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建议(整理2篇)

来源:

科技发展建议范文篇1

关键词:科技中介;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32文献标识码:A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面临的商品化、产业化需求日益旺盛。作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也随之产生、成长和日益完善。其一,企业对于能够指导其更透彻地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科技政策导向,为其申报各类计划项目提供更专业的咨询辅导的科技中介的需求日益增强。其二,政府亟待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迫切需要科技中介机构参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帮助一部分中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设计创新尽快摆脱困境,重树信心。加之政产学研合作联盟急需巩固,迫切需要科技中介机构承担起加快科技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责任。总之,面对这场金融风暴,面对急需全方位支持的广大中小企业,科技中介机构应当密切配合政府出台的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与企业一道迎接挑战,共度难关。

北京市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这里汇聚着众多的科技资源和丰富的人才资源。要将这一系列的优势转化为竞争的优势,实现创建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就需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一、北京市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现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中介机构整体规模和服务能力都在稳步提高。目前,我国科技中介数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二,拥有超过7万多家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约150万人。我国科技中介迅速发展,为科技创新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1.1“十五”以来,北京市重视科技中介机构在转化首都科技资源、服务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先后制订颁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进一步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若干意见》等30多项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性、制度性文件。2007年,正式下发了《北京市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启动实施了“科技中介服务专项”,在国内开创了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技中介机构的先河。在实施“科技中介服务专项”的过程中,向社会推出了12种科技中介服务的典型模式,对科技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北京科威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北京市科委的宣传,公司的社会知名度大大提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又成功转移了6项技术,技术交易额4000多万元。

1.2自2005年以来,专项支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08家、科技咨询机构81家,促成技术交易额约101.8亿元,实现技术转移服务收入12.73亿元。为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咨询服务产品,科技咨询收入达到44.7亿元。

1.3目前,北京本土的科技中介机构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发展质量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已经达到9000多家,相关协会160余家,各类专业服务中心500多家,从业人员18万多人。年服务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科技中介机构达到85家,年服务收入过亿元的有近10家。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涌现出了中科前方、北大纵横、新华信、清华科威和零点咨询等10多家知名品牌机构。科技中介服务业作为北京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实现增加值662亿元,占全市GDP达到6.3%,成为首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增长的重要手段。

二、北京市科技中介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北京科技中介业发展迅速,为推动北京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北京市科技中介机构整体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与首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离建设创新城市的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面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任务,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全面客观地审视北京市在科技中介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2.1科技中介机构规模偏小,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2.1.1我国科技中介的诞生和发展始于20世纪末期。由于国家对科技中介的法律地位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对科技中介的正面宣传力度不够,加之中介机构发展初期不规范,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社会公众对其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认识存在偏差,高新技术企业对科技中介服务的认识和有效需求不足等等因素影响,造成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缓慢,社会影响力弱,服务范围和活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目前北京市科技中介机构普遍经营规模较小,缺乏骨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据一项相关调查显示,北京市80%以上的科技中介机构年营业收入在50万以下,从业人数低于30人,这与国外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年收入上亿美元、从业人数上千相比,差距之大令人感叹。

科技发展建议范文篇2

1.1计算机技术

在检验检疫领域的应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需要系统的信息存储和快速的分析计算,而计算机正好具备这种能力。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建立某些数据库系统,通过模拟计算等手段,对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性进行分析,相关资料显示,已有前人做过此类实验,并取得很好的结果,为宏观预测提供了很大的依据。

1.2GIS和GPS在植物检疫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空间信息手段,提供了生物和环境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显示的方法,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先进的定位技术,可以将诱捕器编号和其经度、纬度建立诱捕器空间数据库定位系统。GIS与GPS技术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疫情监测、检疫决策等方面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对植物检疫的科学化和促进植物检疫迅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3NASBA在检测中的应用

通过利用NASBA,可以简便的实现单链RNA的扩增,在很多DNA和RNA病毒中均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突破,例如HIV,甲乙丙型肝炎病毒,西尼罗河,鼻病毒等等,而且也实现了对李氏杆菌等细菌、衣原体、细胞因子、寄生虫等的检测工作。在国家的禽流感系列标准中,有多项需要应用NASBA检测方法。

1.4生物芯片在植物检疫中的作用

近几年来,基因诊断技术高速发展,基于PCR的病原体检测广泛应用,能够较为快速的诊断出很多种类的微生物,但是仍然有很多例如混合感染、耐药菌株的情况非常棘手,传统的基因诊断难以成功检测,这时就发挥出生物芯片的作用,基因芯片与检验医学的关系是密切的。另一方面,生物芯片为检验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使一些检验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成为可能。

1.5荧光定量PCR技术

在检验中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是1996年由美国AppliedBiosystems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定量试验技术,它是通过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的特异性的探针,对PCR产物进行标记跟踪,实时在线监控反应过程,结合相应的软件,可以对产物进行分析,计算待测样品模板的初始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定量检测的过程,而且真正实现了绝对定量。多种检测系统的出现,使实验的选择性更强。自动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反应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清晰。

1.6反向点印迹杂交和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

反向点印迹杂交法(Reversedotblothybridization,RDBH)曾经在加拿大使用,用于检测高尔夫球场草根部的疫菌,反向点印迹杂交法属于分子生物学的范畴,与传统的方法比又快又准,传统法需要14到21天才能检测出来的疫菌,用RDBH两天就可以完成,并且一次可检出多种疫菌,检测结果也往往十分稳定。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Capillaryzoneelectrophoresi)曾经用来检测兰花的齿兰环斑和建兰花叶病毒。利用病毒电泳迁移率不同,在毛细管中区分开。可以从病株粗制汁液或病毒提纯液中检出10fg的病毒。

1.7DNA条形码技术

生命条形码联盟(CBOL)阐述了DNA条形码的优点:(1)以DNA序列为检测对象,其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会改变。同种生物不同生长时期的DNA序列信息是相同的。同种生物不同生长时期的DNA序列信息是相同的,即经过加工,形态发生变化,而DNA序列信息不会改变,较之传统的方法,扩大了检测样本范围;同时样本部分受损也不会影响识别结果。(2)可进行非专家物种鉴定。该技术是机械重复的,只要设计一套简单的实验方案,经过简单培训的技术员即可操作。(3)准确性高。特定的物种具有特定的DNA序列信息,而形态学鉴别特征会因趋同和变异导致物种的鉴定误差。(4)通过建立DNA条形码数据库,可以一次性快速鉴定大量样本。分类学家新的研究成果将不断地加入数据库,成为永久性资料,从而推动分类学更加快速深入地发展。

2.对未来的建议与展望

2.1推动检验检疫技术发展的建议

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建设人才队伍。技术机构对人员的需求还是应体现在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人才是影响检验检疫技术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检验检疫技术机构需要一批在国际国内同行中具备领衔水平的专家队伍,也需要一批和其它同类机构相比具备强有竞争力,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才队伍。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检验检疫技术服务是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涵盖了多种领域,例如检验、检测、认证、咨询等等,根据相关统计,检验检测行业直接影响了全球仅80%的不同的商品。这是该产业的一种良好的发展,也是一种趋势,在这种潮流下,作为公益性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验检疫系统技术机构,也需要转变思路,逐渐的进行国际化的服务合作,努力实现多元化的合作,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进步。

2.2展望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