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发生特点范例(3篇)

来源:网络

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

关键词:黄芪;病虫害;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6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3-61-03

定西市为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盛产当归、黄芪、党参等各类名贵中药材300多种。近年来,当地政府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战略主导产业,提出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种植、加工、流通标准化。目前,中医药产业成为统筹城乡发展,贯通一、二、三产,带动农民增收,引领地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补气壮脾胃、固表止汗、托疮排脓等功效。黄芪含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及叶酸等。2010年,定西市黄芪种植面积达1.75万hm2,占全国的40%。随着黄芪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黄芪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当地黄芪种植户的收入。因此,有效地防止黄芪病虫害,对提高黄芪品质、产量以及稳定黄芪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黄芪主要病虫害有黄芪白粉病、黄芪根腐病、豆荚螟、中国豆芫菁、黄芪种子小蜂、蝼蛄、蛴螬等。在本文中,笔者将对黄芪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进行阐述,并提出防治措施。

1黄芪病害

1.1黄芪白粉病

1.1.1症状黄芪白粉病主要为害黄芪叶片及叶柄、嫩茎和荚果。罹病初期叶片两面生白色粉状斑,后期呈近圆形粉末状灰白色霉层,为病原菌的菌丝体。发病严重时叶片呈黄褐色,干枯,造成早期落叶。叶片和茎干同事受害,则植株枯萎死亡。

1.1.2病原病原物为豌豆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

1.1.3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翌年5~6月在适宜条件下,闭囊壳释放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首先感染二年生黄芪植株,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8~9月病情严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形成子囊果,随病残体落入土壤越冬。重茬或者与其他豆科植物连作的地块发病较重。栽培管理粗放,施肥浇水不当尤其是施用氮肥过多,枝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1.1.4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药剂防治,播种期施用70%敌克松粉剂30kg/hm2加入适量细干土撒入畦内,轻耙使之与土拌和,进行土壤消毒。用70%甲基托布津WP1000倍液或50%苯来特1000~2000倍液灌根,有较好的效果。发病期可用25%粉锈宁WP800倍液,50%多菌灵WP500~8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50%硫磺SC2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药1次,连续2~3次。

1.2黄芪根腐病

1.2.1症状为害黄芪植株的根部。受害植株地上部分初期生长点萎蔫,最后全株叶片脱落、枯死。发病后期,植株侧根腐烂,极易从土中拔出,茎基部及主根上有红色条斑或纵裂,根部及茎部横切面维管束呈褐色。

1.2.2病原普遍认为该病主要病原菌是茄腐皮镰孢,其次是串珠镰孢、木贼镰孢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1.2.3发病规律镰刀菌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长期腐生。病菌借水流、耕作活动等传播,通过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叉根分枝裂缝及老化幼苗茎基部裂口处侵入。地下害虫、线虫为害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管理粗放,通风不良,土壤黏重地块易发病。4月中旬发病,6~7月连阴雨后转晴,气温突然升高易发病,植株常成片死亡。

1.2.4防治方法选择砂质土壤种植。黄芪为深耕性药用植物,要求土壤有较好的通透性,防止湿气滞留,切忌在黏土地中种植。进行轮作,实行条播或高畦栽培。种子处理。播种种子用温水浸泡6h,然后用种子重量4%的50%多菌灵WP拌种,晾干后播种,可降低苗期发病率。拔出病株。齐苗后,发现病株及时销毁,并用50%多菌灵WP800~900倍液浇灌病穴。

2黄芪害虫

2.1豆荚螟

2.1.1分布与为害豆荚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可为害多种豆科植物。钻蛀性强,以幼虫为害豆荚,将种子吃成缺刻,荚内充满粪便,引起霉烂。

2.1.2形态特征成虫灰褐色,体长10~12mm,翅展20~24mm,触角丝状,前缘有一条明显的白色纵带,近翅基1/3处有一条金黄色宽横带,后翅黄白色。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14~18mm,背面紫红色背线、亚背线、气门线及气门下线明显。

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

陕西省杨树病虫害种类较多,有200余种,其中枝干病害有溃疡病、冠缨病、干腐病、细菌溃疡病等;叶部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锈病、黑斑病、灰斑病、白粉病、黑星病、花叶病等;根部病害有紫根病、根癌病等;蛀干类害虫有星天牛、粒肩天牛(俗称桑天牛)、云斑白条天牛等;叶部害虫有黄刺蛾、杨舟蛾、杨小舟蛾、杨尺蛾、杨素蛾、舞毒蛾等。常暴发成灾,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杨树营造林能否成功,科学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关键因素[4-5]。

杨树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综合工程,要成功造林,选择抗病虫的杨树品系是关键,在加强造林用苗检疫的基础上,科学栽植,加强林木抚育管理,贯彻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以科学育苗、规范造林,加强杨树种苗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及时清理病虫木、风倒木和濒死木,搞好林内卫生。

1关中平原地区杨树主要干部病害

1.1发生特点

1.1.1杨树溃疡病。杨树溃疡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病菌在树干上、枝条的病斑和病体中越冬。该病发生1年中有2个高峰期,一般在春季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6月初基本停止,秋季(10月以后)稍有发展。夏季杨树生长旺盛期,病害基本不发展。以幼苗移栽后翌年发病率最高,引起杨树溃疡病的病原有8种,在生产上主要是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分为水泡型和枯斑型,水泡型病斑仅发现在光皮品系杨树上。溃疡病病菌从树干皮孔侵入,最初为极小圆形水泡;随后水泡逐渐变大,直径一般为0.5~2.0cm;后期水泡破裂,有淡褐色液体流出;最后病斑下陷干缩,并伴有纵裂小缝。枯斑型主要发生在主干的伤口和芽痕处,春季初期病斑呈暗褐色水浸状,随后形成棱形、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部韧皮组织溃烂,其下木质部也变为褐色,5月下旬至6月上旬病斑上形成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其病斑可连年扩大发展,不同病斑可连接成片,造成枯枝、枯梢,被认为是杨树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病规律:病害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干旱或水分、肥力不足,易导致树木生长衰落,引起发病。

1.1.2杨树干腐病。症状:病菌以病丝和分生孢子器在杨树病组织上越冬,春季产生分生孢子。病菌借风、雨传播,一般从伤口和芽痕处侵入,以4―6月发病最高,病斑初为淡褐色,形状为椭圆形,后逐渐扩大成条形长斑,后期病斑上形成许多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枝条发病时,病斑不明显,但会迅速枯死。发病规律:杨树移植后、栽培水分不足或树势衰弱的受害特别严重。

1.2防治技术

1.2.1加强营林措施。选择合适的造林地,瘠薄地、砂石地、盐碱地不宜作为杨树造林地;采用抗病性强的树种的壮苗进行造林,起苗、运苗等过程避免机械损伤。栽后加强抚育管理,适时进行浇水、施肥,促进树木茁壮生长,提高个体的抗病性。对新造林地,及时进行刷白,早春用0.5°Bé石硫合剂或1∶1∶160波尔多液喷干,进行预防。

1.2.2化学防治。对感病树木,早春用刀刮除病斑,范围稍超越病斑周围0.5cm,深达木质部。随后用1%溃腐灵药剂进行涂药,涂药后再涂以50~100mg/kg赤霉素,促进伤口愈合。秋末按生石灰∶盐∶水为1.0∶0.3∶10.0的白涂剂对树干下部进行刷白。发病高峰期前,用8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40%多菌灵50倍液或2∶2∶100波尔多液等喷洒主干和大枝,阻止病菌感染。

2叶部病害

2.1发生特点

杨树叶部病害种类比较多,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危害嫩梢和幼茎,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落叶、嫩梢上越冬,借风雨传播,由气孔或伤口侵入叶片,一般在多雨的夏季发生严重,嫩梢和幼茎发病时,先产生病斑,后可环切枝梢,使其枯死。

2.2防治技术

冬季清除落叶和病枝梢,减少初侵染来源,5月可对树冠喷施75%百菌清500倍液、80%多菌灵400~500倍液、40%乙磷铝300倍液。

3蛀干害虫

3.1发生特点

杨树蛀干害虫生活隐蔽,平时不易被发现,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一旦发生危害,则难以根治。

3.1.1粒肩天牛。其成虫体密生暗黄色的细绒毛,鞘翅基部密布黑瘤突。幼虫乳白色,头部黄褐色。在关中地区2年发生1代,幼虫在蛀道内越冬。成虫6月中上旬羽化,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幼虫取食韧皮部和木质部,是杨树、柳树、法桐等多个树种的重要害虫。

3.1.2星天牛。其成虫体黑色,鞘翅具多个大小白斑如星星,基部密布黑色小颗粒。幼虫乳白色至淡黄色,以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越冬,1年1代;成虫5月初开始羽化,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发生盛期,是关中地区杨树重要害虫。

3.1.3光肩星天牛。其成虫体黑色,鞘翅基部无黑色小颗粒。幼虫乳白色至淡黄色,以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越冬,1年发生1代,5月中旬至6月中旬开始羽化,是关中地区杨树重要害虫。

3.1.4云斑白条天牛。其成虫体大,黑色,鞘翅有云状白斑。幼虫淡黄白色,粗肥多皱。在关中地区2年发生1代,成虫一般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为盛期。初孵在韧皮部蛀食,受害处树皮常变黑、肿胀开裂,形成很多小口,幼虫从此排出木屑、虫粪,常伴有树液流出。

3.2防治技术

每年4―5月为幼虫开始活动期,应经常在杨树林内进行踏查,调查若发现树干和树枝上有新鲜虫粪和木屑排出,则表明有蛀干害虫的危害,应及时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防治。

3.2.1加强营林措施。一是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杨树品种植树造林,如毛白杨、欧美107杨、欧美108杨等。造林地尽量设法远离柳、法桐、复叶槭等虫源地,距离宜在1.5km以上[6-7]。二是搞好林分卫生。及时巡查,清除并消毁虫害木、濒死木、风倒(折)木等。

3.2.2生物防治。在天牛虫口密度不高且人为影响较小的地段或区域,可采用放养带菌花绒坚甲、肿腿蜂进行生物防治。在有啄木鸟栖息的林分,可采用人工挂鸟巢、设饵木等方法为啄木鸟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以控制天牛虫口密度。

3.2.3物理防治。利用杨树天牛成虫体型较大、行动缓慢、有假死性特性。在成虫羽化期间,每天6:00―8:00、18:00―20:00摇动树木,成虫假死坠地后人工捕杀。在新造杨树林内,按75~90株/hm2栽植天牛喜食的树种,如钻天杨、72杨、合作杨、复叶槭等作为饵木,引诱成虫产卵,集中进行防治[8-9]。

3.2.4化学防治。一是化学喷雾。在天牛成虫羽化期间,在树干或大侧枝上喷洒10%广效敌杀死乳剂2500倍液或绿色威雷300~400倍液,杀死成虫和初孵幼虫。二是注射虫孔。从排粪孔注入40%氧化乐果800倍液,也可在树干基部用40%氧化乐果原液或20%康福多打孔注射,用量为1cm胸径0.3~0.8mL,并用泥土封孔。

4食叶害虫

4.1发生特点

陕西省关中地区杨树食叶害虫主要为鳞翅目舟蛾科的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二尾舟蛾等,其次危害严重的有杨尺蠖、杨毒蛾、柳毒蛾等。杨扇舟蛾成虫灰褐色,前翅顶端有灰褐色的扇形大斑1块;雌虫腹部较粗大,末端具毛束。卵圆型,先橙红色,后黑褐色。初孵幼虫淡绿色,3龄后金黄色,头部黑褐色;老熟幼虫黑色,每节有环形排列的橙红色瘤8个,其上有长毛,第1和第8腹节背中央有红褐色大瘤各1枚。杨扇舟蛾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仅啃食叶片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2龄后吐丝缀叶,形成虫巢,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3龄以后食量大增,分散取食,可将叶片食尽,仅剩叶柄。当食料不足时,则吐丝下垂随风飘迁别处危害。幼虫的食量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加,5龄幼虫的食量最大,占总食量的70%左右。因此,如前期防治不及时,常在短期内把叶片吃光。该虫分布广、繁殖速度快、可短时间数量呈几何增长,比较容易形成灾害。

4.2防治技术

4.2.1监测方法。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幼虫危害发生期相似,1年发生5~6代,常在关中地区杨树林猖獗成灾。每年的5月底至6月初,舟蛾类第1代幼虫开始危害时,在杨树林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立临时标准地多块,每块标准地内随机抽取10棵标准株;道路及水渠两旁的杨树绿化带,随机选择几个路段,每路段选10株杨树进行调查,观察杨树叶片危害状。杨扇舟蛾、杨小舟蛾取食叶肉,使杨树叶片呈筛网状,幼虫吐丝下垂,随风飘移他处危害。

4.2.2防治指标。虫情分级方式为:平均每50cm枝条1~2条幼虫为轻度发生;有3~4条幼虫为中度发生;有5条以上为重度发生。一旦中度以上发生的林分或路段,应及时进行防治。

4.2.3化学防治。防治杨树食叶害虫,幼虫3龄前是最佳的防治时期,该时期用药少,成本低。杨树幼龄林,一般在每年5月底至6月初可选用灭幼脲Ⅱ号、高效氯氰菊酯、功夫等无公害农药喷雾防治,喷雾前加入洗衣粉和水搅拌成浆状,可提高药剂附着性,再对1000~1500倍水进行喷雾[10]。杨树中龄林,可采用1.2%苦・烟乳油喷烟防治,时间为6:00―8:00、16:00―21:00,用药量为525~600g/hm2,按照药剂、柴油配比为1∶9配制,喷烟时应注意风向,喷烟点应位于上风位。

5参考文献

[1]王永君.杨树病害诊断与防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22):204-205.

[2]徐磊,赵忠宝.秦皇岛海滨林场新栽杨树腐烂病防治对策研究[J].现代园艺,2011(19):50.

[3]韩英.杨树烂皮病无公害防治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11(4):10-11,61.

[4]杜姝茵,孙志成,孙雅娟,等.用科学的发展观谈谈杨树产业化发展[J].吉林农业,2011(11):165.

[5]雷双喜,张晓虹.杨树丰产林“1+5”林下复合经营模式[J].中国林业,2011(23):41.

[6]李晓宇,杨成超,彭建东.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J].辽宁林业科技,2011(6):39-42.

[7]宋金洪,白莉萍,辛涛,等.条垛式堆肥污泥对杨树幼苗光合光响应特性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12):39-43,46.

[8]于海英,柴守权,周玉江,等.倒春寒与杨树烂皮病发病的关系[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6):927-930.

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篇3

1调查时间与地点

分别在2009―2012年对周至、户县、长安、灞桥(野生区、秦美和翠香原生境、栽培区)等4个区县16个村的80个果园进行了调查。

2调查对象

陕西西安地区1~13年生猕猴桃树,品种包括红阳、亚特、秦美、翠香、海沃德。

3调查方法

采用踏查、访查及随机抽样调查、定点调查等方法对猕猴桃病虫害种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进行调查,并对病害的病原及虫种进行鉴定,病害的命名和病原鉴定依据有关资料文献进行。调查过程中详细记录:猕猴桃树的品种、树龄、环境气候条件、地点,以及向果园主人询问相关情况。

4调查结果

4.1病虫害主要种类

调查结果表明:猕猴桃主要病虫害种类有36种(表1),按照病虫害的发生部位,可分为叶部病虫害、枝蔓病虫害、花果病虫害、根部病虫害及苗木病虫害。叶部病虫害的种类最多,达21种,但多数危害不甚严重,其次是枝蔓病虫害和花果病虫害,均有10种,并且有几种发生比较严重,根部病虫害6种,生理性病害种类2种。另外,还有几种偶尔发生的病虫害。

4.2病虫害发生特点

4.2.1猕猴桃野生分布区病虫害种类少,发生程度轻野生分布区仅发现几种叶部病虫害,有白粉病、叶枯病,小青花金龟等,但尚未构成威胁。栽培区病虫害种类多发生严重,除发现以上病虫害种类外,还有其他病虫害发生,共计36种,并且有些病虫已经发展成为灾害性的,对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的威胁,如猕猴桃细菌溃疡病、根结线虫病、桑盾蚧、根腐病,蝽象等。

4.2.2树龄愈大病害种类愈多,发病程度愈严重树龄愈大,病虫害的种类就愈多。从全市的调查情况来看(表2),1~3年生幼树上发生的病虫害种类较少,多为叶部病害和根结线虫病,如叶斑病等,4~6年生病虫害种类及数量有大的增加,除叶部病虫害外,还有花果病虫害、藤蔓病虫害和根部病虫害,如细菌性花腐病、桑盾蚧等,7~8年生树病虫害种类相对增加不多。随着树龄的增加,结果量的提高,树体的营养消耗大,树势逐渐从强盛向衰弱过渡,这时,除以前出现的病虫害外,灾害性的病虫害也相继出现,如细菌性溃疡病、蝽象等,这时病虫害种类增加较快,并且,有些发生程度也相对严重。

4.2.3主要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是制约猕猴桃生产的主要因素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海绵城市具体措施范例(3篇)

    - 阅0

    海绵城市具体措施范文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园林设计;理论运用正文:海绵城市主要是一种较为创新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可以有效的防止治理城市发生内涝或者雨洪现象,此方法有一点的.....

    海绵城市专题研究范例(3篇)

    - 阅0

    海绵城市专题研究范文摘要:本文研究了海绵城市排水建设应该考虑的问题,提出了海绵城市排水建设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建设伴随着国民经.....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