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的养殖新技术(整理2篇)

来源:

黄鳝的养殖新技术范文篇1

论文关键词:黄鳝,发病,原因,防治,技术

人工养殖黄鳝,由于放养密度大,以及环境剧烈变化等原因,常使黄鳝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病,如防治不当,往往造成严重损失,使养鳝功亏一篑。故此,笔者就黄鳝几种易发病的原因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借鉴。

一、打印病

1.病因:此病常因鳝体受伤引起细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夏秋两季。病鳝常将头部伸出水面,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充血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黄豆大小,主要分布于腹部两侧。病情严重时,红斑处表皮腐烂,形成不规则的小洞,可见肌肉下的骨骼及内脏。

2.防治技术措施:〈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防止鳝鱼体表受伤;〈2〉日常可在鳝池中按每5平方米投放一只蟾蜍,因其分泌的蟾酥对此病有较好的防治功效。亦可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7克化水进行全池泼洒,每半个月一次,加以预防;〈3〉已发病的鳝池,可取几只剥去皮的蟾蜍用绳子系好,在池中来回拖动几次,2~3天后病情可明显好转。或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每日1次,连用3日。

二、出血病

1.病因:此病多发生于盛夏及初秋季节,是由假单胞菌侵入鳝体受伤皮肤所致。病鳝体表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充血斑点,尤以腹部较明显。解剖黄鳝,可看到病鳝内脏器官出血,特别是肝脏损坏较严重。

2.防治技术措施:其预防措施同打印病。治疗按每100千克黄鳝,用水花生4千克、大蒜头0.5千克,捣烂,加少量食盐,拌入蚯蚓糊,每天投喂2次,连喂3天。

三、肠炎病亦叫烂肠瘟

1.病因:主要是黄鳝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导致消化道感染所致。黄鳝整个生长过程中均可发生此病。病鳝表现活动、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不摄食。解剖发现肠壁充血,外观呈紫色,肠道变薄,肠内无食,并且充满黄色脓血状粘液。手压腹部,病鳝的口腔及肛门皆有大量粘液溢出。

2.防治技术措施:〈1〉发病季节,每10天按100千克黄鳝用辣蓼茎叶5千克,薄荷叶3千克,加水熬汤全池泼洒,有较好的预防效果;〈2〉发病鳝池,每100千克黄鳝用地锦草、铁苋菜、水辣蓼干草各0.5千克,或鲜草各2千克,捣烂或研粉末拌蚯蚓糊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同时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克化水全池泼洒,效果较好。

四、毛细线虫病

1.病因:此病是人工养殖黄鳝过程中最常见的病之一,多发生于夏末秋初。主要是由毛细线虫体寄生于黄鳝肠壁粘膜层,破坏肠壁组织,并形成胞囊引起的肠壁炎症。病鳝表现为体表瘦弱,食欲锐减,严重时有挣扎性滚动、窜游的现象,解剖发现虫体淡红色,长约2~3厘米。

2.防治技术措施:〈1〉在流行季节,每立方米水体用20克生石灰消毒池水,以杀死虫卵;〈2〉发病黄鳝,按每千克黄鳝体重用0.1~0.5毫升鱼虫灵拌入蚯蚓糊或人工配合饲料制成药饵,连喂1周;〈3〉或用贯众、荆芥、苏梗、苦楝树皮合剂(6:5:3:5),每1千克黄鳝用药5克,加入比总量重3倍的水,煎至原来的1/2,倒出药汁,再按上法煎两次,将先后三次的药汁混合,拌入蚯蚓糊投喂,连喂7天,效果很好。

五.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

1.病因: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现。主要是由于鳝体受伤,感染水霉菌所致。肉眼可见伤处“生白毛,呈灰白棉毛状。病鳝表现焦躁不安,患病处肌肉糜烂,食欲不振。

2.防治技术措施:发生水霉病的鳝池,每立方米水体使用甲基蓝3克化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效果显著。

六、发烧病

黄鳝的养殖新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黄鳝;池塘;网箱;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2-0312-01

近年来,池塘养鳝在和县发展迅猛,但养殖技术参差不齐,单产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9年与县明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池塘养鳝高产养殖试验,经过2年的养殖试验研究,养殖效益达37.5万元/hm2(不包括池塘内常规鱼产量),总产值41万元,利润为18万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1.7。试验采用池塘网箱黄鳝高产养殖技术,劳动效率高,节省人力,现将该技术总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池塘水深1.8m,池塘坡度为1∶2.5,水质良好,无污染,溶氧丰富,透明度在35cm。

2网箱设计

2.1网箱制作

网箱由尼龙线(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编成,根据生产目的确定合适的网箱规格。一般将网箱设计为长方形,规格为3m×2m×1m或10.0m×3.0m×1.2m,四周用毛竹固定,便于投饲管理。箱体用桩柱支撑,入水70cm,露出水面30~40cm[1]。黄鳝有见孔就钻的习性,网目偏大,会卡伤黄鳝头部或影响吃食,一般网目为10~36目。为便于投饵,网箱盖的网目可设置较大一些,同时避免活饵游走。网箱上下纲绳直径0.6~0.8cm,在网箱口上方一周向里伸出6cm的宽檐[2-3]。

2.2网箱设置

在鳝种入箱前5~7d将网箱投于水中,以利于鳝种进箱前在箱的网片上形成一道由丝状藻类组成的生物膜,从而避免损伤鳝体[3]。网箱排列规格依池塘形状而定,分布面不超过池塘总水面的60%。网箱内投放的水花生约占箱体总面积的95%,为防止鳝鱼顺着水草外逃,水草头应低于箱口[1]。

3苗种投放

鳝鱼苗种为人工繁殖苗种或野生苗种,体质健壮无外伤,体色鲜艳。规格25~75g/尾,投放2.5kg/m2。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消毒10min。放养时间是4—5月或7—8月。按规格分箱投放,每只网箱的鳝种要求规格一致,以免差异太大而相互残杀。在每个网箱内放1kg泥鳅,既能避免黄鳝相互缠绕,又能摄取水中黄鳝吃剩的食物及腐殖质、泥渣,同时降低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并增加经济效益。

4日常管理

4.1管水

水质肥沃、溶氧充足的环境较适宜鳝鱼生长。一般应保持水层深度在10~15cm。应适时经常换水,保持网目畅通,春季7~10d换1次水,夏季3~5d换1次水[2-3]。如果网目被堵塞,则网箱内外的水体无法及时交换,则网箱内的水质会很快变坏,从而严重影响黄鳝的摄食和生长。

4.2投饲

鳝种投入网箱后,为使其适应新环境,前3d不投喂饲料,而后于傍晚投饵1次。饲料主要以蚯蚓、小杂鱼、螺蚬、蚌肉等为主,以蚯蚓最佳,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如豆渣、水蚤、瓜果、菜籽饼等[4]。鳝鱼昼伏夜出,宜在18:00—20:00投饲。水温低于10℃时,鳝种停止摄食,水温达15~32℃时,鳝种摄食旺盛。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鳝鱼体重的6%~8%。如一次投喂过多,应捞除残剩饲料,保持水质清洁。1d的饲料投喂分2次进行,分别在8:00—9:00和15:00—16:00。

4.3网箱管理

常检查网箱接口是否牢固或有鼠害,防止黄鳝逃跑。在网箱内投入的水花生应保持适宜的覆盖面,既能净化水质,又能为黄鳝提供隐蔽、歇息的场所,有利于黄鳝生长[2-3]。移植水花生时最好去根洗净后放在5%食盐水中浸泡10min左右,以防止蚂蝗等有害生物随草带入箱中。若水花生生长过旺,应定期捞取,防止长出箱体而使黄鳝逃跑。

4.4越冬管理

水温在10℃以下时,黄鳝进入冬眠状态。因此,在秋初水温适宜时应增强黄鳝体质及其机体抗应激能力,以备越冬能量消耗,加强营养物质的投入,即加大饵料投喂量,及时补充复合维生素以及保肝利胆、促消化的药物[1]。当水温降至15℃时应着手准备黄鳝的越冬工作。具体方法:捞出网箱内的水生植物,在箱底铺上经曝晒消毒、富含有机质、厚20cm的偏碱性泥土,然后将经过消毒处理的当年稻草放入网箱,厚度为40~50cm。当气温上升时,黄鳝可钻入稻草中;当气温较低时,黄鳝可钻入底泥中。越冬期间应减少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以免黄鳝因水温太低而冻伤。

5疾病防治

鳝种在投箱前要严格消毒,特别是在黄鳝易发病的7—9月,每隔20d全箱泼洒1mg/kg漂白粉,及时隔离病鳝[1,3]。黄鳝出现拒食现象,为防止一次投喂过多而引发肠炎,应及时减少投喂量。发现病害时及时用药剂防治,减少损失[5]。

6参考文献

[1]徐其虎.网箱养殖黄鳝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228-229.

[2]陶桂庆.黄鳝无公害增效养殖模式(下)[J].渔业致富指南,2004(4):34-35.

[3]桂庆,海波.鳝鱼网箱养殖[J].湖南农机,2004(2):3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