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技工作总结(收集5篇)

来源:

学校科技工作总结范文篇1

当前,科学技术高速进展,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基础训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我们所教的同学,将是21世纪的公民和建设者,他们应具备怎样的科学素养去适应高度科学技术化的社会,去面对21世纪更为严峻的科技挑战,这是今日基础训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德为纲、培育共性、挖掘潜能'的办学思想,我校坚持把科技创新训练作为推动前进学校素养训练的重要突破口,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产生了确定的社会影响,取得了确定的社会效益。

一、领导重视,措施落实

1、领导的重视是学校科技工作正常开展并能取得成果的保证。我校领导充分熟识到科技创新训练的重要性,把科技创新训练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学校的长远规划。成立了以校长带头,训练主任、训练副主任,大队辅导员、科技辅导员及各班级组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2、制订有效的活动方案,细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活动过程设计充分征集师生建议和看法。活动中认真收集材料、图片、视频资料,建立健全科技档案。活动后认真总结。

3、主动依靠社会资源促进学校的科技创新训练工作。学校在资金特别困难的状况下,挤出资金保证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努力猎取社会和家长的关怀,动员各个方面的力气保证了科技活动方案的落实,老师的培训工作也在同时进行,使科技活动的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二、立足校内,走进家庭,辐射社会

一年来,我们以校内为主线,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同学的学问,产生了确定的社会影响,取得了确定的社会效益

(一)在《防震减灾》科普系列活动中,以创建省级"防震减灾示范校'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以班为单位组织同学办手抄报、黑板报,开展学问竞赛、学问问答等多种形式的班队活动。

2、以校为单位组织同学开展防震演习。

3、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防震减灾活动走进家庭,辐射社会。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的防震减灾学问,并且产生了确定的社会影响,取得了确定的社会效益,获得了州、市相关领导和宽阔家长和市民的好评。

(二)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三小'活动。全校同学每人一幅科幻画,高班级每人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者设计制作一件小缔造。在学校对成果突出的同学赐予表扬,并组织他们修改作品参预省、州、市的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在科学幻想画类,郜容静楠同学的剪纸作品《向日葵式旋转房屋》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张树茂同学的儿童画《空气清洁鱼》,侯玖林同学的儿童画《穿越历史》分别荣获四川省一等奖;其它20篇科幻画作品分别荣获市、州一、二、三等奖。在科技创新成果类,吴杰老师的创新成果《两维月相仪》荣获省级一等奖,胡霞老师撰写的《可爱的凉山我的家》创新方案荣获省级二等奖;刘雨璜同学的《去鱼鳞的手套》,王立老师的《热循环动力船》等8个作品获市三等奖。

(三)组织同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用科学的眼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领域感受科技活动的魅力,提高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苏凡尧同学的《凉山艾滋病孤儿生活现状调查》获市一等奖,张熙蕾同学的《西昌市草莓种植利弊调查》,科技活动小组的《让交通法规造福社会》和《低碳校内》分别获市二等奖。

(四)为了让同学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尚。学校还组织部分有条件的同学开展了拍摄科学DV的活动。其中赵晨等三位同学的《旧房与新居》获市二等奖,苏凡尧等三位同学的《诡异的光》获市三等奖。这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为学校的科技创新训练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使科技创新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把科技创新训练的范围延长到了每一位同学的家庭。加强家庭训练的指导。我校结合加强对家庭训练的指导工作,把科技创新训练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家庭问卷调查、在校接待、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庭共同学习,更新学问。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学校自己的网页,同学以此为载体进行科技学习,加强学校科普学问宣布传达,构建科普训练的大范围,在家庭中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尚,提高了同学和家长的科学文化素养。

今后,学校将连续把科技活动摆在学构的中心工作中,提高活动的水平和层次,让科技活动时时有,处处在,真正让每个老师把科技活动当作职责来抓,让科技活动进入每个人的心中。

学校科技工作总结范文篇2

根据校党委xxxx年工作要点,在主管校长的指导下,科技处及时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国家、xxxx省以及水利部等的科技发展方略和我校实际,多次进行研究分析,组织全处人员学习讨论,理清了新的一年整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围绕学校博士点建设目标,外引内联,搭建平台,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加大改革与建设的力度,促进学校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现将科技处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采取有力措施,强化项目的申报与管理

为提高学校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立项成功率,科技处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讨论,结合我校博士单位建设目标要求,出台了《xxxx学院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资助办法(暂行)》(华水政[xxxx]186号),采取了项目申报资助的“一次校内审查、修改,两次校外专家审查、修改和申报”四个过程的分阶段跟踪管理,切实加强各级各类重要纵向课题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xxxx年我校重要纵向科研项目立项工作取得良好发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项,获得水利部公益性科研项目1项,水利部“948”项目2项,水利部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1项,xxxx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支持计划1项,xxxx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1项,xxxx省高校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支持计划1项,获得xxxx市创新型科技团队支持计划1项,xxxx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1项。截止12月10日,科研项目立项合同额达5747.5万元,其中纵向项目合同额1115.9万元。

二、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奖励的考核制度,努力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签定以及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的申报等工作,科技处采取主动创新的工作思路,提出了“项目培育、项目申报、项目监管、成果培育、成果申报”的五阶段分目标管理,每项目标均要构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其顺利实施。

今年,已出台相关的文件,对科技成果的鉴定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的`申报过程予以一定的资金资助。通过积极调研、分析,结合学校博士单位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科研成果的奖励办法,出台了《xxxx学院高层次科研成果资助与奖励办法(暂行)》(华水政[xxxx]03号),以超常规的方式力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脱颖而出,实现高水平标志性科研奖励的产生。

据统计,xxxx年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通过省级鉴定的科技成果26项;获得xxxx省科技进步奖4项;获xxxx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xxxx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及人文社会科研学研究成果奖共计17项;以合作完成单位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三、积极筹划落实省部共建协议,拓宽科学研究的平台建设

科技工作是一项对外联系广泛且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工作,科技处紧紧抓住省部共建的时机,以我校的水利特色为突破口,主动与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等签订合作协议,希望通过构建与水利行业科研及企业单位的合作平台,力求使我校在参与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横向科研课题、联合申报重大攻关项目以及联合申报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今后,科技处仍把积极主动搭建外联科技研究平台作为一项主要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黄河水利委员会、xxxx河务局、xxxx省水利厅等重点水利单位的联系与交流,在科技领域方面争取更广泛的合作。

四、努力打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提升广大教师的科学素养

学术活动是衡量一所高校科研学术水平的无形标尺,今年通过各种渠道邀请包括多名两院院士、国内外专家在内的各层次学术报告会30余场;同时,我校作为协办单位,参与组织了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第四届黄河国际论坛”;积极筹备宣传材料参加了第四届水博览会,并且获得由中国水利学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证书。这些活动使广大师生了解了相关领域的科技前沿,开阔了学术视野,促进了知识交流,对提高我校整体科研素质,增强科研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改革管理模式,提高科技管理整体水平

为提高我校科研管理整体水平,暑假期间通过招标购置一套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并利用周末时间对科技处工作人员、各单位科研秘书按权限分别进行了培训。目前,xxxx年度各单位及个人完成的各类科研项目数据已经完成了录入,根据《xxxx学院校内津贴分配实施方案(试行)》文件有关条款,科技处工作人员在不断理解和领会文件精神的前提下,按照“精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审核。今后我们将继续完善系统的运行和管理,要逐步实现由科技处——二级学院(部)和校属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三位一体的科技统计和项目申报管理信息网络,实现对科研项目及成果源实时跟踪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工作平台,推进和规范二级管理体制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院系、科研机构的科研主体作用。

六、规范日常管理,营造高效、和谐、服务型的工作环境

科技处自身的建设是做好为全校教师提供良好服务的基本保证,随着我校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更加要求团结有序、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我们制定了多项处内工作制度,以人性化、制度化的管理为原则,在工作中努力营造和谐型环境、服务型环境、效率型环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提高服务质量,一年中全体同志做到了秉公办事,廉洁奉公。领导班子及全处同志团结协作,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随着我校科技工作的快速发展,科技处内部管理体系需要改革,虽然按科室管理的模式已基本成型,但在工作职责及各科形成主动的创造性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学校科技工作总结范文篇3

本学期,在区教育局和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体、卫、艺、国防、科技等方面的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取得了新的突破,下面就这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体育工作

1.本学期学校对体育组各项工作实行量化考核。从各项体育训练到每天的阳光运动组织都有细致详实的考评,这样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绩效工资核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自开学初体育组就筹备区运动会了。明确目标,制定计划,积极训练。

3.开展了校“阳光运动大比武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全体体育组老师、校领导、班主任参与其中,班主任和学生们一起喊着整齐、响亮的口号,此次活动把我校阳光运动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4.开展校广播操比赛,学生们认真规范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整场比赛气氛热烈,秩序井然,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5.体育组和班主任共同配合为初三学生中考体育测试进行训练,确保校体育中考总均分喜人佳绩。

二、卫生、艺术、科技工作

1.经常通过广播组织学生开展讲座,如水痘的预防和预防沙眼等。

2.配合区中心医院顺利完成了对初三学生进行各项体检。

3.组织全体师生参加健康知识竞赛活动,收集整理资料并收获了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银牌。

4.德育处组织“大干一百天,环境大扫除”动员会,制定活动方案、倡议书。同时经常组织班级环境卫生大检查,并就小班化班级文化建设开展评比。

5.在由XX区文明办、教育局、电视台联合举办的“XX杯”“喜迎XX,快乐成长”朗诵大赛的决赛中,我校七(4)班XX同学成功晋级决赛,最终在决赛中获得优秀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6.在由共青团XX区委员会、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区教育局、区检察院联合主办的`XX区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情景剧大赛中,德育处以本次大赛为契机,积极撰写情景剧剧本。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7.为了缓解初三年级学生备战中考的压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由德育处牵头,针对初三学生开展了我们笑迎“XX”趣味活动。

学校科技工作总结范文篇4

按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以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宣传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主旋律,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要内容,认真开展了各项科技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深入宣传

成立了以校长王活为组长,其他领导为组员的,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召开了教师会,旨在解决广大教师对科技活动周的思想认识,让全体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保证科技活动周实施方案的落实。

二、活动丰富,扎实开展

1、5月19日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讲了科技活动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2、学校团委出了一期专题黑板报20xx年科技活动周工作总结20xx年科技活动周工作总结。通过黑板报的形式,使学生增强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安全健康的理念,逐步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读科普文章、写科普文章、画科幻绘画。

4、通过此次“科技活动周”活动,能推动我校师生主动投身于学校的各项科技活动中去。让我们更好地科学学习、科学生活、科学决策,科学地去做每一件事。总之,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使学生接触实践、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质20xx年科技活动周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校园里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

学校科技工作总结范文篇5

近几年来,我校以“创建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阿格加特长的学生”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科技创新教育作

为学校的特色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的新途径。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

一、抓管理,科技创新教育机制健全

我校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着手建立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投资数十万元组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藉以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更加重视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创新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懈追求,开拓创新”成为我校创新教育的行动指南。20xx年,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书记监督,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专抓,教务副主任具体管理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办公室,由各科、室骨干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成了一支坚强有力、涵盖面广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我校每期都制订了科技教育教学计划,对于开展的各项科技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辅导方案、有总结报告。其次,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还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了解课堂教学中科技教育的渗透情况,并出台评价机制,把教师参加科技教育工作情况作为职称评聘的条件之一,作为优质课的评价指标之一,鼓励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电脑作品设计制作、学科竞赛等科技活动。正因为学校领导对创新教育有着清晰充分的认识,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营造出上下齐心、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创新氛围。

二、抓载体,科技创新教育内容丰富

1、组建兴趣小组。为了扩大科技教育面积,我校成立了五个课题小组:①研究性学习小组;②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小组;③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辅导小组;④学科竞赛辅导小组;⑤信息学竞技辅导小组。由这五个小组牵头,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校性科技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创新苗子。学校在各年级、各班有意识地选拔“创新”苗子,以班为单位组织科技创新课题小组,定期集训,并在学生中征集科技创新“金点子”,每个学期,都有学生向学校创新办交送上百份“创新项目意向”稿,创新领导小组通过认真检索筛选后决定对有价值的项目进行重点辅导,以保障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防止创新项目的重复与盲目,这种做法,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3、发掘创新资源。建校百年以来,我校校友涌现出大批在科技战线上建功立业的专家学者,如已故知识分子楷模、全国劳模罗健夫,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陈星旦,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曾苏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长期保持与老校友中的专家学者们的联系,不定期请他们回校进行专题讲座。近几年来,我们多次邀请陈星旦、曾苏民院士及湖南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师大等高等院校知名教授来校举办不同题材的专业知识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我们还组织有关学生去省市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学习,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使自己成为懂科学、有技术、会创造的新型人才。

三、抓成效,科技创新教育喜获丰收

1、积极开展科技主题教育活动

从20xx年起,我校每年都要开展科技主题教育活动。如20xx年,我校抓住“创建湖南省绿色学校”这一契机,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以“呼唤绿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科技辅导员的组织下,抓了三个环节。第一、认识绿色。我校组织了以“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科学报告,利用黑板板、手抄报、知识长廊等进行环保知识宣传。第二、走近绿色。组织同学去参观高科技无公害农业种植园,走访调查附近的工业园,并要求学生写出环保作文或调查报告。如高三钟浩同学,利用假日对湘乡市的环境情况作了大量的调查,撰写出了有份量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受到了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的批示,湘潭电视台、湘潭日报等媒体对他的事迹作了宣传报道。第三、营造绿色。我们要求各班学生进行班级绿色角建设活动,同学们人人动手,有的利用废旧材料种植植物;有的用植物克隆培养一组盆景;有的创造了环保作品。如我市有许多私人炼油膏厂,这些厂都采用在高温下提炼油膏,因而产生大量有毒烟雾气体,不仅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也对工人身体产生严重影响,李毅鑫同学通过调查了解后,决定改变沥青油膏的生产工艺,在常温常压()下生产出沥青油膏来。他决定把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废品放其中,来免炼沥油膏,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利用泡沫塑料塑料废品制备免炼沥青油膏的研究》参加了20xx年全省科技创新比赛,一举夺魁,获得了省一等奖。

2、举办科技艺术节,展示科技活动成果

举办科学艺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参与创新中寻求自我的突破和共同发展,为学生提供自我发现、展示才华的舞台。

20xx年11月,我校举办了第一届科学艺术节,共有263人次的作品参加了展出,作品内容有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意、小论文、工艺模型、天文气象观测、科技调查、植物栽培、环境检测、电脑制作、电脑程序设计等。在众多作品中,最突出的要数谭玮琛的《1—5热水灭火枪》这种新型的消防器材,我校选送它参加了省第二十五届青少年科技大赛,得到了许多学者专家的好评,入围一等奖,但该生在手工测试中失利,降为二等奖。赛后,他不气馁,利用课余时间向工人师傅学习技术。同年8月,他携带作品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大会,他的作品荣获国际二等奖、纪念奖、小发明演示奖。

3、找准切入点,勇攀创新高峰

“能源危机”已向我们敲起了警钟,如何节约能源,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地球变温层能源的利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是一项有待开发的世界性的能源利用技术。利用农村深井恒温水与地表空气交换产生的变温气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是我校近年来关注“三农”、关注“能源”的一项新课题。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