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沟通方式(收集2篇)
来源:
护理沟通方式范文篇1
【摘要】目的调查急诊就诊患者对于护患沟通的需求性,以便为进一步提升护患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大量回顾文献,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急诊就诊患者对于护患沟通的需求性及对沟通的一些看法,由专人负责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结果急诊患者沟通需求率为100%,对护患沟通的满意率为90%,81%的患者喜欢个别交谈的沟通方式。结论急诊患者对于护患沟通的需求性较高,在沟通过程中注重隐私,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关键词】急诊;护患沟通;需求;调查研究
[abstract]objectiveinordertoinvestigatethedemandoferpatientstothenurse-patientcommunication,andprovidebasistoimprovethenurse-patientrelationship.methodsafterinterviewingalotofliteratures,wedesignedthequestionnairetosurveydemandoferpatientstothenurse-patientcommunication.thedistributionandcollectionofthequestionnaireswerefinishedbyspecialperson.resultsthedemandingrateofnurse-patientrelationshipis100%,andtherateofsatisfactionis90%.conclusionthedemandoferpatientstothenurse-patientcommunicationisrelativelyhigh,andnursesshouldselectdifferentstyleofcommunicationbasedondifferentpatients.
[keywords]emergencyroom;nurse-patientcommunication;demand;survey
目前,医疗纠纷较多,除技术层次的原因外,很大一部分是护患之间缺乏理解与沟通所致,因此,加强护患沟通意义重大[1]。wWW.133229.cOm人际沟通是指一种有意义的互动过程[2],护理人员需要面向广大的患者和健康求助者,首先运用的是礼仪与沟通技巧[3],急诊患者大多心情急躁,更需要护理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而促进护患关系的健康良性发展,既有利于患者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程度,促进康复,也能有效地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4]。本研究旨在了解急诊患者对于护患沟通的需求性,为制定改善护患沟通、增进护患关系的措施提供一些依据和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对于护患沟通的需求情况。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护患沟通的需求、对护患沟通的满意情况、沟通的方式和内容四个板块,以便全面了解急诊患者对于护患沟通的需求及看法。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具体方式为调查性研究,在大量回顾国内外文献并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应用方便抽样法收集资料,对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具体应用均数、标准差、频数、卡方检验等统计方式分析数据。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回收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经对问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发现,问卷的有效率为100%。总共调查100例,其中男性46例(46.0%),女性54例(54.0%),经过卡方检验发现沟通满意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为5.622,p值为0.018<0.05;平均年龄为(47.4±15.1)岁,最大的为19岁,最小的为78岁。经过一致性分析,本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2。
2.1.1具体的文化程度和职业
见表1。表1文化程度和职业信息表2。表2婚姻状况和经济情况
2.2急诊患者对沟通的需求情况
急诊患者对护患沟通的需求率为100%,且他们比较注重护士在沟通中的态度、沟通是否有利于治疗、是否有利于自己了解病情、是否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对“沟通让护士更加了解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这一提议,被调查者中只有53.0%的人同意此提法,具体情况见表3。表3沟通需求情况
2.3急诊患者对沟通的满意情况
被调查者中,有33.0%的人对护患沟通表示满意,57.0%的人表示还可以,只有10.0%的人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有:没有沟通、沟通次数太少和沟通时间太短。
2.4沟通的方式和内容
被调查者中,有81.0%的人表示喜欢“个别交谈”的沟通方式,对于沟通的时间分歧不大,而对于沟通次数则有58.0%的人认为“需要时找护士”是最合适的,见表4。表4沟通的方式
3讨论
3.1急诊患者对护患沟通的需求现状
人际沟通包含三个重要方面:第一,人际沟通是在一段时间之内,有目的地进行的一系列行为;第二,它的重点是一种有意义的沟通过程,在沟通的过程中,包含了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意图以及沟通的重要性等;第三,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表现的是一种互动,在沟通的过程中、沟通之后所产生的意义都要负有责任[2],由此可以看出,护患沟通不能只注重形式,而要注重沟通的内容及其整个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潘慕文[5]指出手术患者在术前对于护患沟通的需求率为99.2%,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接近,反映出患者对于护患沟通的需求比较普遍,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急诊患者就诊时大多心情焦虑、烦躁,担心自己的病情,此时就需要护士及时地向其解释并说明情况;其二,急诊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还没有完全适应“患者”这个角色,对整个医院的环境和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也就是这个角色适应低效的原因使得患者对护患沟通的需求增大,他们迫切希望从护士那里了解一些情况,所以本研究的结果再次印证了急诊患者对于护患沟通的高需求性。
国外文献指出:提高医务工作者、患者和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的有效性是整个医疗系统的巨大挑战[6],笔者对此看法深表赞同,因为沟通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它不仅涉及信息的发出而且还关系到信息的接收,考虑到护理人员和患者在医疗相关知识层面上的信息不对称,护患沟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医院应该定期为临床护士开设沟通技巧方面的培训讲座以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随着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建立[7],如何提高护患沟通的质量就更加为护理管理者所重视了。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只有53%的被调查者同意在沟通中和护士交流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远远低于其他条目的选择率,这说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比较注意自己的隐私的,这个结果也给广大护理人员提了个醒:在和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应适当把握分寸,不要过多提问涉及患者隐私的问题,这有利于沟通的有效进行和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3.2急诊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满意情况
护士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在整个就诊过程中能否和患者进行有效的互动[8],而能否有效的互动又决定了患者对于沟通的满意程度和对整个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理论上,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情况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护患沟通的进程,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对沟通的满意度在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情况的不同组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这些因素没有影响到患者对于沟通的满意判断,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所有人对沟通这项服务的判断标准是相同的,没有人群差异性,这既给了我们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机会也带来了挑战,机会是只要找到患者对沟通的需求规律和心理特征,我们就能把握沟通的进程,做到运筹帷幄,挑战是一旦做的不好就会导致大部分患者不满意沟通的效果,影响和谐的护患关系。
3.3提升护患沟通质量
齐海青[9]认为:保持冷静、主动倾听、消除误会是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消除患者急躁情绪的应对措施,笔者认为,在沟通过程中一旦发生误会而又能迅速消除避免冲突无疑能提高患者对沟通的满意度,也提升了沟通的质量,此外,我们也应关注一部分抑郁患者,他们是沟通中的特殊群体,有研究显示:大多数抑郁患者更加希望能参与到治疗过程中[10],对于这类特殊患者更应特殊对待。本研究中有81.0%的人表示喜欢“个别交谈”的沟通方式,对于沟通的时间分歧不大,而对于沟通次数则有58.0%的人认为“需要时找护士”是最合适的,这提示我们可以适当满足患者的需求,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制订沟通的原则和实施细节,让患者满意这项特殊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本研究还显示:患者在沟通中比较关注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知识和药物相关知识,提示我们的护理管理者可以针对患者兴趣制定沟通内容提纲,定期培训护士,以顺应患者的需求。
4小结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旨在了解急诊就诊患者对护患沟通的需求现状,研究结果给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也给未来制定相应措施提供了一些依据,综合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充实沟通内容,优化沟通流程,关注患者沟通需求是提升沟通质量,增进护患关系的良策。
【参考文献】
1王国华,董俊平.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需求的调查分析.全科护理,2008,20(8):755;788.
2林有宏.构建基于电信的沟通需求模型.广东通信技术,2004,4:13-15.
3高燕,张勤国.高职护生礼仪与人际沟通需求及人际吸引力的调查与对策.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8):984-985.
4刘会.护患沟通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现代护理,2010,7(7):84.
5潘慕文,郭垂芸,许桂华,等.术前患者与手术护士的沟通需求情况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907-2908.
6lownba,manningcf.theschwartzcenterrounds:evaluationofaninterdisciplinaryapproachtoenhancingpatient-centeredcommunication,teamwork,andprovidersupport.academicmedicine,2010,85(6):1073-1081.
7胡燕萍.住院老年患者的护患沟通需求分析及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9):65-66.
8barrerecc.discourseanalysisofnurse-patientcommunicationinahospitalsetting.journalfornursesinstaffdevelopment,2007,23(3):114-122.
护理沟通方式范文篇2
【关键词】沟通式教学法;优质护理;护理带教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34-01
沟通式教学模式是适应当代社会人文思潮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沟通在临床护理带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护生之间、护生与护生之间的沟通,加强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实习变为护生的内在需求而不是额外负担。优质护理是指对于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在实施时不仅规范操作,更讲究仪表和沟通[1]。优质护理的开展能有效提高医院护理质量,为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教学,保障住院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提高临床护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文中我们就沟通式带教方法在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2],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进行实习的46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名。对照组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2±1.5)岁,学历:本科4名,大专15名,中专4名。观察组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1.3±1.3)岁,学历:本科5名,大专14名,中专4名。2组护生年龄、性别及学历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带领护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强调,在临床实践中给予充分的讲解,护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的解释。观察组采用沟通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根据带教内容与实习生沟通,并对其综合素质能力有一个大体了解,然后针对带教内容制订方案并进行实施,带教老师与护生处在一种良好的沟通气氛中,并在沟通的过程中对需要带教的内容有非常明确的了解。
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将2组护生带教前后的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评分、学习积极性及应急能力进行统计并比较。(1)理论和实际操作评分。将护生临床护理内容进行重点统计评估,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理论试卷及操作细节评分的制订,理论涉及关联性问题,理论和实际操作均为满分100分,60分及格60分,90分以上优秀。(2)学习积极性及应急能力均由有优质护理病房老师们共同进行评估,每个评估项目的最终结果均可分为学习积极性较佳、一般及较差。
4.数据处理。将文中统计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
结果
讨论
1.沟通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分析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填鸭式的把知识灌输给护生,护生机械的接受,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输活动。护生的主体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护生的灵感和个性也被抹煞。沟通式教学模式极大限度地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护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结果显示,沟通式教学模式护生考试成绩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2.沟通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沟通式教学模式强调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护生之间、护生与护生之间的沟通,克服了护生对临床实习的恐惧心理,增强了护生的实习信心。临床服务的对向是人,每天要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结果显示,护生带教后学习积极性及应急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
护生在优质护理中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对于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状态均有明显的影响,并且对于患者的康复指导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实习期需要逐渐完善提高护生自身的各个方面的素质。护生在临床实习优质护理期间的带教不仅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的过程,而对护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及正确的工作态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沟通式带教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3]。本文中我们就沟通式带教方法在优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了解了其在带教中的价值及优势。根据评估结果与常规带教的效果进行比较得知,沟通式带教方法在改善护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学习积极性及应急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沟通式带教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护生优质护理方面的综合能力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还方便带教方案的制订。同时,积极的沟通也从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师生间的关系,使师生间能够积极的进行带教与学习。因此我们认为沟通式带教方法在优质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及应急能力,对优质护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使患者对优质护理更加满意[4]。
参考文献:
[1]马艳,李莉,刘翠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17。
[2]钱爱丽.护理带教的沟通式教学模式探讨.大理学院学报,2007,4(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