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绿化设计原则(6篇)
来源: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1
关键字:道路景观;设计;原则;道路绿化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对环境的认识和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道路景观也不仅仅局限在满足功能和视觉美感的层面上,也逐渐转变到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因此,当代的道路景观设计就应该立足功能需求、生态原则、文化特征三位一体的整合[]。具体来说,物质景观是载体,生态保持是法则,文化内涵是目标,互相结合以此共同实现道路景观的现代化。
一、目前我国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
(一)景观规划忽视地下管网、架空线路
在道路景观绿化时,经常发现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态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有的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二)景观规划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
有些地方过分重视道路景观设计,却忽视了道路的交通功能。比如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树木,影响人们步行或骑车,甚至也会阻挡行车视线。
(三)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
很多规划者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效果[]。
二、道路景观规划所要遵循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实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在道路景观环境设计中,我们首先必须要坚持生态优先,保证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道路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道路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被破坏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
(二)协调性原则
城市道路是一个有机整体,设计中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要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景观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应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良性地整体发展。
(三)服务性原则
道路景观的服务对象为居民,景观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充分挖掘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地域特征,满足各种不同情感的需求,尽量做到自然布景与规划布景相结合。应体现出“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环境观,追求天、地、人的和谐,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主题。主要以自然美、植物美、景观美为基础,体现自然的重要性。形成绿地成片、树木成林、花香四溢、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城市景区。三、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以上原则充分表明,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受到更大时空范围内的城市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因此观念意识上要转变“就景观论景观”的传统思维,形成景观的区域观和时空观,以下是对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法进行几点分析:(一)生态绿地建设道路绿化和景观环境建设是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环节。道路绿地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道路红线内的绿化带,另一部分是道路红线之外沿道路的绿化带,该绿化带的宽度即为绿线宽度。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规定:红线宽度大于五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三十;红线宽度在四十到五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二十五;红线宽度小于四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二十[]。
对于生态树种的选择上要突出地方特色,南方地区还好,北方地区应该适当增加常绿树种以弥补冬景的单调和萧条,同时注重常绿树叶的相互衬托。在种植方式上,我们要打破单调的行列式布局,以组团式、条块式为主要配置特点,乔、灌、地被结合进行复合混合式立体绿化,形成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的景观生态走廊。使道路景观努力形成行人视觉与行为心理的绿色景观。(二)景观设计的多样性
道路的景观设计在考虑一定连续性的基础上,也要增加变化,结合城市文化、企业文化,创造多样性的有文化意蕴的景观,同时也为各种材料、技术的多样性表达提供空间。
(三)分车带的景观设计
在设计分车带景观时,应结合自身宽度、所处车道性质及有无地下管线进行规划。位于快车道之间的分车带,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小型花灌木。位于快、慢车道之间的分车带,宽度为两米以下或有地下管网的,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宽度在两米到四米之间,且无地下管网的,可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做灵活多样的大色块规划设计;宽度为四米以上且无地下管网的,除灌草结合外,还可配以小型乔木。
(四)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也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一方面,即使在人流不是很大的道路上,也应该设置便利设施,比如地图、公用电话、公共厕所等,避免在人们活动时,感觉缺乏人性化的关爱。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景观设置,不能设置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所以在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的车辆运行空间,树冠和树干不得进入该空间,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四、参考文献
[1]韩丽雅.道路绿化建设现状及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2003,(1).
[2]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
[3]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5]王晓谋.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6]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交通部[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梁稀(1983.11~),男,瑶族,广西平果人,大学本科学历,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交通设计工作和研究。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2
关键词:植物造景技术;园林景观绿化;含义;意义;应用
1植物造景技术的含义和意义
1.1植物造景技术的含义
植物造景技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综合景观并且能够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的方法。同时植物造景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以天人合一的园林绿化技术,本着崇尚自然和优化环境的设计理念进行的园林景观的再造和配置。而且要以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为依据同其他园林要素形成一定的空间时间关系,配置成一定的艺术空间。所以植物造景往往是设计者对于美的理解,他们在设计时不仅要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作用,而且要根据植物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
1.2植物造景技术的意义
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是形成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应用植物造景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预留场所,而且能够保证园林工程具有观赏性特征。所以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植物造景技术的优势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可以学习国内外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中西结合创造具有特色的美学艺术。一个城市的园林景观代表着城市的区域文化和风格特点,是评价一个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植物造景技术。
2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
2.1园林景观绿化的基本原则
2.1.1生态原则
园林景观绿化应该将本区域的文化特色融入其中,也就是在符合周边环境的前提上尽可能的让园林周围的大环境和设计互相协调融合。同时在绿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温度、光照、土壤等要求,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也就是所谓的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实现植物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相互统一,从而保证植物正常的生长。
2.1.2美学原则
园林景观绿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美观,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美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协调性原则,它是指在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比如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可以尽可能的选择对植和列植。而在自然是园林绿地中可以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出植物独特的自然姿态。此外还要保证植物整体造型、色彩和风格上的协调性,让人在视觉上感到统一,从而增强园林景观的整体的视觉效果。第二个原则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入手,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程度和整体轮廓,同时要注意树冠线,并开辟透景线。第三个原则是对称与平衡原则,它是指在景观绿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协调度,尽可能达到一种和谐与对称感,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为此,设计者可以从植物叶片对称和辐射对称入手进行调整实现整体平衡与对称。
2.2植物造景技术的基本手法
2.2.1明确整体布局主次
所谓明确整体布局主次就是要尽可能的使用自然的方法,坚持自然和谐的理念,尽量不要让人看出明显的人工痕迹。为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绿化时先从整体入手进行布局和调整,然后在针对一些细节进行雕琢。同时要注意整体的美观、和谐。此外,在设计框架以及一些细节时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有趣味性和创新性的效果,给人以不一样的美感。
2.2.2注意四季植物的形态变化
了解四季植物的形态变化也是园林景观绿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充分了解植物的特点才能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为了展现园林景观的人文气息,在景观绿化时可以突出本季节的特点,结合植物的季相变化、色彩和形态特点,进行合理配置使园林景观能够达到因时而异,移步换景的效果。比如在炎热的夏季,可以多选择一些绿色植物给人以清凉舒爽的感觉。
2.3园林景观绿化中对植物的选择
2.3.1生态群落植物
植物群落不是植物个体简单的拼凑,而是一个有规律的组合。生长在一起的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包括生存空间的竞争和相互依存,比如对光能、土壤的水分、和矿物质的利用。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时要按照生态群落合理选择植物。比如将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树和常绿针叶树相结合。不仅能够相互弥补,而且能够达到生态效益,美化环境的双重作用。
2.3.2具有乡土气息的植物
乡土植物可以使园林景观呈现出当地的特色,表现当地文化。近几年,乡土气息,地方特色也成为园林界的共同呼声。因此在设计时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寻找灵感、从当地的植物群落中挖掘特色、利用本土特色植物构建景观从而形成特别的乡土气息景观。
2.3.3具有文化底蕴的植物
中国历史悠,文化灿烂,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它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所以在园林景观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化底蕴的植物。比如松、竹、梅,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也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通过这些具有文化低温的植物不仅可以激励人们,给人以精神慰藉,而且也是继承和发扬古典文化的重要体现。
3结束语
园林景观绿化是当前改善空气环境的重要途径,对于园林景观绿化设计来说,植物造景技术就是对园林景观绿化的表达。应用植物造景技术对提升园林景观绿化水平和绿化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设计者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植物造景技术,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并且要充分了解植物的习性,遵循生态原则和美观原则,从而构建一个美观、健康的园林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和谐、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旭辉.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6).
[2]陈文婧,阿丽娅•阿布利孜.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4(12):70~71.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3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景观研究分析规划质量设计效果
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030-01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也在不断提升,在当前的趋势之下我国现代化的住宅市场正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之中,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效果被广大建筑商重视,同时,相关景观规划的质量也逐渐地成为人们购买住房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总的来讲,居住区绿地景观是室外景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居住的环境、增强居住的舒适程度并且增强服务的效益有着重大意义,通常情况之下针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设计应当全面的遵循舒适、怡人、生态化的原则,注重人与自然的亲近,所以,在实践的规划过程之中应当深入地结合居住区的状况,结合工作的原则,进行有目的性的设计。
1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和规划的原则
掌握基本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原则和设计的理念对于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大的意义,故应当对此环节的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以健全的思路和完善的理念促进工作的完善和创新发展。绿地景观系统是居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人工化,具有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固碳制氧、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吸尘滞尘、消减噪音等。因此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营造尽量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应贯彻生态设计的思想。将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的自然条件、特色景观和绿化基础。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规划阶段同时进行,并将居住区内与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系统连成网络。通过居住区绿地规划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
2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我国当前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对策以及核心思想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工作改革的方向和重要原则,下文将针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设计对策和设计的创新理念进行集中性的研究,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促进工作向前发展,使得工作的建设可以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首先,应当加强对公共绿地的建设,在布局的类型和形式之上可以按照我国传统的园林式合计方式,采用自然式的绿地布局形式,尽可能的对原有地形进行开发和利用,进而构成一种自然变化的地形,组成五彩缤纷的景观。另外在布局的形式之上也可以采用不对称的布局方式,在场地之内布置一些雕塑、花坛以及喷水池等等,进而营造出一种较为丰富的景观效果,充分的与我国当前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商业服务中心等相互结合,为广大居住者创造出舒适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氛围。
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之中还应当注重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的营造,在设计风格的表现之上应当充分的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可能的采取均衡的布置方式,采用点线面相互结合的有机系统,将开放和私密相互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空间,并且注重对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等的考虑和研究,种植适宜的树木类型,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在实践的规划过程之中应当深入地结合居住区的状况,结合工作的原则,进行有目的性的设计。最后在实践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之中应当注重其中不同重要元素的使用,构成一个全新的主体,针对植物的景观配置进行细致的研究,以更好地增强艺术设计水准。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之中应当遵循树木的高低错落有致并且疏密有序的原则,形成一种具有丰富层次化的空间,从根本上改善整个居住区的景观效果,增强景观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3结语
总的来讲,在现代化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规划过程之中不仅应当注重传统手段和技术方式的运用,同时还应当注重设计思想的改进,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也在不断提升,在当前的趋势之下我国现代化的住宅市场正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之中,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效果被广大建筑商重视,故加强设计工作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住宅设计过程之中景观绿地的设计思想以及设计理念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设计过程之中应当加以改进和完善的层面等进行了集中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促进规划工作的发展,促进整个景观设计效益的持续改进。从本质上加以分析在当前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和设计过程之中应当全面的遵循统一、以人为本以及生态化的设计原则,同时还应当注重对系统性原则的研究,注重对现有条件的利用,以充分的营造出舒适且怡人的景观,为更好地提升住宅设计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练香莲.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06(2):180-182.
[2]陆佩.浅谈居住区景观工程成功的因素[J].上海建设科技,2006(4):35.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4
关键词:火车站广场;绿化设计;设计原则
1火车站广场的绿化设计原则
火车站广场的绿化工作应尊重当地的气候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的方针,绿化设计通过把绿色空间、技术、理念、感知的有机整合,加强火车站广场立体化的空间设计各个功能区之间的有机联系,内部和外部空间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形成具有整体性、宜人性、生态性、多样性的现代火车站广场生态公园,在满足火车站广场人流、车流、物流的同时,也为广大的市民和旅客能够亲近自然,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1.1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
火车站广场的主要功能是集散人、物、车。因此,在设计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创造适合市民和游客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充分发挥人流、车流、物流的同时,满足市民休闲、旅客、人际交往、休息等多方面的活动要求。建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功能高效的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树木、草坪要因地制宜地融合在这一个群体里,种群之间相互协调,具有不同特性的植物相得益彰、各得其所,能充分利用阳光、养分、土地空间、水分、空气等因素,构成稳定多样、和谐有序的绿化景观。
1.2坚持植物造景和园林开发并重的设计原则
火车站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和文化符号,景观设计要注重当地特色,凸显创新理念,园林和建筑在满足服务功能的同时,力求做到彰显新颖,赋予地方元素,依托植物造景和园林景观的有机结合相互衬托,做到物在景中、景中生物的自然效果。采用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搭配方式。乡土树种最适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具有抗性强、耐寒、抗病虫害等特点,既能体现地方风格,也能为当地人民所喜爱。要选择树形美观、花艳、抗性较强的树种,充分考虑植物的赏色、观型、闻味上的效果,例如,在火车站可以种植白皮松、油松、云杉、火炬、玉兰、杨、柳、榆、槐、银杏等适合北方气候的树种,全面考虑各种观赏效果,合理搭配。
1.3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
火车站广场生态公园的设计要注重广场地方文化、本身环境的发展化,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促使整体景观反映时代特色;还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地方优先种树,保证树木的成活率,使得火车站广场的绿化配置无论从选材还是从造型都能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2北方地区火车站广场绿化的构思设计
2.1生态化的地形改造设计
地形的改造不仅利于植物的生长、绿地的及时排水,还利于突出景观林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天际线。(图1所示)生态化的地形改造设计主要侧重地形的起伏变化和树木的土壤变化上,人为设计出适合林木和多种花草生长的生态环境。地形设计的宽度应该控制在10m左右,纵向长度应该控制在50~100m左右,最高点控制在1m左右。沈阳火车站广场就充分利用良田渠横穿越整个规划区的独特条件,把其规划进来,形成以一主轴、一次轴、两带互长的结构进行划分,以进入火车站的主道路为主轴,以南北的中心道路为次轴,两带为绿带和蓝带,绿带为景观树木,蓝带为湖泊,形成水绿相间的生态广场格局。
2.2四季皆宜的绿化环境
北方火车站广场的绿化设计重点在于四季皆宜,不仅考虑广场的温带季节的特点,还要考虑冷暖交替季节的转换状态,运用多种多样的设计手段,加强北方地区火车站广场气候环境的适应性。所以一方面要选择适合寒冷地区生长的植物,加大常绿树种的比例,尽量避免出现大面积的空旷草坪。广场的绿化设计,加强季节的差异,使火车站广场一年四季中能够展示出景观各异的自然特色,以此增强北方地区火车站广场冬季萧条的景象,增强广场的适用性和舒适性;另一方面,在塑造火车站广场景观的同时,还要注重广场周边环境的改善,冬季要以避风向阳为主,夏季要以遮阳避暑为主,因此,在冬季北风为主导风的一侧要以常绿针叶林为主,在向阳的一侧要以种植落叶灌木为主,达到冬季不遮光、夏季避暑的效果。(图2所示)
3结论
总之,要加快现代中心城市的进程,完善火车站以及周边地区的服务功能,营造出良好的集休闲、聚集于一体的北方火车站广场绿化文化,必须结合当地气候、植被等特点,设计出人性化的火车站广场,为广大的市民和旅客服务。
参考文献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5
关键字:绿地景观;绿地系统;分类;原则;
Abstract:Landscapeplanningtocreateagoodlivingspaceimportantfactor.Landscapedesignfromthegreenlandscapesystemclassificationofstart,strictlyabidebythebasicprinciplesoflandscapedesign,landscapedesign,graspthemaincontentsofdesign.
Keywords:landscape;greenspacesystem;classification;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多,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的同时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不断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的设计,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绿地合理规划的重要性,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不仅代表了城市的形象,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1.绿地系统分类及组成
城市绿地是指城市用于绿化或者规划的特殊用地,它涵盖多种类型,规模不等,是城市中多种绿地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的统称。城市绿地包含植被、水体、土壤等基本要素。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绿色植被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是一个相对来说开放的空间,并且具有相对同质性。通常来说城市绿地系统被认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但是城市绿地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可以分成城市公园绿地、城市街头绿地、城市廊道、城市风景绿地、城市生产绿地、庭院绿地等几个分系统。
城市是一个以人工系统为主的,由基质、景观、廊道、边界、斑块等构成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城市绿地斑块、城市绿地廊道、城市绿地景观边界、城市景观基质等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的景观体系。
1.1城市绿地斑块
城市绿地斑块是指城市景观中一切的非线性的城市景观绿地。城市绿地斑块的类型、规模、形状、空间格局等都在城市绿地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生态作用。根据绿地斑块的功能以及景观类型的多样有以下几种分类:公园绿地、广场绿地、街头绿地以及小游园、生产绿地、单位以及居住区附属绿地等。
1.2城市绿地廊道
城市绿地廊道是指城市景观中线状或者带状的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廊道对是城市中得绿地斑块中得斑块,矿物质等得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绿地廊道可以根据景观类型的不同分为绿道和蓝道两种类型。
1.2.1绿道:绿道是以自然的植被和人工的植被为主要存在形式的线状的绿地。绿地通常有三种形式包括道路绿地、游憩绿带、非滨水的防护绿带等三种类型。其中绿带主要是由相对来说比较自然稳定的植物群落做成的。因此具有生物多样性高,类型多样性高等优点。
1.2.2蓝道:蓝带就是所谓的河流廊道,它包括河道、河滩、高地区域和河岸等类型。一般情况下根据廊道的用地性质不同我们可以将蓝道分成滨河绿地和河道防护
2.绿地景观设计的意义
绿地景观的优劣,既对当地的居民是否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反应了地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发展程度,同时它还是地方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面貌的体现,因此绿地景观设计的的好坏对地方的建设意义很重要。
2.1绿地景观的居住效能。
良好的室内外绿化不但可以减少噪声、清洁空气,保持健康持久的生活环境,还能有效的调节居住环境的温度湿度来适应居民的需求。
2.2绿地景观设计的生态效能
合理的绿地景观设计,不但可以充分的利用和开发自然界的风、光、热等能量,还能有效地保护地方的生态环境。并且绿地景观设计也是维系繁育地方生物资源的有效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生态系统的手段。因此生态的维持与维系中绿地景观设计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3绿地景观设计的文化效能
巧妙的绿化设计,可以保护小城镇原有激励和空间形态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景观特色,组织创造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新景观。在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在景观设计中突出风土人情,维持地方生活,将现代文明有效的融入传统文化中去而不改变原有的生活模式,是绿地景观设计的至高境界。
2.4绿地景观设计的艺术效能
和其他的设计一样,绿地景观的设计也是一门艺术,它能充分的调动和组织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生态关系,是艺术美表达再现生态美的表现。景观绿化设计是通过对形象和空间环境的创造,以象征、比喻、拟人、仿生、隐喻、暗示等手段去体现人文关怀和对生态的重视。它也是对人与生态关系的一种协调剂。当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最佳状态时艺术的创作价值也开发到最大的状态,此时的生态质量也是处于最佳状态的。
3.绿地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3.1整体优化原则景观是由生态系统组成的,是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系统,因此在景观的规划中应该是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的,而不是一个某一个要素或者某一个局部考虑。只有整体的规划与考虑才能保证整个整体达到整体的最佳状态,才能实现整个景观规划设计的最优设计,细节服从于整体是景观设计的必要条件。3.2异质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景观宅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原则。3.3多样性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匀度、渐嵌度和连通度等加以描述。3.4景观个性原则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3.5遣留地保护原则即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3.6生态关系协调原则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
3.7综合性原则景观是自然与文化生活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规划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多种因素,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我们在绿地景观建设中可直接借鉴这些原则,为景观的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当然,这些原则并不是在每一个景区的建设中都能得到体现,不同自然资源地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兼加考虑、应用的生态学原则也必然有所不同及侧重。
4.绿地景观规划的主要内容
绿地景观的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主要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空间结构和模式。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包括以下的内容:
4.1绿地系统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
资料的收集包括:自然条件的收集,社会资料的收集,原理绿地资料的收集,技术经济资料的收集,植物物种资料的收集,绿化管理资料的收集等。
4.2绿地景观分析与评价
4.2.1多样性指数是反映景观类型的多少及所占比例的变化。多样性指数越大那么表明监管的信息含量也是越高的,这样的景观不但类型丰富,各类型之间还具有较高的均匀性和协调性。
4.2.2优势度指数是说明景观多样性对最大多样性的偏离程度的物理量,它所描述的是少数几个主要景观类型对景观整体的控制程度。优势度指数越大那么说明组成景观的各景观类型中主景观所占有的比例较大,反之则表明,各景观类型比例是均匀的。
4.2.3景观的破碎度,在大尺度的研究中,景观的破碎化指数是很中央的属性,它反映了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生物的存在都是需要一定的空间的,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增大,用地的紧缺,绿化景观不断的被人的生存空间所分割破裂,因此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大,绿色缀块的面积不断的缩小,这样的变化对城市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很不利的。因此研究绿色景观的破碎度对城市的绿化景观的保护是很重要的,是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生态发展的重要指标。
结束语:
绿地景观的设计与建设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很重要,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我们应该遵循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从景观规划的主要内容着手进行景观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生态设计的大趋势。创造更适合于我们居住生活的空间。
参考文献:【1】刘立民,刘明;绿量——城市绿化评估的新概念[J];中国园林;2000年05期
景观绿化设计原则篇6
关键词:道路绿化;城市环境;设计原则;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绿色空间延续,还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将道路绿地使用功能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为市民服务,是我们道路绿化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的。我认为应做好以下方面。
一、了解道路绿化项目的相关背景。项目背景一般包含城市概况、自然环境、项目概况:
1)城市概况。一般是指城市建设建设的基本情况、独特的历史文化、水文地理状况,特别是与城市绿化相关的绿化景观构成,比如说:城市主要绿地分布、绿地网络、公园状况、寺庙景点等所形成的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及一个城市对绿化重视程度、绿化理念、绿化生态建设的举措,城市建设定位。
2)自然环境。一般是城市建设建设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毗邻地区的交接状况,城市地形地貌特点,如是否平原地带或高山丘陵地带,常年气温,四季气候情况,雨水、风向等等这对我们方案设计会有较大的影响。
3)项目概况,道路项目概况是指某项目景观绿化在城市绿地中所处具体位置,方向,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作用,道路的长度、宽度,路形结构、断面形式以及周边环境等等。并进行现状分析,如:道路沿线两侧用地性质分布,道路两侧是农田还是自然景观,是繁华的城市商业区还是集中聚居的小区,道路两侧地势状况,沿线是否有涵管与桥梁,道路的平交道口分布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我们道路绿化设计,必须理清。
二、把握好设计方案总体思路。在充分了解项目的相关背景后我们应该把握好设计方案总体思路,如何把握设计思路可从以下着手:
(一)找准设计依据设计依据一般包含《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公路绿化建设标准》,《交通部关于公路绿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建城(2007)215号以及某道路景观带绿地业主对方案设计的要求,道路用地红线,道路总体设计,城市的总体规划,现场考察情况等等,这些是决定我们设计方案最基本必不可少的依据。
(二)深思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应根据掌握的道路基本情况认真思考其景观设计掌握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有章可循。
1)整体和谐统一原则道路绿化景观要融入周围环境,要与周围建筑、道路、桥梁、水体相互衬托,并便于城市其他景观(如亮化工程、广告灯箱等)的实施,达到统一和谐。
2)因地制宜原则道路根据现状,因地制宜,在满足景观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地形、地貌、环境形成景观。营造自然生态的景观。
3)“以人为本”原则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不但要充分考虑该景观绿地的美化、绿化功能,合理考虑提供娱乐活动、生态休闲的功能。
4)突出重点原则在靠近道路节点、桥等人流活动量较大以及绿地地块宽度较大处应形成绿化景观的亮点、重点。
5)节约型原则注重“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建设指导思想,体现节约型园林的研究、技术措施,绿化符合节地、节土、节水、节材等几个方面。
6)协调性原则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
(三)理清植物配置原则
1)植物配置结合现状,适地适树。力求树种的多样性,多采用乡土树种,体现城市文化的特色。采用树型优美,叶色各异的各种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花灌木等力求达到质朴、自然、亲切。
2)植物造景要合理搭配,疏密相间,注重整体的景观效果。
3)植物搭配多样化。乔木、灌木、花灌木有机结合配置,并注重各种形式的搭配以突出层次感。采用各种乔木、灌木及花色,叶色不同的地被植物组景,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配合植物季相、色相的变化,提高植物的观赏性。
4)道路绿化与环境融为一体,以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为主,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形成多层结构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屏障功能。融绿化、美化、香化、防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5)充分考虑植物长势因素,合理选择苗木规格,控制景观造价,既能满足前期景观效果,又能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
6)建设高标准的城市道路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花草结合,实现优化配置。
7)分车带的绿化采用注重景观与视线引导及指示性功能兼顾的合理化设计。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低矮灌木或地被。
(四)确定设计目标及风格
1)主题定位。突出“人、自然、城市”和谐发展的主题,通过对道路的交通及景观环境分析,运用生态的观念,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构成自然与人文相交流的城市生态型景观风光带。
2)设计指导思想
a.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尊重道路绿化的功能性要求,满足安全、通行等最基本的功能。
b.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c.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d.追求清新、自然、简洁的景观效果。
e.以生态、自然、人文为主,串起道路全线,针对绿化现状,克服植物品种单一的状况,增加常绿树种,多运用乡土树种,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
f.人性化设计,从车行与人行感受出发,注重景观尺度感与空间感。立足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注重环境的和谐,在充分满足交通功能的基础上,体现人文特色,凝练文化底蕴,合理布局,以体现景观的和谐性。
3)设计目标。充分挖掘地方人文特色,结合城市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巧妙的将自然景观、绿化景观、人文景观相结合,达到构思精妙,强化了城市道路的景观形象,体现地方特色,形成独特的绿化景观效果,并体现构建节约型园林的景观;通过景观要素的合理搭配与组合,塑造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生态道路景观带。
三、巧妙地进行方案设计。巧妙的进行方案设计,应合理划分景观段落布局。根据道路形式,长度可将整条道路的绿化分为若干个道路绿化标准段,比如:可以根据公交站台节点、道路平交口绿化节点,道路绿化隔离带,道路块状绿地等等进行景观段落分割,在各个主要节点运用小品,植物造景,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道路标准段绿化常采用乔灌木合理搭配,展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特色。
(一)中分带一般形式。中分带一般形式为自然式的花灌木组团结合规则统一的乔木树阵。两端以自然式的花灌木组团,主要设计一些开花的灌木如垂丝海棠、樱花等,同时搭配色叶树种紫叶李、红枫以及常绿金桂,做到四季有景,下层搭配色彩模纹以及宿根花卉与中间乔木阵列的下层模纹相呼应,且景观更为精致细腻;中间以乔木树阵形式规则排列,常绿和落叶树种相替换,赋予季相和色相的变化。下层配植色彩模纹,如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海桐等,呈现一条美丽的色带。乔木树阵,突出中分带的气势,同时体现了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岛头处常考虑到不影响行车视线,主要以低矮宿根草花为主,点以景石配以红枫和五针松,以保证美观而又通透的效果。中分带植物选择,落叶乔木如银杏、榆树、枫香、乌桕、无患子等;常绿乔木如香樟、女贞等;中层花灌常用樱花、紫薇、海棠、红叶桃、金桂、独杆红叶石楠、花石榴等;下层地被如红叶石楠、龙柏、海桐、金森女贞、宿根花卉、草坪等。
(二)两侧绿化带一般形式。两侧绿化带一般形式,沿路一侧以自由曲线方式种植地被、花灌木,间隔建造微地形,点缀大乔木,更好的烘托出自然种植方式,运用丰富的植物造景手法,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线性四维空间,运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灌木与乔木相搭配的种植方式,以一定距离(一般150~300米)为一个单位形成线性景观序列;着重体现物种多样性及植物的层次变化,体现景观多样性,运用各具特色的花灌木与地被组合成为一条绚丽斑斓的花带,其上方栽植行道树,营造出人行树荫下、花草随行间的城市新景观。
(三)公交停靠处绿化处理形式。行车道外两侧绿化带遇到公交港湾位置绿化带宽度往往比较狭小,宜采用低矮模纹组合的种植方式,点缀花灌木,简单质朴,与周边景观风格迥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适当消除候车时的焦急心情。采用自然式种植的方式打造精致细腻的景观,给乘客候车带来舒适美观的空间。主要常绿树种为金桂,配植红枫、垂丝海棠以及大叶黄杨球、海桐球和一些草花。植物栽植自然生态。
(四)与其他道路相交节点的处理形式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0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3篇
- 阅1 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一)
在过去的一学期,我担任高中英语教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教学工作开展前,我深入研究教材与课程标准,依据学生.....

中国成立年变化歌唱祖国的建国周年
- 阅02019建国70周年心得篇1小草为风儿歌唱,鸟儿为森林歌唱,浪花为大海歌唱,而我,要为您歌唱!我的祖国,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歌唱祖国的“钢铁长城”!古时,长城是我国的“守护神”,守边疆、守.....

小班美术教案(整理5篇)
阅:0小班美术教案篇1【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1、今天有很多蔬菜宝宝来到了我们小班活动....

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3篇
阅:1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一) 在过去的一学期,我担任高中英语教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致力于提升学生的....

企业员工入党申请书
阅:1以下是一篇企业员工入党申请书的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敬爱的党组织: 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