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基础知识(6篇)
来源: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食品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10-0168-03
Abstract:Foodchemistryisanimportantprofessionalbasiccourseoffoodqualityandsafety,improvingtheteachingqualityofthiscourseisofgreatsignificance.Throughchangingeducationidea,optimizingteachingcontent,andintroducethelatestscientificresearchescan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activelearning,andcombiningtheadvancedteachingmeanscan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offoodchemistry.
Keywords:Foodchemistry;Foodqualityandsafety;Teachingquality
《食品化学》与《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并称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三大基础支柱分支学科。其中,《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安全与营养性质,研究食品中各类物质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与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影响的一门基础应用科学;是为开发食品新资源、改善食品品质、革新食品加工工艺和贮藏运输技术、改进食品包装、加强食品质量控制、提高食品原料加工与综合利用水平以及科学调整居民膳食结构奠定理论基础的一门科学[1]。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曝光以及人民对食品安全的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应运而生。食品|量控制及安全生产与食品化学密切相关,《食品化学》同样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点提高《食品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对学生培养和学科建设都极其重要。
1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虽然很早就提出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光“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人以渔”。但真正实践起来确实不易,如何才能使学生有主观能动性,有“渔”的渴望及主动学习的动机,是做好大学教师的重要责任。《食品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食品专业以及更好学习食品其他专业课程,一般学校都将《食品化学》在大二开设,笔者所在的遵义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不例外。但作为大二的学生,还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阶段,抓住他们关心的事物并与《食品化学》课堂相结合是使课堂不枯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式之一。比如:滋味和呈味物质一章中,讲述苦味和苦味物质时,会提到蔷薇科植物(苦扁桃、桃、李、杏、苹果等)果核、种仁及叶子中存在苦杏仁苷,我们可以和热播电视剧《甄执》结合来讲苦杏仁苷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听得津津有味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甄执》里安陵容之死的这一情节如果没有专业知识估计也是看不懂的,安陵容与甄炙盗嘶峄叭缓蟪粤艘坏憧嘈尤示退懒耍其死因是苦杏仁里的苦杏仁苷在苦杏仁酶(扁桃酶与洋李酶复合物)的作用下分解为分解为葡萄糖、苯甲醛和氢氰酸,而其中的氢氰酸是剧毒物质[2],其导致了安陵容的死亡。当然,也要给学生强调苦杏仁并没有那么可怕,因为苦杏仁苷本身没有毒性,只要加热将苦杏仁酶灭活,苦杏仁就可以安全食用了,并且苦杏仁还具有止咳等药用功效。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不但让学生对此知识点印象深刻,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专业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主动学习的兴趣。
再如:香气和呈香物质一章中,讲到气味对生殖器官的影响时,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甄执》中利用麝香作为流产和不孕的利器被频繁用于宫廷斗争。但麝香作为一种香料是否真那么可怕呢?这就需要学生自身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鉴别真伪,《食品化学》教科书上没有对麝香进行描述,那么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取关于麝香的知识,在教学中可以告知一些简单的查阅科学文献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会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即教学生“渔”;另一方面让大二学生逐步开始接触科学文献,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知道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的功效,用于血瘀经闭、难产、胎死不下等病,因其活血通经之力较强,对多种动物的妊娠子宫起兴奋作用,若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导致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或早产。若未孕者因疾病需要服用则无害,更无闻其香而不孕之说[3]。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知道麝香虽然对子宫有一定作用,但电视剧《甄执》里未免过于夸张,稍微闻一下麝香就导致流产或不孕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学生通过此查阅文献的过程既激发了求知欲,又增加了成就感,知道了电视剧里不科学的地方。
通过《甄执》里科学与不科学的2个例子,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食品化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刺激学生的主动学习动机,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主动学习对生活中的科学与伪科学进行鉴别;另一方面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使《食品化学》课程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活跃了课堂气氛,引起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程有了兴趣就会自发学习,不但《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而且学生也会对相关其他专业课程进行很好的学习。
国内很多高校都提出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或“双主体和互动对话”的教学方式,释放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主体地位[4]。虽然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但是鉴于大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足,绝对不能教师不作为、放任学生,所以教师不但要讲授清楚知识点,还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贯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5]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
2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既然《食品化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看到其专业基础地位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讲课过程中结合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进行讲述必然会使学生从意识上更加重视《食品化学》课程的学习。例如,在蛋白质一章中,我们可以对“三聚氰胺事件”进行举例分析,在这事件中除了指责一些企业道德缺失等因素外,无疑与凯氏定氮法通过测定N元素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有很大关系。凯氏定氮法利用了蛋白质是由C、H、O、N和S元素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原理,简单通过测定含氮量,再乘以换算系数得出蛋白质含量,而三聚氰胺(C3H6N6)中N元素的含量达66.67%,无疑是一个冒充蛋白质很理想的原料,所以检测手段的缺陷也是给不法分子造假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更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应用才能减少类似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再如,在油脂这一章中,我们可以对“地沟油”进行举例分析。地沟油是废弃动植物油脂、潲水油和煎炸老油等各种劣质油脂的总称[6]。由于地沟油成分的复杂性,简单用传统的理化性质(如酸价、过氧化值和碘价等)来区分地沟油与正常食用油脂几乎是不可能的[7]。因此,不少研究者又提出光谱检测技术(如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原子吸收法、荧光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等)、色谱检测技术(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等)、快速检测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试纸)和电子鼻等新的检测方法[8]。例如,陈轲等[9]利用离子迁移谱法快速筛查地沟油,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对离子迁移谱图数据进行训练,对食用植物油和地沟油的盲样进行识别,食用植物油识别正确率达93.41%,对地沟油识别正确率达90.00%。
通过以上2个例子让学生看到许多针对食品理化性质的相关检测方法都需要随着科学的进步不断发展才能弥补检测手段的不足,通过《食品化学》课程学习对这些基础知识更加透彻的理解是以后学好食品质量与安全其它专业课的基础。同时从这2起食品安全事件中也让学生看到食品检测方法的某些缺陷就可能导致不法分子钻空子,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因此,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学生责任重大,不但应该学习好专业知识,还应该努力投身科学研究中,推动食品检测技术不断进步,从技术上降低食品安全事件l生的可能性。
3融入最新科研成果,开拓学生视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信息时代科技更新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如果不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必然为时代所淘汰。同时从“三聚氰胺事件”和“地沟油事件”2个例子也可看出,只有不断进行科研才能更好保障食品安全。因此,在课堂中融入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
例如,香气和呈香物质一章中,可以给学生讲述根据嗅觉原理制造的电子鼻在食品安全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鉴别腐败鱼类、变质的棕榈油和微生物污染等[10]。再如,此章中讲到嗅觉理论时,《食品化学》教科书上提到的嗅觉立体化学理论和嗅觉振动理论[2]都较陈旧,可以加入最新的考研成果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Axel)和琳达・巴克(LindaB.Buck)以表彰他们在人体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的杰出贡献[11]。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揭示,气味物质首先结合到气味受体细胞中的气味受体上,激活气味受体使气味受体细胞产生电信号,电信号通过神经处理最终传递到大脑的特定区域。神经信号首先传递至大脑嗅球中被称为“嗅小球”的微小结构,嗅小球随后又激活了僧帽状的神经细胞,且每个“嗅小球”只激活一个僧帽状细胞,保障了人嗅觉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专一性,僧帽状细胞再将气味信息传递到大脑其它部分从而在大脑中形成特异的气味印象[12]。
4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借助图像、动画和视频等方法传递信息,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提高直观度,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13]。比如,滋味和呈味物质一章中,讲到味蕾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呈味物质与味蕾相互作用到人类感受到味觉的过程做成一个动画或GIF格式的动态图片,这样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表达出传统板书所不能表达的丰富内容。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肯定比纯文字要深刻得多,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国华.食品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阚建全,段玉峰,姜发堂.食品化学[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3]殷岫绮.细评《甄执》中的流产桥段[J].医药与保健,2012,20(8):50.
[4]张文斌,杨瑞金,卢蓉蓉,等.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08):4982-4984.
[5]邵秀芝,王存芳.食品化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20,16324.
[6]刘李婷,葛武鹏,陈瑛,等.地沟油不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09):97-100.
[7]谌小立.如何上好《食品安全导论》的第一课[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06):140-142.
[8]石亚新,葛武鹏,吴小勇,等.地沟油甄别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6,37(07):276-281.
[9]陈轲,颜毅坚,马军,等.离子迁移谱法对地沟油的检测研究[J].中国油脂,2015,40(12):66-69.
[10]高瑞萍,刘辉.电子鼻和电子舌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J].肉类研究,2010(12):61-67.
[11]秦成峰.气味与嗅觉――2004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简介[J].生物学通报,2004,39(12):39.
[12]郭晓强.解读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J].生物学教学,2005,30(3):69-70.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篇2
学生在做物理化学实验前已经接受了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的专业技能训练,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和紧急情况处理办法。物理化学实验与前者略有不同,涉及仪器操作较多,而玻璃仪器使用相对较少,因此安全用电、气瓶正确使用方法、如何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时应急处理措施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是完成物理实验课程的学生都应具备的素养。在安全知识培训时,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室结构,便于突发事件发生时安全有序地撤离实验室。不少非单独设课或课时较少的物理化学实验,往往忽略了安全知识教育,这不利于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和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若在今后的工作岗位因缺乏安全意识而发生事故,则背离了“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但受学时限制,难以细致地普及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幸运的是不少大学已细致全面地建立了与安全知识教育有关的课程,教师可提供这些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完成要求的安全知识教育环节。为确保学生认真观看学习视频,可以选取课堂提问或小测验等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并将成绩计入总评成绩,提高学生对安全知识教育的重视程度。
2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让新工科理念融入实验课程中,需对原有实验教材做细致系统的修订[3]。我校针对环境类专业特点,将实验教材修订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大纲要求必须完成的实验,为验证性和综合设计实验,验证性实验用于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实验基础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设计实验覆盖多个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是开放创新实验,若完成实验设定目标,学生需掌握多门课程,具备查阅文献并从中找到或受启发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并在指导教师启发和帮助下,寻找合理的实验方案,指导教师应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寻找实验方案,并指出实验方案中不合理之处,在学生完成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知识、实现在科技或工程领域创新;第三层次实验与导师的课题相关,体现了我校能源特色。该层次实验要求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参与导师课题的研究工作,运用层次一中的基础知识,加强层次二已初步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完成研究课题,另外学生还可以申请大学生训练计划等项目,自行立项并完成项目任务。该层次意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观。第一层和第二层次的实验在公共实验室完成,第三层次的实验在导师研究室完成。第三层次的要求需要学生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或毕业论文中完成,这个过程符合基础-综合-创新的基本规律,实现师生良性互动。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篇3
(一)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开始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时就必须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内的规章制度(不穿工作服严禁进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喝饮料、吃零食等),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以后的实验课中不断得到强化。
(二)在专业课学习中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进入专业课学习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逐渐接触到血液、尿液、痰等标本,同时标本中的未知生物危险因子也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因此,带教教师要以身作则,反复强调进入实验室时要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章制度,加强生物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授学生标本采集处理的注意事项,使其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对于实验室废弃物(如注射器、血液等)的处理,要按照实验室的规定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同时,要做好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三)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进行系统教育。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主要立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规范化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法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水平。针对医学检验专业操作要求较强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未来岗位的特点,尤其是要增强学生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的意识,加强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系统教育,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及处理相关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增强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降低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四)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尽职尽责,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熟悉操作技能,提高对锐器伤、标本污染、气溶胶等职业感染因素的认识,掌握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题讲座或培训,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加深生物安全认识,培养、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二、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保障措施
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在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加以保障。
(一)提高教师对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视。我国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这就需要使教师认识到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取得共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二)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医学院校实验室最低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是一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但现有的医学检验教学用实验室建成早,实验室设计不规范,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因此,需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只有具备了规范的实验室,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同时也是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基础。
(三)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高职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其学习知识主要来源是教师,因此,要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要在校内教师中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使教师掌握全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在专业课和其他基础课程中融入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可以选择有生物安全实验室科研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教学,并安排他们参加一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班”之类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三、结语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网络安全;实验环境;虚拟机;工具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726-02
ADiscussiononTeachingExperimentaboutNetworkSecurityFoundationi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
LIUHong
(InformationTechnologyDepartmentofGuangdongPeizhengCollage,Guangzhou510830,China)
Abstract:Withthecomputerandnetwork'swidelypopular,Therearelotsofnetworksecurityeventshaveattractedtheattentionofpeople.Manycollegeshavesetupinformationsecuritysubject;Networksecurityfoundationisaexperimentalclassinthissubject.Howtodesignexperimentsisimportantinlearningthisclass,BuildaVirtualenvironmentandchooserighttoolcanhelpbothofus.Teachercanteachsmoothly,Studentcanstudywithoutahitch.
Keywords:NetwrokSecurity;Experiment'sEnvironment;Virtualmachine;toolsoftware
1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和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国际上对于信息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早,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得以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已有一批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的研究机构与高科技企业,形成了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雏形,但由于国内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工作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阻碍了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宏观指导下,我国在一些高校已经设置了本科、专科信息安全专业,我国信息安全学科建设已经拉开序幕。
网络安全基础是一门具有普及性意义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使得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具有本学科科学研究所需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具有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系统的应用、开发以及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该门课程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安排好实验环境、选择合适的实验工具软件对学好这门课程显得十分重要。
2实验环境的建立
通常具备条件的大学应该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专门用于信息安全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完善和加强理论知识。而无法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实验室的学校就要利用现有的条件来完成课程实践部分内容的传授和学习。由于在课程实践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实验内容,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与网络攻击与防范有关,因此为避免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不能直接在现有的环境下进行。这就需要以现有的普通计算机实验室为基础,建立专门用于网络安全实验的环境。利用虚拟机软件建立虚拟实验环境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方法。
常用的虚拟机软件由VirualPC,Vmware等。这里主要介绍一下VMware虚拟机软件。VMwareWorkstation是VMware公司的专业虚拟机软件,可以虚拟现有任何操作系统,而且使用简单、容易上手。在现有的实验室人手一机的环境下,利用该软件组建一个小规模的双机实验环境,在课程实验的过程中,由物理机充当攻击主机或客户端,虚拟机充当被攻击主机或服务器端,这样既不会影响现有的实验室配置,又可以完成课程的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VMwareWorkstation软件的完整安装过程如下:
1.建立一个新的虚拟机,利用软件的安装向导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并选择在该环境下要安装的操作系统;
2.配置安装好的虚拟机:设置虚拟机磁盘容量,内存的大小,网络连接方式等;
3.配置虚拟机的网络,这部分比较重要,是整个安装过程的重点和难点。虚拟机的三种网络连接方式如下:
(1)Bridged模式(VMnet0):桥接方式,结构如图1所示。
图1Bridged桥接方式
相当于在计算机上搭建一个虚拟网桥,如果物理机上有网卡(IP地址固定),而且位于一个物理网络,可以使用该选项。虚拟机通过虚拟网卡直接和外部局域网相连,有自己的IP地址,和物理机所在的局域网处于同一个网段,在外部看来,虚拟机和物理机地位相等,物理机和虚拟机都使用本地连接。
设置方法:将虚拟机的TCP/IP属性设置为与物理机的TCP/IP属性在同一物理网段即可。
(2)NAT(VMnet8):网络地址转换方式,结构如图2所示。
图2NAT方式
虚拟机使用本地连接与物理机的VMnet8之间通信并连接到外部网络,用此方式连网的话可以不必与主机真实网卡的地址在同一个网段中。
设置方法:将虚拟机的本地连接为自动获取即可。
(3)Host-Only(VMnet1):仅为主机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
这种模式是一种封闭的方式,适合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中进行各种网络实验。这种方式下Host主机的“网络连接”中出现了一个虚拟的网卡VMnet1(默认情况下)。和NAT的不同的是:此种方式下,没有地址转换服务。因此这种情况下,虚拟机只能访问到主机,不想和外部网络连接,只与物理机之间搭建一个虚拟专有网络,则使用该项。
设置方法:将虚拟机的IP地址设置为与物理机VMnet1的IP地址为同一网段即可。
图3Host-Only仅主机方式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可以灵活的选择虚拟机的网络连接方式来完成实验。
3实验工具的选择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工具。
在教学内容中以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为主。课程主要的学习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框架;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密码技术;计算机扫描技术;网络攻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病毒及反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WWW安全;E-mail安全等知识。
实验工具也是学习课程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根据课程的实际内容选择相应的实验工具,这里根据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分别介绍一下在学习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实验工具。
(1)网络安全基本框架和体系结构部分实验以网络命令和数据包捕获为主。网络命令主要是让学生熟悉一些网络测试基本命令的使用。数据包捕获部分使用工具软件Sniffer让学生了解网络体系结构中网络层与传输层中信息的传输情况。Sniffer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接口截获数据报文的一种工具。使用该工具把网络中传输流动的数据报抓下来,然后查看并分析其中的内容,得到有用的信息。
(2)密码技术中除学习基本的密码算法之外,实验工具可以选择PGP软件。PGP加密软件是美国NetworkAssociateInc.出产的免费软件,可用它对文件、邮件进行加密,该软件采用的是由对称加密算法(IDEA)、非对称加密算法(RSA)、单向散列算法(MD5)以及随机数产生器(从用户击键频率产生伪随机数序列的种子)组成的混合加密算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密码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计算机扫描技术则通过一些常用的端口扫描工具的使用来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端口扫描来收集目标主机的信息、漏洞。工具软件可以选择SuperScan、X-Scan之类的扫描软件。
(4)网络攻击技术部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与防御方法。如木马攻击与防御选择不同类型的比较常见的木马工具如冰河、广外男生、灰鸽子等来进行攻击和防御,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木马程序如何对目标进行攻击以及如何清除木马的方法;DDOS攻击则通过SYN-FLOOD、UPD-FLOOD等工具了解拒绝服务攻击的过程和预防。
(5)入侵检测技术则通过使用SessionWall工具了解入侵检测的基本过程和原理。SessionWall是ComputerAssociates公司的入侵检测产品。可以自动识别网络使用模式,特殊网络应用,并能够识别各种基于网络的入侵、攻击和滥用活动,可以对网络安全事件进行监听、对事件进行侦测、提前预警、在侦测出不正常的网络行为时,可自动发出处理动作、记录统计报告等。
(6)计算机病毒及反病毒技术则选择最新的病毒或由学生根据实际体会来对病毒的危害、处理方式进行学习。并选择瑞星杀毒软件来学习防病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7)防火墙技术由于实验环境的限制选择个人版防火墙如天网防火墙或瑞星防火墙来完成实验,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防火墙的基本设置。
(8)WWW的安全则主要以Win2000系统的Web服务为例来学习Web服务器和浏览器的安全配置以及如何启动SSL通道获取数字证书来保证站点安全的整个设置过程。
(9)E-Mail安全部分主要通过对OutlookExpress客户端编辑软件的设置来对保证邮件的安全。OutlookExpress是微软公司的一个基于Internet标准的电子邮件和新闻阅读程序。它的邮件接收规则定义、邮件加密和签名等机制可以可以帮助用户发送和接收安全的电子邮件。通过该工具帮助学生学习关于电子邮件安全方面的知识,拒绝垃圾邮件和恶意邮件。
4结束语
信息安全是国家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信息安全人才的要求也是极其迫切的,这就要求高校能够更好的培养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才。网络安全基础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更好的完成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尽可能的将所学知识有效的结合到实际应用中,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安全问题,是该门课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讨论了信息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验环境的建立、实验内容和实验工具的选择。对如何更好的完成网络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彭爱华.实战多操作系统与虚拟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刘学,戚文静.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篇5
新大纲分为五部分,即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考试、考查、教学评估及教学设备,内容突出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21世纪”的总体要求。
依据《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本)》(以下简称旧大纲)编写的现行高中生物(全一册·人教版)教材内容,体系完整、知识系统性较强,内容与课时吻合。但更多讲述的是经典的生物学知识,较少联系当前迅速发展的生物科学新成果;在实验课的安排上,仅有5个实验,且有一实验为选做,实际只要求完成4个实验,因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科学素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世界观的培养。新大纲所反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则更新了部分传统的理论性内容,如删去了“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证据”等专题,代之以“现代的生物进化观点简介”内容。此外,更扩展了有关环境、营养、保健等联系实际的知识,且增强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思想教育。体现出了时代要求的特征。现从下列7个方面来浅析其特点。
1.知识体系作了较大调整
旧大纲对高中生物必修内容侧重的是讲述生命科学规律,对高三年级的选修内容则为复习高二年级的知识和初中的生理卫生内容,不仅知识体系重复,更体现出是为适应高考的需要而学(选修教材内容系高考所划定的考试范围)。新大纲将旧大纲的8个单元调整为10个单元,又将“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移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前讲述,体系略有修改,使内容顺理成章,通过各单元间内在联系使学生接受新知识。而选修内容体系则以全新的知识为主线,选取了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细胞与细胞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等。反映出新大纲有着适应21世纪现代化科学的特色。
2.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方面要求
旧大纲只是提出了教学内容,而无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新大纲则在教学目标问题上,首次从知识、思想、能力3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知识教育方面:要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现代生物科学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思想教育方面:要继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以形成生物的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还要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促进对保护生物资源之重要性的认识。
能力培养方面: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动较活跃,思维方式即将定型,因而一方面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和自学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3.教学的知识点有所更新
新大纲对教学的知识点有较多的更新。原则是:在突出基础性,对基础知识进行精选的前题下,要体现出知识的先进性,要加强知识的实用性,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还要重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性。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说明了高中仍应着眼于基础教育。因此,新大纲对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了选择,删去了当今学术界已经不用和使用价值不大的,诸如原生质概念和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内容等,保留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结构的基本单位、关于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与环境关系等基础性的知识,还增添了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加强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此外,新大纲还选择了一些理论较浅且易被学生接受的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先进知识,如细胞的分化和衰老、细胞的癌变、无公害绿色食品、生物净化等,填补了现行生物教材在知识先进性和实用性方面的不足。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新大纲选取补充的新知识点,普遍具有实用性。除重视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的联系外,更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在讲解某个知识点后,配合安排了相应的学生实验或实习。有利于实现“要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这一教学目的。例如,必修课中,在讲“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知识点后,配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在讲“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知识点后,安排有“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习;在讲“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知识点后,配合了“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习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在实践应用上的示例。在选修课中联系生产和生活的新知识则更多,如“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实验”“微生物的营养和生长”“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和“几种果蔬V[,c]含量的测定实验”等,都是教给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典例,体现了国际上“科学—技术—社会”(STS)的现代教育思想。
5.强调科学素质的培养
旧大纲在教学目的中仅提出了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新大纲则提出了科学素质的培养要求:“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在教学目标中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
科学素质的培养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手段、科学精神、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对于生物学科来说,通过实验和实习,能够兼顾多方面的科学素质培养,因而是培养科学素质的可行途径。
从数量来看,旧大纲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实习,只有必修课的5个(选修课的实验为初中生理卫生课和必修课的重复)。新大纲的必修课则安排有25个实验和实习,选修课又安排有6个。各种不同实验项目无疑是对各种科学方法、科学手段的培养。
从类型来看,旧大纲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实习只有一种定性的、验证性的观察实验类型。新大纲的实验类型除保留了观察实验,还增加了5种新实验类型:定性分析类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定量分析类型(几种果蔬V[c]含量的测定);模拟探究类型(性状分离比例几率的模拟,模拟通过分子杂交鉴定人与猿间的亲缘关系);自行设计类型(植物向性和感应性现象的实验设计,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基本技术类型(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些不同类型的实验必然有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6.增加了灵活性
旧大纲对于每单元的知识点有较详细且具体的规定,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拓展。新大纲则是概括性地提出了应讲的知识点,并未明确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上有着较大的伸缩余地。例如,“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问题,教材应涉及哪些卵裂阶段和有关内容,新大纲不似旧大纲有详尽规定,因而教师教到何种程度,就有了相当的灵活性。既有利于“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实施,还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各类学校和不同学生学习情况的需要,进行灵活教学。
此外,对某些难度稍大的知识点(基因连锁与互换规律、光合作用碳代谢类型简介、酶工程简介等),新大纲将之安排为选讲内容,对某些需用时较长的实验(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等),新大纲又将之列为供学生选作的内容,充分显示出新大纲有着弹性的特点。
7.完善了教学大纲的功能和作用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公安院校安全文化建设
一、公安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1.在教学训练的指导思想上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在学生的日常教育训练中,只是重视警务技能的训练、体能的提高,大多自觉不自觉地强调勇猛顽强、敢于拼搏、不怕牺牲,而忽视实训的对抗性、实用性、控制技巧和自我防护意识。所以在公安院校涌现出的英模不少,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无畏的牺牲。
2.在安全意识的养成和深化方面缺少规范性。公安院校在学生安全意识的深化、安全素质的培养方面尚没有形成严谨、规范的措施体系,学生没有形成必要的安全意识,许多人不自觉地过分依赖警察身份本身的威慑力,认为自己将来是警察就有安全感。因此,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养成只能依靠经验的传授和积累,只能依靠老同志的“传、帮、带”,如果跟的老同志经验丰富,安全意识强,这个民警可能就少走弯路,少吃亏,反之,伤亡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3.目前公安院校的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公安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来源是相同的,但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公安院校的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危险性预期要远远大于普通院校。目前,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公安院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类课程;也缺乏关于安全教育的专门教育;并没有针对公安职业所存在的风险和有害因素进行系统的、科学的介绍;没有将安全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中。
4.在公安院校的校园安全工作方面缺乏明确的安全文化主导意识。目前,公安院校很注重校园的安全工作,各个学校确立了“平安校园”的建设目标和保障措施,但在执行中还大多停留在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保障的层次上,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树立起只有通过安全文化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意识领域的渗透,使所有人从内心产生安全需要,才能够达到校园的根本安全的意识。
5.公安院校的安全文化在内涵建设方面不能满足其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公安院校在校园的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校园的安全文化是为了维护安全而创造的校园安全物态文化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相对于公安院校而言,虽然也建立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办学理念和经验的相对稚嫩,使得其在安全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安全伦理道德、安全管理哲学、校园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等方面的建设常常赶不上传统的普通高校,这就造成公安院校的学生在安全文化的认知方面较传统普通院校的大学生有所差距,这种状况与其将来所要担当的职责是极其不相称的。
二、公安院校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安全观念
人的生命是万物中最神圣的、最珍贵的存在。所以,尊重生命,关爱健康是全社会和每个人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准则。因此,公安院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增强“生命意识”,要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时时处处事事把安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更要落实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
2.树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安全观念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就是说,任何事故,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事故是可以防止的。这一原则是所有预防工作的理论基础,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够把安全工作与教学、训练、管理、科研等工作同步进行,变事后处理性的被动管理向以危险预测、控制与评估为重点的预防性安全管理的方向发展。
3.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安全观
事故和事故发生的原因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一般是必然的,而事故与所造成的后果之间的关系则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即使是相同的原因所造成的事故,其后果一般也是不相同的,它取决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因素。由于这个原因,致使许多师生员工对一些安全隐患总是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问题不大,即使出现事故,也不会有多大损失,认识不到事故隐患的潜在性和危险性。
(二)转变教育理念,确定安全文化建设在公安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公安院校应当认识到警察在和平时期是具有较大危险性的职业之一,具有很大的牺牲和受伤的可能性,公安院校的安全文化教育对学生将来工作的深远影响,进而确立安全文化教育在公安教育中的基础地位,逐步推动安全教育走进课堂并融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开设专门的立足公安职业的安全教育基础课程,传授各种不同的公安情境下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法制教育,有计划地将安全文化知识纳入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中,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安全品行和自我防护意识。此外,还要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预(报)警、避险、逃生、安全救灾的必备设施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加强防恐、防暴的综合救灾演习训练,提高事故处置的能力。
(三)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校园安全文化的氛围
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但一旦形成,则具有变化人、陶冶人的功能,任何社会人都是一定的文化塑造和教化出来的。因此,我们在利用管理的、技术的手段保证网络安全,以免一些错误思潮和不健康的意识形态影响青少年的同时,还要将安全文化融入网络文化当中,建设富有文化底蕴、内容丰富的安全文化宣传网页以达到宣传和弘扬安全文化的目的。
(四)做好校园内部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环境建设,实现学校物态的本质安全
校园安全文化不仅仅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校园安全文化和一般文化一样,其孕育、产生和成长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学校的物态文化也是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物态文化对在校学生的影响也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所以,学校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环境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公安院校安全文化构成要素中,最直观、最外显的因素就是公安校园的硬环境和硬设施,它不仅仅包括师生员工因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的需要而使用的各种防护、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的工具、器具和物品,还包括独具公安特色的安全防范设施。
(五)充分运用人才、技术资源优势,丰富公安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在安全物态文化方面,公安院校有其独特优势,公安院校在警、学、研方面的紧密结合的传统和现实状况,使得公安院校能将大量公安专业技术(例如安全防范技术)应用于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中。例如,学校的多媒体监控报警系统不仅仅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和科研,而且,大面积应用于教学楼、实验室和图书馆,实现了校园防盗、防火的适时监控,大大提高了校园的安全条件和安全可靠性。使公安院校的学生在具备了传统普通高校学生安全物态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利用公安院校的独特技术优势和资源,从而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其安全文化的认知和素养。
参考文献: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0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3篇
- 阅1 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一)
在过去的一学期,我担任高中英语教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教学工作开展前,我深入研究教材与课程标准,依据学生.....

中国成立年变化歌唱祖国的建国周年
- 阅02019建国70周年心得篇1小草为风儿歌唱,鸟儿为森林歌唱,浪花为大海歌唱,而我,要为您歌唱!我的祖国,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歌唱祖国的“钢铁长城”!古时,长城是我国的“守护神”,守边疆、守.....

小班美术教案(整理5篇)
阅:0小班美术教案篇1【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1、今天有很多蔬菜宝宝来到了我们小班活动....

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3篇
阅:1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一) 在过去的一学期,我担任高中英语教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致力于提升学生的....

企业员工入党申请书
阅:1以下是一篇企业员工入党申请书的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敬爱的党组织: 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