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法论文(6篇)

来源: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篇1

【关键词】MOOCs混合式学习英语写作

一、引言

近几年来,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MOOCs思潮已成为教育界的一大热点话题。MOOCs的兴起和流行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我国大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何借力MOOCs,也将是一线教师广泛关注的话题。长时间以来,英语写作向来是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头疼的方面,也是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不少英语教师都反映英语写作教学费时又费力且难见成效,学生对英语写作往往有一种抵触情绪,加之写作提高不明显,使得学生逐步缺乏写作兴趣。而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能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及雅思、托福等考试。针对这个问题,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当前,国际和国内有越来越多的MOOCs课程涌现,这些MOOCs课程本身就是很好的英语课程,如能让学习者直接选修相关课程,完成在线学习、完成作业、参加讨论等一系列活动,同时由本校教师对其进行辅导答疑,采用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统一,将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预计学习效果会有显著提高。本研究正是以混合式学习的理念为基础,充分利用将MOOCs课程应用于混合学习所具有的优势,通过帮助学生学习优秀MOOCs,旨在最大效度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

二、混合式学习简介和研究综述

混合学习(BlendedLearning)是人们对在线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的一个概念。混合式学习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使学生的认知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的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具体到教学就是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传递方式解决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混合学习被普遍定义为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何克抗,2004)。何克抗指出:“混合式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和对E-learning反思后变革的融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培养21世纪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这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混合式学习已日益变得重要。国内外关于混合式学习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多数都是理论性的,实证性的研究较少。其中针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混合式学习研究更是不多,目前国内学者所做的研究包括尚智慧(2008)(讨论的是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与网络多媒体的结合)、王懿(2011)(讨论的是混合式学习对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陈英红(2013)(讨论的是写作混合式学习的具体的教学模式),这些研究对于之后进行的混合式学习研究有一定的价值和借鉴之处,但他们的

研究都是基于网络多媒体而不是基于MOOCs的混合式学习研究。当然,这两年随着MOOCs的兴起,也有少数学者进行了基于MOOCs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但鲜有研究是基于MOOCs的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学习或教学的。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

1.研究对象和研究设计。本研究以北京某大学的三个班为研究对象,就基于MOOCs的混合式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对象全是该校非英语专业的共三个自然班的大二学生,共105人(其中女生76人,男生29人,年龄在18岁-21岁之间)。我们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进行了本实验,组织学生利用在机房自主学习的时间学习一门国际优秀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课程,中文名为“《英语写作I:获取专业知识》(英文名为EnglishCompositionI:AchievingExpertise)”。该课程是美国MOOCs平台Coursera提供的,由杜克大学开设,持续时长为九周,讲授语言为英语,授课老师语速为中速,级别为初级。课程适用人群为“所有对提高写作感兴趣并期望在英文或写作方面达到初中级水平的同学”,对学习者的要求是“具备基本的英语水平”。该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写作的过程、进行批判性阅读、写出有效的论证、获得基本写作技能、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等。

本实验共持续一个学期(约18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习前(学期初),该阶段主要是对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英语写作水平进行测试,并帮助学生了解MOOCs情况以及本门MOOCs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活动等内容;第二阶段为学习中(学期中),本阶段为正式学习MOOCs课程阶段,该阶段主要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MOOCs课程进行指导和帮助;第三阶段为学习后(学期末),本阶段对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情况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再次测试;第四阶段为数据收集和统计。

2.研究工具。本研究调查学生英语写作学习情况的工具是两次调查问卷,都是由研究者和任课教师团队亲自设计和编写的,共有20个题项,内容主要包括英语写作动机、写作态度、写作习惯、写作方法等方面。此外,在学完MOOCs后进行的调查问卷中,还进行了对本课程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效果的调查。两次调查问卷采用的都是李克特五点量表(Likertscale),每个题项都设置了五个答案选项,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共五个等级。而对于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的两次测试,笔者选取了同一个测试题目,题目是:ThereasonswhyIliveinBeijing。这两次作文测试的工具是本校引进的“大学英语写作系统”(TeachingResourceProgram,简称TRP系统)。

3.数据收集和分析。对学生写作学习情况的第一阶段摸底调查是在2015年秋季学期初进行的,第三阶段再次进行的写作学习情况调查则是在2015年秋季学期末进行的。学期初(即实验前),任课老师利用TRP系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摸底测试,并实施第一次问卷调查。学期末(即实验后),任课老师再次利用TRP系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测试,并实施第二次问卷调查。三个班的任课老师负责布置同样的作文测试题目并进行问卷调查的实施。两次作文测试完毕后,TRP系统对两次作文文本的文章长度、使用单词长短的情况、句子的长短和复杂度、语言的准确性等方面作出了判断,研究者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

4.研究结果和讨论。针对作文测试整体成绩的分析,采用的是TRP系统的总分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班级在学期末(实验后)的作文平均分高于学期初(实验前)的平均分。针对作文文本的分析,采用的是TRP的功能进行分析,该功能主要针对两次作文文本的文章长度、单词使用的多样性、单词使用的复杂度、句子的长度和复杂度、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做出了判断,研究者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t检验进行推断性统计分析。经过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实验后大部分项目的平均分都要明显高于实验前,只有词长的平均分在实验后和实验前几乎没有差别,这表明学生在学习完该慕课课程后在语言准确度、句子流利度以及复杂度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针对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动机、写作信心、写作习惯、写作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利用的是SPSS22.0软件的t检验,结果表明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态度在实验后和实验前相比有比较明显的增强。而对于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方法,结果表明实验后有较大的转变。这充分说明这种基于慕课的混合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的影响,学生对于此种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满意度也比较高。

四、结语

这些年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兴起,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大大增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日益增强。特别是随着慕课的流行,传统的面授教学方法的弊端日趋明显,而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势逐渐呈现,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习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而是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方式,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只局限于课本,而是可以充分利用国外优秀的慕课资源,为丰富学习者的学习渠道提供机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就本次基于慕课课程的混合式写作学习研究情况来看,教师通过在课后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为学生答疑,架起了网络学习的桥梁,使得学生在写作动机、写作兴趣等方面有较大的增强。同时,利用计算机辅助写作,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也使得学生更加投入。这样一来,通过学习杜克大学开设的《英语写作I:获取专业知识》这门课程,学生了解了正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有效的写作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多学多练、不断修改和反思。在不断修改和提高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和英语学习兴趣都会得到明显的改进。由此可见,这种基于慕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对于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有着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英红,刘志光.大学英语写作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

[2]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3]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6).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篇2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theapplicationandresearchofE-learni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termsofteachingandleaning,themixedlearningmodelbasedonE-learni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hasdrawnagreatdealofattention.Inregardtoitsdevelopment,atpresent,disadvantagesofdifferentlevelsappearinmanyspecializedonlineeducationprograms.ThearticleisbasedontheteachingcharacteristicssuppliedbyTencentQQ,itudou,youkuandothervideowebsites,blog,cnkiandsomefreewebservices,anditcombineswiththecaseofbuildingmaterials,andcomesupwithseveralnewmixedlearningmodels,aswellascomparing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emodes,inhopeofbeingusefultothefurtherresearches.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免费网络服务;教学模式

Keywords:mixedlearning;freewebservices;instructionparadigm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46-02

0引言

基于网络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开放教育的理念。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重要的教学理念,而对于此环境中混合式学习的研究尤为重要。

1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以GoogleAndroid操作系统支持的智能手机等向学习者提供了更开放的数字化学习平台,随着数字化教学的深入发展,网络学习与传统的面授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逐渐受到教师和学者的认同。然而,对于混合式学习,如何混合值得思考。

模式(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完成任务,有助于你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混合式学习模式是在传播学理论基础上,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活动框架,充分运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集中体现二者的优势。混合式学习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其活动有很强的灵活性,并非拘泥于单纯的面对面,网对网,更大的优势是根据具体情况而互相结合,在交叉环境中变通运用。对于E-learning教学,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活动的组合形式。

对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探讨,在我国高校中有了相应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虽然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也暴露了诸多弊端。由于其教学平台的使用门槛高,开放程度不高等情况,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学习模式面对诸多问题。针对目前的一些不足,结合网络出现的免费软件,如腾讯QQ,博客,BBS,校园知网等免费软件或交流网站,构建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其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水平。

2基于免费网络服务的教学行为分析

在面对面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行为主要有三类: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在网络环境下,辅助教学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同样支持主要教学行为。主要教学行为可以分为呈现行为、对话行为、和指导行为。其中,呈现行为是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为主的行为,对话行为是指师生之间的互相作用行为,指导行为包括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时教师采用的辅导行为。免费的网络服务对这三种教学行为的支持有多个方面,如表1。

目前免费网络服务很多,无论是开放的软件还是免费的网络平台都是开展网络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合理选择。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腾讯QQ,博客,视频网站是主要的免费网络服务,其中应有适当的YY,知网等的辅助配合。具体来说,利用QQ软件的图文呈现以及语音功能,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的演示功能来实现教学呈现行为;对话行为则由QQ的同步和异步文本交流,QQ和YY结合的语音功能;教学指导行为可采用QQ的文件共享,优酷或土豆在线视频,博客在线阅读等功能。

3《建筑材料》专业基础课混合式学习模式新构建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是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中所使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用途的掌握和对材料技术性质进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数据分析整理能力的锻炼。传统课堂板书式的教学通常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在预习和复习方面往往也是力不从心。因此网络教学介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理论课、实验课的主动参与,进行体验式的学习。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我们构建以下混合式学习的模式。

3.1阅读反思型―理论课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师课前在QQ群社区的论坛里提供网上自学的指导语、任务列表、测试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后在QQ群里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回答这些问题,并设置话题组织学生讨论。课后,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中写下学习反思,教师将优秀博文推荐到QQ群社区的论坛里,以资共享。其中,任务列表均以网上资源,视频内容在土豆网中提供,其他文件用QQ群共享提供。为防止教师推荐学生博客的片面性,要求学生用谷歌阅读器订阅其他同学的博客。分享他人博客反思的同时,常常会产生学生之间交互。

这种理论教学模式的优点:能督促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深入阅读,让师生、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思想交流,这样学生带问题听课效果更好。不足之处,主要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课前很难做到深入阅读,无法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课堂教学系统性差。下面表2、表3以“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和新拌混凝土的性质”为例进行列表模式介绍。

3.2远程讲授型―实验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教学。课前学生根据老师上传到QQ群共享的实验操作视频或动画进行实验预习。实验课上,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并答疑。课后,学生完成教师在网上提供的自测题,以检验和巩固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重复观看课前的多媒体实验资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通过QQ群求助。

这种实验课教学模式的优点就是方便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和学习,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加强实验反馈,改善学习效果。不足之处就是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保证预习质量,直接影响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下面表4、表5以“普通混凝土实验”为例进行列表模式介绍。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建筑材料》专业基础课与免费E-learning服务平台结合,设计与应用两种典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通过此模式的构建应用,从实际效果来看,既发挥了高校混合式学习模式在E-learning环境中的优势,又能有效的节约课堂时间,调动学习者积极性,其效果明显,适合高校开展。

参考文献:

[1]喻征.对近十年我国关于E-learning研究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0(08).

[2]施良方,郭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篇3

【关键词】资源;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4―0042―06

一前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学习方式,在教育信息化广泛提倡和迅速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改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既是教育实践的探索点,也是信息时代的呼唤。在网络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混合式学习,李克东教授将其定义为: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教学方式。[1]混合式学习不仅能扩大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机会,延伸课堂教学时间,弥补课堂学时不足引起的教学效果不佳情况,而且能支持学习者运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美国滨州大学校长认为,单纯的课堂讲授和网上个别化学习都不能达成预期的效果,而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融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可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2]然而,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并非自然而然产生的,它离不开精心地设计和实施,因而关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相应的成为了混合式学习研究的重点和关键所在。教学是在一定资源条件下的行为,那么如何基于资源进行有效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呢?

二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在一个“BlendedLearning:WhatReallyworks”的课程中,MattDonovan和MelissaCarter[3]指出:开发混合式学习方案的关键因素在于确定在适当的时候(RightTime),使用适当的混合方式(RightMix)为适当的学生(RightAudience)施行教学。运用适当的混合方式需要考虑学习地点的设置,信息传输技术,时间的安排,教学策略和绩效援助策略等。

BadurlKhan[4]提出的混合式E-Learning结构(也称Khan八边形结构,如图1所示)阐述了混合学习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他认为,影响混合式学习的主要因素有教学机构、教学要素、教学技术、学习界面设计、评估、管理、资源支持、伦理。从这八个维度可以看出,影响混合式学习的因素是多元的,因此,在设计混合式学习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这个模式可以指导混合式学习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

JoshBersin[5]认为混合式学习过程主要包含四个基本环节:(1)识别与定义混合式学习需求;(2)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定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3)根据实施混合式学习的设施(环境),确定开发或选择学习内容;(4)执行计划,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该过程是混合式学习的最后阶段,主要是执行学习计划,跟踪学习过程,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分析国外关于混合式学习设计的原则、方法、过程和要考虑的因素,可以看出混合式学习设计的核心是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运用合适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利用教学内容传输技术和方法来呈现教学信息。笔者认为在高校教学中,混合式学习要为学习者创立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环境,而资源属于学习环境的一种,因此混合式教学设计应该关注到如何为学习活动(主要指课堂和在线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基于此,本论文结合上述国外学者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图2所示。

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分析。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可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初始能力和学习风格,而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分析又可以使设计教学的人员得出达到混合式学习效果所需的资源,尤其是关注到在线学习所必需的资源。

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主要针对前期分析中得出的混合式学习中所必需的资源进行设计和开发。在线学习资源的设计要体现出多媒体化原则,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开发出为达到学习目标所需的资源后,就需要设计运用这些资源传递教育信息的教学活动了。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好教师运用资源开展教学的活动,学生借助资源完成课堂目标的学习活动,而在在线学习环境中,则要设计出教师提供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学生运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把传统学习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混合式学习实施、评价和修改:混合式学习实施后,需对其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然后把信息反馈到前期分析、资源设计与开发、活动设计中,再对整个学习模式进行修改。

三混合式学习在“多媒体设备使用和维护”实验中的实践探索

华中师范大学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加强“985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教学信息化进程,启动了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即为首批入选的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是面向全校大三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每周各一次,为时共8周。

本研究以该课程实验课的一个专题“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和维护”为个案实践对象,按照图1的过程模式基于资源进行了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探究。

1该实验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

(1)前期分析

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试行和修正的一种理论和方法。[6]教学设计的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因此在按照图1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开展设计时,作为该模型的第一个环节――前期分析,我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该实验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和学生沟通的方式分析来自于全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风格,然后依据学习对象的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划分和重组。

学习需求分析:2010年11月份对《现代教育技术》14班50名学生进行了学习需求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以往实验学习现状、本实验学习现状、实验学习需求。调查结果:①67.9%的学生想在本次实验课的学习中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提高实验学习效果,培养实践操作能力;②46.4%的学生认为以往实验课的学习效果一般,原因是实验课时短,希望通过网络学习延伸课堂教学时间;③60.7%的学生对混合式学习感兴趣,希望以课堂和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本实验;④71.4%的学生希望在网络学习时能提供充足的多媒体化资源。根据学生的需求本实验可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

学习者特征分析:本实验的学习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是公共必选课,因此50名学生来自于语文、数学、计算机、英语、美术等十几个专业,学生的学习背景差异较大。这里,将从文科、理工、艺术三类学生的一般特征、初始技能和学习风格进行分析。

1)文科学生

文科学生的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偏弱,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学习努力程度往往被教师鼓励或别的暗示所决定;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网络交流工具,有些学生会对复杂的操作知识有些排斥。

2)理工科学生

理工科学生的理性思维强于感性思维,逻辑思维较强,动手能力相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较强;理工科学生惯于独立思考,在学习中不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多运用理性思维,从自己的感知出发去获得知识、信息,能够较快理清各知识点间的关系;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网络交流工具,对操作性知识非常感兴趣,愿意主动探究,但对理论知识重视不够。

3)艺术类学生

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但理想信念淡薄;个性鲜明,感情丰富,但组织纪律性不强,集体主义缺乏;艺术类学生学习风格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善于与他人合作;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网络交流工具,学习个性化较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不感兴趣的知识不愿意投入;由于有大量实践活动,如比赛、训练等,影响了其课堂学习时间。

学习内容分析:本专题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维护。主要介绍标准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具体的使用流程和不同情境下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并会简单介绍简易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成部分。

学习目标分析:本实验专题将从混合式学习目标分析出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知识与技能

a.能说出简易型和标准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b.能正确开启和关闭系统中的各个设备

c.学会调节液晶投影机的梯形失真、光圈大小以及聚焦

d.能使用视频展示台将透明胶片、正片、负片以及书本等材料正常投影出来

e.会使用控制面板将电脑、影碟机及视频展示台三路信号切换,分别投影到银幕上

②过程与方法

f.通过课前观看本实验教学视频和实验指导书,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一般过程

g.通过在线学习、传统课堂学习和学习支持卡片使用,能体验到混合式学习的一般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h.能够意识到混合式学习的意义,培养自主在线学习的习惯

i.通过课上自由练习环节,培养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

通过前期对学习需求、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的分析,为了传递教育信息并达到理想的学习目标,设计和开发了本实验专题混合式学习所需的资源,如表1所示。

(3)基于资源的混合学习活动设计及实施

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学习环境是必需考虑的一个因素,它包括信息资源和工具。前期设计的资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而课程内容是开展教学并达到学习目标的基础,因此必须合理有效的运用设计好的资源。在本实验中课前教师通过QQ群平台上传预习资源,学生借助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QQ答疑解惑;课中教师简单讲解实验,学生自由操练;课后教师通过QQ群上传复习所需的巩固资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借助博客工具写关于本实验学习的反思日志,把隐性知识显性化,活动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本实验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将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应用的资源及设计意图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课前:教师提供资源,学生在线自主预习。

教师通过QQ平台上传视频类资源(多媒体教学课堂实录、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操作、多媒体综合教学平台的使用)、Word资源(实验指导书);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在线自主学习,提前预习本实验。本活动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提前熟悉实验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2)课中:教师讲解实验,学生自由操练。

a.问题导入

教师针对本实验学习内容,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通过PPT资源展示要导入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作为一名教师,现在你要给学生上一节课,本节课你需要向学生展示一张照片,一张DVD光盘,一个多媒体课件和一张负片胶片,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你要如何使用多媒体设备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根据老师的介绍,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是:借助具体的问题,驱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活动需2分钟。

b.告知学生实验的学习目标

教师运用PPT资源介绍本实验课的学习目标及要求,学生了解本次课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并对其要有清醒的认识。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本活动需2分钟。

c.教师运用学习卡片,以引导、讨论的方式讲解实验

教师借助图片资源(学习卡片),以引导的方式讲解本实验的3个知识点:简易型和标准型多媒体教学系统构成及功能;标准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流程;多媒体教学系统中各种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及简单维护方式。并在讲解中和学生穿插讨论3个问题:投影出来的画面模糊应该怎么办呢?视频展示台画面无法显示什么原因呢?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发现中央控制主机已不能使用,仅有视频展示台、手提电脑与投影能用,但又想展示电脑中的课件资源,怎么办呢?学生对照学习卡片听教师讲授实验知识,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设计意图是:教师的系统讲解可以使学生了解相关实验知识;应用学习支持卡片有助于学生对照实物识记和理解;讨论能集思广益并拓展学生思路。本活动需30分钟。

d.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操练

学生运用图片资源(学习卡片),结合上述讨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有目的的动手练习教师讲授的实验知识。教师辅助学生自由操练,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过程和维护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本活动需21分钟。

e.总结

教师运用PPT资源总结本实验内容,并针对课堂最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谈谈他们的解决办法。学生认真听教师总结,并讨论关于所提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意图是:使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有整体性的认识。本活动需5分钟。

3)课后:学生在线自主复习并反思

教师提供Flash资源(实验自测题),学生进行自我测试,针对学习不足进行巩固复习,并在博客中写关于本实验的学习反思,内化知识。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在线答疑解惑。设计意图是:巩固学生对多媒体实验的知识。

(4)混合式学习评价

本专题实验学习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而且让其对自己的在线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此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后能改进学习习惯,如表2、表3所示。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教学反思表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以改善教学,如表4所示。

2该实验混合式教学设计实施效果调查

本实验学习结束后,针对混合式教学设计应用效果对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表5是部分访谈记录。通过访谈发现任课教师对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它延伸了课堂的教学课时,课下学生借助资源进行的自主学习能缓解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压力。

此外,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以问卷的方式罗列出本实验中涉及的8个知识点,设计成选择题进行测试。调查结果:8道题中的5道题正确率超过了60%,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还是不错的。浏览学生的博客也会发现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因为课堂上没有掌握的东西,在课下借助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弥补。

四结束语

混合式学习并不是将在线学习和传统学习简单地结合在一起,而是要考虑如何将学习所需的元素进行适当的化合,以产生想得到的反应,[7]因此混合式教学设计成为了研究的热点,MiehaelE.W.(2002)认为好的学习效果需要一流的教学设计。在高等教育信息化逐步深入的背景下,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混合式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过程模型,以提高混合式学习设计的可操作性;并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一个实验专题“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和维护”开展了其应用效果的行动研究。实证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设计过程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能够较好地指导混合式学习实践的开展,但也要指出,相关成果是否具有普遍应用价值还需进一步地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2][5]刘志文.混合式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MattDonovan,MelissaCarter.BlendedLearning:WhatReallyWorks[J].CLASTD.2004,(2).

[4]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Learning初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7):7-11.

[6]杨九民,范官军.教学系统设计原理[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16.

[7]吴东醒.网络环境中面向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6):72-75.

InstructionalDesignofBlendedLearningBasedonResources

BAIWen-qianLIWen-haoCHENBei-lei

(Depart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HuazhongNormal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9,China)

Abstract:Blendedlearningisalearningmodelwhichcombinestheadvantagesoftraditionalfacetofaceinstructionandonlinelearning.Itnotonlyexpandsopportunitiesforlearnerstoparticipateinlearningandextendsteachingtimeofclassroomteaching,butalsosupportsthelearner’sself-learningandindividualizedlearning.However,theadvantagesofblendedlearningisnotjusthappen,itisinseparablefromthecarefullydesignandimplementation.So,thispaperpresentsainstructionaldesignprocessmodelofblendedlearningbasedonresources.Thenauthorusesthismodetodoinstructionaldesignfor"multi-mediateachingequipment’susingandmaintaining"specialtopic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ModernEducationTechnologyCourse,andcarriesoutactionresearchofthismode’sapplicationeffect.Empiricalstudyindicatesthatthemodelhasacertainrationalityandfeasibility,andthismodelcanbeusedtoguideblendedlearningpractice’scarringout.

Keywords:blendedlearning;instructionaldesign;resources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篇4

关键词: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能够帮助教师以信息化技术,完善并改进教学模式,拓展和延伸传统教学理念,使信息化技术切实有效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可以更好地契合时展的诉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因此,深入探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挖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指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结合两种形式不同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入式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1]。其建构的目的并非对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的简单应用,而是借助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维度,从线上线下的角度提高学习深度,拓宽学习范畴,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原则上,教师在开展混合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首先,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并非“形式”或“辅助”,而是专业教学的有机整体,是提升、培养、发展学生的必备手段和条件。其次,线下教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活动,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设计更深层次的课堂活动。再次,混合教学模式虽没有统一的教学范式,但却拥有较为统一的目标,即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最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校内校外资源,以资源构建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资源构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2]。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应用工具功能强大

在多年的更新与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我国各类教学平台的系统更加稳定、功能更加强大,教学效用更加贴近日常教学,使课程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力度得到有效地提升。譬如“基地校”“名师微课”“导学监测”“移动讲台”“学生点评”等应用工具,能够将学生的移动智能设备变成专业教学的工具,可以从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并且大部分应用工具拥有较强的实用性,教师能够用手机开展随堂拍摄工作,使课堂内容直接共享到网络平台中,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和温习,而小组评分功能,则可以提升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公平性及民主性,使教师更好地了解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

根据混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能够发现混合式教学没有相对统一的范式,可将当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帮助教师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知识,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譬如将翻转课堂、项目驱动、远程教育、微课教学、MOOC慕课平台等教学模式,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更可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支持下,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三)资源丰富,利于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是语言类学科,注重学生语言听写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使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升英语表达的能力。而混合式教学平台拥有较为成熟的知识架构和完善的数据资源,能够帮助英语教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阐述不同知识点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英语知识,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譬如“基地校”教学平台拥有海量的英语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观看原声电影、访谈节目,训练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学生可根据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索出相应的学习资源,提高专项训练的质量与效率。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应用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低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却发现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普遍较低,作业完成度不高,且难以结合教师要求开展科学的课外学习活动。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探索意识低、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教师由于平台限制,难以即时地、实时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进度。而在资源整合构建中,学生无法被现有的教学资源所吸引,难以真正地投入到线上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进而导致线上教学效果较差,线下教学进度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发展。而要想切实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质量,除了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使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二)缺乏创新意识

混合教学模式注重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注重线上教学功能和线下教学功能的相互映衬。因此,教师应根据混合教学的特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使线下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重要平台,使线下教学成为学生巩固和汲取知识的教学阵地,进而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支持下,帮助教师构建全维度、立体化的教学网络[3]。然而在实际应用阶段,教师却缺乏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意识,难以将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及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进而导致混合式教学难以发挥真正的育人功能和作用。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内涵,只是将混合教学模式作为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综合应用,却没有认识到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是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长此以往,导致各类教学模式难以融入到混合教学模式的体系架构中。

(三)缺乏角色转换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服务者,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课程内容[4]。然而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导致线上教学资源的构建质量和线下教学氛围的营造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极大地影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和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片面追求应试教学效果,导致教师所构建的教学资源过于理论化、复杂化、学术化,难以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到线上学习的过程中。

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英语教师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到学生需求在线上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主地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服务者,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英语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跨文化交际培养、国际化视野培养等内容有机地融入到线上线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内涵,教师要形成融合学生发展与专业教学的教学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就业趋势、发展需求,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譬如学生的就业趋势是对外贸易,则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与对外贸易有关的学习资源。

(二)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首先,根据课前、课中、课后的混合式教学流程,将英语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功能模块,即课前模块、课中模块及课后模块。其中课前模块包括问卷调查、名师微课、教师空间、课前导学、班级通知等环节,通过网络平台的推送功能,将教学目标、网络信息及教学资源完整地传达给学生。课中模块则包括学生点评、导学监测、课堂记录、互动课堂、移动讲台等环节,教师需要以信息化教学、数据分析、资源共享、网络交流等方式,巩固线上教学内容,推进线上教学进程,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后模块中,应将专题社区、班级通知、教师评价等环节纳入到线上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练习、社区讨论、资源展示及反馈诊断等方式,复习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使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开阔眼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以精准化思想,明确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目标及方法,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到教师空间中,随后根据具体问题、目标完成程度,优化现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创新混合式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地融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在线教学的活动中。然而要想切实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功能和作用,还需要英语教师从以下两个层面出发。首先,将信息化教学平台、工具及方法有机地融入到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实效性。譬如教师将微课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巩固线上教学知识的同时,深化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探寻英语知识的应用维度。而将直播教学方式融入到线上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提升学生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其次,创新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可将小组合作模式从课中引入到课后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线上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师所分发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翻转课堂引入到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集中精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在创新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多种教学工具为抓手,提升线上教学的新颖性。譬如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线上教学平台中,可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线上教学的效率,帮助教师发现混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

(四)构建线上教学内容

首先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整合校内外英语教学资源,将西方国家的英语资源纳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随后根据资源的呈现方式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支架理论为抓手,帮助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解决英语问题,到后期,则逐渐撤出“支架”和“指导”,要求学生自主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其次,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应将成果展示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明确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随后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在互动课堂、信息化教学中,获得成长和发展。而在英语教学内容设置上,则应加入网络教学内容,使网络教学内容与英语教材内容相衔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及掌握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结束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质量,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规划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唯有如此,才能补齐混合式教学的短板,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爱苗.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5):165—166+169.

[2]李璐璐.基于新指南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6):56—58.

[3]杨姗姗,龙秋菊.基于在线直播课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9,32(6):135—140.

[4]左依娇.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3(3):172—173.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篇5

关键词:混合;学习;模式

一、引言

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偏好往往是不同的。教师作为组织者需将不同的学习方法混合起来纳入其教学战略中,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混合学习模式融合了多个传输媒介,相互补充和促进学习。

混合学习课程包括几种形式的学习工具,如实时虚拟/协作软件,借助于网络课程、电子演示支援系统(EPSS)等。混合学习融合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面对面课堂,虚拟网络课堂,和自学学习。这往往融合于传统的以讲师为主导的培训、同步在线会议或培训、以及有经验顾问结构化的在职培训的非同步自控步调学习。

巴德鲁的混合式网络教学框架,这里称为八角框架(参见图1)(http://bookstoread.com/framework)提供以清晰的混合学习模式向导。组织探索有效的学习战略必须考虑各种问题,以确保有效地提供学习指导,得到高的成效。

二、混合模式类型

最早的混合学习经常简单地把传统的课堂培训学习活动与网上学习活酉喙亓,组合实体教室课堂中的形式包括讲座、实验室、书籍或讲义。如今混合学习方案可以合并一个或多个维度,尽管其中许多具有重叠属性。混合学习的概念植根于那些认为学习不仅是一种一次性事件――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混合提供了仅使用任何一个学习的传递媒介所达不到的多种效益。

(1)混合离线和在线学习模式

从最简单的层面来说,该混合学习模式结合了脱机和联机形式的学习:在线学习(互联网或局域网)和传统课堂。这种类型的混合学习例如:一个学习方案,通过网站提供学习材料和研究资源,同时教师提供指导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介的课堂培训课程。

(2)混合自学和协作学习模式

自学意味着独自的,按需的,同时由学习者自我管理或控制。协作学习,另一方面,意味着一种动态的,在许多学生之间交流,共享知识。自学和协作学习的交融,可能包括审查反思重要的资料或挖掘新的发现,而后由一个类似组长的人,现场或者线上组织讨论,回顾复习并将这些材料应用到学习者的工作中。

(3)混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学习模式

并非所有形式的学习都意味着有预先安排、有组织的学习计划以及正式的学习程序,如同教科书里的章节安排一样。事实上,在工作场合,大多数知识的学习都是不经意间产生于会议,走廊对话或者邮件当中,并非刻意安排组织。混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学习模式可以积极地将非结构化学习事件中的对话和文档收集到知识存储库中,便于系统的学习。

(4)混合学习、实践和绩效支持的学习模式

也许最好的混合式学习的形式是用实践来补充学习的不足,及时绩效支持工具,它促进适当的工作任务的执行。例如在组织一个新的工作任务开始之前使用工作任务或业务流程仿真模型。先进的生产力工具将利用计算机的工作,协作和绩效支持工具组合在一起为工作地点提供环境设置。

三、混合学习模式优势

混合式学习是一个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支持不同时间和地点学习的混合,提供一些没有完整的面对面接触的完全在线课程的各种便利条件。结果可能是比传统或完全在线学习提供的一个更健全的教育经验。(Colis&Moonen:2001)

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马丁(2003)描述了一个成功的混合学习模式。它由一个初步的面对面的会议,到每周在线评估和同步聊天,再到异步讨论、电子邮件和面对面的会议与监考最后期末考试。Dziuban和Moskal(2001)报告说,在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的混合课程取代面对面上课时间与在线学习,这样,三小时的课程只占实际面对面的课堂时间一小时。这样的课程允许每周以前占领的唯一一门课教室中的多个类的操作,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大学基础设施。此外,他们报告说,混合课程相比传统课程不同,有减少学生逃课率。

四、总结

混合学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学习,混合学习能混合多种媒体以及学习工具,引发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不同教学理念相辅相成,相互支持混合学习。大量研究证明学生接受混合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把控好教学模式;同时,学生也应了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与学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ed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学,2004,(3):5-10.

[2]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

[3]Colis,B.,andMoonen,J.(2001).Flexiblelearninginadigitalworld:Experiencesandexpectations.London:Kogan-Page.

[4]Dziuban,C.,andMoskal,P.(2001).Evaluatingdistributedlearninginmetropolitanuniversities.MetropolitanUniversities,12(1),41C49.

混合式教学法论文篇6

1引言

在国家高校扩招政策和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办的独立学院相继出现。而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少独立学院抓住这个良机开办了土木工程专业。但是与传统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办学时间、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都有很大的差距。那么如何让这些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如何让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都对独立学院的新建土木工程专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把办学目标定位在“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道路”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宗旨是立足广东,面向华南,为区域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混凝土结构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是土木工程专业中最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与很多相关专业课程有密切联系如高层建筑结构、砌体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等等。因此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那么如何在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体现实践教学、产学结合,达到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成为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2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知识结构

目前,绝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都存在“老的老,少的少”现象,即由两三个退休的老教授和大部分年轻的硕士毕业生所组成。教师的年龄结构很不合理,教师的梯队很难建设,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也不合理。这样的师资队伍很难满足我们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尤其是土木工程专业要体现实践教学、产学结合的需要。因此加快引进实践经验丰富,高水平的教师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同时,注重培养年轻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大部分年轻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高校教书,缺乏实践经验。而土木工程专业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满足教学需要。因此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要利用寒暑假期等相对较长时间到一些企业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进行实习,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更好把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情况教授给学生。另外,建议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积极报考相关的注册师考试,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掌握国家的最新规范内容,一方面可以满足学院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3整合教学内容

由于每门课程教材的编写都是在本课程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下进行的,所以从整个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混凝土结构课程教材内容难免会有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地方。这就非常有必要对教学内容整合,把在其他课程已经讲授过的内容罗列出来,在教学过程对这部分内容仅进行简单回顾,甚至不讲。节省的课时用在实践教学及其他内容上。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在《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已进行了详细介绍;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已经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多高层框架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课程有详细讲解。

4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从“满堂灌”、“填鸭式”、“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上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1应用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结合实际工程例子,讲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比如在讲梁的分类时,结合一些实际工程图片,告诉学生那些是悬臂梁、简支梁、外伸梁、两端固定梁、过梁、圈梁等等。再如讲解受弯构件受力三个阶段、三种破坏形态,可以考虑应用一些商业软件,把整个过程在形象再给学生看,加深学生的理解。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联系,增加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2重视实践教学,坚持产学结合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实践性较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走产学结合的路子。而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是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主要环节。本课程有“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两个课程设计。本课程与毕业设计也有紧密联系,学生毕业设计的计算书内容大部分要运用混凝土结构的知识进行计算。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是训练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查找和使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建筑图集等专业资料的能力的关键一课。

5改革考核学生的方式

目前大多数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的形式。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课程包括很多基本理论、公式、图表和构造要求等等.如果仍采用闭卷的形式会学生只会死机硬背一些公式,而没有真正理论公式的内容和含义。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尝试闭卷和开卷相结合进行考核: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部分可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对于图表、公式的应用和构造要求部分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开卷时可以参考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只许带教材或相关规范。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并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学习和查找规范的意识。

6结论

本文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沈蒲生,梁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沈蒲生,梁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

    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0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乡镇调研报告范文3篇

    - 阅3

    关于 XX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深入了解 XX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状况,挖掘产业发展潜能,成为推动乡镇经济高质量发.....

    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3篇

    - 阅1

    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一)
    在过去的一学期,我担任高中英语教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教学工作开展前,我深入研究教材与课程标准,依据学生.....

    乡镇调研报告范文3篇

    阅:3

    关于 XX 乡镇特色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与目的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深入了解 XX ....

    小班美术教案(整理5篇)

    阅:0

    小班美术教案篇1【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1、今天有很多蔬菜宝宝来到了我们小班活动....

    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3篇

    阅:1

    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一) 在过去的一学期,我担任高中英语教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工作,致力于提升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