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主要特征(收集3篇)

来源:

工业互联网主要特征范文篇1

怀进鹏在演讲中指出,在信息技术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互联网技术正以它特有的优势,形成了新的平台化发展,也集聚了新的创新要素,创新的主体、创新的组织方式、创新的速度和创新的内容都在大量地发展演变。他指出,信息技术推动了融合创新,重塑了商业的模式;工业互联网成为推动智能制造、促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支撑;而“互联网+”则催生了新兴的业态。

“抓住发展趋势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住发展趋势的转折点,即包括技术的转折点,又包括产业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怀进鹏表示。

怀进鹏还在会上提出,未来我国实现产业转型、由大变强的重要举措就是“一个中心,四项任务”,通过发展现代信息产业的创业体系,通过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为重点,来实现软硬融合,两化融合。

怀进鹏认为,在新一代技术与传统行业密切融合,创造出新价值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演进将会呈现三个新的方面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信息技术推动了融合创新,重塑了商业模式。工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这种新模式的出现,使得我们过去在生产制造当中所思考的问题,在工业革命时代所思考的问题和形成的规律又发生了变化。

工业互联网主要特征范文篇2

关键词:行政管理;互联网;高校;创新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实现教育兴国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而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工作,则是促成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高校的行政工作管理人员应立足于脚下,放眼于未来,将互联网这一全新理念应用其中,进而优化学校的行政管理体系,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一、高校行政管理相关概述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是高校良性运营的指挥中心,是院校教育工作开展与维护的关键。其工作内容是优化教育资源分配、调整教学活动设施,以及对从事教育工作事宜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规划指导,其意义在于,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实现高校整体的快速运转。

二、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对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深度剖析,是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与时并进、有效开展的前提。尤其在移动设备高度普及的今天,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不仅对于管理层的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帮助,且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具有一定影响,故而,了解互联网时代特征,是高校向前发展的关键。

1.即时性即时性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在单位时间内,系统的反应能力,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快”,无论是信息的接收还是反馈,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2.互动性互动性是互联网时代的又一显著特征。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各类PC端设备(计算机端)与PMD设备(移动端)不断普及,日常的信息传递变得更为频繁、方便,信息的互动性十分强大。

3.广泛性互联网的广泛性,可以理解为覆盖率广、用户基数大、行业渗透深。无论是与生活相关的衣食还是住行,无论与工作相关的工业还是农业等,都随处可见互联网的身影,因此,可以说,互联网已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4.社会性互联网不断与各行业相融,造就了互联网的社会性特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行业不断渗透到各个行业中,成为行业前行的重要力量,也正是如此,各个企业之间、行业之间,打破了地域性差异,实现了彼此的互动交流,因此,社会性也是互联网的一个显著特征。

三、互联网相关技术融入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

高校行政管理是统筹与教育相关的工作、学习等各项活动的“大脑”,而互联网相关技术的融入,则可以在信息传递、反馈、监督等方面,实现数据的即时性,例如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各项资源信息的整合,使其成为一个完整、全面的体系。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信息平台终端各类教育信息、下达教育任务,而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则可以依靠各类信息设备,及时接收信息、任务等,并可进行反馈。这种方式,使一些需要层层审批的工作,其环节得以减少,而信息传递的准确度、及时性得到提高,进而促使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显著提升,因此,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不断融入,对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不足

新世纪之后的互联网行业,迅速崛起,从某种角度而言,已成为新世纪的标志,当然这也要归功于其强大的功能,然而,在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却忽视了其存在,对其了解层度、使用情况,也不够深刻、纯熟,最终导致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与时展背道而驰。1.管理人员对互联网的认知不足互联网力量的崛起,已成大势所趋,然而,在当前的一些高校中,高层管理人员,依然缺乏对其的正确认知,甚至对其持轻视态度,忽视其对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导致行政管理工作进展缓慢,信息传递不畅,工作效率低下。2.未构建完善的互联网行政管理体系互联网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于高校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已经引入互联网力量协助办公的高校中,其已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然而,一些高等院校却没有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管理方式依然以传统的人力为主,进而造成人员调度、工作安排、项目审批等事宜进展缓慢。3.缺乏对互联网络的高效利用一些高校虽然已经建立起以互联网技术为中心的行政管理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利用率低下,导致其存在成为一种形式主义。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对系统操作一知半解,工作时,往往以人工操作方式为主。

五、互联网时代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已成必然。作为培养人才摇篮的高校,应与时并进,把握住时展的契机,加强互联网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实现其管理上的创新。

1.重视科技力量,加强认知在时展的大潮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正确性在不断被证实,纵观各个行业的崛起,无一不是依靠科技为核心动力前行,而在教育领域中,亦是如此。因此,作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正确对待互联网行政管理理念,并不断向同业及其他行业的先行者虚心求教,致力于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行政管理体系构建,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

2.构建健全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是依靠人力为基础,但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且难免在工作中出现偏差,而行政管理工作却由不得一点马虎,因此,互联网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构建,则成为其创新管理模式的必然。其一,可构建大型的校园信息平台,组织成员需包括院校领导、教职员工、院校学生、勤务人员等;其二,信息平台中需设立模块,其必须含有OA系统(办公自动化)、信息公告系统、监督与评定系统等,以满足管理层人员及时制定计划、下达指示,执教人员与学生实行监督及意见反馈等;其三,清退陈旧设备,采购新的设备,很多高校为了节约资金,依然使用系统老化情况严重的设备,经常会因机器问题,影响工作开展,因此,更换设备是高校行政管理体系构建的硬性条件之一。

3.提高管理者对相关技术的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主要包含三个基本方面,即硬件、软件、应用,而掌握相关理论并学会熟练运用,则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创新的必备因素。为了这一目标的达成,高校管理人员应积极学习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转化为具有可行性的实际操作,进而实现工作的有效开展。

工业互联网主要特征范文篇3

关键词:互联网+;推动;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U4-9];TP3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2015年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阐释了关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理念认知内容,而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并通过的《“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使得“互联网+”作为一种新近发展形成的产业模式,正式被纳入部级行动计划的项目体系中。作为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条件下形成的全新产业形态,“互联网+”产业发展模式的建设和运行,势必会给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深切的助力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互联网+”推动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展开简要论述。

一、准确认识“互联网+”对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深刻影响

“互联网+交通运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就是要切实运用现代移动互联网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具备充分现代化特征的应用性技术形态和理念,实现现代互联网产业与传统道路运输产业之间顺畅有序的对接融合,并在这一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有效解决乘客、货物、道路运输应用工具、道路运输活动站场枢纽、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等基本产业发展要素,在道路运输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所面对的顺畅化相互连通以及最优化互相匹配问题,逐步建构形成以“线上资源科学合理调配,线下资源高效有序运行”为主要特征的现代道路运输产业实务发展模式,并以此为我国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有效的出行服务,提升现代道路运输服务的人性化建设发展水平,以及道路运输行业决策行为的科学合理性,切实加快我国道路运输业从传统产业形态向现代产业形态转型发展的实现步伐。从发展形态角度分析,“互联网+”理念在我国现代道路运输产业中的应用,给我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深刻影响。

第一,诱导跨界融合发展模式的形成,“互联网+综合运输”产业融合模式形成的智慧交通(具体包含智慧化客运以及物流两大板块),能够在基本要素空间流动,泛在互联、综合感知,以及顺畅交互等业务运作行为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切实创造和激发出更多类型且更多数量的经济收益对象,加快我国道路运输产业产业链重组和产业生态圈重建工作的实践进程,切实促进我国道路运输产业领域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为我国道路运输产业创造形成全新的发展面貌,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扁平化、协同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管理工作模式的建构形成。

第二,深刻影响我国产业的道路运输服务模式,建构以“互联网+高效物流”产业融合模式形成的现代货运网络,能够切实促进供需信息隐身的有效对接,助力现代物流产业基本业务开展模式的创新改良。通过建构“互联网+便捷交通”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能够实现以多渠道、多方式、交互式和体验式为主要特征的客运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工作模式的建构目标,并切实满足我国民众在开展在线票务预订、在线信息查询、在线订票款项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需求,并以此为基点,不断提升服务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的个性化水平。

第三,深刻影响我国道路运输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在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呈现的历史背景下,以去组织化、去中间化,以及去公司化等特征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建构发展模式,促使我国道路运输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给我国道路运输产业领域中的小型企业以及轻资产企业创造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以“互联网+”思维指引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体系建设

我国当代国民经济建设事业已经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导致我国道路运输服务业的基本需求结构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为切实实现对需求结构变化特征的有效应答,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深刻立足我国道路运输在产业在现有发展条件下的阶段性特征,扎实推动大数据技术形态、云计算技术形态,以及物联网技术形态等在我国现代运输产业发展版图中的广泛应用,切实实现现有的类型多样的运输实践方式,在以协调衔接和互联通为形态特征的应用模式之下实现顺畅有序的相互配合。

第一,加快实施“互联网+”客运模式的建设目标,切实做好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工作,扎实推进多元化交通出行实践活动信息充分高效的开发共享。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与应用平台,为独立社会民众提供具备更加充分的丰富性、权威性,以及高品质性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资源,不断提升我国道路客运运输产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建设水平。

第二,加快实施“互联网+”物流运输事业发展体系,要切实建设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形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模式,加速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互联网技术体系稳定应用的历史背景下,为现代化和微型化物流企业的有序发展提供充足的实践空间。

三、结语

针对“互联网+”推动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的思考,本文从准确认识“互联网+”对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的深刻影响,和以“互联网+”思维指引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体系建设两个角度展开了阐释,预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董红雨.“互联网+”推动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6).

[2]李强治,徐西峰.互联网+便捷交通:推动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J].世界电信,2015(08).

[3]刘伟.迎接道路运输行业“互联网+”新时代[J].运输经理世界,2015(2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

    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

    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开学第一周周记精选[15](整理9篇)

    - 阅0

    开学第一周周记篇1开学的第一周,我觉得自己的字比以前好看多了,也有很大的进步。开学的第二天,我们就进行了第一次听写,我的字写得还行,得了一百分,李老师还发短息告诉所有家长,回.....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精选5篇)

    - 阅1

    海底两万里笔记摘抄【篇1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些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法国作家、人称科幻小说之父的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之第二部——《海底两万里》。该书中记叙了当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