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维稳工作方案(收集2篇)

来源:

学校维稳工作方案范文篇1

3月23日被很多人称为是南平市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55秒,8个被杀害的孩子,还有5个重伤。发生在南平实验小学的这起惨案,像一块重石,注定会压在人们的心头很久很久。

3月29日,就在福建南平凶杀案发生第6天,教育部长袁贵仁在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说:“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这是我们应当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准则。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绝对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一个不具备安全意识的老师,绝对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

4月12日,就在福建南平校园惨案发生后仅仅20天,在广西合浦某小学门前又发生了一起凶杀事件,2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包括多名小学生。

然而,残忍的罪恶并没有终结,地点同样是在小学和幼儿园,目标同样是弱小的孩子,三个骇人听闻的校园惨案又接连发生。

4月28日,广东雷州凶杀案,一男子持刀砍伤16名师生。

4月29日,江苏泰兴伤人事件,一男子幼儿园内持刀砍伤32人。

4月30日,山东潍坊校园血案,一男子在小学内用铁锤锤伤5人后自焚。

从3月23日发生在福建南平的血案,到4月30日发生在山东潍坊校园血案,不到40天的时间内发生了5起校园血案,这就让整个社会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能够做些什么来保护我们的孩子。

4月29日,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5月1日,公安部召开紧急会议,下发紧急通知;5月3日,全国综治维稳工作会议召开,一场全国性的加强校园安全战役正在各地展开。

“社会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最让人牵挂揪心的是孩子安全”。5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维稳主任,在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

5月4日上午,新余市教育局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校园安全督查工作。

5月5日下午新余市教育局组织市直中小学校长收看“江西省教育系统安全维稳工作视频会议”。江西省教育厅厅长余同志在部署全省安全维稳工作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来抓;二是迅速行动,抓住重点,查找安全稳定中的突出问题,三是标本兼治,打牢基础,建立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在收看视频之后,教育局朱副局长、胡局长先后对全市教育系统校园安全维稳工作,做了周密部署,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胡局长强调四个关键词:排查、迅速、督导、重点。朱局长深刻分析校园安全隐患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全员性。他强调:各学校要认真处理好安全维稳工作第一与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关系,开展好日常工作。

5月6日上午,根据新余市教育安全工作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学校班子成员、德育处主任、保卫组成员与警民共建单位北湖派出所警官我校法制副校长共同分析研究、排查当前我校安全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希望全校师生要以对我们自身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立即行动起来,密切配合德育处部署的各项安全工作新举措,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一是要加强学校行政、年级值日领导、教师、门卫值班责任,严把上学、放学进出关口。非本校人员,实行登记制:家长入校凭班主任签条、门卫登记,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一律凭身份证换“校外人员入访证”、门卫登记方可进入;三是将门卫室改造成警务室、保卫室,完善保安装备,实行规范管理;四是各级行政人员、班主任、科任老师要密切关注及时了解学生及家长思想动态,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人和事,要第一时间向学校德育处报告、德育处要会同相关管理人员及时疏导、化解矛盾纠纷。五是继续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月活动,学习自护、自救、逃生的本领;六是德育处组织全校各班进行尊重劳动,关注弱势人群,关爱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关心未成年人的教育。

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危害、犯、艾滋病等。在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学校安全事故所占的比重很大。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学生非正常死亡: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就是说几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当前,学生中相继出现了不少因思想、心理、行为上的偏差而引发的伤亡事件,暴露出了当前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具有普遍性的安全隐患。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也更对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学校维稳工作方案范文篇2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志指出:“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高校是社会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建设和谐校园,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必然要求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然而,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和群体,既是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场所,又是思维活跃、充满激情的年轻人聚集的场所,既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和桥梁,又是国家科学文化教育的中心,其社会影响度极高。在这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民主政治和利益诉求意愿强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晴雨表,在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安全稳定了,对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有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反之,则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需要学校与广大师生员工相互理解,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广大师生员工和谐共处,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没有安全稳定的和谐校园环境,就不可能有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处在深化各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学校快速发展带来的条件建设和管理服务方面的不适应,由于深化改革所带来的各种利益调整,可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纠纷,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引发不安全不稳定事件。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妥善协调好各方利益,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才能保持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广大师生员工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关键阶段。随着校园与社会日益融为一体,高校已不再是一方不受侵扰的净土。高校内部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交织,政治问题与治安问题相互影响,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渗透等,维护高校安全稳定面临极大的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校园治安形势目前依然十分严峻,各种案件(事件)持发高发,一些重特大刑事案件和事故也时有发生,对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作为与全体师生员工朝夕相处、紧密相连的基层组织,面对校园安全稳定新格局,必须顺时应势,主动应对,有所作为,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正确应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所面临的问题

(一)维护安全稳定任务繁重与工作薄弱的矛盾依然存在安全稳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是安全稳定工作全局的基石,基层工作做好了,全局的安全稳定也就有了保障。近些年来,高校党委为了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积极采取各项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同党和全体师生员工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安全稳定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如领导认识不到位、资金和人员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条件建设落后、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陈旧等情况,在很多高校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对新形势下安全稳定工作的特点、规律研究不够,工作缺乏创新,应对安全稳定工作的时效、力度和手段等方面也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二)校园管理局限性与安全稳定广泛性的矛盾依然存在当今社会已成为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整体,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都难以置身其外。高校作为一个具体的基层管理单位,其安全稳定的管理范围仅局限于校园,超越校园之外,学校基层党组织就感到鞭长莫及、束手无策。对于公安机关不立案侦查的校园一般性案件,学校保卫部门也因无侦查职能,常常受到查无合法性的质疑,处境十分尴尬。校园周边地区环境是否安全,对学校的影响最直接,如何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发挥地方政府管理职能,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难题。

(三)维稳资源有限性与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多样性的矛盾依然存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及其他高科技通讯技术的普及,在带给人们很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如网络诈骗、电话诈骗、手机诈骗,甚至散布反动言论、蛊惑群众闹事等,不安全不稳定因素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高校基层党组织由于受到资源配置的限制,特别是人才资源和技术力量的匮乏,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难度较大。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履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政治责任

(一)建立信息预警机制信息是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就是对象,信息就是力量,信息就是安全,信息就是稳定,做好信息工作就能把握安全稳定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任何不稳定因素都是要经历萌生到发展再到爆发三个阶段,而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是在萌生阶段,如果信息工作抓得好,能够及早获取信息,就能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把问题解决在萌生状态。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建立遍及学生、教工和各级党团组织的信息网络,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汇集和研判平台,及时准确地把握信息,争取主动。

(二)建立矛盾隐患排查化解机制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着力点在于防范,防范的基础在于矛盾和隐患的排查与化解。许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往往都是由矛盾纠纷和隐患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引起的。因此,建立矛盾和隐患排查化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高校党委要责成有关职能部门针对学期始末、大型活动、重大节庆日等重要敏感期,对学校内部重点人头以及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等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隐患,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并对发现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化解和整治。同时,要发挥各单位各学院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强院系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