合操作的规程和规范要求。一般而言,勘察单位的工作是按照工作量来计算报酬的,对工程现场进行勘察时,勘察单位为了加快岩土的钻探进度,在钻探取样往往有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勘察中的垂直度有偏差、随意地挪动勘察孔位以及回次进尺的幅度过大等,导致了勘察结果的不准确。工程勘察质量意识的淡薄,地质情况描述简单,甚至弄虚作假和伪造记录,使得勘察质量难以保证。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的第一手资料不符合质量要求,整个工程项目也就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4、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捷径”问题。对于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而言,原位测试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然而现代勘察工作中却出现了一些“捷径”。一般而言,静力触探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定深调零来减少零漂,而有时为了图方便就不按要求进行调零,从而造成了数据采集的不准,尤其在气温和地温相差比较大的冬、夏季节,触探的指标相差也会更大;标准贯入试验也不按相关的规定校正杆长与孔深,当缩孔与孔底存在残留时,无法及时地发现,因此造成了标贯数据的严重失真;对于重型或超重型动力触探而言,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连续的贯入,并对触探杆进行定深旋转,但在实践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连续性贯入比较慢,起杆比较困难、局部地段难以锤击,因此放弃了连续贯入,触探指标的数据也就不够详实,碎石土的评价变得更加困难。

二、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完善措施

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就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并保证其真实性。通过工程现场勘察与地质资料收集,勘察人员就能全面地了解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可以有效地减少勘察工作的盲目性,减少勘察成本、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应当有现场勘察技术人员参加。从实践来看,很多工程勘察单位的分工比较细,工程现场勘察技术人员回来将原始的编录资料交给想给报告编写人员后就不管了,这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脱节。由于拟建工程场地岩土特征和勘察要求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差别,因此工程勘察报告绝对不可以生搬硬套、按部就班,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及建筑结构的工程特点,制作工程勘察报表,这样才有针对性。

2、要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由于不同的拟建地区的地质和自然条件有所不同,再加上不同勘察方法的缺点与适用性也不相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非常重要。湿陷性的黄土地区要采取人工开挖探井的方式进行取样;膨胀的土地不宜采用直剪的方式进行试验;软土地区可采用钻探式的方法进行取土、静探以及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勘探手段。因此,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针对基土的性质,灵活地采用合适的勘察手段与方法,从而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3、加强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监测。建筑岩土开挖之后,由于已经卸除了拟建基土上的自重应力与坑壁侧向应力,因此应对基坑进行回弹隆起或者坑壁的变形监测;对建筑岩土进行处理时,由于打桩的振动与挤土效应,要对相邻的建筑道路与周围的环境影响进行严密的监测,必要时可采用水平位移与倾斜式的观测方法。同时,在加固拟建地基的过程中,往往会引起孔隙之间的水压力变化以及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因此加强对水压的监测也是不可或缺的。

结语:总而言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面对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我们只有加强思想重视,不断创新勘察技术,才能保障拟建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周水忠顾永军.论岩土工程勘察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09(12).

[2]黄立丕.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土工试验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0).

[3]彭晓光.探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3).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篇4

(辽宁工程勘察设计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由于建筑物比较高,所以对建筑的基础和基坑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情况,就需要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进行不断的发展的完善,并且应用好该技术。本文结合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对勘察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岩土工程勘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保障。高层建筑的质量对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的重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不仅要使用比较常用的技术手段,还要结合新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使用,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1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或技术的应用

1.1工程地质测绘及现场检验与监测

在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比较基础的一项工作就是工程地质测绘,这项工作主要是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的。工程地质测绘主要是对建筑施工地面的地质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的,通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等理论对地面地主的详细性质和规律进行分析的。在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中,一般是通过之前分析出的结论判断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地下地质的情况,方便以后其他勘察工作的进行,并为其提供一些相应的数据和结论。高层建筑在某些比较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时,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工程地质测绘工作,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现场检验与监测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勘察方法。该勘察方法主要是为了建筑施工的安全和建筑质量而进行的。现场检验一般是对之前的岩土勘察工作结果进行核查和控制的,而现场监测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荷载作用在岩土上的状态进行检测的。该勘察方法的应用能够为某些设计提供相应的资料,优化勘察技术和节约经济成本。

1.2勘探与取样

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方法中,勘探与取样也是比较常用的勘察方法。勘探主要是对建筑地下地质的实际情况进行勘察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岩土的原位测试和监测。在进行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时,应该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对勘察的技术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勘探方法中,对岩土工程进行间接勘探的技术方法是物探法,该技术方法操作比较简单、经济,进行勘察工作时也比较的有效率,能够解决一些比较难易判断的地质情况。该方法一般是和工程地质测绘一起进行的。勘探技术中的物探也可以辅助钻探或者坑探进行应用。但是物探技术的应用比较的受地形等外界条件的约束,因此对该技术的勘察成果还需要结合其他勘探技术进行验证。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直接进行勘探的技术手段包括钻探和坑探,这两种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地下的地质情况进行准确的勘察,是非常重要的勘察技术。钻探技术在勘察技术中应用的非常的普遍,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技术辅助进行勘察工作。

1.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也是岩土工程勘察中非常重要的勘察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对分析岩土工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将岩土的一些性质等进行总结,为以后的勘察工作提供参考。原位测试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还需要依靠勘探工程的帮助,该方法是岩土工程勘察中进行详细勘察的重要方法。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也有一定的区别,进行原位测试工作时不能够离开岩土的现场,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岩土一些性质的测试,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岩土的性质,测试效率比较的高,对于不易开采的岩土而言比较的适应。但是在应用该技术时,很难对应力的路径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行测试的环境也不能够得到保证,花费的人力物力也比较的大。进行室内试验工作时,对于试验的一些条件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能够获取比较多的样品。但是该方法进行试验的岩土尺寸比较的小,在反映岩土的一些性质、结构方面会有一定的影响,试样也不一定是在实际状态下的形状。

2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的应用

2.1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

目前,高层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比较多,有时一些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不能够让勘察工作顺利的进行,这时就需要选择一些比较新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利用新技术辅助勘察工作的进行。工程物探技术对于一些复杂、不利于常规技术勘察的地形而言比较的适用,该技术主要包括的新技术有钻孔波速测试、场地微振动测试以及室内外测试等。钻孔波速测试主要是通过波速对岩土的参数等进行勘察,判断出高层建筑的地质条件是否有利于建筑的施工。施工现场的地质卓越周期和脉动幅度值的测定可以通过场地微振动测试进行,依据测试的结果划分抗震等级。对于室内外测试技术而言,可以利用静载荷试验、波速测试以及当前功能静力触探头等对岩土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勘察结果确定岩土的参数等。

2.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技术,它是通过地理坐标的数据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工作的。GIS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确定岩土的性质,并且对岩土工程勘察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GIS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外设将一些文字数据、图形数据等建立一定的关系,形象的体现出岩土各类信息的参数,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接口,保证岩土勘察工作顺利的进行。GIS技术应用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能够方便高层建筑的地质信息的输入、存储等,加强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适用性,为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GIS技术能够有效的对一些比较难以勘察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型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3总结

总之,在进行高层建筑中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过程中,必须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岩土工程勘察不仅仅要利用常规的技术方法,还要不断探索新的勘察技术,把基础勘察技术和新型勘察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岩土勘察技术的应用做好勘察工作。高层建筑岩土勘察技术必须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合理的技术应用是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科峰.民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应用[J].实用科技,2011,3(7):75-76.

[2]周德泉,彭柏兴.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与应用[J].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4(3):36-37.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篇5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工作的准备;勘察报告;详细勘探

Abstract:thepapermainlyintheconstruction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taskandgeologyoftheconstructionoftherelevantprocess,andthegeologicalinvestigationreportandconstructionofpreparationbeforeallandputforwardrelevantmeasures.

Keywords: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tasks,readytowork;Investigationreport;Detailed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工程地质勘察是贯彻工程有关的技术与经济政策,实行勘察与设计以及施工的三结合,工程勘察工作在设计与施工前进行,其目的就在于以坑探与钻探及触探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与方法,经调查研究与分析的评价建筑场地与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及施工提供有关的工程地质资料。

2决定勘察任务的因素

2.1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

1)简单的场地:地形也是平坦,地貌也是比较单一;地层结构也就更为简单,岩石土的性质均一且压缩性变化不大;也没有不良的地质现象;地下水对地基的基础也是不会有不良影响。2)中等的复杂场地:地形起伏很大,地貌单元也是很多;地层种类也是相当多,且岩石与土的性质变化较大,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内基岩起伏较大;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对地基基础可能有不良影响。

2.2对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研究程度与当地建筑经验例如新地区,对建筑场地地质条件缺乏研究,又没有经验,则勘察工作量也大;反之,则工作量小。

2.3建设规模及建筑物等级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基底荷载的大小、地基损坏造成建筑物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将建筑物分为三级:一级建筑物,破坏后果很严重,即重要建筑物(如有纪念性的大型建筑物或关键性的工业厂房)。二级建筑物,破坏后果严重,即基底荷载较大的建筑物(如7层以上的民用建筑或基底荷载与其相当的工业厂房)。三级建筑物,破坏后果不严重,即基底荷载不大的一般建筑物(如6层及以下的民用建筑或基底荷载与其相当的工业厂房)。

3勘察工作的准备

1)在开始勘察工作以前,由设计和建设单位按工程要求把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提交勘察单位,以便结合场地的地质条件制定勘察工作计划;2)对地质条件复杂和范围较大的建筑场地,在选址或初勘阶段,应先以地质学方法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到现场踏勘并观察有关的地质现象;3)布置勘探点以及由相邻勘探点组成的勘探线,采取坑探、钻探、触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探明地下的地质情况,取得岩石和地下水等试样;4)通过室内试验或现场原位试验进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和水质分析试验;5)整理分析所取得勘察成果,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并以文字和图标的形式编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

4地质勘察各阶段的内容

4.1选址勘察

4.1.1目的选址勘察是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工程地质评价。

4.1.2选址阶段的勘察工作

1)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工程地质资料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条件;2)通过现场踏勘,了解场地一定深度内地层的分布情况,成因与年代,主要土层的工程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和地下水的水位、水质等情况;3)了解邻近建筑物的规模、结构、使用情况和地质资料等的建筑经验;4)工程地质条件是比较复杂,出现有资料不符合要求,但其他方面条件较好且倾向于选取的场地,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地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工作。

4.1.3确定场址时宜避开的区域或地段

1)地震基本烈度较高,可能存在发震断裂带及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山崩、地陷的场地;或有分布广泛、厚度较大、埋藏浅的饱和粉细沙、粉土、淤泥、淤泥质土、松软的人工填土场地等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段;2)洪水或地下水都是会给建筑场地带来严重不良影响;3)地下如果没有开采有价值矿藏或没稳定的地下采空区。

4.2初步勘察

4.2.1目的

1)对场地内建筑物地段稳定性作出评价;2)为确定建筑物总平面布置提供资料;3)为确定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提供资料;4)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方案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和建议。

4.2.2主要任务

1)初步查明地层、构造、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可以粗线条,但不能有错误;2)初步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冻结深度;3)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分布范围、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发展趋势;4)对设计地震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的建筑物,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4.3详细勘探

4.3.1目的

1)对建筑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例如:建筑地基为良好地基还是软弱地基;2)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例如:提供软弱地基压缩性高、强度低的资料,说明不能采用天然地基而建议用桩基或人工地基;3)为地基处理与加固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例如:提供地基为粉细沙,地下水位埋藏不深,为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与消除液化,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建议用强夯加固或振冲法加固;4)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4.3.2主要任务

1)勘察的手段主要是以勘探、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的试验为主,必要时还可以补充一些物理勘探与工程地层测绘或调查的工作。

2)对于那些复杂的场地或一与二类的建筑物,应该勘探点宜按主要的柱列线布置;对于其他场地与建筑物可沿建筑物周边或建筑的群布置;特别是对于那些重要的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3)详细勘探孔深度以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对须进行变形验算的地基,部分勘探孔应达到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4)详细勘察时,取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井、孔数量,应按地基土复杂程度、建筑物类别及场地面积确定,一般占勘探孔总数的1/3~2/3,且每个场地不得少于2个。取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部位的竖向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地基土的均匀性和代表性确定。

4.4施工勘察

1)对于较重要建筑物的复杂地基应进行验槽。验槽时要对基槽地质素描,实测地层的界限,查明人工填土的分布与均匀性等,必要时进还需补充勘探测试工作。2)基坑开挖以后,地质条件与原勘察的资料如果不符,还可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3)深基坑设计与施工,应进行有关地基的监测工作。4)地基处理、加固时,应进行设计与检验工作。5)地基中溶洞或土洞较发育,更应进一步查明以及处理。6)施工中要是出现边坡失稳,需进行观测及处理。

5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1文字部分

1)任务要求及勘察工作概况;2)有无影响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3)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4)地下水埋藏的情况、类型与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及建筑材料中的腐蚀性;5)在地震设防区应划分场地的类型与场地的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的判别;6)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作进一步的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与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以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有关建议;7)当工程需要时,尚应提供: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与支护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与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地基评价宜采用钻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触探,并结合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进行。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7层及7层以下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物、次要的轻型建筑物应提供触探及必要的钻探和土工试验资料。

5.2图表部分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的剖面图与综合工程的地质图以及工程地质的分区图;3)土的物理力学性试验的总表。重大工程以需要,绘制综合工程地质图与地质分区图、地质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和以及有关试验曲线。

参考文献:

[1]沈德植.土建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兴杰,谢晓峰,刘建磊.综合勘察在大唐呼伦贝尔化肥厂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基础设计;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复杂,其施工建设场地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使得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工作也出现了诸多变化,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下面,文章简单分析和总结我国当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研究和探讨提高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质量水平的对策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性能安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高效、安全、经济、快速发展。

一、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上设计工作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在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1、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的时间周期较短

建筑工程的地质勘察和基础设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且涉及内容繁多复杂,需要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长时间的地质勘察和样本采集,以便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加科学、详实、全面的地质环境资料。而设计人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勘察资料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对设计图纸进行反复审查和验算,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建设单位的勘察人员和设计人员由于受到工期等时间方面的限制,在地质勘察以及基础设计时的时间较短,不能很好的对施工场地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详细的探测勘察,设计人员对施工图纸的设计也存在一些疏漏,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审查核对,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

2、勘察资料的收集不全面

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环境资料,一般更好的进行工程地基、规模、材料等方面的设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勘察单位存在资料收集不全面、不详尽等问题,对岩石及土壤的类型、地面整平标高、荷载分布以及拟建物结构情况等方面没有进行全面、细致、认真的探测和勘察,有些甚至只是对表层地质土壤情况进行简单收集分析,没有对深层的岩石、土壤以及水文情况进行详尽勘察,导致地质勘察工作缺乏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给建设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均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3、地质勘察的方法选择不当

勘察方法选择是否合理恰当直接关系到地质勘察工作的效率和成果,在实际勘察中,有些勘察人员由于对施工现场环境判断不准确或自身专业素质水平较低、实践经验不丰富,导致在进行勘察方法选择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严重影响到勘察工作的进度和效果。

二、加强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的措施

针对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在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开展中,勘察设计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有效提高工程的地质勘察及基础设计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勘察及基础设计方案

地质勘察及基础设计方案是指导和保障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因此,勘察设计单位必须要在勘察开始前,结合工程项目要求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切实、科学的地质勘察及基础设计工作方案,在保障工期的同时尽量延长勘察及设计工作的周期时间,以便更好的提高勘察及设计工作的完成质量和水平,从而更好的为后期的工程施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勘察方法的合理选择

勘察单位在进行实地地质勘察工作时,要根据现在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多种勘察方法进行综合地质勘探,加强现场勘察的原位测试和取样工作,扩大勘察范围和深度,并针对地质勘察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详细勘察计划,从而更好的保障地质勘察资料收集的全面性、真实性,提高地质参数的精确度,保证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勘察现场各方面的情况,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科学、详尽的勘察资料。

3、加强对勘察、设计人员的专业培训

勘察设计单位可以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聘请专业人员针对地质勘察以及基础设计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错误或难点问题进行重点培训,并对相关的法律规定、行业规范、技术方法等进行系统讲解和指导,使勘察、设计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把握建筑行业的规范和方向,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发生,从而更好的确保工程地质勘察及基础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结

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工作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础保障意义和作用,也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实际勘察设计过程中,勘探设计单位必须要加强对现场地质勘察以及基础设计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勘察及基础设计方案,适当延长工作周期,合理选择和优化勘察方法,加强人员安全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地质勘察和基础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科学性和安全性,进一步保障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向着科学、安全、经济、可持续的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王安业,米兆静.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的关系[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12):69-71.

[2]桑国聪.浅论工程地质勘察中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6):88-89.

[3]邓施宝.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1):276-277.

[4]季瑞隆.有关水文地质在地质勘察中的问题分析[J].四川水泥,2015(05):292-29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整理6篇)

    - 阅0

    温暖六年级作文范文篇1在某一个夜晚里,我和妈妈摇着小船驶向滨海那边的大船上去休息。第二天早晨,天蒙蒙亮,妈妈就起床了。只有我还在床上睡觉。我只能听见妈妈的嘴里咕哝着什.....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范文整理(6篇)

    - 阅0

    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我的中国心篇1当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之巅;当甲骨文字爬上雄伟的长城;当古老的钟鼎再次被敲响,我看见祖国的豪放,看见祖国在不断地成长起来!五千年来古老的中国已.....

    党员评议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收集17

    - 阅0

    党员评议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今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已然成为人们一句口头禅了,朋友圈里,更是耳熟能详、动辄刷屏。但若问你,什么才是初心?你的心中,可有答案?《朗读者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