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5篇)

来源: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篇1

一、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学段一年级下册第二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揭示课题

(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三)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四)课堂独立练习

六、教学困难分析及媒体设计:

1、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规律。运用flash动画及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演示掌握规律。

2、这是一节复习课,学生对复习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相对于新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熟练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引用动画《十几减几》,将练习内容融入适当的情境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算法。

七、课堂实施:

(一)揭示课题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

出示图片。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出示动画: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十以内退位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提供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三)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这个问题并没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围。所以一开始学生会说出原来学过的10以内差是6的算式,个别学生还可能由14—8=6、15—9=6类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学习的减法算式。对此,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类,然后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复习的退位减法上来。]

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四)课堂独立练习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方格图小球图)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动画:十几减几)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篇2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课题

复习比较与分类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复习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

3、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分辨物体的位置和顺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审清题意。

教学难点

关键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位置与顺序”及立体几何图形。

二、复习“时间”。

三、复习简单统计

四、小结:

1、说一说。

让学生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左边有几个人,右边有几个人。(个别学生反馈)

2、我说你摆。

学生每人一组立体几何模型,老师下口令,学生按要求摆放。如:先放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圆柱,在正方体的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放一个长方体。教师边说边巡视学生的摆放情况。

3、做课本第100页第1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立体几何图形。

(2)说一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所指示的位置。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交流。

1、我拨你说。

(利用课件演示,当分针和时针停下来后,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我说你拨。

每人一个钟面学具,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然后同桌交流检查。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和同学要给予帮助。

3、完成课本第101页的认一认。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看的。老师也可以再次把整时和半时,快整点和刚过整点做个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做课本第1030页练习题。

1、让学生观察图,帮助学生弄懂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意思。

2、学生独立解决完问题后,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说说自己前后左右都有谁,都有几个人。

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生:小组内交流

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各抒己见。认为那样是有顺序地摆放。

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书设计

复习位置与顺序前左○右后

课后反思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

二、探究知识

1、8的加减法,独立思考。你们看,咱们的山上景色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迎呢,出示课件图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树上有6只猴,树下有2只,一共有几只?

评价,你认为谁写的好?理由呢?

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树,结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课件出示:两棵桃树,一棵树上有7个桃子,一棵树上有2个桃子。

请你们用学具代替桃子来摆一摆,然后独立写出算式。

谁愿意向大家说出你的算式,评价:你认为哪个组写的好?

三、练习巩固

1、动画演示,小男孩踢足球,最后定格为踢进2个,网外7个,看图,你能写出几个算式?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

用“小青蛙找家”的游戏来完成。

四、课堂小结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篇4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二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二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张亮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这一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理解数对对确定位置的作用,并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活动引入,认识数对

1、明确列、行排列规则

(1)学生按座位卡找座位。

位置卡

第—列,第—排

学生可能出现

a、找不到座位。

b、两人找到了同一个座位。

(2)请同学说说找座位的方法,明确排与列的数法。

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引导生按列报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引导生按行报数。

(3)重新找自己的座位。

(4)班长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同时板书)

2、体会学习数对的必要,认识数对

(1)用学生自己喜欢的简便的方法表示班长的位置,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学生板演表示的多种形式)

这么多的方法都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意见?

(2)在数学上就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可以既清楚又简便的表示位置。

班长的位置3列2排就可以用(3,2)来表示。

(3)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小结: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教室里每个人的位置。

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

3、生活中应用数对

(1)根据位置写数对

①出示哈尔滨旅游景点的分布图。

你能表示出各个景点在图中的位置吗?

②独立书写,全班交流。

(2)根据数对找位置

①出示残缺的太阳岛景点分布图。

你能帮忙把地图补充完整吗?

②学生操作后交流。

得出:表示同一行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二个数相同;表示同一列中景点位置的数对,它们的第一个数相同。一个数能准确说出一个地点的位置吗?数对中的两个数能帮助我们很快在平面图上找到某个具体的地点。

二、活动二:学生小结

学习了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收获?

三、活动三:课外引申——数对在国际象棋中的运用。

1、课件出现国际象棋棋盘和棋子

(1)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是一个正方形,等分为六十四方格。这些方格有深浅两种颜色,交替排列。国际象棋的八条直线分别用a、b、c、d、e、f、g、h表示,八条横线分别用1、2、3、4、5、6、7、8表示。每个方格便有了自己的名字。国际象棋的棋子有黑白两色,各有一个王、一个后、两个车、两个象、两个马和八个兵。

(2)如果白王所处的位置用国际象棋专用的方法记录为g2,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棋的位置的吗?

(3)课件出现三枚棋子在棋盘上的不同位置,问:其他棋各在什么位置?

(4)如果有一枚棋走一步记录为c6—c2,你知道是哪枚棋从什么位置走到什么位置上吗?

四、活动四:游戏——摆子连线

比赛规则:每3人一个小组,第一个学生先掷两次骰子。假如第一次是2,第二次是4,就将自己的棋子放在(2,4)的位置上(说明:棋子用一点来表示)。

第二个学生接着同样的操作,按所掷的点数放棋子。如果位置被其他棋子占了,可以重新再掷。

另外的一个学生负责记录。

每放对一个棋子加1分、如果你将两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2分,3个棋子连在一起就奖3分,依此类推,将你们俩的得分记录在一张纸上、谁先得8分,谁就赢了。(学生操作,教师下去巡视)

活动五:全课总结

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总结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板书设计:

位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6篇)

    - 阅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11篇)

    - 阅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10以内的加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3.培.....

    善假于物作文(收集3篇)

    阅:0

    善假于物作文篇1一个是被人们视为至尊至贵的钻石,一个是渺小到尘埃里的石头。相同的化学成分却走向命运分化....

    安全教学设计(收集8篇)

    阅:0

    安全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针对电子专业和电接触的高频率,在学习基本电路之前让....

    幼儿园教师的大班工作总结(整理9篇)

    阅:0

    幼儿园教师的大班工作总结篇1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本学期我的工作得以圆满完成.在此,我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