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的基本认识范例(3篇)
来源:其他
对中医的基本认识范文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支援西部地区中医医院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于2005年底派出医疗工作组参加了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中医医院为期一个月的对口支援工作。工作组深入调查基层县中医院的基本状况,了解到基层中医院缺乏急诊急救知识,处理临床危急重症经验不足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科特点,积极开展查房、门诊和带教工作,并先后多次对县中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如心肺复苏术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规范”、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规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等。培训主要在急诊急救、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规范等方面。经过培训前后两次基础知识测试表明,培训后基层医务人员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达到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要求和扶贫支援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一般情况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中医医院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湖北省示范中医院,现有病床204张。参加知识问卷调查的职工均为临床医生,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4人,住院医师21人;学历大学本科毕业11人,大专及中专毕业28人;男性26人,女性23人,平均年龄32•7岁。
2急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与培训前后的对比
3分析
3•1关于心肺复苏术现场急救基础知识的培训
有关心肺复苏术的基础知识经过培训后,医务人员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点的认知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如心肺复苏的目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等都能够达到记忆、再现和理解水平。其中对于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和深度,除颤能量的选择等正确回答率可达到100%,对于心肺复苏相关药物的认识也有进一步提高。但应该注意到,虽然此次培训后答题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但培训中所包含的概念性、记忆性内容较多,而大部分医生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并没有真正碰到过类似的场景,更没有具体的操作体验,因此培训的真实效果还有待实践来检验。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必须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有效应用水平。将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是每年用一定的时间来定期培训,不断强化基础知识和模拟实战相结合。
3•2关于常见危重症中西医基础知识的培训
常见危重症基础知识的培训主要选择的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心肌梗塞的诊疗常规经过进一步培训后,大部分医生对于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典型改变和诊断要点的理解掌握可达到90%以上,对溶栓治疗的认知率可达到92•6%,比培训前的比例多出近1倍,对PTCA治疗的认知率也从7•7%上升到22•2%。这表明当这些经过培训的医生再次面对急性心梗病人时,他们选择最佳的心肌再灌注治疗方案的可能性将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医务人员培训后对急性左心衰竭诊疗规范中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本治疗方法的掌握已达到80%以上,这说明培训对提高基层医生处理临床常见危重症的能力将有所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普遍对中风的概念和临床表现的认知程度较高,因此中医诊断符合率高达100%,对于头颅CT在确诊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大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在培训结果的分析中除了可以看到系统培训带来的有效成果之外,也应该看到基层医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基层医生对急性心肌梗塞相关酶学改变的认识程度还不高,这可能与基层单位在先前的临床工作中没有广泛采用溶栓疗法有关,另外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组复杂的综合症候群,易与很多疾病相混淆,因此,对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缺血性中风诊疗规范中血压管理的认知率从7•8%提高到51•9%应该看作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这说明很多基层医生将来面对相关病人时,可能不再只知道单纯一味地降低病人的血压。管理血压而不是降低血压,虽然只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但却可以使更多的病人避免遭受到脑灌注压不足带来的第二次危害。遗憾的是培训后刚到一半的认知率显然还是偏低了。
从此次培训的结果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基层医务人员普遍在中医诊断、辨证、立法和方药等方面表现出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具体表现在诊病过程中普遍忽视对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四诊内容的采集,套用书本现成的模式,不能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所掌握的的病历资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因此,一方面中医理法方药各方面基础知识普遍欠缺,另一方面工作中又存在的对传统中医的消极态度,这就造成了对中医理论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日渐衰减。这些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基层中医院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恐怕与日常工作中普遍重视西医诊断治疗,过度关注西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轻视中医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缺乏对中医治疗危重症的信心有关。
4对策研究和展望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是部级贫困县,这里山高林密,交通闭塞,人口50万,但居住分散。当地经济欠发达,多数人为农业人口,只有少数煤矿、化工和制烟业为经济支柱产业,因此人们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当地百姓就医时,小病多在乡镇卫生院解决,大病才到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如果解决不了,个人经济情况又许可的话,则会到州中心医院或省级大医院就医。这就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收入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软件和硬件的发展。医疗设备相对滞后,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内地大城市医院相比相对薄弱。前来就医的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多样,这不仅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医疗环境(医生的技术水平,病人的文化水平等)有关,还与当地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有关。贫穷是健康的最大杀手,当地很多病人由于经济拮据,小病硬扛,终成大病;而来住院的患者只带着一两百元钱押金又是常事;病虽重但尚可医的病人,却常因无法承受经济负担而回家放弃治疗。另外,矿山、印染等行业工人由于缺乏严格的劳动保护措施,矽肺等职业病更是屡见不鲜。这就造成了病人身上常常是病多而复杂,病重而无钱医,有钱诊断而无余钱治疗的尴尬情况,让人感到扼腕叹惜,束手无策。而湖北恩施州建始县的这些情况(医疗、经济、交通、地理环境等)在西部贫困地区不是唯一的,而是普遍存在的。
基层中医院面临的困难巨大而复杂,既有经济上的,又有政策上的,还有人才上的。对于领导班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问题,没有生存,就谈不上发展。经济条件的限制迫使很多基层中医院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工作中,千方百计搞创收,因为没有钱就无法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没有钱就不能发放足额的工资奖金,没有钱就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培训人才。因此,偏重于经济效益较高的西医检查和治疗是很多基层中医院无奈和现实的选择,传统中医的检查和治疗不能带来足够的利润而被人忽视,被置于从属地位。#p#分页标题#e#
对中医的基本认识范文篇2
【关键词】医疗废物;管理;认知
加强医院废物管理的规范化,可有效控制疫病扩散传播[1]。为了解县区二级医疗机构对医疗废弃物规范化管理的认知与态度,随机抽取72家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72家基层医疗机构。
1.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加盖单位公章后回收。使用Excel录入和分析回收问卷。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72家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在18个省辖市随机抽取72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1家二级医院,共计72家医院。72家医院均为县区级医院,其中公立医院64所,占88.9%,民营医院8所,占11.1%;综合医院60所,占83.3%,专科医院12所,占16.7%。
2.2医疗废物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设置情况72家医院,60家专门设有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并设有专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占83.3%;6家医院没有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但设置了专职人员负责;有6家仅设置了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处置,占8.3%。
2.3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的认知72家医院均知道医疗废弃物危害性,占100%。70家医院了解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基本过程,高度重视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并实施规范化操作。但有60家医院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占83.3%;58家建立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占80.6%;55家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占76.4%。
2.4人员防护措施状况72家医院高度警惕开展相关方面工作的回收人员的防护措施,开展员工防护知识培训的医院占90.3%;实施个人防护措施的医院占93.1%;开展健康体检的医院占93.1%;总体来看缺乏各个防护措施保护认知的机构,所占比例都低于10%,见表1。
3讨论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通常情况下,都一般处理医疗废弃物。但是,医疗废物较一般的生活垃圾更为复杂。医疗废弃物多具有有害物质,在传染、流行过程中起到扩散疾病的作用,若相关人员未认识到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会严重污染土壤、地下水、空气等资源,同时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带来相应威胁[2]。
在本次研究调查中发现,县区级医疗机构大部分能够认识到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和规范化管理医疗废物的重要性。医疗废弃物管理护士基本明确认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因此能够做到健康体检,同时医疗机构也会加强护士的安全意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多数护士认为有必要采取防范措施。但真正采取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建立重要性医疗机构的只有少数。且只有
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认知:①医院领导层高度重视医疗废物管理,有较为完善的医院管理,医务人员较为明确认识到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的重要性。②医务人员的教育程度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程度越高,认识相对较好。③不同科室医务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了解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和自己的科室相关度,相比之下医院感染科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管理比较清楚,也比较重视[3,4]。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知,相关医疗机构必须要加强相关护士的培训工作,开展岗位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安全防护、应急处置等知识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针对医疗废物处置中的各个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优化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使之更安全、方便。加强宣传,全面提高护士的认识水平,树立法律意识,责任意识。
总之,医疗废物处理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科学、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关系着整个环境的安全和人群的健康[4]。基层医疗机构相比于三级医院,在医疗废物规范处置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这对医院管理着和相关监管部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庆云,刘洋,朱鲲,等.蚌埠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淮海医药,2013,31(6):507-508.
[2]陈月琴.24所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调查分析.护理研究,2013,27(10):3825-3827.
[3]王淑琼,周俊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探讨.西部医学,2007,19(5):984-986.
对中医的基本认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5-0771-03
临床思维就是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借助所有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患者的家庭与人文背景,将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显而易见,临床思维的必要前提是扎实的基础和临床理论知识,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完整而可靠的病史,系统而准确的体格检查,实用而针对性强的实验室检查),以及严密的逻辑思考和不断的经验总结。临床思维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得来的。因此,临床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如何研究和认识各种复杂疾病的现象和内在规律的工具。
中国对研究生层次的学位类型和专业设置,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职业背景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划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类型。临床思维的培养,旨在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临床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无论何种类型,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对当代医学研究生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1.注重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医学是一门信息量极大的科学,提高临床思维的能力,首先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现代医生在进入临床工作之前,需要在医学院校经过系统的学习,这是临床工作的基础。研究生是临床高级人才的预备梯队,必须掌握更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医学研究生大多经历过临床实习阶段,但是仍需要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再提高。基础知识的再学习,是充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系统检索资料,提高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不断汲取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开拓思路,加强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为提高创新能力和临床技能服务。以内科学习为例,相关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内科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药理学等。熟练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不仅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对启发研究思路,寻找课题突破点也十分有益。
基础知识的再学习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是需要通过某些病理生理规律来记忆和分析。例如病史采集的过程是主动探索的过程,通过对患者体型、体态、表情、症状、伴随症状等多方面信息的收集,筛选出有意义的信息,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这就需要临床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强化学生与患者沟通能力,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的练习,从而领会问诊的技巧,剔除无效信息,更准确快捷的获取有效信息。
2.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临床医学的实践性极强,没有临床实践就没有临床思维的产生。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医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任何好的理论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很多疾病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就能发现诊断线索,不仅提高了诊断效率,也节约了诊断时间。如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麦氏点压痛,对急性阑尾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urphy征阳性对急性胆囊炎的诊断等,而系统而准确的体格检查只有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才能掌握。
现在,临床诊断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分依赖实验室和器械检查,忽略体格检查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因检验误差引起的误诊。根据病史主诉、查体,用所学理论知识去验证时会发现很多症状、体征与书本上不完全相符。往往会因为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发病过程和疾病表现与书本上不一致,不像教科书上讲解的那样典型,而不敢作出肯定的诊断,这就是缺乏实践经验的缘故。即使已经掌握了大量诊断疾病的理论知识,但是还缺乏对疾病的感性认识,理论和实践之间还存在着距离,还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合理地应用到临床上。疾病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本来就不完全一样,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疾病的表现规律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临床思维始终是和临床实践相伴随、相联系的,因此,理论联系实践在临床思维培养中起重要作用。
3.系统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是按照学科的安排,从基础到临床,从病因到症状、体征的顺序进行。研究生经过本科的系统学习,所学的知识是分类、分离和有条理的,对疾病的认识也是从原因到结果,这样的“正向”教学特点注定学生所学到的东西是分散的、条块的。临床上医生最先接触到和最容易感觉到的都是疾病的一些表象,即症状,如患者自述的腹痛、黄疸、黑便、头痛、头昏、血压以及脉搏的变化等,但是,我们要认识疾病的本质,决不能仅仅满足于此。
疾病的症状虽然是其本质的反映,然而症状并不等同于本质,现象仅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它所反映的仅是事物的一个侧面。因此,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不应当把思维的目标局限在对疾病表象的认识上,而应当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从结果到原因的“反向”思维要求临床医师必须对以往所学的知识有着高度的集中,并从中做出筛选,以尽快作出诊断和处理。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充分地对研究生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逆向思维训练。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分离出许多相对独立的临床亚专科体系,但是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与机体各种复杂的功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在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医生必须综合息者主诉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而科学的进行推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深刻认识疾病的本质,及时作出正确的临床判断,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处理,从而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切忌忽略人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4.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医学理论知识
临床医学与整个社会相关学科的发展是同步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经常会有许多新的知识进入医学领域,使人们对机体自身的认识和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不断地深化。因此,要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就要注意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吐故纳新,否则就无法顺应医学的发展。在疾病认识方面,现代技术为临床医学提供了电子显微镜、放射性核素扫描、X线、酶标记等技术,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分子甚至粒子水平,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渗透于医学中,创造了许多新的诊断治疗手段,可通过信息、数字、图像来显示机体内部变化的实际情况。这些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给临床医师在诊断、治疗及认识疾病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医师相应的进行观念转变和知识结构更新。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范例(12篇)
- 阅0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篇1思政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国政专业是非师范类专业。2.所属学科不同两个专业学科门类都属于法学类,2005年以前,二者同属于政治学~级学科;2005年,国家增设.....

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范例(12篇)
- 阅0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范文篇1语言是一个民族长期生活过程的积累,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的体现。所以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了解其遣词造.....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