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意义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区块链技术的意义范文1篇1
摘要:通过对软件网络行为的研究,提出了通过结合动态分析软件行为技术和网络消息语义解析技术对软件网络行为进行分析的系统模型。系统主要由动态二进制分析模块、消息语义解析模块和网络行为分析模块组成。通过动态二进制分析,利用行为监控和劫持机制,获取软件对于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函数和系统函数的调用情况;通过动态污点分析,对消息语义进行解析。实验验证表明,软件行为和消息语义解析的结合可以用于分析软件网络行为。
关键词:动态二进制分析;动态污点分析;消息语义解析;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Throughstudyingsoftwarenetworkbehavior,anewsystemmodelforanalyzingthesoftwarenetworkbehaviorbasedondynamicbinaryanalysisandmessagesemanticsanalysiswasproposed.Thesystemconsistedofdynamicbinaryanalysismodule,messagesemanticsanalysismoduleandnetworkbehavioranalyzer.Withthedynamicbinaryanalysis,the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API)functionsandsystemfunctionscalledbysoftwarecouldbeobtained;byusingthedynamictaintanalysis,themessagesemanticscouldbeextracted.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combiningthedynamicbinaryanalysisandmessagesemanticsextractioncanbeusedforanalyzingthesoftwarenetworkbehavior.
Keywords:dynamicbinaryanalysis;dynamictaintanalysis;messagesemanticsanalysis;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API)
0引言
随着代码混淆[1]、多态以及调试环境检测等反逆向分析技术在程序开发,特别是恶意软件编码中的广泛应用,软件运行时的行为观测和分析技术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逐渐成为逆向工程、软件测试以及恶意软件分析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为了正确地获得代码真实的执行语义,通常采用动态二进制分析技术,即通过记录和分析程序运行时的指令执行路径对其语义行为进行分析。调试(debug)环境是较为普遍和有效的动态分析平台,但大量的软件已经可以检测其是否在调试环境下运行并实时改变自己的执行路径。面对这一情形,最新的进展是构造一个可在外部进行监控的虚拟运行环境(即所谓的沙盒),并在此环境下运行感兴趣的软件与程序,通过在外部观测和记录虚拟环境中的软件的文件读写、注册表修改、系统调用、内存访问、网络通信、内核驱动操作等具有语义的行为,对其特性进行分析。
基于虚拟环境的动态二进制分析技术虽然存在程序执行路径覆盖率不足等问题,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观测到程序具体和真实的运行路径,并可有效避免程序对调试环境的检测,已经成为近年来软件安全分析的重要手段。目前,QEMU[2]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全系统模拟的虚拟环境,它支持对多种硬件系统结构以及CPU与指令集和的模拟,并具有高效和开源的优势。基于QEMU、Bayer等开发了软件动态分析的系统TTAnalyze[3],并在之后研制改进版本Anubis[4]。Anubis不仅可以检测到软件的文件读写、注册表改动等一系列操作,还可对软件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针对软件缺陷挖掘的应用开发了动态二进制分析系统Hunter[5]。为了更好地监控可能引起安全问题数据在程序运行时的传播,动态分析常常与污点分析相结合,称为动态污点分析[6]。UCBerkeley的研究小组通过在QEMU中加入污点的处理机制(称为TEMU[7]),研发了二进制分析平台BitBlaze[8],并进行了很多复杂的计算机安全分析。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部分学者则把主要的研究工作集中在污点的高效分析方法和应用等领域[9]。动态污点分析技术的重要应用还包括网络协议的反向工程,如AutoFormat[10]、Prospex[11]、Polyglot[12]等在很多协议和消息语义解析方面,都取得了准确性较高的结果。目前主要的软件行为分析系统都能通过内核调用等底层特征对软件的各种本地操作和网络交互信息进行分析。尽管多数动态系统也能够获得被监控程序在网络通信时的连接对象、方式以及通信内容,但在主机的行为分析时,都忽略了消息本身所蕴含的语义信息。即使在某些协议格式已知的情况下,在软件产生通信行为并发送或接收消息的同时,很少有系统分析消息的各个字段在主机上的产生来源、流动的方向以及各字段不同取值对主机执行路径和程序状态的影响,而这些信息恰恰在程序的行为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无法获得源代码以及协议和消息语义未知的情况下,软件的网络通信消息只有在程序运行时才会产生,因此动态分析技术在上述方面更有优势和应用前景。
本文基于动态污点分析技术,利用函数劫持机制记录网络通信内容在内存中的传播。通过观察污点传播的流向,解析消息语义,并研究软件的网络行为。本文设计实现了结合动态分析技术和消息语义解析技术分析软件网络行为的系统――TermiNetor。TermiNetor利用动态二进制分析技术对软件的每一条指令进行分析,获取软件相关行为;利用动态污点分析对消息语义进行解析;利用获取的行为和消息语义的解析分析软件的网络行为。TermiNetor结合了动态分析和消息语义解析,进一步提高了分析软件网络行为的准确性。通常的软件行为分析系统只是总体上罗列出软件产生的行为而很少对这些行为的用途进行分析和分类,因此这些系统无法给出用于网络交互的具体行为。TermiNetor的优势在于将消息语义解析同软件行为分析相结合,通过软件行为的分析以及消息语义的溯源和追踪,获得软件的网络行为。
1系统结构
TermiNetor主要由动态二进制分析模块、消息语义解析模块、网络行为分析模块以及污点源传播数据库构成,如图1所示。
TermiNetor的动态二进制分析模块是一个带有污点传播分析功能的虚拟运行环境,动态二进制分析模块的基于动态二进制分析技术以及污点分析技术,采取动态行为监控技术,提取软件行为。软件以及分析人员附加的污点源(taintsources)会被置入动态二进制分析模块中进行动态执行和污点追踪,动态二进制分析提取软件执行过程中的每一条指令,通过提取指令,获取软件产生的一系列行为。动态二进制分析模块生成网络交互行为和相关的软件行为,网络交互行为用于消息语义解析,相关软件行为用于网络行为分析。污点追踪产生的污点传播信息存入污点源传播数据库,用于消息语义解析模块。
消息语义解析模块获取网络交互行为,利用污点源传播数据库中的污点传播信息与污点源信息,对内存中的相关数据区域进行污点源追溯,判断指定的内存区域是否受到污点源污染。消息语义解析模块利用动态污点分析技术获取对消息语义进行提取,并将结果存入污点源传播数据库。最后将网络交互行为传递给网络行为分析模块。
网络行为分析模块收集相关的软件行为和网络交互行为,利用污点源传播数据库中的信息,分析同消息语义相关的行为。对于接收消息而言,网络行为分析模块关心在接收到消息之后,消息中的每一个字节在内存中的流向以及实际运用等主要信息。对于发送消息而言,网络行为分析模块重点观察软件执行过程中用于形成消息的相关行为。
2动态行为监控
TermiNetor通过在虚拟运行环境中观察软件调用的函数序列刻画软件行为,着重考虑软件调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API)函数和系统函数组成的函数序列。为了获取函数中有意义的参数和返回值,本文提出并实现了函数劫持机制。
2.1监控机制
API函数和系统函数存在于动态链接库中,供外部软件调用。在外部软件调用API函数或者系统函数之前,操作系统会在内存中开辟一个区域存放动态链接库。对于外部软件而言,只需要通过指令call跳转到函数所在的内存地址就可以完成对于函数的调用。
在操作系统导入动态链接库时,TermiNetor提取动态链接库在内存中的入口地址,并通过函数在动态链接库中的偏移量得到函数在内存中的入口地址,将这些入口地址均存入数据库中。
利用动态二进制技术分析软件执行路径上的每一条指令时,着重观察call指令。当软件执行了call指令时,就将call指令所带的参数同数据库中存储的入口地址作匹配。如果有函数的入口地址同call指令所带参数相同,就可以确定软件调用了该函数。
2.2劫持机制
由于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可能含有丰富的语义信息,因此仅仅知道软件调用了某一个API或系统函数所获得的信息时不充分的,还需要知道该函数的具体参数以及返回值。例如,当软件接收消息时,不仅需要关心其调用了接收消息的API函数,还应该关心软件利用哪个套接字,从哪个端口接收了多少数据。
为了获取程序在执行过程中调用的API或系统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本文提出了劫持机制并在TermiNetor中进行了实现。劫持机制就是在被监控的程序执行过程中植入中间代码。
对于函数的输入(in)参数、输出(out)参数以及输入输出(inout)参数而言,植入监控代码的时机是不同的。
输入参数信息的获取需要在函数调用开始阶段植入监控代码。当软件执行call指令调用函数时,将call指令的调用地址修改为植入程序的入口地址,而把函数的入口地址作为植入程序的返回地址,如图2(a)所示。植入代码内部可通过堆栈指针寄存器(ESP)和一定的偏移量对相应的内存空间进行访问,从数据栈中获取输入参数值。
对于输出参数和返回值而言,需要在函数调用结束阶段植入设计的程序。当函数执行完毕返回时,可将函数的返回地址修改为植入程序的入口地址,而将植入程序的返回地址修改为函数最初的返回地址,如图2(b)所示。通过访问输出参数的内存空间就可以获得输出参数的值,而获取返回值则需要访问通用寄存器(EAX)。
对于输入输出参数而言,需要在函数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这两个位置均植入代码。
2.3监控函数的选取
WindowsXP操作系统拥有上千个API函数和系统函数,如果对所有的API和系统函数都进行监控,会大大降低动态二进制分析的执行效率,再加上潜在的嵌套调用,有可能会形成大量冗余信息。
TermiNetor主要对网络交互中的文件传输、命令消息等相关行为进行提取,因此对于文件读写和字符串操作相关的函数必须进行分析。程序在执行过程中有可能利用子进程展开网络行为,所以需要观察进程创建行为以做到多进程分析,保证子进程的相关操作同样可以提取。程序的部分数据来源于注册表,分析注册表读写函数有助于系统全面地分析数据传播。选取函数必须保证可引入污点源,即函数的参数可以作为污点源并且可以进行污点源追溯和追踪。上述的函数将作为系统关心的函数受到监控和行为提取。
3消息语义解析
消息语义解析利用动态污点分析技术完成对消息语义的确定。
函数参数或返回值自身都是有语义的,这些语义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可以用于表示内存中存储的其他数据项。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函数参数值或返回值进行操作,那么内存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数据流动,这时参数或返回值的语义也会随着数据流动而进行传播。受参数或返回值影响的内存区域可以用参数或返回值的语义来表征自身。
本文中消息语义解析就是在消息生成并发送或者在消息接收并处理的过程中,通过动态污点分析技术,在程序的执行路径中对发送或接收消息的每一个可解析字段分别进行溯源或追踪。
3.1接收消息的语义解析
在程序接收到消息之后,利用动态污点分析技术分析消息中每一个字节的流向。
1)污点源设置。当程序接收到外部发送过来的消息时,内存中会开辟一段缓冲区用于存放接收的消息。利用动态污点分析,可将存放接收消息的内存缓冲区设置为污点源,并分析污点源在软件执行过程中的流向。为了保证语义解析的精度,本文对污点源的每一个字节都设定了一个唯一的标识。
2)检查点设置。在程序执行的路径中对所监控函数的参数进行检查,分析函数的哪些参数被污点源污染,并找出污点源的标识。方法是利用劫持机制,分别在不同的植入点添入检查代码,检查参数是否被污点源污染。
3)污点追踪与语义确定。如果有参数被接收缓冲区的部分字节污染,同时参数又具备相应的语义,那么就用参数的语义来表征这些接收缓冲区的字节。
3.2发送消息的语义解析
发送消息的语义解析不同,整个动态污点分析的过程需要在软件发送消息之前完成。
1)污点源设置。本文将函数的参数设置为污点源。函数参数需要具备足够的语义来表征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例如,函数getsockname()的第二个参数是一个结构指针,指向了一个sockaddr结构,sockaddr结构中存放的是主机的IP地址和为指定Socket开放的端口号。将sockaddr结构所在的内存区域设置为污点源,这时,污点源的语义信息就比较明确,就是IP地址和端口号。选定要添加的污点源之后,利用劫持机制,选择合适的植入点,将参数的每一个字节用唯一的标识表示成污点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参数不具备足够的语义,那么就不能作为污点源。
2)检查点设置。在程序准备发送消息时,内存中会开辟一段缓冲区用于存储将要发送的消息。在发送消息构成的时候,对发送缓冲区的每一个字节都进行污点源追溯,判断发送缓冲区的字节是否被污点源污染。
3)语义追溯与语义确定。如果发送缓冲区有部分字节被污点源污染,根据污点源标识可以得到污点源来源于的具体函数的具体参数,就用这个参数的语义来表征发送缓冲区中被污染的字节。
4系统设计与实现
TermiNetor设计实现了污点源传播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创建多个链表,利用链表将污点源以及污点源传播路径记录下来,用于消息语义解析。动态二进制分析模块对程序执行过程中的函数调用进行收集,提取调用序列,并对污点传播进行追踪。消息语义解析模块同动态二进制分析互相配合进行消息语义解析,并将结果存入数据库,用于最后的网络行为分析模块。
4.1污点源与数据库
污点源的管理是动态污点分析的前提。动态污点分析首先确定污点源,并在分析过程中,判断程序中哪些数据受到了污点源的影响。TermiNetor中污点源的设置有两种情况,分别对应了网络消息的两种类型,即发送消息和接收消息。
数据库记录了污点源的相关信息、污点传播中到达的部分内存区域(仅存储了本文关心的内存区域)以及消息语义解析信息。本文对污点源中的每一个字节都给出了唯一的标识。数据库以链表的形式记录了污点源以及污点源的部分传播过程,如图3所示。
其中Taint_Source是污点源传播序列链表,链表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分别表征了污点源中的具体字节。例如节点Ti中记录了污点源某个字节所在的内存位置Mi、标识Si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特别的,Taint_Source链表的每一个节点结构都包含了一个污点源传播序列链表Taint_Record,例如Ti包含了链表Taint_Record_i。Taint_Record_i链表记录了部分被污点源Ti污染的函数序列,Taint_Record_i链表的每一个节点描述了函数名以及函数的几个参数被污染。Taint_Record_i链表是按照函数被污染的时间顺序插入链表中的。
数据库还存储了消息语义解析的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mes_i表示数据库中存储的第i条消息,数据库中记录了mes_i中的每一个字节以及其污点源(即污点源为具体函数的具体参数)。
4.2动态二进制分析
动态二进制分析模块主要完成程序中执行路径中API或系统函数调用的二进制分析,并对部分内存区域进行污点分析。
模块监听软件执行过程中的每一条指令,着重观察软件执行过程中调用的API函数和系统函数。当指令跳转到某些本文关心的函数的入口地址时对这个函数进行分析。将函数分析的结果分为网络交互函数和非网络交互函数两类。如果该函数是网络交互函数,例如send()和recv()等,这类函数的相关信息将被交给消息语义解析模块分析。如果该函数是非网络交互函数但同分析相关,例如文件读取函数、注册表信息修改函数等,那么将这些函数相关信息直接交给网络行为分析模块。
动态二进制分析模块在分析软件行为的同时,对部分内存区域进行污点分析。对于接收消息而言,重点观察函数的参数是否被污染。在判断参数确实被污染的同时,需要同步对污点源进行追溯。最后将被污染的参数相关信息和污点源追溯结果存入数据库中的Taint_Source链表。对于发送消息而言,重点观察发送缓冲区数据是否被作为污点源的参数污染,具体污点分析以及结果反馈同发送消息的方式相同。
4.3消息语义解析
消息语义解析模块主要在之前动态污点分析基础上对消息语义进行解析。在实现上,需要消息语义解析模块和动态二进制分析模块配合完成。对于接收消息和发送消息而言,实现的方法是不同的。
1)接收消息的语义解析。在实现上,针对函数recv()做分析。在程序调用函数recv()时,将接收缓冲区所在的内存区域设置为污点源,并将污点源信息存入数据库中。对于污点源的传播情况,系统利用劫持机制在关心的函数中设置检查点,对参数污染情况进行检查。在动态污点分析过程中,如果发现污点源传播到了某些函数的参数时,就更新污点源传播序列链表(Taint_Record)。
在污点分析结束之后,消息语义解析从数据库中获取污点源传播序列链表,判断污点源中每一个字节流向的参数是否具有足够的语义来表征这个字节。例如本文发现某些连续的污点源字节的传播序列链表中有都有一个节点N,如图5(a)所示。节点N表示污点源Tk污染了函数CreateProcessW()的第一个参数,该参数表示要创建的进程的路径名,具备足够的语义,因此,就可以将消息中Mk到Mk+m字节的语义确定为要打开进程的路径信息,并将结果存入数据库中,如图5(b)所示。
2)发送消息的语义解析。对于发送消息的语义解析,主要是对函数send()进行研究。在程序调用send()之前,系统就将相应的函数的参数设置为污点源,在send()调用时利用劫持机制对发送缓冲区进行污点检查。
在程序调用send()时,系统首先分析发送缓冲区中哪些字节被污点源污染,并且找到相应的污点源。如果有污点源污染了发送数据的内存区域,那么就可以用污点源的语义信息来解析被污染的发送数据区域。在解析过程中,语义解析分析和动态二进制分析的交互同接收信息语义解析大致相同,这里不作赘述。
4.4网络行为分析
在动态二进制分析和消息语义解析结束之后,对汇总的信息进行网络行为分析。网络行为分析通过相关软件行为、网络交互行为以及数据库中的消息语义解析结果,确定软件同发送消息和接收消息操作相关的网络行为。
首先,将获取的相关软件行为和网络交互行为按照调用的时间先后关系形成一个调用序列列表。接着,根据数据库中的消息语义解析结果从序列列表中查找同消息构成相关的行为。
对于接收消息而言,需要分析出接收消息的用途是什么。网络行为分析模块通过消息语义解析结果以及调用序列列表,罗列出在调用接收函数之后被接收数据污染的函数。通过对这些函数的分析,明确接收消息到底是如何在软件行为上发挥自身作用。
对于发送消息而言,需要分析发送消息由哪些部分构成。通过消息语义解析结果及调用序列列表,罗列出在调用发送函数之前有哪些函数的污点源参数污染了发送数据。通过对这些函数的分析,可以确定软件哪些行为是为了构成发送消息。
5实验与分析
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系统的基本功能,本文构建了网络实验平台,运行典型的通信软件FTP,分析了FTP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网络行为。
5.1实验环境
本文利用UCBerkeley研究小组的BitBlaze[8]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其编程接口实现本文的众多分析机制,对软件运行进行动态二进制分析。具体实验环境如图6所示,其中软件通信端为待测软件提供必要的信息交互。TermiNeter在实验主机上运行隔离环境,在隔离环境中加载操作系统,待测软件就运行在隔离环境加载的操作系统中。
5.2对FTP程序的分析
为了验证TermiNetor的分析能力,本文对WindowsXP自带的FTP程序进行了分析。
1)通过接收消息语义解析分析网络行为。
在程序运行后,TermiNetor对程序行为进行监控。当程序调用函数recv()时,系统就将接收缓冲区所在的内存区域设置为污点源,并在之后的污点分析中判断关心的函数参数是否被污染。在FTP客户端输入命令后,系统捕获了程序产生的一系列调用序列如图7所示。程序从1808号套接字中接收到1019B的数据,这些数据在实验中作为污点源传播到了函数writefile()的写缓冲区中。因此,接收缓冲区中存储的数据实际上就是本文要接收的文件。
通过对接收缓冲区所在内存区域设置污点源,本文成功观察到污点数据的流向。在接收消息语义解析成功后,发现接收消息用于写入对应的文件中,并因此产生了查询注册表、创建文件、写文件等一系列的操作。
2)通过发送消息语义解析分析网络行为。
在FTP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动态二进制分析模块已经在虚拟机中对程序进行动态污点分析。当输入命令后,FTP程序调用函数send(),send()的发送缓冲区中存有26B的数据,本文成功将这26B数据中的24B的语义进行解析,如图8所示。这24B的污点源分别来自字符常量、端口号以及IP地址,而通过实验发现,这24B中存放的数据同本文分析的结果相同(即字符常量、端口号和IP地址)。字节25和26为发送数据的结束字节。
系统对相关函数的参数设置污点源,观察污点的流向,获取了发送消息语义的解析结果。通过解析结果,可以知道,在FTP程序执行发送操作之前,需要对发送数据进行准备,其中包括了查询主机套接字相关信息、字符串获取等操作,TermiNetor成功获取了针对本次发送操作产生的网络行为。
6结语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系统模型TermiNetor。TermiNetor利用动态二进制分析和消息语义解析,对软件网络行为进行分析。系统分别对于接收和发送消息采用不同的动态污点分析方法,提出了通过消息语义解析分析软件网络行为的可行方案。实验阶段,系统对FTP程序产生的消息语义成功地进行了解析,并且通过消息语义的解析获得相关的网络行为。
系统暂时还不能对所有类型的消息语义进行提取,需要对更多的API函数和系统函数进行分析和总结。系统第三个模块还不能完成完全自主分析,例如还不能对多个句柄的行为做到自动分类。消息中可能存在部分字节不来源于某些函数的参数,这就增加了解析的难度。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对消息语义解析方法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将系统用于解析恶意软件产生的消息语义,并且分析同消息相关的潜在的恶意行为。
参考文献:
[1]
BETHENCOURTJ,SONGD,WATERSB.Analysisresistantmalware[C]//Proceedingsofthe15thIEEENetworkandDistributedSystemSecuritySymposium.SanDiego:TheInternetSocietyPress,2008:10-13.
[2]
BELLARDF.QEMU:Afastandportabledynamictranslator[C]//ProceedingsoftheAnnualConferenceonUSENIXAnnualTechnicalConference.Berkeley:USENIXPress,2005:41-46.
[3]
BAYERU,KRUEGELC,KIRDAE.TTAnalyze:Atoolforanalyzingmalware[EB/OL].[2011-03-25]..
[8]
SONGD,BRUMLEYD,YINH.BitBlaze:Anewapproachtocomputersecurityviabinaryanalysis[C]//Proceedingsof2008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SystemsSecurity.Berlin:SpringerVerlag,2008:1-25.
[9]
WANGT,WEIT,GUG.TaintScope:Achecksumawaredirectedfuzzingtoolforautomaticsoftwarevulnerabilitydetection[C]//Proceedingsof2010IEEESymposiumonSecurityandPrivacy.Piscataway:IEEE,2010:497-512.
[10]
LINZ,JIANGX,XUD.Automaticprotocolformatreverseengineeringthroughcontextawaremonitoredexecution[C]//Proceedingsof2008NetworkandDistributedSystemSecuritySymposium.SanDiego:TheInternetSocietyPress,2008:1-15.
[11]
COMPARETTIPM,WONDRACEKG,KRUEGELC.Prospex:Protocolspecificationextraction[C]//Proceedingsof2009IEEESymposiumonSecurityandPrivacy.Piscataway:IEEE,2009:110-125.
[12]
CABALLEROJ,YINH,LIANGZ.Polyglot:Automaticextractionofprotocolmessageformatusingdynamicbinaryanalysis[C]//Proceedingsofthe14thACMConferenceonComputerandCommunicationsSecurity.NewYork:ACMPress,2007:317-329.
收稿日期:2011-08-02修回日期:2011-09-01
区块链技术的意义范文篇2
ICT技术新时代
首先,集成电路已有60年历史,目前来看,通过片上系统,及SoC、SiP两者结合,集成电路技术走向后摩尔时代。石墨烯技术还在发挥作用,但石墨烯等碳基材料有可能成为对硅基材料的颠覆性技术。2015年,IBM了由片级石墨烯材料做的集成电路,实现了速度更快、能效更低、成本更低的集成电路。
其次,经历早期在计算机平台上支撑平台应用和开发环境到后来在互联网平台或云平台上来支撑的发展过程,软件也在适应云上的运算和存储能力的动态变化。软件的上层(开发应用系统和开发环境)不断完善,可以用云平台上的开发工具,在线开发、异地开发、协同开发,可以通过云来实现知识积累、软件复用。软件内容通过云平台可以有SaaS、PaaS等。软件开发,从面向模块到面向数据、面向事件、面向用户、面向对象、面向硬件衔接,向着构建化、语义化、智能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再说人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还不能够超过已有专家。深度学习是当前最热的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利用GPU可以模拟超大型人工神经网络,效果也在不断地提升。另外,深度学习能够更加匹配我们的需求。尽管深度学习理论机制还不清晰,但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图象识别率已提升至95%。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技术是区块链。区块链是由密码关联的区块串组成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也称为分布式账本)。假设有一些交易发生,那么这些交易需要使用加密和计算,谁能计算出来谁就获得权,完之后由所有节点来验证,产生新的区块加入并与前一个区块关联。因此,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到区块链,就会永久地存储,所有当前参与的节点来共同维护这个交易用户的数据,因此区块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很高。当然,区块链不仅仅是底层有加密、数字签名,它提供了不对称的加密技术,公钥是公开的(即用户名),私钥是密码,通过解Hash函数来检查数据有没有错误并验证数字签名,所以它不需要中介方,可通过密码学方式进行验证。基于区块链可实现智能合约,应用于公正、验证、仲裁、审计、股市、保险、支付、清算、保荐、供应链等领域。
现在发展较快的还有虚拟机和容器。公有云服务于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间可利用虚拟机或容器技术实现隔离。目前较火的容器技术通过对进程隔离、操作系统共享的方式实现轻量化和秒级启动。当然,容器的安全性可能没有虚拟机隔离得那么好,但是目前技术也在发展,还是可用的。
无线宽带新技术
5G来了,相比4G用户体验提高10倍,频谱效率提高3倍,移动性提高3倍,无线接口延时减少90%,连接密度提高10倍。5G支持大规模物联网,能效提高100倍、流量密度提高100倍、峰值速率提高30倍。5G性能为何能提高这么多?根据香农定理,要提高网络容量,无非是增加基站数(蜂窝变密)、天线数(空分复用),增加带宽(更多的带宽资源)、增加信噪比。
首先,大规模的天线是支撑5G的主要技术,使5G容量大幅提升;其次,要同l同时全双工最大的问题是自干扰,解决办法是在发送端通过调整时延和衰减来抵消掉串扰,从而提升容量。
此外,通过高密集组网、分布式多天线等进行联合的数据发送,可以将其他基站的干扰变成有用信号,提升单用户的吞吐率和系统的频谱效率。当然,5G要用到很多带宽,这么高的峰值,带宽频谱需要很宽。因此TDD是5G的主要模式,其在天线、业务、频谱、网络上都显示出优点,并且上行下行都是使用同一频率的信道。
另外,5G要低频谱接入。目前,中国只安排了3.4GHz到3.6GHz,国内5G面临频率方面较大的挑战。除5G外,现在需要在卫星上应用。过去我们高空同步轨道的卫星数量可以比较少,低轨卫星需要数量比较多。同步轨道的卫星离地面3.6万公里(基本上是不可能用手机来接收的),但最近发展了Ka频段卫星,其工作频段是26到40GHz,比现在常规用的C频段和Ka、Ku频段都要高。频段高的好处是,天线可以做到小,而增益做到比较大。卫星上的天线增益大了,地面上接收的天线就可以做小。因此,地面上可以用手持终端接收,而且Ka频段本身容量大,这样地面终端也可以做到宽带化。
此外,发射Ka卫星和C频段卫星成本一样,但Ka容量大,平均到每兆的发射成本大大降低。
网络技术新进展
通过提高单波长比特率、增加波长数、增加调制的多电频数、增加芯数和模式等方式,光通信在最近20年增长1万倍,目前最高记录是单波长400G、单纤100T。中国的光纤光缆发展很快,我们现在生产了全世界一半的光纤、光缆,而国内市场也消耗了全世界一半的光纤、光缆,光纤价格下降很快。中国的光纤宽带渗透率达80%,同期OECD不到20%。
另外,我们现在大量应用云,在传输网上有接入的云,边缘有弹性的城域网的边缘云,核心网有中心云。我们移动通信,接入有接入云、转发有转发云、控制平面有控制平面的云。比如说,过去我们很多基站都要通过基站解调以后,把基带信号通过光纤传送网送至后台。现在,我们把所有基带处理都集中起来,每个基站只负责射频,这样我们的光纤传送网改成内部射频的光纤传送网,实现集中的无线接入网。所以,云会在通信网上大量应用。另外,除了云计算,我们现在还有边缘技术。不是什么东西都送到云才最好,如果我们的VR、AR所有的视频都要送到云,这样一方面加大了核心网宽带的压力,另一方面送到云端增加了路径的延时。特别是,车联网需要高速反应,这个时候不允许高延时。所以现在提出,有些计算是放到云上,有些计算是放到雾上(IBM叫雾计算),因为雾比云要矮一点。当然,甚至还可以把这个计算能力放到靠近基站的地方,我把它叫霾计算,比雾还要更靠近地面。也就是说,云计算、雾计算和霾计算,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来使用。
传统路由器的转发面和控制面是一起的,每个路由器只根据IP地址实现最短路径优先,找到相邻的路由器,实际上就是不考虑全网优化了。在大数据时代,这样做是不经济的,所以现在提出来SDN(软件定义网络),把控制面功能集合起来变成网络操作系统,把应用提出来集成应用,通过网络操作系统来实现全网的路由控制,适应我们大数据时代的不规则性。
区块链技术的意义范文篇3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财务共享模式;高校
高校财务报账工作无疑需要财务部门、科研部门、资产部门等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各部门协调配合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而现流行于各行业的比特币—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等优势,对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一、区块链技术的特点
区块链技术最早来源于比特币,是建立在密码学基础上的具有相关性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中都含有每批次网络交易的信息,具有时间戳标记和前一个区块的独特标记。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时序性、分布式账簿、防篡改的特点,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去中心化,使用密码学原理、时间戳、分布式账簿等技术就可以在没有第三方信用背书的条件下进行点对点交易,解决了中心化交易下的各类问题,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交易的透明性。区块链技术的出现给传统会计、审计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德勤最早开始进行区块链技术研究,建立了一站式区块链平台。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点对点传输、共享机制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区块链技术中的区块是交易数据的集合,具有时间戳标记与前区块标记。区块在取得共识之后可以追加到主区块链中,产生一个从后向前有序连接的数据结构。因此区块链技术下,数据库内的信息不会被更改,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等优势。
二、区块链技术在财务行业的应用优势
(一)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内部管理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都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泄露风险与系统漏洞风险不断提高,所以高校应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系统性错误的重复发生。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中心化数据处理使得一个环节发生错误,最终结果也会随之出错,甚至会导致多个账簿与文件的失真。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可以有效避免一个错误对整个系统结果的影响。区块链技术下,各个信息系统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单个节点的错误不会对整个系统和其他节点产生影响。同时,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要求一个处理结果必须经过全链认可之后才可以确认,所以也避免了个人错误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同时,区块链技术下数据不可以随意篡改,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二)提高财务风险预警的及时性
财务风险预警通常是在高校财务报告编制之后,以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为基础分析、判断的财务风险。这种模式下的财务风险分析具有很严重的滞后性,财务的分析也只是对企业过去经营状况的分析,无法对高校未来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区块链技术下高校的财务信息系统可以及时搜集到各类财务信息,区块之间的链接性将财务信息传递给预警机制,提高财务预警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另外,传统模式下,高校管理者从财务信息系统中对财务数据进行筛分和选取,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与风险评估。不过,受个人经验与知识等多方面限制,这种模式下的决策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使各参与者都有权利和义务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了数据分析的全面性,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对财务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
(三)提高审计工作的高效性
审计工作是对高校整体财务数据的审核,业务核算量大,审计工作实施难度大,且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区块链模式下,各节点的数据都必须经过其他节点数据的统一才可以写入到区块中,提高了系统财务数据质量,减少后期财务审查负担,减少财务审计流程。区块之间的链接性与规范性也简化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意味着财务数据一旦录入就很难更改,所以审计结果的公正性与可靠性更强,避免了恶意造假问题的发生。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
(一)采用分布式记账模式
传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财务记账方式为集中式记账方式。集中式记账模式下,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财务人员所具有的权限是不同的,下级子账受上级监督,各职能的实现必须在经过授权审批与复核之后才能实施,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较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规模化、批量化处理降低了操作成本,但是授权成本较高。将数据库中心设立在总部之后,通过总部进行规模化的批量操作可以减少授权流程,避免授权分布问题,实现从各分布的终端—中心模式向总部终端—中心模式的转变。不过,实际上授权问题仍然存在,还有大量的信息被反复的传递与审核,总部冗余性过大,下属人员参与积极性差,同时,还给高校的财务信息带来了安全问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模式打破了传统财务集中模式下节点不平衡的现象,完美的解决了授权问题。全网节点共同运行一个账本,不同地理位置的节点对交易信息进行记录与保存,且这些信息无法篡改。以高校的购销为例,假设高校与供应商都使用了区块链基础,原始交易过程中的各类信息都进入到共享账本中,如购销合同、税务增值税发票等,且这些环节都可以进行追溯。区块链技术的去信任化模式有效解决了高校日常财务处理中的审核问题,让所有数据都经过各个节点的认可,数据的可信度大大提升。同时,分布式记账模式中,终端与中心的界限被消除,所有节点之间的记账权和保管权都是对等的。节点与节点之间通过共识机制进行联系,不存在授权问题。所以,区块链技术下财务共享中心的优势减少。
(二)采用私有链模式形成半去中心化系统
私有链是一种特殊的区块链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写入权限受限,不过区块链的读取权限则是开放性的,具有半去中心化的特点。私有链模式下,参与节点数量有限,所以系统的运行速度更快,隐私性与保密性更强,交易成本更低,同时还可以满足金融行业的身份认证需求。在完全开放式分布记账模式中,网络共识机制的完全开放性使得高校的财务信息私密性较差。但是实际上高校财务信息中有很多属于商业机密。所以,通过私有链模式可以提高高校财务数据信息的私密性,有利于高校隐私的保护。因此,对于一些不需要和供应商、投资者之间形成共识的业务可以考虑采用私有链模式。
(三)向财务分析岗与本地依赖度较高的业务倾斜
传统财务模式下,一线财务人员的工作基本以简单的原始凭证传递等为主,财务岗成为辅助岗,财务人员和高校其他部门人员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财务部门和当地的税务部门也缺乏联系,存在较高的税务风险。区块链模式下,节点之间是平等的,各级授权减少,高校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对于一些本地依赖度较高的业务,如税务应加大资源投入。另外,重视对财务分析岗地投入,把财务中心功能授权到各个部门,因地制宜,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分布式账本共享模式可以让每个分布都成为共享中心。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财务系统架构设计
(一)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财务系统组成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财务系统包括服务层、应用层和基础层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基础层主要以共识协议为基础,在区块链基础上进行添加,是对新增业务活动的记录。比如在共识协议上添加财务区块、资产区块、科研区块等。应用层以四层区块链为基础。高校财务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原始交易记录生成、财务信息处理、账簿形成和财务信息监督几个不同的环节,按照不同环节功能需求可以构建如下图所示的四层区块链。服务层以身份认证和票据认证为基础。服务层包括身份认证和财务报账。
区块链技术的意义范文1篇4
关键词:区块链;互联网;相互保险;应用研究
1区块链相关概述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通俗地讲,区块链是用技术设计取代权威控制和情感信任,以此建立一种网络结构,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成为无数节点之一,进行认证、确权、交易、追溯和调整等一系列动作。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非对称加密算法、可追溯性、智能合约等特征,如表1所示。
2互联网相互保险发展现状及前景
自2015年1月原保监会印发《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并于2016年发放3张相互保险牌照以来,相互保险再次被推上了一个热潮。2018年10月16日,蚂蚁金服联合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推出了“相互保”,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60岁以下支付宝会员无需交费就能加入其中,获得10~30万元的大病保障。截至2018年11月,这一保险产品已吸引了超过1800万人参加。2018年11月13日,京东金融联手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上线了“京东互保”,开始低调内测。不过,“京东互保”很快于2018年11月15日下架,转入幕后,称将进行用户体验升级后再择期推出。目前,被保监会批准经营的相互保险仅有4家。根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ICMIF)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年末,全球相互保险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总份额的27.1%,覆盖近93亿人。中金公司201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国相互保险市场前景广阔,预计10年后(2025年)相互保险市场份额有望达到10%,市场空间达到7600亿元左右。可见,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相互保险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光明。
3互联网相互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
相对互联网其他金融产品而言,相互保险的发展比较滞后,主要由于面临几个问题。
3.1互联网无法进行价值转移风险
价值转移是指将一部分价值进行转移过程中,涉及到的两个独立的参与者一方价值增加多少,另一方价值就减少多少,双方必须同时认可,而且最终的结果还不能受到任何一方的操控。虽然互联网很善于处理信息分享,却不支持这种价值转移,即无法传递货币。
3.2互联网相互保险无法达到信任共识,缺乏网络公信力
目前,互联网相互保险是需要一个中心化的第三方来做信用背书,第三方信用机构一般由一些政府组织或者一些大型集团公司来担任。将所有的价值计算都放在一个中心的服务器来做计算,不可避免一定会涉及到人的参与,难免存在信用风险,缺乏网络公信力。同时,相互保险商品的本质是一种对未来的承诺,而这种承诺是建立在双方当事人的信任之上的,鉴于保险主体与行业监管机构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而目前尚未构建一个相对完善、透明、可靠的信任机制,因此互联网相互保险无法达到信用共识。
3.3互联网相互保险的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互联网相互保险的会员也是相互组织的所有人,一方面会员加入相互保险后,一旦有保险得到理赔,自己的账户金额就会被扣减,如无法取得详细信息也无法验证真伪,不知自己交纳保险费的去向,就会质疑互联网相互保险组织扣款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同样由于信息不对称,平台对会员填报的信息是否真实持怀疑态度,在会员索赔时为了防止骗保而增加理赔环节,延长理赔时间,不利于会员及时获得保险金。以健康保险为例,被保险人的身体信息、体检信息、住院医疗信息均由会员提供,互联网相互保险组织很难全面核实客户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会对产品费率、理赔等环节产生不可预期的影响。因此互联网相互保险对信息公开和透明披露具有更高要求。
3.4互联网相互保险种类较少,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互联网相互保险的发展拓宽了产品渠道,但相互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实际的风险转移需求。在以需求为导向的时代,应该定制个性化保险服务。因此,要求互联网相互保险组织需具备根据每位会员的风险水平厘定保险费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前提是掌握海量的数据信息。但目前,由于互联网相互保险组织存在信用共识与信息安全问题,导致互联网保险差异化定价与个性化定制难以实现。
4区块链在互联网相互保险方面的应用
4.1区块链解决价值转移问题
区块链是一种价值传输网络,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账本,每个节点都可以显示总账、维护总账,不能篡改账本,除非控制了超过51%的节点,但这是不可能的。网络中所有授权的参与者都保存者一份完全相同的账本,一旦对账本进行修改,全部副本数据也将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全部修改完毕。分布式账本中的每一笔交易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时间戳,可解决价值转移问题,同时可以防止重复支付的产生。
4.2区块链解决信用共识问题
区块链表现为一个不断增长的分布式结算数据库,能完美解决信息系统中的信任危机。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是一种智能化信任。区块链用算法证明机制来保证这种信任。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互相验证的公开记账系统,可记录所有账户发生的所有交易。每个账号的每笔数额变化都会被记录在全网账本中,整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能够在信任的环境下自动安全地交换数据。与费时费力的其他工具技术相比,它能实时自动撮合、强制执行,而且成本很低。从信任的角度来看,区块链实际上是用基于共识的数学方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信任并完成信用创造。
4.3区块链保护信息不被篡改
区块链中通常使用哈希算法,哈希算法的使用可以从根本上保护信息安全,不被篡改。通过检查哈希值是否改变可以判断区块主体中信息是否被篡改。互联网相互保险采用区块链技术,以智能合约形式存在,保险人的披露信息和每一位投保人的风险状况,都被实时记录在区块链上,不可篡改;被保险人的既往病史,健康诊断报告,机动车的牌照及过往的交通事故等信息也全部记录在册,可有效降低逆选择和道德风险。
4.4区块链能够建立网络公信力
区块链公信力在网络上会有许多独立的节点,每一节点都有一份备份信息。区块链网络公信力是不可篡改的,任何节点企图更改信息都会被其他节点发现,而更改的节点不会被确认,就会立刻丧失公信力。在区块链公信力模型中,区块链不制定政策,它只是一个公证人的角色,是互联网相互保险组织建立和执行政策的工具。区块链的作用是帮助互联网相互保险组织更快速和准确地让政策被全体保险参与者所接受与认可。
4.5区块链对信息传递进行加密
在区块链中,使用公钥和私钥来标识身份(信息发送者:用私钥对信息进行签名,使用信息接收方的公钥对信息加密;信息接收方:用信息发送者的公钥验证信息发送者的身份,使用私钥对加密信息解密)。假设互联网相互保险区块链中有保险人和投保人(在相互保险中,成员往往既是保险人又是投保人),投保人想向保险人证明自己是真的投保人,要进行索赔申请,那么投保人只需要使用私钥对文件进行签名并发送给保险人,保险人使用投保人的公钥对文件进行签名验证,如果验证成功,那么就证明这个索赔申请一定是投保人用私钥加密过的。由于投保人的私钥只有投保人才能持有,就可以验证投保人确实是本人,可有效提高理赔效率。
区块链技术的意义范文篇5
摘要:区块链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新型应用模式。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也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探索的一大热点,其所具备的去中心化、去信任、不可篡改、数据可追朔以及智能合约等特性,可以解决会计领域所面临的信任难题。本文主要从区块链的本质、工作原理和特性出发,探讨区块链应用于会计领域的优势,并提出一些当前实现“区块链+会计”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区块链;会计领域;共识机制;分布式记账;去中心化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诸如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学科都已经走向成熟,在此基础上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甚至可以说区块链技术是上述几项学科结合的产物。区块链技术不单单是指一种分布式记账的账本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和贸易方式——例如用于ICO招募,用于医保、社保等领域以减少骗保现象,用于金融行业以减少金融违规犯罪等现象,以及用于管理公众档案等等。此外,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互联网交易几乎都受制于“信用模式”,即人们需要通过第三方平台的监管来确保电子交易的安全性;但区块链不同,它是一项基于密码学而非信任的基础技术,这让所有已达成协议的双方可以免去第三方中介的参与来直接进行交易支付。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说不仅是一项数据革命,更是一场信任革命,指导着未来一些领域发展的大方向。会计的发展历史,“技术发展”是推动其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企业、事务所以及相关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有关信任的问题,比如: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障、审计执业质量较差、会计责任不明确、重复监督等等。而理论上讲,上述问题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得到解决,区块链的出现给会计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文献综述
区块链的概念最早由日裔美国人中本聪提出,之后迅速得到了全球的认同和研究。技术派观点(Yli-Huumo,2016)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整合应用,它有效结合了哈希算法、加密解密技术及开源等多项重要知识。最重要的两个特征(Huckle,2016)是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去中心化(Mansfield-Devine,2017)以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为基础,去信任以密码学为基础。应用派的学者(Pilkington,2016)认为,区块链可以在企业内部使用,有利于保障企业的隐私信息不外流;用于企业的信息管理(Yermack,2017),即企业可以通过区块链披露自身的财务信息,企业利息相关者也能因此迅速获得企业的有关信息,大大方便了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监督,也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在会计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马西莫•莫里尼、王潇靓等,2016)将对审计、会计信息、金融、公司内部控制、商业活动等信息数据记录与交易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创新(高廷帆、陈甬军,2019)是审计行业演化的重要动力。从会计记账的角度(樊斌、李银,2018)出发,指出区块链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总账账簿,每个区块都代表一个账页,区块的内容则代表账页中的会计信息;区块链技术与财务业务相结合(康霞,2019),未来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三、区块链的工作原理和特征
区块链是一种新的应用模型,该模型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于一体,使用区块链数据结构来验证和存储数据,使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使用加密技术来确保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以及使用自动脚本代码来编程和操作数据。(一)区块链的工作原理。一般来说,区块链系统由六个部分组成,包括:基本数据块、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相关的基础数据与算法;网络层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共识层主要由网络节点的各种共识算法构成;激励层将经济因素整合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主要有经济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合约层封装了各种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这些功能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编程;应用程序层包含区块链应用程序的各种场景和案例。(二)区块链的特征。区块链主要用于解决交易的信任和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项特征。1.分布式记账。与传统记账模式(图1)相比,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模式(图2)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区块链的每个节点上都储存着完整的数据,而传统方法下数据则是被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开存储;二是去中心化的记账模式,区块链每个节点的存储是独立且相同的,节点之间依靠共识机制来确保存储的一致性,传统记账方法则是通过中心节点向其他备份节点同步数据。2.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即区块链为了保护账户身份信息而采用的加密技术,只有得到账户所有者的同意才能获取账户相关的身份信息,可以有效保护公司或个人的隐私。3.共识机制。即如何在所有记账节点之间达成共识以确定记录的有效性,它既是一种识别手段,又是防篡改的手段。在区块链系统中如果想要信息造假,就必须使50%以上的节点同意,但在区块链节点足够多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4.智能合约。即以真实可靠的数据为基础提前设定好规则和条款,在操作过程中只要满足相关要求,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结果。就好比自动贩卖机,只需要满足预设要求(投币并输入货物编码),它就会自动完成交易义务。
四、区块链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一)会计信息记录和披露方面。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完全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这通常会导致诸如信息不对称、审计滞后、信息失真和财务舞弊等情况的发生。区块链技术可以从自主管理的概念开始,优化会计记账模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减少人为干预并实现自主管理。1.分布记账模式。在分布式记账模式中,记账工作主要是由区块链的各节点于业务发生时自动实时完成。任何一项交易或业务的子环节,必须经全部节点确认、在事实信息载入区块链后,再向全节点广播并由核算主体节点记账;之后其他节点可结合公开的事实信息进行判断与认证,各节点基于相应的权责共识开展复核工作。如今“线性”数据结构已朝着“块”和“链”的方向发展,使得财务报表创建者和用户可以准确地查询所需的数据信息。2.高安全性。区块链的时间戳功能赋予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区块链会将所有交易数据公开给参与网络交易的每个节点,从而使区块链上的所有交易数据公开透明。就隐私保护而言,传统的记账系统将隐私数据存储在中央服务器中,这种集中式存储方法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中央节点受到攻击或被盗取信息,则交易双方的隐私都会受到损害。而区块链技术却可以依靠匿名交易来保护交易双方的隐私,使用了哈希算法和非对称加密技术,提升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3.定制化财务报告。传统财务报告定期披露,而且以标准化格式呈现,无法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的个性化要求。而区块链会计信息系统下,企业利益相关者可以提出自己的信息披露需求,需求被核准后将接入区块链的互动平台,触发按需报告程序,系统将根据区块链上的相应信息自动生成个性化的财务报告。这种企业与节点的“申请-核准-报告”机制表明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重心将由供给侧转移至需求侧,从被动披露转为互动披露,从定期披露转为实时披露,从单向运输转变为交互式披露。(二)管理运营方面。1.低信任成本。区块链技术系统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获得交易的具体数据,这使得每一笔交易数据都做到了绝对的公开透明;而且区块链的时间戳记是不可逆的,故而交易的数据和记录在这样的情形下是完全值得信赖的,即区块链技术能够保证交易参与者获得真实可信的信息。2.低人工成本。第一个方面是无需再雇佣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普通会计人员。因为在区块链技术下,企业及其他的经济组织不需要再聘请专门的人员进行诸如逐项填制、审核报表与凭证之类的手工工作,他们只需要将自身的原始凭证上传到客户端,区块链系统就可以智能化完成接下来的工作。第二个方面则是节约了第三方审计机构的监管成本。第三方审计机构便是为了提高财务信息可信度而产生的,是基于“信任缺乏”而存在的。而区块链增加了篡改涂抹原始交易记录、故意删除真实交易、交易内容作假等会计舞弊行为的技术难度,这会使得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次数大幅度减少,既降低审计成本也提高审计效率。3.低时间成本。区块链记账平台和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相连,就可以自动完成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工作,省去了多个人工审核环节,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运营风险。另外,审计工作人员也可以实时跟踪公司账目、有效地获取审计的完整证据链、实施远程审计或自动审计,以此提高审计效率,降低时间成本。4.低维护成本。区块链中的每个节点都使用平行记账方法,每个节点的账目也完全独立。如果节点遇到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只需要修复有问题的节点——因为其他节点的副本数据仍然可以支持区块链系统的运行,并不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维护难度大的问题。
五、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安全风险。首先,区块链系统的实际应用软件做不到完全安全。区块链上的各个区块通过技术连接在一起形成“链”,大量的数据信息在链条上进行传播。任何应用软件或平台的极小漏洞,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区块链的存储运输的容量可能会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及连续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各个节点建立数据副本且有极强的纠错能力,但是如何将获取、备份的会计信息进行有序的排列储存以保证区块链的稳定运行是企业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最后,黑客攻击区块链系统等犯罪行为、政府对区块链采用何种监管方式以及通过区块链交易是否需要纳税、如何纳税等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二)技术人才稀缺。区块链技术是一套复杂的体系,“区块链+会计”的实现不止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职业素养,还要求会计人员拥有足够的计算机知识、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据2022年3月的《2022年中国区块链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国区块链企业数量持续上涨,从2015年的2156涨至2019年的36224,这意味着市场对区块链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需求虽大,人才供应却不足。据统计(图3),区块链从业者的主力军是本科及研究生,但是截止2019年,我国本科以上学历的人群仅仅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而从事会计且具备区块链操作知识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此外,由2018-2019年区块链人才需求职务分布图(图4)所示,目前市场对区块链人才的需求中技术类占比遥遥领先,但技术人才在市场上一直都是非常稀缺的,因此,区块链人才很多都是从其他领域人才流入的。(三)会计准则的多样性可能导致数据可比性差。区块链是一项面向全世界的技术,不会拘泥于哪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到国家间会计准则不同的问题。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但是各个国家甚至是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使用的会计准则都不尽相同,而区块链却要求数据一致,所以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准则来保证区块链上数据的一致性,确保区块链系统能稳定运行。
六、对策研究
(一)持续加强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首先是要继续完善区块链技术。研发较为复杂的验证机制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相结合,保持区块链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用这种方式来防止黑客和病毒的入侵,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其次是进行安全测试,严格的检测区块链应用层的各个方面,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并加固系统,让用户使用更高版本的软件。最后是我国需要尽快完善有关区块链的法律制度,使区块链的监管工作变得有法可依,给区块链提供更为安全的法律环境和足够的技术进步空间。(二)重视培养重视培养“区块链+会计会计”人才。会计领域区块链技术人员的稀缺主要是由于技术知识缺乏而导致的,加强会计人员的技术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对已经参加会计工作的从业者,企事业单位应对其内部的会计人员进行区块链技术的培训,还可以从中挑出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为单位储备会计方面的区块链技术人才。对于会计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而言,高校的会计学院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引进区块链课程,增强学生未来在会计领域工作的长久竞争力。(三)促进会计准则的趋同世界会计准则。委员会自成立起便一直致力于世界会计准则的编制,如今一些国际组织已经开始使用世界会计准则,然而其在各国之间的普及程度则大有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各有特色,故而每个国家对世界会计准则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为了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发展以及方便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会计准则的趋同难以避免。各国都使用相同的世界会计准则,能促使会计质量的优化获取,也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将向前迈动一大步。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到成熟,总是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是会计发展的一大趋势,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将会给全世界的会计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Yli-Huumo,J.Ko,D.Choi,S.Park,S.Smolan⁃der,K.WhereIsCurrentResearchonBlockchainTechnology?——ASystematicReview[J].PLoSOne,2016(10).
[2]Huckle,S.Bhattacharya,R.White,M.Beloff,N.Internet-of-Things:BlockchainandSharedEcono⁃my[J].ProcediaComputerScience,2016(98).
[3]Mansfield-Devine,M.BeyondBitcoin.UsingBlockchainTechnologytoProvideAssuranceintheCommercialWorld[J].ComputerFraud&Security,2017(05).
[4]Yermack,D.Corporategovernanceandblock⁃chains[J].ReviewofFinance,2017(21).
[5]马西莫•莫里尼,王潇靓.从“区块链热”到金融交易实践[J].金融市场研究,2016(07).
[6]高廷帆,陈甬军.区块链技术如何影响审计的未来——一个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视角[J].审计研究,2019(02).
[7]樊斌,李银.区块链与会计、审计[J].财会月刊,2018(02).
[8]康霞.区块链技术环境下财务业务发展方向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2).
区块链技术的意义范文篇6
法定货币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的供给,并且在实体货币上面加上了防伪标识,这些安全属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货币的安全。同理,加密的数字货币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确保系统不被破坏,数据的丢失。同时,还要防止交易的混淆。保证每笔交易只能被使用一次。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第三方数据中心来保存所有的交易总账,确保每一笔的现金只能被使用一次。比特币的出现解决了数字货币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双花问题。双花难题是指电子货币具有无限可复制性。比特币使用的区块链技术确保了每笔货币被支付后,不能用于其他支付,并且不再需要一个中心化的信息系统保存所有的交易数据,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随着比特币的快速发展,区块链技术也逐渐被社会大众关注。
二、区块链在主要金融行业的应用
(一)区块链在银行中应用
(1)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英国央行了RScoin,即英镑的数字货币概念。瑞典央行受到国内现金使用下降的压力,考虑发行数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科技司副司长姚前公开表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原型的方案已经完成第二轮的修订。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的目的是替代实物现金,降低传统货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升经济交易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数字货币包含的方面比较宽广,包括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央行研究发行的数字货币是指数字化人民币,从各国央行方案看属于法定加密数字货币,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法定货币,不仅仅是支付工具。
(2)商业银行。区块链支付结算应用。区块链实现支付结算的去中心化:通过区块链技术,跨境支付的两个开户行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支付、结算和清算。这样就可以绕开中转银行、清算行、结算行、SWIFT,降低中转过程中产生的手续费。由于区块链的安全、透明等特性,使交易双方能够实时监管资金的流动情况,提高跨境转账的安全性。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能够加快结算和清算速度,减少资金闲置时间,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区块链节省跨境支付成本:在区块链时代,银行和银行之间可以直接打造点对点的支付方式,省去第三方金融机构等中间环节,实现全天候支付、实时到账、提现简便以及没有隐形成本,也有助于降低跨境电商的资金风险及便捷性需求。银行票据链金融。与传统票据相比,数字票据出现将实物票据虚拟化,节省了票据的印刷成本。其次屏蔽了电子票据的中心服务器,降低了服务器的维护和成本,也节省了中心系统的开发成本。同时也不会因为服务器宕机和人为误操作导致数据的丢失等严重问题。其次数字票据具有不可修改时间戳的特性,使任何交易交换可以被追溯和查询。一旦票据流转和清算发生法律纠纷可以在区块链上按时间进行追溯。同时,区块链中纪录的所有交易参与者的行为数据,易于形成征信体系和评估机制,最大程度降低违约人跑路风险。
在票据生命周期中,一共有三个环节:承兑、流转和托收。在承兑环节,传统票据需要物理凭证或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对出票方提供第三方担保。数据票据可以直接进行票据承兑。承兑环节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算法,包括承兑人对出票人的授信、出票人票面信息等信息。生成相应的数据块纪录完整的承兑环节的交易信息。在流转环节,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将票据流转交易赋予可编程模式,实现票据流转、贴现、再贴现、回购等一系列业务。例如:数字票据不需要向多家银行询价、直接广播融资寻找对口银行贴现即可,票据回购也可以通过编程在约定的买入返售到期日自动执行。在托收环节中,通过编程的程序会在持票人承兑时相约日期自动向承兑行发出托收申请,承兑人一方完成托收请求,另一方面完成资金清算。第三方将全部信息按一定规则纪录生成数据区块。将托收和资金清算自动化,避免逾期。
(二)区块链在证券中应用
(1)区块链优化网络证券发行流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证券交易所发行系统改变了传统证券发行和交易方式,转而向互联网延伸,使得其开放性和实效性更强。使用区块链技术能简化前期准备过程和审批流程。区块链可以搭建一个私人的股权市场,可以把很多的初创公司股票期权系统放在架构中运行,实现点对点的直接交易。此时事前审核的可行性将逐渐下降。
(2)区块链证券发行。企业公开发行股票需要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申报阶段和审核阶段。除此之外,上市过程还需要3~4个月。需要经历初步询价、确定价格区间、网下申购、股票正式上线等诸多环节。这种先审核在负责发行和传统的IPO流程发行上市周期过长、时间资本成本巨大,增加上市风险。区块链技术可以彻底打破现有的IPO流程。实现先审核的高效流程,任何有发行证券需求的个人或者机构可自行设定资产凭证并在区块链上发行和销售。
(3)区块链与传统证券清算结算。证券的清算结算工作需要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和交易所四大机构相互协调。欧洲证券交易所探索利用区块链更迭证券结算系统,将来区块链的应用为证券结算系统带来一次跨越式的创新,提高证券发行、交易和结算效率。区块链能够实现实时结算过程,到时候所有交易都将实时清算。能将结算效率提高到分钟级,从而降低资金成本和结算风险。
(三)区块链在保险中的应用
(1)区块链重建保险业基础设施。将智能合约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能够很大程度简化投保和理赔服务流程,通过机器的程序化运行,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操作的成本和风险,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区块链中各个区块按照时间顺序相连也便于监管机构及时发现违规操作。并且在信息可用性和安全性方面提供了基础性信息服务,这些服务覆盖客户资产、优先级别、偏好及第三方信息各个方面。由于记载于区块链上的数据都经过了加密处理,能有效的避免数据泄露、丢失等风险。可以在区块链上存储相关标的信息、承保信息及理赔信息,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数据的安全。
区块链技术的意义范文篇7
1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人事档案管理是很复杂的一项工作。首先,人事档案管理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9]。其次,人事档案的文件量很大,涉及每个被记录者。就当今的现状观察下,绝大部分的企业都在使用纸质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没有得到适当的削减,工作量巨大,在统计人事档案的时候也很不方便[10]。按照对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的研究和分析,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企业对于档案的管理意识很薄弱,对于档案的统计也在工作前后难以匹配,各个企业部门之间的管理不够专业,这些都是目前可以观察到的不足之处;在管理人事档案时,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不可收录被破坏和攻击过的档案。档案在共享时出现了技术上的困难和瓶颈,这些问题不但会降低人事档案的作用,也会限制人事档案的公开性。现今,管理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水平有限,对专业能力的掌控高低不一;除此之外,绝大部分的企业在管理人事档案时,所聘用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没有专业的技能和培训,对档案管理的知识知之甚少,管理经验也不够充足。有些企业会对管理档案的人员进行较为短暂的统一锻炼培训,通过之后就可以成为档案管理专员;其次,很多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只有这一个工作要做,还有其他的职位和工作需要完成,没有办法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管理档案的工作中去。以上的种种问题导致了人事档案的不完整,所记录下来的信息出现丢失,存放数据材料不合理,导致记录出现遗漏和缺失,使得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大打折扣。一般来说,人事档案属于企业资产,由企业自己保管和维护,不向公众开放,仅在企业需要时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这主要是考虑到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的发挥。目前,还缺乏一种合适的技术手段来解决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随着电子档案信息和电子数据的增多,对人事档案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现如今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人事信息的档案储存还有很多弊端,一方面是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在于网络中的攻击手段层出不穷,其破译能力飞速进步,使得人事档案信息更轻易就会被网络外界因素所攻击破译,档案被篡改或直接丢失不见,再加上没有其余的节点对档案信息做出备份存储,所以在数据被篡改或丢失之后很难恢复,人们对人事档案数据的管理可信度直接降低。
2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
在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管理就是对于管理技术的一种应用和突破。一方面,大数据时代推动的档案载体正在从传统的纸质向各种非结构化的电子存储转变;另一方面,管理模式的转变,人事档案管理在储存收集,以及其使用的过程中,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在绝大程度上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档案管理收集信息的方式与纸质档案有所不同,基于区块链的人事档案管理生命周期包含了档案形成和管理的过程。如若档案管理的部门只收集记录人事本身的信息数据,这样就会有很多的背景信息没有被录入,这些丢失的信息被称为信息的元数据。档案的全部管理流程,以及档案的内容架构和背景都是人事档案元数据中的一部分,这些数据存在的意义在于验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以将这些记录作为证明所提供出来。元数据采集在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类型较为复杂,数据的格式也比较繁琐,管理程度和管理方式也较为分散。在存储方面,国内一般都会采用较为常见的“双套制”,这项制度是指人事档案的信息一般由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保存。人事档案在使用中具有便于运输、便于查找的优点,因为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用户可控不仅包括传统档案的用户,也包括不可控的专业用户和受益于各行各业、用途复杂的对象,而使用环境给人事档案的安全带来了挑战。
3区块链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在档案管理领域中,区块链技术也算是小有成果,可该项技术并未在实践中得以多次尝试,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还需要更深一步地研究和探索。一般情况下,导致档案丢失的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集成。现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档案管理,降低了其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在档案管理的实践应用中,区块链技术并不能解决数字档案的应用问题。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得到处理,支持现代技术的可以更好地实现共享信息资源,可是由于缺少较为全面的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实际阅读环境等多种因素都成为了诱因,这就造成了人事文档不可读的问题,降低了人事档案中的信息,使得文件丧失实用性。所以需要整理和合并分散的技术,对区块链技术做出合理的整合也是关键考虑的问题之一。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必须要确保基础设施的配备完整,以及管理信息的专业能力,如果缺失这些东西,将耗费很多的资源。但是,制约区块链技术全面推广的问题有很多,在发展过程中,若是相关档案部门的资源受到一定限制,将不利于区块链技术的进步,阻碍其推广应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管理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还存在些许的风险,这种档案开发和管理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工作过程中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许多单位目前还在人事档案信息建设的第一个阶段,还不具备基于区块链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的专业强度。区块链技术本身主要靠数字逻辑的采集,以及网络中存在的逻辑来管理各类档案信息,这就给档案带来了风险,因为网络黑客可以按照逆向计算的方法入侵档案信息库,这就使得该技术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要确保网络环境的严格要求,对硬件和软件这类基础设施更需要重点观察。可是目前的网络环境稳定性一般,软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导致了区块链技术被应用的不合理,假使私密钥匙意外丢失,归档的人事数据也会随之不见,由此,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4区块链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分析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与问题,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难点,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文件档案管理中应用的改善方法,具体如下所述。
4.1按照不同区块链中数字对象划分人事档案类型
区块链技术在一般情况下会按照不同区块链中的数据对象来划分,在管理中可分为镜像类型、数字文件类型和资产证书类型三种。首先,区块链中不存在的电子文件一般都被散列地存储在各个角落,而这些文件就属于镜像区块链,镜像模块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人事文档不受侵害。然而,区块链技术的访问大多数只存储文件哈希值,不储存文件会对效率等因素造成影响。数字文件可以在智能合约中进行区块链储存,该类型不仅具有数字文件哈希值一种表现形式。在最后一种资产凭据类型中,编码是录入文件的资产重要内容,属于文件的凭据,其余的文件内容数据和哈希值存储在区块链上。人事档案管理的复杂程度和组织性都是由档案的凭证价值决定的,为保证高安全性的档案存储,使区块链技术得到更高的稳定性,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可以实现准确且高效的管理。在档案管理和服务中有效地融入区块链技术,使两项融合越来越稳定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意义所在。
4.2基于区块链的人事档案管理分层
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出区块链技术的需求分析,按照技术基本设施要求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分层人事档案管理构架层次,其中数据层包括了模块数据和其余的相关数据网络,网络层包括P2P网络,数据安全验证包括人事档案管理各个节点的共识机制;激励层包括档案管理与区块链运行维护过程的机制,逻辑和算法代码支持人事文件管理的自动执行过程,契约封装各种可编程代码业务,应用层主要是对人事档案的应用场景进行管理。依照在实际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的应用需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事档案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1)确定人员链的成员,包括人事档案、档案部门、企业机构、政府部门是关键问题之一;(2)确定访问链数据,包括人员简历、业绩表、学历信息、学历证书、党员或党员信息等,根据信息内容设定范围期限,当主体查看信息时可获得访问的权限范围;(3)人事档案部门根据员工的日常表现实时上传至区块链,节点一致后将信息记录并共同维护,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溯性;(4)提供档案信息自动解密时间、自动审核文件访问、自动认证文件等内容,合同签订时自动执行获得权限,可随时查看调用链上信息。
5结论
区块链技术的意义范文篇8
作为新一代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价值载体”,区块链并不仅仅是一种金融创新工具,也将是数字营销的新疆界。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很难在5分钟内清楚地解释什么是区块链。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词条的解释越晦涩和复杂,它可能就越基础和关键。比如TCP/IP。
文字和图片可以在网络上点对点地直接传输,但是现金、所有权或者信用等资产或合约却不可以。比如买家小A在小V的网上店铺下单了十斤奶油巧克力草莓。完成这笔交易,小A需要需要通过网银或者支付宝等第三方机构才能把钱转给卖家小V。第三方机构不仅监管和批准小A的在线支付,也为小V提供小到预约开房大到贷款担保等个人财务背书和担保。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去掉“事妈心黑”的第三方呢?比如滴滴。
区块链就是为了取代这些第三方,为交易提供“担保”和“背书”。只不过,提供担保和背书的人,不是区块链,而是你自己。
如果说互联网是信息的数字媒介,那么区块链就是价值的数字媒介。以区块链为基础应用的新一代“价值物联网”将为企业经营和数字营销开辟新的疆界。
价值物联网和信任经济
当超级现实(SuperReality,即包括VR、AR以及MR在内的现实增强技术)、智能营销(包括对话机器人、语音交互和机器学习驱动的营销的自动化和个性化)等新技术和应用成为营销圈的新年热词,区块链却貌似被冷落。
这不难理解。首先,区块链是由一帮子精通密码学的怪咖搞出来的,挺复杂的;其次,人们往往把区块链等同于比特币,认为区块链只是一种金融科技(Fintech)而非营销科技(Martech),缺乏关注和研究。
这也和区块链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区块链正处在技术成熟度曲(TheHypeCycle)的萌芽期(TechnologyTrigger)。技术开始成熟但并未大热,人们开始对这一技术感兴趣,并试图从中获利或获益。
未来学家、《区块链革命(BlockchainRevolution)》一书的作者DonTapscott预言,定义未来10年商业世界的科技不是社交媒体、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而是区块链。
区块链除了带来了比特币和以太坊,也将催“价值物联网(TheInternetofValue)”和“信任经济(TrustEconomy)”。区块链实现了资产和价值的数字化和可流动,加上无处不在的智能设备、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构成了价值物联网。
伴随资产和价值的可流通,是信任经济的崛起。区块链并不能消灭人类的失信行为,却可以通过本身公开透明的特性,降低网络传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在德勤2017年的《区块链:信任经济》报告中,分析师认为信任而非信用(Credit)才是商业的价值交换基础。在“数字化”的世界,公司或者个人的公共形象不再由报纸电视上的广告或者百科微信上的软文来决定。我们的社交货币资产才是信任经济时代的基石。
区块链将是信任经济的基础,它将扮演信任守门者的角色,让每个人和物的网络行为和参与都透明和可查询。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而且通过“去中心化”让数据的存储和分享更加迅捷和透明。
由于区块链开源和“开编程”的特性,区块链还可以帮助我们生成智能合约。但是这个商业模式之所以在以前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缺乏能够支持可编程合约的数字系统和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该问题,不仅可以支持可编程合约,而且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过程透明可追踪等优点,天然适合于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将从根本上改变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也将改变品牌的营销策略。品牌或者用户的任何一方,都会在诚实和透明的基础上进行交易。任何一方的欺骗和不诚信,都会触发智能合约,对违约一方进行惩罚。比如,品牌不能在广告和文描中夸大疗效,而职业的差评师也会因为恶意差评而取消评论资格。
除了智能合约,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身份和信任评分已经在共享经济领域发挥作用。你如果使用过支付宝的“芝麻信用”或者观看过电影《黑镜3》Nosedrive中的社交媒体评分系统,就不难理解数字身份和评分系统的工作原理。
共享经济最大的难题就是信任。作为提供共享服务的一方,我们需要确保“共享者”值得信任。比如当我们把自己的爱车“共享”给一个陌生人,如何确认他/她会爱惜你的车子,不会恶意刮蹭和暴力驾驶。作为接受共享服务的接受方,我们同样需要确保“分享者”值得信任。当独自一人出门旅行,要保证Airbnb的房主价格公道又心怀善念。
以上两种情况带来的信任问题都可以通过查阅对方的数字身份和信任评分来解决。需要说明的是,区块链也会避免《黑镜3》Nosedrive中女主人公被恶意差评的情况,因为区块链不能被随意修改,即使修改也需要在符合约定和透明的前提下进行。
现在,有关公司和个人的评分、评价和其他信任信息依然保存在“中心化”的平台上。天猫、Airbnb、滴滴、支付宝、Bitbond、UpWork、Openbazaar还是一个个孤岛,互不相连。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区块链能够把这些信息汇集并存储到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系统中会怎么样呢?
区块链上的广告
BitTeaser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广告系统,由一群来自丹麦和美国的团队建立。这个广告系统希望使用区块链技术,建造物联网时代的广告系统,挑战GoogleAdsense的广告模式。BitTeaser取消了GoogleAdsense的准入门槛,让流量很低的网站或者自媒体博客都可以参与进来,而且采用比特币进行支付和结算。
2015年全球在线广告的投放总量为1705亿美元,而《福布斯》杂志预计这一数据到2018年将达到2520亿美元。其中Google和Facebook等寡头瓜分了大部分广告市场,并且从中抽取高额费用。
另一方面Google和Facebook也面临严峻的流量作弊和点击作假的挑战,去年“视频点击门”让Facebook面临高估广告效果的质疑。根据网站的预测,2017年因广告作假而由广告主承担的损失将达到70亿美元。
BitTeaser这样的区块链广告平台不仅去掉了中间环节,省掉了媒体投放公司的大量佣金和广告平台的抽成费用,让品牌直接与网站和自媒体平台合作。另外,区块链技术也能最大限度地规避流量和点击作假,广告投放的效果不是以IP来计算,而是以观看者和点击者的数字身份来验证。区块链的技术特性让黑客和水军公司很难像批量生产假IP和假社交账号一样伪造数字身份。
爱德曼国际公关全球副总裁PhilGomest认为,区块链的另一项黑科技应用是将抹平信息的不对称,建立共享和一致的“数据真实(DigitalTruth)”。他认为,在传统的媒体和传播领域,信息传播是安全的,因为印在报纸上的软文和放在电视上的广告一旦刊发或播放就不能被更改。但是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是单向和不开放的。与此相反,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是开放的,但并不安全。在网络上,信息会被加工甚至篡改,同一个事实可能会有不同的版本。
但区块链可以保证信息即开放又安全。在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行为”的企业传播中,这极为重要。
产品原料源产地和供应链信息服务商Provenance正在和美国一家渔业公司合作,应用区块链技术,向零售商和顾客保证该公司的捕鱼操作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没有使用黑劳工等不良记录。
在客户关系关系领域,区块链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提供顾客奖励服务的公司Loyyal正在探索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整合顾客忠诚度项目,提升顾客的活跃度和忠诚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Loyyal允许顾客可以累积不同品牌的积分,合并使用。
此外,区块链也会改变我们熟悉的社交网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交媒体比如将规避审查,并且通过“小额奖金”的形式鼓励创造更好的内容。更成熟一点的区块链社交平台如Steem.io将会把你的每一次观看和点击都转化成现金和奖励。
区块链技术的意义范文篇9
什么是区块链?
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没有中心,数据存储的每个节点都会同步复制整个账本,信息透明难以篡改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并参与区块链技术研发。从最初的比特币、以太坊,到各种类型的区块链创业公司、风险投资基金、金融机构,贴上“区块链”标签,立马就“金光闪闪”。不仅如此,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也被各种解读区块链的文章刷屏。
那么,到底什么是区块链?
工信部指导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这样解释: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进行了通俗解释:“简单地说,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去中心化,即与传统中心化的方式不同,这里是没有中心,或者说人人都是中心;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意味着记载方式不只是将账本数据存储在每个节点,而且每个节点会同步共享复制整个账本的数据。同时,区块链还具有去中介化、信息透明等特点。
“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技术,具体讲就是一种账本技术。账本记录一个或多个账户资产变动、交易情况,其实是一种结构最为简单的数据库,我们平常在小本本上记的流水账、银行发过来的对账单,都是典型的账本。”腾讯金融科技智库首席研究员王钧说,安全是区块链技术的一大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分布式的存储架构,节点越多,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越高;二是其防篡改和去中心化的巧妙设计,任何人都很难不按规则修改数据。
以网购交易为例,传统模式是买家购买商品,然后将钱打到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个中介平台,等卖方发货、买方确认收货后,再由买方通知支付机构将钱打到卖方账户。由区块链技术支撑的交易模式则不同,买家和卖家可直接交易,无需通过任何中介平台。买卖双方交易后,系统通过广播的形式交易信息,所有收到信息的主机在确认信息无误后记录下这笔交易,相当于所有的主机都为这次交易做了数据备份。即使今后某台机器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数据的记录,因为还有无数台机器作为备份。
提到区块链,很多人就把它与比特币联系在一起,不少人甚至把区块链等同为比特币。何飞说,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种呈现方式,但区块链并不等同于比特币。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而比特币是区块链的成功应用,但并不意味着区块链只能应用到比特币上。
区块链有什么用?
能解决金融、公益、监管、打假等很多领域的痛点难点,但有不少适用条件
金融服务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领域。运用区块链技术能解决支付、资产管理、证券等多个领域存在的痛点。
以支付领域为例,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境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清算、结算的成本较高,涉及很多手工流程,不仅导致用户端和金融机构后台业务端等产生高昂的费用,也使得小额支付业务难以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及争议解决的成本,显著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效率。另外,区块链技术为支付领域带来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使金融机构能更好处理以往因成本过高而被视为不现实的小额跨境支付,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
比如,为解决金融机构间对账成本高的问题,2016年8月,微众银行联合上海华瑞银行推出微粒贷机构间对账平台,这也是国内首个在生产环境中运行的银行业联盟链应用场景。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张开翔认为,传统“批量文件对账”模式长久以来未能解决的成本高问题,正是区块链技术的用武之地。随后,洛阳银行、长沙银行也相继接入机构间对账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优化微粒贷业务中的机构间对账流程,实现了准实时对账、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目标。截至目前,平台稳定运行1年多,保持零故障,记录的真实交易笔数已达千万量级。
在公益领域,区块链技术也大有可为。蚂蚁金服涉及区块链的首个应用场景就是公益,帮助一群听障儿童获得一笔善款,然后运用区块链技术促进公益更加开放透明。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产品专家胡丹青说:“区块链公益平台就像是我们在互联网上构建了一个专门用于邮寄资金的邮局。用户捐的每一笔钱,我们都会打包成一个包裹,这个包裹通过区块链平台传递,每经过一个节点,我们都会盖上一个邮戳,最后送到受捐人手上。这样可以保证用户捐的每一笔钱都是透明、可追溯、难以篡改的。”
在商品打假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大显身手。胡丹青介绍,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用在了正品溯源上。目前,已有部分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海淘商品比如奶粉,用支付宝扫一扫,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品。“跟此前商家自录入商品信息不同的是,区块链是让多位‘记账师’公正、独立、不可抵赖地完成记账。”
对于金融监管,区块链技术也能发挥一技之长。2017年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的《金融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BCOS白皮书》认为,区块链为金融监管机构提供了一致且易于审计的数据,通过对机构间区块链的数据分析,能够比传统审计流程更快更精确地监管金融业务。例如,在反洗钱场景中,每个账号的余额和交易记录都是可追踪的,任意一笔交易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脱离监管视线,这将极大提高反洗钱的力度。
有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1.0主要针对数字货币;区块链2.0针对智能合约,可以应用在金融市场中;区块链3.0适用的场景将会更多,甚至会开创一个“区块链时代”。
何飞认为,区块链确实能解决很多领域的痛点难点,但区块链不是万能的,也有很多适用条件。
比如,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适合多方参与的场景,如果只是单边或双边参与价值就不大。由于需要每个节点都去核对,区块链技术也不适用那些高频交易的活动。
再如,区块链强调的是公开透明,并不适合对数据隐私要求特别高的场景。
区块链会成新风口吗?
技术目前还不太成熟,要警惕概念炒作,特别要区分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区块链概念这么火,未来会成为又一个“互联网+”吗?
近年来,区块链的发展生态逐渐得到改善与丰富。业内人士认为,拥有国家政策扶持,得到广泛关注和资金支持,区块链技术能实现逐步稳定进步。区块链技术上行前景虽广阔,但对此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尽管眼下区块链大热,但我们仍然认为,它还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胡丹青说,区块链概念目前存在虚热,不是热在拿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而是热在集资圈钱、炒作估值,尤其是热炒的绝大部分所谓ICO(首次代币发行)都是集资工具创新,跟技术创新无关。
区块链技术确实能创造很大的价值,但一些风险也不容忽视。
“区块链技术还不太成熟,可应用场景比较有限,更应警惕资本市场炒作概念。”何飞说,区块链热潮的背后免不了会有一些搞噱头想投机的公司,他们并没有真正开展业务,只是企图到资本市场捞一笔就走,要谨防由此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真正想开展业务的机构退出市场,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胡丹青建议,对于目前的区块链热,监管部门应更主动地介入,区分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鼓励政府组织、有公信力的专家、行业参与者共同帮助公众辨识,全面遏制区块链名义下的集资创新,让ICO实际控制人必须为集资行为承担责任。“判断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的依据其实很清楚,即是否以信任为始,是否通过解决信任问题创造了实际价值。”
今后更好地推广和使用区块链技术,还需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相关法律政策制定等。
王钧认为,共识算法等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尚存在优化和完善的空间;另一方面,区块链的处理效率还难以达到现实中一些高频度应用环境的要求。目前主流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均发源于国外,国内的区块链技术服务商要耐心地从底层开发做起,做到技术自主可控,争取引领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拥有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企业,要积极拥抱新事物,同时科学评估上链需求,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的意义范文篇10
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本次培训采取互联网直播形式举办。主会场设在市科委,直播教室设在市委党校,7月13日上午,举行了线上开班仪式,参训学员通过电脑或手机客户端参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作开班动员,市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许心超出席开班式。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电教中心(干教中心)主任、二级巡视员路光主持开班仪式。
刘印春指出,本次专题培训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顺应北京市对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而举办的系统性培训。此次培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组织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印春对本次培训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安全等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意义。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安全等是未来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已经成为各国数字经济新竞赛的主战场,关乎国家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二是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推动北京市实现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安全等在基础理论、底层技术、场景应用、产业生态、人才队伍等方面取得积极突破。三是要珍惜培訓机会,工学并重、学用结合,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培训期间要遵守培训纪律,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思考交流和案例分析研究,确保达到预期培训效果。
区块链技术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比特币数字货币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正在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一些经济学家预测,数字货币有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主要的金融支付工具。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周小川行长指出需要密切关注区块链等技术发展对金融Ю吹挠跋臁S纱耍支撑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研发的关键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引发多方关注,各方对区块链的关注程度甚至不亚于对数字货币本身。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经从数字货币领域逐渐进到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在国内外正掀起一股研究和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热潮。
一、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内涵
作为支撑比特币的重要技术,区块链的概念最早由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提出。以比特币应用为例,区块链是指一串使用密码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结构,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过去十分钟内所有比特币交易的信息,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信息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并生成下一个区块。
有学者(秦谊,2016)认为,区块链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基于计算机程序的公开的总账数据库。它的特点是数据库可以记录区块链上发生的所有交易信息,区块链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将其记录的交易信息更新至网络并保存,每个参与维护的节点都能复制获得一份按照时间顺序记录的完整数据库储存,这就构成了一个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的分布式数据库,这种数据库能够在无须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实现信息的直接交互,即人与人之间点对点式的交易和互动。
也有研究(穆启国,2016)认为,区块链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共同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这种数据库方案以涉及系统中的任意多个节点,把一段时期内系统包含的全部信息交流的相关数据,通过特殊的算法和密码方法计算并记录到一个数据区块(block)中,同时产生该数据区块的防伪识别码用于链接(chain)下个数据块及校验,系统的所有相关节点来共同验证交易信息记录是否为真,生成的数据区块不可篡改。实际上,区块链技术是一种类似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底层技术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它的出现有望实现互联网从信息传递向价值传递的突破。区块链技术最大的颠覆性在于信用的自我建立,数据存储、传输和证明的去中心化,采用分布式储存的数据区块替代目前的中心服务器,使全部数据信息都被记录并储存在云系统之上,无须第三方验证即可实现数据的自我证明,使得信用的建立成本大幅降低。比特币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创造的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因此无须基于信用来实现货币的发行和交易。
对于数字货币的认识,有学者认为(王永红,2016),数字货币是“法定电子现金”,即由货币当局发行、存储于电子设备、具有现金特性的价值载体。数字货币区别于与银行账户相关联的电子货币,与价值完全由市场决定虚拟货币不同。同时,从数字货币体系建设的需求的角度来看,数字货币要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支付手段,必须具备区别于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的显著特点,包括安全性、可控匿名性、周期性、不可重复性、系统无关性,并且要在开放互联环境中达到很高的交易性能。谢平和石午光(2015)认为数字货币是基于密码学和网络点对点(PeertoPeer)技术,由计算机程序产生并在互联网上发行和流通的一种货币。
二、区块链应用于数字货币的优势
新货币经济学认为,货币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职能可以分离,比特币的应用可以被视为此观点的一次尝试。该理论提出,所有的经济活动在没有中央银行和法定货币的情形下一样存在,基础货币的记账和交换职能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媒介,前者仅为衡量价值的标准化的记账单位,可以同所有的经济交易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而后者则是内生的,可以通过债权转让的方式实现交换。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比特币或许只是货币职能分离的一次大胆的实践,离诞生真正意义上能广泛流通的数字货币还有十分遥远。但是无论如何,基于数字货币的比较优势,创建一种成熟、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体系是未来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方向。无疑,区块链技术为创立稳定可靠数字货币提供了技术基础,受到了各国央行的关注。
利用区块链技术发展数字货币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学者(蔡钊,2016)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数字货币去中心化信用和方便快捷地交易,使得其具有较高交易流通价值,并能够通过开发对冲性金融衍生品作为准超货币,从而保持相对稳定的价格。数字货币建立了货币背书下的数字货币交易信用,交易量越大,交易越频繁,数字货币交易信用就基础越发牢固。一旦在全球范围实现了区块链信用体系,数字货币自然会成为类黄金的全球通用支付信用,并可借此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使得货币变得十分安全。目前的中心化的金融系统容易遭受电脑黑客的攻击,安全成本高且难以防御。但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创立数字货币,它去中心化的特点能够实现全网络记账,有效预防故障与攻击。另外,区块链信息的时序记录、不可追溯和难以篡改的特点,使得货币防伪变得十分简单。这一防伪特性在与数字货币相关的票据、凭证应用上有更为广阔的前景,这使得金融诈骗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邓迪,2016)。
有学者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分析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的优势(肖风,2016),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联盟链发行数字货币,这种联盟链是由几个中心化机构共同发起建立,兼具部分去中心化功能的同时让分布式网络节点得到控制的区块链。在这种区块链中,让所有参与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共同构建联盟链的分布式网络,单中心变成多中心,从而实现安全稳定运行。另外,零知识证明技术和共识机制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的信息保密,链条各节点网络通过账本网络共享机制确保达到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结合。这种设想一旦实现将十分有利于人民币有序、可控地实现国际化。同时,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外接端口将认可的全球金融机构接盟链,可实时监控人民币流动,并且可以节省人民币印刷和储存成本。最重要的是根据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统一,实时结算、逐笔交割与无间断运行,初步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全球化人民币登记结算与支付清算网络,这将极大提高人民币结算、支付清算的效率,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反洗钱领域,区块链技术的作用突出。秦谊(2016)认为,借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各金融机构的交易都必须有客户提供电子身份信息(私钥)同银行掌握的公钥共同验证,并且与用户地址进行匹配,确保每笔交易都有完整的记录。在这种模式下,交易信息在各金融机构间实现透明共享,交易的所有环节都无法脱离监管机构的视线,黑钱将无法洗白。
但是,也有学者对区块链应用于货币创新有不同的看法。姜奇平(2016)从货币价值的角度分析,认为区块链在货币方面的应用只能是被设计为一般等价物的分布式系统,但如果未来货币的发展不再是一般等价物,那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货币发展从贝壳到黄金再到纸币一样,只是货币在形式上的创新。而未来货币的流动性将必须在利用、使用、服务应用中体现价值,表现在更为具体的价值体现。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比特币上,相当于设计了信息量机制,却没有设计信息流速机制。吴晓灵(2014)认为算法货币目前只是解决了货币信用问题,但尚无法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调节需要。在当前的情形下,其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价值传递。
三、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货币创新的实践:比特币
区块链技术最广泛也最为成功的应用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从中本聪开发出第一个创世区块开始,到比特币区块的诞生,再到比特币作为投资工具价格飞涨,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广受追捧,凸显了区块链技术及应用的广阔前景。英格兰银行的研究认为中央银行未来可以考虑发行流通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操作得当可以增强金融的稳定性。
对于比特币是否为数字货币的判断,Yermack(2013)的研究结论比较具有代表性。作者认为,比特币在履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方面仍然面临重大挑战。在流通手段方面,比特币的流通范围小;从价值尺度看,比特币价格波动十分剧烈,因而尚不能视为具有稳定的价值尺度;从支付手段来看,比特币仍未被广泛接受。Forianetal.(2014)分析了比特币的货币和资产属性,认为持有者更多视比特币为一种投资和资产。因此,比特币从根本上来说仍不是货币。
不少学者肯定了比特币对于创新货币形式的重要作用,张春霞(2016)认为去中心化、非国家化是未来货币的发展方向之一。货币去中心化是指一种货币不通过中央银行等中心机构发行流通,交易过程不依赖银行或中央清算机构等第三方机构的协助。类比特币的非国家化能有效避免中心机构造成的货币多发,以及信用风险和人为因素导致的货币危机,从而根本上保证了币值的稳定与流通的自由。比特币去中心化、数量有限、完全匿名和交易便捷的特征,是目前区块链技术最为成功的应用。姜立文等(2013)认为比特币有效解决了在经济全球化下如何降低信息成本与交易费用的问题。交易可以实现全球同步,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学者(闵敏和柳永明,2014)从货币价值与职能的角度分析认为,比特币本身不能度量商品的价值,在当前的比特币的交易中,衡量商品价值的因素依然是法定货币。现实中绝大多数可以使用比特币交易的实体店都同时使用法币和比特币标价,实际上是法币提供价值尺度,而比特币充当流通手段。从这个方面讲,比特币实现了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分离。而货币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分离,则价值尺度退化为记账单位,商品的价格就能充分反映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避免受到货币价值波动的影响。
许多外国学者从比特币的交易特征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Ronetal.(2013)通过跟踪分析比特币持有者的数量、账户变动、交易和储蓄特征,发现大多数的比特币从产生到现在,并没有参与流通,大多数的比特币被少数人集中。Smith(2014)对比特币的价格波动进行了分析,发现比特币同直接货币市场之间存在套利行为,同时比特币与其他货币的直接汇率波动更加明显。这些现象表明受比特币数量的稀缺性、升值预期和流通限制影响,比特币的持有者愿意选择持有而不是交易,价格波动也更为剧烈。
四、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货币面临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货币创新具有安全性、匿名性、方便交易的天然优势。尽管如此,应用区块链技术创立一种广泛流通的数字货币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安全性仍是区块链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比特币遭黑客攻击失窃和被盗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货币在技术面上尚未成熟。袁勇和王飞跃(2016)认为,虽然实际系统中为掌握全网51%算力所需的成本投入远超成功实施攻击后的收益,但受攻击的安全性威胁始终存在。另外,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机制也将随着数学、密码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而变的越来越脆弱,隐私保护也不是绝对的安全。
从法律上看,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受现有的国家制度的制约。益言(2016)认为,一方面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自治性淡化了国家和监管的概念,对现有的货币制度造成很大冲击。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对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威构成严峻挑战,而且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果。监管部门对区块链技术缺乏充分的认识和预期,与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缺乏相关法规的保护,增加了市场主体的风险。
从监管上讲,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让中心化的政府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变得非常困难。孙建钢(2016)认为,虚拟货币数字化的价值代表属性决定了其很难确定监管主体,去中心化的属性使原中心化的传统监管模式不再适合,跨国界市场参与及交易的属性更是增加了监管的复杂性,从而给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外,陈一稀(2016)的观点比较独特。文章认为,区块链技术存在与传统货币银行学中相类似的“三元悖论”,即无法同时达到高效低能、去中心化和安全的三个要求,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同时,文章提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从本质上来说不是去中心,而是换中心或是多中心。
随着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强势崛起,新兴的区块链技术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热点研究课题。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信用、不可篡改和可编程等特点,使其在数字货币的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字货币的研究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多数研究集中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对于数字货币创新的重要意义,与传统货币的比较优势,以及未来面临的安全、法律认可、政府监管的挑战,但都没有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同时,对于未来数字货币如何实现一般货币职能,构建数字货币与现有货币体系相融合的框架,以及如何实现数字货币广泛流通的分析和讨论不够充分。本文对有关区块链技术用于数字货币的创新做了粗浅的归纳,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穆启国.区块链技术调研报告之一:具有颠覆所有行业的可能性――区块链技术解析和应用场景畅想[J].川财研究,2016,1.
[2]谢平,石午光.数字加密货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金融研究,2015,01:1-15.
[3]邓迪.数字货币的前奏[J].金融博[,2016,03:9-10.
[4]姜奇平.区块链与货币哲学的发展[J].互联网周刊,2016,04:70-71.
[5]陈一稀.区块链技术的“不可能三角”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2016,02:17-20+66.
[6]肖风.从公有链到私有链:区块链回归现实[J].当代金融家,2016,Z1:35-37.
[7]秦谊.区块链冲击全球金融业[J].当代金融家,2016,Z1:43-46.
[8]王永红.数字货币技术实现框架构想[J].中国金融,2016,08:14-16.
[9]姜立文,胡h.比特币对传统货币理念的挑战[J].南方金融,2013,10:31-35+92.
[10]吴晓灵.从信息网络到价值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J].三亚・财经国际论坛,2014.
[11]ForianG.,Z.Kai,H.MartinandW.M.(2014).Christian.Bitcoin-assetorcurrency?Revealingusers’hiddenintentions.TheTwentySecondEuropeanConferenceonInformationSystem.
[12]RonD.andA.Shamir.(2013).QuantitativeAnalysisoftheFullBitcointransactionGraph.FinancialCryptographyandDataSecurity:LectureNotesinComputerScience,6-24.
[13]SmithJ.(2014).AnAnalysisofBitcoinExchangeRates.SSRNWorkingPaper,No.2493797.
区块链技术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比特币;互联网金融
一、“区块链”的产生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SatoshiNakamoto)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一文阐述了基于P2P网络技术、加密技术、时间戳技术、区块链等技术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构架理念,这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此后的2009年1月3日,第一个序号为0的比特币创世区块诞生。2009年1月9日出现序号1的区块,并与序号为0的创世区块相连接形成了链,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
从本质上看,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不依赖第三方、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技术方案。因此,基于金融会计的角度,区块链技术可定义为一种分布式开放性去中心化的大型网络记账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技术标准加入自己的信息,实现持续满足各种数据录入需要的目的。
近年来,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之一的区块链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比特币形成过程中,区块(block)是一个个的存储单元,记录了一定时间内各个区块节点全部的交流信息。各个区块之间通过随机散列实现链接(chain),后一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随着信息交流的扩大,区块相继接续,形成的结果就叫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是具有普适性的底层技术框架,可以为金融、经济、科技甚至政治等各领域带来深刻变革。目前,一般认为区块链技术正处于2.0模式的初期,股权众筹和P2P借贷等各类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金融应用相继涌现,发展前景广阔。
二、区块链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一)区块链技术原理
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密码学中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实现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将区块以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数据结构,以参与者共识为基础存储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
(二)区块链技术特点
1、数据信息完整透明,可完全验证。区块链技术中,记录数据的区块按时间顺序生成,相邻区块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相互引用生成;同时区块组合成链,实现系统内所有节点共享的交易数据库。区块链技术形成存储的数据具有不可篡改和无法伪造的时间戳,任何交易都有完整的证据链和可信任的追溯环节。
2、开源、去中心的分布式结构。区块链系统是开源、去中心化的,建立的数据库是全球范围内的超级数据库,业务模式具有极高的包容性;数据信息的各个环节都采取分布式分配给系统各个节点,保证系统内置业务的连续性自运转。
3、高安全性的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解决共识机制,不拥有私钥而破解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安全性非常高,同时运用可编程原理内嵌脚本概念,形成智能合约。
4、高效率,低成本。区块链技术信任机制建立在非对称密码学基础上,系统使用者不需要了解对方基本信息即可进行可信任的价值交换,即在没有中心机构的情况下达成共识,价值交换的摩擦成本几乎为零。
5、透明数据背后的匿名性。区块链上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但数据并不绑定到个人,任何交易的信任基础都是通过纯数学背书而非交易对象的身份背书,从而实现了数据透明的同时保护参与者个人隐私的匿名特点。
三、“区块链”应用前景展望
“区块链数据”带有时间戳,由共识节点共同验证和记录,因此不可篡改和伪造,这使得区块链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数据公证和审计场景:区块链可以永久地安全存储由政府机构核发的各类许可证、登记表、执照、证明、认证和记录等,并可在任意时间点方便地证明某项数据的存在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性。
同时,区块链技术与金融市场应用有很高的契合度,R3CEV、纳斯达克等各大银行、券商及金融机构相继投入到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中。区块链可以在去中心化系统中自发地产生信用,从而建立无中心机构信用背书的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金融脱媒”,这对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等存在中介机构的商业模式来说是颠覆性的变革;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区块链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股权众筹、P2P网络借贷和互联网保险等商业模式;证券和银行业务也是区块链的重要应用领域,传统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等中心机构的多重协调,而利用区块链自动化智能合约和可编程的特点,能够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交易效率,避免繁琐的中心化清算交割过程,实现方便快捷的金融产品交易;同时,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即时到帐特点使银行实现比SWIFT代码体系更为快捷、经济和安全的跨境转账。
“区块链”在资产管理领域能够实现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确权、授权和实时监控。对于无形资产来说,基于时间戳技术和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域名管理、积分管理等领域;而对有形资产来说,通过结合物联网技术为资产设计唯一标识并部署到区块链上,能够形成“数字智能资产”,实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资产授权和控制。
因此,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区块链技术已经演化出三种应用模式,即公共链(Publicblock-chain)、联盟链(Consortiumblock-chain)和私有链(Privateblock-chain)。公共链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比特币是公共链的典型代表。联盟链则是部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多个实体构成的组织或联盟,其共识过程受到预定义的一组节点控制;私有链则是完全中心化的区块链,适用于特定机构的内部数据管理与审计等,其写入权限由中心机构控制,而读取权限可视需求有选择性地对外开放。
尽管现阶段区块链技术仍面临着安全问题、效率问题和资源问题等负面情形的困扰,但是我们仍旧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区块链技术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便捷生活的通用技术。
参考文献:
[1]SwanM.Blockchain:BlueprintforaNewEconomy.USA:OReillyMediaInc.,2015;
[2]TechnicalreportbytheUKgovernmentchiefscientificadviser[Online],available:https://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data/file/492972/gs-16-1-distributed-ledger-technology.pdf,February21,2016;
[3]穆启国,区块链技术调研报告之一:具有颠覆所有行业的可能性――区块链技术解析和应用场景畅想[J]川财研究,2016(1);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中西方教育的区别范例(12篇)
- 阅0中西方教育的区别范文篇1据了解,亿城・西山华府Ⅱ期此次开盘共推出了150多套平层府邸,户型面积在120~180平方米,开盘售价在1.75万~2.25万元/平方米之间,均价2万元/平方米。开盘一周.....

学会了游泳范例(3篇)
- 阅0学会了游泳范文篇1我学会了游泳作者:刘承志指导老师:许懋联系电话:13970121073邮编:341000一个热日当空的星期五下午,我听同学们说游泳馆开放了,我非常高兴,刚放学就像离弦之箭一.....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