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专科护理技能(整理2篇)
来源:
骨科专科护理技能范文篇1
【关键词】骨科护理发展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医学技术的发展,骨科医学也在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护理对象的转变,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骨科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和患者的要求,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想出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骨科护理的发展。
1骨科护理的新发展
1.1疾病谱与病种的改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受伤的患者成了现代骨科主要的护理对象,他们往往表现为多发骨折、粉碎性骨折,甚至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此类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单纯的四肢骨折、脱位等则以老年人为多。
1.2老年骨科护理需求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占骨科患者数的30%~35%,老年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患者增多。以往老年四肢骨折的保守牵引治疗也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年龄从50~60岁扩大至80~90岁。同时高龄与手术后非手术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疾病而使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1],这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1.3诊疗手段的发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骨科医生所能应用的诊疗手段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特别是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的增加,由于高龄患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骨折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患者明显减少,外科手术干预成了老年骨科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严重开放性骨折,肌肉血管的毁损面临截肢的肢体,经过清创骨折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皮瓣移植的保肢手术。关节置换拟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书本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1.4护理对象的需求在发展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患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骨折患者要求尽早离床活动,截瘫患者要求再次手术、恢复肌力、重返社会,关节重建患者要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肿瘤患者要求保肢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需要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手术、最优质的护理。
1.5护理对象康复地点及模式的发展骨科患者需要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恢复缓慢、易出现并发症等特点,再加之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部分患者需要在医院治疗康复的基础上,逐渐扩展护理的范畴,提供专门化的护理服务[2],进一步发展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在国际范围内,均有一种新的趋向,即重视在家里给骨科患者(包括术后患者)良好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因为大多数骨科患者的康复过程是长期的,无法长期住院完成。K.S.Lin等观察了一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康复患者和家庭康复患者的功能结果,发现两者相同。类似的研究提示:只要加以指导和监测,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对骨科康复来说也是有益和有效的[3],且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超级秘书网
2针对骨科护理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1)常见病的变化要求骨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处事能力,分秒必争的急救意识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同时要拓展知识面,不仅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还要掌握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的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2)针对老年患者知识层次低,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应勤、细。巡视病房要勤,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要勤,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及健康宣教要勤。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观察病情要细,不仅要观察手术的局部情况,更要观察全身情况。交接班要细,做到床头交接班,当面讲清、看清,避免意外发生。(3)由于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同一种疾病症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故护理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情况下,应多与医生沟通,参加医生查房及术前讨论,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同时要加强护士的在职继续教育。而且要根据职称、工作年限,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培训。随着国内外护理事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要的变化,使得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护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骨科护理需要专门化、细分化,骨科需要开展社区和家庭护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科护士。骨科护理的发展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多种类的、个性化的服务,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护理专家。国外大量研究证实,临床护理专家的出现对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骨科护理的发展与骨科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4]。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老师指出,“要抓好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5],使我们的护理队伍形成一个“T”字形的人才队伍。(4)随着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加强沟通,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缩短护患距离,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5)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到家庭康复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在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康复的锻炼,还要教会家属如何督促协助患者持之以恒的锻炼,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门从事骨科患者的康复工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骨关节疾病已日益构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甚至导致残疾。1998年WHO在瑞典隆德召开会议,决定将2000~2010年定为“骨关节十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一项针对骨与关节疾病的运动[2]。“骨关节十年”给骨科康复护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给骨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平台,要培养专科康复护理的人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不断的开发应用。护理专业内部的分化程度也在增加。专科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我们骨科护士在忙于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加科学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进取,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小峰.骨科护理的新趋势及对策.河北医药,2003,25(1):62-63.
2许红潞,张瑞芳,陈晓玲,等.从“骨关节十年”谈专科护士发展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3,3(1):25-26.
3卓大宏,骨科康复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3):242-244.
骨科专科护理技能范文篇2
【关键词】骨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获得身心安全。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理工作涉及范围广,人员多,事情杂,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较多,影响治疗效果,造成医院和病人的经济损失,所以要求护理人员要更加细心、认真。
1骨科患者的特点
骨科患者大多是意外事故受伤住院,一般事前都没有心理准备和症状研究,骨科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行动不便,自理能力明显降低。骨科病例形式多样,手术类型更是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增强,医院更新了许多医疗器械,技术也有了改变,这些都为骨科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
2骨科安全护理隐患
2.1医院管理条件
在人员配置方面,有些医院会存在较大的失误,达不到医院的标准要求,护理人员与医患之间存在沟通问题,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做不到服务满分。而且现在许多护理人员都过于年轻化,缺少基本的护理常识,经验少,导致问题发生时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有些医院为了避免麻烦,省略了岗前培训,许多护理专业学生直接从理论到实际,缺少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差,有些甚至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知识。医院方面也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缺乏监督体制,有的只是形式上的,并没有落实到实处,护理管理水平也不一致,对护理工作造成了安全隐患。
2.3护理人员因素
就护理人员来说,大致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专业知识不足,骨科护理人员如果专业知识不过关,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误,引起医疗事故,是患者和医院的不幸。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容易造成操作失误,对患者的病情判断出现差错,如果在患者抢救时出现病情判断上的失误,会导致措施采取不够及时,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期。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分析时,由于个人专业知识的欠缺,导致专业分析不足,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护理人员只能遵循医生的嘱托进行护理,却很难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应急措施,耽误抢救的最佳时期。护理人员的工作还包括记录每位患者每段时间的病状,专业知识的不足导致记录不完整或者记录不及时,不能及时的反映患者的情况,延误治疗。近年来骨科新增了许多的先进医疗器械,大多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对这些器械并不熟悉,甚至很多人不懂得如何使用,不能按照要求合理操作。专业知识的不足导致医患沟通减少,医护人员不能具体了解患者的情况,信息量减少,不能做出合理的护理安排以及治疗。二是责任心的缺乏,各种原因导致医院的护理人员缺少,每一个护理工作者都身兼多职,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即使如此,相应的报酬却没有得到提高,护理人员难免会出现懈怠的心理,对工作失去了积极性,得过且过,大量的工作影响工作人员正常的休息,造成他们生理、心理上的疲惫,责任心缺失,成为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之一。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以及护理操作流程,这些疏忽都有可能引起患者的病情恶化。
2.3患者个人意识
骨科患者大多是意外造成的,这些意外一般情况下,患者都不会预料到,而且缺乏心理准备,由此引发内心的心理抵触和消极情绪,导致不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耽误病情的治疗。由于是突发情况,患者对病情了解较少,准备也不充分,容易发生各种意外。
2.4外在环境条件
病房中的各种条件以及设施配置也会影响患者的心情和治疗效果。比如,骨科患者一般都行动不便、身体虚弱,但是病房中有时会出现地面湿滑或不平等情况,造成患者容易发生摔倒等意外情况,影响治疗。
3骨科安全护理对策
3.1加强医院管理
对医院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能够弥补一部分护理造成的安全隐患,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流程,对护理人员组织专业的学习和考核,落实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水平,争取将工作做到实处。由于一些情况,医院的护理人员通常人手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要对这些工作人员采取补助措施,工作虽然辛苦,但他们心里也是满足的,这样工作才会有动力。在医院骨科病室应该注意对环境的处理,比如:在地面铺上防滑垫,避免患者由于行动不便而摔倒。
3.2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骨科护理人员在入职之前应该接受专业的训练,制定专业的培训计划,在规定的时期内进行专业知识与技术的考核,严格把关技术水平。由于科技日新月异,要时常关注医学最新动态,了解掌握最新资讯。定期组织护理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最新技术和疗法的研究与探讨,对于一些技术交流会要鼓励参加,进行再教育和学习。护理工作最重要的还是实践,要严格考察护理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一旦出现失误要及时指出并督促改正。
对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要特别注意,生活总会出现不如意的地方,但面对工作要做到公私分明,面对病患要将自己个人情绪收起来,理智面对病患,拿出自己的专业水平,冷静分析问题,为病患解決问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及时开导,与患者有效沟通,细心观察病情变化情况。遇到紧急情况也不要慌乱,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沉着应对。骨科患者一般情况会伴随并发症,这种情况下要运用专业知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比如:由于患者长期躺着,不能活动,通常会产生压疮、器官感染等,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学会如何呼吸,如何有效咳嗽等,在手术之后,如果患者情况允许的话,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翻身、拍背等,适当的下地活动等,但一定要注意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强度也要适中。
4小结
骨科护理工作对工作人员提出很多要求,只有确保各类制度的稳定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严格把关,才能将意外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铁英;探析骨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年17期
[2]蔡玲,胡学捷;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吉林医学;2013年28期
[3]李素莲;骨科护理安全隐患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医药前沿;2012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