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范例(3篇)

来源:

流行文化范文

关键词:流行文化;主流文化;价值契合;功能互动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79-02

一、流行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辩证关系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和不可分离的。因为文化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前提和条件。更进一步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把人从旧的枷锁和旧的时代烙印中解放出来,唤醒并形成人的文化创新意识、培养人的个性及心智能力的发展,是促使人从“丰富的个体”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超越性过程。文化建设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而且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其最重要的和终极的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就需要多种文化营养,而不是单调的文化来源。

(二)文化的多元化整合: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思想的主导性、思想来源的多元性、文化形态的多样性等基本特性,因此,处理好文化建设的一元化和多元化关系,实现文化的多元化整合,是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面对当前社会及其文化结构的日趋开放,形式的日趋多样化,内容的日趋多元化,功能的日趋综合化这个现实,单一的主流文化将不可能再一支独秀,主流文化不可能再完全地、独裁地发生最大作用,它必须要以广阔的社会文化为背景,要与多元化主体、多样化形式、不同性质影响的非主流文化相竞争、相融合。现代社会应当是一个真正多元文化并存共荣的社会,主流文化、精英文化、流行文化和民间文化共同发展。

(三)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双向互动: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

1、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或能够为该社会确立价值导向,并能整合和引领其他文化的文化。它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1]。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具体说来,我国的主流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包含着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精髓的,包括优秀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内涵的部分,西方外来文化中合理与科学的部分,以及大众文化中有益的、先进的文化。

2、流行文化

广义的流行文化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按一定的节奏,以一定的周期,在一定的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被不同阶级所广泛分享的信仰、行为和将他们组织在一起的事物。而狭义的流行文化是指时装、流行文化作品、流行音乐及其他流行艺术等。从本质上说,流行文化就是广泛通行于社会大众层面的一种文化形态。

我们今天所关注的当代中国流行文化,是指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生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契合并受市场规律支配,以城市大众为主体和主要消费对象,以流行和时尚为突出特征,以娱乐为基本功能,以现代生产方式生产经营,并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的新型文化形态。[2]

二、流行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价值契合

(一)建设文化强国的目的需要二者在价值目标上契合

主流文化作为一个表达国家正统意识形态的文化,在价值目标上必定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的,以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流行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文化子系统,是一种副文化形态,也称亚文化。一般而言,副文化对主文化是一种辅助与协商的关系,它反映的是社会文化多样性的一面。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社会亚文化体系越发达,就意味着这个社会越开放,这种发达是建立在高度开放与自信的社会文化心态之上,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度、开放度的重要文化指标。

总之,主流文化重内塑修养,流行文化重外塑形象。两者在价值目标上都以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旨归。

(二)文化格局的和谐构建需要二者在价值取向上协调

构建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既需要坚持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又尊重文化的多元性与并存性、差异性与互补性,通过对流行文化多样性丰富资源的选择、吸收再创新形成时代特色与创新发展的文化体系。

就社会价值方面而言,流行文化总是试图从文化的边缘走向社会主流文化的中心,走向文化的未来,承担起推动文化发展的重任,以证明自己社会价值的存在意义。主流文化也总是在时代的变迁中以崭新的姿态寻求文化的“落差”,将流行文化视为自己的“对应物”,而调整着前进的方向。

(三)青少年发展的特殊性需要二者在价值功能上互动

可以说,流行文化是思想的力量,主流文化是道德的力量。流行文化的形成并逐步走向繁荣与青少年自身特殊的内在需求有很直接的关系。目前,当代大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从感性的认同到理性求索的趋势日益明显。而流行文化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张扬个性,富有朝气,崇尚科技创新,这是思想的力量,有助于青少年实现自我价值。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青少年自身发展的不成熟性,社会的正确引导与教育是必须的外部力量,进行主流文化的教育能够使其价值选择在坚持主流文化与主导价值观的前提下有鉴别地吸收流行文化的合理元素,充实自我、满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三、流行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功能互动

(一)以主流文化为引导,保证流行文化正确的价值导向

1、积极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流行文化的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对于国家来讲,在发展流行文化时,要时刻注意文化的导向作用,弘扬主流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让主流文化深入人心。

2、用主流文化元素填充流行文化现象,提升流行文化的品位

流行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体现为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如网络文化、偶像文化以及游戏文化等。但流行文化形式的多样性也使流行文化的品味呈现了高雅与低俗的差异,用主流文化的元素搭载流行文化现象,不仅提升了流行文化的品味,同时又使主流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二)以流行文化为载体,强化主流文化的主导力量

1、将主流文化精神注入流行文化,强化其渗透力

流行文化以大众意识和平民感受为视点,追求个性化思维和独立的价值立场,比较容易进入社会大众的私人空间。因此,文化人应当以社会责任出发,使流行文化获得应有的价值意义和必要的思想深度,应该给流行文化注入人文精神,使其承担起提升大众审美情趣和道德理性的“教化”义务。

2、借鉴流行文化的表现形式包装主流文化,强化其号召力

流行文化是广泛通行于社会大众层面的文化形态,具有“内容通俗化、格调感官化、形式简单化及包装时尚化”等特点。政府可以借用传媒之力,对流行文化进行“改装”,让其中良好的成分兼收并蓄到主流的文化中来,也可以通过利用一些流行文化的表现形式来重新包装主流文化元素,让人们自觉自愿的接受和回归主流文化。

3、用流行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强化其保障力

流行文化是一种以娱乐为目的的消费文化具有强烈的市场特征和商业性质,流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市场需求联系紧密,流行文化的商业性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力量。流行文化以其强大的流行声势,能够在社会文化届掀起波浪,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在一夜之间几乎能家喻户晓,流行文化的出现,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股激流。

(三)以传播媒介为渠道,促进二者的整合发展

不同的传播媒介是文化生产力的一部分,既是文化生产力的内生变量,又会对既有的文化形式、文化风格进行改变。[3]流行文化传播的自由载体是媒体,流行文化的迅速发展时期恰好搭乘于传播媒体的影响上升时期,所以,流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媒体的发展相得益彰。可以说流行文化是与传播媒介共生的产品。负载着各种流行文化意涵的传播媒介己经成为人们建立世界观及价值观的最重要来源,政治教化以流行文化为载体会更具渗透力。流行文化已成为隐性教育的有效活动载体。因此,以传播媒体为渠道打造主流文化的主导平台,推动主流文化大众化,是实现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整合发展的重要途径。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两者实现整合发展的最好诠释。依靠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开拓网络社会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以此补充发展主流文化既有的核心内容,这种扩大主流文化范围的作用称为“网络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补阙作用”。

参考文献:

流行文化范文篇2

今年三月,一款同样叫做《十万个冷笑话》的手机游戏再一次让人们眼前一亮。它完全套用了电影的推广手段:站牌、灯箱、地铁……铺天盖地,我们甚至在灯箱广告上看到很多行业大佬和名人的“版本”,诸如李开复、王小川、高希希、羽泉……一个IP下的两款产品,在营销方面都是如此的出位,电影看上去不像电影,而更像一个互联网产品,游戏看上去不像游戏,而更像一部电影。关键是,它们都收到了良好的市场效果。十冷手游入主排行榜前十,上线以来日活跃用户稳定在120万以上,月流水剑指一亿。当游戏的思维从二次元走进三次元,居然能散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实在是让人惊讶。

电影从诞生之初,就和大幅海报、户外广告相联系,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岁月,广告的形式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十冷手游仿效电影海报的推广,却注入了互联网的痕迹。这款游戏在京沪两地精选了10所高校,每所高校选择了1名女生作为广告模特,同时亮相公交站和地铁站。同时十冷手游独树一帜地采用了基于地理信息的精准投放,每个女生所在高校的周边公交站,都能看到这个女生的身影,而且在校园内、食堂中或宿舍楼里,也有同样的平面广告。那些大学生们,看到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化身广告模特,以高冷酷感的表情出现在广告牌上,想必别有一番滋味。一场基于现实人群的社交互动就这样开始引爆。甚至,我们在网上还能看到男生恶搞广告牌的照片。从二次元到三次元,推倒这堵墙就是这么简单。

《十万个冷笑话》最早是个以吐槽、恶搞为主题的网络漫画,后来被改编成网络动画。整个作品恶搞、戏仿、颠覆、混搭的风格,很对90后的胃口,其粉丝群体也以高中生、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为主。《十万个冷笑话》手游锁定大学生,可谓是锁定了核心中的核心。

流行文化范文

不论是中国台湾的罗大佑还是中国大陆的崔健,他们的音乐都对当时年轻一代的政治倾向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以流行音乐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在青少年的政治化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流行文化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独具吸引力,青少年拥抱流行文化的过程并不是被动的,而是进行积极地“赋义”和“表态”。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够吸引青少年群体,在于它传递的思想态度和感情倾向正是青少年渴望表达的和希望呈现的。和主流文化不同,青少年流行文化反映出的参与社会的姿态一般表现为外在的明显冲突或内在的隐性对抗。

所谓政治社会化,即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流行文化作为一种广泛传播的亚文化形态,其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影响了政治社会化的方法选择。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为社会教化。社会教化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一个基本过程,主要表现为以各种社会组织及社会群体为教育主体的政治教育和观念灌输。在这种方法体系中,最具生命力的当属暗示型教化方法,它将非政治活动赋予政治意义,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效果。暗示型教化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把教化内容与青少年群体的兴趣爱好进行有机结合,尤其是备受青少年群体青睐的流行文化。例如,在流行歌曲中嵌入某种政治倾向,融政治教育于网络游戏中。

第二,就个体层面来说,流行文化影响了个体内化的效率。个体内化作为政治社会化的又一个基本过程,指个体习得政治规范、建构政治价值,形成政治态度和实施政治行为的过程。个体内化建立在社会教化的基础之上,同时又高度依赖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青少年刚刚步入社会,流行文化为其提供了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流行文化提供的语境、话语表述的方式、传达的情绪与政治教化的目的相左或相合,可以激发或抑制青少年接受政治教化的主动性。

第三,流行文化影响政治社会化目标的达成。政治社会化的目标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政治文化的传承;第二个层面是培养并塑造公民的政治人格。流行文化的影响既存在于宏观的社会教化过程中,又存在于微观的个体内化过程中,既影响了社会教化的统一性,又影响了个体内化的积极性。因此,流行文化不仅能影响个体政治人格的成长同时还影响着政治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二、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挑战

当代的青少年流行文化最大特点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载体,网购、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等皆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之上。

网络通信技术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还塑造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在网络人际交往中,身体不用在场,交往双方是代表身体的IP和符号。在这种技术环境下,社会政治教化彰显出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

第一,流行文化的技术载体――网络媒体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青少年群体借助网络可以接触各种信息。由于网络信息的自由流动,那些不怀好意的的、虚假的政治信息也会趁虚而入。受制于技术更新迭代的迅速性,传统的社会组织治理制度将难以走在网络传播环境的前面。因此,无论是进行事前的审查还是事后的惩罚,都缺乏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有效的行动效果,而且,对于政治认识不够深刻、政治实践匮乏的青少年群体而言,矛盾冲突的政治教化还非常容易造成认知上的界限模糊及行为上的行动障碍。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大学生学历史的重要性范例(3篇)

    - 阅0

    大学生学历史的重要性范文[论文摘要]探究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指导历史教师切实转变角色地位,以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

    乡镇防洪防汛应急预案范例(3篇)

    - 阅0

    乡镇防洪防汛应急预案范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超强台风、特大暴雨和极端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呈现多发并发的趋势,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日趋严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