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心理教育(收集3篇)

来源:

德育与心理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区别;联系

目前在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之间的关系上,至少存在着两个误区,即心理问题德育化和德育问题心理化。事实上,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着不同的内涵、不同的教育目的,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两者在有区别的同时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只有从理论上和实践中,真正明确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才能够在对个体的教育过程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的放矢,使其对个体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道德教育简称为德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教育也就是我国教育理论界大多数认同的道德教育,又叫大道德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乃至心理教育;狭义的道德教育就是指道德教育,是指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或德性的教育。本文所讨论的道德教育是指狭义的道德教育。

心理教育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帮助和引导个体团体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形成有利于自身健康,并适应社会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同时促进其心理发展,充分有效地发挥其潜能”。在现代教育中,心理教育有着丰富的外延

和内容,通常包括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教育课程、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等。

一、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内涵

广义的道德教育是一种通过知识传授、观念养成、性格培养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心理调适等方面素质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它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伦理教育等几个方面组成,这些教育活动是一个有机体,统一地存在于广义的道德教育中。政治教育培养政治素质,它解决与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有关的问题;思想教育培养思想素质,它解决与思想认识和思想工作方法有关的问题;伦理道德教育培养伦理道德素质,它解决与社会伦理和个人道德有关的问题。当前所说的道德教育的内涵就是这三种教育的总和。它尤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社会为本的德育活动,即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需要的人。

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内涵有着本质不同,它是一种培养个人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防治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的德育活动。心理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受教育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其心理过程正常、健康发展,从而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减少和预防心理疾病的教育活动,它解决的是心理素质上的问题。心理教育这一概念,概括了:提法上的心育、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做法上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以及普及的心理知识教育等。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中只关注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即忽视了某种程度上来讲与学生身心发展更为密切的心理教育部分,因此,心理教育的提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内涵有着本质的不同。

二、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区别

(一)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历史背景不同

心理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我国大陆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掀起了我国心理卫生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卫生运动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直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陆的心理卫生运动才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而道德教育的原则要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教育,到了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已经摸索出一整套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不同

道德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及涉及到我国古代许多重要的文学论著如《论语》等等。心理教育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为理论指导。前者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而后者在中国才开始起步不久。

(三)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虽然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是相通的,但是,它们还是有各自的特点。道德教育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重在提高个人对国家与社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以塑造个人完善的道德品行为目标,其教育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把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教育关注个人合理的心理需求,注重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完善人格的塑造,提高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以塑造个人完善的人格为目标,其教育核心问题是个性的自我完善。

(四)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内容不同

从内涵上看,心理教育包括了“学生智力发展的教育、非智力因素即动机、情绪、兴趣、意志等心理品质的教育、环境适应的教育、人际关系和谐的教育以及人格健康的教育”等内容。它往往更侧重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它的功能也更多地体现在预防性、发展性、矫正性上。而道德教育则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具体地说,道德教育内容体系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灵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旋律;理想和人生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髓。

(五)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运用的具体方法也有区别

道德教育更多地运用集体教育的方式,采用说服教育和正面灌输的方法。其方法主要是谈话、说服、评价、模仿等,具有公开性、广泛性、群众性等特点,因此人人都可以做,人人都应该做。心理教育通常采用一整套科学严密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和心理治疗的方法,有系统完备的技术手段和测量指标,而且以各种心理学流派为其理论依据。其主要方法则是会谈、自由讨论、心理测量、角色转换、行为矫正等方法,带有更多主动性的色彩,具有个别性、保密性、教育者倾听等特点,因此必须由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

三、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联系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存在着整合与分化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

(一)从教育的对象和目的来看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都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都是通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进行的,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宗旨。可见,心理健康标准与道德教育的内容是相通的,它们都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自信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乐于助人、团结进取的道德品格。同时,心理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其教育目标就是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这也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从我国现在的教师素质结构来看

在我国目前的师资队伍中,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从道德教育教师转过来的,而且很多是从事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兼心理教育工作,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对心理学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在“十年”中,错误地把心理学当作“唯心主义”来批判,使得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来的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基础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仅理论研究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的专业人才也严重缺乏。从目前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每年培养的心理学专业人才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目前学校里大多数从事心理教育的只能是广大的道德教育工作者。所以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也是难以分开的。

(三)从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

二者有渐趋融合之势。在现代信息量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已经看到,心理健康日益成为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心理教育也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为成熟稳定的心理状况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保证,是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形成的基础。因此,在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中,将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身心潜能的发挥,也会越来越多地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手段去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四)从工作方式上看是密不可分的

德育与心理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策略培养

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小学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在思想道德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建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关注德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所谓德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它主要是指学校在学生思想、政治、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包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较为狭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虽然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别,但我们依然要看到它们的联系性,其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目的上一致的,他们的根本目的都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品质。其二,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同,教师在这两方面的教学采取的教学方式,无外乎课堂讲说、课外实践,单独谈话等,不会出现实验、反复练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得到学生思想道德学习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思想教育手段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

二、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学校里,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某个角度说就是建立良好的班级环境,然而,我国的学校目前在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这一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一方面,在日常管理上,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区分度并不大,学校用高年级的标准对待低年级学生,使得他们出现较大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教师为实现规范性和纪律性,设置了许多条例,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易使学生产生叛逆、抵抗的心理情绪。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发展入手,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要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充分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决定,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在教学中,要一视同仁,不能一味地偏爱成绩较优异的学生,反而忽略了成绩平平的学生。在发现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时,要及时地采取措施,避免事态的严重化。其次,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班风,积极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鼓励学生像自己一样充满自省精神,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减少矛盾,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升华思想的主要场所,在小学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播,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从教材中不断的挖掘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课堂教学相融合,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完善学生道德品质。例如,在讲到“满招损谦受益”这一课时,教师不仅要阐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还应该将这个道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举出现实例子,从情感上帮助学生理解谦虚的道理,让学生真正做一个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

四、在课外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课外活动比沉闷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好,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课外教学活动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教师可以采取心理健康知识问答,好人好事评比,道德之星等多种课外活动形式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课外活动中考验学生的道德感,树立学生乐于助人的心态,让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素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例如,班主任在召开班会的时候,可以评选每周的“道德之星”,鼓励学生讲述自己所做的好人好事,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助人为乐,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课余时间,使学生真正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难免溺爱了一些,从而滋长了一些不良习惯,例如,对待长辈不够尊重,不会将心比心,任性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的问题,毕竟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与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对存在不良家庭因素(如单亲,留守等)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积极与学生监护人沟通,让学生家长在最大限度上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这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都有积极的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关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区别与联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教学的课上课下,从家庭、社会、全校等多方面关注学生的性格养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完善学生的性格特征,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高霞.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J].新课程学习(上),2014(12).

[2]李桂萍.如何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2(93).

德育与心理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二者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实施教育的过程当中保持着互通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方法。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坚持德育为先,以德育人,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学生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心理问题有关,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受到重视,在中小学教育中均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果能把心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中,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成效。本文浅析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融合。

一、教学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程融合

在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课被大家所熟知,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并渗透在德育中,两者结合,达到最佳水平。在思想品德课程开展的同时,教师应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渗透到思想品德课程的各个章节,潜移默化地给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学校应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板报展、道德事迹表扬、评选“风尚道德”奖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德育与健康教育当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作用,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

生活。

二、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生活观

“爱是教育的根本”,任何教育都离不开“爱的教育”。教师在教育中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扮演着学生“父母”“朋友”的角色,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亦师亦友。”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庭,都应该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关爱,体贴关心他们,让小学生从小知道“爱”与“爱别人”。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小学生用正确的心态生活。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班主任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班主任应该关注那些学习成绩普通的学生,帮助、支持、引导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爱来慢慢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的生活观念。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为了达到最佳教育效果,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家庭的配合,形成双效应、双教育。小学生在家庭里是最受宠爱的ο螅全家人的爱都给了他们,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行为示范,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家庭中通过小事情为学生讲授人生真谛,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如何树立自信。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密切沟通与配合,家校合作可以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注入新鲜活力。学校可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并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举办以亲子活动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如“校园亲子运动会”“我眼中的幸福家庭”演讲活动等,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共同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爱,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教育。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面临着很多机遇与挑战。小学教育要注重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小学生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学校、教师、家长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如何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事、物,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最大限度地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小学教育提供更大的活力,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和谐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不断熏陶中成长,将来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

的人。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

    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

    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精选5篇)

    - 阅1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篇1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些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法国作家、人称科幻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之第二部——《海底两万里》。该书中记叙了当时在.....

    红楼梦读书笔记加赏析(精选5篇)

    - 阅0

    红楼梦读书笔记加赏析篇1以前,读《红楼梦》时,对它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上,对它产生兴趣的原因也完全是因为中间掺杂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直到现在,取下这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