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征文(6篇)
来源:其他
阅读征文篇1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51-02
语文课堂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单调、乏味,是与阅读取向的单一有关联的。在文章式阅读取向一统天下的环境里,我们培养的只是单一的语文学分析能力;而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泛滥的鉴赏式阅读,又无法培养出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阅读体验。人所面对的阅读对象永远是一个复杂的存在,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阅读方法,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依据文体组织单元,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
教学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我国语文教材一直都是以选文型教材为主。课改前很长一段时期,不少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把教材选文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教材有什么便教什么,教学被简单地理解为“教教材”,甚至进一步简化为以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为主的奇怪教学模式,语文教学的内容被狭隘地理解成教材内容甚至教参内容。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用教材教”,但也出现所谓“泛语文”的教学倾向。教《想北平》“领略北平开阔大气的城市气质”,教科普文探究文中的科学知识。前后两种教学倾向看似差异很大,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教师对于用选文“教什么”没有明确的把握,未能充分认识选文的价值体系。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来源广泛,涉及的领域五花八门,在不同的视角下有着多种教学内容,例如社会认知教学内容、品德伦理教学内容、科普教学内容等。我们不否认多种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各自的价值,但这些文章既然选入语文教材,其中所包含的语文知识就应当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教材有什么教什么”,是对选文缺乏学科视野的谨慎分析的体现;剥离语文知识的教学倾向,则是对语文教学核心价值的漠视。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应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关注文本特征,把训练的重点放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和表达力上。不同类型的选文有着不同的文体和语言个性。文体和语言既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作者人格的体现。辨明文章的体裁,整体把握文章气脉,理解作品主题经营的过程,逐步窥探作品的内核,是贴近阅读常态的设计切口;不同的作者在语言上、文体表现形式上又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与作者的人格特点、思维方式密不可分,抓住了文体的特征,也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个性和创新要素。
二、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多元处理文本的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目标,要以课程观为引领。教师设计教学时应立足于课程观,将教学导入课程化方案,整体审视教学目标与上位目标、生情学情的联系,对创生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从而把握好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确立合宜的教学目标,首先做到具体而有效。每堂课有相对集中的教学内容。关于教学目标常常出现诸如“培养阅读文章的方法”、“提升人文精神”这样的抽象表述,这样的目标陈述实际上是教学意图模糊的表现。“培养”怎样的“阅读方法”、有哪些“阅读方法”需要“培养”,都应是教师在建构课程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课标》从实践中分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类教学目标,于是有些设计便以此按图索骥,罗列出大大小小近十条教学目标。这种盲目地照搬《课标》体系的做法,明显忽视了教学过程应有的逻辑。目标不集中,课堂势必为不同的目标取向所割裂,无法形成有效的教学训练。有较为具体和集中的目标,教学中才有清晰的课堂结构,才能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操作性的学习过程,形成稳定的言语学习图式。
其次,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不再是只针对某篇文章的教学点和教学流程,教师应把《课标》目标体系与单元设计思路、单课教学目标做合理的梳理和分布。每篇选文都有许多各不相同的教学点,面面俱到的做法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仅就单篇文章进行设计不仅容易造成与前后学段教学内容的重复,也无法建构出有逻辑的课程体系。教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哪些是本学段教学的关键点?它们是按照怎样的序列展开的?本单元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单元内不同选文分别承担怎样的教学任务?从课程整体安排上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有序地学习、提高,保持学习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例如科学类文本阅读。一直以来,教学中采用的是文章式的阅读取向,对于这种文体,这自然是一种合宜的解读方式。但这类选文除了文章学上的意义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体现的是文献意义。张玉新老师在执教《导言》一课时,就另辟蹊径,将教学的重点并不放在课文的阅读上,而是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重点,去搜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处理、消化,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其教学梗概如下[1]:(1)导入。(2)研读文本。第一步:整体阅读。“神创论”与“进化论”(分小组查阅资料,综合观点)第二步:拓展阅读(课堂交流资料与观点)。(3)归纳总结。这堂课实际上并不要求学生能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获得怎样的认识――这并不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而是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文献信息阅读处理的能力。这就打开了科学类文本教学的思路,更全面地训练了学生面对这类文本的阅读能力。
三、依据文本意义生成特点,培养学生多元解读文本能力
文本在教学中生成的意义具有不同的类型。依据前述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对文本要素的四分法,我们可以析出作品意义、作者意义、读者意义、社会生活意义四种意义类型。不同意义类型在不同读者的阅读过程里呈现的顺序也是不同的。要深入地把握某种体裁的阅读方法,必须掌握多种阅读技能,懂得不同阅读取向下的阅读策略。
以必修4戏剧单元为例。对于本单元内的三篇选文,宜设计出不同的侧重点。《雷雨》一文通过对文本的反复诵读,寻找出文本内意义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去努力填充文本本身自足型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窦娥冤》一文从“三桩誓愿”的典故意义入手;《哈姆莱特》一文则从文本本身的叙事结构入手,探究文本的互文型意义,形成文本认识,并批判性地理解本文。最后以“走向文学大师”这一专题活动课作结,整体性地总结多元阅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
阅读征文篇2
破落子弟一少年,穿梭当铺知世炎!
社戏途中伴闰土,辗转求学仅八元。
飘扬过海怀壮志,祛除病痛欢父颜。
日俄战争在辽东,看客围观心凄然!
(二)
学医本为医世人,人心不古壮志变。
人无精神如朽木,看客哪个不体健?
喜笑怒骂皆文章,赤膊摇旗来呐喊!
昏昏沉沉皆欲睡,痴痴痛痛在心间。
(三)
风卷残云荡污尘,天子从此非为神!
民国当为民众醒,封建遗老均转身。
馍沾鲜血医痨病,菜和人肉出狂人!
痛定思痛久彷徨,东方欲晓雾更沉。
(四)
为了忘却叙纪念,龙华喋血哭英年。
华北难容一书桌,可怜东北好河山!
奋笔疾书夜正阑,孤灯相伴无意眠。
华盖运交复何求,剿匪何日能罢战?
(五)
攘外必先安国内,哪管国破金瓯残!
愤世嫉俗出正义,投笔胜枪缘抗战。
三立当为有志年,三多天命即入棺!
铁骨铸就民族魂,先生梦中战前线!
(六)
万人空巷为哪般,泪奠先生魂归天!
孱弱身(来源:文秘站)躯战病魔,浩然正气挽狂澜!
铁骨奴颜泾渭明,站死跪生谁汗颜?
轰然逝去炳千秋,立雪程门夜感言。
(七)
英雄何不寿比山?南山竹海心中念。
西子湖畔瞻武穆,唾骂四小跪亿年!
古今多少遗恨在,青史不废自留传。
阅读征文篇3
保亭图书馆,窗明几净,淡然安宁。这是虽然没有奢华的现代化设施,没有古香古朴的复古设计。干净的书桌,简单的书架,井然有序,热情的服务,却有一股清新的气息萦绕其间,引人入胜。那是褪尽了繁华的外表与空洞的躯壳后,还原生命的本质。那么简单,那么深邃,这便是智者。
保亭图书馆,你是独世的隐者,安静的伫立于这万千繁华之中,静对着七仙广场,不慌不忙。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你不着白衣,却衣袂飘飘。你不饮酒,却有三分醉意。你不吹箫,却寂声悦耳。你是阅尽沧桑,饱览世事的长者。温和,静美,谆谆教诲。使我的年少轻狂变得厚重。我那气急败坏的性子,遇着你,也忽而的温柔了。你是智者,指引人生的航标。你把未来看远了,把人生看长了。因你,我的人生也变得厚重起来,长久起来。
一个人独自求学于异乡,再喧闹,等到灯落人散,总是孤寂的。那些喋喋不休的抱怨自然不能讲给旁人听,又是这样的年纪,为着面子也不肯。所以踉跄的走在路上,总是要有那么一个人时刻的点拨、倾听。这样的知音遇到是难得的,更何况是智者。结了忘年之交。这样的缘分,不早不晚,刚好遇到,应该是幸运的。
课余时间,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我喜欢一个来到保亭图书馆,一瓶矿泉水,就这样一坐一下午。和你,就算不读书,也是喜悦。你那全然安静的神气,隔绝外世的尘杂。再浮躁的心,也安顿的下来。落地窗,大片的阳光肆无忌惮的漫步,走过每一个角落。窗前的椰树和棕榈欢腾的成长,窸窸窣窣,全是生命的气息。看的满心都是欢喜,大气氛,小欢喜。小欢喜里透着满足,透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小欢喜是你赠与我的大智慧。
如若顺手翻开一本《通史》,历史汹涌的河流,英雄、王朝早已没落,留下的残瓦断垣也无迹可寻,留在两岸四季常青的是思想的乔木,智慧的花果,创新的草石,是忽然开朗的胸襟。藏在《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千年来的婉转、唯美,至今依然读着心动。“投我木桃,报之琼瑶,匪报也”。只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初最简单的爱情,纯化至只为伊人。最美的是《宋词》,那清瘦的人影,杨柳岸、晓风、残月,孤寂的人,此去又是经年,辜负了多少春花秋月,良辰好景。微醉的黄昏,归途、误入、藕花深处、争渡,惊起晚栖的鸥鹭,也惊醒了薄醉的酒意。人生悲喜,莎士比亚是写尽的。从《暴风雨》到《哈姆雷特》,从《爱的徒劳》到《终成眷属》,从《仲夏夜之梦》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欢离合,癫狂痴傻,悲喜无常。房龙将《人类的故事》从南方古猿一路讲到现代文明……这些我都是从你那才听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传说,你娓娓道来,我悉心听教。你吟陶潜的悠闲,你歌李白的豪迈,你塑维纳斯的美丽,也描飞天的轻妙。你赞撒切尔的侠气,也赏张爱玲的才气。你海纳百川,精通古今。
你也喜安静,不与人语。这样的知足。在这小县城的春夏秋冬,织起人生的繁花似锦。不语,也给人满足。我几多困惑,难以释怀。毕竟还是太年轻,看不透的太多,也看不远。迷茫、困惑,大概青春都是这个样子。谁都作茧自缚,又都努力破茧以羽化成蝶。还好遇见你,指点迷津,一本书化作心灵鸡汤,营养稚嫩的想法。你经典的智慧,一本一本,一页一页,暗香涌动。我获益匪浅。你目光敏锐,明亮在前方。我一路奔波,也不觉累。所有的浮华烦躁,倾卸干净。简单上路,简单行走。与你相见,褪尽浮华,便是生命的本质。
阅读征文篇4
乘8路车沿公路北行,至**矿业集团**公司站点,步行进山,一道路平景美,只觉胸襟开阔,若脱笼之鸟,竟有返朴归真的庄重和期盼。
山下小村庄,红瓦白墙蓝窗,掩映在错落有致的绿树丛中。在农家院内一般都栽种着果树,桃、杏、梨、李子、樱桃等。井台边、门旁、窗下、房前屋后随意生长,随意点缀,天然成趣儿,倒也不泛园林之风。有的在自家院落边种上一圈儿的小榆树,经他们那长满老茧的双手修剪,整齐如画,如绿色长堤环绕着庭院,又通风,又美观,叫人赏心悦目;有的在大门的门垛处蜿蜒生长着青青的长藤,稍加修整就变成了绿色的大门楼儿,既遮阴又挡雨,独具匠心。一声清脆的牛叫,牵回我的眼神和心绪,这才发现在一些农家的树阴下,拴着三三两两的大奶牛,或立或卧,悠然自得。这大奶牛骨骼粗壮,通体黑白相间,如素描高手在大大的白纸上信手作的画,真是白得耀眼,黑得发亮。我凑前近观,这奶牛还不时用灵巧的长舌头麻利地舔两下它那美丽的鼻孔。这鼻子呈黑色的“工”字型,间以白白的鼻孔,加之它还瞪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叫人忍俊不禁。这牛耳上还带着一串号码,一看便知这一定是优良品种。
穿过这珠链般的村落,顺着一排排吊挂整齐的电话线、闭路电视线的线杆儿,走走停停,羊肠小道如带,盘旋攀升。两旁的玉米苗三四寸许,正在分蘖。那些带地膜的苗长得高出同伴许多,一副鹤立鸡群的神气。远远望去,山谷的开阔地带、山脚下、山坡的空地上,原来被开垦的长不高庄稼的田地,现已退耕还林,那里挺立着一排排、一片片的小树丛,像是正在排兵布阵的列兵,一副“沙场秋点兵”的壮阔情景。踏着铺着厚厚松叶、松针的山间小径,缓缓登临山顶。小山无名,只因偶然造访,便结下山缘,每年都要自己或与家人来此逗留半日,权当休闲。小山不高,却也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远处市区高楼林立,水塔高耸,在阳光下辉映着各自的光彩,远观如壮美的建筑模型,只可远观而不可听其声,可见其繁华而无市区的喧嚣。品着这里“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美景,沐浴着习习的山风,听着阵阵松涛的鸣奏,心绪也随这山而高扬。远处棒槌鸟清脆而悠长地鸣叫,间或一两声野鸡的粗壮叫声,勾画着春山的空阔,演奏着山景的动静和谐。叫人顿生“望峰息心,窥谷忘返”的留连。极目远处山脚下,辽伊高速公路建设工地,车来人往,正在紧张建设中,公路如长龙伸向远方,那一排排工棚倒像是排列有序的蜂箱了。
阅读征文篇5
在金鱼缸里
了结一生
——摘自《优雅的刺猬》
树是大地的诗行,人是世界的音符。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却因为各种各样自己认为足够的理由而找不到安宁。著名思想家说得好:“人类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人自身在书斋中静不下心造成的。”的确如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很茫然。
这种茫然很大程度来自于我平凡的身体。对于工作,特别的努力;对于生活,极其认真;对于精神生活,尤其重视。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老师。工作和家务像无底洞一样消耗着我的青春和活力。享受为人师为人妇为人母过程的同时,疲倦像潮汐一样一次一次地把我带到一种筋疲力尽的状态。咯咯响的颈椎,血气郁积的背,整晚整晚的失眠。白天的辛苦,再也不能像踩倒的野草一样隔夜蓬勃,不能像童年那样睡一晚就照样生龙活虎,我知道那叫亚健康状态——极其严重!
这种茫然很大程度来自于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事件。堂哥的英年早逝,舅妈的抑郁自杀,九十四岁奶奶的生命困境,一年三次葬礼的渲染,让我对生命起点与终点产生思考:人在这世上走一遭究竟是为了什么?偶然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书,因为书名,我如获至宝,它叫《人为什么活着》——全球139位大师的回答。读完后,我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呢?——没有答案!所以,我站在窗前,望着眼前的城市,恍然大悟:我认识到自己,如同一只蚂蚁,不知道如何感受,不知道如何思考,不知道如何活着。
阅读征文篇6
书
我是书,带着智慧的书。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别提有多高兴了,人类对我的赞美,让我明白原来自己的力量是这么强大,我的体内有“颜如玉”,有“黄金屋”,我还是一座普通人和名人对话的桥梁,能为大家做点贡献,我的心中总是甜甜的。我是众多书中的一本,我由多张带着铅字的纸组成,装订的叔叔们对我异常的细心,我的封面上印有四个大字——《感恩书系》,那时候,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装进了集装箱,我很兴奋,早听前辈们说过,咱们的作用可大了。我按捺住狂跳的心,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被摆在了书店的书柜里。
伙伴们都很开心,我也不例外,我终于可以有所作为了!正当我和同伴们聊得起劲的时候,一个女孩拿起了我。啊!多么美丽的女孩,如果她将我买下,我一定会给她极大的帮助,我想着。最后我的愿望实现了!因为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发现周围是陌生的伙伴,接着,我看见女孩拿起了一枝笔和一本本子朝我走来,拿起我将我打开,我是那么紧张,我害怕自己不如那些名人所说的那样好,我害怕自己无法给美丽的女孩带来乐趣和精神的享受。突然我感觉身上痒痒的,我悄悄地睁开眼,啊!原来这个女孩正在我身上做一些批注。我很开心,感觉自己的使命正在进行着,这是一个神圣的任务。
女孩仔细地看着我身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我也悄悄地打量这个女孩,我看见了一墙的奖状,那里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书香学子”、“书香家庭”等等多张奖状,不!应该是满满的一墙奖状,我为自己的主人而感到骄傲。就在这个时候,我感觉有凉凉的液体滴在我的身上,我知道,人类管那叫做“泪”,我也想哭,因为通过这滴泪,我已经知道,我给女孩带来了情感和精神上的震撼。我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淡淡的油墨香似乎也在为我庆祝。
女孩
我是只书虫,是为了啃书而活的。一爬进书里,闻到了书香,我便觉得我有了生命的活力。墨迹将我的身体染得斑斓多彩,粒粒方块字使我瘦瘦的脑子日益壮大。
小时候,学校里每月都会发儿童刊物,我如获至宝地把这些刊物抱回家去,觉得自己是个小富翁。一本本慢慢看着,不敢看得太快,很怕一下子便把它们都看完了。后来,妈妈就在图书馆里帮我办了一张图书卡,我别提有多高兴了,因此每周六,我都泡在图书馆里,享受着我的精神食粮。
一日去书店选购辅导材料,一本《感恩书系》映入我眼帘,我爱不释手,终于决定买下它。厚厚一本书让我很满足。我爱在书上写自己的感想和批注,这是小时候读的故事所学来的,翻开书,我看到了动人的文字音符所编写出来的一首首感人的感恩赞歌,书中歌颂的是我们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那《永远的第十一位老师》让我为之动容,潸然泪下。书上这样写道:“她如野草般地在教育战线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她也曾想过离开,但面对一双双渴望求学的眼睛,她不忍心,后来她毅然留下,甚至为这些未来的花朵献出了自己的一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真实的写照。充满了稚气的朗读声包含了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永远的第十一位老师啊,你是贫困山区教育的典范。
读罢全文,我有了想当老师的冲动,不!这不是冲动,而是理想的树立,虽然,当老师很辛苦,但我知道,人要学会感恩,老师教育学生,学生成就伟业,这样才能使社会进步,使时代前进,使国家富强,那么,就让我来当第十一位老师吧,为理想而努力读书!
轻轻地我合上了书,让我进行了又一次心灵的旅行,“谢谢你,书!”我默默地由衷地对它说,恍惚之间,我仿佛看见了书在微笑。

家政培训心得体会(6篇)
- 阅59家政培训心得体会篇1论文关键词:农民工;培训政策;学分银行;创新;路径政策创新的核心要义是用新的政策理念拟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