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前景(收集2篇)
来源:
居家养老前景范文篇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贵阳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内蒙古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人口老龄化视域下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开封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老龄化背景下加快完善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的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老龄化社区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研究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养老模式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影响因素分析论老龄化背景下的如何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调查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建设完善内蒙古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研究构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5]钱亚仙.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理论探讨,2014(1).
[3]李川瑜.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研究[D].浙江大学,2007.
[4]邓大松,王凯.国外居家养老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居家养老前景范文篇2
量变:
鲁谷社区人口的老龄化现象
增速快:鲁谷社区组建于2003年4月,是北京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也是目前北京市惟一的“街道级”社区。截至2010年底,辖区总人口数为95455人,60岁以上老人有11717人,占鲁谷社区人口总数的12.27%,远远超过国际老龄化通行界定的10%的标准。
高龄化:鲁谷社区现有60岁至70岁老人6748人、70岁至80岁老人3855人、80岁至90岁老人1080人、90岁至99岁103人、百岁以上老人3人。据最新统计,鲁谷社区现有空巢老人464人,享受80岁以上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已增至1380人。
多层化:老人层次呈现“三多”现象: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专业技能的离退休干部人数相对较多,老人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充沛的精力,是社区精神文化生活和社区建设方面不可或缺的人才补充;同一单位退休工人较多,鲁谷社区近三分之一的小区为原单位福利分房,人员类型比较集中,楼院邻里间相对熟悉;流动老人数相对较多。
质变:
闪亮的社区“为老服务”
承上启下,画龙点睛,老有所养创“精品”。一是创新服务载体,创建以“银龄港湾”为精品的服务平台。鲁谷社区针对辖区无养老服务机构的情况,经过调研论证,于2006年9月创办了“银龄港湾”,开辟了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模式,为扩展为老服务探索了一条新路。该项目自启动以来,不仅为188位老人、残疾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家政、带看病等服务,还开展了“新春陪伴”、“重阳敬老”、“爱心捐赠”等尊老爱老服务活动。鲁谷社区支持、引导22个居委会创办了各具特色的为老服务组织,“帮帮团”、“爱心小屋”、“阳光室”等成为老年人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全面落实居家养老政策。为全面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鲁谷社区在22个居委会安排了居家养老专家,并成立了一支近50人的专业服务队;结合辖区实际,逐步建立完善了老年餐桌服务项目,至今已签约了“庆丰包子铺”等16家餐馆。几年来,随着老人需求的不断变化,鲁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商已由单一的6家家政保洁类服务公司,拓展到150家服务商,为辖区老人提供了全面、多样、个性的服务项目。三是解决生活困难,让“爱心超市”发挥作用。2005年投资5万元设立了鲁谷社区第一所爱心家园超市,超市中的货物由辖区单位和群众自愿捐赠,以登记在册的贫困老人和重残人员为主要顾客,凭借社区向他们发放的“爱心代金券”,每月在超市内换购等值物品。四是“两个工程”、“一套项目”开通为老服务新路。加强“便民工程”、“三通工程”和“公益项目”的倾斜力度,开通了为老服务绿色通道,增设了老年乐园、休闲椅、体育健身器材、96156缴费终端、小帮手电子服务器等多处为老服务设施,努力营造温馨便利的生活环境。
整合资源,引航掌舵,老有所医促“联动”。鲁谷社区整合辖区医疗资源,担当好为老服务的舵手,实现“老有所医”的联动效应。第一,协调石景山医院、朝阳医院、石景山区药监局、红十字会等医疗服务机构,开展共建活动,定期开展培训、咨询、义诊等多项医疗保健活动。第二,协助八宝山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3年时间建立了鲁谷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并由专业人员提供跟踪回访等服务。第三,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为社区老年志愿者、义工进行免费全面体检,对“反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健康关爱。第四,指导辖区居委会建立了应急卫生服务队伍,发放应急包200余个。
挖掘价值,挂帅出征,老有所为建“舞台”。首先,健全机制,科学管理。鲁谷社区以党建为龙头,党员承诺为载体,加强老年志愿者的科学管理,建立了记时管理的评价机制、星级评定的激励机制、项目管理的开发机制、表彰先进的导向机制、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等“五大机制”,实现了老年人人生价值的“重塑”。其次,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媒介加强对老年志愿者的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老有所为的奉献热情,树立了董文亮等老年志愿者典型,使老年志愿者获得社会的理解、信任。再次,主动作为,发展公益性社团组织。发挥老年人的社区主人翁精神,先后成立了鲁谷社区义工协会、鲁谷社区老年协会,使广大社区老人在“自愿参加、人尽其才”的原则下,为社区发展无私奉献。
提高素养,“软硬”兼施,老有所学全“载体”。鲁谷社区加强学习型社区建设,从辖区老年人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以老年人关注的健康、养生为重点,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为老年人陶冶情操、老有所学创造适宜的条件。一是提供专业指导和引导。鲁谷社区教育中心组建了由上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社区领导、居民区有关人员组成的三级教员队伍,开展公民教育大课堂系列活动。开办电脑、英语、书画班及各类科学健身、科学防病等有关知识讲座382次,受教育人数达3万余人。2011年,鲁谷社区向居民群众免费发放《北京市石景山区市民教育教材》近2000册。二是建立兴趣学习队伍。鲁谷社区现有舞蹈队、合唱队、民乐团等文艺团队30支,目前老年人在各社团的活动参与率达到了90%以上。三是完善硬件设施。鲁谷社区图书室、电脑室定期免费开放,并与石景山区图书馆完成对接,适时进行书籍资料更新;开展免费送报到家活动,将《鲁谷社区报》、《石景山教育通讯》等报纸免费送到老人手中;22个居委会配备了投影仪、电脑等电教设备,方便老人学习和交流,极大促进了老年人文化生活的“百花齐放”。四是开创学习交流载体。鲁谷社区以社区退休老年人为核心创办了楹联协会,每年“鲁谷杯”楹联征集大赛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七星文化茶座打造了老年人以文会友、陶冶情操的老有所学精品项目,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满足了老年人的文化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