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收集2篇)
来源:
课程建设情况总结范文篇1
关键字:实践教学;信息资源平台;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十分普遍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让教学的手段不断地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在教育教学等相关的方面也出现了关键性的变革,让我国教育整体走上了新的台阶。而中职学校其培养的重点目标是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而,中职学校是否能够将自身的特色突显,办出具有特色特长的学校,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所以,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中职学校里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应该提倡并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方法和成效。
一、信息资源平台概述
信息资源平台指的是利用现时的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施以及软件工具并结合科学的方法,对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以及传输和使用的技术与工具的总和。拥有完备的信息资源平台是信息化环境下,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信息化的基础。曾经对省内多所中职学校的信息平台资源现状以及应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总结。通过对信息平台资源的现状的分析,应用情况以及发展的需求,构建出信息化环境下满足实践教学教育技术应用需求的信息平台以及教学环境。
二、信息资源平台的现状分析
1、计算机硬件资源
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是有效实现教育技术的基本环境,各个中职学校的硬件设施是能够基本上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师使用的计算机的数量,中职学校计算机的总数量以及公共机房数量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学校分别达到75%,61%与76%,距离完全满足教学需求还是有一段的距离的。
2、校园网建设情况
对全省多家中职学校校园网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各中职学校网站的总体基本建设情况良好,其拥有自己学校网站的学校高达80%,而调查中也可以看到出现在中职学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已经受到各校的高度重视,硬件建设比较完善。与INTERNET连接硬件同样是比较完备的,安全措施已经基本满足。与此同时,要将校园网更好地服务在教学上面,并且能够被教育技术充分地进行利用,让校园网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要克服“重硬轻软”的现象,也就是加强内网的建设。努力提高一线实践的教学管理者以及使用者的信息素养,增强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意识,特别是校园内网络的使用。
3、电化教学设施
我们可以从调查结果里面看到,电化教学设备设施建设现状是当前各中职学校最为薄弱环节。调查更显示甚至有79%的中职学校是没有视频点播系统的,70%的学校是没有安装闭路电视系统的。而在教学的过程里面,电化教学手段以及多媒体课件、课堂板书等都是相辅相成,关系密切的,电化教学除了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特有的生动、形象、教学的信息量大等优点外,还要做到展现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采。
三、信息资源平台的应用分析
1、上机比例与课件教学情况
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系的计算机基础以及数据库等等的公共课以及计算机专业课的上机的比例,就计算机专业跟非计算机专业的课件教学的相关情况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对国内多所中职学校的信息平台资源的现状情况以及应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中职学校对于计算机公共课上机实践还是非常重视的。计算机专业课的实践上机比例相对较少,有48%的学校能够达到50%--75%的水平,而有19%的学校是低于50%的。我课件教学的使用情况来看,计算机专业之类的课程在使用课件教学的情况是比较好的,而35%的学校已经达到了75%以上的标准,而有55%的学校已经能达到50%以上;与之相比,非计算机专业类的课程在使用课件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49%的学校现时课件教学的比例都是在25%以下的。而上机比例跟课件教学的不足,均与计算机房的硬件情况以及配置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次是现时教师团队的信息素养以及各所学校的政策导向。
2、网络教学情况
同时,针对现阶段网络教学的情况对省内多家中职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图l,
由图l可见,在中职院校中,网络教学发展情况并不是十分良好。只有12%的学校是具有5门以上的网络教学课程的,而有53%的学校能拥有3至5门的网络课程,同时,还有23%的学校只有1一2门课程,对于网络教学还处于尝试的阶段,还有12%的学校,至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展网络教学的。
3、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在现代教育信息环境下,要努力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实现和拥有完备的信息平台资源便成为了先决条件。如果,这一前提离开了,便难以谈起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下做好的素质教育工作,更是难以实现的。通过对以上的调查我们深深地感到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平台情况确实让人担忧。从计算机硬件资源探索到校园网络建设,再从电化教育的设备设施至多媒体教学的硬件环境、每一个学校信息平台里硬件资源的应用情况,跟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求均还有一大段的差距。因而,要做好专业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首先必须要完善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做好软硬件资源的组合与协调,管理维护要做到及时到位,同时要让各中职院校都应十分重视这一问题。
4、分析结论
(1)计算机硬件资源
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真正意义指的是计算机的数量能否满足实现学生各种技能的实践训练的需求,以及其对网络教学自由上机的需求,最少每4位学生应该拥有一台电脑并能够上网;而教职工的用机数量应该要做到一人一机,同时配备扫描仪,刻录机等类型的辅助设备;而其它的相关设备则要根据专业的特点以及具体情况进行购置或是配备。此外,学校要做到在不断的加强硬件设置建设的同时,不能忽略软件环境的建设,软件建设是信息平台的灵魂,作为管理单位应该在计算机硬件资源建设的同时,极开展对内部资源开发与环境建设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课程建设情况总结范文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阳光明媚”为你整理了这篇2023年秋季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总体情况
根据教务处期中教学检查的相关要求和教学安排的实际情况,组成了以招就处处长张敏为组长、副处长肖友平、副处长肖虎为副组长、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中心教师为组员的期中教学检查小组。本次检查针对必修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通过教研室专家听课督导、同行听课反馈、教学研讨、教师访谈、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方式,从教学运行秩序、课堂教学各环节、考试准备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搜集了教学相关情况。总体上看,课堂教学情况总体良好,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式、作业布置批改等情况与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保持一致,教学效果有待学生教学评价、第三方机构相关评估的反馈。以下数据主要反映课堂讲授课程的教学运行情况。
二、检查内容及自评情况
(一)学习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提供线上学习资源引导教师们采用自学方式,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从教师教育教学使命出发,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为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课程教学
1、本学期采用了2019版修订教学大纲,并对标新旧版教学大纲在教师开课前进行了发布说明。本次教学大纲修订主要根据教务处相关要求,强调了课程思政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课程思政的角度,给出了具体的授课要求和思政切入点;从线上-线下-课后延伸等环节进行了改进,促进老师们根据大纲教学模式的变化,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时间分配进行了调整,并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考核内容分值分布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2、结合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要求和本课程建设实际情况,从教学大纲到作业布置等环节,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度,将平时成绩的比例从40%调整到50%,并从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出发,统一规范了4次平时作业的考察要点和完成要求,引导师生从教与学、理论与实际、课堂与课后等多个方面,贴近学生大学生涯发展实际和就业准备等共性和个性化问题,进行教学调整与改进,力争帮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三)教学情况
1、授课情况:授课教材用书、授课教案、授课进程、推荐学生参考文献多数能紧贴课程教学大纲,个别教师教学进度稍有延后,主要跟因病、因公出差等调停课情况有关。调停课均按学校教学管理要求进行补课。
2、课后延伸情况:目前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统一在教务处文化素质教育(尔雅超星)平台布置了4次课后作业,从难度上根据大纲要求进行了设置,并规范了学生完成和教师批阅的要求,覆盖全体2023级大一新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为提升教学过程的管理监督和教学效果的考察提供依据。
3、考试管理情况:《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行课时间是2023秋季学期第6周到第13周,目前正在准备组织考试。本学期考核方式仍采用开卷报告的形式(学业职业规划报告)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拟从出题、阅卷、归档方面等方面进行改进调整。
(四)教材建设与选用情况
1、教材建设情况。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本科教学实际出发,目前正在编写校本化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实务手册-学生手册》。
2、课程教材使用情况。本学期2023级学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材仍然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李璞主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材。
(五)其他
1、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主要采用集体业务培训、四川省赛课集体备赛及观摩活动、课堂教学设计活动讨论等形式展开,从基础师资培训到重点师资打造,以训促建、以赛促建的方式点面结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为教学活动和教学竞赛打下基础。
2、本学期开学检查存在的问题。
个别老师课程内容更新不够及时,没能将师资培训内容更多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或在借鉴培训内容时,没能更好地结合本校本专业进行本土化分析和融会贯通。
个别老师部分教案课堂活动设置应提升与教学目标的匹配度,避免为活动而活动的情况;活动或案例的分析总结不够透彻,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分析总结不够到位;提问设计还要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和行动。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与《职业能力实践》(二课)的关系强调不足,对我校生涯教育教学与实践体系的全方位、全程化性质理解不够,一课与二课之间的关系在教案中的体现需强化,推进课程体系的校本化建设。
三、持续改进的措施
1、强化教学改革。根据教务处2019版教学大纲修订要求,结合课程思政和OBE工程认证理念的要求,强化教学中的结果导向(目标导向、能力导向或需求导向)、学生中心和持续改进。就工程认证指标中终生学习这一导向,尝试从课程结业考试中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改革出发,反向引导教学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一二课之间的衔接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推进个性化和探究式教学。
2、强化院校共建共享。《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师资力量主要依靠各学院学工系统教师和部门有任教资质背景的教师,专职教师1名,高职称教师少且不稳定,需要从学生生涯发展与学工工作的密切关系等角度,进一步引导提升学院整体对授课师资培训稳定的重视,强化谁重视,谁受益的意识,如针对新开课教师和新入职辅导员,持续开展生涯教学技能和生涯辅导技能提升活动和培训,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成就感、归属感,从而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3、强化教学管理。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所有任课教师进行互相听课,促进资深教师与年轻新开课教师的互动交流学习,并作为2019秋教学排课的依据之一,强化了各类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持续学习精进;2019春开展了“生涯辅导理论”集体内训中的就业指导能力培训,提升学院生涯教育新开课教师和辅导教师的课堂授课和课后辅导能力。
4、《职业能力》为实践类课程,借助二课平台开展辅导项目活动。本次中期检查主要就《职业能力》网课修学、各学院项目申请数量、申请方式改进、成绩认定情况等进行了梳理、反馈、探讨和培训,持续推进二课精品项目建设(含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推进二课项目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特色化系统化建设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