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范例(3篇)

来源:网络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

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患者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因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因而,其基本理论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有着十分相似的内涵,在中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目的,就是要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以进一步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现就中医护理人员在运用护理程序的临床实践中,应如何体现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简要论述如下,以供进一步探讨研究。

1中医护理评估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出准确的推断,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例如:患者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口渴欲饮、手足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红、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则属寒证,病位在脾胃;病程较长,表现腰膝酸软、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腰痛喜按、舌质淡、胖嫩、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属虚证,病位在肾;病程较短,表现高热,精神尚佳或兴奋烦躁,声高气壮息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损伤相关脏腑,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在基本分清寒、热、虚、实及病位、病因的基础上,才能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护理法则提供可靠的依据。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这绝非一日之功,临床实践中须在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2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是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现代医学从健康自理能力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动方面、活动锻炼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归纳出128个护理诊断,每一诊断有名称、定义、诊断依据以及原因、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组成。

关于中医护理诊断的描述,不必强求全部采用中医理论,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患者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温补饮食的需要与脾肾阳虚有关,清热生津饮食的需要与燥热伤津有关等,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又如:关于排泄方面的,除西医护理诊断中的相关因素外可增加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血虚津少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可以更形象、准确地表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心神失守、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但中医护理诊断还有待于专门的学术机构探讨和研讨,以确立一系列具有中国国情和中医特色的护理诊断。

3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细致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因而必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掌握关键的信息。(2)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应进行最基本的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有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

中医护理计划除以上介绍的护理诊断外,中医特色主要应体现在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3.1护理诊断

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预期目标:患者无恶寒,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3.2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2)遵医嘱给予辛温解表中药,服药后喝热牛奶一杯或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3)观察汗出、脉象及体温情况,若微汗出,脉静热退为顺,若大汗淋漓或汗不出,热不退,患者烦躁不安,应及时报告医生。(4)汗出后及时用温热毛巾擦干,必要时更换衣被。(5)给以清淡半流质饮食,可进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腻煎炸食物。(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患者直接吹风。

3.3健康教育

(1)向患者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2)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药效。(3)向患者及家属宣讲热退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受风的方法和意义,以免重感。(4)指导患者及家属调配饮食的方法,并讲解其必要性。

以上护理诊断是在恶寒、发热、咽痒、流涕、头痛、鼻塞等临床表现中提出的,其护理计划针对外感风寒证的发热制定的。能密切配合医疗,达到辛温解表、退热祛邪的目的,比一般的高热护理有更好的效果。

中医护理计划也有待于系统整理,可按“病”和“证”制定中医标准护理计划,以供临床实施。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CRRT;热射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20-126-02

热射病属于由于环境的温度过高及湿度多大所造成的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出现了功能性的障碍引发的临床综合征,主要是以高热、严重的生理及生物化学反应为主的临床体征,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的异常伴有横纹肌溶解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出现,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我院采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热射病并结合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热射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其中观察组男11例,女5例,年龄19~72岁,平均(48.4±6.7)岁;对照组男10例,女6例,年龄23~71岁,平均(48.9±6.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治疗方案,包括降温、镇静、解痉、补液、纠正酸碱失衡,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同时进行CRRT治疗。CRRT机器使用意大利金宝公司制造连续性血液净化机PRISMA,有Prisma100,Flex,还有百特等。置换液的配方中所含的硷基和电解质应接近生理水平,同时应考虑患者在某种成分上的缺乏或是否存在过多,可根据治疗目标。一般用NS3000、灭菌盐水900、5%GS100、硫酸镁3.2mL、氯化钙20mL,全部装入输液袋,制成成品A液,根据需要加入KCl5~20mL,NaHCO3250mL(B液)在治疗时同步均匀输入,避免钙镁离子沉淀。CRRT,血流量速度150~250mL/min,透析液流量15~35mL/min,置换液流量35~100mL/min,治疗时间12~24h,超滤率为0~200mL/h,净超滤量1~2mL/min,尿素清除率15~35mL/min。

1.3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临床护理措施。

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措施:(1)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向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病例,讲述治疗过程,减少其恐惧心理,配合临床治疗。(2)进行股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护士评估患者股静脉状况,对于困难置管的患者使用B超定位,提高病室温度,保证环境温度和血液温度,留置导管的创口部位和管道不进行遮蔽,观察导管的连接与畅通情况。(3)指导患者保持好,处于中凹卧位,床头要抬高45°,肢体的摆放应依据股静脉的生理解

剖特点外旋外展45°;有针对于高血脂,高凝的患者采取导管冲洗干预,NS50mL+肝素40mg予管路前稀释,并每1小时使用生理盐水100mL进行冲洗,或选择抗凝滤器(S-T膜),并q4h监测APTT(泵前、泵后),q4h监测血气分析(含电解质)。根据患者的体重与心脏的复合状况来调整除水量[3-4]。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24h肌酐变化情况和患者血管通路通畅情况、24h滤器使用个数和平均每个滤器使用时间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肌酐变化情况(表1)

2.2两组患者血管通路情况、24h滤器使用个数和平均每个滤器使用时间情况(表2)

3讨论

热射病常见于夏季,好发在高温高湿度条件下,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热射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该病会造成全身的细胞毒作用,可继发全身炎性改变,涉及多个脏器系统,常可以累及循环、消化、肾脏、血液、横纹肌等多个脏器的损伤。而休克、弥散性的血管内凝血以及肝功能的衰竭等均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5]。CRRT又称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通过缓慢血流速度或者是透析液的流速达到弥散与对流的方式来等渗性清除水份,可清除中-大分子物质以及溶质的交换以达到血液净化的方法。阻断了细胞因子间的连锁效应,防止疾病进一步的进展,延缓了疾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

我院在采用CRRT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首先由于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的不了解因此容易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刺激,部分患者担心疾病无法治愈会不配合治疗,我们在患者入院时积极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的病因、进展、治疗方法及成功治疗的病例,消除患者和家属的不良心理情绪。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出入量的变化,严防低血容量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减慢速度,加快补充液速度。加强基础护理措施,高热患者严格监测体温,做好记录,做好降温措施护理,加强对患者巡护,,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和医生沟通,并做好抢救准备。第三,做好针对性的CRRT护理干预,首选选择好静脉,保证导管的通畅,指导患者摆好,特别是对于血脂高的患者严格执行定期冲管,避免出现管路的闭塞并延长了滤器使用的时间[6-7]。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24h肌酐变化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通路通畅情况、24h滤器使用个数和平均每个滤器使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采取CRRT治疗的热射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肌酐水平,保证血管通路的畅通,减少滤器使用个数并延长滤器平均使用时间,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浦晓珍.重症中暑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01-302.

[2]荣鹏,孟建中,陈宇.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新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0,9(4):287-292.

[3]赵翠梅,王霞,杨燕,等.劳力性热射病不同物理降温方法的降温效果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8):694-695.

[4]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58-961.

[5]王烈明,张娜,吴江,等.热射病12例紧急救治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0(12):2992-2993.

[6]何强华,周赤龙,李裕标,等.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海军医学杂志,2011,18(5):315-318.

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综合保温措施;婴幼儿;低体温;护理

婴幼儿具有体表面积大、血管丰富、易散热等特点,并且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体温变化快,在进行腹部手术时,腹腔脏器的大量暴露及冲洗散热增加,更容易导致婴幼儿围手术期低体温(体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10例腹部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43例,年龄2~88.7d,平均(44.5±3.0)d,术前体温正常,体温36.90-37.61℃,平均(37.12±0.41)℃,所有患儿均无心肺肝肾功能异常,无凝血功能障碍。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术前护理

1.2.1.1环境温度管理一般临床上将21℃作为手术室的临界环境温度,只有保证手术室内温度高于21℃才能确保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婴幼儿在低于21℃的环境中散热更快[3]。因此,在术前我们应保持手术室内温度维持在22~25℃,相对湿度50%~60%,消毒皮肤铺巾时,稍调高温度至25℃~28℃,手术开始时再将室温调到24℃~26℃,新生儿及早产儿宜将手术室室温保持在27~29℃。

1.2.1.2手术床准备在婴幼儿进入手术室前应对手术床加温,给患儿手术全程提供温暖的环境。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循环水毯,即在患儿入室前在手术床上放置循环水毯,温度在35~38℃范围内,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前提前预热。部分基层医院使用电热毯加热,为了安全起见,须在冲洗腹腔前关闭电热毯电源。

1.2.2术中护理

1.2.2.1呼吸器加温:行插管全麻的手术患儿用空气进行通气时,可通过呼吸道带走约10%左右的代谢热量[4],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热化气体,预防呼吸道散热,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

1.2.2.2液体、库血液加温输入:相关研究显示,静脉每输入1L环境温度下液体或每输入1U4℃库存血,会导致患者中心温度约降低0.25℃[5],因此,对于手术中需要输入体内的液体,都应加温预热到37℃~38℃。

1.2.2.3患儿消毒时除必须暴露的部位外,其他部位都应做保温措施,如用单层敷料遮盖或用手术薄膜包裹;手术进腹后除了尽量避免脏器的暴露,还要用温盐水巾将脏器覆盖,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进行腹腔冲洗时,冲洗液要采用恒温箱加热保证温度控制在60℃,再进行冲洗,患儿切口消毒时使用加温的消毒液,消毒后尽量擦干皮肤[6]。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全身情况,随时监测患儿肢体皮肤温度,体温下降及时查找原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3术后护理手术完毕后,马上将被腹腔冲洗液、血液、患儿排出物等打湿的敷料和衣物撤除,并用辐射加热过的被褥保温,手术结束前1h提早通知ICU,将其室温调节至合适温度,加热保温毯,护送时将患儿置于温热的被子中,新生儿则需用温度为37℃的暖箱护送[7],同时应密切注意患儿体温变化情况,在预防低体温的同时应防止患儿发生体温过高。

2结果

110例患儿均顺利手术,术中核心体温维持在36.5℃以上,未出现体温过低现象,围手术期体温变化范围(0.52±0.16)℃。

3护理体会

由于婴幼儿独特的生理特点加之其相对较弱的温度调节能力,导致患儿容易出现术中的低体温,特别是开展腹部一些复杂的手术时,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为此,手术室护士必须要熟悉婴幼儿体温过低的影响因素,提高防范意识。本文通过给予婴幼儿环境温度管理、手术床准备、呼吸器加温、体、库血液加温输入、术中冲洗液加热、脏器保温、监测患儿肢体皮肤温度、术后护理等全方位保温措施来预防患儿腹部手术发生低体温,本研究结果显示,110例患儿均顺利手术,术中核心体温维持在36.5℃以上,未出现体温过低现象,围手术期体温变化范围(0.52±0.16)℃。

参考文献:

[1]谢小玲,祝妍华,黄小珊.术中低体温对婴幼儿患者腹部手术凝血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01,11(8):805-806.

[2]李风玲,吴洪霞,潘庆华.护理干预对开腹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76-3378.

[3]钱文静,钱倩健.浅谈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危害及防护[J].家庭护士,2007,5(4C):55.

[4]朱瑞芬,宋敬珍,肖向莉,等.婴幼儿全麻术中低体温的护理[J].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149-150.

[5]陈云超,张晖,温秀芬,等.循证护理在预防婴幼儿开腹手术中低体温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5):819-82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发热患儿的护理措施范例(3篇)

    - 阅0

    发热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关键词】高热惊厥;婴幼儿;护理;急救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161高热惊厥又称之为“热性惊厥”,俗称“抽风”,是小儿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

    农业基本概况范例(12篇)

    - 阅0

    农业基本概况范文篇1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保护核心;对策;探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着。有机农业在我国有非常好的.....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