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论文范例(3篇)

来源:整理

高等中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高等中医药人才是新时期中医药教育的目标。文章通过分析现行中医教育制约人才成长的因素,提出从培养周期、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实践、考核等环节的改革来构建创新型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建国50多年来,中医药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基本形成了现代中医药教育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时期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高等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和中医教育体系由于发展滞后,已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复合人才的需要。

1现行中医教育制约人才成长的因素

1.1学制太短

现行中医教育普遍实行五年制培养,七年制专业只是少数院校开设。通过五年培养周期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甚牢固、动手能力不强,中西医都懂一点但都不精的情况。

1.2培养目标存在误区

一是求全: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医疗、科研、教学型的高级中医药人才。二是求备:中医药高等人才培养追求中、西医兼顾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但两种医学领域里各自庞大的理论体系和大量的临床实践要求,在短短的几年时一间里,不可能完成设想的培养计划。

1.3课程体系重复繁琐

课程设置存在以下弊端:

(1)中医学科界限不清,中医课程内容与课程界限不清,内容大量交叉重复。

(2)素质教育薄弱。

(3)课程结构单一,造成基础过窄。

(4)反映在中医课程体系上的中医理论无明显进展,临床课程停留在证型论治上,缺乏临床思维训练,学生临证能力差。

(5)西医课程知识模块沿用了西医院校的主干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实行压缩式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学生处理病房工作及危急重症能力差。

(6)中西课程之间,缺乏沟通、比较的桥梁课程,未能达到整合目的。

1.4教材编写滞后

内容陈旧,且重复无序,教材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很大。

1.5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被割裂为两个互相独立的阶段,临床实习仅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临床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与理论教学难以保持前后一致,学生临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

1.6综合素质培养不够

重专业学习,忽略其他自然科学特别是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较差,知识面窄,适应社会能力差。

1.7考核制度死板

考试以考核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忽视了临床能力的培养。

2构建创新型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笔者认为,在教育理念革新的前提下,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

2.1培养周期

现代社会的中医院已经远非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医诊所相比较,因此对中医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医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不断增高。为了保证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要有足够的培养周期。在调研分析基础上,探讨高等中医教育人才培养学制的合适年限。

高等中医论文范文篇2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伴随时代的进步、发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对着严峻考验。医学教育本身具有专业特殊性,因此,医学院校的政治理论教育同样面临着重大考验。在新课改之后,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已获得了很大的成果,不过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现存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进措施

医学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机制的主要构成部分,为培养医学人才和医学相关研究人员做出不少贡献。医学院校的研究所和专业科系,主要可分成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医学方面的研究人才;临床医学则是为了培养药剂师、医生、护士、康复师、医检师等直接和生命安全相关的职业人才。不过,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和思想理论教育缺失,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随着医学社会化的加速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医学教育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手段进行探讨。

一、医学院校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1、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以人作为教育对象,其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全面、自由的发展。加强医学院校思想理论教育,体现了对人类的利益和需求的充分重视和尊重,是对人为主体的高度关注,也是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放在平等地位的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和人、个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等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人文关怀,一定要切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以此来提升人性教育,对人本身进行完善,将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作为目标。

2、强化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国际上的医学教育专家们,在2001年制定了在全球范围内医学教育的最低要求,包括态度行为、职业价值和医学科学、伦理等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的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七方面,不难看出,其中思想理论教育所占据的比重很大;强化医学院校的思想教育理论,还能促使新生物、心理以及社会医学的模式从根本上发生转变,进而顺应医学模式转化与医学社会化的重大趋势,实现平等、有效、公正的医疗服务。

3、强化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利于缓解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紧张态势。医生和患者的关系高度紧张,可能来自多方面因素,其中,医学院校的思想理论教育模块的缺失,必然会致使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和交流变少,使其关系变得疏远,最终导致医学的非人化、差异化。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和医生过分追求个人回报的价值取向有十分大的关联;医疗纠纷逐年增加,和医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下滑紧密相连;医疗事故发生频繁,和医生的职业责任心息息相关。

二、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论空谈

教学空谈集中表现在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宣传、灌输教条空泛的理论混为一谈,没有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去说明、证实这些理论,枯燥的内容导致学生厌倦,很难达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不符合现代教学规律。

2、教学实践的无序性

长期以来,因为教育课程缺少社会实践,导致课程存在局限性。目前,许多医学院已经在课程上进行改革,但本质却是打出改革的幌子,暗地减少思想政治教育课时。因为实践课需要的教学成本高,想要真正展开实践教学并不容易,这就导致实践课要为其他专业课程让路。

3、教学课程的时效性差,难以解决学生的行为失当问题

一方面,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还很落后,课程上还只是一种应试的教育模式,缺少科学的体制和制度,这无疑导致了注重分数而忽略课程中蕴含的道德素质修养的内容。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红包、回扣、药品等,学生对现实社会产生迷茫,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很好的解释和解决实际存在的不良现象,让学生不能信服“两课”内容。

三、强化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具体措施

1、用科学的发展观为引导,统筹医学生的思想理论工作:统筹素质教育和德育为先;统筹各级党政干部、辅导员、共青团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哲学社会课;统筹教师团队和学生骨干的队伍建设;统筹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日常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建设;统筹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工作体系;统筹医学院思想教育工作和学风建设。

2、建立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并重的先进医学教育理念。医学工作人员要具有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态度,就要重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要逐渐加大人文课程数量,例如医学理论、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医学语言学以及医学心理学等。

3、利用“两课”的教学理念和“三观”的教学功能,着重培养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两课”是指马克思理论课程以及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包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论述、邓小平理论以及思想政治修养等课程。而“三观”则是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观”是“两课”教学目的所在。在“两课”教学中,结合医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增强医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医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医学生的人本主义价值观;让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在奉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4、为医学院校创造浓厚的思想理论教育气氛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医学院校的思想理论教育提供改革力度和改革方向,建设医学基础课、医学人文课、医学专业课、公共政治课等医学院校的思想理论教育体系,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都要和医学生的专业特点相结合,引导医学生积极参加到以思想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活动中,让学生时刻都能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使之能逐渐渗透到学生们的思维、观念、言行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的发展特点决定医学是多门学科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对医学生个人素质方面的要求变得更高,这就要求医学院校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投入力度,以确保医学生建立健全的医学品质。

参考文献:

[1]唐红妹.新课程背景下高师院校实践教学的强化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2(03)

高等中医论文范文

关键词:备急千金方;千金翼方;信息计量;分析;建议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这两部经典各30卷,内容互补,珠联璧合,被人们誉为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1]。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医学研究与发展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伴随着中医基因组、循证医学、"系统生物医学"以及"生物信息与计量学"的兴起和发展,从宏观整体认识生命现象和个体化医疗愈来愈受到重视。在这种形势下,《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深入,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对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1数据来源和方法

本文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2004~2013年10年的中医药科技核心期刊及部分其它期刊共计1600余种期刊为数据源,进行《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研究的信息计量学分析。作者以"千金and方"为检索表达式,检索入口选择"全文",时间范围为2004~2013年,共检出文献1220篇。根据方剂学和信息计量学的特点及要求,作者选取与历代方剂研究相关学术论文共1062篇为研究对象,用信息计量学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规律,为今后历代方剂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统计与分析

2.1论文的年度分布,见表1。

由表1可见,2004和2005年发表的论文相对较少,从2006年开始发文量明显增加,2006年达到99篇,是2005年的3倍,经调研发现,该期间中医药学术期刊不断扩容,发行周期逐渐缩短,使得论文数量大幅增加。2007~2012年6年发文量持续稳定增长,这说明历代方剂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2]。这期间与《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相关研究不断发展,研究成果也随之增加,表明历代方剂研究工作仍具有较强活力。

2.2论文的主题分布《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相关学术论文涵盖中医学、中药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4],研究主题十分广泛,涉及面较宽。对我国历代方剂研究领域论文主题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了解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及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认清当前研究领域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指导今后的研究[3]。作者在《备急千金方》与《千金翼方》相关论文中共提取关键词2931个,进行分析后归纳为1599个,其中频次超过10次的19个高频关键词分布,见表2。

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归类发现,论文研究主题主要涉及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养生、中医医史文献以及《备急千金方》与《千金翼方》中传统方剂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尤以中医妇科学和中西医结合方面的研究居多。

2.3核心作者分析

2.3.1核心作者产出能力分析在学术期刊上的发文量是衡量作者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主要指标,核心作者是指那些在本学科领域研究中造诣较深,获得科研成果较多的学科带头人。根据罗特卡和普赖斯对科学家的生产率和活动规律的研究,为N篇以上的作者为该学科的杰出科学家,即核心作者。计算公式为:N=0.749■。该式中■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5],见表3。

由表3,发文量最多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曾凤老师,共发文15篇。按赖普斯公式计算得出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应为3篇。在1062篇论文中,第一作者明晰的有1046篇,作者共计943人,其中发表3篇以上论文作者共有7人,占作者总数0.74%,共43篇,占总发文量4.05%。这说明研究《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的核心作者群产出率较低,与普赖斯教授提出的50%的结论相差很大,其原因主要是发表相关论文作者很分散,因此可能对结论有一定影响。

2.3.2核心作者的年龄分布在表3中,我们找出了总数排前4位的作者7人并通过网络调查获取了他们的基本信息。他们大部分是中医文献学等研究领域资深学者。核心作者共发文43篇,人均6.14篇。从核心作者年龄分布上看:20~39岁的有1人,占总数的14.29%;40~49岁的有2人,占总数的28.57%;50~59岁的有3人,占总数的42.85%;60岁以上的1人占总数的14.29%。可见,核心作者基本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学者。

2.4论文的期刊分布作者根据各中医药科技期刊和其他专业期刊发表《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论文的发文量进行排序,并按照《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期刊)》的数据,将发文量10篇以上的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依次排列,见表4。

由表4可见,10年间我国《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研究的1062篇论文分布在公开出版的253种期刊上,载文量处于前3位的期刊分别为《陕西中医》、《中医文献杂志》和《内蒙古中医药》,刊载文章多集中于中医医史文献和中医临床医学领域,占发文总量的6.40%,共68篇。这说明了在历代方剂研究及应用领域,此类期刊给予了相当重视。另一方面,在253种载文期刊上,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为代表的祖国传统医学期刊占18种,共295篇。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祖国传统医学期刊为历代方剂的主要发表期刊[6]。还可看出,发表历代方剂研究高被引论文的期刊很集中[7]。《时珍国医国药》位居第一,其余发表高被引论文的期刊依次为《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新中医》、《陕西中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四川中医》和《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这7家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均高于2012年中国医学刊均被引频次:5263次[8],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在发表相关论文比较集中的25种期刊中,只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等4种学术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高于2012年中国医学刊均影响因子:0.571。这说明相关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相对较低,学术影响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讨论和建议

3.1当前《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与《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研究相关论文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我国该学术领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3.1.1当前历代方剂研究领域学科交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由论文主题分布可见,19个高频关键词的频次总计790次,占出现关键词的26.95%,其他的关键词则出现频次很低,十分分散。这说明虽然《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相关学术论文涵盖中医学、中药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但是这些论文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医史文献以及《备急千金方》与《千金翼方》中传统方剂的临床应用等有限几个方面,涉及其他学科的论文发文量较少。说明近期我国历代方剂研究领域与相关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程度没有加深,研究范围还相对较窄。

3.1.2该领域中医传承面临的问题由表3可知,我国研究《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论文的核心作者85.71%为40岁以上中老年作者。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当前在我国历代方剂研究领域处于核心作者年龄趋于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的困境。

3.1.3《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研究领域学术影响力的问题如前所述,在发表相关论文比较集中的25种期刊中,只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等4种学术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高于2012年中国医学刊均影响因子:0.571。其余21种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均低于平均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明相关论文平均被引频次相对较低,我国《备急千金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还有待于提升。

3.2对该领域学术建设提出参考性建议

3.2.1加快建设有利于交叉学科建设的运行机制建议各中医药大学、中医研究院和中医院等相关单位、部门尽快完善并落实有利于交叉学科建设的运行机制,如学术组织建立与活动制度,鼓励学科开放的制度,吸引其他学科人才的灵活、优惠政策,跨学科研究项目组成员考核激励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推动交叉学科的实践向纵深发展[9]。

3.2.2建议成立部级的孙思邈学术研究会建议成立部级的孙思邈学术研究会,在研究会统一指导下,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研究工作,并广泛进行多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

3.2.3营造有利于中医传承的法治和政策环境当前,随着《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历代方剂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就迫切需要研究这一领域学者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笔者建议尽快健全该领域学术研究体系,营造有利于中医传承的法治和政策环境[10],扭转该领域研究学者老龄化、青黄不接的现象。

3.2.4建议构建中医师承办班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中医师承办班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医师承办班实行"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院校教育中包含师承,课程建设中着重经典,培养目标中突出临床"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中医信念坚定、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中医临床优秀、技能精湛的中医继承型、应用型的卓越中医人才[11]。建议通过中医师承办班不断培养优秀的研究历代方剂领域的青年人才,使该领域研究队伍不断有青年学者的加入。

3.2.5珍视中医药传统经典,以各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依托开展各类阅读活动。2003年11月份,在以"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与研究方法"为主题的第219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国内外近60位中医药专家共同探讨了中医发展的未来之路。会议上,邓铁涛教授认为,中医的理论是在早期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下形成,然后形成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特点[12]。从历史经验看,中医学发展必须按照自身规律,以中医系统理论为主导,以临床实践为依据,多学科相结合以求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于中医药经典的学习。作者建议,在各个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指导下,成立学生读书社团,并安排专门辅导教师,指导学生深入阅读中医药经典著作,把握传统中医药理论精髓,并应用于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孙思邈.药王千金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10.

[2]师栋楷,何小峰,袁芳.2002-2012年我国健康传播研究的计量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11):77-80.

[3]于琦,崔蒙.基于文献计量的温病研究现状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60-64.

[4]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428-435.

[5]赵良英.基于CSSCI来源统计学期刊的计量分析[J].统计观察,2012,(13):72-74.

[6]蒋业正,覃月秋.我国1994-2003年亚健康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6):60-63.

[7]杨红芸,孙波,王晴.17种口腔医学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75-78.

[8]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期刊)[Z].2013.

[9]闫晓天,张怀琼,姚婕,等.对中医临床学科开展交叉学科建设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医教育ECM,2012,(27):1-4.

[10]汤少梁,沈爱琴.从隐性知识管理角度解读当代中医传承困境[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75-77.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数学创新意识的概念范例(12篇)

    - 阅0

    数学创新意识的概念范文1篇1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方法数学概念对高中数学的学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高中数学概念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概.....

    网络安全基础教程范例(12篇)

    - 阅0

    网络安全基础教程范文篇1关键词:网络安全部署与实施;课程定位;课程开发;工作过程;课程设计;学习情境作为部级示范院校的非示范专业,我院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要.....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