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收集3篇)
来源:
遥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文篇1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调查应用
中图分类号:TP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
遥感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新兴的一门科学技术。它使得人类能够从太空对地球进行观测,从而更加科学地获取地表空间信息。使人类能够更加宏观、准确、综合地对我们地球家园进行动态观测与监测。航空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及调查中的应用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了,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部分省市区就已经采用1∶3,000比例尺的航测图进行过土地调查和监测。航空、航天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决定了遥感技术将来在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变化调查中的巨大的应用
前景。
我国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充分运用了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全球定位(GPS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技术)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相比较以往的技术手段,遥感技术具有全天候、重复探测、动态、成像周期短等优点,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地面信息的变化情况,能够大范围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获取全面的、更新的土地数据。
1土地调查的目的
土地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的自然属性、被利用方式及衍生于土地的产权关系等,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准确的土地调查的数据结果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社会经济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国民经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土地调查成果为我国土地整体规划、建设用地的审批、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了精准的第一手基础资料,促进了我国对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土地调查也为各级人民政府工作决策和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是每年的调查成果是实时变更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数据。土地调查的主要有:(1)为土地利用和规划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对土地基本情况的了解是否准确基本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的长期计划是否合理,是实现合理、科学的土地利用的关键。土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为掌握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数据参考基础。(2)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本依据。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城市化的进程、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合理安排、生产指标的确定以及财政税收的组织都必须以土地调查所获得的各类用地及其变化状况数据资料为依托。(3)为土地的有效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通过土地调查,我们可以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状况和权属状况,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提,为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4)为土地科学研究和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土地调查的过程就是采集土地信息的过程,是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土地信息系统的关键。它能向各级政府部门及各行业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和合理的服务。
2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2.1遥感的特点
2.1.1信息获取的范围大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覆盖范围广,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资料。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便于人类整体上把握地球资源和科学地分析地球环境。
2.1.2信息获取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是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实时信息资料,进而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美国陆地卫星4、5,可在16d的周期内可覆盖地球一遍,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欧洲气象卫星每30min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2.1.3信息获取较少受制于条件限制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雪域高原、沙漠、沼泽及崇山峻岭等。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由于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2.1.4信息获取手段多,信息量大
遥感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的特点,还可获取物体内部的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及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遥感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获取的信息量超大,其信息处理能力也是人力所不及的。例如,陆地卫星的TM三维图像,一幅覆盖34255km2地面面积,象元空间分辨率为30m,象元光谱分辨率为28位的图,其数据量约为36mB。若将六个波段全部送入计算机,其数据量为216mB。
2.2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具体应用
2.2.1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土地调查工作
随着我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长足发展,我国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应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部分地区如西北地区由于缺少航空资料,在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使用TM影像进行了l∶50,000、l∶l00,000比例尺的调查。近些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应用最新的航空遥感技术开展了更大比例尺的更新调查。
2.2.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监测城市化进程扩展趋势。随着我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我国各地的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盲目扩张必然占用大量的宝贵耕地,这种现象必须引起了土地管理者们的高度重视,遥感监测成果为中央制定土地管理的决策文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2)宏观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土地遥感监测为土地管理决策者提供了大量的TM图像和数据资料,这些图像和数据资料为我国监测全国各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实现了国家从时空上直接掌握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实时情况。
2.2.3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更是一个国家不可多得的重要的稀缺资源。我国必须努力建设好科学、合理和高效的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全面掌握我国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实时的动态信息资料。这样,可以实时监控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区域尤其是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有效地保护好我国珍贵的土地资源以及其他的重要的资源。做好土地资源的检测工作既是国家制定政策和决策的需要,同时也是各有关部门进行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工作重点是监测由资源开发利用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以及与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有关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从而提供公共性、基础性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信息,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因为中央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卫星分辨率的日益提高,高光谱遥感以及雷达影像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技术革新日趋熟,传统的土地利用监测方法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日益严重的土地保护
形势。
遥感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遥感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实时性、便捷性、廉价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能大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监测工作的效率,减轻野外劳动强度,缩短工作周期,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管理监测工作的效率。可以断言,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和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张爱荣,宋辉.遥感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7).
[2]刘金水,易辉.土地调查中的遥感技术应用浅析―以桐庐为例[J].浙江国土资源,2011(9).
[3]许吉仁,杨源.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应用中的研究[J].北方环境,2011(7).
遥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文篇2
湖南省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经过近40年的宣传普及和试验研究,特别是近10年来的长足发展,现已进入到比较成熟的生产实用阶段。已形成湖南省遥感中心、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湖南省第一测绘院、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第三测绘院、湖南省测绘科研所以及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等单位遥感力量组成的遥感技术应用队伍,拥有500多名遥感专业从业人员,近8000万元遥感专业设备,且每年投入专项经费近2亿元,在土地利用与矿产资源调查与监测、地质灾害预警与应急反应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随着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的需要和遥感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湖南卫星遥感应用已成为支撑政府决策的有力工具。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国土资源管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前景越来越广阔。
历史回顾
湖南卫星遥感的过去主要是遥感技术应用方法试验。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中期,在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湖南省政府、湖南省计委、湖南省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湖南率先进行了“湖南省国土调查多平台遥感预试验”。
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湖南省和中科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进行了“洞庭湖区地理信息系统”研究。1990年代初至中期,进行了“湖南省防洪减灾信息工程运行系统方案”研究,有力地推动了3S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
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在原国家计委支持下,实施“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项目,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基本查明了湖南省各类资源和环境状况,为我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湖南省卫星遥感技术开始用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应用现状
湖南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工作开展近40年来,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摸索,在技术方法上已基本成熟,遥感装备水平为满足应用需求得到了全面改善。土地利用变化与矿山开发状况遥感调查与监测、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遥感调查研究、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遥感预警与应急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果。地质等遥感信息形成机理研究、遥感与多源地学数据的综合应用,迈上了新的台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期间,湖南省以卫星遥感底图为基础,通过遥感解译与外业调查,全面查明了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状况、基本农田分布状况和城镇地籍状况,真实掌握了土地基础数据,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准确性高、现实性强的基础数据。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与土地年度变更调查
2000年组建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以来,基于土地资源管理的“批、供、用、补、查”对基础数据的需求,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开展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特别是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束之后,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了全省土地监测“一张图”的全覆盖。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最新情况,其成果是土地年度变更调查的主要依据。土地年度变更调查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耕地以及其他相关地类的变化为主要对象,以客观准确反映年度内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主要目标,对满足土地管理日常业务的现实需求,实现监管方式从“以数管地”到“以图管地”的重大转变,进一步扩大调查成果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土地基础数据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效保障土地参与国家宏观调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具有重大意义。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常态化手段,每年开展一次。本工作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定期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和矿产勘查开采状况等,发现全省土地矿产疑似违法图斑,并对违法情况进行核查,为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3年来,共发现并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200多起,违法占用土地4万多亩,违法占用耕地1.6万多亩,矿产违法案件999起。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主体处以罚款1.2亿多元,违法主体补办手续产生的土地矿产收益在100亿元以上。3年土地矿产卫片执法中,各县市区对违法主体处分200余人,其中县处级4人,科级及以下82人;移送司法机关21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300多起;个别土地违法严重的县(市、区)被国家问责或警示约谈。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对土地矿产违法行为起了极大的震慑,增强民众法律意识,对稳定土地市场、规范矿业秩序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地方经济良性发展。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耕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2010-2011年,我省基于卫片遥感图像及其解译成果为调查底图,投入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名,耗时两年,全面查清了全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和分布。
2010-2012年,我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投入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名,在外业逐图斑核查的基础上,通过基本农田区位调整和划定、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基本农田占用和补划以及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等,全面健全了基本农田图表册基础资料,落实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建立了基本农田数据库,规范了保护标识及责任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对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的区位稳定程度、集中连片程度、落地到户程度和信息化程度,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水平,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协调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严格控制对耕地的占用,稳定农民承包土地的思想,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土地调查工程。该工作以0.5米的航天或航空遥感图像为外业调查底图,以内业判读指界与野外现场勘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权属调查、界址点采集,然后经内业上图、套合“二调”图斑线和地类、编辑、裁切,编制成农村土地所有权地籍图和宗地图,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并进行分类统计和面积汇总,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
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从2006年开始,湖南省启动了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遥感调查与监测,每年开展一次。
该工作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湖南省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矿山环境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遥感调查与监测工作,获取矿产资源开发客观数据,为矿政管理部门制定矿产资源规划、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等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反应
湖南是我国地质灾害严重的省区。针对湖南严重的地质灾害,2004年以来,我省基于气象卫星信息和多普勒雷达信息,在汛期开展地质灾害卫星遥感预警预报工作,向相关部门和公众通过WebGIS实时预警预报信息。
10年来,共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500余次,成功预报200多次,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因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另外,基于多源对地观测卫星信息开展的,集预警预报、应急调查、应急评估、应急指挥于一体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体系,也于2011年开始研究,预计在近年可以运行,并将成为我省防灾减灾的重要技术手段。
未来趋势
卫星遥感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动信息产业化发展的生力军。迅速发展的卫星遥感技术,正逐步成为国土资源管理中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卫星遥感技术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已具备多样的信息获取途径和系统而科学的信息处理方法,已成为当代国土资源管理首选的技术手段和主要的决策助手。
遥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文篇3
【关键词】遥感;土地;监测
0.前言
众所周知,土地不仅仅是我们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石,社会稳定的保证,所以如何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们当前乃至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伴随土地空间遥感监测技术的应运而生,空间遥感监测技术在土地调查、耕地保护、土地监察中已应用十余年,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遥感监测技术简介
1.1什么是遥感监测技术
所谓遥感监测技术,简而言之就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最后完成成像,从而对地面上的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性监测技术空间遥感监测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遥感探测范围大,监测受地面条件限制少,遥感监测手段多样,遥感监测获取的信息量大等。
1.2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
空间遥感监测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林业方面,地质方面,地理方面,海洋方面,水文方面、气象方面、测绘方面、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
2.空间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2.1空间遥感监测技术在土地变更中的应用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将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完全的统一起来,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程现已全面启动。这一工程要求:全国各地区的国家土地监管部门,应该在遥感监测技术发现的变化图斑的引导下,将传统的土地的大范围变更调查转变为明确的点线形式调查,这样不仅仅为实际工作的人员减少了大量的工作量,使得调查工作有繁琐变成简单;也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准确性。在调查中,我们可以通过抽取部分重点地区,重点地类,进行细致的实地核实工作。
空间遥感监测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具有:监测技术方法先进,减少人为干预因素、保障数据真实可靠,监测数据覆盖面广,实际监测的整合度高等优势。
2.2在洪涝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应用
我们知道,洪涝灾难作为自然灾害中的一员,其发生具有突发性、难预警的特点,然而,在实际的救灾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安排时,我们要及时、准确、可靠的对洪涝灾害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反馈。洪涝灾害信息的传统采集方法,一般周期长,效率低,所以很难满足防洪抗涝工作的需要,而遥感监测技术则因为具有观测范围广,获取信息量大,信息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动态性强等优点而广泛地用在洪涝地质等自然灾害评估中。
比如,在具体的洪涝灾害发生时,一般情况下灾区的耕地,道路都会受损,发生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时国家为了快速的获取地质灾害实情,为灾后重建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会开展临时的遥感影像灾情复合项目,获取相应的卫星影像,再由专门人员对卫星影像进行校正,融合,镶嵌等工作,最终制作出数字卫星正射影像图;还要将灾区的灾后影像与灾区标准时点统一更新二调数据库也就是灾情发生前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提取出灾毁耕地和地质灾害信息的图斑,结合相应的软件进行处理,最终得到灾害发生区域地形地貌,受灾面积和统计报表等信息的直观展现,可以说,遥感监测技术在灾区的灾情评估及灾后重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3空间遥感监测技术在土地执法检查工作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的执法检查,一般情况下,是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部级外实地核查后,国家根据具体的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以及相应的土地遥感监测成果,还要参照对应的遥感监测影像,从众多的监测图斑中抽查出重点图斑,从而开展土地执法检查工作。
而对于遥感技术所得到的遥感影像,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客观而持久的解译数据源,同时由于这些数据结果还具有重现性,所以土地执法检查部门完全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具体区域土地利用中的不合理情况做到事前发现,事中跟踪,事后评估,最大限度地发现各地的土地违法行为,并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从而在根源上杜绝土地的违法使用行为,加强人们对土地合理利用的意识。
2.4空间遥感监测技术在二次调查土地标准时点更新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是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在实际土地使用情况调查中由于两次调查的时间跨度长,而遥感监测得到的变化图斑多,所以在实际调查中,调查人员面临时间紧,任务量大的问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国家利用空间遥感监测技术对全国土地使用现状的二次调查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土地利用的二次调查中,我们要充分结合二次调查初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利用计算机自动发现与人工判别相结合的方式,在遥感监测仪器上找到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化的最适图斑信息,之后再以实际土地变化信息图斑为基础制作调查底图,全面开展标准时点统一更新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做好土地图斑更新成果与空间遥感监测成果相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最终保证全国土地二次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2.5空间遥感监测技术在城市开发区监测中的应用
在开发区的具体监测时,我们首先要依据部级开发区的四至范围和总体规划图对开发区的理论建设有一个总体认识,然后再配合高分辨率的空间遥感监测卫星影像技术,对开发区实施具体的现状和变化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监测。当然,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监测开发区的土地利用与行业用地现状,结构,土地的规划执行情况,土地开发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及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的年度变化等有关情况是实际监测的重中之重。
对于具体的开发区,我们必须要分析其实际土地使用状况,并及时建立开发区的空间遥感监测数据库,这样就可以方便国家通过监测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变化与土地规划的实际执行情况,研究并确定适合具体开发区的国家土地监测指标,建立完善的部级开发区预测、预警系统,为国家土地监管部门提供快速而可靠的信息,保证开发区的有序发展和国家土地的合理使用。
3.结语
当今社会,遥感技术由于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等特点,加上多平台、多传感器数据的不断涌现,其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所以,在土地利用问题上,我们要充分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一方面使国家对于土地的管理不断的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向平等.重庆市酸沉降污染造成的植被受害状况遥感监测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8,4:14-20.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精选5篇)
- 阅1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篇1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些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法国作家、人称科幻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之第二部——《海底两万里》。该书中记叙了当时在.....

红楼梦读书笔记加赏析(精选5篇)
- 阅0红楼梦读书笔记加赏析篇1以前,读《红楼梦》时,对它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上,对它产生兴趣的原因也完全是因为中间掺杂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直到现在,取下这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