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和茶文化(收集3篇)
来源:
茶艺和茶文化范文篇1
关键词:茶艺教学;表演;背景音乐;选择;融合
茶艺是一种艺术形式,源于唐代的灿烂文化,通过宋、明、清几代的历史发展,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它融茶艺术、饮酒艺术、表演艺术、环境艺术和音乐艺术为一体。茶艺表演是将茶性特点、冲泡技艺、审评要求、茶艺礼仪等艺术化、形象化的基础上,由茶艺表演者营造出优雅和谐的品茶环境和氛围,使饮茶、观赏的人在欣赏、品饮过程中享受茶艺之美,感受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乃至领悟人生哲理。作为一名茶艺专业的音乐老师,笔者深知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促进了文化品位的提高,在茶艺表演中,音乐起到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不同民族、茶类、主题的茶艺表演形式都有所不同,选取烘托氛围的背景音乐也应不同。在茶艺专业茶艺表演的教学当中,应该更加具体透彻地给学生分析,让学生知道该艺术是包含了茶的茶性特征、冲泡特点、表演流程和地方文化风俗特点以及茶艺主题等多方面因素。因而如何结合茶艺表演和音乐艺术之美,合理选择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才能更好地营造出茶艺表演及品饮环境和氛围是笔者探者的重点。
一、茶艺表演和音乐的个性与融合
1.茶艺表演的基本内涵
大众理解的茶艺表演是以茶道文化与美学内容为基础,并以茶叶的冲泡及品饮过程作为艺术表演的载体,同时将音乐、演艺、书法、绘画、文学、服饰、场景等各个细节要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茶艺表演是在具有悠久历史深度的茶道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同样是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文化与艺术相融合的产物。饮茶仪式可以使饮茶在优雅和安静的环境中冥想,享受茶礼的美,静悟茶的精髓。茶艺表演源自古代劳动人民,不仅具有历史深度,也同样是一种大众文化,具有广度。据有关文献记载,魏晋思想奔腾时期就出现了茶艺表演的雏形。隋唐文化绽放时期,茶艺表演日渐成熟。明清文化集中时期,茶艺表演逐渐融入社会生活和各地民风民俗之中,并成为了一种历史积淀。虽然我国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文献记载中并未出现“茶艺”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茶艺”的称法才被引入,逐步形成了程序化、步骤化的茶艺表演。
2.音乐的基本内涵
音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涵盖了器乐、声乐、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每一首音乐都有它独立的个性,是创作者当时全部感受的载体。在音乐艺术中存在著名的两分法的论断:特殊与非特殊内涵,属于音乐艺术内涵理论的基础论据。两分法的“特殊”和“非特殊”表示“专有”和“非专有”,相比较而言,后一组容易产生“非独有”与“独有”等歧义。在当代艺术表演艺术中,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它有一种传达情感、艺术结构、营造气氛的场景等功能。
3.茶艺、音乐艺术层面的多样化融合
中国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表演形式多样、民族风情不同,民俗茶艺表演也各具特色。近年来,茶艺表演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各地代表的民俗茶艺纷纷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如北京盖碗茶、潮汕功夫茶、四川掺茶、白族三道茶、藏族酥油茶、广西六堡茶等,这些全国各地的茶艺表演结合当地特色的音乐涌现出浓郁的民族风味,充分体现了我国多民族的特色与幅员辽阔的地域风情。因而,在特色少数民族茶艺艺术展现中,不仅要讲究冲泡技艺、品饮艺术、服饰细节、布景等,还应选择能灵活运用代表着民族特色的背景音乐,更加全面化地展现出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与饮茶习惯。例如,在云南白族三道茶茶艺表演中,茶艺师不仅要展示冲泡茶的技巧,炮制热茶还需要用特色土陶茶具,这样能够丰富茶艺表演的民族意义。
4.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类型和特点
(1)中国古典名曲。传统中国的古典名曲大多采用洞箫、琵琶、古琴、古筝、二胡等音乐,通过独奏或者是合奏来表现的。而这其中古典名曲所体现的情感是委婉却又缠绵、细致真切、感情细腻的。所以,在当代茶艺表演中结合古典名曲,恰恰能促使茶客快速融入品茶道氛围中,心旷神怡,纵身道法自然。同时,在古典名曲中,尤以反映高山流水之音、登高思乡之情、月下朦胧和禽鸟之声的曲目可作为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正如反映望月之情的《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月儿高》《关山月》《彩云追月》《霓裳曲》《汉宫秋月》《灯月交辉》以及《秋胡月夜》等。这些传统音乐能够让品茶客如临其境,在观赏湖光月色之美时,欣赏茶道、茶艺表演之美。《幽谷清风》《潇湘水云》《汇流》及《流水》等汲取大自然山水之美的曲调,给茶客带来自然和谐之美,焕发了品茶客对大自然的无比崇拜与赞美之情,从而引发对茶、对茶艺表演的关注。汇聚念情、念亲的《阳关三叠》《远方的思念》《情乡行》《塞上曲》等,将其置为背景音乐,真真切切地将茶客与茶之间建立起细腻深厚的情感。《平沙落雁》《鹧鸪飞》《空山鸟语》及《海青拿天鹅》等表现自然鸟兽的传统音乐。能够让茶客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震撼美,让茶客进入茶道自然,更好融入茶的世界。(2)近代作曲家所谱写的背景音乐。不同于古典名曲的和谐柔美,《闲情听茶》《桂花龙井》《茶雨》及《听壶》等近代名家创作的音乐则富有意境,这些都是近代作曲家们专为品茶、茶艺表演而创作的背景音乐。在茶客品茶时,伴随这些独具意境的音乐,能够将茶客嘈杂的心带入茶的优美意境内,让茶客纵情感受到茶文化的精髓。
二、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
1.根据茶艺表演所要传达的茶性来选择
茶艺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使得我们必须根据要表演的茶类及茶性来选择相应的背景音乐。我国是茶业大国,目前有白茶、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及其他再加工茶,种类繁多。茶的种类不同,它所涉及的冲泡技艺及表演艺术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如上所述,不同的茶类因其茶性不同,它的外形、香气、滋味、加工、冲泡、品饮方式等都各不相同,在进行茶艺表演时,明确要由所要传达的茶性来匹配对应的乐曲。例如,绿茶的加工方式、冲泡程序相对较为简单,茶香清淡、茶汤滋味鲜爽、颜色淡雅,根据茶性应选择较素雅、简洁、悠扬的乐曲,因为竖琴、古筝、竹笛等传统乐器,这些乐器在模仿清澈、绵长的水流声上比较突出。所以茶艺表演者可以选择古筝或笛子演奏的乐曲结合绿茶茶艺表演。乌龙茶制作工艺繁琐,茶汤香气馥郁醇厚,茶性沉重浓厚,茶艺冲泡及表演程序复杂,所以其背景音乐应该是以舒缓柔和而又情感饱满的中国传统古典音乐,如古琴、洞箫等,从而突出乌龙茶的茶性特点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红茶相比较其他茶叶茶性具有冷艳、高贵的特点,更有茶中之梅的美誉,可以选择与梅花、寒冬等气质相近的乐曲作为红茶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茶艺专业教师在茶艺表演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根据茶叶的冲泡方法,并在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如何选择运用背景音乐,将乐曲与茶叶独特的气质进行糅合,达到渲染气氛,彰显茶艺表演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气质。
2.各民族风俗与茶艺表演所需背景音乐的有效融合
我国是茶叶、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各个民族的茶俗及表演方式风格迥异,时间与空间共同积淀出了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现阶段,国家鼓励发扬民族文化,各代表少数民族特色的茶艺表演也逐渐兴起和传播,成为茶艺表演的特色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茶艺表演很好地结合了本民族的民俗及歌舞艺术,如藏族的酥油茶、傣族的竹筒茶、广西的龙虎斗、白族的三道茶等都展现出少数民族的文化魅力,在其茶艺表演中多数表演要求环境、服饰、道具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因此所运用的背景音乐也必须能够表现出其民族民俗特点,才可以充分发扬该民族的传统茶俗文化。例如傣族的竹筒茶,在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具有云南傣族特色的乐器演奏的乐曲,例如葫芦丝、巴乌等演奏的《欢乐的巴乌》《竹楼情歌》等。在茶艺表演过程中背景音乐对茶艺动作及表演氛围进行了美的衬托与渲染,在茶艺表演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民俗茶俗文化,选择当地民族乐器乐曲及民谣为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也可与当地特色舞蹈进行节奏配合,使茶艺表演精彩更具有特色。
3.根据茶艺表演的主题来选择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各地方都推出当地最具特色、主题鲜明的茶艺表演。目前茶艺表演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设计新颖,主题各不相同。而茶艺表演的主题就是寄情于茶,让茶作为一种有效载体来表达其中细腻的感情。创作者们可以根据不同茶类的表演程序及茶性特点,让茶艺表演可以有更多的主题选择。正如写作文一样,可以有表达励志、亲情、学习、互现帮助等正能量主题。例如笔者学校2016年茶艺参赛作品:潮汕功夫茶情思——《守望与归盼》这一主题茶艺,是以潮汕功夫茶的冲泡流程为表演主体,描述了忙于生计的子女在外努力拼搏与家中老父母的守望,通过一杯功夫茶,表达了儿女的思乡之情,家中老父母的思念、支持与期盼。那么前面温洗器具、赏茶、纳茶、洗茶泡茶部分的背景音乐是选择了一首比较安静的古琴,古琴音色厚重、幽静,古朴,能够很好地叙述出子女在外打拼的努力、辛苦和思乡之情,以及家中老父母对子女默默的守望与支持。而在茶艺表演的分茶、献茶与结束部分,笔者选择一首古筝与多种乐器合奏的感人曲子,把表演及主题推向高潮,表达了子女及老父母的相思之情,渲染现场气氛。主题茶艺合理选择背景音乐的难度是非常高的,它必须结合前文3点的所有内容,再赋予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最后再来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这一切都是比较需要技巧性。茶艺专业教师应该在上课过程中,对音乐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小结
当前,我国常见的茶艺表演多以重冲泡动作、轻背景音为主,以致很多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茶艺表演都使用了一样的背景音乐,造成了欣赏、品饮者的审美疲劳,从而削弱了对茶艺表演动作的直观感受,无法纵身其中。所以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考验着茶艺专业的教师、学生和茶艺爱好者的智慧。为满足欣赏者对茶文化的精神追求,茶艺文化的教学人员、创作传播人员务必要对背景音乐的选择进行合理的解析,与茶艺表演相糅合,更深层次地表现出茶艺表演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许远伟.论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重要性[J].福建茶叶,2016(4).
[2]胥佳.浅谈农村茶艺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及审美[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
[3]陈力群,郭威.茶艺表演阐微[J].艺苑,2014(2).
[4]刘钟瑞.浅谈茶艺表演中的技艺和气质[J].农业考古,2006(2).
[5]刘盛龙.感悟茶艺表演[J].农业考古,2004(2).
[6]张明行.帝国茶苑举办中国茶艺表演洋观众齐鼓掌谢幕场面感人[J].农业考古,2004(4).
茶艺和茶文化范文篇2
一、茶艺表演与音乐艺术的结合
同属于艺术门类的茶艺与音乐,虽然各自独立,却又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结合,带给人们感官的享受与精神的愉悦。其实,茶艺与音乐之间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文人充当了桥梁的作用,而文化则成为孕育的土壤。茶艺正是在古代文人的参与下才成为了一门艺术。精通音律的古代文人,将茶艺与修养、教化等密切结合而形成了雅士茶道。作为将茶道演变为雅事的重要因素,背景音乐提升了茶艺的文化品位。在古代社会,与茶艺表演相结合的背景音乐多为古琴所奏。在当代社会,茶艺表演引入了更多的新鲜背景音乐元素,更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与创作
(一)依据茶的种类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
由于生长环境不同,不同地域出产的茶的味道不尽相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应该根据每种茶的不同特性及其本身带给品茶人的感受进行选择与创作。比如,乌龙茶茶艺表演通常运用《高山流水》等古典音乐作品为背景音乐,或者创作专用的茶艺背景音乐,表达心领神会的茶艺之美,让品茶人品茶之际,神游茶乡的风情,享受茶乡的风味。比如,禅茶茶艺表演中,表演者融传统茶艺文化与禅文化为一体,使品茶者品茶时能够感悟禅茶一味之境界。佛教与茶艺结缘两千年来,禅茶展示了禅宗的对茶艺的体验。禅宗公案记录的称之为手段的形态各异的动作与姿势,不仅有静态的造型,而且有动态的表演。伴随着佛教背景音乐,茶艺表演者变换着茶艺表演的动作与手势,传达着禅意的体验。中国茶的品种多种多样,不同的茶发源于不同的地域,蕴涵着不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信息,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韵味。由于不同地域与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与民族乐器,创作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时,应该像创作其他特殊音乐那样,为每种茶艺表演创作适宜的音乐。当音乐在耳畔响起时,欣赏着美妙的茶艺表演,品味沁人心脾的茶香就能推断出茶的品种,使茶艺表演与背景音乐彼此和谐融合。
(二)依据表演形式和品茶环境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
虽然茶艺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不管何种形式的茶艺表演,假如不结合品茶环境而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哪怕表演多么出色,也会给人一种不搭调的感觉,品茶人不能静下心神品茶,就无法品出茶汤之美,也无法感受到茶艺之美。反之,假如茶艺表演能够依据表演的形式与品茶的环境选择与创作适宜的背景音乐,品茶人能够平心静气品茶,与茶艺表演和品茶环境融为一体,更易引发对茶艺之美的感受与茶道精神的思索。因此,茶艺表演时,依据表演形式与品茶环境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是非常重要的。茶艺表演充分考虑品茶环境,选择与创作适宜的背景音乐才可以尽可能发挥表演者的表演。品茶人能够融入茶艺表演中,茶艺表演者才能收获表演的成功。比如,在自然山水之间的室外进行茶艺表演,周围是巍巍高山,泉水喷涌而出,背景音乐就可以选择与创作贴近自然之音的曲目,甚至有时可以不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在这样的茶艺表演中,达至人境合一,实现自然的和谐,就能将茶艺表演展现得尽善尽美。需要强调的是,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应该综合考虑表演形式、品茶环境与茶艺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茶艺表演既是茶艺的表演,也是茶艺、舞蹈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综合展示,是一种和谐融合的美感展现。
(三)依据民族风俗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在茶艺方面也不例外。每个民族选择与创作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都与本民族的文化风俗紧密相关。在茶艺博览会上,不同民族的茶艺表演者身着不同的民族服饰,展示给人们不同民族特色的茶艺,具有民族风情的背景音乐更增加了茶艺表演的民族风味,使茶味中也隐约弥漫着浓浓民族味道。少数民族的茶艺表演,既讲究展现泡茶的技艺,又注重布景、配乐与姿态的搭配。例如,大理白族的三道茶茶艺表演中,茶艺表演者在展现泡茶技艺的同时,伴随民乐的伴奏穿插表演舞蹈,将单一的茶艺表演演绎为小型的舞台剧,使用地道的土陶茶具将泡好的热茶盛给品茶者,使茶的味道平添了不少秋色。少数民族茶艺表演由于具备深厚的民族特色,历来非常受到人们的欢迎。当茶艺表演时响起某个民族的背景音乐,就会使品茶人联想起该民族的特色,茶中也会增加一丝民族风味。所以,茶艺表演时选择与创作背景音乐,应该与民族习俗紧密相关。民族风格发生变化,茶艺表演选择与创作的背景音乐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才能使茶艺表演别具一番风味。
茶艺和茶文化范文篇3
一、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茶,作为物种,经历了由野生到种植,再到选优繁育的过程。茶叶的制作也是与时俱进,逐步发展的。人类的用茶,经历了“食用”、“药用”、“饮用”这三个阶段。在西汉中期的四川成都一带,人们已经开始将茶当做饮料了。而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更深入更广泛地进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地域范围扩展到长江以南地区,在史料中对茶的记载也开始逐渐增多。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茶在这一时期开始与道家、儒家的思想发生联系,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开始萌芽。茶引起人们的兴趣,除了解渴、提神的原始功能,首先在于它的味美。要想获得这种美味,只采饮天然的茶不远远不够,还需要选择茶叶的品种,对茶的种植、采摘、制备、冲泡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物质基础与精神文明都达到了新的高峰,使人们能够超出日常生活必需之外,去追求能给自身以更大精神享受的生活方式,饮茶便发展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民俗并开始形成茶文化。被誉为“茶圣”的唐人陆羽著有《茶经》一书,是对当时唐代以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与茶文化的全面总结。陆羽不仅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茶叶产制烹饮技艺,而且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茶德和茶人精神。
成为中国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标志。宋代是我国茶文化深入发展的时期。由于官僚贵族的倡导示范、文人僧道的推广传播、市井阶层的广泛参与,茶叶在物资领域的地位几乎可以比肩柴米,饮茶在精神文化领域也成为了一种流行时尚。这一时期,点茶、斗茶、分茶等与茶有关的记载层出不穷。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游牧文明对中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中国茶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饮茶方式由宋代的繁琐走向简约。明清时期,散叶茶得到了大力推广,名优茶的品种也大量增加,饮茶技艺也随之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全国各类茶馆林立,茶书、茶诗、茶画众多,并开始成为西方与中国贸易的主要物产。
二、茶艺表演的兴起
几千年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积累,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融化在茶香清泉之中。饮茶风尚同样溶入了现代人的生活,演变成为一种品茗的艺术程式。茶艺表演是在茶艺和茶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通过各种茶叶冲泡技艺的形象演示,科学地、生活化地、艺术地展示泡饮过程,使人们在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和氛围中,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陶冶情操。从唐宋的文士茶艺、宫廷茶艺、宗教茶艺发展起步,直到20世纪70年代,现代的“茶艺”概念率先在台湾被提出,茶艺表演事业随之兴起。各具地域特色的茶艺馆和茶文化盛会为茶艺表演提供了平台。茶艺表演是一门集音乐、舞蹈、人文精神于一体,适合在室内或舞台表演的茶叶冲泡艺术。它正承担起普及茶文化的时代责任,引导人们去重新品味古人早已参透但在近百年逐渐被淡忘的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风俗,与之相应地,茶艺表演的种类也呈现百花齐放。按照茶艺表演的形式,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在演出场所由专业人员表演,这一类表演往往强调以艺为主,突出茶艺的欣赏功能;第二种表演多见于茶馆、茶室等场所,表演者和欣赏者多为茶界人士或饮茶爱好者。他们会最大限度地体现某一类茶叶的品质特性,遵循茶理茶性,有主题有针对性地设计茶艺程式。使表演者和欣赏者都能从中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第三种则发生在普通百姓当中,将品茶和泡茶技巧融合在一起,自娱自乐。而按照茶艺表演的程式,则可大致分为备器、煎水、赏茶、洁具、置茶、泡茶、奉茶、饮茶这几个基本步骤。不光展现制茶、泡茶、饮茶的技艺,更重要的是贯穿在整个茶艺表演始终的中国茶道精神。除此之外,茶艺表演还日益成为一种人际交流、建立友谊、沟通情感的纽带,甚至是一种社会和谐的剂。以茶会友,其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在欣赏茶艺表演的同时,达到精神上的共鸣。
三、历史文化发展对茶艺表演艺术的影响

仙女湖作文500字(精选13篇)
- 阅1仙女湖作文篇1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她非常的爱惜环境。有一次,她到小河边洗衣服,一不小心衣服顺着河水飘走了,她跟着衣服越走越远。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衣服飘到岸边不走了.....

独自在家的作文200字(精选6篇)
- 阅0独自在家的作文篇1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天是暑假的第一天,我的心情大好。爸爸妈妈今儿都要去上班,哈哈,今天我“当家”喽!“诗雨,我们走了,一个人在家别乱疯!”妈妈说。“哦,哦,哦!”别.....

小学生周记[精选](整理5篇)
- 阅0小学生周记篇1周一,我们学校举行了校运会。这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彩旗飘飘,像跳优美的舞蹈。红色跑道上的椅子,一行行、一列列整齐的摆着,犹如一条条长龙。花坛中的花草也是摇来.....

精选初中周记(整理9篇)
- 阅0精选初中周记篇11月31日我和父母一起去斐济出国旅游。是和旅行团一起去的。因为那里是南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冬天和夏天是相反的,所以那里是夏天,就只拿了一些夏天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