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送水活动简报(精选5篇)

来源:整理

抗旱送水活动简报

简报不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因为一份简报,可能只登一篇文章,也可能登几篇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抗旱送水活动简报(精选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抗旱送水活动简报篇1

今年以来,讨赖河上游来水持续减少,为进一步缓解我县旱情危机,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多措并举抗旱保收,全力以赴保障农业灌溉。

一是早行动、早安排、早部署。面对全县严峻水情、旱情实际,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召开了全县抗旱保灌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抗旱保灌工作任务。成立了抗旱保灌督查组,定时、不定时对各乡镇、村组的抗旱保灌节水措施进行了督导检查。各乡镇、村组成立了灌溉领导小组和监灌小组,采取乡抓村、村抓组、组抓户、定时间、定流量、定面积,定任务的办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全县抗旱保灌工作抓实见效。

二是统筹协调,强化调水补水。自出现旱情以来,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带队前往省讨赖河水资源利用中心、市水务局、肃州区水务局、嘉峪关等兄弟县市沟通协调借水有关事宜,至7月8日上午8时,鸳鸯池水库共计进水1345万立米,确保不断供。同时,水务部门根据水情变化,积极采取措施,对供水方案及时作出调整,压减流量,并积极组织专业人员不定期检查校对各分水口流量,确保将流量分配误差降到最低。

三是科学研判,适时增雨降水。面对旱情持续加剧的实际,水务部门密切关注水情动态、科学研判旱情趋势,科学调配有限水量,全力做好输水配水指导。气象部门加密雨情水情预警预报监测频次,密切关注全县云层变化情况,抢抓有利时机适时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

四是靠实责任,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在旱情严重期间,各乡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包村划片分配任务,逐人逐项分解指标,采取主要领导责任到片,跟水头、作督查;分管领导责任到村,卡时间、控水量;一般干部责任到组,算面积、促进度;村组干部责任到渠道,管调度、抓协调;协会代表责任到地块,查深浅、打水口,确保了工作实效。

五是强化管理,提升抗旱保灌能力。在抗旱期间,各乡镇严格实行供用水“计时制”和“公开制”等水规制度,根据渠道实际,积极推行了“三七、二八”闭口等常规节水灌溉措施,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灌溉效益;同时,全力开启了抗旱机井,采取井河混搭、多井集中浇灌等措施办法,实行24小时跟水作业,做到人停机不停、人歇井不闲,全天候浇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一眼机井的作用,扩大机井保灌面积,抢时争分抗旱保灌。

六是加大宣传,做好群众安抚。在应急抗旱期间,水管单位分组挂片,深入包挂乡镇,与当地群众并肩作战,指导落实各项抗旱保灌节水措施,做好抗旱保灌。同时,全面准确地将当前水情、面临旱情和采取措施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彻底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克服等均水、靠库水、盼着河里发洪水的思想做好群众情绪安抚,确保大局稳定。

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协同配合,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截止目前,鸳鸯灌区夏灌三轮灌溉工作已顺利完成,与往年同期相比共计节水约600万立米。全县未出现死苗、枯苗的问题。

抗旱送水活动简报篇2

据三门县水文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三门县累计降雨1190.4mm,比常年同期偏少30.1%,近10年来历史最低水平,县内供水形势日趋严峻,于1月7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对此,三门县水利局未雨绸缪,多措并举,全力做好抗旱相关相关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深入研判分析。三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专职人员密切关注水库、河道、山塘等水利工程蓄水情况,动态收集掌握水情旱情变化,科学深入开展分析预判,并第一时间提供相关数据,为县防指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截至目前,共发布旱情简报10期、水雨情通报16期、人工增雨阶段性分析2期。

二是加强科学调度,切实保障用水。针对山塘、水库等蓄水量较少、供水形势严峻问题,三门县结合县域实际,提前制定可行性方案,科学开展水库、山塘、河道用水调度,充分保障群众生活用水。目前,已对佃石水库、罗岙水库等主要水库实施限制供水;启动城南(备用)水厂,引亭游溪为城区备用水源,日供水实现2万吨。

三是加强执法管控,确保水质稳定。专门抽调业务骨干成立水政执法专项工作小组,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局等有关单位开展水源地安全大检查,大力整治涉河、涉库等问题,积极查处非法占用水域等违法行为,尽可能避免因水源地污染等问题导致用水量减少,保证饮用水源的安全。截至目前,已查处违规占用水域案件5起。

四是加强流量监控,减少用水浪费。全县39家取用水企业单位全部采用实时流量监控,动态掌握各取用水户的用水量变化,杜绝取水单位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同时,严格企业用水审批,现已下发用水限制指令3条、用水限制建议书2次。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利用“三门水利”微信公众号、掌上三门等媒体平台发布《三门县节约用水倡议书》《三门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生活节水常识等。联合县传媒中心、县环境公司等部门开展节水专题宣传活动,发放节水宣传册4000余册,营造浓厚的节水社会氛围。

抗旱送水活动简报篇3

近期,我县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各乡镇(街道)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干旱缺水情况,对此,余庆县水务局多措并举,全力做好抗旱保水相关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是对此次因旱造成的群众饮水困难问题高度重视,做到了未雨绸缪。在旱情初期7月13日即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夏秋抗旱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通知》(余水通〔2022〕63号)文件,提前要求各乡镇(街道)及水管单位加强调度和排查,要求做好旱灾持续下去的各种应急准备工作,形成抗旱救灾的常规机制,并明确了周报、日报制度。8月中旬又下发了《余庆县水务局关于做好农村抗旱保水应急工作的紧急通知》。

二是随着旱情发展,县水务局加强调度。分别于8月8日、8月12日、8月17日多次组织相关单位、乡镇召开了供水保障调度会,通过微信、QQ群强调按“先生活后生产”的用水原则,做好应急准备,进一步采取定时供水等保水措施,要求一旦出现饮水困难,必须多措并举,确保人畜最低用水需求。同时要求鼓励群众积极开辟新的小水源点,组织劳动力进行抗旱自救。

三是加大抗旱资金的投入,以保证人畜饮水安全为首要目标。7月以来,县水务局利用争取的上级专项资金,安排了230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补短板、饮用水源工程保护治理,提升了工程抗旱保水的能力。

四是各乡镇(街道)全力展开应急保障工作,落实了包保责任,采取了排查、管水员网格等方式广泛收集旱情。针对出现饮水困难的区域及时采取分时供水、组织群众自救、寻找新水源、组织送水、集中技术力量增加水泵、管道等措施全力保障基本用水。

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组织各乡镇(街道)采用短信、电视、节水倡议书、张贴节水“110”卡等多种形式进行节水宣传,营造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共发放节水宣传资料3000余份,有效提高群众节水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共同做好抗旱保水工作。

抗旱送水活动简报篇4

今年以来,我区天气异常,秋冬春三季连旱持续加重,我区六个乡镇(街道)有效降水持续减少,部分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出现人畜饮水困难。晋宁区应急管理局根据旱情变化,做到早准备、早谋划,提前对全区旱情进行预判,指定专人负责,对全区六个受灾乡镇(街道)进行全面摸排指导。在全面摸清受灾情况的基础上,要求各乡镇(街道)确实采取有力措施,深入研究有效应对之策。

一是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抗旱强大合力,千方百计寻找水源,尽最大努力缓解旱情,最大程度减少旱情影响;

二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抗旱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抗旱自救,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三是统筹安排,科学应对,全力保障群众人畜饮水安全,尤其要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抗旱帮扶力度,协助困难群众开展抗旱自救,杜绝因灾返贫;

四是区应急管理局根据我区受灾情况全面梳理向上级进行汇报,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区抗旱工作的支持。

抗旱送水活动简报篇5

连日来,xx县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部分乡镇、村寨出现不同程度旱情,1000余名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寨管委委员、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深入田间地头,以乡镇为单位组建“抗旱减灾党员先锋队”、“党员送水服务队”,帮助群众抗旱保丰收。

强化组织领导保“水”畅

启动全民抗旱保民生工作,成立由包村领导任组长,驻村第一书记任副组长,村“两委”成员、寨管委委员、驻村工作队员为成员的抗旱保民生工作小组。划分责任区域,及时对区域内水源状况、输水管网进行摸排,切实做到每个乡镇、村和隐患点均有党组织包保、有领导干部指挥、有党员突击冲锋,确保灌溉渠道畅通。协调水务部门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帮助乡镇、村组改善蓄水取水条件。目前,共采购安装高扬程电动水泵站4座、柴油机和汽油机87台、各类软管55公里,维修抽水机具65台、山塘1座,完成清理沟渠140公里,帮助解决5000余亩农田灌溉缺水问题。

深入走访宣传排“水”忧

坚持“旱期不过、排查不停、供水不止”原则,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走访宣传,收集记录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农作物灌溉实际困难,分类分区制定针对性措施,并引导帮助群众积极抓好抗旱自救,消除群众农作物缺水之忧。目前,累计深入农户走访24700余人次,开展科学用水、抗旱救灾等各类帮扶指导和自救服务1294次。

突出重点上门解“水”渴

针对地势较高、水源短缺的村寨,组织党员干部对低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用水困难群众进行重点调查跟踪掌握,根据需求情况制定送水计划,及时组织党员送水服务队,协调消防车、农用车等,为群众送水上门。目前,全县累计组织“抗旱减灾党员先锋队”“党员送水服务队”为群众送水200余次,为困难群众送水500余吨,有效缓解2600余农户人畜饮水困难的燃眉之急。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