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新技术(收集2篇)

来源:

放射医学新技术范文篇1

【关键字】放射科工作;放射技术;应用意义;应用影响。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也随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应的人们对医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21世纪是一个以“质量”为核心的时代,人们对各个行业的质量要求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医疗领域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放射科一直都是医院比较重要的部门,随着各种医疗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出现,放射技术也就更多的应用在了各种医疗场所中。就目前的应用状况来讲,放射技术的理论模式还不够先进,医院对其重视程度也不够,这严重的制约了放射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技术的发展,本文就从放射技术在放射科工作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入手,重点分析一下放射技术的重要影响以及应用放射技术的意义。

2放射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应用要点

2.1通过放射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成功的制出高质量的x线胶片:放射技术是放射科工作中的主体部分,只有通过相应人员灵活的应用放射技术才能获取所需的高质量的医学影像并使之符合甲级片要求。为了充分的发挥放射技术的作用,医院必须保证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及业务水平,能够充分的在工作中运用放射技术,其次,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按照预先制定的工作流程自习仔细的进行工作,首先要审核好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摄影位置,准确的为患者编号,接着在摄影时要根据患者的拍摄部位而选取合适的摄片位置,最后还要结合患者的病症特点来选取曝光条件。综上所述,放射技术对高质量x线片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需要工作人员娴熟的操作技能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2.2放射技术为准确的诊断提供了保证:通过放射技术制出的高质量x线片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从这一点上来看,所生产出的x线片必须满足位置正确,条件适宜,范围适当等要求,这样才可以清楚的显示患者发病部位的具体的组织结构从而显示病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为任何情况的病人拍片都要保证有适当的密度,对比度,锐利度,较低的失真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医生分析病情。医生根据x线片分析病情时要结合病理学,解剖学,组织器官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多种知识,再加上对病人临床反应的具体观察才能准确的做出诊断并及时的对症治疗。相反,可以想象,如果所得的x线片质量较低那么即使是医学功底很深的专家也不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同时一些效果不好的x线片还很容易误导医生,使之做出错误诊断,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重视自己的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3提高放射技术的重要措施

3.1提高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这是提高放射技术的基本措施,只有从工作人员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放射技术的应用水平,使之适应现代化医学的脚步。近年来,有大量影像设备引入到放射科的工作中来,如DR,CT,DSA等等。这使得放射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单一的放射学到现代的高科技的影像学的转变。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和PACS技术的普遍应用,对放射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不仅需要他们具有简单的x射线拍摄技术还必须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操纵高科技影像设备的技能,因此也就必须要全面的提升放射科技术人员的素质,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人员要详细的了解人体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相应的投照条件。(2)技术人员要掌握并有效执行放射防护条例,在进行放射操作时要保护好自己及患者的安全。(3)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英语水平,进而提升技术人员的处理图像和使用设备的能力,这是因为大多数处理语言和操作语言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的。(4)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使其可以熟练的使用查询,处理,存储及打印等操作。(5)使技术人员掌握对现代高科技设备维护和使用的相关知识,提升其业务水平。

3.2提高x线片质量,为放射诊断奠定基础:放射科的x线片质量对诊断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放射技术作用的一个检验环节,因此提升x线片的质量非常重要,医院可以采取质量检查体系,从对比度,清晰度,准确度。投影范围,摄影位置等多个方面对x线片的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的完善放射技术,提高x线片质量。

参考文献:

[1]L.Bresolin;G.S.Bisset3rd;W.R.Hendee;F.A.Kwakwa;李志明;;关于放射科住院医生物理学教育计划的方法和资源:调查结果[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1期

[2]于天林;;探讨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与维修[A];山东医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放射医学新技术范文篇2

1.1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射线照射到生物上,将发生复杂变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即物理阶段、物理-化学阶段、化学阶段和生物学阶段。绘制动作按钮,用鼠标点击按钮一步步展示生物学变化过程,当射线照射到机体上,机体发生电离、激发,化学键断裂、产生自由基等。通过动作按钮,可依次展示效应过程,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效应发生过程。

1.2放射性测量仪器

讲解气体电离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时,可应用动画显示这一过程:射线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受激电离,产生出正负离子对,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到达电极,电路由断变通,通过电流边指针摆动变化反应射线的强度,形象地展示了这两种放射性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

1.3闪烁型探测仪

闪烁型探测仪是讲解的重点,用不同颜色的图示、文字阐述各类部件,如闪烁体、光导、光点倍增管、放大器、后续电子线路等。通过箭头图标,展示射线一步步的变化,从射线能变为光能,再变为电能,再为仪器捕捉,放大、分析、甄别。1.6常用测量仪器简介应用于体外放射分析常用的测量仪器很多,可将一些国产的射线探测仪的实物图片展示给学生,如γ放射免疫计数仪、液体闪烁计数仪,同时配以文字说明,分别介绍各类仪器的基本性能、适用特点,并对比各类仪器的优、缺点。

1.4放射性碘标记化合物

该章节需要介绍氯胺T法、乳过氧化物酶法等标记法,采用图标化学反应方程式展示碘标记到蛋白质上的过程,配以彩色文字说明,把艰深晦涩、难以理解的反应步骤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用醒目的标志,提示标记时的注意事项,避免放射性污染。

1.5放射自显影

使用彩色文字介绍各类感光材料,如原子核乳胶、氚片、X线片等。用动画流程讲解自显影的过程,如曝光、显影、停影、定影等流程。用彩色截图展示各类自显影标本,如宏观自显影、光镜自显影和电镜自显影。

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检验核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2.1突出了专业特点

检验核医学是医学检验学和实验核医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涉及核物理、放射化学、电子学、检验医学等,内容抽象、知识庞杂、理论深奥、重点难点多,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板书、幻灯片等),难以满足现代检验核医学教学的需要。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动画等视听内容生动逼真地融于教学之中,创造一个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的平台,把多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利用图像讲解抽象深奥的知识,可以成功解决检验核医学的教学难题。

2.2突出重点、难点,优化教学效果

检验核医学中,有一些专业特有概念,如契伦科夫辐射、康普顿-吴有训效应、俄歇电子等都是重点、难点,由于医学生缺乏足够的理工科知识,即便教师费力地讲解,学生依然如听天书。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后,能很好地揭示原子内外的奥秘,展示各种核反应时原子的变化过程,给学生以三维、立体的概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过去采用传统方法讲解契伦科夫辐射和俄歇电子,授课结束后,仍有近1/3的学生表示未理解。现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后,90%以上的学生表示理解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检验核医学非常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突出了教学重点,优化了教学效果。

2.3有助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现代检验核医学发展迅猛,新知识、新内容层出不穷,需要适时介绍给学生。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结合网络资源,能及时快速地更新、补充检验核医学知识,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现在涌现出的并得到广泛使用的新技术,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稳定同位素分析等,都可在第一时间介绍给学生。

2.4促进教师提高综合素质

应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仅要求教师牢固掌握检验核医学基础知识,而且也要求教师熟悉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这就需要教师熟悉电脑技术、软件操作,具有一定的美工技能、艺术水平。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2]。

3问卷调查实施

多媒体教学后,大多数学生反映良好,为了系统科学地评价多媒体教学效果,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44份,收回241分,回收率98.77%。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评价很高,希望今后继续使用;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加知识量、教学内容;但对突出重点、难点及针对性、启发性还有所欠缺。说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检验核医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所接受。

4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

4.1课件质量有待提高

课件制作水平影响着教学效果,优质的课件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所以课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3]。现代大多数课件以PowerPoint为主,需要准备优质的脚本和素材,搭好框架,明确层次结构。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起来,注意人机互动以及幻灯片的连贯性。目前有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简单,文字多、图片少,内容单一,仅仅是板书的“电子化”,导致课件质量不高,无法充分施展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表现形式和丰富内容。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过度追求形式花哨,增添了过多的视频、图片、声音等,导致喧宾夺主,使学生仅注意到花哨的动画和图像,而忽略了应学习的知识,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4]。

4.2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

多媒体技术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只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课堂跟着课件走的现象,教师成了放映员,全部精力集中在课件上,成了操作员、解说员,无暇顾及学生,缺乏师生互动,降低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思路也为课件所左右,难以调动其主动性。这样依据课件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完全偏离了初衷,又走向了“填鸭式”的老路,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师授课时,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应把握课堂节奏,调动课堂气氛,随时观察学生的状况、表情、语言等信息,做到有张有弛。一堂优质课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交流,还要有情感交流。

4.3过多依赖课件,忽视基本功

相较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是新技术,但新技术必须根植于传统教学手段上。如过多强调多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师教学基本功,缺乏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将枯燥乏味。因此,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练好教学基本功,练好板书、讲解的艺术,学会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在不同环境中能正常教学[5]。

5结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