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上岗实操培训范例(3篇)

来源:收集

会计上岗实操培训范文

为了提高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做好培训的基础是要有可行完整实用的培训计划,现将今年的培训工作计划如下:

一、建立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和车间班组的三级培训教育体系

一级培训是集团公司负责集团大政方针、公司文化、发展战略、员工心态、规章制度、管理技能、新技术、新知识等前瞻性教育和培训。培训对象为集团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集团全体管理人员。组织部门为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二级培训是各分公司负责对本单位班组长以上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公司企业文化教育、本单位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负责人为各分公司总经理。每月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三级培训是各车间班组负责对所管辖的全体员工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工艺技能专业知识、作业指导书等,负责人是各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培训时间是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利用每天的班前会班后会,反复学习本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二、各分公司专业业务技能知识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一是工艺技术知识的培训,二是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知识的培训,三是生产管理知识的培训;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

三、各部门(如销售、财务、采购、人力资源、国际贸易、办公室)专业知识的培训由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主要内容就是本部门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结合工作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进行探讨培训交流,教会下属如何去做好工作,提高下属的专业技能,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培训形式多种多样,目的就是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产品质量。

四、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新员工集中招聘八人以上者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不得少于三天,主要内容是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产品介绍、通用规章制度和通用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到车间后(或班组)进行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第一个月内在车间实际培训不得少于6小时,使每个员工到岗后明确本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本岗应知、应会,应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本岗位工作做到什么标准,明确本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在上岗二个月后要有书面考试,考试成绩纳入试用期转正的考核评定中。对于平时补充招聘到岗的新员工人力资源部每月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五、培训的考核和评估,培训计划的有效运行要有组织上的保证,并要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对培训结果要跟踪。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档案,把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培训作业上交等情况纳入档案管理和全年的考核之中。考核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组织者的考核,二是对员工参训后的评价和考核;要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使培训工作真正成为公司的基础工作,培训真正起到作用,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并使之能科学、扎实而又有效地开展起来,变员工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以适应公司的转型和高速发展,塑造学习型组织,体现公司和个人的价值。

六、要求:各分公司各部门拟定本单位的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年度工作计划于一月十日前报主管领导;培训计划要认真去做,细化到每个月进行几次,培训计划中要明确培训的组织者、责任人,培训时间,培训主题及内容,培训形式,参训人员,培训主讲,培训要有记录,对培训结果要进行评估和跟踪;培训形式可多种多样,严格按培训计划执行;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指导。

通过培训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明确公司的企业文化内涵和岗位业务知识,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熟练掌握多种业务技能,改进绩效,进而提高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达到公司和员工的双赢,从而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相关文章有:辅导员工作计划

会计上岗实操培训范文篇2

为了提高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做好培训的基础是要有可行完整实用的培训计划,现将今年的培训工作计划如下:

一、建立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和车间班组的三级培训教育体系

一级培训是集团公司负责集团大政方针、公司文化、发展战略、员工心态、规章制度、管理技能、新技术、新知识等前瞻性教育和培训。培训对象为集团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集团全体管理人员。组织部门为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二级培训是各分公司负责对本单位班组长以上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公司企业文化教育、本单位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负责人为各分公司总经理。每月一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三级培训是各车间班组负责对所管辖的全体员工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工艺技能专业知识、作业指导书等,负责人是各车间班组的负责人。培训时间是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利用每天的班前会班后会,反复学习本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二、各分公司专业业务技能知识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一是工艺技术知识的培训,二是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知识的培训,三是生产管理知识的培训;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

三、各部门(如销售、财务、采购、人力资源、国际贸易、办公室)专业知识的培训由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主要内容就是本部门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结合工作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专业问题,进行探讨培训交流,教会下属如何去做好工作,提高下属的专业技能,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小时。培训形式多种多样,目的就是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产品质量。

四、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新员工集中招聘八人以上者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培训,不得少于三天,主要内容是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产品介绍、通用规章制度和通用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到车间后(或班组)进行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第一个月内在车间实际培训不得少于6小时,使每个员工到岗后明确本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本岗应知、应会,应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本岗位工作做到什么标准,明确本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新员工在上岗二个月后要有书面考试,考试成绩纳入试用期转正的考核评定中。对于平时补充招聘到岗的新员工人力资源部每月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五、培训的考核和评估,培训计划的有效运行要有组织上的保证,并要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对培训结果要跟踪。建立管理人员培训档案,把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培训作业上交等情况纳入档案管理和全年的考核之中。考核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组织者的考核,二是对员工参训后的评价和考核;要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使培训工作真正成为公司的基础工作,培训真正起到作用,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并使之能科学、扎实而又有效地开展起来,变员工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以适应公司的转型和高速发展,塑造学习型组织,体现公司和个人的价值。

六、要求:各分公司各部门拟定本单位的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年度工作计划于一月十日前报主管领导;培训计划要认真去做,细化到每个月进行几次,培训计划中要明确培训的组织者、责任人,培训时间,培训主题及内容,培训形式,参训人员,培训主讲,培训要有记录,对培训结果要进行评估和跟踪;培训形式可多种多样,严格按培训计划执行;人力资源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查指导。

会计上岗实操培训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训;模拟训练、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这在高职教育中已基本成为共识。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要搞好实践教学,教师应当:

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并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如局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第二。认真备好实训课。首先,针对实训内容上机反复操作,并随时记录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然后,安排好每一堂课的上机内容、流程、目标及教学环节等,以便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确切的答复,切实提高实训效率。

第三。会计电算化教师还要深入软件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或是专业进修,以便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

第四,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比如,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那些障碍?在考察、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紧密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马上上手,胜任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工作。

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教学做合一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特别地。离职院校的电算化教学要大胆改革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教学活动,把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设计为边讲边练的过程。讲练结合,融入“教学做”为一体。在课堂上先由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教学功底深厚的讲师教授必备的实用知识;再师生互动共同答疑解惑;然后立即转入实际操作,由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方法,并力求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独立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实际操作之后要进行回顾、评析、总结。教师的教通过投影设备、广播软件,结合示范性操作展示给学生,学生的学在听讲解、看示范、动手做中得以实现。具体来说要做到:教师提出实训内容及要求一通过局域网演示一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分组、分角色,教师答疑、指导)一教师检查实训操作结果一教师点评、总结。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将学习理论知识与训练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打破教与学、学与做之间的界限,将教学做三者融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三、加强合计电算化模拟训练,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

会计电算化实训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实训应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按照岗位需求进行模拟训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具体做法为:首先选择实用的会计模拟资料,将学生分组,以每组作为一个财会部门,对组内各个成员按照实际会计岗位进行分工,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模拟实验室模拟会计电算化运作模式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使学生可以模拟实际会计岗位进行技能训练,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岗位的紧密结合。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正如同志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校企合作途径一般通过几个方面:

第一,和软件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样学生毕业时不仅可以取得学历证书,还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二。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及基层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需求,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实训。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按模块进行案例教学;或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训教材并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模拟训练;还可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训,零距离地参与实际岗位工作。这样,学生毕业后能马上上岗,上手快,操作技能强。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