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调查报告(收集2篇)

来源: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范文篇1

[关键词]中学生;口腔健康;龋齿;牙石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1042-02

Toinvestigatetheoralhealthstatusofmiddleschoolstudentsabout1427inpinglicountryofShaanxiprovince

ZHANGXin1,HUXiang-quan2,LIUYan-li3

(1.Departmentofstomatology,Xi'anCentralHospital,Xi'an710004,Shaanxi,China;2.DepartmentofStomatology,Out-pa-tientDepartment,GuangzhouMilitaryAuthorities;3.CollegeofStomotology,FourthMinitaryMedicalUniversity)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oralhealthstatusofmiddleschoolstudents.MethodsThemethodandstandardof1997WorldHealthOrganizationoralhealthsurvey(3rdedition)wereadoptedandthe-oralexaminationwasproduced.ResultsTheprevalencerateofdentalcarieswas35.46%,andtherateoffillingwas5.97%.Therateoforalgingivalbleedingwas41.80%.Therateofcalculusdentaliswas92.22%.Therateoforalulcerationwas2.03%.ConclusionTheoralhealthsituationofmiddleschoolstudentsinpingliwasinpoorperiodontalhealthycondition,andthewholetreatmentratewasgenerallylow.Healtheducation,prevention,diagnosisandtreatmentshouldbepaidmuchmoreattention.

Keywords:middleschoolstudent;oralhealth;dentalcaries;calculusdentalis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口腔健康直接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及今后的生活质量,龋齿也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因而口腔保健倍受关注。为此,我们于2010年4月对陕南平利县中学1427名12~15岁中学生随机进行了口腔健康调查,以掌握该地区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为今后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陕南平利县12~15岁中学生共1427人(男812人,女615人),78%的学生来自农村。

1.2龋齿牙周病诊断标准:以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和龋病牙周病诊断为标准[1],牙冠上有软化的病损或专用探针在牙根面上探及软的皮革样的损害即可诊断为龋;使用WHO推荐的社区牙周指数(CommunityPeriodontalIndex,CPI)进行检查,判断龈出血率、牙石罹患率及牙周袋深度。

1.3调查方法:按照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和龋病牙周病诊断标准,由2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且经标准一致性检验合格(kappa值>0.85)的口腔主治医师,在自然光线下,以探诊为主、视诊为辅进行口腔检查,其余疾病均以口腔高等院校教材为依据,无任何实验室检查。鉴于受检群体年龄及检诊条件有限,牙周主要检查龈出血率及牙石罹患率,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2结果

1427名中学生患龋及充填情况见表1,被检诊的1427名学生中,患龋率35.46%,龋均0.52,龋齿充填率5.97%。不同年龄组患龋率经过多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χ2=211.17,P=0.000,按照α=0.05水准,可以认为不同年龄组患龋率有差别,不同年龄组龋病充填率经过多个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χ2=1.94,P=0.586,按照α=0.05水准,尚不能认为不同年龄组龋齿充填率有差别。受检者其他口腔疾病患病情况见表2,牙石罹患率92.22%,错牙合畸形患病率27.26%,矫正率0.28%,前牙冠折0.21%,为零治疗。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12~15岁学生平均患龋率35.46%、龋均0.52,低于1995年全国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患龋率45.81%、龋均1.03[2];但龋患率高于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28.9%,龋均与该次调查报告的0.54[2]基本接近,龋患率也高于国内同类调查结果[3],可能与调查地区不一样有关。年轻恒牙患龋率和龋均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是我国龋病的流行趋势[2],但是该群体12~15岁龋患高于国内及其他地区平均水平,可能与该地区中学生个人口腔卫生较差有关;该地区中学生龋齿充填率5.97%,大大低于1995年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11.05%,说明该地区中学生口腔保健状况较差,对龋病的治疗不够重视。我国第3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与农村在患龋方面的差别有缩小趋势,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患龋率呈上升状态。本调查中高龋率可能与学生大多来自周边农村有关,近年来农村经济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其口腔卫生及保健措施并未同步构建,造成该群体平均龋患率较高的结果,且形成了口腔疾患的高发率与低诊治的反差。

本调查中牙石、牙龈探查出血率分别高达71.20%、41.80%,高于第2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52.03%、38.04%,与国内同类相关调查研究基本一致[4]。说明该人群口腔卫生不容乐观,也可能与该地区居民饮食习惯有关。平利县地处山区沟壑地带,自然经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收入较低,居民喜食酸泡菜、腌制熏烤类食物,长期食用该类食物易破坏口内菌群的酸碱平衡、使钙磷代谢及全身性蛋白质、叶酸、VC功能紊乱,藏垢纳菌,在口内发生炎性反应,破坏牙体牙周组织健康。

因此,为了改善该地区学生的高龋率、多牙石、易出血的不良口腔环境。我们建议:①要加强口腔健康的宣教力度,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②防、治结合,以预防为主,以积极有效的诊治为辅;③因地制宜,完善口腔保健措施,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时间、牙线的正确使用、口腔护理用品的推广(如含氟牙膏);④对龋易感人群行安全有效的氟化物涂布或窝沟封闭保护,做到重点防护,及时诊治;⑤鼓励口腔医疗机构定期、分批地巡回于农村、学校,有效开展口腔保健的宣教、检诊及培训工作,以期达到提高该区域人群口腔健康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耀峰.口腔预防保健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28.

[2]冯希平.我国龋病流行趋势及对策[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4(2):69-71.

[3]朱昱,韩永成.2005年北京城乡12岁人群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J].北京口腔医学,2009,17(5):281-285.

口腔健康调查报告范文篇2

【摘要】由于生活习惯改变和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等原因,女性妊娠期间易发生口腔健康问题,从而可能影响妊娠期女性甚至胎儿的健康。本调查结果表明妊娠期女性更易发生牙龈炎症,而龋病患病率未见升高。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卫生宣教。

【关键词】妊娠;口腔;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04-02

女性妊娠期间,由于生活习惯改变和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等原因,易发生牙周病、龋齿等,从而可能影响妊娠期女性甚至胎儿的健康。有研究表明牙周疾病可能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为了解现阶段在我国基层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健康状况,我们对我院产科门诊的妊娠期女性和体检中心就诊的非妊娠期女性分别进行了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2年7月—2012年12月随机选择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建卡的妊娠期女性和在体检中心就诊的非妊娠期女性共210人进行调查。其中,妊娠期女性114人,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3岁;选择非妊娠期女性96人,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2岁。

1.2方法

1.2.1参考WHO口腔健康调查表[2],自行设计口腔健康调查表及口腔保健问卷调查表。对2组分别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独立完成问卷调查。

主要内容:(1)检查牙龈健康状况及龋病发生状况: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SBI)、龋失补数(DMFT);观察指标记分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3]。(2)问卷调查:了解每天刷牙次数和方法。每次检查使用统一的检查器械,所有检查均由1名经过严格培训的口腔科高年资医务人员进行。

1.2.2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2组的口腔健康检查及口腔保健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

2结果

2.1口腔健康检查结果:对2组共210名女性的牙龈健康状况、龋病发生状况进行了检查发现,2组GI、SB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FT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口腔保健问卷调查结果:妊娠期女性组与非妊娠期女性组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者分别占94.7%、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刷牙方法方面2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3.1妊娠期女性口腔健康状况:表1结果证实了妊娠期女性更易发生口腔疾病,主要是牙龈炎症,而龋病患病率未见升高。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牙菌斑,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等原因,导致口腔卫生状况稍不良导致菌斑滞留,即可在短期内发生和加重牙龈炎症如牙龈出血等;而龋病的病程因相对较长,孕期内的口腔卫生状况尚未影响到龋病的发病。以上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卫生宣教,增加刷牙的次数和加强日常口腔保健的意识,从而预防妊娠期间牙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2孕妇口腔卫生习惯:2组人员问卷调查结果说明妊娠期女性的刷牙频率较正常女性减少,可能是因为孕妇因出现牙龈出血而不敢或减少刷牙所致;但刷牙方法则相对稳定。因此孕妇应养成早晚以正确刷牙方法刷牙的习惯,如晨起、进餐后以及睡前要认真用软毛牙刷正确刷牙3min,每天不得少于2次,不能因为刷牙时牙龈少许出血而减少刷牙次数或减轻刷牙力量;辅助使用牙线和牙间隙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以降低发生牙周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晓军,孔经贾,陈晖等.先兆早产孕妇牙周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10):599-601.

[2]WorldHealthOrganization.OralHealthSurveys.BasicMethods[S].4thedGeneva:WHO,1997.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