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无偿献血总结(收集5篇)
来源:
社区无偿献血总结篇1
2007年6月14日,在全国无偿献血电视电话表彰会议上,无偿献血奉献奖代表,39岁的四川成都出租车司机冯光智作了发言。从1999年参加无偿献血到现在,他的无偿献血总量已经超过了10000毫升,志愿服务总工时近千小时。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他无偿献血54次。我们在惊叹与钦佩的同时蓦然发现,冯光智背后那段长长的义务献血路,其实也折射出了我国无偿献血事业所走过的风雨历程。
起点:法规出台、满怀期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是在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通过,并由199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三号公布,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献血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开始走上一条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
在《献血法》颁布前,我国临床供血的来源有无偿献血、义务献血和个体卖血三种渠道,而无偿献血在临床供血中所占的比例是最低的。据统计,1998年全国无偿献血量仅占临床用血量的20%左右,大部分血液来自于个体卖血。一些机构为了谋取私利,不能严格执行采血标准,导致供血质量不能保证,通过输血途径,患者感染上乙型肝炎病毒,甚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报道时有发生。
为了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保证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保障公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我国供血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无偿献血是确保血液质量、发展献血事业的唯一出路;无偿献血制度将能够有效地遏制正在蔓延的不良卖血现象,提高血液质量,降低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献血法》指出,国家将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并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管理、监督、实施、宣传、奖惩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它无疑是一个好的起点,而接下来的道路却似乎充满了坎坷与荆棘。
坎坷:动员与强制、自愿与不情愿
可能是由于《献血法》中有这样几条规定:“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献血工作,统一规划并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献血工作。”“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献血工作。各级红十字会依法参与、推动献血工作。”一些地区的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把献血当成了一项政治任务来执行,从而遭遇了无偿献血道路上必然的挫折。
某报记者在采访高校献血活动时爆出一些令人皱眉的“内幕”:某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与美术学院部分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停课进行义务献血。活动中,凡是称自己“来例假”的女生都必须在校医院内脱衣检查,以决定是否献血。负责学校献血活动的保健科大夫称,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有些学生谎称“来例假”而逃避献血。同时,在某些高校,献血与否将与毕业证、学位证的发放“挂钩”。该报记者采访时见到由市献血办发给高校的文件即《××市献血办公室××年××号文件》中提到,高等院校在校大三年级学生按65%的比例,单位工作人员、包括临时工按2%的比例,无主管单位和外地驻本市人员按1.5%的比例参加献血。
无独有偶,2000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北京市公民献血用血管理办法》第12条称,市和区、县献血办公室对未完成献血任务的单位,责令其限期完成;对逾期仍未完成的,按照《北京市血液调剂费用筹集办法》的规定收取献血补偿金;未完成年度献血任务的单位未按规定交纳献血补偿金的,其未完成的献血指标数累加到下一年度。
从这些事件中不难看出,献血成了一种强制行为,高校,甚至政府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将公民的义务强化成了一种任务,国家历来推崇的“自愿原则”转变成了一种“政治任务”,于是,出现了与“自愿献血”的出发点完全不和谐的歧路。“血荒”没有解决,关于无偿献血的负面新闻倒是接连不断:一方面,血站抱怨公众对无偿献血太冷漠;另一方面,献血者不解,不是自愿吗,凭什么强迫我?从1998年10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无偿献血到如今,这种不和谐的对抗音就没有间断过。无偿献血,这种利国利民利己的大好事,总是杂音不断,好事难以办好。
路径:普及知识、升华精神
走了弯路的相关部门似乎后来才注意到《献血法》中还有这样的规定:“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广泛宣传献血的意义,普及献血的科学知识,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教育。新闻媒介应当开展献血的社会公益性宣传。”把这些法律条款与那些令人不快的“强迫事件”放到一起仔细分析,我们就找到了症结所在。
深圳率先树起了无偿献血事业的一面旗帜,全国其他各个省市也随之开始注重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在天津市,除了累积无偿献血1000毫升者本人可终生免费临床用血外,他们的配偶和父母5年内也可以享受与献血者献血量相等的临床免费用血。另外,政府还将为所有的无偿献血者增投相关保险,还可以报销他们在外地临床用血的费用。成都市采取增设流动采血点等方式改善献血环境,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坚持常年出车,节假日也不例外,使无偿献血活动逐步被市民接受。2004年成都市共有116394人次参加自愿无偿献血,临床用血100%来自于公民个体自愿无偿献血,从而结束了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的历史。
综观国外经验,我们或许可以窥见无偿献血之症结。日本从卖血过渡到无偿献血整整经历了10年。为推动无偿献血,该国在1964年作出了《关于推动无偿献血的决定》,在各市、区、镇、村以及保健所设立了协议会,把能发动的部门和能利用的一切宣传工具充分调动起来,以法律形式规定官员必须带头无偿献血,凡就任政府厚生省大臣一律献血一次,都、道、府、县官员每年献血一次,超过年龄或因病不能献血的,要到血液中心当一天负责人或组织一次献血活动。同时,日本还规定每年7月为献血活动月,在中小学开设献血知识课,并组织学生到血液中心参观。从此,无偿献血工作每年都有新进展,到了1973年,无偿献血终于保证了全部临床医疗用血量。
前方:和谐、健康带来坦途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一直向世界各国呼吁“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原则”。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都实行了无偿献血。2000年7月,在奥斯陆举行的国际输血协会第26届大会上通过的《献血和输血的伦理规范》就规定:在任何情况下,献血或捐献用于移植的造血组织,必须完全是自愿和无偿的,不应让捐献者承担任何形式的压力,必须给予献血者知情权,自愿同意捐献血液或血液成分,并且同意输血服务机构合法使用其血液。目前该规范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联合会、欧洲议会等接受。
据调查,我国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5%以上,有近三分之一地市的临床用血全部来自于自愿无偿献血。最新消息显示,2006年北京市自愿无偿献血42.5万袋=8500万毫升=85吨。
关于供血工作的管理也日臻完善。卫生部近日通知提出,对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实行岗位培训考核制度。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岗位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考核合格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给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取得考核合格证书者,方具有相应工作岗位上岗资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富有爱心,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社会民众融入到无偿献血者的队伍中,在这些无偿献血者的带动下,我国无偿献血工作逐步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展示了我国无偿献血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社区无偿献血总结篇2
【关键词】艾滋病感染者;抗-HIV1/2;检测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0.047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侵犯CD4淋巴细胞为主,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特征的传染病[1]。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据WHO统计,目前HIV感染者中经血液途径感染者约占5%~10%,而在我国因采血浆及输注血液制品而感染HIV者分别占9.7%和1.5%[2-3]。为防止HIV经血液传播,提高血液质量,对无偿献血人群进行了抗-HIV检测的检测是防范措施之一。笔者对枣庄市2006年1月-2011年12月145133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ELISA检测初筛,将阳性标本经枣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至山东省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站2006-2011年的无偿献血者标本共145133例,年龄18~55岁,职业包括政府机关人员、大中专院校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民和自由职业者等。
1.2检测仪器瑞士产MicrolabSTAR全自动加样系统FAME24/20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仪器设备经过定期校验合格。
1.3检测试剂抗-HIV检测试剂盒,分别为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豪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均批检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抗-HIV质控血清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有效期内使用。
1.4检测方法无偿献血者标本分别用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试剂进行抗-HIV初复检两遍检测,对经实验室按检验操作规程判定阳性的标本,送枣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做确认试验。
2结果
2001-2011枣庄市无偿献血者-HIV初筛阳性及确认试验阳性结果见表1,抗-HIV确认阳性表现情况见表2,抗-HIV检测结果见表3。
3讨论
枣庄市1996年以来,逐步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到目前全市临床用血已达到百分之百来自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人群相对于以前的有偿献血人群,血液质量高,经血传染疾病检出率相对低,对预防血液传播疾病有着重大意义。由于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已由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对无偿献血人群中HIV的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低危健康无偿献血者,阻断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3.1结果显示本市最近6年间无偿献血者中2006-2007两年HIV感染人数为0。2008-2011四年共确认抗-HIV阳性感染7例,感染率为6年间无偿献血者总数的0.0048%(4.8/10万),明显低于沈阳地区感染率(8.99/10万)和郑州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0.013%),显著低于中国全人群感染率0.057%(57.00/10万)[4-6]。其原因可能与枣庄属于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来人员较少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应引起注意是最近四年来,每年都有1~2例抗-HIV阳性在无偿献血者人群中被确认。这说明艾滋病的感染在普通人群中有扩散的迹象。
3.2结果显示确认7名抗HIV阳性者中年龄19~30岁的5例占71.4%(5/7),这一年龄组的人群在无偿献血人群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社会外环境及个人素养的原因,这部分人群中的少部分青壮年者,成为性乱,吸毒等不良行为的主要侵害对象。这部分人群在献血者中属于高危人群,受HIV,性病感染的几率较高。因而把这一年龄组献血者作为动员、招募重点的同时,应该专门加强对这部分青壮年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体检医师的征询技巧和能力。笔者建议要提高体检时的有效沟通,学习有技巧的沟通方式,来提高高危行为告知率[7]。同时在献血时宣传献血后回告和保密性弃血的作用,用温馨提示卡等形式提高回告率,引导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到疾控部门做更为专业的咨询检测,预防艾滋病的需要,更是为了确保血液的安全[8]。
3.3确认7名抗HIV阳性者中已婚2例,占28.6%。未婚5例,占71.4%。未婚5例中除1例为男男传播,其余为异性传播。这说明本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以性传播为主,71.4%为未婚。在高中,大学校园开展性知识性道德教育,培养青年人正确性道德观,提倡有安全的性行,在HIV的防治和安全输血方面有重要意义。
3.4在调查中还发现7名抗-HIV阳性者全部为本市常住户口,男性多于女性(6∶1),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艾滋病流行在一些地区已进入快速增长的态势;感染呈簇状分布,在部分农村地区,感染者以男性为主,青壮年感染者占80%[9]。调查中发现献血员HIV感染,男性比例,年龄分布,都相同于上述报道相似。
3.5在检测的145133份标本初筛阳性标本212份,在初筛阳性标本中只有7份被确认阳性,假阳性率为96.7%,与文献报道ELISA法普查正常人群初筛阳性结果的97%为假阳性的值接近[10]。影响ELISA试验结果的因素既有试剂因素也包括试验过程的各个步骤,还与检测标本有关如CMV、EBV等抗原性物质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疾病本身的干扰。初筛试验往往呈假阳性,须被确认试验所排除。建议血站成立相关科室有专人对假阳性和单试剂阳性这部分献血者进行通俗科学解释,避免引发这部分无偿献血者的不良情绪和不当社会言论,对无偿献血员的招募照成不良影响。
3.6根据本文结果本市HIV感染状况目前呈现一般人群(“健康献血者”)的特征,这就要求加强血站工作人员的沟通技巧提高高危行为告知率,选择低危健康无偿献血者,使用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这对预防经输血传染HIV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0.
[2]高峰.输血的病毒安全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
[3]季阳.输血相关HIV/AIDS[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6.
[4]王芳,栾燕,刘显智.沈阳市近8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8):1996-1998.
[5]刘英国.郑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2):135-13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报告[R].2010.
[7]余世维.有效沟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
[8]韩素英,张燕林,朱莉莉.10名献血者保密性弃血调查与安全输血[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58-59.
[9]安永强.戴志澄谈艾滋病在中国[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1,7(5):259-262.
社区无偿献血总结篇3
一、年全区无偿献血工作情况
年度区公民无偿献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各乡镇党委政府、区红十字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年度全区共组织计划无偿献血活动5场次,实献人数417人,总献血量达90400毫升。在本年度的无偿献血工作中,一些单位能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如东峤镇、教育局、东峤中学和大丘中学等单位。但也有一些单位不够重视,组织落实工作还不够到位,希望今年这些单位能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工作措施,切实做好年度的无偿献血工作。
二、年全区无偿献血工作安排
(一)无偿献血的年度计划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省政府关于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的要求,结合市政府办公室下达的年度无偿献血指标数,年全区计划发动公民无偿献血1500人次,年度计划执行时间自年2月至2008年1月止。
(二)无偿献血者的基本健康标准
1、年龄:18-55周岁;
2、体重:男50公斤以上,女45公斤以上;
3、血压:90-140/60-90毫米汞柱;
4、心肺正常、肝脾不肿大;
(三)无偿献血的献血量:每次每人200-400毫升。
(四)无偿献血的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无偿献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赋予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保障经济发展的大事,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每一个身体健康的公民每年都可以参加无偿献血。各单位要依法切实加强对献血工作的领导,把无偿献血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由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切实抓好本年度的无偿献血工作。
2、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各乡镇及宣传、教育、卫生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普及献血的科学知识,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教育;广电等新闻单位要依法开展关于无偿献血的社会公益宣传;各类学校要依法开展血液科学知识教育,使无偿献血者的优惠用血、免费用血政策及科学献血无损健康、有益健康等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社会充满深厚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
3、抓住重点,力争突破。要深入发动农民无偿献血,使无偿献血工作在农村有新突破。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临床用血量也占大多数,但农民无偿献血却一直是薄弱环节。因此,只有充分发动、积极组织广大农民参加无偿献血才能确保无偿献血长期健康发展。今年,各乡镇人民政府务必坚持“兼顾城市、面向农村”的工作方针,在继续动员广大干部、军人、教师、医务人员带头献血的基础上,要把工作重点移向基层。
4、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为确保市政府办公室确定的公民献血指标如期完成,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把无偿献血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实事来抓,要制定具体措施,将各部门、各单位的无偿献血指标的完成情况列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区政府也将对各单位的无偿献血情况进行通报。
社区无偿献血总结篇4
一、加强领导,建立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有效机制和管理体系
1、为提高我市自愿无偿献血比例,全面落实年全省血液工作重点,市中心血站宣传科结合我站总体工作,以无偿献血工作的“四个转移,一个延伸”为指导原则,把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作为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领导,求实创新,积极探索和研究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新途径、新思路、新方法,拓宽宣传领域,从根本上调动公民无偿献血积极性,促进公民在意识上的转变,以使成为固定的自愿献血者,基本上走向由有偿供血向无偿献血的过渡,临床用血完全有了极大的保障。
2、为全面实现无偿献血工作的“四个转移,一个延伸”工作机制,我们以“5.8”世界红十字日、“6.14”世界献血者日、《献血法》实施纪念日和深入县、市区组织无偿献血等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以血液质量为中心,保证临床安全输血”这一永恒的主题,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如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标语、制作专题栏目、播放专题公益广告等有针对性的宣传咨询等活动。重新制作无偿献血宣传册,注入新内容,改变新形式,推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拓宽无偿献血宣传方式,开展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工作
1、无偿献血工作以宣传为导向,重点突出“无偿献血、关爱他人”、“献血有益健康、救人功德无量”、“一人献血、全家受益”等宣传。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无偿献血、利民、利己、利社会”的氛围,宣传介绍我市无偿献血优惠待遇等,把无偿献血宣传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更贴近群众,使无偿献血工作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参加无偿献血。
2、利用新闻媒体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电视台播放无偿献血知识、血液生理知识及输血知识等;了解献血法律法规和科学的血液生理知识,弘扬博爱奉献精神;通过普及献血知识,使“无偿献血,有益健康”的意识深入人心;利用《日报》宣传报道为无偿献血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优秀组织者及个人,宣传无偿献血者的崇高行为,以此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逐步提高我市无偿献血工作水平,实现临床用血完全来自无偿献血。
三、开展无偿献血专题宣传活动,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发展
社区无偿献血总结篇5
关键词:安阳地区;献血者;基本情况;分析
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点,西倚巍峨险峻的太行山,东联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是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现辖一市、四县、四区和一个高新开发区。安阳市总面积为7413平方公里,总人口525万人。市辖区面积543.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1.2万人。
1临床资料
2010~2012年安阳市无偿献血原始记录,共计163808人次,年龄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
2结果
2.1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情况分析,见表1。
2.2不同采血点采血情况分析,见表2。
3讨论
从以情况来分析,可见我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男性远高与女性,主要原因与女性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社会流行观念有关,如月经期、哺乳期、减肥等,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应暂缓献血[1]。献血者献血比例最高的年龄组主要集中在36~45岁,其次为26~35岁,18~25岁比例最低,其原因分析为:此年龄段以大学生为主,我市只有两所高校,而且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献血人群,年龄小、体重低、女性献血者和首次献血等因素均是发生献血反应的危险因素,其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4.54%,远高与一般献血人群[2-3]。这一因素也制约大学生加入无偿献血队伍。根据表2不同采血点采血情况可以看出市政广场与滑县采血屋比例占最多,主要是两个采血点成为固定采血点时间较早,是广大市民熟知的献血点,地理位置在市中心,人流量比较大。其余几个县献血比例大致相同。贞元广场献血比例最低,与开展献血宣传时间较晚、宣传力度不够有一定相关。
通过对以上情况分析,我们在今后开展宣传和动员方式上应采取灵活多变方式。①在宣传上建立完善的招募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注重细节,增加与献血者的情感交流。特别对县级采血点应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农村居民对对献血知识和血液生理知识缺乏了解,对献血的态度存在的误区。献血前咨询中,应详细了解其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告知献血前后注意事项,并逐一排查,选择合适的献血者以降低献血风险,对初次献血者实行100%电话回访制度。②改善献血环境,重点在于安全、卫生、舒适和便利。③提高服务质量,正确对待、处理献血者的投诉及建议,并针对献血者投诉开展调查,提出有效的纠正措施;实行献血后的感恩致谢、信息反馈,在献血者生日和重大节日时的问候,和定期回访等,使献血者感到被尊重、理解和关爱,提高其社会认同感和个人荣誉感;做好血费返还宣传工作。④继续发展献血志愿者,既能以亲身献血经历宣传,又能加强联络沟通。⑤在落实措施上,应开拓思路将固定采血点延伸至乡镇,增加出车频次。⑥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需求宣传方式,提高其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水平,消除疑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通过灵活多变的宣传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无偿献血事业朝着良性轨道上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S].2005:11-17.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有关周记范文(整理9篇)
- 阅0有关周记范文时光如水,生命如歌。在白驹过隙间,我们又送走了一个轻松暑假,迎来了一个紧张新学期。我暑假是充实,为了让我在最后一年里,成绩能有突飞猛进。妈妈给我订下了目标:抓.....

二年作文范文50字(收集2篇)
- 阅0散文感恩入党实施规定篇1收据报告公司简介员工申请应急预案我课外知识举报信朋友圈志故事优秀说明文谚语,自我介绍教学贺信黄庭坚合同:爱国民主管理。论文方案组织生活会叙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