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特色(收集2篇)
来源:
校本研修特色范文篇1
1研究对象
以全国10所单科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大量有关通识教育的文献资料,并收集我国10所单科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2比较法
通过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之间的课程体系比较,找到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内容设置之间的差别和特点,为本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2.3统计分析法
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价,使整个研究过程和结果更加严密、科学。
3结果与分析
3.1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比较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强化自身知识、能力和各种素质的重要环节,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从实践教学的内容上分析,教学实践环节以教育实践与科研实践为主,以入学教育、军训和学术活动为辅,另外有一些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课程;第二,从学分和学分所有比例分析,广州体育学院达到21.57%,并且该校设计的内容也是最丰富的,这说明广州体育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环节基本都在10%以内;第三,从开设形式上分析,在课程体系中大部分学校是单独设计实践课程模块,并有相应的学分,只有山东体育学院把实践教学放入学校的公共必修课中。
3.2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实践课程模块优化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借助于实践课程模块来加以培养。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的实践课程模块设计特点:
第一,把实践课程模块纳入学生教育和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学分制的形式出现,分成必修和规定学分选修两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实践课程模块按质按量完成,真正达到实践的目的。
第二,把实践课程模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设计为必修模块B组,内容包括毕业实习、毕业教育与鉴定、毕业论文、军事训练和入学教育。另一部分主要以校园文化生活为主,包括社团活动、科研与讲座、社会实践、拓展能力、就业指导、劳动教育、社会调查和俱乐部活动,设计成选修规定学分A组。
第三,在实践课程模块模式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分年级、分阶段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并希望能与其他形式的通识教育模块相联系,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第四,实际课程模块共设计18学分,其中A组规定选修8学分、B组必修10学分。学分的分配仅参照《课程方案》、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因此该问题有待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
4结论
校本研修特色范文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初探以需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125-01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缺乏,教师师资水平较差。我们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课堂教学,探索了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以需为本”的研修模式,即通过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在实施校本研修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抓住了其核心三要素——摸清需求,提出困惑;多元互动,研究困惑;专业引领,解决困惑。走行动研究之路,对传统研修做了全方位的修正,进一步整合了教学、教研、科研、培训,初步构建了一个更加有效适应新课改的校本研修模式与制度体系,保证了校本研修工作平稳、有序、顺畅地开展起来,为形成办学特色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
一、摸清需求,提出困惑
对于农村教师来说,观念学识水平较差,研修意识缺乏,怎样才能使教师进行有效研修呢?我们认为研修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教师专业兴趣之上的。教师对新教学手段、新教学方法与自己高度相关的热点问题等都有浓厚兴趣,在研修过程中,确定发挥有效性的专项研究问题,才能容易引发教师对问题探索的兴奋情绪。我们根据这一特点,引导教师沉下心来,反思以往,总结得失,发现问题。每学期各科教师都要填写自己的“教学中的困惑”卡片。每个教师都要认真思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教师教学问题数据库,教师对有价值问题讨论兴奋度更高,互动交流的时间更长,更能深入地进行研讨,并从中受益。教学领导组成员根据教师提出的困惑,进行梳理、归类,然后根据教师选择的喜欢办法去满足大家的愿望。这些行动研究,是非常适合农村教师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恰恰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倡导的方法。
二、多元互动,研究困惑
我们根据教师选择的菜单,综合运用了案例分析、观摩研讨、同伴互动、主题研讨、优秀教师专业引领等多种方式研修,收到了良好效果。例如,我们经过整理教师存在困惑卡后,发现多数教师提出学生作文差,教师对习作指导有效性存在困惑。于是我们就在下一学期开展了“习作教学的有效指导”的大型研讨课活动。教师的兴趣非常高,研讨氛围非常浓,互动交流的时间也更长,并从中受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做了经验介绍,真正解决了教师实际困惑。
对没能解决的个性问题,采取了各种形式解决,有的分别以编组的形式,教学主管学科领导参与其中,教师提出自己的困惑,以实际问题同伴互相交流,畅所欲言,最后归纳总结。
根据教学的困惑,提炼出来的有价值、有意义没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开展了主题研究。例如,“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主题教研活动,又申请了课题研究,实现课题与学校现实问题的合理对接,这样有针对性,体现了研究的价值和实效。每位教师都清楚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主攻的目标。教师有针对性学习、搜集资料,这也是教师“充电”学习的阶段,也是教师迈向专业化发展的一步。这不仅发挥校本教研这一“草根化”行动研究的特色,还发挥科研目标更加明确集中有深度的优势,从源头遏制了空中楼阁课题的产生,真正达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研、科研、师培有效结合。让教师专业能力深层次提升,学校的一批骨干教师也就在这样的活动中成长起来。
三、专业引领,解决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