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范例(3篇)

来源:

探究式学习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主要是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单纯的讲解式教学,引导学生应用合理的、科学的、研究型的方式开展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掌握得更为灵活。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好探究式学习。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无论是对于探究式学习还是普通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还可以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抵触情绪。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敢想敢说,这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关联,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够从已知推理未知。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事先准备了很多不同大小的圆,先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对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掌握圆心、直径等这些基本知识。这种自己动手的教学情境可以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当学生都能够自己动手制作圆后,我让学生通过对折圆得到折痕,然后再测量这些折痕的长度,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每一条折痕都会通过圆心;每一条折痕的长度都相同;每一条折痕的两端都在圆的边缘上。当学生能够理解这些自己动手发现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这样,在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圆的一些基本知识就都能够掌握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展探究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还锻炼和提高了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学习离不开问题的存在。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并且越能够让学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怕学生不敢、不会提出问题,因此,总是自己一手包办,不论学生想到哪里都会把自己预设好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的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落实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就应把提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例如,在教“乘法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节时,面对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可这样给学生创设一个发现问题的空间:先让学生看课本自学,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同桌之间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如:什么是速度?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得出?为什么要学习这样的数量关系?它们有什么用途?为进一步探究打下基础。这样既可锻炼一个人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培养一个人善于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当然,既然是探究,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而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症结所在,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放松的心理环境,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有时学生可能会受心理和能力的影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教师不能放弃,一定要相信学生,一定要坚持锻炼和引导学生。

三、课外延伸是“探究性学习”的迁移与拓展

课外延伸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阶段。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教学都不应该离开生活实际。课外延伸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后可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积是梯形,渠道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再如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后,建议学生去超市购物,实际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以后,要求学生实际计算一下自己家水池子的体积、容积及用水量,提高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建议实际测量一下自己的红领巾的底和高并算出所需的布料,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等。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检验探究结果,有助于强化搜集、处理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新课程标准强调,我们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从如何让学生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究式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从实际教学入手,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更适合学生的、自己能够驾驭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作者:叶德华单位:河北省临西县东枣园校区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探究式学习范文篇2

一、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模仿教师的解题思路,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独立完成解题过程,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却无法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空间,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不全面,不具备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心理取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先培养高中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合理设计探究教学活动

因材施教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原则,课堂教学都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而展开的,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不能违背这种教学原则。探究教学活动设计要分层次,分梯度。其设计原则是以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为标准,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能力的探究活动才可以顺利完成。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就必须善于沟通,师生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活动,掌握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与学生一起参与探究活动的环节设计。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系统分析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尽可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三、探究式活动的教学策略

(一)探究教学中合理定位教师角色

探究教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去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中掌握教学内容并获取教材知识。教师在探究活动中是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道尊严,与学生一起参与探究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利用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深入研究,全面分析高中数学教材并依据教学大纲所制定的教学标准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在高中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以一个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去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失败所带来的各种感觉。教师为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探究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探究教学活动与学生思维紧密相连。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自由发挥而不受约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乐于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它可以使学生深入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思考、解决探究活动中所出现的新问题,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新知识。如“函数奇偶性”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一些对称图形,通过感受对称图形带来视觉上的美观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情境的创设必须遵循趣味性、挑战性、适宜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则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体,两者最大区别就是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探究教学活动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学生通过个人努力来获取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合理分工,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开展探究式活动的注意事项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也要进行合理的指导

只有教师适宜的、有效的教学引导,才可以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目标不是将学生的探究活动达到科学家的探究水平中,只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探究意识,应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常识的提高。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目标,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必须充分相信学生

为学生提供想问、能问、想做、能做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但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不是对教学活动放任自流,教师应是探究活动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探究经验,学生的自觉性还需要磨炼。这样,教师要加强活动指导。我们所说的探究活动是指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探究式学习范文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

数学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抽象,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也不易保持注意力投入学习,但数学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这能使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相对比较熟悉,也就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和数学应用的重要意义。二者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不然,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由抽象化为形象,由深刻化为通俗,由陌生化为熟悉。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上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打破传统单一情境的格局,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活化的平台,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学习数学,积极地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有效地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功能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使学生“爱学”“要学”“会学”,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乐趣。例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确定未知量和寻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由于学生对这些问题都比较熟悉,因此很感兴趣,在解决过程中也非常投入,学习效果明显。

二、实行多元评价机制,保障学生的探究动力

如果说导学是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过程,那么评价则是一种提升性的学习过程,也是联结和促进导学的重要枢纽。通俗点说,如果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的指导,而忽视运用评价手段来激励、反馈,那么学生学习的效果必然难以保证,学生探究的动力也必然难以保持。由此可见,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教学环节,必须注重运用智慧和艺术灵活地加以处理,切实发挥好评价的诊断与导向功能,从而为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数学训练把好脉,守好关。笔者倡导多元化的、机智的评价机制,要注重针对不同的对象,关注不同的环境,把握不同的标准,采取不同的定位。要让学生既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并乐意接受和改正。因此,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不是轻易能做好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注重以鼓励、引导为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定位自己,找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例如,教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学生在解方程组时选择了不同的方法,都找到了答案,评价时教师可以侧重于关注解决过程的简易程度来提示学生,发现方法与方程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的动力。

三、注重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探究学习的特征范例(3篇)

    - 阅0

    探究学习的特征范文一、利用化学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

    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范例(3篇)

    - 阅0

    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篇1>>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电子商务创业园平台的网页制作与设计课程教学探索MOODLE平台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