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护理重点内容范例(3篇)

来源:

母婴护理重点内容范文篇1

【关键词】保育人员;在职培训;台湾

无论是在幼儿园、托幼机构还是家庭中,幼儿的保育工作都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995年,国家劳动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和《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对保育人员应该接受何种培训、拥有何种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自当年起,能够在正规托幼机构和幼儿园中从事保育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持有相应证书。

在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也被称作“保母人员”,对于保母人员的专业培训有着严格而全面的系统。本文就台湾省关于保姆人员培训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介,从中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启示。

一、台湾省保母人员专业训练的历史演变

台湾省保母人员的训练始于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庭扶助中心(现更名为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台北分会南区分事务所)试办“邻里托儿-保母训练”,1989年起台北市政府正式委托民间团体办理保母人员训练方案,每期上课60小时;高雄市则是自1989年和高雄家扶中心合作推动“家庭托育人员服务训练”;1992年起,全省各县市陆续开办保母人员基础训练;1997年《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规定保母人员至少需训练满80小时才可以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各县市政府与民间团体陆续开办保母人员训练,协助有医院从事保母工作者参与保母人员技术士考试,以提升保母人员的素质。

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扶中心办理免费的保母人员训练,训练课程内容为:①婴幼儿营养与食物调配;②婴幼儿发展与辅导;③婴幼儿保育(卫生保健);④婴幼儿教育与实习;⑤亲职沟通;⑥婴幼儿服务的展望;⑦家庭托育中心的环境;⑧婴幼儿沟通;⑨婴幼儿游戏与玩具;⑩邻里托儿服务之认识;⑪儿童保护观念与作法;⑫婴幼儿疾病;⑬亲子关系与管教;⑭托儿的法律常识;⑮专题演讲与讨论等。

1997年台湾省内政部规定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类别为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与亲职教育,课程内容如表1:

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作为推动保母人员督导管理制度之依据,将保母人员的督导管理内容分为职前训练、媒合转介与支持辅导(包含咨询、家访辅导、在职训练),同时将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界定为保母人员的职前训练,是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的资格条件。自此,台湾省保母人员训练分为了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两种。

2005年内政部儿童局将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修订为7学分126小时,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包括儿童及少年服务法规、婴幼儿发展、亲职教育、托育服务概论、婴幼儿环境规划及活动设计、婴幼儿健康照顾、婴幼儿照护技术等七类。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如表2:

从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可以了解到台湾省保母人员应具备婴儿发展、健康照顾、营养、托育环境规划、学习活动设计、托育相关政策法规、亲职教育等知识与技能,对于只完成了台湾省义务教育或者非幼保相关科系毕业者必须先接受保母人员职前培训的核心课程,完成核心课程训练才能参加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举办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

而从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制定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可知,保母人员检定范围包括学科及术科测验两部分。学科部分,主要是测验儿童及少年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的内容,即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导论、婴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和亲职教育的内容。术科测验则包括游戏学习区、清洁区、调制区、安全医护区等技能检定。

从保母人员专业训练发展的演变可知,在专业训练上是由局部地区扩展到全省实施的,训练时数由80小时增加至126小时。训练期分为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并由职前训练与保母技术士技能检定两部分相结合,强制非幼保相关专业者接受专业训练。

二、台湾保母人员在职训练的实施

台湾省保母人员在职培训开始于1999年,台北市政府委托信谊基金会与台北家扶中心试办了“保母督导系统”。该系统首次以训练、媒合以及督导三合一的方式,让完成训练的保母人员能继续接受督导——一方面给于保母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透过督导系统督导保母人员的托育品质。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正式将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纳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的文本中,以提升保母人员照顾幼儿的服务品质。

(一)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自2000年起规定各县市的社区保母系统每年必须办理系统内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训练经费由内政部儿童局补助;未参加训练的保母必须退出社区保母系统,完成训练后才能重新加入社区保母系统。由于大多数保母人员的托育时间为星期一到星期五,所以社区保母系统多利用假日举办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同时,为了节省训练经费与训练时间,一般而言在职训练多采用密集式课堂授课方式进行。

各社区保母系统对保母人员安排的在职训练内容多以内政部儿童局每年所规定的训练内容为范围进行课程规划,并且在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必须将训练计划陈报各县市政府备查。2007年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系统实施计划》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儿童保护、卫生保健、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托育伦理。2008年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分享育儿照顾新知、育儿经验分享、提升保母自我照顾能力、儿童保护、卫生保健(视力保健、口腔保健以及健康)、发展迟缓儿童筛检保育、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托育伦理等。

(二)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将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所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警醒归纳整理如下表:

表3: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一览表

年在职训练内容

2006幼儿肠胃功能认识与保健、中年妇女之身心适应、婴幼儿过敏疾病认识与照护、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生活教养、保母日志撰写、婴幼儿感觉统合与潜能开发、儿童保护、口腔清洁与龋齿防治、婴幼儿身体发展与医疗保健、行为观察与处理原则、游戏学习设计、保母情绪管理、婴幼儿按摩理论与实务、婴幼儿副食品、亲子活动设计、说故事研习营、幼儿创意语文、儿童发展迟缓、社区保母系统计划说明、急救CPR、更年期妇女的保健、谈幼儿情绪、亲职沟通、如何与家长签订保母任务契约、动手做玩具、哺育母乳、保母责任险说明、婴幼儿发展评估相关资源整合及运用、0-3岁幼儿发展认识与协助、培养婴幼儿注意力、幼儿听力发展认识与协助、应用音乐启发婴幼儿学习与发展、婴幼儿意外紧急处理、保母与家长沟通技巧、婴幼儿营养之均衡发展、早产儿的居家照顾、家庭托育环境的规划与布置。

2007新生儿与婴儿疾病观护与急救、从营养与副食品谈婴幼儿健康、幼儿常用食品营养成分与体质关系分析、0-3岁亲子音乐游戏、危机预防与处理、从清洁与收纳谈托育环境维护、保母托育相关政策、各类营养素对各年龄层之重要性、婴幼儿急症的处置与照护、由医学观点看学习障碍、感觉统合、幼儿语言发展与唇腭裂幼儿之照护、幼儿独立人格训练、幼儿按摩技巧、育儿工作者易发生的职业伤害、受虐儿童与目睹家暴的认识与处遇、儿童视力保健、0-4岁发展检核表实作技巧、婴幼儿教具制作、0-6岁儿童行为改变技术、说故事研习、保姆情绪控制管理、保母专业伦理、儿童哲学与教学、如何帮助情绪障碍的孩子、托育事件个案探讨、文化古迹参访、意外保险、游戏治疗活动设计、保母职场压力管理及心理调适、学龄前幼儿口腔保健、用药安全、保母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婴幼儿发展检核、以只能治疗角度看0-3岁的幼儿发展、保母形象建立、会谈技巧、儿童托育政策与居家式儿童照护服务管理自治条例说明、保母系统与劳动权益、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早产儿照护、婴幼儿意外预防与处理、0-3岁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0-3岁分离焦虑情绪与处理、宝宝腹泻与便秘的预防与照护、新生儿的照护、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婴幼儿的感觉统合、婴幼儿的安全-CPR。

2008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幼儿脑力潜能开发、托育经验分享、如何与0-3岁幼儿说故事、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力、专注力、记忆力、托育契约权利义务说明与签订原则、保姆自我照顾分享、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预防、图书故事与幼儿发育、幼儿色彩学、幼儿游戏心理与行为、善用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成效、传媒对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家庭与法律、儿童发展筛检介绍、保母情绪与压力管理、早产儿居家招呼、系统政策及托育辅助业务说明、0-2岁婴幼儿适性发展游戏活动设计、卫生保健(视力、口腔及)、新CPR训练、儿童保护、穿出自信(保母形象管理与沟通)、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认识孩子与照顾者的依附关系、有效的家计管理、认识母乳、认识儿虐与法律常识、增进幼儿适当的表达能力与改善构音、托育环境规划与安全、婴幼儿的发展与学习、托育伦理、宝宝日记书写技巧、如何和家长做有效的沟通。

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从1999年起实施已10年,起初由台北市政府委托民间团体办理,2000年起依照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的规定由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多年来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为配合保母的时间多于假日举办,训练方式则以课堂讲授方式进行,在职训练内容依循当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规定的必修课程进行调整和规划。

综上所述,从台北市各社区保母系统自2006年至2008年所举办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观之,每年的在职训练内容差异并不大,这应该与内政部儿童局已对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做了原则性规范有关。而各区保母系统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亦会参考保母人员的建议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保母人员多建议增加工作上需要的知识技能或保母人员自我照顾的需求。

三、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启示

对台湾省保母人员职业培训的历史沿革以及训练课程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台湾省对于保育人员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幼儿保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涵盖了对于专业伦理和个人发展的素质培训。

而在我国的大陆地区,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培训目前还只是对职前培训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职培训并未有着明确的规定以促进其继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中对于保育员的要求来看,对于保育员的专业培训内容还仅仅是关注对幼儿生理心理的了解、幼儿常见疾病和护理方法以及对幼儿教育保育的技能等,而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职业发展、与家庭和幼儿的沟通以及共创支持保育人员专业发展平台的关注较少。

基于以上对于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述评以及对于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培训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地区可以在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在职培训、专业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为提高保育人员自身素质和保育质量打造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关于颁发保育员、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J].创业者,1997(6)

[2]李慧娟.家庭保母训练方案之评估研究——以台北家庭扶助中心邻里托儿服务方案为例[D],1989

[3]台湾省内政部.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1997

[4]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儿童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2005

[5]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2007。

[6]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试办保母督导系统计划,1999

[7]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2000

[8]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0年度业务报告,2001

[9]张美美.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需求之研究,2009

[10]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7年度业务报告,2008

母婴护理重点内容范文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新生儿;床旁护理;护理技能

[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351-01

新生儿的出生使产妇分娩后很快面临照顾新生儿的责任,初产妇家庭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因为初为人父母,他们对产后的卫生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缺乏了解。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特别对于剖宫产的初产妇,还面临手术切口恢复问题,其产后心理健康状况更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影响产妇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笔者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方法与结果研究如下。

1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条件

1.1转变护士服务观念组织护士学习卫生部提出的在全国医疗机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打破陈旧落后的护理模式,寻求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使病人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内涵,更好的服务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床旁护理模式,将责任护士还给产妇,使母婴在住院期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身边进行,包括分娩、母婴的一般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心理护理等。

1.2病房设施及环境的准备

1.2.1床单元准备每个房间都设有产妇多功能床、新生儿床及家属床各一张,婴儿床在两张床之间,以便产妇随时观察到新生儿及方便哺乳。在房间配备空调、通风、保暖设施,使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1.2.2浴室准备在房间配备空调、通风、保暖设施,温湿度调整沐浴、抚触时的室温达到26~28℃。设置上下水、热水管道等设施,配有沐浴池、游泳池、温度计、洗手消毒液、婴儿洗护用品、毛巾、妇及家属坐的凳子等。

1.3护理人员培训包括母婴护理技术及相关业务在内的所有培训工作

1.4排班模式根据一体化产科病房工作特点,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每天的住院患者的人数,安排责任护士,责任护士随叫随到,每个护士管3张床,突出责任包干制,主要负责母婴的床旁护理(产妇术后及分娩后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新生儿一般护理、床旁沐浴、抚触、游泳、听力筛查、疾病筛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根据专业护士的能力分为高级专业护士和初级专业护士,高级专业护士分管病情较重病人或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或分管相对较多的母婴护理,初级专业护士则分管病情较轻的病人或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较少的岗位,同时高级专业护士指导和管理初级专业护士。

2母婴床旁护理方法

2.1床旁沐浴

床旁沐浴是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生前将新生儿沐浴的好处告诉孕妇及家属,新生儿出生后每日在床旁进行新生儿沐浴,保证室温在26~28℃、水温38~40℃,在操作过程中,床旁沐浴严格实行一人一车一盆,母婴/婴护均一一对应,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母婴同室,婴儿极少离开妈妈和家属的视线,显著避免产科工作差错,降低错误率,护士操作应尽量详细讲解沐浴步骤和各要点,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沐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出院后的护理新生儿将有很大帮助。

2.1.1婴儿沐浴所需物品

①婴儿床旁护理车。②婴儿浴盆、干净的毛巾、大小各一条。③更换的婴儿服、干净的尿布、打包被。④婴儿专用沐浴露、婴儿爽身粉、护臀霜、润肤露或婴儿油。⑤消毒棉球、无菌护脐带、75%的乙醇或碘伏、水温计以及沐浴后使用的称重计等。

2.1.2婴儿床旁沐浴步骤

病房温度26~28℃。沐浴水温38~40℃。检查护士手指甲,要求不过肉际,手上不可佩戴任何饰物,洗净双手、围上围裙,一般沐浴的顺序:先清洁眼睛一一清洁面部――洗头――清洗婴儿全身,特别注意婴儿洗头时需要用大毛巾包裹婴儿身体,防止受凉。清洗婴儿全身前应摘下尿布,用婴儿卫生巾揩净粪便、尿液等污物,防止其腐蚀婴儿臀部发生尿布疹。沐浴完后,立即用清洁干净的大浴巾吸干婴儿身上水汽,进行脐部护理,用棉签蘸取碘伏由内圈向外圈做直径3―5cm的环行消毒,消毒2次、每次更换棉签,然后用脐带纱布卷包裹脐部,婴儿臀部需涂上一层鞣酸软膏,有效预防尿布疹,最后称重并记录。

2.2床旁抚触

婴儿床旁护理抚触步骤:房间温度28℃以上,播放柔和的音乐,帮助婴儿放松,操作前务必洗净双手,正式抚触前,先温暖双手,在掌心倒一些婴儿润肤油,双手轻轻对搓,使婴儿油具备一定热度后开始抚触,抚触步骤为头面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抚触,特别注意应选择适当的时机给婴儿做抚触,可选择沐浴前后,午睡或晚上睡觉前,也可选择两次进食之间,婴儿不烦躁、不疲倦、不饥饿也不太饱、清醒的状态最适合。让产妇及家属跟着做,做中学,共同参与,使家属掌握新生儿抚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施效果

母婴护理重点内容范文

【摘要】目的探究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实施舒适护理对其舒适度、乳汁分泌、排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20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在产妇回病房后即实施舒适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干预;指导母乳喂养,使婴儿有效的吸吮;指导产妇舒适的卧位,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同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产妇回病房后,只口头宣教母乳喂养知识,常规去枕平卧6~8h后随意。结果观察组主观舒适度、泌乳时间、排气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舒适护理,剖宫产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愉快的程度[1]。舒适护理理论大致包括4个方面: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灵魂舒适[2]。剖宫产的产妇由于是初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的经验,且术后伤口疼痛造成喂养姿势不良,容易引起婴儿吸吮时含接困难,乳汁分泌不足,使产妇心情焦虑;同时由于产妇平卧时间长,容易出现腰背酸痛,感觉不舒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期间20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26.4岁,初产妇、单胎、产妇孕周37~41周,孕次无明显差异,硬膜外麻醉,常规术后应用一次性镇痛泵,接静脉留置针,镇痛泵内注入舒芬100μg加生理盐水100ml,均排除严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者。

1.2方法

1.2.1创造舒适的环境,建立产妇的自信心观察组产妇回病房后,应保持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病房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2℃~24℃之间,湿度应保持在50%~60%为宜,病房内禁止吸烟。护士应以欣喜的表情向产妇表示祝贺,告知产妇手术成功,婴儿健康。让母婴同室,把婴儿放在母亲的身旁,让母亲看到自己的宝宝,用图片、杂志等实物宣教母乳喂养知识,让产妇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其丈夫体贴、爱护妻子,使产妇心情舒畅,增加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对照组病房环境未做特殊安排,不给产妇做心理支持。

1.2.2指导产妇母乳喂养产妇回病房半小时内即行母婴皮肤接触,指导产妇哺乳,使婴儿能有效地吸吮。有效吸吮是指婴儿含住了产妇全部的乳晕,在口腔内形成“长”。产后4d内每天有经验的护士提供两次护理。首先,用温度40℃~45℃的热毛巾盖住整个,热敷时时间为5min,然后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从根部向乳晕做螺旋式按摩,力度以产妇感觉舒适为宜,哺乳后两手相对从边缘向轻轻按压整个,要保持一定的压力,重复10次。同时每日对产妇进行2~3次喂养姿势指导,产妇侧卧位时,婴儿侧身紧贴母亲腹部,头稍微后仰,轻轻按压婴儿下颌,使婴儿张开嘴含住整个及乳晕,指导母亲哺乳前先挤出少量乳汁,使变硬后哺乳,这样易于含吮整个和大部分乳晕。对照组常规宣教母乳喂养知识,没有护士亲自指导。

1.2.3指导产妇舒适卧位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入病房头垫枕头平卧2h后,护士帮助产妇早期翻身并详细指导家属。根据产妇意愿选择舒适的,翻身时应先将腹带包好创口,以免活动时牵扯皮肤引起创口疼痛。①半侧卧位。仰卧位是人的前胸部、腹部、膝部向上,而半侧卧位介于侧卧位与仰卧位之间。要求使产妇重力支点在肩胛骨及髂骨后侧,下臂置于胸前,肘弯曲,上腿膝关节及髂关节弯曲,下腿略微弯曲。上臂置于胸前。产妇后背及肩部用一长枕支托,以防肢体外转;②侧卧位。产妇左或右侧卧两手臂向前。膝关节及髂关节弯曲,上面的腿较下面的腿弯曲度大,身体重力支点在髂骨及肩胛骨上;③低半卧位。将床头抬高15°~30°,注意屈度不宜过大。对照组剖宫产产妇术后入病房,常规去枕卧6h可随意。

1.3观察指标自拟舒适量表将产妇的主观舒适度划分为4个等级:1级舒适,2级比较舒适,3级略感不适,4级不适。将卧位的起始时间设为0.并在2、4、6、8h分别观察,并请产妇根据其主观感觉选择舒适等级,并观察泌乳时间、产妇排气时间、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

2结果

根据秩和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2.22组产妇泌乳时间、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都有明显的提前。

3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观念的更新,找出不舒适的原因,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轻产妇不舒适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护理护理学认为,舒适是没有病痛折磨、心情愉悦、精神放松的良好体验,任何破坏这种状态的因素都可以造成不舒适[3]。剖宫产术后的产妇生活需要由他人协助,对母乳喂养的担心,对新生儿状况的担心,对切口疤痕的担心等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加上长时间处于同一,产妇腰酸背痛而出现焦虑、不安、失眠以致保持被动,拒绝翻身、检查和护理。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和饮料,营养丰富,最容易消化吸收,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母乳含丰富的免疫物质,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哺乳过程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可以促进婴儿的心理和智力的发育,然而由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刀口的疼痛,的不适,给早吸吮及母乳喂养带来了困难[4]。所以对产妇母乳喂养进行指导和的护理,早期使婴儿有效的吸吮,可以促进乳汁分泌提前,乳腺管通畅,防止产妇胀痛和婴儿吸吮困难,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增强了产妇的自信心,使产妇喂奶有满足感。剖宫产术后垫枕头平卧后早期翻身给予舒适卧位,有利于肌肉松弛,避免不舒适感,有利于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有利于肠蠕动的恢复,改善胃肠功能,预防或减轻腹胀,有利于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张宏.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

[2]洪琳.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2,38(8):583-584.

[3]明芳。方晓平.腹部择期手术术前新禁食方案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869-87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例(3篇)

    - 阅0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1引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属于技术性和实践性都特别强的一门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台.....

    保护视力总结范例(3篇)

    - 阅0

    保护视力总结范文奥运新媒体版权保护也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事关我国的国际形象,事关我国的国家利益。做好此项工作,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和维护互联网传播秩序.....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