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我们走(整理2篇)

来源:

黄鳝我们走范文篇1

那年,我在黄柏河修水电站,记得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农历五月初四),在吃晚饭时,青年工程师小袁约我夜晚去捉黄鳝。我虽年过半百,鬓染秋霜,但童心未泯,欣然同意。

天一黑,我俩就穿上深筒胶鞋,小袁手提着用油漆桶自制的煤油灯,这个煤油灯有一根很粗的灯芯,点燃后亮度很强,我拎一条蛇皮口袋(一种编织袋)不紧不慢向田野走去。

这是一个凉爽的夏夜,天上繁星似海,新月如钩;田野荧火点点,虫鸣唧唧;空气中饱含野花和泥土的芬芳。那份惬意自不必说了。

不一会,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小袁事先与农友联系好了的一大片稻田。这时的稻田秧苗已经转青,水齐脚背,小鱼、小虾不少,小青蛙、小昆虫极多,是黄鳝捕食的好去处,也是我们捕捉黄鳝的好时机。

黄鳝的繁殖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很强,它的性器官具有较强的逆转性:从胚胎期到性成熟期都是雌性;当体长达到35cm左右时,有半数由雌变雄。水塘、沟渠、洼地、稻田都有它们的踪迹。黄鳝爱打洞,特别爱在水稻田埂上打洞,使肥水流失,令农民讨厌。因此,在稻田捉黄鳝,只要不弄坏秧苗,农民是不反对的。黄鳝昼伏夜出,白天藏在洞中休息,夜晚出洞捕食,出洞时,小黄鳝先出洞,大黄鳝后出洞。掌握了黄鳝这一特点,待其出洞捉之,比从洞中钓要容易得多。

我们用一根树枝挑着煤油灯,一人手执一根细竹竿――一作搜捕工具,一作打蛇武器,顺着田埂仔细搜捕,好像工兵排地雷一样。黄鳝怕光,见了光就一动不动,捉时,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死劲一卡就到手了,几乎无一逃脱。

大约10分钟过后,我首开纪录捉了一条,接着小袁也捉了一条,此后每隔几分钟就捉到一条,而且越捉越大。我们的情绪更高,一边继续捕捉,一边计划着明天如何做几样黄鳝美肴欢度端阳佳节。正说着,我看到有一块秧水特别浑,像有什么东西在动,赶紧跑去一看,竟是只约250g重的乌龟!

黄鳝我们走范文篇2

正走着,忽然,表哥停住了脚步,提起煤油灯,两眼盯着田埂下,我刚要开口,表哥用手势制止了我,我只好不吱声了。我借着昏暗的灯光一看,只看见田埂下有一个洞,洞口朝天。仔细看看,这洞口比较光滑、湿润,我知道这是鳝鱼洞,怪不得刚才表哥不让我说话。忽然从洞里冒出一些小泡泡。“有鳝鱼”!我不禁脱口而出,叫了起来。表哥脸上顿时流露出喜悦的神色。他让哥哥举着煤油灯,又把鱼篓递给我拿着。只见他把一个扎满铁针的器具伸进洞里,捅了几下,又转了几下。不一会儿便拖出一条鳝鱼,这条鳝鱼足有一尺长,身体呈黄色,隐约有些黑纹。虽然它全身被铁针刺得鲜血淋淋,可还在甩尾巴摆脑袋拼命地挣扎。表哥把它抓住,丢进鱼篓里。我们又找到了第二个洞,只见洞口旁,直挺挺地躺着一条鳝鱼,我心想:这条鳝鱼怎么死啦?我们那里的习惯是不能食用死鳝鱼的。我正想一脚踢开它,表哥忙拦阻我,说:“别忙,看看它是不是装死?”装死?鳝鱼还会装死?哥哥拎着灯,我们都好奇地凑近去看。表哥用鳝鱼钩轻轻地拨拉了一下,不动。再用尖针戳了一下,看,直的身体扭动了。“哈!活的!活的!”我们开心地笑着。当然,这条鳝鱼也成了我们的战利品。那天晚上捉了几条鳝鱼已经记不清了,但那种喜悦、兴奋,新奇的感受都深深地留在心里。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