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分析(整理2篇)
来源:
价值分析范文篇1
关键词图书出版;价值网;分析
中图分类号G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90-0016-02
1从价值链到价值网
价值链存在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同行业中,上下游企业间存在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间存在企业的价值链,各业务部门内部也存在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项活动都影响了企业最终价值的实现。
就出版企业而言,在传统意义上,其上游环节有作者、有造纸厂等,其下游环节有各级各类分销商,也就是说有作者(或造纸厂)―出版企业―分销商这样的一条价值链。通过对价值链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明确自身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从而确定业务重点和方向,制定正确的战略。出版企业通过自己的产品定位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吸引合适的作者或造纸厂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再通过互相磨合,使彼此的认同感加强,从而实现合作共赢。
在出版企业内部,还有编辑业务―出版业务―营销业务―储运业务―财务这样的价值链。一本图书通过市场调研,完成选题策划,获得立项,然后组织作者编写,进行编辑加工,这属于编辑业务;打字排版、设计制作、印刷装帧主要是出版业务;营销推广、发货收款等则是营销、储运、财务等业务部门一起完成的。
20世纪末,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行业间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文化、传媒、娱乐与出版、信息、电信、等行业相互渗透和整合,产生了许多新的交叉行业、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催生了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影响广泛而深远。传统的图书市场受到日渐普及的电子书、手机小说的强烈冲击,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企业不仅在本产业的价值链上进行价值创造活动,更是向其他产业延伸,与其他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价值网。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尼古拉斯・尼古路庞特用三个重叠的圆圈描述了计算、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他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
2价值网与基于行业边界模糊的价值网模式
价值网的概念首次由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在其名著《利润区》中提出。他认为,考虑到顾客需求的增加、互联网的冲击,以及高度竞争的市场等因素,企业的事业设计应该有所改变,从传统的价值链向价值网转变。
顾客作为价值网的核心,环绕在顾客之外的是企业,最外圈的是供应商。价值网有5个特点:一是以顾客为中心,顾客可以个性化地选择(组合)产品或服务,达到价值最大化;二是系统化协调合作,所有工作都由能力最强的内部或外部专家执行;三是灵敏度高,需求改变、新产品推出等的处理时间都很短;四是流动性强,公司库存很低;五是数字化,大量使用电子商务。
然而,出版企业所在的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单纯根据价值网理论,重新进行事业设计,依然难以满足顾客要求的便利、速度、可靠和订制服务。这就需要引入基于行业边界模糊的价值网。
基于行业边界模糊的价值网是围绕某个行业(如图书出版)的价值链而展开的,是以这个行业的某个主体企业(出版企业)作为核心的。主体企业处于中间位置,从其上游企业看,它除了与原价值链中的上游环节(如作者和造纸厂)发生联系外,又与行业1(如影视业)、行业2(如电信业)、行业3(如IT业)中的一些新上游企业发生联系,获取产品和服务。而其下游企业(客户),则不仅与原价值链中的下游企业(如分销商)发生联系,还与行业4(如教育)、行业5(如农业)、行业6(如医疗)(同样,这些行业此前与其所在行业无关)中的新下游企业发生联系,为它们提供新的产品(如电子书、视频)和服务(如数字电视、考试辅导)。可见,基于行业边界模糊的价值网分析即围绕企业这一中心,考虑到企业的资源、能力,并结合其他行业的资源、能力,再去发现客户的需求,创造新的需求,这是一种、有效的分析范式。
行业边界的模糊,技术和市场的融合,导致那些以往在各自产业价值链上发展的企业,开始以行业中的主体企业为核心,进而形成了价值网,在这些企业的交叉处又涌现出许多融合后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主体企业、上游企业、新进入的上游企业、下游企业、新的客户间都有相互关系。在不同产业价值链上,上游企业、新进入的上游企业可以通过技术、产品(服务)以及管理创新,与主体企业或其他企业交叉、融合,从而创造新的产品(服务)与市场。
3价值网分析模式下出版企业的对策建议
行业边界模糊以及产业融合为身处其中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就出版企业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应对之策:
1)强调企业对市场的引导、创造作用与资源配置作用。基于行业边界模糊的价值网分析模式强调企业对市场的能动性和引导、创造作用。在行业边界模糊环境下,出版企业若能作出积极的战略反应,创造性地整合其他行业的资源,就能生产出差异性产品、新产品、新服务,从而引导顾客需求,创造新的市场;
2)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应用使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追求速度经济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产品的开发开始跨越多个领域,而信息技术投入的差异,则导致企业的产品明显优于其他企业的类似产品,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有利的位置。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行业之间的交叉与渗透随之出现,不仅原有业务产业链的扩展有了更强的关联性,在更大范围内享受速度经济性带来的好处;
3)整合外部资源,搭建更大的网络应用平台,获取新的和更高的附加价值,获取网络经济性。企业通过实现行业间的业务交叉渗透,整合外部资源,可以扩大企业业务范围,获取网络经济性;
4)通过业务整合,在更大范围获取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通过跨行业的业务整合,可以推动企业业务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获取规模经济性。另外,新业务可以与现有业务共享品牌声誉,分摊营销和管理费用获得范围经济;
价值分析范文篇2
作为一只指数分级基金,国联安双禧中证100指数分级基金通过场外、场内两种方式公开发售。基金发售结束后,场外认购的全部份额将确认为双禧100份额:场内认购的全部份额将按4:6的比率确认为双禧A份额与双禧B份额。双禧100份额不上市交易,接受场外与场内申购和赎回;双禧A份额、双禧B份额只上市交易,不接受申购和赎回。我们将对双禧基金三类份额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
双禧A:极强固定收益特征
在双禧基金的两类场内份额中,双禧A具有极强的固定收益特征,但其约定年收益率比1年期定存利率高出3.5%,如果央行加息,则双禧A的约定收益将更高,这会进一步增大其价值,因此双禧A是债券类固定收益产品的很好替代者。
蒙特卡洛模拟给出的双禧A理论价值为1.0392,模拟时未考虑因双禧B净值达到0.15时所触发的份额折算,若考虑该因素,则双禧A价值会更高。同时,由于其具有很高的约定收益率,可能会有很多机构客户出于资产配置的需求,而长期持有该份额。这无疑会造成其在二级市场的短缺,导致其二级市场价格上扬。
双禧基金在结构上与同庆系列非常相近。同样具有固定收益特征的同庆A在上市当天即表现出了溢价,在之后的二级市场交易中,尽管市场大幅上下震荡,同庆系列的整体净值也出现了较大的亏损,但其二级市场价格从未跌破过1,表现出了极强的抗跌特征。最近几周在大盘持续向下的情况下,同庆A更是逆市上涨。由于双禧A和同庆A在收益特征上非常接近,我们有理由以同样的特征来期待双禧A的二级市场表现。
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已经开始收缩,央行加息也成为可能。市场向F的概率在增加,这使得投资者更应关注双禧A这样的具有抗跌特性的分级产品。另外,双禧A的约定收益率为1年定存加3.5%,如果央行加息,则双禧A的约定收益将更高,这会进一步增大其价值。
双禧B:高风险偏好者的投资工具
双禧基金的三类份额中,双禧B的高杠杆特征为高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投资工具。
双禧B与同庆B具有较为相似的收益曲线。同庆B虽在上市当天折价,但其在之后的短短2个月内持续上涨,涨幅高达约20%(从0.931到最高时的1.12),杠杆特征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其后又随市场和基金净值的变动而大幅上下震荡,给高风险高收益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
可以预见,双禧B也将凭借其高杠杆特征给高风偏好的投资者提供相对双禧A份额更多的操作机会。
双禧100:领涨抗跌的投资对象
场外的双禧100份额跟踪中证100指数,从投资类别上看,双禧100的投资应该跟其他指数ETF投资一样,属于被动式的投资。那么,双禧100的投资标的――中证100指数与其他指数相比,是否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呢?
为此我们比较了中证10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沪深300指数、中证180指数以及中证50指数自2004年初到现在的历史表现,发现5个被市场公认和广泛采用的指数基本走势大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